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在前,论证在后的南水北调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工在前,论证在后的南水北调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和世界纪录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个工程。目前已经完工并投入运营的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实十分宏伟。从丹江口水库到北京,干渠全长1277公里。除了一小部分干渠在地下之外,中线工程的干渠就是一条高架在中原大地上的人工大河。丹江口水库横跨湖北省和河南省,正常蓄水位海拔170米,水库总库容339.1亿立方米,水库总面积达1022.75平方公里,是亚洲面积最大的水库之一。陶岔渠首是干渠的首端,高程海拔147.8米,干渠的末端是北京的团结湖,高程海拔49.5米,两地落差为98.3米,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0.77。由于中国的河流多是从东向西流,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则是由南向北,就与自然河流在空间形成相交。为了避免和自然河流的平面相交,干渠多采用渡槽的形式,从自然河流的上空飞架过去。河南省平顶山沙河渡槽是世界上最大的渡槽(最大流量每秒380立方米),综合流量、跨度、重量、总长度等指标都是世界第一。河北省漕河渡槽,全长2300米,横跨一条铁路、三条公路、两条河(加大流量每秒150立方米)。有的地方则要利用倒虹吸原理从自然河流的下面通过,如唐河倒虹吸工程,总长1542.4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也是

利用倒虹吸原理从黄河底下穿过的。或者让自然河流利用倒虹吸原理从干渠下面穿过去,如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本来和八百多条自然河流相交,由于这些渡槽和倒虹吸工程造价昂贵,就让几百条自然河流悄然消失以减少工程造价,手笔很大。

中国有好几部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纪录片,从空中拍摄干渠,无论是渡槽还是倒虹吸工程,都十分壮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则是利用了隋炀帝开挖的京杭大运河,没有中线工程那么宏伟。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有许多非常靓丽的工程纪录,包括创造的多项世界纪录: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涉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和十余省,牵涉区域、水量和距离均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世界上投资最高的调水工程,工程总造价5000亿元人民币;世界上移民人数最多的跨区域调水工程,移民人数超过40万;水下最大的宗教发源地:世界最大宗教之一的道教发源地被淹没在丹江口水库下;世界最大的已建水坝的后续加高,丹江口大坝坝顶高程由原来的海拔162米加高至海拔176.6米,相应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世界上最大穿河输水隧道,中线穿黄工程,长4公里多的两层衬砌水隧道从河底穿越黄河;世界最深的调水竖井,中线穿黄工程将长江水穿越黄河的抽水竖井深76.6米;世界上最大的渡槽,沙河渡槽,4个U型槽并行,槽高9.6米,全长9000多米,最大流量每秒380立

方米;世界上最大泵站群,东线一期工程长1467公里,全线共设立34泵站,总机流量4447.6立方米/秒;世界首次大输水隧道近距穿越地铁下,北京西四环暗河工程从下方仅3.67米穿越营运中的北京市五棵松地铁站等等。但是这个创造了如此多世界纪录的伟大工程,在工程完工并开始运行时,也象三峡工程一样,没有举行重大的庆典活动,也没有最高决策者到场,发表重要演说,以鼓舞全国人民士气。为什么?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营四年完成一年调水量的五分之一1952年10月,领导人说了一句:“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句话竟然就成为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依据,就有了工程的初步设想,计划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长江下游通过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取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由于扬州江都水利枢纽高程低,而东平湖的地势高,从长江至东平湖设需要设立13个梯级抽水站,总扬程65米。利用电力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然后水分两路。

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

水主干线长约1156公里;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青岛市等地供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江苏段在文化大革命中就已经投资建设完毕,当时江苏省政府利用京杭大运河向苏北地区输水,发展农业和航运,改变了苏北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所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向山东省、河北省和天津市调水,也包括向安徽省输送一小部分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完成后,增加毛供水量45.94亿立方米(扣除损失后为39.32亿立方米),主要供应江苏省(19.22亿立方米)、安徽省(3.29亿立方米)和山东省(16.81亿立方米)。调水量39.32亿立方米的68%为非农业用水;第二期工程完成后,增加毛供水量64.78亿立方米(扣除损失后为54.41亿立方米),主要供应江苏省(22.12亿立方米)、安徽省(3.43亿立方米)、山东省(16.86亿立方米)、河北省(7.0亿立方米)和天津市(5.0亿立方米)。调水量54.41亿立方米的71%为非农业用水。与第一期工程相比,第二期工程将供水范围扩大到河北省和天津市;第三期工程完成后,增加毛供水量106.21亿立方米(扣除损失后为90.70亿立方米),主要供应江苏省(28.20亿立方米)、安徽省(5.25亿立方米)、山东省(37.25亿立方米)、河北省(10.0亿立方米)和天津市(10.0亿立方米)。调水量90.70亿立方米的86%为非农业用水。与第二期工程相比,第三期工程的调水量增加了三分

之二。

到2013年第三季度,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实现正式通水(输水只到山东省)。这本该是一件应该普天大庆的事情。但是出现了一个让工程决策者完全没有料到的情况:沿线地区都表示对南水北调工程辛辛苦苦调来的水没有需求!既然沿线地区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水没有需求,那么建设工程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众所周知,在审批决策工程之前,要提交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论证建设工程的必要性、明确定义工程的目标、提交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行性的研究结果等等。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工程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南水北调工程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1995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论证工作开始。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展开。从1952年开始,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就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下、中、上游调水,中游从三峡水库调水。由于1994年批准建设的三峡工程的正常蓄水位不是原来的海拔200米,而是海拔175米,中游改从丹江口水库取水。2002年12月27日上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江苏扬州市宝应县正式开工,江苏省省委书记回良玉、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梁保华等出席开工典礼,上午10时15分,朱镕基总理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