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2重音和轻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诵的技巧——重音和轻音

导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

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同学们自己试读本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但要是仅仅像我们有些同学简单的读课文一样的读读,是读不出文章的妙处的。尤其是读的过程中的一些重音和轻音的恰当处理尤为重要。

学生思考:那么重音和轻音又是指的什么呢?重音就是“加重声音”,轻音就是像普通话的“轻声”吗?

停顿和相连,主要针对诵材句段的分合;重音和轻音要解决诵材内容词语关系的主次。重音和轻音一般以句子为范围,句子中关键性的字词,表达情感的所在,都是重音和轻音的地方。重音不是“加重声音”,轻音更不是像普通话的“轻声”,重音和轻音其实都是出于表情达意上的需要,把句子中重要的字词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组或短句

用轻重音技巧加以处理,用意在于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使听众对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语加深印象。

重音的表达方法,有时是加强音量,有时是拖长音节,有时是一字一顿,主要便是读大调值、增强音势;但也有一种重音轻读法,它是有力地转读,从音量上说,它是轻弱的,但却要求语气凝重、深沉感人。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1.加强音量

女孩穿过马路的时候,看见两辆马车冲过来,她赶紧避开,鞋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又叫一个男孩拾起来就拿着跑了。2.拖长音节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

3.一字一顿

第二天寒冷的早晨,这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4.重音轻读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

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读一读:

1、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谓语)

2、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定语)

3、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指示代词)

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练一练(根据提示):

(1)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

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

(2)重音练习

——读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语法重音:

①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③手势之类,距离大了看不清,声音的有效距离大得多。

一一读出下面语句中的强调重音: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如果重音处理不明确,朗读时往往造成语意模糊,甚至是语意完全相反。同朗读的断和连、快和慢一样,轻和重也是相对而言的。不要错误地以为,任何情况下,重音、非重音的反差愈大.效果愈好。这实际上是把重音和非重音对立起来了。我们既要认真地对待重音的表达,也同样要处理好非重音的表达。

读一读:

1、“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上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朗读这段话,除了应孩重读“最后一次”“最后一堂”外还要把次要重音“德语”“新老师”“明天”读好。即使在非重音的词语中,如“柏林”“命令”等仍应读得稍稍重—些,其它词语也还需要读得清晰、明确,并注意控制停顿和快慢。只有这样处理,全句朗读才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