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物性第五讲-临界性质

合集下载

石油讲稿石油产品的性质

石油讲稿石油产品的性质
要条件之一
(7)粘度是柴油的重要性质之一
h
8
三、闪点
1.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其它
(1)闪点:指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 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 低温度,以℃表示。
(2)爆炸和爆炸极限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 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爆炸极限:是指油气和空气的混合物着火时即会发 生爆炸的百分组成(体积浓度)范围。
h
6
3.恩氏粘度计的测定原理及计算公式 3.1 原理 3.2 计算方法 °E =τt/τH20 3.3 恩氏粘度测定的影响因数 (1)恩氏粘度计的尺寸及水质要符合要求。 (2)测量流出时间要准确,提起木塞和开动秒表要动作一
致,停住秒表也要准确,否则,会使测得结果产生较大 的误差。
(3)测定整个过程要按规定不断搅拌,以确保试油的恒温。 (4)按规定加入试油至一定的油面高度,并严格调好仪器
仪器和材料
准备工作和试验步骤与闭口闪点相似
试验结束后同样要进行大气压力修正。
h
12
四、凝固点、倾点
1. 评价油品低温流动性能主要指标 (1)油品的凝固性质 粘温凝固 构造凝固
h
13
(2)名词术语
浊点:规定条件下,清晰的液体石油产品由于蜡晶 体的出现而呈雾状或浑浊时的温度
结晶点:规定条件下油品冷却时,最初出现蜡结晶 时的温度
冰点:油品被冷却所形成的蜡结晶,在升温时,其结 晶消失一瞬间的温度,单位以℃表示。
冷滤点:规定条件下,20mL试样开始不能通过过 滤器时的最高温度。
倾点: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的最低 温度,
凝点: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停止流动时的最高 温度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
pr* p* / pc Tr T / Tc — 为偏心因子
适用范围:ⅰ. 不仅适用于烃类,也适用于石油窄馏分 ⅱ. Tr>0.3,T≮冰点 ⅲ.当Tr>0.5时为最可靠的计算方法
石油加工Ⅰ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
烃类混合物及石油馏分的蒸气压
混合物蒸气压的计算 对于完全理想体系,即液相为理想溶液,气相为理想气体, 其蒸气压可由拉乌尔定律和道尔顿定律计算
③真实蒸气压:一般所说的液态烃类混合物或油品的蒸 气压,是指e=0时的泡点蒸气压,通常称为真实蒸气压 ④雷德蒸气压:油品规格中的条件蒸气压 条件:38℃、VV/VL=4时测定的蒸气压 数值:比真实蒸气压小
可通过图表换算成真实蒸气压
石油加工Ⅰ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
石油窄馏分蒸气压的计算 图解法(馏分沸程<30℃适用) P66~67图3-1~2,“图表集”P219 ⅰ. 由常压沸点tb和K,求某一温度T下的p* 猜算方法: ① 由tb、T查图3-1得p* ② 由p*、K查图3-2得t ③ tb′=tb+t ④ 由tb′、T查图3-1得p*′ ⑤ abs(p*′-p*)/p*<δ? No则p*≠p*′,重复②~⑤ ⑥ Yes打印结果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etroleum and Oil Products
石油加工Ⅰ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
为什么要讨论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 油品物理性质数据的特殊性——条件性数据 统一的标准
GB 国家标准 SY 原石油部颁标准 SH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标准 ASTM 美国材料试验学会 JIS 日本工业标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P 英国石油学会标准
石油加工Ⅰ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

【石油地质学】第五讲油气聚集与成藏

【石油地质学】第五讲油气聚集与成藏
⑤生油岩的排烃能力高(排烃效率)
据克莱米(H.D.Klemme,1997)的统计, 世界上共有334个大油气田(最终可采储量达 68×106t以上的大油田222个,最终可采储量为 1011m3的大气田112个),分布于60多个油气 盆地中。其中有16个盆地含有5个以上的大油 气田,这16个盆地的大油气田总数为249个, 占所有大油气田总数的71.5%;储量则可达 90%以上。其中部分油气盆地的面积、体积沉 积速率和大油气田数的分布,如表 所示。
聚集系数,指生油量和地质储量的比值。
天然气与石油相比,排烃率较高,运聚系数偏低 。
1.盆地油气源丰富程度,取决几个基本条件:
①烃源岩体积(广、厚); ②有机质丰度(数量多); ③有机质类型(质量好); ④有机质成熟度(生成条件); ⑤排烃效率(运移条件)。
即一要有,二要好,三要多!
2.满足上述条件依靠几个方面(地质条件):
有效孔隙度和储集层有效厚度的确定
有效孔隙度主要根据实验室岩心测定、测井解释 料统计分析求得。
储层有效厚度根据有效储集层的岩性、电、物性 标准,扣除其中的非渗透性夹层而剩余的厚度。
圈闭最大有效容积的确定
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决定于圈闭的闭合面积、储 集层的有效厚度及有效孔隙度等有关参数
V=F×H×φ
Abundance map of oil and gas basin
(from Perute,1972)
(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
a.互层型,有利(接触面积大,能及时从生向储运移); b.指状交叉型,有利(靠近指状交叉一侧,类似互层、侧 变、侧生式); c.不整合型,有利; d.断裂型,上覆、下覆型较好; e.封闭型,较差(主要指不能形成巨大油气藏)。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概述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概述


一般用蒸馏曲线的斜率来表示该油品的沸 程的宽窄。
斜率 90%馏出温度 10%馏出温度 90 10
斜率越小,表示沸程越窄。
一般常用平均沸点来表征其气化性能。油品 平均沸点的定义如下:
体积平均沸点tv(℃):
t t10 t30 t50 t70 t90
v
5
质量平均沸点tw(℃):
n
t w
石油加工工艺过程中常压炉的辐射炉管和转油线加氢精制反应器等处油品处于汽液相混合状态可以计算汽液混合物的密分别为汽液混合物汽相和液相的密度kgmgmgg分别为汽液相的质量流率kgh油品相对密度油品相对密度原油0810轻柴油082087汽油074077减压馏份085094航空煤油078083减压渣油09210表31原油及其馏份的相对密度的范围20特性因数k
在SI单位制中,绝对粘度的单位为Pa·s 。 1Pa·s=10P=1000CP
2、运动粘度
常用的粘度是运动粘度,它是绝对粘度 与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液体密度之比值, 即: ν η
ρ
在SI单位中,运动粘度的单位是mm2/s。 1mm2/s=1cst=0.01st
3、条件粘度 恩氏粘度 :以油品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mL
(一)、粘度的定义
1、绝对粘度()
绝对粘度又称动力粘度,它由牛顿方程式所定义 :
F η dv A dl
式中:F—作相对运动的两流层间的内摩擦力(剪切力),N; A—两流层间的接触面积,m2 dv—两流层间的相对运动速度,m/s dl—两流层间的距离,m —流体内部摩擦系数,即该流体的绝对粘度,Pa·s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上 午4时31分2秒 上午4时 31分04:31:0221.7.11

石油及油品的理化性质

石油及油品的理化性质

12.67 12.66 12.67
10.98 11.32 11.36
-0.03 -0.21 -0.27
51.57 39.87 38.58
续表3-3-3 烃类的特性因数(K)与相关指数(BMCI)
化合物
正丙基环己烷 正丁基环己烷 苯 甲基苯 乙基苯 正丙基苯 正丁基苯
特性因数K
11.51 11.64 9.72 10.14 10.36 10.62 10.83
原因在于: 环烷基的原油由于其芳烃含量较高,因而
其相对密度较大,而石蜡基原油因烷烃含
量较高,因此其相对密度较小。
相同原油的馏分随着其沸点的升高,芳烃
含量增加,而烷烃含量降低,因而其相对
密度增加。
六、特性因数和相关指数
特性因数K:
1.216 3 T K 15.6 d15.6
相关指数BMCI:
因而对于相同碳数的烃类而言,芳烃分子 的体积最小,也就是说它的每个碳原子所 占的体积最小,因而其相对密度最大,环 烷烃的分子结构比烷烃也要紧凑些,因此 其相对密度也比烷烃要大,烷烃分子的相
对密度最小。
进一步研究表明,烃类的 d 420 与其碳数之间
有一定的关系。
1 以碳数的倒数的校正值 为横坐标 , CZ
0.9067
0.9349
0.9390
0.9433
0.9483
0.9221 0.8554
石蜡基
0.9698 0.9005
中间基
1.0020 0.9495
环烷-中间基
0.9820 0.9492
环烷基
原油
原油属性
比较不同原油的相对密度: 不同基属的原油的相同沸程的馏分 环烷基原油>中间基原油>石蜡基原油 相同原油不同的馏分 随沸点的升高相对密度随之增加 。

石油炼制工程(第四版) 杨朝合

石油炼制工程(第四版) 杨朝合
2011-6-14 石油加工工程 2
蒸汽压、 第一节 蒸汽压、沸程和平均沸点
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蒸发性能是反映其汽化、 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蒸发性能是反映其汽化、蒸发难易 的重要性质, 蒸汽压、沸程来描述。 的重要性质,用蒸汽压、沸程来描述。 来描述
一、 蒸汽压
定义: 定义:是在某一温度下一种物质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 呈平衡状态时,该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呈平衡状态时,该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 称蒸气压。蒸气压愈高的液体愈易于汽化。 称蒸气压。蒸气压愈高的液体愈易于汽化。 1. 纯烃的蒸汽压 对同族烃类,在同一温度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类的 对同族烃类,在同一温度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类的 蒸气压较小。对某一纯烃而言, 蒸气压较小。对某一纯烃而言,其蒸气压是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 而增大。
t me = (t m + tcu ) / 2
用途: 用于求油品氢含量、 、 、 用途:tme用于求油品氢含量、K、Pc、燃烧热和平均分子量 2011-6-14 14 石油加工工程
这五种平均沸点中,仅有体积平均沸点 体积平均沸点可由石油馏分的 这五种平均沸点中,仅有体积平均沸点可由石油馏分的 馏程测定数据直接算得,其它几种平均沸点可借助体积 馏程测定数据直接算得, 其它几种平均沸点可借助体积 平均沸点与蒸馏曲线斜率由 中查得; 平均沸点与蒸馏曲线斜率由图3-2中查得; 中查得 周佩正根据石油馏分的体积平均沸点tv及其馏程的斜率 周佩正根据石油馏分的体积平均沸点 及其馏程的斜率 , 根据石油馏分的体积平均沸点 及其馏程的斜率S, 将这五种平均沸点进行了关联 ; 这几种平均沸点各有其相应的应用场合,不能混淆, 这几种平均沸点各有其相应的应用场合,不能混淆,当 有其相应的应用场合 涉及沸点时须注意所指的是何种平均沸点; 涉及沸点时须注意所指的是何种平均沸点; 对于沸程小于 ℃ 窄馏分, 对于沸程 小于30℃的 窄馏分, 可以认为其各种平均沸点 小于 近似相等, 中沸点代替不会有很大误差。 近似相等,用中沸点代替不会有很大误差。 相等 代替不会有很大误差

第一章_石油物性和组成

第一章_石油物性和组成

0.8654 0.8654~0.9340 0.934~1.000 >1.000 <1.000 >1.000
特重原油 沥青
特稠油 天然沥青
<10
原油一般性质
(1) 我国原油一般性质 原油名称 大庆 胜利 孤岛 辽河 华北 中原 新疆 密度 0.8554 0.9005 0.9495 0.9204 0.8837 0.8466 0.8538 g/cm3, 20℃ 运动粘度 20.19 83.36 333.7 109.0 57.1 10.32 18.80 mm2/s, 5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原油相对密度大多在 0.85~0.95 之间,属偏重的常规原油。
石油的氢碳原子比
(1) H/C
石油中 H/C 原子比,也代表着芳香性趋势
大庆 1.86 石蜡基 大庆 1.74 0.16 任丘 1.81 石蜡基 胜利 1.63 0.22 胜利 1.79 中间基 单家寺 1.30 0.29 孤岛 1.66 环烷基
H/C fA
(2) 石油馏分中,随馏分变重,H/C 原子比逐渐减小
大庆馏分油 145~200℃ 250~300℃ 350~400℃ 〉500℃
H/C
2.03
1.96
1.91
1.73
石油加工过程中的H/C比平衡
• 重质油改质的目的是将其变为轻馏分。 这一过程可以认为是 H/C 增大的过程, 其主要途径为:
关键馏分 第一关键馏分
石蜡基
中间基
环烷基
d 420 <0.8210
API>40 (K>11.9)
d 420 =0.8210-0.8562
API=33-40 (K=11.5-11.9)
d 420 >0.8562

第二章 石油物性和分类

第二章 石油物性和分类

第二章石油物性及分类意义意义:•油品质量的评定标准;•加工过程的控制参数;•工艺设计的依据。

工艺设计的依据特点:•是组成中各种化合物性质的综合表现,与化学组成密切相关;•性质多通过条件性实验测定;•广泛使用经验图表和关联式。

第一节第节蒸汽压、沸程和平均沸点1.蒸汽压•蒸汽压是在某一温度下一种物质的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呈平衡状态时的压力,也称饱和蒸汽压。

•蒸汽压反映了油品蒸发和汽化的能力,是油品重要的物性数据和质量指标。

已知临界性质和偏心因子1*0*)(ln )(ln ln rr *r p p p ω+=*P P *=cr T T T p /=c r /60*169347.0ln 28862.1/09648.692714.5)(ln T T T p +--=r r r r 61*43577.0ln 4721.13/6875.152518.15)(ln rr r r T T T p +--=1.2 烃类混合物及石油馏分的蒸汽压烃类分的蒸汽压•体系压力不高,对于组分简单的烃类混合物i i ni x p p 1=∑=•烃类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只有其气相、液相或整体组成一定,其蒸汽压才是定值。

对于石油馏分由于组成难以确定不能用上•对于石油馏分,由于组成难以确定,不能用上式计算;对于沸程窄的馏分,可通过K 和平均沸点求定。

2 沸程2.1纯物质沸点纯物质沸点对于液态纯物质,其饱和蒸汽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在该外压下的沸点。

2.2混合物的沸程22当液体为混合物时,在一定外压下其沸腾温度并不是恒定的,随着气化过程中液相里较重组分的不断富集,其沸点会逐渐升高;对于石油馏分这类组成复杂的混合物,一般常用沸点范围来表征其蒸发和气化性能,沸点范围又称沸程(馏程)。

⏹相同碳数烃类及非烃化合物与碳数的沸点为⏹含氮芳香化合物>芳烃>环烷烃>正构烷烃⏹但对于石油复杂混合物,其沸点有不同的表示法,在实际应用中用途不同示法在实际应用中用途不同3、石油馏分的馏程测定•石油馏分的馏程是生产控制和工艺计算的重要数据;和工艺计算的重要数据•条件性试验,蒸馏设备不同,测定结果不同;•常用ASTM蒸馏(American常用ASTM蒸馏( AmericanSociety for TestingMaterials, 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或恩氏(g)蒸馏,会) 或恩氏(Engler)蒸馏,GB6536-86。

第5讲 石油及其产品理化性质

第5讲 石油及其产品理化性质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第5讲 石油及其产品的理化性质
d4
t
1 比重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d4
t
定义:油品在t℃时的质量与同体积的 定义:油品在t 纯水的质量比 4 ℃时纯水密度 1g / cm
3
油品温度t 时对4 油品温度t ℃时对4 ℃纯水密度比
温度不同,油品密度不同。 温度不同,油品密度不同。
8 自燃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自燃: 自燃:油品加热到很高温度与空气接 触剧烈氧化自行燃烧的现象。 触剧烈氧化自行燃烧的现象。 自燃点:油品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自燃点: 油品沸点与自燃点关系: 油品沸点与自燃点关系:你高我低
9 油品蒸汽压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某一温度下, 某一温度下,与油品呈平衡的油品 蒸汽压强。 蒸汽压强。 油品蒸汽压决定于温度和组成。 油品蒸汽压决定于温度和组成。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得到: 得到:
d
20 4
=d
15.6 15.6
− ∆d
∆d
换算关系
油品比重可加性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d 高粘 = 2d 混 − d 煤油
高粘度难于用常规方法测定比重的油 用测定混合比重的方法测定。 品,用测定混合比重的方法测定。将 等体积已知比重的煤油与之混合测出 其混合比重。 其混合比重。
6 凝固点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油品低温时失去流动性的温度。 油品低温时失去流动性的温度。 油品流动性丧失的原因: 油品流动性丧失的原因: 粘度增大; 粘度增大;蜡结晶并形成网状 骨架。 骨架。
7 闪点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闪点: 规定条件下将油品加热,油品蒸汽达到可 燃浓度时的最低温度。 油品闪火(微小爆炸)的必要条件: 油品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上限和下 限) 油品沸点与闪点关系:同低同高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相?具有同一种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均一物质统称为相。

2、相平衡: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气液两相共存,此时气液两相的相对量及浓度分布不随时间的改变此时称为相平衡状态。

3、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种物质达到蒸汽压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4、临界压力?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

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

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物质的摩尔体积称为临界摩尔体积。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状态称为临界状态。

5、临界温度?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气态物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6、泡点?指的是一定组成的液体,在恒压下加热的过程中,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也就是一定组成的液体在一定压力下与蒸气达到汽液平衡时的温度。

7、露点?露点指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相同;当水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湿球温度的定义是在定压绝热的情况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

8、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9、压强?压强就是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比10、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11、比重?一物质的密度与取作标准的某一物质密度之比。

12、蒸馏?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

13、蒸发?液体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湿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等。

蒸发量通常用蒸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

“蒸发”除了表示一种物理现象外,由其本义通过联想将失踪、出走等也称为“蒸发”。

14、精馏的分类?加压精馏、常压精馏、减压精馏。

15、三清:厂区清洁、厂房清洁、设备清洁四无、无杂物、无油污、无黑烟、无乱倒垃圾五不漏:不漏水、不漏电、不漏风、不漏汽、不漏油三懂:懂生产原理,懂工艺流程,懂设备结构四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和处理事故,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和防护器材。

石油物性和组成

石油物性和组成

烷烃
04
(2 )环烷烃
05
芳香烃
06
烃族分布规律
07
1 馏分组成
石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混合物,沸点范围很宽,要研究或利用原油,必须先进行分馏,就是按沸点高低将其分离(切割)成不同的馏分。 初馏点:加热时馏出的第一滴液体时的温度。 初馏点~200℃或~180 ℃ 汽油馏分 200~350 ℃ 煤、柴油馏分 350~500℃(560℃)减压瓦斯油VGO(润滑油馏分、催化裂化原料) 〉500 ℃ (560℃) 减压渣油 VR 〉350 ℃ 常压渣油 AR #轻馏分少,重馏分多(第五特点)
Bitumen
Native asphalt, extra heavy oil, from oil sand(bitumenous sand),半固体、粘到脆性沥青状物质
定义-Definition
第二节 石油的元素组成
表示原油化学组成的方法
素组成 C,H,S,N,O, 杂原子 heteroatom
井楼
0.32
0.74
美国(勘萨斯)
1.90
0.45
二连
0.16
0.44
江汉
2.09
0.47
微量元素
变价金属:Ni、V、Fe、Cu 等 Ni/V高 二次加工催化剂中毒 #Ni多,V少(第四特点)
第三节 石油直馏馏份的烃类组成
馏分组成
01
石油烃类组成
02
石油中烃类的类型及分布
03
构单元(Structural Unit)
平均分子(Average Structure)
02
03
从结构族组成的观点,任何烃类化合物,不论其结构如何复杂,都可以看成是由烷基、环烷基、和芳香基三种结构单元所组成。

【实用】超临界流体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PPT资料

【实用】超临界流体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PPT资料
(3)扩散力:具有较大的自扩散能力,是液体自扩散能力的100 倍以上,并具有良好的渗透力和平衡力。
(4)溶解性:在压力和温度不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的溶质有 不同的溶解性。通常在接近液体密度状态下的超临界温度和压 力条件下,溶解性最高。
(5)选择性:具有选择提取不同物质的特性(在不同的压力、 温度、夹带剂条件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份中单独提取某 种组分。)。
四、超临界流体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1 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聚合反应
氟碳聚合物 特殊的结构 高度的热稳 定性和化学惰性 除溶于氯氟烃外不溶于一般 溶剂
超临界CO2 低粘度
不会产生笼子效应
含氟聚合物的有效溶剂
四、超临界流体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2)脂肪酶催化的立体选择性反应 三、超临界流体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的应用与研究
• 超临界流体的定义 • 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 超临界流体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 超临界流体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一、超临界流体的定义
• 当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它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 力以上时,称该流体处于超临界状态。
• AT:气固平衡的升华曲线 • CT:气液平衡的饱和流体的蒸
• 3超临界流体CO2在油气勘探和开采中的应用
(1)地表油气勘探主要是以近地表土壤和岩石为介质,用微量和 超微量测试手段检测油气及其伴生物和它们在运移过程中的衍 生物,作为指示深部是否存在油气藏的指标。超临界二氧化碳 由于在临界压力和温度附近具有易于穿透样品介质的特殊性能, 达到了快速提取样品中烃类物质的目的。
用超临界乙酸甲酯与葡萄籽油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脂肪酸 甲酯和乙酸甘油酯,将产油化工中的应用
• 工业应用现状:超临界萃取技术在炼油工业中 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渣油脱沥青方面。

石油及其油品的物理性质

石油及其油品的物理性质

② 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VI)=0~100时:
L U VI 100 LH
粘度指数(VI)等于或大于100时:
10N 1 VI 100 0.00715 lg H lg U N lg Y
L、H、 U分别代表坏油、好油、待测油样40℃时的粘度。
Y油品在100℃下的运动粘度。 粘度指数越大,油品的粘温性质越好。
15.6 20 d d4 15.6 与
换算关系表
△d 0.0046 0.0045 0.0044 0.0043 0.0042
20 15.6 或 d15.6 d4
20 15.6 或 d15.6 d4
△d 0.0051 0.0050 0.0049 0.0048 0.0047
20 15.6 或 d15.6 d4
(原油) (石油产品质量)
我国燃料油用恩氏粘度作为质量指标。 赛氏粘度:以60ml油品从赛氏粘度计中流出所用的时间(s)。
雷氏粘度: 以50ml油品从雷氏粘度计中流出所用的时间。
二、粘度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运动粘度测定方法:毛细管粘度计法(GB 265)。
三、粘度与组成的关系
① 同族的烃类,分子量↑,粘度↑。
3.粘-温性质比较
① 正构烷烃最好,分支程度较小的异构烷烃稍差,分支程
度增大,粘-温性质↓。
② 环状烃(环烷烃、芳香烃)的粘-温性质比链状烃的差。当
分子中只有一个环时,粘度指数下降不多。当分子中环
数↑,粘-温性质↓。
③ 当分子中环数相同时,侧链越长粘-温性质越好,侧链上
有分支会使粘度指数↓。
五、粘度与压力的关系 石油产品,只有当压力大到20MPa时对粘度才有显著的 影响,如压力达到35MPa时,油品的粘度约为常压下的两倍。 六、石油及石油馏分的粘度和粘-温性质 石蜡基原油馏分>中间基>环烷基。 七、气体的粘度 温度↑气体的粘度↑。 八、油品的混合粘度 粘度没有简单的可加性。可借助图求取混合物的粘度。

油层液体物理性质【开发】

油层液体物理性质【开发】

γg
yg = Rs Rs + 24056
其中
γo
Mo
式中:M o − 地面脱气油的有效相对分子量(g / mol) 根据地面油的相对密度,M o分别由下列公式确定:
当γ o > 0.8348时
M o = 646.9588 − 1372.1287 (
当0.8348 > γ o > 0.7883时
1.076
§1 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
溶解气油比——通常把地层油在地面进行一次脱气,将分 离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20℃,0.101MPa)下的体积与地面 脱气后原油体积的比值称为溶解气油比,其单位是m3/m3或 m3/t。 一般通过实验室或地面分离器进行脱气后得到脱气后原油 体积Vos以及地面脱气气量Vg,则地层油溶解气油比为:
γg =
ρg 29 ,ρ g = γ g ρa = 0.75 × 22.4 ρa
705
0.705
2、计算法——应用石油等温压缩系数计算高于饱和压力时的 石油密度
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先算出饱和压力下的石油密度;第二步: 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先算出饱和压力下的石油密度;第二步:由压缩 系数表达式求取
因压缩过程始终为等温过程,并以密度代替体 积代入压缩系数公式(等温压缩即为质量不变情况 下的体积的变化过程,故可用密度表示)(石油压 缩系数将在后面讲):
脱气方式不同,从油中分出的天然气量Vg不同,石油行业标准SY5154-87 规定,以一次脱气测定的溶解气油比Rs为准。
油藏原始压力下的溶解气油比与泡点压力下的溶解气油比相等
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 溶解气油比为原始溶解气油 比Rsi。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 压力时,随压力下降,因一 部分气体已从原油中逸出, 溶解于原油中的气量减少, 故溶解气油比Rs减少。当压 力为1atm时,Rs为0,当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影响静态法测定准确性因素: 1)T、P测定精度
2)相状态的观察准确性
3)半封闭管以汞作传递介质的问题,因温度高,汞 蒸汽影响结果,对烃类混合物,汞分压:
PHg 3037 .6 5.92822 ( Psia) T
4)试样脱气的影响
试样饱和了空气,如不脱气产生以下影响:
l l 高温下,试样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 产生“多组分影响”
1、基本假设:
◎ 物质的某性质(如临界性质、粘度等),可由
其分子结构中各基团的有关性质加和得到。
◎ 分子中各基团所作贡献是独立的。
2、代表方法 Riedel Lyderson Ambrose Joback等。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3、加和通式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方法
Q
Tc
a 0.574
0
Pc
b 0
0
Vc
以上两式联接,迭代,先估初值Pc计算ω,再代入计 算Pc,得到新Pc反复迭代,需知M、Tc。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6、Lee-Kesler式 以API数据为基础,计算石油馏分的Tc,Pc(Psia)
15 15 15 TC 341 .7 811d15..66 (0.4244 0.1174 d15..66 )Tb (0.4469 3.2623 d15..66 ) 10 5 / Tb
应用:
丙烷脱沥青的溶剂回收 注气混相驱油(CO2的利用) 超临界萃取、干燥 超临界反应(污水处理,超临界水反应)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一、临界现象
(一)纯烃(纯物质)
1、纯物质的TC、PC是气—液共存时的最高温度和压 力。 当温度大于临界温度时,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能液
化,PC相当于TC时的饱和蒸汽压。
通过国产石油馏分适用性的考察:
计算Tc以Lee-Kesler式的相对偏差最小,1.27%.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四) 状态方程法
自学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作业:超临界反应的应用
Pc A.D bar R.D % Vc A.D cm3/mol R.D %
0.7
1.8 4.6 8.5 2.8
0.
2.1 5.2 7.5 2.3 310种 390种
除Vc是最好的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二) 由Van.der.Waals常数a,b计算Tc,Pc
1.
根据75种C≤15之饱和、不饱和、异构烷烃、环烷烃、
3、真、假临界点 混合物的临界点是 由实验测定的,其 相应温度——真临 界温度TC,压力—— 真临界压力PC。 如果有一纯化合物A (C3’) 的挥 发 性能 与混合物相当,则C3’ 点称为混合物的假 临界点,它是混合 物的分子平均值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真、假临界性质有差别,差别的大小决定混合物的沸程, 对于沸程极窄的混合物和石油馏分,可视真、假临界性 质相等。 假临界概念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热力学理论对烃类混合物
0.0566 2.2898 0.47227 1.6977 7 2 PC 8.3634 15.6 [0.24244 15.6 15.6 2 ] 10 Tb [0.42019 15.6 2 ] 10 10 Tb3 d15.6 d15.6 (d15.6 ) (d15.6 ) 考察偏差:TC 1.87 %, PC 10 .5%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而汽液共存时的最高Tmax,Pmax,这是 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差别。
Tmax称为临界冷凝温度或最高临界 温度。Pmax称为临界冷凝压力。
Tc 临界点与Tmax,Pmax间位置有三 类情况。 1) Pmax---C----Tmax 2) C---Pmax---Tmax 3) Pmax---Tmax---C
Lyderson Tb/Tc 0.567 -1 Ambrose Tb/(Tc 1.242 0
-Tb)
0.339 0
Joback
Tb/Tc
0.584 -1 0.965
0.113 0 -1 Vc 17.5 0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Ambrose
Tc A.D K 4.3
Joback
4.8 400种
R.D %
log TC A B log d A, B, C const.
15.6 15.6
C log Tb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2、Roess式 → 石油馏分Tc,Pc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3、Sim-Dube式假临界参数
4、Riagi-Daubert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5、周佩正式
ln PC 4.31714 2.05217 ln M 2.82939 ln TC 0.65225 ln PC lg( ) 3 [ 1.01325 ] 1 7 TC / Tb 1
(二)临界常数的实验研究
静态法和动态法 (一)静态法: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典型的有:
1、封闭管法: 适用:纯或混合物的临界温度 特点:简单、易行 原理:试样装入内径1.6~5.5mm厚壁玻璃管中,
脱气后封闭管子,电炉加热,观察管内试样相态变化。
记录:升温中液面消失的温度,和降温中,液面再现的温度, 而温度的平均值即为TC。
芳香烃等单体烃文献数据,通过a,b计算Tc,Pc; a,b 与烃结构有关,根据严格方法计算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2.
改进
(1) 通过烃分子结构中不同碳原子对a,b贡献, 来计
算a,b;再按下式Tc=8a/(27Rb), Pc=a/(27b2) (2)将烃分子中碳原子分为4类: 类型 结构 1 -CH3 2 3 4
烃类碳原子数与a2/3,b3/4成线性关系,并提出计算各类碳
原子数的基团贡献值的值;
(三)用其他物性计算的经验关联方法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二) 物性关联
1、 图表法
Tb,d→Tc,Tpc
Tb-d→Ppc
Tc/Tpc,Ppc→Pc
Pc,Tc,M→ρc
Hale Waihona Puke 改进的Nakay计算Tc(不适用于烃分子中同时有两个族的结构)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5)试样高温热分解
烃类和石油馏分接近临界点时,产生热分解反应,严 重影响结果。
措施:
*快速升温以减少热分解(<10min),但难完全解决。
*测定不同加热速度时的表观临界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曲线,将曲线延至加热时间=0,得TC。
*分析反应产物,按一级反应来推算得TC。 *掺配低临界温度组分,测混合物的临界温度,再确定待 测组分的临界温度。
的利用,广泛用于绘制关联图表、预测性质:焓、熵、
逸度、活度系数等。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4、倒退冷凝
因为临界点、最高临界温度、最高临界压力不重合于一
点,在临界区附近产生与常理不同的现象,称为“倒退”
正常情况:P下降或T升高——汽化上升、液化下降
倒退现象:恒T:P下降——液化 恒P:T上升——液化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2、半封闭管管法(有看窗) 适用:1)纯或混合物的BP、DP直至临界点
2)TC、PC、VC
原理:内径3mm的一端封闭的毛细玻璃管。装入脱气试样后, 开口端连于加压系统上,用汞作传递压力介质。试样管置于加 热炉中,观察BP、DP、临界点(TC、PC)。VC常用外延BP、 DP的V到临界点来确定。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产生“倒退”冷凝的原因:
1)恒温,P下降至A—B区时,因小分子运动加剧,使大、 小分子间引力下降,而此时大分子间引力变得更有效, 从而使大分子凝聚成液体,至B点液体最多。
2)B—D段,恒温,压力下降,大分子开始正常汽化, 至D点全部汽化。 应用:超临界流体分离,恒压升温、液化率升高、产生 回流。 (渣油分离)
倒退冷凝现象: 恒温:1)M点高压不饱和气 (压力下降、溶解度下降?)— —不饱和——饱和 2)恒温,P下降到A的DP线, A为饱和气体。
3)P进一步下降,进入两相区, “反常”出现液相,并随压力 下降而上升。 4)至B点,液体分率最大。 5)B—D段,P进一步下降,液 体重新汽化。 6)D——饱和蒸汽。
问题:设备较大,试样量大。
后来未见用此方法的报道。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三、石油烃类临界常数的预测方法
(1)加和法:GCM——适用纯烃和确定组成的混合 物,需Tb。
(2)根据v. d. w常数a,b计算TC、PC、VC ,适用纯烃。
(3)物性关联 关联参数有
(4) 状态方程。
(一)GCM法(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
*采用动态法解决热分解。
(二)动态法
原理:
石油烃类的粘度
试样先预热,高速通过高温区,使试样温度迅速 达到临界温度,由石英看窗肉眼观察临界现象(透射 光下为红色雾状)
窄馏分:可见临界现象的TC范围为1~20C
宽馏分:可见临界现象的TC范围为150C 取中值TC。
试验关键:试样在高温区停留时间估计为3~4秒
a b 0
0
c 1
1
Q (Mw/Pc)1/2
同上
c 1
1
Q -----
a -----
b ---
Riedel
Eduljec
Tb/Tc
Tb/Tc
0.32
0
Fedors
10Tc/535
0
0
1
1 1
--同上 同上 (1/Pc)1/2
--0.33
-- --- Vc 26.6 0 0 1 Vc Vc 40 40 0 0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2、临界状态特点
临界点附近,气、液差别完全消失,物质呈乳浊现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