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关于前列腺素和有关活性物质发现-精选资料

合集下载

(整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01-

(整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01-

年份获奖者国籍获奖原因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意志帝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意志帝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王国“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克劳德加拿大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5年未颁奖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 埃德加·阿德里安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for his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roleplayed by the chromosome in heredity"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 乔治·迈美国霍华德·弗洛里爵士澳大利亚1946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美国“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1947年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年赛尔曼·A·瓦克斯曼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1953年道夫·克雷布斯(Krebs)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citric acid cycle"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Lipmann)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for his discovery of co-enzyme A and itsimportance for intermediary metabolism"1954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美国“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美国托马斯·哈克尔·韦勒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美国“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沃纳·福斯曼德国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美国1957年达尼埃尔·博韦意大利“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1958年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美国“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 爱德美国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genetic principle for generation of antibody diversity"1988年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英国“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important principlesfor drug treatment"格特鲁德·B·埃利恩美国乔治·希青斯美国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美国“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for their discovery of the cellular origin ofretroviral oncogenes"哈罗德·瓦慕斯美国1990年约瑟夫·默里美国“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唐纳尔·托马斯美国1991年厄温·内尔德国“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functionof single ion channels in cells"伯特·萨克曼德国1992年埃德蒙·费希尔瑞士美国“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埃德温·克雷布斯美国1993年理察·罗伯茨英国“发现断裂基因”"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split genes" 菲利普·夏普美国1994年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美国“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for their discovery of G-proteins and the roleof these proteins in signal transduction in。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名单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名单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名单历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1901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3丹麦科学家芬森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4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5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6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7法国科学家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8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瑞士科学家柯赫尔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0俄国科学家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1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2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3法国科学家里歇特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4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1919比利时科学家博尔德因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20丹麦科学家克罗格因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2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23加拿大科学家班廷、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24荷兰科学家埃因托芬因发现心电图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6丹麦医生菲比格因对癌症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6)汇总(K12教育文档)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6)汇总(K12教育文档)

(直打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6)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直打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6)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直打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6)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6)时间得主国家得奖原因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瑞士“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年朱尔·博尔代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奥托·迈尔霍夫德国“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加拿大“发现胰岛素”约翰·麦克劳德加拿大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 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埃德加·阿德里安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乔治·迈诺特美国威廉·莫菲美国1935年汉斯·斯佩曼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1936年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英国“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奥托·勒维奥地利1937年圣捷尔吉·阿尔伯特匈牙利“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1938年海门斯比利时“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1939年格哈德·多马克德国“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1943年亨利克·达姆丹麦“发现维生素K"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美国“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约瑟夫·厄尔兰格美国“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赫伯特·斯潘塞·加塞美国1945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英国“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恩斯特·伯利斯·柴恩英国霍华德·弗洛里爵士澳大利亚1946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美国“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1947年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年赛尔曼·A·瓦克斯曼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1953年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1954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美国“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美国托马斯·哈克尔·韦勒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美国“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沃纳·福斯曼德国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美国1957年达尼埃尔·博韦意大利“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1958年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美国“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爱德华·劳里·塔特姆美国乔舒亚·莱德伯格美国“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1959年阿瑟·科恩伯格美国“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塞韦罗·奥乔亚美国1960年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澳大利亚“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彼得·梅达沃英国1961年盖欧尔格·冯·贝凯希美国“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1962年佛朗西斯·克里克英国“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詹姆斯·杜威·沃森美国莫里斯·威尔金斯英国1963年约翰·卡鲁·埃克尔斯爵士澳大利亚“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理"艾伦·劳埃德·霍奇金英国安德鲁·赫胥黎英国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美国“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费奥多尔·吕嫩德国控作用”1965年方斯华·贾克柏法国“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安德列·利沃夫法国贾克·莫诺法国1966年裴顿·劳斯美国“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美国“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1967年拉格纳·格拉尼特瑞典“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霍尔登·凯弗·哈特兰美国乔治·沃尔德美国1968年罗伯特·W·霍利美国“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哈尔·葛宾·科拉纳美国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美国1969年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美国“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阿弗雷德·赫希美国萨尔瓦多·卢瑞亚美国1970年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美国“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乌尔夫·冯·奥伊勒瑞典伯纳德·卡茨爵士英国1971年埃鲁·威尔布尔·苏德兰美国“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1972年杰拉尔德·埃德尔曼美国“发现抗体的化学结构"罗德尼·罗伯特·波特英国1973年卡尔·冯·弗利德国“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和引发”康拉德·洛伦兹奥地利尼可拉斯·庭伯根英国1974年阿尔伯特·克劳德比利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克里斯汀·德·迪夫比利时乔治·埃米尔·帕拉德美国1975年戴维·巴尔的摩美国“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罗纳托·杜尔贝科美国霍华德·马丁·特明美国1976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美国“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美国1977年罗歇·吉耶曼美国“发现大脑分泌的肽类激素”安德鲁·沙利美国罗莎琳·萨斯曼·耶洛美国“开发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1978年沃纳·亚伯瑞士“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丹尼尔·那森斯美国汉弥尔顿·史密斯美国1979年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美国“开发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高弗雷·豪斯费尔德英国1980年巴茹·贝纳塞拉夫美国“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让·多塞法国乔治·斯内尔美国1981年罗杰·斯佩里美国“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大卫·休伯尔美国“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托斯坦·维厄瑟尔瑞典1982年苏恩·伯格斯特龙瑞典“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本格特·萨米尔松瑞典质”约翰·范恩英国1983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美国“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1984年尼尔斯·杰尼丹麦“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乔治斯·克勒德国色萨·米尔斯坦英国1985年麦可·布朗美国“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方面的发现"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美国1986年斯坦利·科恩美国“发现生长因子”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美国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1988年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英国“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格特鲁德·B·埃利恩美国乔治·希青斯美国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美国“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哈罗德·瓦慕斯美国1990年约瑟夫·默里美国“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唐纳尔·托马斯美国胞移植术”1991年厄温·内尔德国“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伯特·萨克曼德国1992年埃德蒙·费希尔美国“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埃德温·克雷布斯美国1993年理察·罗伯茨英国“发现断裂基因”菲利普·夏普美国1994年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美国“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马丁·罗德贝尔美国1995年爱德华·路易斯美国“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德国艾瑞克·威斯乔斯美国1996年彼得·杜赫提澳大利亚“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罗夫·辛克纳吉瑞士1997年史坦利·布鲁希纳美国“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1998年罗伯·佛契哥特美国“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子作用的一氧化氮”路易斯·路伊格纳洛美国费瑞·慕拉德美国1999年古特·布洛伯尔美国“发现蛋白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发现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保罗·格林加德美国艾瑞克·坎德尔美国2001年利兰·哈特韦尔美国“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蒂姆·亨特英国保罗·纳斯爵士英国2002年悉尼·布伦纳英国“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H·罗伯特·霍维茨美国约翰·E·苏尔斯顿美国2003年保罗·劳特伯美国“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英国2004年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琳达·巴克美国2005年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罗宾·沃伦澳大利亚2006年安德鲁·法厄美国“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克雷格·梅洛美国2007年马里奥·卡佩奇美国“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马丁·埃文斯爵士英国奥利弗·史密斯美国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吕克·蒙塔尼法国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澳大利亚“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卡罗尔·格雷德美国杰克·绍斯塔克英国2010年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英国“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奖”2011年布鲁斯·巴特勒美国"他们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朱尔斯·霍尔曼法国拉尔夫·斯坦曼美国”他发现树突状细胞和其在后天免疫中的作用”2012年约翰·格登爵士英国“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2]山中伸弥日本2013年詹姆斯·E·罗斯曼美国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兰迪-W。

生物化学经典故事

生物化学经典故事

生物化学小故事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科学,且与临床的联系十分密切。

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生化相关,有的是因为生化学的改变而导致疾病,有的则是发生疾病后续发了生化学的改变;有的是因为体内物质的量、活性、部位、组成的改变引起疾病,有的则是外界环境诱发了体内的变化等等,因而学好生化对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生物化学有趣是因为,人体就似一个小宇宙,人们对人体的认识没有穷尽,就如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没有穷尽一样。

宇宙中虽然有几百万种生物,但在这些生物中有些是相同的,如都是由20种氨基酸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也相同,遗传密码又都相同,不论是单细胞的大肠杆菌还是伟大的人类,合成乳酸的酶却都相同……可见,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生物应是同一祖先。

生化是有趣的还在于尽管人们对人体的认识不断深化,但未知数还很多,并层出不穷。

从大的方面来讲,生命的起源、老化、思维学习、记忆等,人们的所知甚少,有些问题好似解开了疑团,但新的问题又出现。

人们在认识了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后不久,又建立遗传的中心法则,但是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又面临了一个“脱DNA”的年代,即从DNA游离的年代,如,一个人体虽然只有一种DNA,但RNA却有多种,mRNA、rRNA、tRNA、snRNA、miRNA……,从RNA可以合成DNA,DNA的合成要先合成一个RNA引物,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肽链的生成是由RNA所催化……,生命的遗传可借助RNA。

宇宙生命的起源人们也主张先有RNA,后有DNA。

在认识了DNA之后,RNA又凌驾DNA之上,重要性远超DNA,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

遗传中心法则要变,遗传的物质基础要变,基因表达的概念要变,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在认识生命真谛的征程上永无休止。

生化是有趣的还在于,它的所有的理论都是通过实验来证明的,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能上课时全告诉大家,如Sutherland第二信使的发现,人们已清楚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人们也知道血糖升高前糖原分解,糖原分解前有磷酸化酶,然而在Sutherland之前没有人去想,肾上腺素与磷酸化酶间会有什么关系。

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关于前列腺素和有关活性物质发现-精选资料

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关于前列腺素和有关活性物质发现-精选资料
1983 President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Bengt I. Samuelsson – Autobiography I was born in Halmstad, Sweden, on may 21, 1934.After attending public schools I studied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Lund where I met my wife Karin (Bergstein). We have one son (Bo) and two daughters (Elisabet and Astrid). After a few years in Lund I moved to Karolinska Institutet in Stockholm in order to do graduate work in biochemistry in parallel with medical studies. In 1960 I finished my dissertation and became docent in medical chemistry. A year later I also obtained my MD degree from Karolinska Institutet. In 1967 I was appointed professor of medical chemistry at the Royal Veterinary College in Stockholm, and after a few years I moved back to Karolinska Institutet to become professor and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physiological chemistry. Concurrently with my research positions I have also held administrative posts. I was dean of the medical faculty from 1978 to 1983, and is presently rector of Karolinska Institutet. Memberships and Honors Member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1981) Foreign Honorary Member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982) Honorary Member, Swedish Medical Association, Stockholm, Sweden (1982)

历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

历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

1、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

利用血清疗法治疗白喉。

2、1902年,Ronald Ross(英国)。

关于疟疾的研究。

3、1903年,Niels Ryberg Finsen(丹麦)。

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4、1904年,巴甫洛夫(俄国)。

在神经生理学方面,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

5、1905年,R.柯赫(德国)。

关于结核方面的研究和发现。

6、1906年,C.高尔基(意大利),桑地牙哥•拉蒙卡哈(Santiago Ramón y Cajal,西班牙)。

关于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

7、1907年,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法国),发现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8、1908年,Ilya Ilyich Mechnikov(俄国),Paul Ehrlich(德国)。

关于免疫方面的研究。

9、1909年,Emil Theodor Kocher(瑞士)。

关于甲状腺生理学,病理学和外科学方面的研究10、1910年,艾布瑞契•科塞尔(Albrecht Kossel,德国)。

关于细胞化学尤其是蛋白质和核酸方面的研究11、1911年,Allvar Gullstrand(瑞典)。

关于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2、1912年,Alexis Carrel(法国。

关于血管缝合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

13、1913年,Charles Robert Richet(法国)。

关于过敏反应的研究。

14、1914年,Robert Bárány(奥地利。

关于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5、1915年-1918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

16、1919年,Jules Bordet(比利时)。

关于免疫方面的研究。

17、1920年,Schack August Steenberg Krogh(丹麦)。

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制。

生化诺贝尔奖

生化诺贝尔奖

生化诺贝尔奖生物化学研究的诺贝尔奖(1952——2013)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勒夫科维兹(Robert J. Lefkowitz)与布莱恩·K·卡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研究获奖。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是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赖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和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他们的研究主题是“染色体如何受到端粒和端粒酶的保护”。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 和阿达-尤纳斯(Ada Yonath)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而获得。

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丁·沙尔菲与另外两位美国科学家下村修和钱永健共同分享了。

1962年,下村修和约翰逊等发表论文,详细描述了提取发光蛋白质的过程,同时也提到他们分离出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日光下呈淡绿色、灯光下呈黄色、在紫外光下呈绿色。

将这种蛋白质称为绿色蛋白,也就是今天的GFP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他们利用胚胎干细胞在老鼠身上引入特定基因修饰。

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A.Ciechanover, A. Hershko and I.Rose, 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获奖。

199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Gunter Blobel获得199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格特鲁德·B·埃利恩 乔治·希青斯 迈克尔·毕晓普 哈罗德·瓦慕斯 约瑟夫·默里 唐纳尔·托马斯
国家
美国 美国 瑞典 瑞典 瑞典 英国
美国 丹麦 德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得奖原因
“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 “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
“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 “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 “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 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
英国 美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澳大利亚 美国 英国
英国
得奖原因
“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
“发现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
“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 “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 “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 用” “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 “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 的发现” “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 “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今年的单项诺贝尔奖奖金为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0万美元)。
时间
2001年 2002年
得主
利兰·哈特韦尔 蒂姆·亨特 保罗·纳斯爵士 悉尼·布伦纳 H·罗伯特·霍维茨 约翰·E·苏尔斯顿 保罗·劳特伯
国家
美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 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学或者 医学领域有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该奖项于1901年 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琳 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 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

1981-1990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ppt课件

1981-1990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ppt课件

-
7
10年诺贝尔:
-
8
1989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
获源”奖者:
毕晓普(M.Bishop):美国微生物学家,毕 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马萨诸塞州总 医院(MGH)作了2年住院医师,然后 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病毒。 1962年毕晓普获医学博士学位。现在美 国西岸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Levintow领 导的实验室工作至今。
1981—199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主讲人:邹高溪
-
1
10年诺贝尔:
1981年:大卫·休伯尔(David Hunter Hubel,1926年2月27日-2013年9月22
日)是一位加拿大神经科学家,与瑞典神经科学家托斯坦·维厄瑟尔(Torsten Nils Wiesel,1924年6月3日-),由于对视觉系统的讯息处理过程之研究,而和研究 左右脑半球的罗杰·斯佩里(Roger W. Sperry,1913年8月20日-1994年4月17日) 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和英国科学家万恩在1969年分别发现了新的类似前列 腺素的生物活性物质——凝血腺素。它除了能使机体内的各种 平滑肌收缩外,连具有使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万 恩研究组又进一步发现了抗凝血腺素——前列环素。
-
4
10年诺贝尔:
1983年:发现了能自发转移的遗传基因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 1902.6.16-1992.9.2),出生于美国康涅 狄格州,是美国科学家和世上杰出的细胞 遗传学家,她因在1951年提出“移动的控 制基因学说”获得了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单独获得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及化学奖获奖者整理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及化学奖获奖者整理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者: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

利用血清疗法治疗白喉。

1902年,Ronald Ross(英国)。

关于疟疾的研究。

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

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巴甫洛夫(俄国)。

在神经生理学方面,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

1905年,R.柯赫(德国)。

关于结核方面的研究和发现。

1906年,C.高尔基(意大利),桑地牙哥·拉蒙卡哈(Santiago Ramón y Cajal,西班牙)。

关于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

1907年,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法国),发现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Ilya Ilyich Mechnikov(俄国),保罗·埃尔利希(德国)。

关于免疫方面的研究。

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Emil Theodor Kocher)(瑞士)。

关于甲状腺生理学,病理学和外科学方面的研究。

1910年,艾布瑞契·科塞尔(Albrecht Kossel)(德国)。

关于细胞化学尤其是蛋白质和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Allvar Gullstrand(瑞典)。

关于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Alexis Carrel(法国)。

关于血管缝合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Charles Robert Richet(法国)。

关于过敏反应的研究。

1914年,Robert Bárány(奥地利)。

关于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1918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

1919年,Jules Bordet(比利时)。

关于免疫方面的研究。

1920年,Schack August Steenberg Krogh(丹麦)。

前列地尔

前列地尔

血 60
栓 50
形 40 成 抑 30
制 20
率 10 %
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min)
Lipo PGE1
PGE1-CD
剂型优势(四)——高效性
粉针剂(40 µg ) (右手第二指)
指尖容积脉波
点滴前
点滴后
点滴后1小时
点滴后2小时
粉针剂1/10以下剂量,疗效更显著。
1、有助于溶栓后ST段的回落,降低再灌注时室早、室速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了 心肌功能;2、可以减轻AMI患者再灌注时对机体的过氧化损伤,改善了AMI患者的预 后;3、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心肌梗死范围;4、抑制周围血小板的活性,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微血管系统。
1、增加肝脏血供,预防肝血管并发症;2、恢复肝功能防止移植肝血管内血栓形成; 3、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4、保护肾功能,减少移植术后肾衰的发生。 有利于移植肝的存活和功能恢复。

正常血管示意图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壁光滑,血管内皮细胞排列致密,细胞间隙小,脂微球沿 血管壁边缘流动,很难附着或沉积。
剂型优势(一)靶向特性——靶向聚集的机理
正常情况下,脂微球 沿血管壁边缘流动。
血管炎性病变时, 内皮细胞间隙扩大
血管壁硬化、受损 时,内壁变粗糙
曼新妥在病变 部位沉积
血管痉挛,光滑 的血管壁发生皱褶
微球中药物量
药 物 包 封 率= ——————— 100%
微球制剂中药物量
1 脂微球与红细胞体积比: 28000
靶向特性
正常情况下脂微球分布
肺脏分布

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

AA的生理代谢
游离的AA在环加氧酶(CO)的作用下,先形成不稳定的 环内过氧化物(PGG2和PGH2),然后进一步形成前 列 腺素(PG)、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烷素(TXA2)
TXA2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很快降解为TXB2,PGI2的性 质不稳定,在中性溶液中可水 解成6-K-PGF2,然后在肝 脏中进一步代谢为6-K-PGE1。
抑制
可的松(cortisol)抑制磷酸酶A2 活性,减少花生四烯酸的生成, 从而抑制前列原素的合成,阿 司匹林(aspirin)和保泰松 (phenylbutazone)抑制前列腺素 内过氧化物合成酶活性使前列 腺素和血栓素生成减少。
甲壳类激素 无脊椎动物激素 昆虫激素 生长素类
赤霉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
脱落酸
乙烯
脂肪族激素
在人体和高等动物体中,目前只发现前列腺素(代 号PG)属于这类激素。前列腺素有A、B、C、D、E、 F、G、H等几类,是环C20-羟-不饱和脂肪酸类物 质。哺乳动物的多种细胞都能合成前列腺素,精 囊的合成能力更强,其次为肾、肺和胃肠道。
前列腺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不同结 构的前列腺激素,其功能亦不相同。它们对肌肉、 心血管、呼吸、生殖、消化、神经系统都有关系, 亦或引起和治疗某些疾病。
化学本质
命名
命名
命名
花生四烯酸AA
AA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器官、肌肉和血液组织 中,在血液、肝脏、肌肉、神经等器官系统中作 为主要的与磷脂结合的结构脂类起重要作用。
S.K.贝里斯特伦
他首先分离并鉴定了广泛分布在生物体内 的天然化合物的一个家族—前列腺素,系统 阐明了它们在生物学上的意义,为治疗心血 管疾病、哮喘、胃溃疡等开辟了广阔面前 景。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_1901-2012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_1901-2012

年份获奖者国籍获奖原因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意志帝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意志帝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王国“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 保罗·埃尔利希德意志帝国1909年埃米尔·特奥瑞士“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26年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 埃德加·阿德里安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for his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roleplayed by the chromosome in heredity"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 乔治·迈诺特美国威廉·莫菲美国1935年汉斯·斯佩曼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夫·马勒1947年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年赛尔曼·A·瓦克斯曼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1953年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Krebs)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citric acid cycle" 弗里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

1981-1990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总结

1981-1990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总结
制似乎为一切癌瘤的发生所共有,所以他 们的工作对于癌瘤研究贡献极大。至1989年科学家已在动物中鉴定出 40个以上的具有致癌潜能的基因。 从而他们也否定了以前的看法癌 基因必然源自病毒之说。 毕晓普与H.E 瓦尔默斯一起,说明了位于细胞核内的原癌基因正常情 况下是不活跃的,不会导致癌症;当受到物理、化学、病毒等因素的 刺激后被激活,成为致癌基因,即原癌基因被激活后转化为致癌基因 的复制过程,并发现动物的致癌基因不是来自病毒,而是来自动物体 内正常细胞内所存在的一种基因──原癌基因,即逆转录病毒癌基因的 起源,因而了荣获198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10年诺贝尔:
1989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
源” 获奖者:
毕晓普(M.Bishop):美国微生物学家,毕 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马萨诸塞州总 医院(MGH)作了2年住院医师,然后 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病毒。 1962年毕晓普获医学博士学位。现在美 国西岸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Levintow领 导的实验室工作至今。
1981—199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主讲人:邹高溪
10年诺贝尔:
1981年:大卫· 休伯尔(David Hunter Hubel,1926年2月27日-2013年9月22
日)是一位加拿大神经科学家,与瑞典神经科学家托斯坦· 维厄瑟尔(Torsten Nils Wiesel,1924年6月3日-),由于对视觉系统的讯息处理过程之研究,而和研究 左右脑半球的罗杰· 斯佩里(Roger W. Sperry,1913年8月20日-1994年4月17日) 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年诺贝尔:
1983年:发现了能自发转移的遗传基因
芭芭拉· 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 1902.6.16-1992.9.2),出生于美国康涅 狄格州,是美国科学家和世上杰出的细胞 遗传学家,她因在1951年提出“移动的控 制基因学说”获得了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单独获得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 发现单个的基因会跳舞:从染色体的一个 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 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麦克林托克称这种 能跳动的基因为“转座因子”(目前通称 “转座子”,transposon)

细胞生物学获奖情况-最新

细胞生物学获奖情况-最新
2001年:
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Leland H.Hartwell)、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Timothy Hunt)、保罗·纳斯( Paul Nurse)因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其中,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大量控制细胞周期的基因,其中一种被称为“START”的基因对控制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保罗·纳斯的贡献是,在哈特韦尔的基础上,通过基因与分子法发现了调节细胞周期的一种关键物质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是通过对其他蛋白质的化学作用来驱动细胞周期的。蒂莫西·亨特的贡献是首次发现了调节CDK功能的物质CYCLIN(细胞周期蛋白)。 哈特韦尔、纳斯和亨特3人的发现对研究细胞的发育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开辟治疗癌症新途径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因为细胞周期控制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可以导致癌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异。
细胞生命活动依赖于细胞内的运输系统。所谓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进行传递运输。囊泡通过与目标细胞膜融合,在神经细胞指令下可精确控制荷尔蒙、生物酶、神经递质等分子传递的恰当时间与位置。例如,对控制血糖具有重要作用的胰岛素,正是借由囊泡进行精确传递并最终释放在血液中。
1952—2013年细胞生物学领域诺贝尔奖 –新
2013: 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细胞如何组织其内部最重要的运输系统之一——囊泡传输系统的奥秘。谢克曼发现了能控制细胞传输系统不同方面的三类基因,从基因层面上为了解细胞中囊泡运输的严格管理机制提供了新线索;罗思曼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可令囊泡基座与其目标细胞膜融合;基于前两位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祖德霍夫发现并解释了囊泡如何在指令下精确地释放出内部物质。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及化学奖获奖者整理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及化学奖获奖者整理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及化学奖获奖者整理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者: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

利用血清疗法治疗白喉。

1902年,ronaldross(英国)。

关于疟疾的研究。

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

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巴甫洛夫(俄国)。

在神经生理学方面,明确提出了知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

1905年,r.柯赫(德国)。

关于结核方面的研究和发现。

1906年,c.高尔基(意大利),桑地牙哥拉蒙卡哈(santiagoramónycajal,西班牙)。

关于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

1907年,charleslouisalphonselaveran(法国),发现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ilyailyichmechnikov(俄国),保罗埃尔利泽(德国)。

关于免疫系统方面的研究。

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emiltheodorkocher)(瑞士)。

关于甲状腺生理学,病理学和外科学方面的研究。

1910年,艾布瑞契科塞尔(albrechtkossel)(德国)。

关于细胞化学尤其就是蛋白质和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allvargullstrand(瑞典)。

关于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alexiscarrel(法国)。

关于血管包扎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charlesrobertrichet(法国)。

关于过敏反应的研究。

1914年,robertbárány(奥地利)。

关于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1918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

1919年,julesbordet(比利时)。

关于免疫系统方面的研究。

1920年,schackauguststeenbergkrogh(丹麦)。

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制。

1921年未获奖,奖金拨付至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

1922年,archibaldvivianhill(英国),关于肌肉发热方面的研究;ottofritzmeyerhof(德国),发现肌肉中耗氧与乳酸代谢之间相关性。

前列腺素E2受体EP3

前列腺素E2受体EP3

前列腺素E2受体EP3前列腺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体内的自体活性物质,介导体内多种生理功能。

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具有非常高的成药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0种前列腺素类上市药物。

由于前列腺素类化合物独特的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发展前列腺素的高效合成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50多年间,前列腺素一直是合成化学家的重要目标分子。

前列腺素是一类由20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活性物质。

1934年,前列腺素被von Euler等学者首次发现,当时认为此物质可能是由前列腺所分泌,因此命名为前列腺素。

1957年Bergstrom及其瑞典同事Samuelsson分离出了PGF1和PGF2α的纯品,并在后续研究中阐明了前列腺素的结构和代谢过程,有关前列腺素药物的研究在随后的20世纪60年代达到高潮。

1982年,Bergstrom 与Samuelsson和John Vane三位科学家因在前列腺素及有关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PGE2是具有活性的前列腺素的一种,广泛的分布于人体,几乎参与了所有细胞的代谢活动,并且与炎症、免疫、肿瘤等的病理过程有关。

近期研究表明,PGE2在体内对AngIl诱发的高血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1]。

PCE2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激活4类EP受体而发挥的,其中EP3受体在机体广泛分布于肾脏,血管系统和肾上腺等处。

EP3受体C末氨基酸有多种不同的剪接形式,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的剪接异构体,故其信号转导路径仍不清楚。

在多种末端前列腺素中,PGE2是生物活性最多样化和分布最广泛的。

前列腺素E2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在机体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学作用。

研究表明,PGE2合成后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与特定靶细胞质膜上的相应受体(Eprostanoid,EP)结合发挥效应,EP受体属于 G 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具有7次跨膜的疏水α-螺旋、胞外的C﹣末端以及胞内的N﹣末端了个结构域。

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精编)

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精编)

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大脑两半球功能专属的研究斯佩里Roger W. Sperry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1913年—1994年关于视觉系统信号处理的研究休贝尔David H.Hubel美国哈佛医学院1926年—威塞尔Torsten N. Wiesel瑞典哈佛医学院1924年—斯佩里把猫、猴子、猩猩联结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割断,称为“割裂脑”手术。

这样两个半球的相互联系被切断,外界信息传至大脑半球皮层的某一部分后,不能同时又将此信息通过横向胼胝体纤维传至对侧皮层相对应的部分。

每个半球各自独立地进行活动,彼此不能知道对侧半球的活动情况。

1961年斯佩里设计了精巧和详尽的测验,在作割裂脑手术的人恢复以后,进行了神经心理学的测定,获得了人左右两半球机能分工的第一手资料,发现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右半球也有言语功能,从而更新了优势半球的概念。

裂脑人的每一个半球都有其独自的感觉、知觉和意念,都能独立地学习、记忆和理解,两个半球都能被训练执行同时发生的相互矛盾的任务。

斯佩里的研究,深入地揭示了人的言语、思维和意识与两个半球的关系,成绩卓著。

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休贝尔和威塞尔测试了猫的视皮质细胞反应。

他们把微电极埋在猫的视皮质细胞中,尽管他们不能选择某个特定细胞,但可以把电极以大约正确的方式插在某处,因此可以了解他们到达了什么地方。

而当研究者在屏幕上打出一些光影或者其他图形时,猫就用带子系好,藉已固定好猫的头部,研究者就可以知道是网膜上的哪一部分是图像显现之处,然后把这个被刺进的皮质区进行连接,透过放大器和扬声器,他们可以听到细胞启动的声音。

其结果显示细胞对一个横向的线或者边缘有强烈反应,但对点、斜线或直线只有非常微弱的反应,或者根本就没有反应,之后的研究继续显示:有些细胞对某些处在一个角度上的线条、垂直线条、直角或者明显的边缘线,都有特别的反应,很明显,视皮质的细胞是非常专业化的,它们只对视网膜上的图像的某些特定细节有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2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prostaglandins and related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Sune K. Bergströ m 1/3 of the prize Sweden Karolinska Institutet Stockholm, Sweden b. 1916 d. 2004
1946 - 47
1947 - 58 1958 - 80 1963 - 66
Research Fellowship, Basel University, Basel
Professor of Physiological Chemistry, The University of Lund, Lund Professor of Chemistry, Karolinska Institutet, Stockholm Dean of the Medical Faculty, Karolinska Institutet, Stockholm
1983 President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Bengt I. Samuelsson – Autobiography I was born in Halmstad, Sweden, on may 21, 1934.After attending public schools I studied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Lund where I met my wife Karin (Bergstein). We have one son (Bo) and two daughters (Elisabet and Astrid). After a few years in Lund I moved to Karolinska Institutet in Stockholm in order to do graduate work in biochemistry in parallel with medical studies. In 1960 I finished my dissertation and became docent in medical chemistry. A year later I also obtained my MD degree from Karolinska Institutet. In 1967 I was appointed professor of medical chemistry at the Royal Veterinary College in Stockholm, and after a few years I moved back to Karolinska Institutet to become professor and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physiological chemistry. Concurrently with my research positions I have also held administrative posts. I was dean of the medical faculty from 1978 to 1983, and is presently rector of Karolinska Institutet. Memberships and Honors Member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1981) Foreign Honorary Member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982) Honorary Member, Swedish Medical Association, Stockholm, Sweden (1982)
1982年十月十一日星期一,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卡洛琳斯卡研究院(Karolinska Institute)正式宣布將本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給两位瑞典籍及一位英国籍的科学家,推崇 他們在前列腺素(prostagladin)方面的研究所作的贡献。这三位得奖者是英国的范恩(J. R. Vane),五十五岁,现任英国威尔康研究所(Wellcome Research Laboratories)主 任;瑞典的塞缪尔森(B. Samuelsson),四十八岁,卡洛琳斯卡医学院院长及卡洛琳斯 卡研究院院长以及今年六十六岁的柏格斯壮(S. Bergström)。柏格斯壮博士同时还身兼 诺贝尔基金会的董事长,不过那只与基金会的行政业务有关,与得奖者的选拔过程无涉。
Bengt I. Samuelsson 1/3 of the prize Sweden Karolinska Institutet Stockholm, Sweden b. 1934
John R. Vane
1/3 of the prize
United Kingdom The Wellcome Research Laboratories Beckenham, United Kingdom b. 1927 d. 2004
Sune K. Bergström – Autobiography
I was born January 10th, 1916 in Stockholm, Sweden.
1944 D. Med. Sci., Biochemistry, Karolinska Institutet, Stockholm
1969 - 77 1975 -
Rector of Karolinska Institutet, Stockholm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he Nobel Foundation, Stockholm
Nobedicine,Stockhol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