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湖垸地区空间景观思考
城市河湖滨水空间的开放式开发思考
水利水电技术第50卷2019年增刊2杨玲,周志华.城市河湖滨水空间的开放式开发思考[J ].水利水电技术,2019,50(增刊2):151-153.YANG Ling ,ZHOU Zhihua.Thinking on development of urban river-lake waterfront space [J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19,50(S2):151-153.城市河湖滨水空间的开放式开发思考杨玲,周志华(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8)摘要:本文分析现状城市河湖滨水空间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应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包容开放、凸显文化为原则,注重在滨水生态及生境、滨水景观及文化、滨水慢行系统、滨水体验、滨水服务等方面的开发措施。
研究成果为城市河湖生态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滨水空间;开放式;开发利用doi :10.13928/ki.wrahe.2019.S2.027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860(2019)增刊2-0151-03Thinking on development of urban river-lake waterfront spaceYANG Ling ,ZHOU Zhihua(Beijing Institute of Water ,Beijing 100048,China )Abstract :The status quo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front spaces of urban river and lake are analyzed herein ,and the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y priority ,human-oriention ,inclusive openness and highlighting culture must be taken for the construction ,while great attentions are necessary to be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water-front geology and habitat ,waterfront landscape and culture ,waterfront slow-traffic system ,waterfront experience ,waterfront serv-ice ,etc.the study result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ecological design of urban river and lake.Keywords :waterfront space ;open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收稿日期:2019-10-15作者简介:杨玲(1982—),女,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工建筑规划设计工作。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和社区将目光投向了滨水区域的开发和建设。
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和休闲场所,滨水景观的营造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滨水景观的营造不仅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还需要考虑到人类的休闲和娱乐需求,这无疑是一个兼顾生态和人文的复杂工程。
本文将围绕滨水景观的营造展开讨论,探究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滨水景观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等自然水体及其周边环境所形成的景观。
在城市化进程中,滨水景观往往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成为城市中的“绿肺”和“生态走廊”逐渐消失。
进行滨水景观的营造和再生变得尤为重要。
滨水景观的营造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水体具有自净能力,通过水域的改造和修复可以吸收并净化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周边的空气质量。
水体的存在也能够吸引大量的鸟类和昆虫,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为城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滨水景观的营造能够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体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魅力,能够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修复和营造滨水景观的过程中,可以辅之以步行道、自行车道、休闲广场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促进人们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滨水景观的营造,还可以提高周边土地的价值和开发潜力,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滨水景观的营造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文化遗产和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这需要从多个层面展开工作。
需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滨水区域通常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保护区,因此在进行营造和开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需要注重挖掘和保护滨水区域的文化遗产。
许多滨水区域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
在进行滨水景观的营造时,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弘扬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考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考- 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考摘要:作为当下城市建设的热门话题,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并相继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之中。
纵观作为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发起者的欧美诸国的建设实践,对比当下国内成功的设计案例,笔者通过深入的调研和设计实践的思考,针对当下滨水景观实践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对策,希冀对本专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规划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风景园林;滨水区;生态;文脉中图分类号:TU98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6-0083-031 前言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建设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正在成为当下我国城市建设中一个热点。
作为滨水地区开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景观规划,不仅为城市开发空间的建设提供了工程上的技术支撑,也成为城市公共形象塑造过程中的有效途径,合理、有效的滨水景观设计将在城市滨水区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推动、文脉延续、区域缝合、生态修复、水利防洪等方面的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相关概念2.1城市滨水区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它既是陆地的边界,也是水域的边缘;它承载着城市重要的经济活动、滨水风貌和景观气质的展示,是城市最重要的形象窗口,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最为向往的游憩目的地。
2.2滨水景观城市滨水景观最早始于美国,其港湾城市的成功再开发拉开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序幕。
所谓滨水景观是指以水(江、河、湖、海等)为中心,对其沿岸的空间、环境及设施等做出相应的规划布局,创造出优美、生动并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而滨水空间的线性特征和边界特型也使其成为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地段[1]。
3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及当下国内建设的实践研究3.1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现代欧美国家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体现出明显的时间脉络和时代需求[2],对我国滨水景观的规划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其发展方向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3.1.1生态规划:表现为滨水区自然景观的修复,如在设计中将河滨大片河滩地完整保留下来,以保护河滩湿地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水面,集观景、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滨水开放的空间;3.1.2文脉规划: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区景观,以特色景观空间的创造传承历史与地方文脉;3.1.3效益规划:滨水区往往成为举办全球盛会场所的选址,景观规划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滨水景观设计是一种沿着河流、湖泊或海岸等水体边缘的开放空间设计。
其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宜人、舒适和可用的空间,与水体相融合,同时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以下是滨水景观设计的几个主要理念。
第一,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滨水区域通常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
滨水景观设计应致力于保护和恢复这些生态系统,通过植被修复、湿地恢复等手段,增加景观的可持续性,减少环境影响,并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第二,增强公共空间的可访问性。
滨水区域通常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和娱乐空间,因此滨水景观设计应提供便利的交通连接和丰富的社区设施,以增强公众对滨水区域的访问能力。
这包括设计步道、自行车道和游乐设施等,以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
第三,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滨水景观设计应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兴趣。
这可以包括户外运动场、游泳区、钓鱼区、船坞等,以及供人们放松、社交和欣赏美景的区域。
这种多样性的活动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滨水区域,增加社交交流和城市活力。
第四,改善景观的可持续性。
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使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这包括使用环保材料、节水灌溉系统、能源有效的照明设施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确保水体的可持续性利用。
第五,创造与环境相和谐的设计。
滨水景观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其在自然和建筑环境中融入,并共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涉及到景观元素的选择、色彩和材料的搭配等,以营造出一个美观、宜人的滨水空间。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设计的理念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增强公共空间的可访问性、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改善景观的可持续性以及创造与环境相和谐的设计。
这些理念能够为人们创造一个与自然互动、体验丰富和美观的滨水空间。
浅谈城市滨水空间的园林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滨水空间的园林景观设计摘要:针对城市核心区滨水绿地园林景观设计,在生态的理念下通过对场地的条件的梳理和分析,运用生态城市建设的手段和利用合理的设计对策,对项目做总体定位并将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市民休憩活动等问题一一妥善解决,从而打造出一个极具地方特色和风情的滨水公共空间。
关键词:滨水生态挑战对策特色Abstract: based on the area of the city waterfront green space landscape design, in ecological under the concept of the site conditions by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use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means and use of reasonable desig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oject, the general position will do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citizens have a rest activities properly solve questions one by one, thus creating a highly regional and amorous feelings of the waterfront public space.Keywords: waterfront, ecological, the challenge, the countermeasures, characteristic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前言城市滨水区是国内城市建设的新亮点,不仅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更因其优越的生态位置成为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功能区域。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摘要: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滨水景观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城市中水与陆域相连接的区域,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调节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引言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
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城市滨水空间涵义、类别及特征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城市滨水区连接着土地和水,滨水空间的范围一般是在200~300m。
滨水空间要求水与土地之间保持1~2km的距离,步行距离为15~20min,城市滨水空间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保持和谐统一。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属于自然景观,一些公开开放的区域,比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就属于人工景观。
通过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展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让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实现相互融合。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城市滨水空间的形状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形状主要有平面状、带状、网状3种类型;由于相邻的水体有差异,滨水空间据此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滨湖区、滨河区、滨江区、滨海区;根据土地用途命名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滨水工业区、滨水湿地、滨水文化区。
1.3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1.3.1自然生态性。
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具有自然、社会、经济3种功能。
自然功能主要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体现在共享资源,并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增强城市活力;经济功能体现在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服务业、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让城市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与水体相接的区域,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和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滨水区域进行景观、绿化和设施规划,以打造宜人的滨水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研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方法和案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增加城市魅力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明星景点,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通过精心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打造出美丽宜人的滨水环境,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2.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
通过开发滨水区域的旅游、餐饮、娱乐等商业设施,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3. 保护环境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生态修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减少水面污染,促进水体的净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1. 分析调研在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调研。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当地居民对滨水空间的需求和期望,掌握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进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景观、绿化、设施、交通等各个方面的要素,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在保留本地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
3. 环境评估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评估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可以通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评估规划设计对水质、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确保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滨水景观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滨水景观设计理念的核心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美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环境。
在滨水地区,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将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相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首先,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在设计滨水景观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
通过精心布置植被,增加绿化面积,让人们在滨水地区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同时,在滨水地区设置人文景点,如咖啡馆、餐厅、文化广场等,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滨水地区时,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减少城市排水压力,同时增加公共绿地和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在滨水景观中加入可再生能源设施,如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装置,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注重城市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在滨水地区中,可以建设健身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为市民提供一个锻炼和休闲的场所。
同时,要注重景观的安全性,设置围栏、护栏等设施,确保市民的安全。
在夜间,设置照明设备,增加夜间景观的美感和安全性。
最后,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公共参与和交流。
在滨水地区的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
可以通过开展公众活动和展览,提供一个交流交流的平台,增加市民对滨水地区的归属感,也能够加强市民对滨水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美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环境。
通过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在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人们健康与安全,并强调公共参与和交流,让市民充分享受到滨水地区的美好。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需要设计师与城市居民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现代中国城市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思考
现代中国城市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思考――以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为例昆玉河是贯穿北京西部城区的重要水系,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其周边商业、文化、居住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何使昆玉河紧密地连接起周边众多资源,在当代城市生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创造更人性化的公共场所并建立现代休闲滨水开放空间模式,是此次项目研究和设计的核心。
关键字:风景园林;昆玉河;规划设计;联系;可达性2005年5月,“北京市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和清华西门至卧佛寺路两侧绿化景观规划”国际招投标方案征集揭晓,EDSA Orient与北京园林古建设计院的联合方案夺得本次竟赛的第一名,并成为最终实施方案。
通过对本案设计过程中引发的一些对现代中国城市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广大读者交流探讨,希望共同推动中国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1、以昆玉河为例探讨国内滨水地区存在的问题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城市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积累阶段后,逐渐进入追求城市特色和品质的新阶段,城市滨水空间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大多数国内城市滨水空间长期被湮没在对规模和速度的盲目追求中,无法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昆玉河目前主要存在3大问题:1.1 与周边城市资源缺乏联系“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北起颐和园新建宫门路,南至八一湖桥西侧,全长约10km该走廊自北向南,将颐和园、万柳高尔夫及社区、鲁迅文化园、玲珑塔、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中央电视塔以及玉渊潭公园串联起来,囊括了众多文化、娱乐、商业和居住资源,但目前昆玉河与这些资源的联系是消极被动的,各种资源孤立地游离于昆玉河之外,不同资源之间没有互动,缺乏整合。
1.2 可达性差,没有很好地利用亲水空间目前昆玉河滨河两岸均为城市道路。
严重阻碍行人与河道之间联系,亲水空间的可达性很差。
有20多个新老楼盘分布于昆玉河两岸,居住用地在周边总用地中约占80%楼盘销售价格均得益于昆玉河,但居民未能享受到亲水环境,跨道的小便阻隔了居民的亲水愿望。
关于滨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考
关于滨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考摘要:近些年,随着生态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背景等许多一线城市的雾霾等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人已经从一线城市迁往环境优美的小城市,其中滨水城市空气较好、气候条件适宜受到人们的欢迎,大连、青岛等滨水城市受到人们的欢迎,也成为深受欢迎的旅游胜地,所以滨水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一方面,当地居民十分注意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以放松身心,另一方面,游客在选择旅行城市时,倾向于选择那些园林景观优美的城市。
本文就滨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进行讨论。
关键词:滨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引言:滨水城市包括三亚、日照等滨海城市,还包括芜湖等滨湖城市,由于这样的城市更加适宜人类居住,所以这些滨水城市的旅游业都十分发达,滨水城市的园林作为人们休闲散步的重要场所,不仅能够使当地的居民放松身心,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进而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滨水城市的政府都十分注重当地的园林景观设计,不同于内陆城市,滨水城市的园林景干设计应该遵循资源共享,城水协调等原则,这与以往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不同的,所以滨水城市相关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该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最好是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吸引人的园林景观,这样才能促进城市生态的平衡,进而为促进世界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一、绿地与城市的关系分析水体是滨水城市中的景观轴线,也是生态与文化功能共存的廊道,不但具有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城市地域景观特色功能,还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完善有重要意义。
滨水绿地成为城市园林景观系统中对大众最具吸引力的公共开放空间,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最为强烈的地带。
但与此同时,受到生态环境系统敏感性、多样性以及城市功能复合性等因素的影响,水体、绿地以及城市在滨水区域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二、城市生态环境分析1、面积的减少滨水区域作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开发建设中的热点区域之一,在城区用地日益紧张的客观形势下,滨水区域规划中面临的问题与矛盾进一步激化。
浅谈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设计
浅谈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设计摘要: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尤显其独特和重要之处。
季梁公园位于随州市迎宾大道两侧,城东新区的中心位置,对整个新区起到了主要的环境景观协调作用,是随州市对外良好形象构建的门户位置。
故本文将季梁公园为载体,分别以滨水轮廓线、建筑退让线及建筑高度的把握为设计要点,制作出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设计方案,为随州市滨水区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滨水区空间形态门户景观1 城市滨水区规划的意义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是城市滨水区。
水由城过,城因水活。
灵动的河流给予城市盎然的生机,也为跨河城市增添了全新的景观视角,同时也是形成跨河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因素和主要组成部分。
开阔的水面展现了优美的城市形态,因此,滨水区是城市的“门户”和“窗口”。
滨水区开发有助于重塑和谐的城市形象,在寻求城市特色与个性时,滨水区的开发不失为一条合适的途径。
2 城市滨水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人们的关注。
大到几十至上百公里的海岸线,小至城镇乡村的河流湖滨,正在日益成为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热土。
伴随着成就取得的同时,也出现了滨水区开发设计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破坏城市生态和谐等一系列问题。
3 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现状随州市总体规划(2009年至2020年)对随州市景观风貌特色定位是“三山四水会随州、三城环绕白云湖、琵琶古城滨水建、兰色水链串绿珠”,随州市城区现河流水域有厥水、涢水、府河、漂水、白云湖、花溪河、古护城河,以及在建的季梁公园人工湖。
由此可见随州市水域面积广阔,良好的水景观在整体城市特色构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环境的存在是把双刃剑。
例如:白云湖北岸体育公园的修建和各高中档小区的建设开发,形成了较为良好的整体空间形态,大大提升了城市综合品质,滨水区的开发利用起到了正效应;然而,东护城河由于历史原因保护不足,使其水质恶化,私建居民楼侵占河道,居住品质极差,水环境起到了负效应。
城市滨水空间河湖生态景观设计简析
城市滨水空间河湖生态景观设计简析[摘要]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属于湖泊、河流、海洋毗邻公共区域所构成的景观环境,是城市规划建设重点内容。
为更好地落实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工作,营造生态自然的城市河湖滨水空间,本文主要探讨城市滨水空间中的河湖生态景观科学设计,期望可以为后续更多设计者更好地开展滨水空间的河湖生态相关景观设计实践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态景观;滨水空间;河湖;设计;前言:城市当中滨水空间,属于城市居民们日常休闲活动区域,更是连接着人和自然界、城市文化等重要聚集地。
伴随城市规范建设持续推进,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为更好地落实此方面工作,就更应当注重对滨水空间当中河湖的生态景观相关设计工作。
因而,对城市滨水空间当中河湖的生态景观设计开展综合的分析较为重要。
1、关于城市的滨水空间概述城市的滨水空间,即城市开放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滨水的生态景观形成及发展,主要源自社会持续进步发展及人们对于滨水空间认识不断加深。
伴随生态学持续发展,人们便逐渐认识到直线型传统硬质驳岸,已经无法将现存河湖问题有效解决,且会有河湖生态被破坏及景观风格同质化等问题产生[1]。
如何更好地保护及修复河湖生态环境,兼顾景观美化及休闲活动,属于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重点问题。
在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方案设计全过程期间,应当考虑到水岸承载的不同功能以及人群需求,充分把握河湖生态及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的平衡,以兼具艺术性、生态性、体验性的滨水景观,积极带动周边发展,激发城市活力。
2、滨水空间中的河湖生态化景观设计实施对策2.1注重景观设计总体目标和范围的有效明确为实现对城市现有滨水空间的充分利用,积极落实好河湖生态相关景观设计工作,首要工作便是要将景观设计总体目标和范围的有效明确。
对此,应当时刻以城市整体发展为根本目标,注重河湖景观的有效融入。
同时,坚持人本化原则,以城市现有滨水空间为基础,设计建造更具亲水性的公共空间,发挥周围土地价值,达到城市现有滨水空间充分开发利用的目的,便于对整个城市建设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园林景观设计——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摘要:城市滨水区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生态环境,大多数都是生态交错带,人为影响比较大,城市环境给这个地区带来巨大压力。
因此,城市的决策者们都努力通过对滨水生态系统的保育以及适度开发来获得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塑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本文对滨水区的现状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景观设计措施。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前言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
滨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海滨、湖滨等。
自古以来,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
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地处大江大河或海陆交汇之处,便捷的交通条件,不仅方便城市的日常运转,同时还常是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点,形成了颇具魅力的特色城市。
曾经,滨水区域一度是城市卫生的死穴,污水和垃圾的集合地,致使一些城市对水域进行填埋和掩盖以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无异于削足适履,得不偿失。
随着城市的科学化发展,人们科学水平的提高和生态意识的增强,城市滨水区已经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开始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集中区,成为城市形象的展示区。
滨水区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它的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km, 相当于步行15~30 分钟的距离范围”(图1) , 并且在城市中具有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和公共活动集中、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的特点、导向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质, 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
由于滨水区既是有机联结城市陆域水体的中间地带,也是协调城市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中观环境,在城市中处于中介空间的地位,因而滨水区的景观作为城市中介空间的表达形式,是对滨水环境多方位的诠释,它是指水陆交界处内凹、外凸、平直的自然岸线和水流冲蚀所产生的岛、洲、矶、渚、缓坡等天然地貌的有机组合。
滨水环境景观设计浅析
滨水环境景观设计浅析摘要:城市滨水风光带景观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城市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考量,以求最大限度展现城市风貌特色。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详细阐述了望城马桥河综合整治工程景观规划设计的总体布局、景观节点设计和风格特色,从而说明城市滨水空间绿地景观设计对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前言水域作为在城市中残留下来的宝贵自然空间,是城市的“自然遗产”,同时,它也是与城市用地发生着密切关系,是城市生活中人群最宜与水接近的地方,其保护和开发对一个城市无疑显得更加重要,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笼统地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具体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吸引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虽然关于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和范围较为明确,在众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趋向于将规划局限在水域至滨水道路这个范围内,这样易造成滨水区景观与城市整体景观的割裂。
一、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方法1.整体性设计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一定要结合城市开放空间,站在城市设计的层面上将某个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依托现有的城市结构,加强自然景观资源与城市的融合,将滨水绿带与城市公共空间面状、点状绿地相结合,以形成系统的城市开敞空间结构,并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力求把市区和滨水区连接起来,从而更有效的为不同层次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
具体而言,就是要注意堤坝与市民活动空间的整合,促使防洪与亲水休闲功能的兼顾;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城市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探讨
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探讨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与水体交汇的重要区域,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生态护岸景观设计作为改善滨水区生态环境、提升景观价值的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有助于提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一些城市滨水区在长时间的利用和开发下,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已经丧失。
而生态护岸景观设计能够通过种植植被、设置湿地、修复水域等手段,恢复滨水区的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有助于提升滨水区的景观价值。
滨水区因其独特的水景特色,一直是城市中备受关注的区域。
通过生态护岸景观设计,可以优化滨水区的景观格局,丰富滨水区的景观元素,提升滨水区的景观品质,使之成为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吸引更多人来此游览、休闲、娱乐。
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有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居民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少见的自然景观,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生态护岸景观设计,可以改善滨水区的生态环境,提升其生态环境的舒适性和宜居性,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在进行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时,应当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以确保设计效果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在生态护岸景观设计中,应当尊重原有的自然环境,保护现有的生态系统,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应当注重生态效益、强调功能性。
生态护岸景观设计应当注重滨水区生态效益的提升,强调其功能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滨水区的生态系统功能,通过设置湿地、种植植被、改善水体质量等手段,提升滨水区的生态效益。
应当充分考虑景观效果、追求美学价值。
生态护岸景观设计应当注重景观效果的提升,追求美学价值。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滨水区的景观格局、景观元素、景观品质,通过合理设置景观节点、错落有致的景观布局、丰富多彩的景观元素等手段,提升滨水区的景观效果和美学价值。
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策略
城市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策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滨水地带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
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滨水地带不仅可以为城市增添一份独特的风景线,更可以为城市注入活力,成为城市的重要休闲娱乐场所。
目前许多城市的滨水地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往往成为废弃或者污染的地区。
如何对城市滨水地带进行活力空间营造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的策略1. 生态环境保护在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重中之重。
通过加强对滨水地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原有的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保持滨水地带的自然生态特色,确保其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2. 文化历史保护每个城市的滨水地带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在活力空间营造中需要充分挖掘和保护滨水地带的文化历史资源。
通过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遗址和遗迹,打造滨水地带的文化历史景观,为城市增添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3. 城市功能拓展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拓展城市的功能,使滨水地带成为城市的重要功能区。
可以将原有的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转变成为滨水地带的新型功能区,滨水地带成为城市的新兴经济和文化中心。
4. 公共设施建设为了提升滨水地带的活力,建设必要的公共设施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在滨水地带建设公园、休闲广场、步行道、自行车道、运动场所等公共设施,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提升滨水地带的人气和活力。
5. 城市设计创新在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中,城市设计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城市设计案例,进行创新的城市设计和规划,使滨水地带成为具有时尚、个性和艺术气息的城市空间。
6. 社会参与与共享在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促进社会的参与和共享。
可以组织各类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让市民参与到滨水地带的建设中来,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滨水地带所带来的活力和快乐。
三、滨水地带活力空间营造的成功案例1. 澳大利亚悉尼 Darling Harbour 滨水地带的活力空间营造悉尼 Darling Harbour 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综合性滨水娱乐区,它通过对原有的码头仓库进行改造,打造成为一个集会议中心、购物中心、酒店、博物馆、剧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娱乐区。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城市滨水区域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滨水区域景观设计摘要:本文探求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以喀什吐曼河地区景观设计为例进行系统的研究。
寻找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
关键词: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前言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几个设计原则,首先是生态性的原则,景观设计是要美化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
其次是功能性的原则,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是要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它的娱乐、休闲性是设计任务。
在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人文价值体现尤为重视,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如何能更好地体现一个城市人文精神和风土人情是设计的重点及亮点。
1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原则1.1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原则:防洪性滨水园林景观是指水边特有的绿地景观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
在滨河景观设计中除了要满足休闲、娱乐等功能外,它还必须具备一项特殊的功能,就是防洪性。
以武汉江滩景观为例,在长江边上的景观是武汉的标志式的景观带,它在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城市景观的优化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具备防洪的功能。
在有洪水威胁的区域做景观设计就必须在满足防洪的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设计。
在防洪坡段可以利用石材进行设计,利用石材的形式的变化或者机理的变化塑造不同的视觉体验。
同时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或者亲水的乔木进行植物的设计,在丰水期或是有洪水的日子中植物虽然被淹没但是堤坝的防洪功能并没有被减弱,洪水也影响不了堤坝之上的景观。
与此同时水下的植物会给水下的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这对于物种的繁衍生息也有促进作用。
在枯水或者没有洪水的日子里,水生植物和亲水的乔木可以美化堤岸的环境,同时还可以给游人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使得游人能够更加地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1.2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原则:空间层次性景观设计是人性活动场所的设计。
在做设计的时候为了使游人对于空间的感受性更强,视觉的体验更加的丰富,在设计中对空间层次性的把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滨水区景观营造的若干思考
滨水区景观营造的若干思考滨水区是城市的重要一环,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居民生活空间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在充分认识目前滨水区景观的现状基础上,介绍了滨水区景观营造原则,并从景观营造的特色化、多样性的布置手法营造景观环境方面,谈谈笔者对滨水区景观营造的几点看法和思考。
标签滨水区;景观营造;原则;植物造景;特色化;多样化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加快,开发与建设城市滨水区域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
滨水区是一个特殊的水陆交界地区,具有物质、能量交换频繁,生物多样性丰富,环境生产力高等特点,滨水区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居民生活空间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滨水区的景观营造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滨水区景观营造不是一个单一性质的规划设计,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营造,如果只注重功能性,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城市景观。
下面,就滨水区景观营造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1、滨水区的现状分析滨水区作为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居民生活空间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掀起了滨水区的开发与再开发活动。
但是在滨水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滨水区面积的不断缩小、生态退化、生态平衡受到威胁等不良现象。
2、滨水区营造原则2.1 “以人为本”原则在具体布置时,要适当增加硬质铺地面积、亲水设施,增设建筑小品、环境小品及健身休闲设施,完善景观设施,使居民增强对空间的认同感,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同时也突出“以人为本”的公益理念。
2.2 “安全性”原則作为城市滨水区,经过城市的河流是城市新陈代谢最重要的生态廊道之一,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应具备排涝泄洪等功能。
城市堤岸的首要职责是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不受水灾的侵扰,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安全性”的基本设计原则,确保城市堤防的稳固,防止因绿化植被或其他景观设施破坏大堤结构,从而导致堤防在洪水来临时发生管涌、溃堤等事故。
2.3 “亲水性”原则所谓“亲水性”,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物理现象。
园林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考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考摘要:作为当下城市建设的热门话题,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并相继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之中。
纵观作为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发起者的欧美诸国的建设实践,对比当下国内成功的设计案例,笔者通过深入的调研和设计实践的思考,针对当下滨水景观实践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对策,希冀对本专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规划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风景园林;滨水区;生态;文脉1 前言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建设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正在成为当下我国城市建设中一个热点。
作为滨水地区开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景观规划,不仅为城市开发空间的建设提供了工程上的技术支撑,也成为城市公共形象塑造过程中的有效途径,合理、有效的滨水景观设计将在城市滨水区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推动、文脉延续、区域缝合、生态修复、水利防洪等方面的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相关概念2.1城市滨水区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它既是陆地的边界,也是水域的边缘;它承载着城市重要的经济活动、滨水风貌和景观气质的展示,是城市最重要的形象窗口,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最为向往的游憩目的地。
2.2滨水景观城市滨水景观最早始于美国,其港湾城市的成功再开发拉开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序幕。
所谓滨水景观是指以水(江、河、湖、海等)为中心,对其沿岸的空间、环境及设施等做出相应的规划布局,创造出优美、生动并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而滨水空间的线性特征和边界特性也使其成为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地段[1]。
3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及当下国内建设的实践研究3.1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现代欧美国家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体现出明显的时间脉络和时代需求[2],对我国滨水景观的规划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其发展方向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3.1.1生态规划:表现为滨水区自然景观的修复,如在设计中将河滨大片河滩地完整保留下来,以保护河滩湿地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水面,集观景、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滨水开放的空间;3.1.2文脉规划: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区景观,以特色景观空间的创造传承历史与地方文脉;3.1.3效益规划:滨水区往往成为举办全球盛会场所的选址,景观规划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城市滨水湖垸地区空间景观思考
城市滨水湖垸地区空间景观思考摘要:以丘陵地形为主的湖南长沙地区,地势较为平坦的滨水湖垸区域属于少数。
如何充分考虑这类地形中山、水的因素,从而进行合理设计,以促成城市的景观系统的构建,形成以滨水湖垸为核心的景观瞭望系统,是滨水新城—冯家洲,香炉洲—麻潭山景观单元设计的核心考量。
关键词:空间景观;滨水湖垸;城市规划1引言在目前的城市设计工作中,“千城一面”成为各设计单位逐渐需要避免的一个趋同点。
长沙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提出“百面长沙”的管控指引,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景观单元提出详细的指引,为城市建设与自然人文的和谐共生提供总纲性的管控技术指引,也是长沙作为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一个探索。
长沙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多以丘陵地形为主,在以往的设计工作中也多以此为侧重点进行统筹,而在长沙北部存在一类地势较为平坦的滨水湖垸区域,这种地形在长沙范围内属于少数,同时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长沙北部区域相较其他片区开发稍为滞后,因此,以这类地形为出发点的设计工作所做的考量较少。
2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的是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滨水新城—冯家洲、香炉洲—麻潭山景观单元,占地面积89.72k㎡,具体管控范围为东至雷锋大道、金星大道,南至香炉洲路,西至铜官电厂专线,北至沩水河北侧X069、铜官窑遗址保护建设控制地带线和长沙都市区范围线。
景观单元内山体、水体、洲岛、人文资源等要素共同构成“翠韵丛生,水脉相连”的特征。
两大山体(书堂山,麻潭山)作为观景对象的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景观点,该片区内河系、湖面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为片区提供丰富的景观资源,水体周边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既是重要的景观点,也是景观节点。
区域内的三大洲岛在湘江之上,其中蔡家洲为航电枢纽工程所在地,冯家洲、香炉洲均处于尚未开发状态,其公共可达性现状较差。
3设计目标与长沙市内其他区域有着明显区别的是,该景观单元范围内多数为平坦的湖垸地形,而长沙市内多为有着明显起伏的丘陵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湖垸地区空间景观思考
发表时间:2019-08-27T15:43:07.9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作者:黄慧敏
[导读] 在目前的城市设计工作中,“千城一面”成为各设计单位逐渐需要避免的一个趋同点。
长沙吉佳城市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以丘陵地形为主的湖南长沙地区,地势较为平坦的滨水湖垸区域属于少数。
如何充分考虑这类地形中山、水的因素,从而进行合理设计,以促成城市的景观系统的构建,形成以滨水湖垸为核心的景观瞭望系统,是滨水新城—冯家洲,香炉洲—麻潭山景观单元设计的核心考量。
关键词:空间景观;滨水湖垸;城市规划
1引言
在目前的城市设计工作中,“千城一面”成为各设计单位逐渐需要避免的一个趋同点。
长沙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提出“百面长沙”的管控指引,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景观单元提出详细的指引,为城市建设与自然人文的和谐共生提供总纲性的管控技术指引,也是长沙作为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一个探索。
长沙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多以丘陵地形为主,在以往的设计工作中也多以此为侧重点进行统筹,而在长沙北部存在一类地势较为平坦的滨水湖垸区域,这种地形在长沙范围内属于少数,同时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长沙北部区域相较其他片区开发稍为滞后,因此,以这类地形为出发点的设计工作所做的考量较少。
2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的是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滨水新城—冯家洲、香炉洲—麻潭山景观单元,占地面积89.72k㎡,具体管控范围为东至雷锋大道、金星大道,南至香炉洲路,西至铜官电厂专线,北至沩水河北侧X069、铜官窑遗址保护建设控制地带线和长沙都市区范围线。
景观单元内山体、水体、洲岛、人文资源等要素共同构成“翠韵丛生,水脉相连”的特征。
两大山体(书堂山,麻潭山)作为观景对象的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景观点,该片区内河系、湖面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为片区提供丰富的景观资源,水体周边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既是重要的景观点,也是景观节点。
区域内的三大洲岛在湘江之上,其中蔡家洲为航电枢纽工程所在地,冯家洲、香炉洲均处于尚未开发状态,其公共可达性现状较差。
3设计目标
与长沙市内其他区域有着明显区别的是,该景观单元范围内多数为平坦的湖垸地形,而长沙市内多为有着明显起伏的丘陵地区。
因此在对湖垸地形的考量时,设计工作过程中设定了“城市魅力源于地域特色”的设计理念,从水是城市之脉、山是城市之骨、文是城市之魂三个角度深度挖掘。
通过将山水作为城市的依托,使城市更为生态化;着重于打造符合长沙自身调性的人文环境,使城市拥有更为和谐和以人为本的市民文化,最终实现让自然与文化成为主旋律,延续山水州城景观格局的愿景。
4总体设计
在对目标片区进行前期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将法定规划成果作为研究依据,严格引用了了大量现有的规划文件,如《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长沙市总体规划大纲(2017-2015年)》等文件作为设计工作的指导方针;另一方面则参考了一定量的非法定规划成果,《百面长沙汇编》、《湘江西岸城市设计》等规划设计文件作为针对该项目的设计参考。
而在进行具体设计工作时主要采取“点、线、面”的多层次研究原则,以及平面和二维的多方位研究原则,从多个层面深入挖掘滨水湖垸地区的景观特性。
其中“点”作为景观节点,包括主要标志性建筑、城市广场、城市重要窗口以及自然风景点、制高点等,构成城市空间景观的标志和亮点。
“线”则代表着景观视线,包括重要滨水路、交通干道、连续城市界面等组成的城市街景和景观走廊,将孤立的“点”连接成线,形成城市的运动景观。
“面”是景观区片,包括成熟片区与未来热点片区,主要体现城市景观主题放大和强化特色景观风貌建设,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特征,是“点”的“线” 的强化。
而在平面和二维的多方位研究原则中,通过以主要结合控规及控规层面城市设计的平面方式来研究空间景观的平面构图和结构关系,包括轴线、主从、对景等空间组合关系。
“三维”是辅助城市未来发展区域城市景观的模拟研究。
本次景观单元管控指引研究地位介于总体城市设计与控规层面城市设计之间,引导城市空间形态。
5设计策略
5.1视点生成
以“翠韵丛生、水脉相连”为线索,在对片区的山、水、洲和人文资源的评估过程中,结合现场踏勘,形成了23处观景视点,主要可分
为三类:观山、观城视点;观水、观城视点;观文、观城视点。
在此基础上,依据各视点所属的观景点位置优势和景观点资源特色,通过公众参与度、位置可达性、美学价值、人文家族四个评价因子最终评选出七处最佳视点。
并结合点线面多层次研究原则将目标区域划分为三类:1.已建区:铜官窑遗址公园、新华联铜官窑文旅区、丁字中心部分地块及滨水新城内部分地块为已建区。
已建区约696ha,占7.8%;2.未建区:规划未建区可控性较强,是本次规划重点管控区域。
未建区约8116ha,占91.9%;3.已出让地块:规划范围内斑马湖东侧和丁兰水系两侧有部分地块已出让。
已出让地块约115ha,占1.3%。
5.2管控指引
该项目管控结构遵循“三面玲珑、九廊渗透、七点润城”的原则,即七视点:规划所选取的最佳视点七处,看活力水城、观清秀麻潭、赏古韵铜官;九视廊:规划结合视点共管控九条廊道,张家湖—湘江生态廊道,白沙湖商务片区同福路生态廊道等;三界面:依据各片区主导资源形成三个主要沿江界面,即活力水城界面,青秀麻潭界面,风韵古镇界面。
5.3视点管控
结合点线面要素叠加,结合视点提出的重点管控地段中,下文选取李湖公园视点着重介绍:李湖公园视点中着重将商务内容作为设计重点,其中在该观景点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位置优势,在其可视区域内存有城市滨江公园,可以带来很高的公众参与度和市民可达性。
与其配套的景观点是白沙湖创新商务区,视点角度为60度,观景距离为1500~3000米,目前建设情况为视点60度视域范围为规划未建区。
最终达到了视廊内高层建筑临同福路布置,裙房建筑临生态绿廊布置,天际线起伏度(轮廓起伏段/轮廓总长度)=45%的良好指数,标志性建筑首位度约2.0的管控效果。
有控规层面城市设计图则管控的区域:航电枢纽和丁字中心片区有控规层面的城市设计图则,本次景观单元的点线面管控主要是对控规层面城市设计图则中的空间形态的内容进行补充。
而在无控规层面城市设计图则管控的区域:滨水新城片区目前没有控规层面的城市设计图则,本次景观单元的点线面管控要求作为下一步编制控规层面城市设计图则的参考依据
5.4廊道管控
在对目标区域内的廊道管控过程中,主要考虑对以下内容进行规范和设计:1.廊道宽度控制在合适尺寸;2.结合控规及视点管控要求限制廊道内的建筑高度;3.对廊道两侧居住用地中的建筑设计元素进行统一;4.廊道内风貌为生态景观风貌区的,要以绿化生态景观为主;5.廊道内建筑屋顶作为第五立面,要实施绿化,与生态水系和谐共生。
5.5界面管控
在对界面管控过程中,主要是基于视点和廊道的管控指引进行拓展,依据本片景观单元的特征形成活力新城、青秀麻潭、风韵文旅等
多元的城市景观界面,这些界面都是作为“百面长沙”的其中一个部分,最终都将在城市设计工作中作为对长沙城市面貌的一部分展示。
6结语
目前,长沙的城市设计工作大致以“山水洲城”作为基本指导,而在长沙市范围内的景观单元设计的地理类型中平坦的湖垸地区属于少数,多以地形起伏明显的丘陵地区为主。
本次的设计目标作为鲜有的湖垸地区景观单元设计先例,势必会对将来该类型景观单元的设计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滨水新城—冯家洲和香炉洲—麻潭山片区的总体控制原则上以《百面长沙》作为指导方针,在保护滨水新城湿地公园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公共开敞空间周边的建筑布局及建筑高度控制对目标区域内的影响,在对沿江界面天际线的塑造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由轴线与视线通廊、景观界面组成的景观单元空间系统。
参考文献
[1]贾秉玺.浅析城市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9(15):105-106.
[2]廖颖姗.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现代园艺,2019(10):98-99.
[3]张灿灿,任舟.城市滨水界面的场所性塑造途径研究[J].安徽建筑,2019,26(04):5+60.
[4]李渝.城市环境景观美学价值规划与导向分析[J].居舍,2019(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