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2020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卷及分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文言文比较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文言文比较阅读2020温州--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听蕉记[明]沈周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
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
然蕉曷②尝有声,声假雨也。
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③也。
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④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
迨⑤若匝匝㴙㴙⑥,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⑦,如珠倾,如马骧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选自《石田先生文钞》[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
②曷:疑问代词。
何,什么。
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
④戛摩:击撞摩擦。
⑤迨:等到。
⑥匝匝㴙㴙(zé):象声词。
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
⑧骧:奔驰。
◎材料二夜雨有作[宋]张嵲睡足秋堂夜雨声,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材料三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
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
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12.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13. 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4. 《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15. 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16.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17. 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
【答案】12. (1). 接受,承受 (2). 借,凭借 (3). 竖立 (4). ②13. 蕉叶大而空,承接雨的时候发出声音。
2020-2021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节选)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①先乎吾,吾从而②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③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①固:本来。
②从而:动词,学习。
③庸:副词,表示反问,岂。
1.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从而师之②生平吾后③亦先乎吾④其闻道也A.①④②③B.④②①③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105.作者认为“师者”的价值在于“__________”,主张不拘于______、______,向比自己有专长的人学习。
(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答案】1.D2.传道授业解惑地位(或“贵贱”“地位高低”等)年龄(或“长少”“年龄大小”等)【解析】1.从标点分号的使用可以看出前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前后结构相同、互相对应。
从上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可以选择下句应为“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当猜测,理解文章内容。
文章第二句,一个判断句总写了老师的价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注意第一空为原文填写)。
最后一句总结师道的根本: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为: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9分)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1)禹锡终易.)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D.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1)为友:(2)为官:(3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
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和句式。
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
2020-2021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孰.视之孰:同“熟”,仔细B.客之美.我者美:美丽C.期.年之后期:满一年D.臣之妻私.臣私:偏爱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马之.千里者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奉命于.危难之间C.皆以.美于徐公徒以.有先生也D.窥镜而.自视人不知而.不愠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邹忌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弊”进行类比,能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威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句话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福建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和参考答案详细解析完整版

福建2020届中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大道之行也》)(2)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3)月下飞天镜, 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4)北风卷地白草折, 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 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6)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词人希望被朝廷重用的心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阅读理解与欣赏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诗人的chóng①______________(A.祟 B.崇)高理想与爱国神。
诗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历史的回溯②______________(A.sù B.shuò),叙述诗人的家世、出身以及辅佐楚王的经历;后半部分书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甲________(A.历程 B.里程),通过神游天地寻求真理而不得的陈述,表达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2020中考初三语文专项: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文库独家】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发扬光大)先帝遗德.(《出师表》)B.饿其体肤,(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今(死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D.(通“嘱”)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解答】C.亡:逃跑.句子翻译: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久之(失望)辍耕垄上(去,往)大泽乡(驻扎)大计(发动)B.天大雨(适逢)楚人之(可怜)休将于天(吉祥)蕲以东(攻占)C.令(私自)长跪之(道歉)寡人已(懂得)请于君(扩充)D.城(全)也泛轻舟(打算)马的卢飞快(像…一样)语(到处)【考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怜”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用法:①<动>怜爱;疼爱.②<动>同情;怜悯.【解答】B.怜:爱戴.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蒋氏大戚,汪然出曰:“君将哀而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A..涕:流泪B.生:使…活下去C..向:从前D..病:困苦不堪【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生”是词类活用现象.【解答】A.涕:眼泪.句子翻译:蒋氏很悲伤,眼泪汪汪地说:“你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首先要掌握重点的课下注释,其次要对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和古今异义现象.4.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若柳絮风起因:凭借(《咏雪》)B.不能其一处也名:说出(《口技》)C.诸君勿复言愿:但愿((《隆中对》)D.国可乎死:为…而死(《陈涉世家》)【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解答】A.正确;B.正确;C.愿:希望.句子意思: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5.下列选项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非丝非(管乐器)猛浪若(奔跑)选贤能(通“举”)每有意(体会,领会)B.出入无完(裙子)不以也(快)锦游泳(代鱼)夕日欲(坠落)C.迎而上(逆流)之怠(不)沆砀(冰花)百废兴(全、皆)D.人鸟声俱(消失)若神人(光彩照人)属凄异(延长)之者谁(名字)【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解答】A.奔:飞奔的马.动词活用作名词;B.裙:泛指衣服;C.正确;D.名:命名.名词活用作动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6.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A.徧:同“遍”普遍,遍及B.牺牲:指猪、牛、羊等C.福:保佑 D.狱:案件【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正确.B.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起来,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7.下列句中加点“之”字与“何陋之有”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B.宋何罪之•有?(《公输》)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考点】文言虚词.【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用在主谓句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变主谓句为主谓短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B.相同.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指示代词,“这样”.D.结构助词“的”.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起来,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8.比较下列加点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选出不同的一项()A.以五十里之地安陵﹣﹣完成一笔交B.其文理皆有观者﹣﹣爱的孩子C.山不在高,有仙则﹣﹣他的表现真有些莫其妙D.长烟空﹣﹣我们家人都去旅游了【考点】古今异义.【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和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或词义来推断词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解答】A.前句句意为:我想用五十里地来交换安陵;“易”,在这里指交换.“交易”指:双方以货币为媒介的价值的交换;“易”,在这里指交换.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B.前句句意为: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可”,值得.“可爱”: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可”,值得.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C.前句句意为: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山上住着仙人就能天下闻名;“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莫名其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名”,表达,说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前句句意为:烟雾全都散尽;“一”,全.“一家人”:全家人;“一”,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C【点评】易:寒暑易节(交换)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容易)易以百金(交易,买)名:名之者谁(命名,起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故虽有名马(出名的,有名声的,著名的)9.下列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余之也久村中有此人B.臣知不如徐公美此危急存亡之秋也C.奇山异水,天下独湖中人鸟声惧D.今齐地方千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考点】一词多义.【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解答】A.前句句意为:我听说这件事情很久了;“闻”,听说.后句句意为: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的人;“闻”,听说.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B.前句句意为:我知道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诚”,确实.后句句意为: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生死时刻呀;“诚”,确实.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前句句意为: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绝”,绝妙.后句句意为: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绝”,消失.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D.前句句意为: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里”,长度单位.后句句意为:太行,王屋二山,方圆七百里;“里”,长度单位.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C【点评】闻: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绝:沿溯阻绝(隔绝)以为妙绝(极点)群响毕绝(停止,消失)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陡峭的)10.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以先帝简拔以(给予)陛下.(《出师表》)B.惟(危险)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C.戴珠缨宝饰之帽,(动词,腰佩)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D.圣人非所与(同“嬉”,开玩笑)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考点】文言实词;词义辨析.【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解答】A.解释正确;B.“危”的意思是“高”.C.解释正确;D.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首先要掌握重点的课下注释,其次要对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鄙陋)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已:停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连接)C.去国•怀乡(国:国家)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D.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怜:爱戴)【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正确;B.正确;C.国:国都;D.正确.故选C.【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屋舍(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陶渊明《桃花源记》)B.(适逢,恰巧遇到)天大雨,道不通,度以(误期).(司马迁《陈涉世家》)C.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疑),俯身倾耳以(请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D.友人惭,下车(拉)之,元方入门不(回头看).(《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语的含义即可.【解答】A.词语解释正确.B.词语解释正确.C.“质理”的意思应该是探问道理.D.词语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大意地基础上来掌握词语的含义,本题要特别注意古今异义词的积累和运用.13.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一项是()A.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长跪而之曰(道谢)B.诲知之乎(女儿)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待)C.其筋骨(使…劳累)欲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D.马无故而入胡(死亡)其一坐于前(像狗一样)【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解答】A.谢:道歉;B.女:通汝,你;D.亡:逃跑.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14.朗读下列句子,句中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庸夫之怒也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其一犬/坐于前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考点】文言断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朗读节奏的划分,首先通读全句,理解句意,按照意义划分,还要注意个别的倒装现象与古今语言习惯不同的现象.【解答】A.正确;B.正确;C.其一/犬坐于前(本句译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主谓之间停顿;D.正确.故选:C.【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犬”的翻译,是“像狗一样”,主语是其中一只狼.1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B.古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是众神的首领,掌管着旅行和商业.宙斯是他的父亲,赫拉是宙斯的妻子C.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D.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考点】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分析】本题要结合所学的文学、文化常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必须掌握重点的文学、文化常识,熟记重要作家的作品、年代等.重要的文化常识则需要我们重点记忆、牢固掌握.【解答】A.表述正确;B.宙斯是众神的首领,赫尔墨斯是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C.表述正确;D.表述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课本中的重点作家的介绍必须要牢记,包括作家的字号、代表作品、朝代、国籍等.一些重要的文化常识则需要我们分类进行整理,以便更好的掌握.16.选出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A.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B.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诗人C.《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子瞻,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D.《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考点】古代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要结合诗句内容,判断出自的作品,然后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解答】A.正确;B.正确;C.曹操,字孟德;D.正确.故选:C.【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了解识记古代作家的字、号及朝代.17.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作品有五言律诗《饮酒》B.《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辑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白居易,字乐天,号青莲居士,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脍炙人口D.《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是宋濂为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写的一篇赠序【考点】古代文化常识.【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饮酒》不是律诗;B.《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脍炙人口;D.正确.故选:D.【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品与作者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1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B.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诗、词、散文创作上都有很高的成就,《钱塘湖春行》《江城子•密州出猎》《醉翁亭记》都是他的作品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D.《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咏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告诉我们,机遇对人成功十分重要【考点】古代文化常识.【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正确;B.《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作品,《醉翁亭记》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品与作者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19.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晏子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也,寡人反取焉.”A.避席:离开座位B.其实:它们的果实C.熙:同“嬉”,开玩笑D.病:毛病【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解答】A.词语解释正确.B.词语解释正确.C.词语解释正确.D.“病”是词类活用,被人取笑的意思.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本题易错点是D项,要注意词类活用的用法.20.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暮冥冥,虎啸猿啼日西山B.革非不坚利也不厌诈C.三臣于草庐之中此失彼D.执而临之日:“天下无马”束手无【考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解答】A.两个“薄”均解释为“迫近”;B.第一个“兵”解释为“兵器”,第二个解释为“用兵”;C.第一个“顾”解释为“拜访”,第二个解释为“顾及、照顾”;D.第一个“策”解释为“鞭子”,第二个解释为“办法、计策”.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首先要掌握重点的课下注释,其次要对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21.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人恒,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恒亡.A.过:犯过失B.喻:明白,了解C.拂:通“弼”,辅弼D.国:国都【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解答】A.词语解释正确.B.词语解释正确.C.词语解释正确.D.“国”在这里是国家的意思.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词语的含义即可.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对于多义词,要准确掌握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两股•战战(大腿)若•为佣耕(倘若)临表涕•零(鼻涕)闻•寡人之耳者(听到)B.苦•其心志(痛苦)以大易•小(交换)是知•也(知道)鞭•数十(用鞭子打)C.又何间•焉(私自)轻•寡人与(轻视)渔人甚异•之(诧异)媵人持汤•沃水(热水)D.窥谷忘反•(通“返”)蹴•尔而与之(用脚踢)哀转久绝•(消失)丹书•帛曰(写)【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若:你涕:眼泪闻:使…听到;B.苦:使…痛苦知:有智慧;C.间:参与异:以…为奇怪;D.正确.故选;D.【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3.选出下列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沿溯•阻绝(顺流而下)D.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正确;B.正确;C.溯:逆流而上;D.正确.故选;C.【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流(《渡荆门送别》)C.吾知所以(…的原因)距子矣,吾不言(《公输》)D.固(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正确;B.正确;C.所以:用来;D.正确.故选C.【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5.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A.虽:即使 B.察:弄清楚C.情:情况 D.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正确;B.正确;C.情:实情;D.正确.故选C.【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范仲淹《岳阳楼记》)B.能谤讥于市朝,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C.环堵萧•然•(空寂),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D.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贼寇)矣.(《墨子•公输》)【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正确;B.正确;C.正确;D.寇:动词,入侵.故选D.【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7.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020-2021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节选)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①先乎吾,吾从而②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③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①固:本来。
②从而:动词,学习。
③庸:副词,表示反问,岂。
1.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从而师之②生平吾后③亦先乎吾④其闻道也A.①④②③B.④②①③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105.作者认为“师者”的价值在于“__________”,主张不拘于______、______,向比自己有专长的人学习。
(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答案】1.D2.传道授业解惑地位(或“贵贱”“地位高低”等)年龄(或“长少”“年龄大小”等)【解析】1.从标点分号的使用可以看出前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前后结构相同、互相对应。
从上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可以选择下句应为“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当猜测,理解文章内容。
文章第二句,一个判断句总写了老师的价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注意第一空为原文填写)。
最后一句总结师道的根本: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为: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
(12分)1.默写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4分)山东省菏泽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
(12分)1.默写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4分),,,。
2.依据课文填空。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②,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③陈涉太息曰:“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④大人者,言不必信,,惟义所在。
(传统文化《孟子•离娄下》)3.根据提示默写。
①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月亮仿佛一面刚刚打磨过的明镜”意思的诗句是:,。
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赞美当代英雄豪杰的诗句是:,。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4-5题。
长安听百舌①韦鼎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①百舌:鸟名。
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5.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6-10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②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考向解析课件(75张)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
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
安排。
理解:诸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
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2018年《出师表》
(二)翻译并结合内容理解句子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 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 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 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举于市 举一反三 举足轻重 轻举妄动 B.人恒过 过目不忘 悔过自新 言过其实 C.衡于虑 不足为虑 深思熟虑 处心积虑 D.征于色 声色俱厉 眉飞色舞 喜形于色
2019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对重点实词的理解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D.征于色 声色俱厉 眉飞色舞 喜形于色
结合语境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对重点实词的理解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D.征于色 声色俱厉 眉飞色舞 喜形于色
结合语境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一)对重点实词的理解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联系生活实际造句
(一)对重点实词的理解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举出、提出
A.举于市 举一反三 举足轻重 轻举妄动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一(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0篇) 一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甲】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郑苏仙梦冥府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①囚:指去世的人。
②植:树立。
③举:上报(朝廷)。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②咨诹.善道③但.不要钱即为好官④锋棱顿.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②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B.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C.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D.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2020年湖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6篇(含答案与翻译)

2020年湖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
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
”客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伛②为恭,而不能答。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⑤,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
②伛,驼背。
③绥,安福县。
④恣,听任。
⑤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
8.下列对文中画线波浪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根据语意和特殊词语来判断。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陈元方称颍川大守为高明之君,自己父亲为忠臣孝子,只是出于恭敬。
B.陈元方列举古代高明君放逐忠臣孝子的事例来反驳客人,客人惭愧地离开了。
C.陈元方说自己的父亲效法袁公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时间久了更加受人敬重。
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于处在同一时代,相隔万里,处事的举措也是不一样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A“只是出于恭敬”是客人的想法,不是陈元方的本意;C袁公说陈元方的父亲效法自己(袁公);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于处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处事的举措却是那么一致。
2020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课内文言文阅读甘肃武威市2020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三)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17分)【甲】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光绪己卯,楼基坼①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②以考绩③北上。
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④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
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
前临洞庭,为之驳岸⑤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
其楼前雉堞⑥亦加坚筑,以固吾圉⑦焉!(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注】①坼(chè):分裂,裂开。
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
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
③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
2020年山东省各市中考文言文及答案解析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使令公就试。
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
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
时天下无事,许臣僚释胜燕饮。
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①集。
以至市楼酒肆。
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
忽自中②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
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闲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
唯殊柱门,与兄弟读书。
如此谋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
上面.谕除授之意。
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
臣若有钱。
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上益嘉其诚实。
知事君体③。
眷注日深。
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沈括《梦溪笔淡》)[注]①燕:通“宴”,四中:内廷中,③体:体苑、规矩。
12.下列与“上极爱其.不隐”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欲穷其.林B.其.一犬坐于前C.俟其.欣悦D.其.如土石何?13.下列与“上面.谕除授之意”句中”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固以怪.之矣B.主人日.再食C.富贵不能淫.D.军.霸上14.翻译下面句子。
(3分)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15.皇帝授予晏殊东宫官的理由是什么?(3分)【答案】12.(3分)C【解析】A项,这。
B项,其中。
C项,他。
D项,加强反问语气。
13.(3分)B【解析】A项,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B项,日:名词做状语,每天。
C项,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D项,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解析】14.(3分)晏殊这时很穷,不能出去玩乐,独自在家呆着,与兄弟探讨学习。
15.(3分)谨厚诚实。
【文言译文】晏殊还是少年时,张知白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殿试,就命晏殊做试卷。
晏殊一见到试题,就说:“我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赋,草稿还在,请求另外命题。
”皇帝非常喜欢他的坦诚。
2020-2021中考文言文真题(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真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__________8.翻译句子。
(3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结合甲、乙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校.对(jiào)别墅.(shù)仙露琼.浆(qióng)B.萌.发(méng)嘹.亮(liáo)抑扬顿挫.(cuò)C.鲜妍.(yán)哺.乳(fǔ)一气呵.成(hē)D.菜畦.(qí)思慕.(mù)惟妙惟肖.(xiào)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会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在人类的生活中,恐惧是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争锋相对。
C.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
D.“他哥哥来啦?”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我还不知道呢!”3.(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成都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清幽宁静的青城山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炎炎夏日一到,八方游客就会接踵而至....。
C.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
D.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12分,共12分)5.(1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2020-2021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______(2)神弗福.也______(3)望其旗靡.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
B.本文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
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中心突出,情节紧凑。
C.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不专衣食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
D.文章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既把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也把曹刿与庄公进行对比,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答案】1.(1)目光短浅(2)赐福,保佑(3)倒下2.(1)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枯竭。
2020年河北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5-6题。
(5分)赤壁登幽州台歌杜牧陈子昂折戟沉沙铁未销,前不见古人,自将磨洗认前朝。
后不见来者。
东风不与周郎便,念天地之悠悠,铜雀春深锁二乔。
独怆然而涕下!5.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6.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
(14分)[甲]人胸中久不用今(1)浇灌之。
则尘俗(2)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黄庭坚《答宋殿直》)[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3)而实绮(4),癯(5)而实腴(6),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苏轼《东坡续集》)[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7)诗。
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8)睡,辄令儿曹(9)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乾道癸巳(10)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1)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
(2)尘俗:世俗,流俗。
(3)质:质朴,朴实。
(4)绮:华丽,美妙。
(5)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
(6)腴:丰厚,丰裕。
(7)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
(8)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9)儿曹:孩子们。
对子侄辈的称呼。
(10)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
7.解释下列可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題1分,共4分)(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亦:(2)皆莫及也及:(3)绝好岑嘉州诗绝:(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已:8.把下利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
(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9.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10、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
(3分)附参考答案:5、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自己拿起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6、诗人自己登高远眺,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个能赏识人的君主。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1~4题20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
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树皮在寒风中呈紫红色,像壮汉的脸。
这时太阳从东方再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
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清静安闭,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威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制下这两样东西了。
1)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别墅(biéshù)②徘徊(páihuái)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呈现(chéngxiàn)②威峨(wēi’é)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7分)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___。
(《诗经·蒹葭》)2)为了自由,为了平等,为了博爱,为了民主,为了幸福,为了未来,我们要奋斗!(___《满江红》)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何处春江无月明。
(___《山坡羊·渔家傲》)5)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___《登高》)6)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饿死”,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研究,就“愚昧”。
(《礼记·学记》)3.下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标语,请你选出最喜欢的一条,并说出理由。
(3分)①与时间赛跑,同疫情抗争。
②众志成城,防控疫情。
③不要出门!不要出门。
不要出门。
④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
⑤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选第二条,理由是:这句话简洁明了,表达了众人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卷及分析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2.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
3.狼不敢前,。
(蒲松龄《狼》
4. ,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
5.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答案】1.一览众山小2.雪尽马蹄轻3.眈眈相向4.殚其地之出5.小桥流水人家
【分析】诗二,曲一,文二(出自“每周一诗”一)。
最难背默的《捕蛇者说》,居然考查的是其中极简单的一句,可以想见出题人是多么的仁慈!
2018年:诗词曲各一,文二(出自“每周一诗”一)(《山居秋暝》、《陋室铭》、《天净沙·秋》、《孔孟论学》、《生查子·元夕》)
2017年:诗二,词二,文一(出自“每周一诗”一)(《小石潭记》、《江城子·密州出猎》、《送友人》、《如梦令》、《归园田居》)
2016年:诗三,文二(出自“每周一诗”二)(《雨晴》、《观沧海》、《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桃花源记》)
2015年:诗三,词一,文一(出自“每周一诗”一)(《卖炭翁》、《迢迢牵牛星》、《黄鹤楼》、《蝶恋花》、《醉翁亭记》)
《中考文言文点击》篇目由三部分构成:文言文30+要求理解的诗歌20(诗10+词6+曲4)+只要求默写的诗歌10(出自课本中的“每周一诗”)。
从以上出题情况来看,五句默写,这三个部分的古诗文至少要考查一个。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送友人黄鹤楼
李白崔颢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
(2分)
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6.思乡7.A
【分析】诗歌的比较阅读,从13年第一次考查到今年,这是第3次(13年:《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15年:《丑奴儿》、《江城子》、《望岳》)。
第6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只要不想多,完全是可以回答正确的。
第7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比较理解,这个题有一定难度。
A.“万里”是空间上的远,“千载”是时间上的远。
B.“昔人”是乘鹤远去的仙人,非作者的朋友。
C.“晴川”非山。
D.“浮云”是喻指朋友。
18年:《饮湖上初晴后雨》:填空,作者的号/选择,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7年:《四块玉·别情》:填空题,作者名/选择题,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6年:《卖炭翁》:填空题,信息的提取/选择题,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5年:比较阅读《丑奴儿》、《江城子》、《望岳》:填空,理解作者思想情感/选择,对诗句的理解
古诗理解题,侧重于两个方面的考查,一是识记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二是理解,包括理解词语含义,句子含义,作者情感,艺术手法,以及结构上的特点。
所以,并不是简单的“记住点击上的内容”就能拿满分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8.本文作者是(人名)。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稍稍宾客其父
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分)
【答案】8.王安石9(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10.泯然众人痛惜
【分析】课内文言句子的翻译,学生一般还是以背诵记忆为主,其实,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语法,做题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帮助,比如这里的主语省略,“宾客”做动词。
第10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这都是文言点击上有的内容,且平时的模考题也有考查到。
情感以“痛惜”二字来表达,有点过于简单,应该把痛惜的原因讲明才对,或者可以对这个题目做一个字数要求。
18年:《小石潭记》:选择,内容理解(词句理解)/填空,翻译句子/填空,内容理解
17年:《登泰山记》:选择,常识/填空,翻译句子/概括内容
16年:《捕蛇者说》:填空,作者/填空,翻译句子/理解内容
15年:《核舟记》:表格,作者,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内容理解
课内文言文,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学文化常识,词句翻译,内容理解。
内容理解又包括词句的理解,文意的理解,主旨的理解,等等。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
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傭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疃: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1)少曾读书()(2)故尝歌()
1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13.张远度来到“”(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颍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
【答案】11.(1)年幼(2)所以12.B
13.地多桃花林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
【分析】本文选自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六·谈艺六》。
试译如下:
天启初年,颍川张远度在颍南的中村买了一块田,这个地方有很多桃花林。
一天,他携带着一壶酒独自出游,看见一个人一边耕作一边唱歌,(于是)在村庄间徘
徊(不离去),(仔细)听那人唱歌,都是杜甫的诗歌。
于是叫那人过来和他谈话,耕者自己说(他)姓王,名叫清臣,以前(自己)有田,害怕服徭役,都交给了他的族人,现在被人雇佣耕作。
年少时曾经读过书。
有一个客人在他房子里遗留下一册书,书卷没头没尾,(他)读了非常喜爱它,所以常常吟唱(这里“尝”理解为“曾经”明显不对,但“尝”似乎也没有“常常”的意思),也不知道杜甫是什么人。
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都是他所创作的诗歌,后来经过战乱不知道他到哪去了。
11题,“少”一般理解为“年少、年轻”,答案为“年幼”,年龄上更小,不知回答“年少”或“年轻”是否正确。
“故”放在句首,作“所以”解,学生应该不会答错。
12题,《黄生借书说》里有“异日”(“姑俟异日观”),所以可以很容易地排除A和D。
B和C的区别是,“过”应理解为“拜访”还是“经过”;根据前文,应理解为“拜访”。
13题,两个空都是对内容的理解,第一空非常简单。
第二空,“原因题”,先找到“结果”:“遂呼与语”,原因往前找:“一日,携榼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间,听之,皆杜诗也。
”“原因题”的难点在于理解:张远度听到“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为什么他就主动与王清臣交谈呢?根据他所处的环境和王清臣的身份,他应该是感到很惊奇:在一个农村,一个农民居然会吟唱杜甫的诗!
18年:写人小故事:填空,解释词语/选择,翻译句子/填空,内容理解
17年:哲理小故事:填空,解释词语/选择,翻译句子/理解道理
16年:哲理小故事:填空,解释词语/填空,理解原因/填空,理解主旨
15年:写人小故事:填空,翻译句子/选择,理解原因/简单,理解人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