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位置一》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3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左右、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的含义。

2.能够准确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周围环境,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够根据具体情境使用方位词进行交流。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环境的习惯。

2.培养学生爱思考、勇于表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方位词的含义及运用。

2.理解并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难点:1.准确使用各种方位词进行描述。

2.在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教试板书:准备画有不同物体的教学板书,标注清楚方位词,如“左、右、上、下”等。

2.教学用具:小白板、马克笔、图片卡片等。

3.教材:备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引入(约5分钟)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片卡片,让学生动手观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如“书在桌子的左边”等。

2. 导入新知(约15分钟)1.老师讲解方位词的含义,并示范不同物体之间的相对方位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方位词描述。

2.学生配合,自由练习描述物体位置。

3. 拓展延伸(约20分钟)1.老师出示更复杂的图片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位置,增加难度。

2.学生分组,自行设计情景,交流运用方位词描述。

4. 巩固练习(约10分钟)1.小组内互相提问,用方位词描述随机物体的位置。

2.老师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加深记忆。

5. 课堂总结(约5分钟)1.老师对今天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位词的重要性。

2.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梳理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课《位置》的练习册部分,巩固方位词的运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方位词的基本概念及运用,提升他们对物体位置关系的理解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一)》教学设计

位置真好!那这里的2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说得太棒了,数学规则需要统一,想不想知道数学上统一使用的方法,请看先写4,接着打上逗号,然后写3,最后打上括号,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

大家知道吗?像这样,用列数和行数组成的一对数,叫做——数对。

书:(2,3)(4)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3、游戏中概括提升我发现咱们班同学学得特别快,下面咱们玩个游戏好吗?(1)师出生对我说数对,请符合要求的同学快速地站起来。

看谁反应最快!(3,1)(3,2)(3,3)(3,4)(3,5)奇怪,怎么就正好站起来这么一排呢?(2)生出生对如果让你来出数对,你能让一排同学站起来吗?谁来试试?生:……师:也不错!有没有谁能说出点不一样的?生:(1,1)(2,1)(3,1)(4,1)(5,1)(6,1)师:发现什么了?能说说为什么吗?生:……师:也就是说,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他们就都在同一行。

(3)师再出不过,老师还有个本领:只说一个数对,就可能让一排同学都站起来,你们信不信?要不咱试试?示(4,x)可能是哪些同学?师:你的数对是?奇怪,我上面写(4,1)了吗?那你为什么站起来?生:(第一个数是4,表示第4列,第二个数是求知数,所以第4列的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能不能确定,到底是谁?如果x等于3呢,表示的一定是谁?其他同学坐下去,看来,要想确定某一个人的位置,只知道列数行不行?还得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一定要用到两个数)师:(xx)又可能是哪些同学?(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

师:全班同学都有可能吗?x、x表示两个相同的数,你的数对是(?,?),符合吗?不符合的同学请坐下。

当x=1、2、3、4、5时,看来(xx)能不能表示全班同学?只能表示什么?只能表示列数、行数相同同学的位置。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

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4《位置》(第4课时)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4《位置》(第4课时)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4《位置》(第4课时)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使用“上下左右”等基本方位词。

2.能够根据具体的指令进行位置移动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基本方位词的含义。

2.学会根据指令移动位置。

难点1.区分“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使用。

2.运用方位词进行定位。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示意图和练习题。

2.小道具:如方向指示器。

3.教具:如卡片、小人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一个方向指示器,让学生观察指针的指向,并询问指针指向的方向是什么。

引导学生复习上、下、左、右等基本方位词。

2. 导入新知1.出示一张示意图,并让学生根据指令将小人物移动到不同的位置。

如“请把小人物往右边移动两格”。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小人物现在的位置在哪里?是在上、下、左还是右?”3.继续练习,深化学生对方位词的理解。

3. 拓展1.让学生自由发挥,设置情境,让他们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准确地完成位置移动。

4. 总结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方位词的记忆。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家庭作业:在家中找到一些物体,用方位词描述它们的位置。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巩固了学生对基本方位词的掌握,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位置》教案范文三篇教案的评估和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位置》教案范文三篇教案的评估和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师,我深知课程教学是一项对学生的关键影响力之一。

教师需要制定富有创意、有趣且充满挑战性的教学计划,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本文将对我设计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位置》教案进行评估和反思,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评估: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育需要从基础开始。

本节教学主要围绕学生掌握在平面内描述物体方位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学习图形的上、下、左、右、中等基本位置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掌握能力和方向感。

我设计的《位置》教案共分为五个部分: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新知、板书讲解、反复演示、练习检验和拓展延伸。

根据教学计划,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视觉教学法、听觉教学法、实践训练法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计划的评估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虽然我设计的教案结构和流程吻合总体目标,但存在一些不充分之处。

例如,在反复演示和练习检验环节,学生对于不同形状的物体描述方位的能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挑战和提示。

2. 学生在课上实际掌握的知识技能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巩固掌握使用基础位置关系,完成相应识别和绘制练习的能力。

包括通过互动游戏和练习演示等多项活动,鼓励学生说出物体的方位,增强学生空间认知技能。

但因为在课堂的时间和内容限制,一些学生对于方位概念和方法不甚理解,需要加强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3. 教学方法的效果我采用了多种视觉、听觉、实践教学法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容量的思维教育。

目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着实显著,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调整,提高了教学效果。

反思:在进行教学计划的评估后,我发现教学计划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但还存在一些欠缺之处。

基于这些方面,我提出了以下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1. 加强对概念和方法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位描述概念,要加强讲解、展示和练习,在课上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掌握技巧。

2. 更加深入的叙述方式教师在掌握方位方面,可以使用更加吸引人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参与,比如充分播放动画、图像和声音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空间位置产生直观的感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与位置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教科书、白板、彩色粘土、小动物模型等。

2.教学环境:课堂布置整洁,有助于学生专注。

3.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内容和例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小动物模型或教具让学生观察动物的位置,并谈论动物的前后、左右、上下。

•引导学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事物。

2. 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讨各种位置概念,如离开学校门有多远、离黑板的距离等。

•让学生在纸上绘制简单位置图,并标注符号。

3. 讲解(15分钟)•结合实际场景和教具,向学生详细解释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书桌在床的左边”。

4. 练习(20分钟)•让学生在课桌上放置物品,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互相核对。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掌握的知识。

•结合学生练习情况,总结并强调重点。

五、课堂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混淆的情况,需要多加训练。

•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生活场景,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科书相关练习。

2.在家中观察不同物品的位置,并描述出来。

3.自行制作一个玩具场景,描述其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关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对位置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位置》(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位置》(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学科数学年级五学期上课题位置(第1课时)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指导教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学习过程,培养观察、概括能力,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习难点:借助现实情境理解列、行与有序数对的统一性。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分30秒一、复习引入(一)用已有知识描述张亮的位置。

预设:张亮在第4个。

张亮在第4个,是否可以用4表示张亮的位置?预设:如果从左数是第4个,要是从右数就是第3个了。

如果我们提前明确了规则,规定了我们都统一从左往右数,就可以用张亮:这几种写法都能描述张亮的位置。

由于看的角度不同,有的是从左往我们从观测者的角度看,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分别是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以此类推;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依次是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以此类推。

在描述位置时,要先说列,再说行。

(四)提炼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在数学中可以这样表示张亮的位置:(2,3)。

讨论:用(2,3)表示张亮的位置,(2,3)中的数分别表示什么含义?预设:生1:2表示张亮在第二列,3表示张亮在第三行。

生2:结合作品进行解释。

师:这种表示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的是列,第二个数表示的是行,中间用逗号隔开。

为了表示它们是一个整体,所以用括号括起来,这就叫做数对。

读作数对二、三。

(五)小结。

通过观察、讨论、辨析,经历了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学会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6分钟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一)用数对表示位置。

用数对分别表示周明、孙芳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地理位置词语,如上、下、左、右。

2.掌握地理位置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3.用所学的地理位置词语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4.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孩子对空间概念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地理位置词语。

2.运用位置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1.细致区分地理位置词语的不同用法。

2.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如多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图、玩具人物、实物道具。

2.学生准备:铅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0分钟)教师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位置词语,并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5.2 学习(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地理位置词语的运用。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上、下、左、右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5.3 操练(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游戏和排队的方式,让学生练习使用地理位置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每组学生进行相互辨认位置、相互描述位置的活动。

5.4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认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地理位置词语。

六、课堂作业在作业本上完成指定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地理位置词语,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左右上下的概念上仍需要进一步强化,下节课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并做好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位置》教学设计教师:张剑年级:一年级科目:数学时间:2020 年9月日生:李雨涵、毕圣锋,松雅婷,李美青。

生:我的左面有杨娜,右面有鲁梓俊生:···生:都是右手,但看着好像不是同一只手。

第二、授新课1.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教学例1)(1)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2)拍一拍。

在身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拍两下。

2.做一做。

(1)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抬抬你的左脚,抬抬你的右脚。

(2)用左手拍拍右肩,用右手拍拍左肩。

用右手指指左眼,用左手指指右眼。

(3)在群体中感知左边和右边,建立方位感。

①指一指,说一说。

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坐在最右边的是谁?第二排中,从左往右数,第3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3个同学是谁?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方向数,所在位置的表述方式就不同。

②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你的左面和右面都有哪些同学?请你介绍一下周围的小伙伴,好吗?如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个。

3.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1)伸出你的右手,与同桌握握手,你发现了什么?(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同一个方向;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2)通过做游戏,巩固认识。

师生齐举右手,再齐举左手。

两名学生演示,全班齐做。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3)两人一组,判断桌面上的东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

4.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持秩序,制订了一些规则。

其中按照左、右制订规则的事例也很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逐一出示下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精品教案

《位置》精品教案课题认识位置单元第2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目标 1.在具体场景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关系,能准确的确定物体的方位。

2.能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场景中分清楚左右,并学会表述位置关系。

重点能够比较准确的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难点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学法合作、讨论教法讲故事、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察发现:眼睛在鼻子的上面,嘴巴在鼻子的下面。

学生动手指一指,说一说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认识位置。

讲授新课一:认识上下1.导入提问:你能用“上、下”来表示图中的位置关系吗?2.讲解:观察上图,我们发现:汽车在最上面,轮船在最下面。

火车在中间。

我们可以将两个交通工具进行比较,挡住其中一个,挡住轮船我们发现,汽车在上面,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依次学生小组讨论,用“上下”来表示图中位置关系。

利用挡一挡,遮一遮的方法,来认识3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用“谁在谁的什么面”的句式,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一说......3.总结货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货车的下面。

轮船的上面是火车。

练习:答案:二、认识前后探究新知:轿车在货车的前面;货车在轿车的后面;个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

验证回答是否正确,同桌交流,查漏补缺。

巩固练习多做多练学生自主讨论问题,同桌交流,寻找方法,说一说“谁在说,练一练,巩固知识的学习。

检验学生的掌握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游戏的方式检验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解决问的右耳。

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肩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地点的概念。

2.能够学习和使用常见的方位词语。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描述物体和人物所在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
1.地点的概念及方位词语的学习。

2.使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和人物所在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1.在多物体的情境中使用方位词语描述位置。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复杂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图片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引入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物体的位置,引出地点和方位的概念。

2.讨论地点和方位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第二节:学习方位词语
1.介绍基本的方位词语,比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2.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位词语的含义。

第三节:运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位置
1.设计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用学过的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确认对方描述的位置是否准确。

第四节:综合练习
1.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或场景,要求他们用方位词语描述出物体的位置。

2.可以加入一些游戏元素,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

六、教学总结
1.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方位词语在描述位置时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位词语描述周围的事物位置。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提高对位置概念和方位词语的理解能力。

《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 上册人教版

《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 上册人教版

教案:《位置》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五年级册别: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位置的表示方法。

2. 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位置概念的深入理解。

2. 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本、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位置卡片、坐标图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座位,提问:“你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你的位置吗?”2. 学生尝试描述,教师总结并引入位置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如用数对表示位置。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座位,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4. 讲解位置的相对性,如上、下、左、右等。

三、课堂练习1. 发放位置卡片,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卡片上的位置。

2. 教师选取几个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并验证。

3. 学生互相提问,用数对表示对方的位置。

四、实际应用1. 讲解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停车场等。

2. 出示坐标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指定位置。

3.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位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强调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家中各房间的位置。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位置知识的掌握。

在课堂练习和实际应用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位置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确定位置(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确定位置(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确定位置(一)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行与列的意义,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是:通过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深化学生在生活中确定位置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做准备。

教材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生活情境,例如多媒体教室里的学生座位、国际象棋的棋盘、地图册中的某一页,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练习中,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材还补充了围棋棋盘上确定棋子位置及地球上用经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的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4.我的思考教材中的例2可以放手学生独立完成,既能使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矫正。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①学生能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和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②学生知道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③初步的空间观察技能。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实际情境中某个物体的位置。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①分不清列和行②数对描述位置的顺序和日常生活中表示的顺序不同,学生可能会混淆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本节课的学习可以采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交流等方式,将生活中的经验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

5.我的思考:利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和日常生活中的表达顺序有些不同,生活中通常先说第几行再说第几列,但为了和以后的“图形与坐标”相统一,所以数对中的两个数是先列后行。

要想改变学生长久以来生活中习惯,我觉得教师在一开始说的时候就应该一直遵循先列后行的表达顺序,给学生明确的暗示。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优秀7篇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优秀7篇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优秀7篇《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探索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系。

2.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学生了解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基础上,设计的一节拓展内容,它不仅是探究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的拓展和延伸,也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归纳能力,因此,本节教材对学生掌握几何证明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说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大纲要求以及新课改理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直观感知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系。

②学生能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平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推理论证及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4)情感目标:体现了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运用于生活,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二、说重点、难点:学生在自主探索、验证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有许多困难,依据学生现有的实际能力和认知能力,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位置关系的探索和证明,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1)教法分析教师的责任之一是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知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教学又是引导学生指导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形式。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教法上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观察——猜想——证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2)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从结论的猜想到结论的证明,从参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通过学生的思考,尝试解决、组织讨论,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3)教学手段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为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同时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实物投影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通过活动感知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运用对称、相等等概念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难点:理解坐标概念,初步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位置》教材内容,教学PPT。

2.教学工具:白板、彩色笔、小纸片、参考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小纸片和白板上的坐标轴,让学生猜测横纵坐标的概念,并引出今天的主题。

2.示范和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图形的坐标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坐标系的概念。

3.练习(20分钟):–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完成给定的坐标练习,检查并讨论答案。

4.总结(5分钟):–整理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坐标系在描述物体位置时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复习(10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互相出题考察坐标系的应用。

2.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学习图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对称、相等等概念。

3.练习(2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练习结果,老师对作业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坐标概念和应用坐标系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训练和引导,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

在后续的教学中,将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坐标系。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位置》(前、后)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位置》(前、后)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位置》(前、后)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方向词:“前”和“后”。

2.能够根据描述说出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前”和“后”方向词的含义。

2.能够准确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区分“前”和“后”的使用。

2.描述在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蓝色圆球、红色长方形等教具。

3.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入“前”和“后”概念,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感受这两个方向词。

2.让学生互相配对练习,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关系。

第二步:讲解
1.通过PPT讲解“前”和“后”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摆放情况,描述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中模拟出不同的位置关系,并用“前”和“后”描述。

第四步:总结
1.整理学生的描述,强化“前”和“后”的区分。

2.再次复习关键点,确保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前”和“后”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练习题,并在家中观察不同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做好观察记录。

以上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希朋sun看所有同学能够掌握好这一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位置》教案范文三篇教案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位置》教案范文三篇教案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案一:《位置》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学生能够使用常见的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3.学生能够在简单图形中寻找物体的位置。

二、重点难点1.使用常见的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学生需要能够自己在图形中找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图,引导学生使用方位词来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

2.新授(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图形,让学生自己找出图中物体的位置,并使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2)教师让学生拿出纸张,自行绘制简单图形,找出图中物体的位置,并使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3.巩固教师出示几幅图形,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图中物体的位置。

4.拓展让学生自行设计简单图形,并让同桌找出图中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应该多次反复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方位词的使用方法。

2.为了防止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必要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教具,如木块、线段、面片等,让学生在物体间进行活动。

教案二:《位置》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学生能够在图中寻找物体的位置。

3.学生能够学会使用基本的定位方法和规则。

二、重点难点1.在未知的图形中,学生需要自己寻找已知物体的位置。

2.需要学生掌握使用第一视角进行定位的技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将一些有趣的物品放在教室不同的位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别寻找教室中所有物品的位置。

2.新授(1)教师给学生出若干幅复杂的图形,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其中一个或多个物体,使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2)教师介绍基本的定位方法和规则,并让学生自己练习。

3.巩固教师由浅入深地向学生展示若干幅复杂的图形,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寻找所有物体的位置。

4.拓展学生自行设计复杂图形,并且让同桌寻找图中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需要在讲解基本技能时重复多次,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技能。

2.需要让学生多进行练习,熟练掌握基础技能,才有可能在复杂情况下做出完美的定位。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位置》(前、后)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位置》(前、后)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位置》(前、后)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位置词“前”、“后”。

2.能够用“前”、“后”来描述物体在其他物体之前或之后的位置关系。

3.能够通过图形展示和口头描述来表达自己对于“前”、“后”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掌握“前”、“后”的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有关“前”、“后”位置示意图的课件。

2.小白板和笔用于互动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包含多个物体的图片,并问学生不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并讨论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讲解“前”、“后”的概念。

•请学生举例说明“前”、“后”的具体场景,并梳理总结。

3.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每组讨论并展示不同场景下的“前”、“后”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和展示,加深对“前”、“后”概念的理解。

4. 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教室内外找到物体,描述它们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在班级内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观察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5. 总结复习•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回答总结性问题,巩固“前”、“后”的概念。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前”、“后”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通过讨论和实践来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希望以上教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帮助,请随时联系我。

感谢阅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 1 位置与方向(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 1 位置与方向(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 1 位置与方向(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相对位置的概念。

2.理解方位词的含义。

3.能够利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方位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方位词的使用。

2.理解方向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板书、教师课件、教学实物等。

2.学生准备:学生教材、学生练习册、学习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物体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发言描述不同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第二步:讲解(15分钟)
1.介绍方位词的概念,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

2.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方位词的含义。

第三步:操练(20分钟)
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老师提问以及学生相互描述的方式,
练习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表达,帮助学生加强理解。

第四步: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位词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应用。

五、课堂作业
1.完成《位置与方向》相关练习题。

2.回家观察并描述家中不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六、板书设计
•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
•重要概念:相对位置、方向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操练环节设计不够充分,下一次教学需要增加更多与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联系紧密的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位置(1)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位置(1) 人教新课标

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位置(1)人教新课标引言: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依据人教新课标的要求,以“位置”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坐标概念,并能够运用坐标进行位置描述和计算。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坐标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坐标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坐标的概念:介绍坐标的定义,包括横坐标和纵坐标。

2. 坐标系的建立:讲解如何建立坐标系,包括原点、横轴和纵轴的确定。

3. 坐标描述物体位置:教授如何使用坐标来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4. 坐标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坐标计算,包括坐标的加减法和坐标变换。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2. 讲解坐标概念:介绍坐标的定义,解释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3. 建立坐标系:讲解如何建立坐标系,包括原点、横轴和纵轴的确定,并进行实际操作。

4. 坐标描述物体位置:通过示例,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坐标来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并进行练习。

5. 坐标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坐标计算,包括坐标的加减法和坐标变换,并进行练习。

四、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的概念和运用。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坐标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对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学辅助材料:坐标图、坐标计算题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位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位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位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本节课练习的设计着重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三个特点,分为基本练习和扩展练习。

《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四个小节。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并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所以教师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应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教学目标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

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

现在马上要进入二年级了,还有学生用数手指头的方法做题,但是我从来没有轻视他们,而且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位置一》教案
课题:位置
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
介绍位置
新学期面对新的同学,让学生介绍自己再介绍几个好朋友,让学生讨论老师如何确定某某同学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谈话导入
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讨论
师: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

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

你有什
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小结例1: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
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提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注意点?
确定位置时先确定一个标准
确定一个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练习: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生活中还有那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设计:练习一部分题。

板书设计:位置——数对表示
确定位置:两个数据教学反思:四年级学生掌握了用“方距离”两种量确定物体的位置,六年级学习用数对来确+向.定问题的位置,显然是为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服务的,同时也是现实生活中的需要。

但对学生而言,重
要是学生了解是生活的需要。

可以设计两组对比活动来实现。

一组起复习作用,另一组是在纵横明显的情况下,要通过探讨有序数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