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题八大真相
高考历年真题的错误率分析
高考历年真题的错误率分析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关卡,每年都牵动着无数学生和家长的心。
而历年真题作为备考的重要资料,其价值不仅在于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风格,还在于通过对错误率的分析,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
首先,我们来谈谈高考历年真题错误率的整体情况。
从多年的数据来看,不同学科、不同题型的错误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数学和物理等理科科目中的难题错误率相对较高,而语文和英语等文科科目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也常常让学生感到棘手。
以数学为例,函数、几何等知识点的综合性题目往往错误率偏高。
这可能是因为这些题目需要学生将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要求较高。
而在物理学科中,实验题和复杂的计算题错误率也常常超出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学生在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对复杂物理过程的分析能力上有所欠缺。
对于文科科目,语文的阅读理解题中,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作者观点的把握容易出现偏差,导致错误率上升。
英语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由于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对上下文的理解不够准确,也使得学生容易出错。
那么,导致高考真题错误率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一方面,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根本没有掌握,在遇到相关题目时就很容易出错。
另一方面,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欠缺也不容忽视。
有些题目可能并不是考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是考验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如,数学中的一些选择题,可以通过特殊值法、排除法等技巧快速得出答案,但很多学生由于不熟悉这些方法,导致花费大量时间还做错。
此外,考试时的心态也会影响错误率。
高考的紧张氛围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影响思维的清晰性和答题的准确性。
有的学生因为紧张而粗心大意,看错题、算错数等低级错误时有发生。
为了降低错误率,提高高考成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高考必备话题之真相和假象
课题:高考必备话题之真相和假象一.典型例题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
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
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
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
都与大山连着。
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
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本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
不长时时,就把它们弄走了。
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支题,全文不少于800字。
立意①凡事都不能凭主观臆断,更应该提倡大胆实践的精神。
②莫为假象所蒙蔽。
③要敢于质疑,尤其是要敢于向权威质疑。
题目①有时,我们离成功就只差一英尺②莫为浮云遮望眼③自缘身在最高层好的段落----质疑是开创的发端。
比萨斜塔上,就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勇士,用他的质疑推翻了一座已经耸立了千年的巨峰;百花广场上,也曾经有一位“为真理而战”的斗士,用他的质疑,推翻了统治了天文学界一千三百年的托勒密体系——一座从未有人怀疑过的“地心说”的山峰,拓展了人类的视野;有人断言,“水稻是不能杂交的”,可是却有人就楞是不信邪,他——袁隆平,不仅成为世界公认的“水稻杂交之父”,而且他的雄心又使他向着新的高度攀越,他要实现“小麦”的杂交……[例文①] 一英尺的距离这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沙漠,面对未知的恐惧让你跋涉的脚步变得踌躇,可是对生的期冀却令你挣扎着做最后的奋进;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沼泽,沉沉的泥泞让你想到过放弃,可是笃定的信念却在支撑着你,因为你深知“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菩提”。
当走出沙漠,爬出沼泽,你会发现,那个曾经被自认为不可逾越的界线与最后的终点却只有一英尺!生活远没有我们想象的复杂,不要再放大困难,吓唬自己了!迎接这个生命的礼物!面对未知,有的人迷茫,有的人沮丧,有的人屈服,有的人退却。
全国卷中那些不正经的高考题
全国卷中那些不正经的高考题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9分)(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11分)(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16分)不正经的理由:这也是高考题的一个出题方向,讲课正讲,出题反出。
我们讲三角洲是怎么行成的,高考题就偏考刚果河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这样更能考察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
【答案要点】(36分)(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不正经的理由:这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方向,课本讲普遍规律,出题考特殊规律。
我们讲沙丘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是风力沉积形成的,高考题在考过一次这样之后(还记着那个等高线地形图的沙丘选择题吗),觉得没意思了,就开始不正经,考湿润地区河边的沙丘。
高考命题的十大原则
高考命题的十大原则高考命题的十大原则包括:1. 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试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
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2. 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试题要合理控制试卷难度,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突出能力考查。
试题应科学设计问题,变换情景,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试题应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和方法,设置难点和障碍,让考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
4. 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试题应提供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试题应考虑不同地区的考生实际情况,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试题应关注考生的薄弱环节和学科交叉点,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
6. 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
试题应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同时也要回归高考评价体系,保证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7. 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轮考。
试题应突出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同时也要对其他知识点进行考查。
8. 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试题应注重考查考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同时也要关注考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9. 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应以小切口入手,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0. 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试题应注重考查考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体现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高考命题的十大原则是确保高考命题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和公平性的重要指导思想。
这些原则要求命题者深入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掌握学科知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熟悉各种命题技术和方法,同时也需要关注考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态,以提高命题的质量和效果。
高考出题知识点比例
高考出题知识点比例一、引言高考是中学生们为了进入大学而进行的重要考试,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对于学生备考高考来说,了解高考出题知识点的比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分析高考出题的知识点比例,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二、语文语文作为高考的一门重点科目,其出题比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文言文,现代文和阅读理解。
根据往年的高考情况分析,预计语文的出题比例为:文言文占30%,现代文占40%,阅读理解占30%。
三、数学数学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科目,但了解它的出题知识点比例可以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备考。
根据近几年的高考情况分析,预计数学的出题比例为:解析几何占30%,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占20%,概率与统计占20%,函数与方程占15%,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占15%。
四、英语英语是很多学生备考高考中的一道难题。
了解英语的出题知识点比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备考。
根据往年的高考情况分析,预计英语的出题比例为:完形填空占20%,阅读理解占30%,短文改错占15%,写作占20%,听力占15%。
五、物理物理作为高考的一门重点科目,它的出题知识点比例非常重要。
根据分析,预计物理的出题比例为:力学占30%,光学占20%,电磁学占20%,近代物理占15%,波动与振动占15%。
六、化学化学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科目之一。
了解化学的出题知识点比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备考。
根据往年的高考情况分析,预计化学的出题比例为:无机化学占30%,有机化学占30%,物理化学占25%,化学方程与计算占15%。
七、生物生物是高考中的一门有趣的科目,了解生物的出题知识点比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备考。
根据分析,预计生物的出题比例为: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占30%,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占20%,生物的生态学与环境保护占20%,人体的生物学占15%,植物的生物学占15%。
八、总结通过对以上不同学科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出题的知识点比例是多样的。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出题知识点的比例,有助于他们制定合适的备考计划,更高效地备考。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01 不识命题陷阱【易错点】不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
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解决对策】精准定位十大雷区1.以偏概全(绝对化)。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
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3.因果混乱(强加因果)。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
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5.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高考背后:了解考试背后的那些秘密
1
随着高考的临近,全国各地的高中生们都在为这场考试做着最后的冲刺。
高考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头戏,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高考是一个人人平等、公正无私的考试,但其实背后隐藏着许多我们不为人知的秘密。
2
第一个秘密就是高考命题的不透明性。
尽管高考已经改革多年,实行了对科目和内容的规范,但是每年的高考题目却始终是一个黑箱,只有少数人了解其中的具体情况。
据专家分析,在高考命题中,往往存在着涉及财产、职务、人际关系等因素的非正当影响。
3
此外,高考中的监考也是让人担忧的问题之一。
监考老师的水平、专业性和作风直接影响到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但是,有研究表明,在某些地区,监考老师的抽调和安排却并不均衡,甚至存在着索贿、关系和权力斗争等奇怪的现象。
4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高考评卷的标准化。
评卷标准是高考结果公正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决定了考生是否能够获得公正的评价。
但在现实中,由于考生分布的不均、各地区学校不同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差异等原因,导致评卷标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极大地影响了高考的公正性。
5
最后,还有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就是高考舞弊。
如今的高考激烈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许多考生、家长和学校都不惜代价为了拿到一张好的成绩单。
而面对这种情况,某些人甚至打起了舞弊的主意,高科技手段让舞弊变得更加容易。
6
总之,高考背后的秘密既是警醒我们高考制度需要改革的重要因素,也提醒着我们要关注考试公平的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来保证高考体系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让这个广受人们重视的考试不被任何人操纵和扭曲。
考生不知道的高考“内幕”-解密高考命题
考生不知道的高考“内幕”-解密高考命题高考试卷的命制是以各省(市、自治区)颁布的《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而《考试说明》的编制又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高考考试大纲》为依据。
《考试说明》是对《考试大纲》的进一步细化,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难度值和命题要求进行具体的说明。
命题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规定命题,同时遵循“坚持改革,稳步推进,突出思想性,注重科学性”的原则。
在具体命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3点要求:一是所有的试题都必须是原创的;二是命题不拘泥于某一种版本的教材;三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知识每年都要考到,不回避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在命题的开始阶段,命题组首先列出考查内容和题型的双向细目表,明确各种题型或者各道试题所要考查的内容和目标。
通常情况下命题组成员分工命制试题,然后组成一份试卷初稿。
接着命题组全体成员对初稿进行认真讨论修改,该更换就更换或者重新命制。
随后命题组将试卷送交审题组审阅,审题组成员可以先试做一遍,估算所需答题时间,预测试卷难度,核对答案的准确性(选择题尤其要注意答案的唯一性),审题组经过讨论后将修改意见反馈给命题组,这期间经过反复多次的讨论甚至争论,最后定稿。
然后就是打印、校对和印刷。
定稿前还必须把握好试卷的难度,因为它与试卷的区分度密切相关。
命题组要根据考生的总体水平准确估计每道试题的难度系数,然后再对整份试卷的总难度系数进行预测,将其调整到《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范围内。
另外,命题省份的各设区市要把当年4月份以前的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全部送到命题入闱点,以便高考卷对各地试卷上已经出现的试题有所回避。
(《中国教育报》考生不知道的更多高考“内幕”高考题是怎么出的?是什么人出的?谁是阅卷者?高考卷与平时的模拟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到底能不能预测高考真题?这些问题不清晰,备战高考就成了“盲人摸象”。
所以说,大多数的考生和家长甚至一部分老师都在打一场“知己而不知彼”的仗。
细节推断题中的八个陷阱
细节推断题,顾名思义,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文段乃至文章的某一细节信息或作出合理推断,考查的是考生在短时间内筛选信息、合理推断的能力。
细节推断题的提问形式包括:“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不准确的是”、“与这段文字文意(不)相符的是”、“通过这段话,可以知道”、“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等等。
一般而言,细节推断题的出题思路是在某一细节处设置陷阱,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有其惯用的“骗人伎俩”,引诱一部分粗心的考生犯错,从而达到区分考生水平的目的,我们常说“细节之中有魔鬼”,这句话用在细节推断题上最恰当不过。
对于刚上路的新手来说,实在是很有必要知己知彼,熟悉这些“陷阱”,认清“魔鬼”的真面目,本文用意正在于此。
陷阱一:偷换概念在片段阅读的文段中会出现大量的概念,正确理解文意,需要准确把握每个概念。
为了达到迷惑考生的目的,命题者常常会偷换概念。
【例1】周庄旅游收入已经连续多年超亿元大关。
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
当地的一位老人说,上世纪70年代陈逸飞画了这里的双桥,此画在美国展出时获奖并被石油大亨哈默斥巨资收藏。
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哈默将此画赠给他,并说这是中国上海附近的一个小镇。
如今,游览江南古镇,周庄已成为首选。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
(2009年国家第58题)A。
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 B。
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
旅游是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D。
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分析】文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旅游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分析了出现前述现象的原因:陈逸飞的画向世界宣传了周庄。
综合两部分,可以得出结论: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
故选D。
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三个选项中,B选项的干扰最大。
初看起来,似乎“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成立的。
但仔细阅读文段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文化传播”而非“文化”本身。
高考现代文小阅读指导3:科技文阅读题出题陷阱披露
高考现代文小阅读指导3:科技文阅读题出题陷阱披露高考现代文小阅读指导3:科技文阅读题出题陷阱披露篇高考科技文阅读题的考点内容非常明确,在做科技文阅读题时,考生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而且还要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才能很容易地识破陷阱,从而会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结合高考实例,笔者总结出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陷阱的以下十种主要类型,与考生共享。
一、以偏概全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如2004 年湖南卷第8 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B 项:“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对应阅读材料中原文是“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比较一下,原文中的“多种”却在选项中成了“所有”,犯了将部分替代为整体的错误。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等,见到这些词时,就用笔划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二、无中生有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比如 2004 年上海卷第 2 题的 A 项:“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 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根据原文来看,三种报纸排名依据均为“发行量”,未提及“国际影响深远”,所以A 项“国际影响深远”的说法文中没有事实材料,是凭空臆造的。
因此,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三、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比如 2004 年湖南卷第 9 题 B 项:“中医学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
高考物理题型中的常见陷阱分析
高考物理题型中的常见陷阱分析在高考物理中,题型丰富多样,而其中隐藏着不少容易让考生陷入误区的陷阱。
如果考生在答题时不能敏锐地识别并避开这些陷阱,很可能会导致丢分,影响最终的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高考物理题型中的常见陷阱。
一、选择题中的陷阱1、概念混淆在物理选择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例如,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功和能的区别等。
命题人可能会故意设置一些看似相似但实则不同的选项,让考生误选。
比如,“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这个表述就是错误的。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只能说明速度变化快,但速度不一定大。
如果考生对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就很容易掉进这个陷阱。
2、条件遗漏有些选择题会给出一些复杂的情景,并在题干中隐藏关键条件。
考生如果没有仔细审题,遗漏了这些条件,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答案。
例如,在一个有关电路的问题中,可能会提到电源内阻忽略不计,但在计算过程中,如果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一条件,就会导致计算错误。
3、思维定式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会形成一些思维定式,而命题人往往会利用这一点设置陷阱。
比如,我们习惯认为光滑平面上的物体不受摩擦力,但有时候题目中可能会故意设置一个并非绝对光滑的平面,而考生如果按照思维定式去解题,就会出错。
二、实验题中的陷阱1、读数误差物理实验中涉及到各种仪器的读数,如刻度尺、游标卡尺、电流表、电压表等。
读数时的精度和估读要求如果掌握不好,就容易产生误差。
比如,游标卡尺的读数,如果不明确分度值和读数方法,就很可能读错。
2、实验步骤遗漏或错误实验题通常会考查考生对实验步骤的掌握和理解。
有时候,题目会故意漏掉一些关键步骤,或者给出错误的步骤,让考生判断并改正。
例如,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可能会漏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达到合适值这一步骤。
3、数据处理不当对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时,也容易出现陷阱。
比如,在绘制图像时,如果坐标轴的选取不合理,或者对数据的拟合不准确,就会影响最终的结论。
高考语文常见八种错误题型总结
高考语文常见八种错误题型总结高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错误题型主要有以下八种:1. 概念错误:考生对于某些概念的理解错误或混淆。
例如,将事实与观点混为一谈,将主观臆断当作客观事实等。
2. 理解错误:对文本的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
例如,将文中的某个观点曲解或误解,将文本的意思曲解或误解等。
3. 推理错误: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推理时出现错误。
例如,过度概括或过度主张,缺乏充分的依据进行推理等。
4. 归纳错误:对材料进行整理、总结或归纳时出现错误。
例如,将零星事实当作整体规律,将个例当作普遍现象,将无关材料混在一起等。
5. 理由错误:对于某个观点或论证的理由不正确或缺乏充分的论证。
例如,理由表达模糊、笼统,论证不够有力,逻辑关系不严谨等。
6. 翻译错误:对古代文言文的翻译错误。
例如,对古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的理解错误,或者将古文的含义与现代用法混淆。
7. 表达错误:表达方式不准确或不规范。
例如,错误使用词语或短语,使用语法错误,造成表达不清晰等。
8. 题意理解错误:对题目的要求或意图理解错误。
例如,对题目的题干、选项或题目类型理解错误,导致答非所问。
针对上述错误题型,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避免:1. 提前熟悉考纲和考点,理清概念,明确定义。
可以通过查阅教材,了解相关的概念定义和解释。
2. 多进行阅读训练,提高文本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本进行阅读,并结合阅读理解和文言文的训练,提高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3.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思维,理性推断。
在推理题和归纳题中,要注意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进行合理推断。
4. 多进行归纳总结,培养整理材料的能力。
可以通过收集、整理一些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总结,提高对材料的整理能力。
5. 在写作训练中,要注意合理论证,理由有力。
可以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6. 加强古文的学习,提高对古文的翻译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古文进行翻译练习,加强对古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容易出现的12个陷阱
要注意分析选项概念之间、语句之间等有无关系,关系如何等。
十一、肯否失当
设误项与原文对比肯否失当。
典型例题:(浙江卷)
8.D.传统建筑如人类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
解题思路
文中相关语句是: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传播,而且每一代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它在永恒的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语段解释了孤独、隔膜产生的原因和表现:从人和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看是孤立和隔膜的,而这种孤立和隔膜是从村与村的关系上表述的。而所谓“三家村”是说我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这些村落有大有小。但“三家村”这样的小村的存在跟孤立、隔膜没有任何关系。
突破秘籍
阅读论述文要注意把握一个段落中出现的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对应关系等。
八、错解事例
为了明白说理,论述文往往会使用一些事例解释、说明或论证某个观点,设误项故意曲解事例证明的对象或结论等。
典型例题:(山东卷)
8.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解题思路
文中相关语句是: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十、拼凑词句
高考命题八大真相:主要由大学老师出题
高考命题八大真相:主要由大学老师出题题目变脸快,难易程度有波动,千变万化抓核心,八大真相与您说。
往年,都有一些考生模拟考试成绩不错,但在真实的高考中,成绩水平却有所下降,甚至觉得高考出题“有点歪”,这是因为模考题大多是高中老师出题,与大学教师的命题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考生很难把握准大学教师的命题特点。
【真相一】高考题主要是大学老师出的。
【真相二】高考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真相三】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真相四】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
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而其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真相五】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在读博士、硕士和一部分中学老师阅卷。
【真相六】高考试卷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
【真相七】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
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真相八】高考一张卷就能定乾坤,为国家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关键就在于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不是从高一升到高二那么简单。
选拔,就要分出层次,而大学老师命题一定会突出能力、突出运用、突出思维的创新、突出方法和效率。
从这个角度上说,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学生越是盲目地、大量地做“垃圾题”,越是心里没底。
为什么真正的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敢说某某点必考,不但因为是考纲上的重点,考试说明上的要点,而且它是容易抓住考生“软肋”的实用点。
比如数学中函数性质、导数、概率准考,为什么?这些知识和能力为升入大学后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
巧用八大成语 妙解“阅读理解”题——谈谈快速排除干扰项的技巧
’"【释 义】干 扰 项中 有 的内 容 将原 文 中甲 ( 事物 或 人物 ) 的特征或
观点 转移 到乙 (事物 或人 物) 身 上来 。
("【应 对策 略】 “对 号入 座” , 即不 要混 淆选项 和 原文 对某 个 事物 或
人物 细节 信息 的描 述, 将原 文的 各个 信息与 所论 述的 不同 对象 一一 对 应起 来。
4"【释 义】若干 个干 扰项 的内 容在 意义 上相 近或 相同 , 同 属 于一 个
概念 层面 。
5"【应 对策 略】 “舍 同求 异” , 即首 先排 除某一 类 表述 意义 相 近的 选
项, 再在不 同义 的选 项中 确定 答案 。
6"【 例 证 】 (789: 5;;4 春 ,<= )>?)@ ($ (@ @?)@ A+/B&$$/+ C-.)+ B(-,$ ,/DE@BD*? #" F/0(-(,$ %/$$(E*G )@& .+)$$H&)@(-. )-(0)*$" 2" F/0(-(,$ %+/E)E*G ?), ,(BB&+&-@ ,(&@$" 3" F/0(-(,$ I&+& E)$(’)**G B+D(@H)-,H.+)$$ &)@&+$" !" F/0(-(,$ ?), */I&+ *&J&* /B ’)+E/-H46 (- @?&(+ @&&@?" 1"【解 析】文 章 讨论 的 是 “ 原始 人 类可 能 会 吃些 什 么? ” 的 问题 。 然
高考语文常见八种错误题型总结
高考语文常见八种错误题型总结高考语文考试是每位高中毕业生必须面对的大考之一,而语文常见的错误题型更是需要重视和总结的。
下面是关于高考语文常见的八种错误题型的总结:错误题型一:题目理解错误这是考生常见的错误题型之一,往往是因为莽撞或不细心而导致对题目的理解错误。
解决这种错误的方法是仔细阅读题目,划出关键词,并在解答之前对题目进行再次确认。
同时,要注意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回答什么。
错误题型二:选项排除错误这是一种在选项中排除正确答案的错误。
很多时候,正确答案可能会被特别巧妙地隐藏在其他选项中。
解决这种错误的方法是对选项进行逐一排除,并仔细分析剩下的选项。
错误题型三:答案错误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错误题型之一。
有时候考生解题思路正确,但是答案计算错误。
解决这种错误的方法是多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尤其是细微处的错误。
错误题型四:语法搭配错误语法搭配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很多考生在语法搭配上容易出错。
解决这种错误的方法是加强对语法搭配规则的学习和理解,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提高自己的语法搭配能力。
错误题型五:词义理解错误在语文考试中,词义理解是常见的错误题型之一。
有时候考生会将一个词的意思理解错误,从而导致整个句子的理解错误。
解决这种错误的方法是多读多背,扩大词汇量,并在平时的阅读中对生词进行标记和学习。
错误题型六:推理判断错误推理判断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之一,但是很多考生在推理判断上容易出错。
解决这种错误的方法是多阅读一些逻辑推理方面的文章,加强对逻辑推理思维的训练,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错误题型七:衔接疏漏错误衔接疏漏是高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错误题型之一,很多考生在写作文或回答问题时,容易出现衔接不清的问题。
解决这种错误的方法是多学习一些衔接方法和写作技巧,并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段落和句子的衔接。
错误题型八:上下文矛盾错误上下文矛盾是高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错误题型之一。
有时候考生在理解一篇文章时,会出现上下文矛盾的情况,导致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回答错误。
高考语文选择题常见的出题陷阱
• 解题策略:
• 考查点
应对第略
• 语句含意 把诗句作为平常的文言语句进行翻译,同时进行相关联想在头脑中复现诗句所说景物或事,件, 由此确定句意到底是什么,进而判断选项中对词语的解释或对句意的理解正确与否。
是绝对的情况。 • 3.断章取义
命题者故意把某一个限制条件漏掉,孤立地截取某一个意思来表达,造成对 某个意思的片面理解。
• 4.答非Leabharlann 问• 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问题。常表现为“下列不属于······的一项是”。
尽管选项表述完全符合原文,但选项并没有回答题干所探讨的问题。要注意题干中“原 因”“根据”“证据”“表现”“实质”“目的”等关键字眼,要特别注意辨析选项是否 符合题干要求。
• 3.思想情感总结不当
• 诗歌的情感即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情感基调是指其思想感情属于哪一种类型。 命题人有时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表现出的情感进行分析评价,在这些分析 评价中设置干扰信息。
• 4.表达技巧理解不准
• 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如把动态说成静态, 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说成直抒胸臆等。
• 高考链接:[2020全国卷ⅢT12]C项,“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 错误,由原文中的“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和“百官多列家疾, 不入”可知,官员们并非不愿到任办公,而是不符合朝廷要求。
• (4)事件先后设错。 • 高考链接:[2019·全国卷ⅠT12]C项,根据原文,“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在前,
高考试卷真题掌握高考命题的窍门
高考试卷真题掌握高考命题的窍门高考是一个决定学生未来的重要考试,对于每个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高考命题的窍门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研究真题,我们可以了解高考出题的规律,提高我们的备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掌握高考命题的窍门。
一、了解试题结构了解试题结构是掌握高考命题的第一步。
每年的高考试卷都有一定的结构和题型分布。
例如,语文科目通常包括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等题型;数学科目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题型。
通过了解试题结构,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二、分析命题思路每个科目的命题思路都有一定的规律,我们需要通过研究真题来找到这些规律。
例如,在语文科目中,阅读理解题通常会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真题中的文章内容和答题方式来总结命题者的出题思路。
同样地,在数学科目中,命题者通常会在每个知识点上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真题来掌握这些命题规律。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高考命题的基础是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我们才能在解题过程中游刃有余。
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要多做题、多思考,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四、多做真题多做真题是掌握高考命题的关键。
真题是对命题者出题思路和考察重点的真实反映,通过多做真题,我们可以熟悉题目的难度和出题方式,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做真题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提高。
五、培养临场发挥的能力高考是一个严肃的考试,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试题。
因此,我们要在备考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临场发挥能力。
可以通过模拟考试的方式进行训练,逐渐增加答题的时间压力,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总之,掌握高考命题的窍门是高考备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了解试题结构、分析命题思路、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多做真题以及培养临场发挥的能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高考信息性文本阅读8种命题陷阱
信息性阅读:8种命题陷阱(误区)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中错误选项的设置是有规律的,命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某些信息的重组、变形、转述、概括、解说等来命制题目选项。
了解命题者常用命题陷阱,能够提高解题效率。
常见陷阱有一下8类:1.以偏概全警惕:增删/改动范围(程度)、修饰与限制词说明:设置选项时,命题人故意增删、改动原文表示范围限制或程度轻重,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以次要代主要(或相反)等形式,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2.无中生有警惕:有无根据、有无凭据说明:命题人设置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凭空捏造的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
3.偷换概念警惕:弄错、调换、改变、混淆说明:两种情况:一是命题人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二是命题人暗中把两个概念的内涵(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调换、改变或混淆,乍一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4.曲解文意警惕:仔细对照原文、背离/歪曲文意说明:命题人设置选项时故意更换个别字词或说法,有时一字、一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5.张冠李戴警惕:此人、此物、彼人、彼物、这个、那个说明:设置选项时,命题人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把此人表述成彼人,把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把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
6.混淆时态警惕:未然(还没发生)、已然(已发生)、一定、必须、可能、或许说明:设置选项时,命题人故意把“未然”(尚未发生或还没实现)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将“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
也可能反过来说。
7.颠倒是非(混淆是非)警惕:是、非、肯定、否定说明:设置选项时,故意把材料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把否定事物加以肯定。
8.关系混乱警惕:原因与后果、条件与结果、关联词搭配⑴必要充分混乱必要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有……才……”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来表示,切勿搭配错误造成语意混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出题八大真相
作为一名高三考生或家长,你一定要知道:高考的本质,是为大学选拔人才。
无论是全国卷,还是独立命题,高考命题专家多数为大学教师,一部分是中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
大学教师在命题工作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主导作用!
针对于此,学大教育的一位有着多年高考命题研究经验的教研员透露,他们在对学生1对1辅导时,打破中学教师“教什么考什么”的应试惯例,而是“注重和大学知识的衔接”,“源于教材大纲,高于教材大纲”,体现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往年,都有一些考生模拟考试成绩不错,但在真实的高考中,成绩水平却有所下降,甚至觉得高考出题“有点歪”,这是因为模考题大多是高中老师出题,与大学教师的命题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考生很难把握准大学教师的命题特点。
这正是很多考生的软肋!
考生不知道的更多高考“内幕”
高考题是怎么出的?是什么人出的?谁是阅卷者?高考卷与平时的模拟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到底能不能预测高考真题?这些问题不清晰,备战高考就成了“盲人摸象”。
所以说,大多数的考生和家长甚至一部分老师都在打一场“知己而不知彼”的仗。
这就是那些很用功,做了很多“模拟卷”的考生最后还是“考砸了”的原因之一。
“会的,没考;考的,不会”,常常让考生刻骨铭心地懊悔。
高考命题研究专家闫浩东总结了8条揭示高考命题内幕的“真相”,如果考生事先不清楚这些,即使平时基础再好、再努力,也难免走弯路、吃大亏!
真相一:高考题主要是大学老师出的。
真相二:高考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真相三: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真相四: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
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而其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真相五: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在读博士、硕士和一部分中学老师阅卷。
真相六:高考试卷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
真相七: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
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真相八:高考一张卷就能定乾坤,为国家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关键就在于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不是从高一升到高二那么简单。
选拔,就要分出层次,而大学老师命题一定会突出能力、突出运用、突出思维的创新、突出方法和效率。
从这个角度上说,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学生越是盲目地、大量地做“垃圾题”,越是心里没底。
为什么真正的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敢说某某点必考,不但因为是考纲上的重点,考试说明上的要点,而且它是容易抓住考生“软肋”的实用点。
比如数学中函数性质、导数、概率准考,为什么?这些知识和能力为升入大学后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
平时的测验、练习、模拟,常常以知识点为基础命题,而高考则是以“能力立意”命题。
所以,即使是个“填空题”,实际上也包含着一个能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