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儿HIE循证治疗指南及亚低温治疗

合集下载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有疗效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有疗效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有疗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新生儿在围产期(指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

是因在围生期出现窒息从而导致新生儿的脑部出现缺氧缺血性的损伤,包含神经病变和病理生理病变,部分的患儿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截止到目前为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造成新生儿和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因此现阶段要加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的重视程度,通过提高预防和加强治疗的方式来避免因脑损伤造成的死亡和损伤。

婴儿期指一岁以内的小儿,因此在一岁以内的小孩,任何导致婴儿缺氧的因素都可能会引起婴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这里面主要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它的核心是缺氧,缺氧新生儿它分为生前生时和生后,生前缺氧的主要因素是包括,孕母胎盘和胎儿,孕母合并有严重的心肺疾病,孕母有妊高症孕母有糖尿病,孕母严重的营养不良,胎盘的因素,胎盘功能不成熟胎盘过小,脐带受压脐带打劫脐带过长,脐带过细导致胎儿缺氧,胎儿本身的原因,有严重的心脏病,胎儿有严重遗传代谢病,也导致生前新生儿缺氧,生后和生时的新生儿缺氧,也会导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生时新生儿缺氧可能是生前新生儿,胎儿缺氧的一种延续,也可能是在分娩时因为复苏,不及时或者复苏的措施不得当,或者复苏效果不良引起,新生儿呼吸循环抑制,导致缺氧引起脑损伤,生后新生儿的缺氧,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几率比较小,主要可能的因素发生误吸或者喉梗阻,或者呼吸道的异常,导致新生儿生后缺氧缺血引起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脑血流分布不平衡。

缺氧缺血时,全身血流重新分配,血液优先供应一些重要器官,如心、脑、肾上腺等。

尽管脑血流量增加,但并非脑内各区域的供血都均匀增加,首先保证代谢最旺盛的部位,如基底核、丘脑、脑干和小脑等,而在脑动脉终末供血区域仍然是血流分布最薄弱部位。

关于新生儿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

关于新生儿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

关于新生儿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摘要】临床学中,亚低温治疗亦称冬眠治疗法或是人工冬眠,主要采用物理方式(人工方法)使人体体温下降至预期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新生儿窒息属于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简称HIE)则是新生儿窒息疾病的一种,该病多见于足月的儿童,部分早产儿也易出现,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亚低温治疗现已成为临床治疗新生儿的重要措施,有效保护新生儿的神经功能,而在进行亚低温治疗的过程中对患儿的监护非常重要,护理干预需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关键词】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护理进展前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作为较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宫内窘迫,如羊水、脐带异常等症状,新生儿窒息则为该病症的典型特征,对婴儿的伤害极大[1]。

亚低温主要指脑部温度在28~35℃,因32℃之下的低温易出现其他多种并发症,因此当人体温度到达32~35℃时宜采用亚低温进行治疗。

亚低温治疗主要利用人工的方法,将婴儿脑部温度下降至26℃,以此达到类似冬眠的效果,进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及后期后遗症发生几率[2]。

该治疗方式虽效果明显,且具备简便、快速、安全等优势,但亚低温治疗对患儿的监护也非常重要,进行必要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3]。

当前,临床采取亚低温治疗成年脑损伤已取得明显效果,国外也出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相关报道[4]。

因此,本文就新生儿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亚低温治疗的方式及应用1.1治疗方式多于生后的6h内进行。

帮新生儿戴好降温帽,将温度设置10℃左右,且控制肛温在(35±0.3)℃。

时刻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意识、瞳孔、疼痛应激反应等),采用心电仪持续监测其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电解质等指标,保障室内环境稳定,持续降温72h后停止,使其自然复温或采取远红外线复温[5]。

1.2应用该治疗主要有助于:(1)降低并改善脑氧及细胞能量的代谢,降低神经元内的乳酸聚集,由此维持体内各离子平衡状态,抑制继发性的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07-12-06 13:47:00 ] 作者:庞金玲,刘桂华,于春编辑:studa20【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护理[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护理Nursing of Second Low Temperature Treated HIEKey words: HIE; Second low temperature; Nursing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围产期窒息导致的脑缺氧和/或缺血而形成的一种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脑损伤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

近年来研究表明动物模型中低体温对窒息后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亚低温对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得到证实[1]。

本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住院的17例新生儿HIE采用头部亚低温治疗,并随访存活者18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发生脑瘫、癫痫或智力低下后遗症明显降低。

现将治疗组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病例按199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新生儿HIE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度的标准进行选择。

将35例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 h~12 h;出生体重3.0 kg~3.5 kg 9例,3.5 kg~4.0 kg 6例,>4.0 kg 2例;胎龄37周~40周12例,40周~42周5例。

对照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1 h~12 h;出生体重3.0 kg~3.5 kg 7例,3.5 kg~4.0 kg 9例,>4.0 kg 2例;胎龄37周~40周13例,40周~42周5例。

1.2 方法治疗组17例患儿均于入院后施行选择性头部降温。

采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九零四工厂生产的YYM1B型颅脑降温仪,降温帽置于新生儿头部,以鼻咽温度为温控标准,有计算机自动控制调整降温帽水温维持鼻咽温度为(34.5±0.2)℃,维持肛温(36±0.2)℃。

2022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

2022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

2022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最全版)亚低温治疗是指采用物理降温,使体核温度维持在30~35 C,以达到治疗目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的亚低温治疗是指采用主动降温的方法,使体核温度降低到33.0~34.0 C,并维持72 h,然后缓慢复温,以达到神经保护效果。

国际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证实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不仅能够显著降低HIE患儿的病死率,同时可降低存活者不良神经发育结局和脑瘫的发生率,随访到学龄前期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效果仍然存在。

亚低温治疗已经成为新生儿HIE常规治疗手段,2021年的调查研究提示中国新生儿HIE 亚低温治疗开展率仅有54%,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提示各医疗机构亚低温治疗的纳入标准、实施方法等也存在差异。

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化我国新生儿HIE亚低温治疗实施,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成立了新生儿HIE亚低温治疗临床管理规范专家组,广泛征求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国内外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2022 )” (简称本共识)。

本共识通过近1年的研讨制定,读者范围包括从事儿科、新生儿、围生医学的医护人员。

本共识的适用人群为出生胎龄>35周的新生儿HIE 患者。

一、亚低温治疗的实施1.亚低温治疗方法:已经发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均采用设计合理的控温设备进行亚低温治疗,分为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联合全身轻度降温。

5项临床试验采用全身亚低温,2项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相比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全身亚低温操作更为方便,尚无证据表明哪种降温方式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更好。

有少数研究采用简易降温方法包括风扇、冷水袋、冷胶袋,低温相变材料等进行亚低温治疗,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费用低,但温度波动大,可发生体温过低或降温效果不理想。

Meta分析显示采用简易降温方法进行低温治疗可降低出院前和6~24月龄的病死率,降低出院前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2022)重点梳理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2022)重点梳理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2022)重点梳理一、亚低温治疗的实施1.亚低温治疗方法:➢包括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联合全身轻度降温两种方式。

➢临床试验采用不同方式,但全身亚低温操作更为方便,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则需要更多研究。

➢一些研究尝试了简易降温方法,如风扇、冷水袋、冷胶袋,这些方法虽然简单和廉价,但需要更多研究支持。

推荐1:优先推荐使用控温设备进行亚低温治疗,简易低温治疗只在无法获得控温设备时作为替代方法。

2.亚低温治疗时间窗:➢亚低温治疗应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发病后的6小时内开始,早期治疗效果更佳。

➢治疗时间窗的关键是避免迟发性能量衰竭和细胞凋亡。

推荐2:HIE患儿应在生后6小时内开始亚低温治疗,早治疗效果更佳。

3.亚低温治疗的目标温度:➢实验研究显示32~34 ℃的低温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32 ℃可能更优于34 ℃。

➢但目标温度选择需要权衡神经保护和安全性,国际多中心研究的目标温度为34 ℃。

推荐3:亚低温治疗的目标温度为34 ℃,允许波动范围在33~35 ℃之间。

4.亚低温治疗维持时间:➢多中心研究采用维持72小时的低温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在新生儿HIE神经保护上取得了成功。

➢短时间的低温治疗时间(24~72小时)尚未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

推荐4:新生儿HIE亚低温治疗的持续时间为72小时。

5.复温方法:➢关于亚低温治疗后的复温方法尚无充分的临床研究。

➢国际多中心研究采用缓慢复温,复温时间≥5小时,复温速度≤0.5 ℃/小时。

➢快速复温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应密切监测患儿并在必要时暂停复温。

推荐5:应采取缓慢复温,复温速度≤0.5 ℃/小时,复温时间≥5小时。

二、亚低温治疗获益人群1.亚低温治疗纳入标准:1)出生胎龄≥35周或36周,出生体重≥2,000克。

2)缺氧缺血证据包括:a)胎儿宫内窘迫的证据,如子宫和/或胎盘破裂、胎盘早剥、脐带脱垂或严重胎心异常变异或晚期减速。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

哪些患儿不适合进行亚低温治疗
• 出生12 h以后。 • 初始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又称脑功能监测)监测正常,
且临床无明显HIE症状者。 • 存在严重的先天性畸形,特别是复杂青紫型先天性心脏
病,复杂神经系统畸形,存在21、13或l8一三体等染色 体异常。 • 颅脑创伤或中、重度颅内出血。 • 全身性先天性病毒或细菌感染。 • 临床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PLT<50 ×109/L。 • 严重低血压不能纠正者
低温治疗期间注意支持和对症处理
维持足够 灌注
维持足够 的氧合和
通气
维持血 糖正常
控制惊厥
HIE支 持治疗
维持正常 血球压积
维持血钙 正常
35
病程录书写
• 为什么给予低温治疗 • 为什么没有给予低温治疗 • 开低温治疗医嘱 • 体温记录单能够反映低温治疗过程 • 低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观察记录 • 复温期间温度记录 • 护理单温度记录包括低温开始时间,达到
入院时脐血pH <7.0 或BE>-16,但临床表现无特殊 脑病的临床表现在生后6h内得到改善或好转 患儿在复温过程中或之后出现抽搐或抽搐加重 疑似合并感染、低血糖等问题
不适合亚低温治疗的围产期酸中毒患儿短期预后
20% 围产期存在酸中毒且神经系统检查诊断为轻度HIE的患儿住 院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异常. 识别出所有亚低温治疗可能受益的HIE患儿仍然非常困难.
止复温或治疗抽搐的同时降低复温幅度(0.2/h),复温 结束后,再连续监测肛温24h(维持在36-36.5) • 早期(低温开始前)建立动脉监测,低温开始后不容易 建立
发症(安全性)
• 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低血压 • 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 • 电解质紊乱、血糖紊乱 • 肺炎/败血症 • 局部寒冷损伤 • 复温时高温损伤 以上并发症均非常少见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

• 亚低温期间新生儿皮肤可能发暗或 呈灰色,如果氧饱和度正常,不需 特殊处理。 • 如果新生儿存在持续低氧血症(经 过积极呼吸支持治疗后,SaO 仍 低于80%)或持续低血压(积极支 持治疗和予血管活性药物后 ,平 均动脉压仍低于 35 m m H g) , 应考虑停止亚低温治疗。
• 亚低温治疗期间,心率会降至 90次/min以下,亚低温治疗 仪报警设置应调整为低于 80次 /min ,如果心率持续降低或 出现心律失常,应及时处理或 停止亚低温治疗 • 开始亚低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 应,应终止亚低温治疗,按照 复温流程进行复温。

方案
• 亚低温治疗最适宜在生后 6 h 内进行越 早越好。 • 亚低温治疗时间为 72 h。 • 亚低温治疗复温后至少严密临 床观察 24h。 • 强烈建议出院后至少随访至生 后 18 个月。
新生儿 H IE 有以下情况不适 合进行亚低温治疗
• 出生 12 h 以后 。 • 初始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 ,又称脑功能监测) 监测正常 。 • 存在严重的先天性畸形,特别是复杂青紫型先天 性心脏病,复杂神经系统畸形,存在 21、13 或 l8一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 颅脑创伤或中、重度颅内出血。 • 全身性先天性病毒或细菌感染。 • 临床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 PLT < 50×10 · L ~。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 (H IE )的医生资质 及必备能力要求
• 应当具备新生儿专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 称。 • ①具备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如意识状态 、 肌张力、原始反射、惊厥 、脑干体征等) 的能力 ; • ②具备熟练掌握(并能具体指导团队)亚低 温治疗流程和复温流程的能力 ; • ③具备 (并能具体指导团队)对亚低温治疗 期间监护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有深刻理解的 能力。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与预后最新指南要点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与预后最新指南要点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与预后最新指南要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在足月儿中诊断标准明确,但在早产儿中,HIE的定义、临床病程、治疗及预后情况都更为复杂,目前仅少数研究探讨了早产儿HIE的诊治,但纳入对象及研究结果存在明显异质性。

因"医疗警讯事件"的原因,早产儿HIE 发生率可能比目前文献报道更高,且与足月儿相比,其病程更复杂、神经发育伤残率更高。

本文旨在阐明早产儿HIE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以期促进将来研究设计以及神经保护策略的实施,从而改善早产儿HIE的预后。

近年来,围产医学不断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然而脑损伤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为代表的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损伤最经典的神经病理学改变[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在足月儿中定义明确,系因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包括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过程,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

足月儿HIE诊断标准明确,神经系统发育监测和结局评估也相对标准化。

早产儿因围产期大多接受密切监测,若发现明显宫内窘迫则需立即处理,基于如上"医疗警讯事件"原因,既往很少诊断早产儿HIE。

然而,当缺氧、感染、炎症、低血糖等多因素协同作用时,单个因素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作用就复杂起来。

因此,早产儿HIE可能未得到很好的识别与监测。

本文旨在阐明缺氧缺血在早产儿复杂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并在目前对其特有病理过程及临床表现认识基础上,探讨适用于早产儿的HIE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

一、早产儿HIE发病率现有报道早产儿HIE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的研究甚少,研究示其发病率为1.3/1 000~9/1 000不等,不同研究中纳入对象存在显著异质性,且研究样本量均较小。

诊疗规范指南新生儿低血糖诊疗规范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规范ABO溶血诊疗规范修订印刷版新生儿科三甲资料

诊疗规范指南新生儿低血糖诊疗规范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规范ABO溶血诊疗规范修订印刷版新生儿科三甲资料

诊疗规范指南修订印刷版新生儿科三甲资料目录新生儿低血糖诊疗规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规范新生儿ABo溶血诊疗规范疾病概述新生儿低血糖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血糖低于正常同龄新生儿的最低血糖值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全血血糖低于2.2mmo1∕1(40mg∕d1),血浆糖低于2.2-2.5mmo1∕1(40-45mg∕d1)作为低血糖诊断标准,而低于2∙6mmo1∕1(47mg∕d1)为临床需要处理的界限值。

一诊断1临床表现:11常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多出现在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或伴发于其他疾病过程而被掩盖。

1.2 无症状性低血糖较有症状性低血糖多10-20倍,同样血糖水平的患儿症状差异也很大。

1.3 症状和体征常非特异性,多出现在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或伴发于其他疾病过程而被掩盖,主要表现为反应差、阵发性青紫、震颤、眼球不正常转动、惊厥、呼吸暂停、嗜睡、不吃等,有的出现多汗、苍白及反应低下等。

1.1 检查:准确测定血糖是诊断本症的主要手段。

1.2 血糖监测、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检查;1.3 血常规及血型、尿常规及酮体;1.4 感染相关检查(血培养及脑脊液检查);1.5 内分泌相关检查(腹部B超、肾上腺B超、胰岛素测定、甲状腺素测定);1.6 遗传代谢检查(血、尿氨基酸测定);1.7 头颅MR1(症状性低血糖)。

二治疗1.8 治疗原发病。

1.9 状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任何时候都应尽早喂奶,无症状性低血糖首选肠道喂养,不建议用葡萄糖喂养,每小时测定血糖,如血糖不升高,婴更改治疗方案。

2.1 无症状者,应静脉点滴葡萄糖液6-8mg∕(Kg.min),每小时1次监测微量血糖,直至血糖正常后逐渐减少至停止输注葡萄糖C有症状者,应立即静脉注入10%葡萄糖液2m1∕kg t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速度为6-8mg∕(kg.min)o经上述处理低血糖不缓解,逐渐增加输注葡萄糖量至10∙12mg∕(kg.min)。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亚低温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亚低温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亚低温治疗发表时间:2012-04-13T09:44:29.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邹积茹曹立杰常香云[导读] 亚低温是采用人工方法使脑温下降2℃~5℃,以达到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目的。

邹积茹曹立杰常香云(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儿科 163001)【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246-02 【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 2010.01~2010.12大庆龙南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低温组在生后12h内给予全身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4.0±0.5)℃左右,持续72h,对照组在监护下维持肛温在(37.0±0.5)℃,两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其余治疗措施相同。

通过对两组患儿不同时期神经学评分、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及婴幼儿智能运动发育检测等来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远近期疗效。

结果 (1)神经学评分: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神经学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但低温组在治疗12h、24h、48h、72h及80h的神经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2)神经行为测定:两组患儿分别在生后7d、14d和28d做NBNA检测,14d和28d的NBNA测定。

低温组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

(3)婴幼儿CDCC智能发育评估:3个月、6个月时,低温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

【关键词】脑缺氧脑缺血亚低温新生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ence 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摘要】总结了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度窒息复苏后新生儿的相关护理措施,护理重点为治疗期间维持目标体温的稳定,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症状,持续心肺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加强全身皮肤护理。

认为亚低温疗法作为新的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方法,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亚低温疗法的适应症与体温控制,严密观察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护理患者,提高亚低温疗法的成功率,降低风险。

结果:本组新生儿重症窒息12例,治愈8例、好转2例、死亡1例,未出现1例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性脑病;亚低温;护理【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46-0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率约为活产儿的1‰~8‰,其中10%~20%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者中25%~30%可留有远期神经发育后遗症[1]。

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最常见症状,也是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亚低温疗法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般将28~35℃划为亚低温的范畴,但由于32℃以下低温在临床上可能带来许多并发症,故通常使用32~35℃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对脑血流有调节作用,可降低脑氧代谢率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的恢复,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等效果。

有实验证实,体温每降低1℃,脑部耗氧率就可减少5%。

亚低温具有简捷、快速、有效等优点,便于复苏后即刻实施,应用亚低温疗法的最佳时机在6h之内,愈早效果愈好。

以我院收治的12例窒息患儿,护理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2]: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例窒息患儿,男4例,女8例,最小38周,最大42周,平均体重(3148.3±212.5)g。

足月儿 HIE亚低温治疗

足月儿 HIE亚低温治疗
更低的目标温度
更长的低温治疗时间 更早的低温治疗 复温方法 联合药物治疗
• 远期预后
• • • • •
临床上起初表现为轻度HIE,之后逐渐演变为中/重度HIE的 胎龄小于36周 开始低温治疗时已经超过生后6h(>6h) 生后住院期间出现的窒息缺氧导致HIE的(比较少见) 其他临床情况
多医院协作和持续质量改进
• 尽早识别合适的病人:4h前进行系统的神经功能评估 • 多医院协作,指导、转运低温、尽快将合适的病人转运 到低温治疗中心 • 低温治疗小组和继续教育:学习文献、制定操作流程、 低温治疗监护、少见不良反应报告 • 脑电图/振幅整合脑电图:最好能进行1h常规脑电图或 12h的aEEG监护。严重异常或惊厥的患儿最好持续监测 • 1周内完善MRI,最好不用镇静剂 • 采用统一的方法和时间进行随访 • 家庭教育
诱导时间 生后不久 1h内 维持 可持续约 核 心 / 直 肠 15h ( 无 温度33-34 辐射台) 复温 被 动 、 缓 被动、缓慢, 辐射台逐步 慢 , 常 常<0.5°C 升温 <0.5°C 环境温度 <26°C 25-26°C 24°C 颤抖 无 无 是 温度稳定 差 可接受 可接受 性
复温(慢)
亚低温治疗过程(阶段性)
治疗前准备
• 新生儿放置在远红外辐射式抢救台或暖箱中,优先使用 远红外辐射式抢救台。 • 关闭远红外辐射式抢救台或暖箱电源。 • 新生儿尽量裸露,除去新生儿身体部位一切可能的加温 设施。 • 监测心电、氧饱和度、血压和体温,aEEG监测脑功能。 • 建立动、静脉通路。 • 完善治疗前检查:常规ECG,血常规,CRP,血气分析, 乳酸,血电解质(钠、钾、氯、钙),血糖,肝、肾功能, 凝血功能,头颅B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规范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规范
经系统后遗症的关键。
2020/11/14
27
生后3天内治疗: 1)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及血气正常 合理氧疗、
纠正酸中毒、机械通气 2)维持周身各脏器足够血流及血压心率正常 心音低
钝、心率≤120次/分、肤色苍白、肢端冷凉、 CRT≥3秒时应用多巴胺,2.5~5μg/kg·min
2020/11/14
与预后关系较密切
2020/11/14
1、脑电图:脑电图可反映疾病时脑功能障碍改变, 在HIE 的早期谚所及预8后判断中起一定作用。
(1)HIE 的脑电图表现以背景活动异常为主,以低电 压(任何状态下电压都少于10~15μV),等电位(电静
息现象)和爆发抑制为量多见。 (2)生后1周内检查脑电图异常程度与临床分度基本 一致,2~3周后脑电图仍无显著好转,对判断预后
2020/11/14
HIE 的B超检查所见 (1)脑实质内广泛均匀分布10 的轻度圊声增强,伴脑室、 脑沟及半球裂隙的变窄或消失和脑动脉搏动减弱,
提示存在脑水肿。 (2)基底神经节和丘脑里双侧对称性强回声反射,提
示存在基底神经节和丘脑损伤 (3)在脑动脉分布区见局限性强回声反射,提示存在
大脑犬动脉及其分支的梗塞。 (4)在冠状切面中.见翻脑室前角外上方里倒三角形 双侧对称性强回声区,矢状切面中沿侧脑室外上方 呈不规剐分布强回声区.提示存在脑室周围白质软
继之0.03~0.05mg/kg·h,每日维持4~6h 7)亚低温疗法
2020/11/14
29
生后4~10天治疗: 主要是促进神经细胞代谢药物或改善脑血流药物, 促进受损神经细胞逐渐恢复功能(丽珠赛乐、丹参)。
10天以后治疗: 主要是针对重度经上述治疗不满意者,应继续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11月28日, 成立足月儿HIE循证治疗指南工作组,历时3年8个月完成)
4
证据来源
特殊神经保护治疗: RCT的Meta分析 RCT 对症支持治疗: 考虑到开展对照研究存在伦理学困难,故不进行质量评价 采用4本专著: Volpe JJ, Neurology of the newborn ,第5版 Taeusch HW,Avery’s diseases of the newborn 第8版; 邵肖梅,等,《 实用新生儿学》 第4版; 韩玉昆,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2版
证据分级 RCT研究初步列为高质量 证据 观察性研究列为低质量 证据 病例报告和专家意见列 为极低质量证据
检索策略
数据库 英文: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 中文:万方-数据化期刊群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截止时间:2011年1月25日 预检索 英文检索词:neonate AND asphyxia OR hypoxia-ischemia encephalopathy 中文检索词:新生儿“和”窒息“或”缺氧缺血性脑病 精确检索 限定条件检索 在英、中文关键词后加不同疗法
19
20
21
几点说明
不推荐应用于临床基本准则:基于研究现状和伦理,兼顾医 疗成本和家属意愿,在无确切安全和有效性证据(即利>弊) 之前 循证指南反映的是最新的证据, 需要进行定期更新和完善: 鉴于国内的关于新生儿HIE治疗的临床研究质量不高,无法进 行荟萃分析。对于某些神经保护措施,现在不推荐并非持完 全否定态度 对象:针对胎龄≥36周近足月及足月中重度HIE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亚低温治疗
制订背景
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循证治疗指南及亚低温 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手段 支持对症治疗:
通气氧合、脑血流灌注、血糖、 限制入液量、控制惊厥等
制订目的
国内现状:HIE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倾向 主要目的:使临床HIE治疗方法选择更合理、规范,降低医疗成本 和家庭负担 基本策略:全面检索文献基础上,以严谨的文献评价体系制定循证 治疗指南 计划目标人群:胎龄≥36周( 近) 足月儿 HIE 计划应用人群:任何等级医院的儿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及其护理 人员,产科医生及其护理人员 指南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ChiCTR GP 00000002)
文献纳入和排除流疗 中:305 英:3 100倍
对症支持文献检索
神经保护治疗文献检索
3866篇
神经保护治疗 中:2178 英:40 54倍
13
14
15
排除文献主要构成
亚低温GRADE证据概要表
英文:9/131(7%) 中文:6/2639(0.02%)
16
17
18
3
特殊神经保护治疗GRADE证据概要表
2 3
特殊神经保护剂治疗:
亚低温、高圧氧、氧自由基清除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神经营养 因子、细胞疗法、脑代谢药物等
新生儿HIE治疗现状 国外:对症支持为主体 国内:不同医院间差异极大
1
过程
①培训:循证指南制定的相关培训 ②预检索:对纳入文献质和量初步判断, Meta 分析 ③正式文献检索 ④文献评价:遴选文献评价工具,质量评估 ⑤初稿:形成足月儿 HIE循证治疗指南初稿 ⑥定稿:指南专家研讨会:足月儿 HIE循证治疗指南定稿
文献评价的质控
精确检索:确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此标准评价文献
初评:制定统一的文献评价表格,由新生儿专业的研究生依据纳 入和排除标准初评
复评:初评不能确定的文献由指南工作组集中评价
再次复评:在用GRADE确定文献证据等级前,再次集中慎重逐篇 评价被选为本指南证据的文献质量
5
6
1
GRADE证据分级
各种降温仪比较
选择性头部低温仪
ICE 110:111 ≥ 35 周
各种简易降温方法比较
全身低温仪
自然降温 水袋 风扇 胶 低温相变材料(PCM)
全身低温
NNN 64:65 ≥ 36 周
品牌 应用研究 降温方式 降温介质 是否预冷 复温方式 重量(kg) 费用(万元)
YJW608 中国 头部 循环水 否 自动 25 6~10
7
8
9
纳入标准
类型:Meta分析、RCT、非RCT、观察性研究和病例报告 文献研究对象:胎龄≥36周(近)足月儿 干预措施:对症支持治疗和特殊神经保护治疗 结局指标:死亡、严重伤残和6个月以上神经系统预后(运动 落后、发育迟缓、脑瘫、耳聋和失明等)
排除标准
对照组:除对症支持治疗外,还给予特殊神经保护治疗 观察组:采用≥ 2种特殊神经保护治疗 历史对照:不在同 时间段两组对象疗效或安全性比较历史对照: 不在同一时间段两组对象疗效或安全性比较 其他:未描述组间匹配(胎龄、HIE严重程度、体重、入组时 间),或组间不具匹配
CoolCap CoolCap 头部 循环水 否 手动 52 80
Blanketerol TecothermoIIIServo NICHDTOBY 全身 循环水 是 手动 55.3 15~20 全身 酒精 否 自动 7 15~20
Germany 1898 Acta Ped Scand, 1964, Suppl 134.
亚低温:人工诱导将体温下降2-6℃,以达到治疗目的
23
4
6个亚低温RCT比较
选择性头部低温
研究 低温/常温病例 胎龄 入选标准 核心温度 (°C) 温度探测部位 低温时间 降温仪 CoolCap 116:118 ≥ 37 周 窒息和中重度HIE 34.0-35.0 肛门 72h 伺服降温帽 复旦儿科 100:94 ≥ 37 周 窒息和轻中重度 HIE 34±0.2 食道和肛门 72h 伺服降温帽 死亡率和严重伤 主要观察结果 随访时间(月) 转运中亚低温 死亡和严重伤残率 残率 18 否 18 否 18 是 死亡和严重伤残率 窒息和中重度HIE 33.0-34.0 肛门 72h 伺服降温毯 窒息和中重度HIE 33.5 食道 72h 两个伺服降温毯 死亡和中度-严重 伤残率 18–22 否 窒息和中重度HIE 33.5 肛门 72h 手动降温服 死亡和中度-严重 伤残率 18 否 18-22 是 窒息和中重度HIE 33.5 肛门 72h 冰块 TOBY 163:162 ≥ 36 周 NICHD 102:106 ≥ 37 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