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 洲 的 土 壤 侵 蚀 与 土 壤 生 产 力
水土保持中文课件3土壤侵蚀及水蚀
⑵雨滴速度与能量:雨滴终点速度越大,对地表的冲击力越大。 ⑶雨滴侵蚀力:是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其大小完全
取决于降雨性质,即雨量、雨强、雨滴大小等。
溅蚀分为4个阶段: ①干土溅散阶段:降雨初期,先溅起干土 ②湿土溅散阶段:降雨历时长,溅起湿土 ③泥浆溅散阶段: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泥浆阻塞土壤 孔隙,影响水分下渗,促使地表径流产生。 ④地表板结:土壤表层结构破坏,降雨后板结。
(3)冬季长而寒冷,有保持半年的冻土层,深2米左右,在土 层中形成隔水层,春季积雪的融冻及夏季的大量雨水,一时 来不及下渗,就往往在坡面上造成较大的地表径流,从而引 起土壤流失。
(4)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这种降雨特性也助长 了黑土地区的土壤侵蚀。
(5)黑土含有较多的有机质,耕垦以后表土比较疏松,特 别是冬季干旱和冰冻后,表土更为细碎,春季干旱多风, 常引起严重的风蚀。
(6)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致使土壤的水蚀、风蚀强烈发生。
钙积成层有:特在殊土结壤构剖和土面特壤的征剖某的一面土层壤分位层层上。碳示酸意钙图、碳酸氢钙淀积,形
钙积层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土壤中广泛存在。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耕作层
表土层
犁底层
古熟化层
底土层/心土层
粘化层
钙积层
母质层
(森林土)
母质层
(西北娄土)
❖ 下游:坡降缓,但流量更集中,因下游支流汇入主沟道 中,同样影响主沟道径流流向,存在侵蚀作用。在冲淘 两岸时,由于曲流和侧蚀作用,形成凹岸和凸岸,河流 蛇形前进。
❖ 山洪沉积物特征:包括流路中的沉积和山口的沉积。
(1)流路中的沉积:山洪行进到中下游,河道受曲流和侧蚀, 出现凹岸和凸岸,泥沙在凸岸沉积下来。
水土保持学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水土保持学第二章土壤侵蚀1.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内营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改变地壳构造形态,因此又称为构造运动,根据地壳运动的方向,可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类。
2)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地幔物质运动)。
地球内部软流圈的熔融物质会在压力、温度改变的条件下,沿地壳裂或脆弱带侵入或喷出,岩浆侵入地壳形成各种侵入体,喷出地表则形成各种类型的火山,改变原来形态,造成新的起伏。
3)地震:地震也是内营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它往往与断裂、火山现象相联系。
4.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
地壳表面直接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接触,它们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都经历了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沉积)几个环节。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就是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包括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
)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这一过程或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质,随着各种不同的外营力作用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4)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或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或在生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称为堆积作用。
5.土壤侵蚀的类型1)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土壤侵蚀类型:水力侵蚀类型风力侵蚀类型重力侵蚀类型冻融侵蚀类型冰川侵蚀类型混合侵蚀类型化学侵蚀类型生物侵蚀类型2)按土壤侵蚀发生的时间划分:以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为分界点,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两大类:古代侵蚀: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以前所发生的侵蚀现代侵蚀: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后所发生的侵蚀3)按土壤侵蚀发生的速度划分:土壤侵蚀类型:加速侵蚀、正常侵蚀6.水力侵蚀的作用方式,按侵蚀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和侧蚀。
(完整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doc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级别平均侵蚀模数 [t/(km 2· a)] 平均流失厚度(mm/a)西北黄土东北黑土区 / 南方红壤丘西北黄土南方红壤丘陵区 /西南东北黑土区 /高原区北方土石山区高原区北方土石山区陵区 /西南土土石山区石山区微度< 1000 < 200 < 500 < 0.74 < 0.15 < 0.37 轻度1000-2500 200-2500 500-2500 0.74-1.9 0.15-1.9 0.37-1.9 中度2500-5000 1.9-3.7强度5000-8000 3.7-5.9极强度8000-15000 5.9-11.1剧烈> 15000 >11.1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 1.35g/cm3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劣地或石现代沟谷(细植被程度质坡地占沟,切沟,冲覆盖度地表景观综合特征该地面积 % 沟)占该面积 % ( %)斑点状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
沟轻度<10 <10 70-50 谷切割深度在 1m 以下,片蚀及细沟发育。
零星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有较大面积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中度10-30 10-30 50-30 地。
沟谷切割深度在 1-3m 。
较广泛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强度≥30 ≥30 ≤ 30 密集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
沟谷切割深度 3m 以上。
地表切割破碎土地生物生产量较侵蚀前下降 %10-3030-50≥50*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 *级别床面形态(地表形态)植被覆盖度( %)风蚀厚度侵蚀模数(非流沙面积)( mm/a)[t/(km 2· a)]微度固定沙丘,沙地和滩地> 70 < 2 < 200轻度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沙地70-50 2-10 200-2500中度半固定沙丘,沙地50-30 10-25 2500-5000强度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沙地30-10 25-50 5000-8000极强度流动沙丘,沙地< 10 20-100 8000-15000剧烈大片流动沙丘< 10 > 100 > 150001*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鲁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1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1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调用 知识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自然原因和 人为 原因,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主要 原因。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侧重点不同,但总体上要以_小__流__域___ 为单位,运用工程措施、 生物 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信息: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 解读:福建降水多,崩岗分布区地形
(1)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崩岗分布
思 区地形破碎,植被少,福建降水较多,必然会发生较明显的水土流失,由此可知,
维 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修复当地生态环境。
过 (2)图示崩壁坡度大,沟道和洪积扇面积小,都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集水坡
程 面坡度相对较小,面积较大,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且集水坡面分布在崩
(2)黄土土质疏松
土质 疏松 ,具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节理形成的两个断面一般没有或很少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3)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 千沟万壑 ,更容易受到强降水的侵蚀。 (4)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 水土流失后,使地表支离破碎,严重降低土壤的 肥力 干燥,植被难以恢复,进一步 加剧 了水土流失。
A.降低地表坡度 B.控制降雨强度 C.提高植被覆盖度 D.改善土壤结构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相对距离与不同降水强度下累积产流量并不呈正相 关,A错误;相同距离下,累积产流量与降水强度呈正相关,B错误;对比两幅 图可知,植被覆盖度变化对不同降水强度下的累积产沙量的影响较明显,C 错误;对比两幅图中60毫米/时降水强度下累积产沙量,可知植被覆盖度提 高对累积产沙量影响最大,D正确。故选D。第2题,根据两种植被覆盖度下 的累积产流量、累积产沙量可以看出,高植被覆盖度条件下,地表累积产流 量呈现小幅度下降,累积产沙量出现较明显的下降,这说明水土流失严重区 域的治理应当注重植被覆盖度的提升,C正确;该实验不能反映出地表坡度、 土壤结构,A、D错误;降雨强度是无法控制的,B错误。故选C。
EPIC模型中土壤侵蚀量的数学模拟
EPIC 模型中土壤侵蚀量的数学模拟李 军1,2(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陵 712100;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摘 要:土壤侵蚀和生产力影响估算模型EPIC 是一种较有影响的农田生产管理和水土资源评价模型。
本文简要介绍了EPIC 模型中对侵蚀气象因素、土壤水蚀量、土壤风蚀量、侵蚀中营养物质流失量以及土壤耕作对侵蚀影响等环节进行数值模拟的主要数学方程,可供农田水土资源管理定量评价研究中借鉴。
关键词: EPIC 模型,土壤侵蚀,数学方程土壤侵蚀和生产力影响估算模型EPIC (Erosion -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 )(Williams 等,1984)是美国研制的一种基于“气候-土壤-作物-管理”综合连续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可以评价土壤侵蚀对土壤生产力的影响,用来估计农业生产和水土资源管理策略的效果。
EPIC 模型由气象模拟、水文学、侵蚀泥沙、营养循环、农药残留、植物生长、土壤温度、土壤耕作、经济效益和植物环境控制等模块组成,包含了三百多个数学方程。
本文仅简要介绍该模型中定量模拟描述土壤侵蚀量的主要数学方程,可供在我国农田水土资源管理定量评价研究中借鉴。
1 侵蚀气象因子模拟1.1 降水量EPIC 的降水模型是一重Markov 链模型,需要输入降水的逐月概率和雨-晴天转换概率。
雨天的概率直接用雨天日数来计算:(1) NDNWD PW /=(1)式中,PW 是雨天概率,NWD 是雨天日数,ND 是该月的天数。
晴天之后为雨天的概率可以用PW 的比例来表示:(2)(3) PWD W P β=)/()/(0.1)/(D W P W W P +−=β(2)、(3)式中,P (W/D )是晴天之后为雨天的概率,P (W/W )是雨天之后为雨天的概率,β是一个控制降水事件发生时间间隔的系数,取值范围通常为0.6~0.9。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Et/(km ·a)]西北黄土高原区 1 ooo东北黑土区200北方土石山区200南方红壤丘陵区500西南土石山区500(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微度侵蚀<2O0,500,1 000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中度侵蚀2 500~5 000强度侵蚀5 000~8 000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剧烈侵蚀>1 5 000(3)风蚀强度分级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ram) [t/(km。
·a)]微度>70 <2 <200轻度70~50 2~1O 200~2 500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剧烈<1O >100 >1 5 000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
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
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专业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专业1、什么是水土流失?答: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水损失与土壤侵蚀、山洪和泥石流等。
2、什么是土壤侵蚀?答:指土壤及其母质在外营力的作用下剥离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即水土流失、水土资源的破坏与损失,包括:水损失(径流损失、渗漏损失、蒸散损失);土流失(崩塌、滑坡、风蚀);水+土的流失(水蚀);水土混合流失(泥石流);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土地的生产力下降(荒漠化、沼泽化、盐碱化等)。
3、土壤侵蚀依据外营力可分为哪几类?答:土壤侵蚀基本以侵蚀外营力为依据进行划分,同时考虑侵蚀形式和防治特点,土壤侵蚀的分类如下:答:溅蚀是指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
它是在一次降雨中最先导致的土壤侵蚀。
裸露的坡地受到较大雨滴打击时,表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把土粒溅起,溅起的土粒落回坡面时,坡下比坡上落得多,因而土粒向坡下移动,随着雨量的增加和溅蚀的加剧,地表往往形成一个薄泥浆层,再加之汇合成小股地表径流的影响,很多土粒随径流而流失,这种现象常称为溅蚀。
溅蚀破坏土壤表层结构,堵塞土壤孔隙,阻止雨水下渗,为产生坡面径流和层状侵蚀创造了条件。
5、什么是面蚀?答:面蚀是指由于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探视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由于面蚀面积大,侵蚀的又是肥沃的表土层,所以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
根据面蚀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的不同及其表现的形态差异,又可以分为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粒化面蚀和细沟状面蚀四种。
6、什么是沟蚀?答:沟蚀是指由汇集在一起的地表径流冲刷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形成切入地表及以下沟壑的土壤侵蚀形式。
面蚀产生的细沟,在集中的地表径流侵蚀下继续加深、加宽、加长,当沟壑发展到不能为耕作所平复时,即变成沟蚀。
沟蚀形成的沟壑成为侵蚀沟。
7、沟蚀可分为哪几类?答:根据沟蚀程度及表现形态,沟蚀可以分为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和冲沟侵蚀等不同类型。
土壤侵蚀敏感性分析
⼟壤侵蚀敏感性分析2.1.2 ⼟壤侵蚀强度分级(1)⼟壤侵蚀容许量标准⼟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壤肥⼒和维持⼟地⽣产⼒基本稳定的最⼤⼟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壤容许流失量:侵蚀类型区⼟壤容许流失量Et/(km ·a)]西北黄⼟⾼原区 1000东北⿊⼟区 200北⽅⼟⽯⼭区 200南⽅红壤丘陵区 500西南⼟⽯⼭区 500(2)⽔⼒侵蚀强度分级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微度侵蚀 <2O0,500,1 000轻度侵蚀 200,500,1 000~2 500中度侵蚀 2 500~5 000强度侵蚀 5 000~8 000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剧烈侵蚀 >1 5 000(3)风蚀强度分级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ram) [t/(km。
·a)]微度 >70 <2 <200轻度 70~50 2~1O 200~2 500中度 5O~30 1O~25 2 5OO~5 000强度 3O~10 25~50 5 000~8 000极强度 <10 50~100 8 000~15000剧烈 <1O >100 >1 5 000除此外,还有⾯蚀、沟蚀、重⼒侵蚀等分级标准,此处不⼀⼀赘述。
⼟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和“⼟”是⽔⼟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流失归根结底是⼟地表屡的侵蚀和⽔的流失。
⽽评价⽔⼟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
我国⽬前采⽤的⼟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流失与⼟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且也是⽚⾯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不可。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侵蚀英文名称:soil erosion定义1: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失(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
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
目录类型因素影响防治类型因素影响防治展开类型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
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
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
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名词解释参考
试题一一、名词解释(5分)1、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2、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持、保护、改良与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3、容许土壤侵蚀量指在维持土地高生产力水平的前提下,最大的土壤侵蚀速率,或与岩石的化学风化成土率保持平衡的侵蚀速度。
4、雨滴中数粒径(D50)一次降雨的雨滴分布,用该次降雨雨滴累计体积百分曲线表示。
其中累积体积为50%所对应的雨滴直径称为中数粒径,用D50表示。
5、沙漠化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由于原生植被的破坏,风蚀使土壤退化,生产力降低,出现斑状、片状流沙,使原来非沙漠景观变成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以及在沙漠地区原来固定的沙丘活化,沙漠向周围地区的扩展过程。
水土保持: 防治水土流失、保持、保护、改良与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6. 常态侵蚀:正常侵蚀指的是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那部分土壤侵蚀。
这种侵蚀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实际上也不至于对土地资源造成危害。
7. 泥沙沉速:当泥沙在水中的重力与水流阻力相等时,泥沙以等速下沉,这个速度称为泥沙沉速。
8. 起动流速:水流能够冲刷推动泥沙运动的最小流速。
(5)水力坡度:径流开始具有冲刷作用的最小坡度。
9、土壤侵蚀模数;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也称土壤侵蚀速率,量纲是T/KM2a10、容许土壤流失量:指在维持土地高生产力的前提下,土壤的最大侵蚀速率,即与岩石的化学分化成土率相平衡的土壤侵蚀速率。
容许流失量是维持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之,可件称为维持土地高生产力的最大侵蚀速率11、风力侵蚀:指在风的影响下,地表土壤物质物质脱离地表被搬运的现象及气流中颗粒对地表的磨蚀作用。
土壤侵蚀原理
➢ 土壤侵蚀程度
土壤侵蚀程度(degree of soil erosion) 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 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 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 土壤侵蚀强度
土壤侵蚀强度(intensity of soil erosion) 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 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 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2.2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
➢ 内营力
内营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所引起的。 其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改变地壳 构造形态,因此又称为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其运动形式有垂直运动、水平运 动 、褶皱运动和断裂运动四种形式。
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地幔 物质运动)。
地震也是内营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它往 往是与断裂、火山现象相联系,世界主要火 山带、地震带与断裂带分布的一致性是这种 联系的反映。
地壳的上部 为疏散沉积物, 中部为沉积物 和玄武岩,下 部为硅镁层。
地壳:厚度 为5~35km
地幔:厚度 为35~2900km
地核:厚度 为2900~5120km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上地幔由橄榄 岩质的超基性岩石组成,为岩浆源地,下地幔含 有更多的铁。
近年来美国主要研究内容为研制评估、预测 和监测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资源变化的新技术。
❖日本
17世纪后期,学者河村瑞贤提出荒山恢复建议, 要把造林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被政府采纳。1897年 为防治山区灾害,制定了《森林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重又开始治山工作, 并于1953年设立水土保持对策协议会,制订基本对 策。
土壤侵蚀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过程与机理
土壤侵蚀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过程与机理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广泛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和生物体中,总的来说,地球上主要有大气碳库、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以及岩石圈碳库四大碳库,并在各大碳库之间不断循环变化。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循环还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联。
亿万年来,在地球的生物圈和大气圈中,碳通过生命的新陈代谢,往复循环,生生不息。
无疑,碳在各种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成为最佳研究载体的地位。
碳的蓄积、储量、潜力甚至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生态系统中都存在较大差异。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以及荒漠湿地系统。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碳主要蓄积在森林之中,它们主要以2种形式储存:一是以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等生物量的形式储存;二是以土壤有机碳的形式储存。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碳的储存主要是以地表以下植物有机质和土壤蓄积的形式,大部分具有很高的碳年吸收率,农田生态系统吸收的大部分碳通常以农产品及其副产品或废弃物的形式运走或很快释放到大气中。
当然下一个作物生长季,碳又被蓄积,如此循环往复。
当前,农业土壤经常是一个净碳源,然而如果通过良好的农业措施,如免耕、休耕等,又可以减缓农田碳源的排放,甚至变源为汇。
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绝大部分碳储存在土壤中。
这些碳蓄积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但也受人类活动及外来扰动的影响,如果载蓄量超过其承载能力,或者火灾频发,都会使碳大量丢失。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几乎全部作为死的有机物存储在土壤中,且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如排水可使碳释放,而造林又可以抵消其排放。
在副极地附近的湿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永冻土融化也可能使土壤碳释放进入大气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将碳储存在植物体内,固定为有机化合物,形成总初级生产量,同时又通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进行的各种呼吸途径或扰动将CO2返回大气。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
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08年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2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前言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语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鲁胜力秦百顺郭索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丛佩娟李琦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3.1 一级类型区 (3)3.2 二级类型区 (3)3.3 范围及特点 (3)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8)4.1 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 (8)4.2 风力侵蚀及混合侵蚀(泥石流)强度分级 (9)5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11)附录A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分级 (12)附录B 水力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13)标准用词说明 (16)条文说明 (17)1 总则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水土保持学知识点
水土保持学知识点一、名词解释水土保持学、土壤侵蚀、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速度、土壤流失量、流域产沙量、侵蚀模数、正常侵蚀、自然侵蚀、加速侵蚀、现代侵蚀、水力侵蚀、溅蚀、面蚀、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细沟状面蚀、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山洪侵蚀、重力侵蚀、陷穴、泻溜、崩塌、滑坡、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泥石流、泥流、石洪、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层流、紊流、水流挟沙力、块体运动、起沙风速、输沙率、热融作用、热融滑塌、热融沉陷、侵蚀转折坡度、横坡耕作、区田、圳田、治坡工程、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反坡梯田、谷坊、山洪、荒溪、拦沙坝、变坡工程、排导沟、明硐、渡槽、急流槽、改沟工程、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化、林带结构、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通风结构、林带疏透度、林带透风系数、林带夹角、防护距离、有效防护距离、防护范围、有效防护范围、植苗造林、埋干造林、扦插造林、植物阻沙作用、机械沙障。
二、填空题1、水土保持是(山丘)区和(风沙)区水与土地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
2、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是(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
3、(加速侵蚀)是我们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对象。
4、面蚀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根据它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表现的形态差异,又可分为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和(细沟状面蚀)。
5、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称为(溅蚀)。
6、切沟侵蚀的横断面呈(V)型,而冲沟侵蚀则呈(U)型。
7、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它主要有陷穴、(泻溜)、崩塌、和(滑坡)。
8、陷穴沿流水线连串出现时叫(串珠状陷穴),成群状出现时又叫(蜂窝状陷穴)。
9、冰川侵蚀对底部土体产生(刨蚀),而对两侧土体产生(刮蚀)。
10、一般情况下雨滴直径大,终点速度高,降雨强度大,(溅蚀)越严重。
11、地表径流的水流可以分为(层流)和(紊流)两种基本流态。
水土保持学第三章__土壤侵蚀类型及作用机制
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重力、
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散、分离、 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土壤,还包括土壤层 下部的母质或浅层基岩。
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是:水蚀和风蚀。
水力搬运
风力搬运
描述土壤侵蚀的参数:
(1)土壤侵蚀量:
地表附近风速递度较大,使凸出于气流中的颗粒 受到较强的风力作用。颗粒越大,凸出于气流中的高 度越高,受到风的作用力也越大。然而,这些颗粒由 于质量较大,需要更大的风力才能被分离。能够被风 移动的最大颗粒粒径,取决于颗粒垂直于风向的切面 面积及本身的质量。粒径为0.05-0.5mm的颗粒都可以 被风分离,以跃移形式运动,其中粒径为0.1-0.15mm 的颗粒最易被分离侵蚀。
耕地层状面蚀
耕地层状面蚀
(2)砂砾化面蚀: 在富含粗骨质或石灰结核的山区、丘陵区的农地 上,在分散地表径流作用下,土壤表层的细粒、粘粒 及腐殖质被带走,沙砾等粗骨质残留在地表,耕作后
粗骨质翻入深层,如此反复,土壤中的细粒越来越少, 石砾越来越多,土地肥力下降,耕作困难,最后导致 弃耕,此种过程称为沙砾化面蚀(gravel erosion)。
深、加宽、加长,即变成沟蚀。
由沟蚀形成的沟壑称作侵蚀沟。
根据沟蚀发生的严重程度及其表现的形态,沟蚀
可分为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和冲沟侵蚀等不同类型。
①浅沟侵蚀: 地表径流由小股径流汇集成较大的径流,既冲刷 表土又下切底土,形成横断面为宽浅槽形的浅沟,这 种侵蚀形式称为浅沟侵蚀。 浅沟侵蚀下切深度从0.5m以下逐渐加深到1m。沟 宽一般超过沟深,以后继续加深加宽。浅沟侵蚀是侵 蚀沟发育的初期阶段,其特点是没有形成明显的沟头 跌水,正常的耕翻已不能复平,不妨碍耕犁通过,但 已感到不便。由于耕犁作用,沟壁斜坡与坡面无明显 界限。
我国牧区土壤风蚀、水蚀分析
2 . 草原开垦与土壤水蚀 的关 系 .2 4 旱田、 草地 、 林地 的 吸透水 能力分别 是 1 — 0 5 ~ 3 5 5 、0 10和 2 — 0 m h _ ; 0 7 0m / 2 有植被 的地 方 ,植物 的 叶子可 以阻挡 雨滴直 接撞 击表 土 ; 物 的躯 干可 以阻止水 的流 动 , 物 的根 系挡 住土 植 植
为沙漠化发生发展提供 了物质基础 。在这些潜在 因素基 础上 , 何人 为 的强度经 济活动 、 任 过度 放牧都 会加 大土 壤物理性状 的改变 , 导致草地风蚀 、 水蚀的发生发展。
中国草食 动物
2 1 在 01
专诒 与 综述
C T 因研究进展 A 基 S
左 北瑶 , 宏 光 钱
化
万 k2 m
的发 展和人 E的增 加 ,特别是不合 理的草地利用 活动 , l 长时 间 日益加 速 的草 地土壤 侵蚀 已成 为人类 目前 所面
表 1 中国土壤侵蚀面积基本情况
1 牧区土壤水蚀状况 . 2
广 大牧 区水力侵蚀较为 广泛 ,
节性 积雪后 , 春季积 融时产 生 的径 流及 其造成 的侵蚀也
区域的降水 主要 集 中在每年 的 7 9 , — 月 且多暴雨 , 不能 及 时渗透 到地下 的雨水 由高处 向低处流淌。当草原被开 垦后 , 表土松 散 , 淌 的地 表水会将 表 土及其 营养 成分 流
带走 , 并将地表切成沟壑状 , 由此造成土壤水蚀 。 草地土壤侵蚀方式 为 ,风力侵蚀多发生在梁峁顶和 红土泻 留面上 , 侵蚀 极其轻 微 ; 水力 侵蚀 形态 主要 有磷 片侵蚀 、 层状侵蚀 、 细沟侵蚀和浅沟侵蚀等。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主要流域为长江上中游及珠江上游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续表
一级类型区 二级类型区
区划范围及特点
主要分布于西北 华北 东北的西部 包括青海 新疆 甘肃 宁夏 内蒙古 陕西 黑龙江等省 自
治区 的沙漠戈壁和沙地
气候干燥 年降水
岭南平原丘陵区 包括广东 海南岛和桂东地区 以花岗岩类 砂页岩类为主 发育赤红壤和砖 红壤 局部花岗岩风化层深厚 崩岗侵蚀严重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位于宜昌以东 包括两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微度 侵蚀
主要流域是长江中游及汉水流域 洞庭湖水系 鄱阳湖水系 珠江中下游
北与黄土高原区接界 东与南方红壤丘陵区接壤 西接青藏高原冻融区 包括云贵高原 四川盆 地 湘西及桂西
甚 其中以河口镇 龙门区间 万 是剧烈侵蚀区 为黄河流域多沙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主要
流域是黄河中游
南界为吉林省南部 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
漫川漫岗区为松嫩平原 是大小兴安岭延伸的山前冲积洪积台地 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
斜 具有明显的台坎 拗谷和岗地相间是本区的重要地貌特征 砂页岩上发育典型黑土 在松花
次 沙暴
次
东北西部风沙区 沙丘坨甸 为流动和半流动沙丘 强烈发展的沙漠化 沙化漫岗 正在发展的
潜在沙漠化
主要分布在山东黄泛平原 鄱阳湖滨湖沙山及福建省 海南省滨海区
鲁西南黄泛平原风沙区 北靠黄河 南临黄河故道 宏观地形平坦 微地貌复杂 岗坡洼相间 沿 河 土壤是沙土及沙壤土 为马蹄形或新月形沙丘 已被联合国环境组织列为高度荒漠化威胁区
龙江 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积平原 古河床 自然堤形成低岗地 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 岗洼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洲的土壤侵蚀与土壤生产力H・E・D regne时永杰译,刘一祥校(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50) 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侵蚀,一直被认为是对人类自养能力的威胁。
人们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风与水引起的土壤侵蚀,本身就说明了侵蚀已威胁到土壤生产力。
至于威胁的程度是否属实,则很少有人确定过。
全球还几乎没有进行过多少关于侵蚀对土壤生产力影响的实地观测。
在这不多的观测中,美国约占60%,并且2 3是1980年以来进行的。
目前的研究正在寻找那些构成影响土壤长期生产力的过度侵蚀的因素。
评价加速的风蚀和水蚀对土壤长期生产力的危害,要求具有什么地方的生产力由于过去的侵蚀而降低了,以及到底降低了多少等方面的知识。
这类问题,目前世界上仅可以从一个地区的侵蚀程度方面得到确切答案,即美国西北太平洋的帕卢斯地区。
至于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仅仅可以得到一个大约的答案,而且可靠性变化也很大。
目前缺少侵蚀图,生产力图几乎没有。
目前正在进行着一系列的研究中,首先是在非洲,以便能在图上表明那些侵蚀已经使土壤生产力下降到不可逆转的地区。
编制这种图的依据是将轶闻、科学报告中的数据、小区试验数据向周围地区的推算数据、实地观测以及仅有的地方或国家的图件结合起来。
尽管缺少上述各方面的资料,所绘制的图幅仍应提供一个合理而良好的指示,用来指明那些由于受到侵蚀而使土壤永久地丧失了生产粮、棉能力的地区。
反过来,也可以使人们从这种图上更好地了解全球土壤侵蚀的严重性,并认识到它已成为人类生存的一大威胁。
1 非洲的侵蚀历史水蚀与风蚀通常是与毁林、过度放牧和轮垦联系在一起的,这些活动在非洲大陆的很多地区都留下了痕迹。
据推定的证据表明,在罗马帝国的没落期,其产粮区就曾经历过某些侵蚀。
但真正的威胁,似乎是出现在七世纪,即阿拉伯征服了现在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以后。
据说到了十世纪时,情况进一步变坏。
毁林成为导致侵蚀的主要原因。
造船、建庙宇和其他一些建筑、燃料、家具、采矿和房舍都大量需要木材。
北部非洲这种大量砍伐树木的作法,简直是大约一千年前在地中海东都以及后来的西部就已开始的毁林活动的重复。
从十世纪到十九世纪欧洲殖民地开始,对整个非洲的环境条件几乎一无所知,由于战争、饥荒和瘟疫使得非洲人口保持在一定水平,一直未能增长到使土地压力达到能引起明显退化的程度。
但当殖民统治者平定了部落之间的战争后,情况却从此改变了。
自1910年起,不断见到土地侵蚀威胁已经出现的警告,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同美国一样,也出现了大量的报告,这些报告都是关于侵蚀在非洲北部、英国殖民地和南非已经和正在造成的危害。
还有其他一些报告,劝说英国加强土地保护项目,在二十世纪四十和五十年代的非洲殖民地中,提高税收以支持这些项目。
然而,这些项目的成功却是短暂的,因为这些项目是通过法令而强加给当地人民的,因此,所得到的反应也是消极的,从而产生了抵触情绪,最终使得这些项目在这些国家独立之后就被放弃了。
现在,这些新的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在很多情况下,侵蚀对国家的发展真正具有威胁,土壤保护已成了国家的政策。
2 侵蚀与生产力损失有关侵蚀对土壤生产力的永久性影响方面的资料主要为一些轶闻。
在尼日利亚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和其他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进行一些小区试验,以掌握侵蚀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其中大多数研究都是有关短期与可逆的危害,也许把短期的影响从长期影响中区别出来是困难的。
以轮垦为例,它通常对土壤生产力只具有短期的影响,在典型的条件下,作物产量会在短期的连续耕作期间下降。
但只要休闲期足够长,产量仍会恢复到初期耕作的水平。
对各种活动目的来说,只要侵蚀使有效的根系层减少到可限制产量的水平或导致根系层物理性质出现逆向变化,那就是发生了永久性和不可逆转的生产力损失。
有两个常见情形是:12英寸(30c m)深的基岩或底土层被侵蚀到裸露在地表或接近地表。
这两种情况都改变了土壤的水分和空气条件。
永久性的生产力丧失,并不一定完全意味着产量的下降,即使在侵蚀正在降低土壤永久生产力的时候,先进的技术仍可提高产量。
侵蚀的影响主要是对潜在的生产力即在危害性侵蚀尚未发生时应获得的产出。
在我们有关土壤侵蚀的认识方面,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在涉及到有害的风蚀对土壤和作物所造成的危害的时候,总是想象过于丰富而缺少有力的数据。
在我们所提及的非洲一些地区,估计在过去100年中,由于人类引起的水蚀已使20%以上的土地永久性地降低了生产力。
据信,这个侵蚀所影响的面积及其对土壤的危害程度的估计还是保守的。
在缺乏有关侵蚀对土壤生产力影响知识的情况下,这种图必须被视为一个概略图,那个由风蚀和水蚀而引起20%的永久性土壤生产力损失也是一个武断的数据,它只是表明了损失已经很严重,已成了评价某个地区的植物生产潜力的重要因素。
据信,这是对在图幅所表示的范围内不可逆转的土壤生产力损失的最低估计,很多地区的生产力损失要远远高出20%,在制图单元上这种损失将几乎永远不会均匀一致,这是因为单元中的有些地方受影响较轻,有的地方则较重。
3 北部非洲在埃及和利比亚,侵蚀对永久性土壤生产力并没有特别不利的影响,但在突尼斯南部的风蚀和北部的水蚀都在很大范围内有较严重的永久性危害。
在梅德宁附近的干草原上,风蚀是最严重的危害,在那里,很多地区都有风蚀槽在灌丛之间不断形成,围绕灌丛又形成沙堆。
土地生产力很可能已降低了至少50%,主要是由暴露在风蚀槽中的底土硬化而引起的。
在突尼斯半干旱和半湿润的西半部,水蚀已使很多土壤严重退化。
在过去的一些耕地上的片状侵蚀已将土壤侵蚀到基岩,沟蚀已使E lkef周围和其他一些地区的大面积小麦荒芜。
侵蚀的痕迹在泰尔(T ell)山南部尤为广泛。
毁林和开垦耕地越来越向泰勒阿拉特斯山坡上扩展,已导致阿尔及利亚土壤生产力的急剧下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更多的边缘地区被开垦为农田。
政府虽已意识到这一问题,但看来对此却无能为力。
在摩洛哥,侵蚀所引起的土壤生产力损失主要限于该国北部的丘陵与不平缓的地区。
由于人口的增长,使耕地扩大到里夫山的陡坡上和北部的丘陵地区。
小麦和大麦地的水蚀是这里的主要问题,除一些沙漠绿洲附近,风蚀并不特别严重。
人们相信,至少是在北部,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当一项水土保持运动引入了设计并不合理的梯田时,侵蚀是增加的。
摩洛哥的水土保持活动同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一样,一直只强调机械设施,而忽略了机械设施与植被管理的结合。
4 西部非洲在尼日利亚,不可逆转的土壤侵蚀对南部的高原,埃努古地区的急斜面,中部的乔斯和包奇周围以及北部的扎里亚和索科托附近的地区的危害,他们都有有力的证据。
几乎整个尼日利亚都在遭受着轮垦所带来的暂时减产。
实际上,所有其他西部非洲国家也正在遭受着同样的命运。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1987年估计约1108亿,到2010年有可能达到这个数字的2倍,即2113亿。
人口压力业已引起了农业用地的过度开发,而这一状况将来无疑会更糟。
加纳东北部的一个地区,由于过大的土地压力和随后的土壤侵蚀,看来已遭到永久性的土壤生产力损失。
H un ter曾提及到楠戈迪州的一个地区,那里的大片土地已被剥蚀走了表层土壤,他认为那里的人口已超过其土地承载力的3~4倍,河道阻塞迫使大片土地废弃,使得余下的地区的人口稠密,土地过度开发。
H un ter相信,楠戈迪的土地破坏是加纳东北部和西部非洲热带稀树草原上另外一些地区的代表。
风蚀普遍发生在沿撒哈拉南缘的半干旱地区,每到冬春的哈丹麦风季节,沙尘可在空中停留达数周之久,其到底对土壤有多大危害,尚不完全清楚。
仅知道在马里西部有一个地区已遭到永久性危害,虽然西部非洲很可能还有类似的地区。
M ainquet将马里所存在的这种问题描述为一个土地退化过程,称作“M ala—M ala”,受到风蚀的耕地露出了B层土壤的细粒结构,该层在干旱条件下变得异常坚硬。
暴露出的B层土壤的硬化使得人力耕作或牲畜牵引更为困难了。
而且径流也相应加强,使得本来就稀少的降雨对植物生长愈无效了。
流动沙丘是西部非洲最干旱地区的一种自然发生的现象。
在较湿润的固定沙丘上的耕作,在许多国家(毛里塔尼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和尼日利亚)都引起了这类沙丘的重新流动。
流动的沙丘能否对土壤造成危害,关键是看流沙下伏土壤的类型,对这类侵蚀目前尚没有估计。
但可以想象,流动将会导致肥力损失,主要是氮肥,但不会使沙丘土壤的长期生产力下降。
5 东部非洲东部非洲是指从北面的苏丹到南面的坦桑尼亚,共包括9个国家。
在肯尼亚,乌干达和埃塞俄比亚,侵蚀所造成的严重危害特别突出,而且情况看来还在继续恶化。
侵蚀在苏丹和索马里问题不是太大,吉布提不存在这一问题。
侵蚀已降低了坦桑尼亚乌卢古鲁山区和多多马地区的长期土壤生产力,对坦桑尼亚其他地区的情况尚不清楚。
对布隆迪和卢旺达两国存在的有害侵蚀更是知之甚少关于侵蚀对生产力的影响,就整个国家而言,最严重的恐怕是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了。
5.1 肯尼亚肯尼亚的侵蚀已有很长的历史,有关侵蚀对农业的威胁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已提出。
有害侵蚀的开始,人们一直归因于欧洲的定居者们,到四十年代,殖民政府开始通过法令实施土壤保护措施,但因为这些项目是专横地强加给当地居民的,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抵抗。
近年来,很多当地组织,通常是妇女组织,组织起自助活动以支持植树造林和侵蚀的治理。
在内罗毕东部马查科斯周围的半干旱地区的侵蚀已存在了30年或更长,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气候边缘土地的耕作看来正在变得日益严重。
据说,马查科斯区在1948年就已遭受到严重的沟蚀,直到1972年,这种沟蚀尚未出现较大的变化,但片状侵蚀所影响的地区却增加了,类似的情况也普遍存在于内罗毕北部的半干旱巴林戈克里奥(B aringokeri o)山地,这里早在30年代就被政府划为肯尼亚受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沟蚀、片状侵蚀和细流侵蚀广泛分布于该谷的低地和高地。
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随着农民向陡披上的扩展,沟蚀正在进一步加强。
因为具有4%的人口增长率,肯尼亚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肯尼亚西部遭到毁林的高地上的土壤侵蚀也很严重,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对生产力的影响。
在肯尼亚西北部的过度放牧,看来也引起了严重的侵蚀和土壤生产力的下降。
可以肯定,严重的水蚀给沿着肯(尼亚)—乌(干达)边界的Karam o j ong、T u rkana和Sam bu ru人口居住区的很多牧场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坏。
尽管对究竟有多少土地已经遭到破坏仍有疑问,但无疑将足以引起上述地区的长期生产力下降至少20%。
5.2 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在最近几年中也经历了严重的侵蚀。
而且这种状况看来还在随着在更陡的坡地的开垦而正在进一步变坏。
H u rn i得到的结论认为,在高地地区大约有500万英亩(200万hm2)从前或现在的农地已达到了“不可逆点”(不可恢复的生产力丧失),而且很可能失去将来进行经济作物生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