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治時期:對原住民的教育策略

壹、台灣的原住民

對於台灣原住民的起源地,有兩種說法:一是主張原住民的發源地在島外;一是主張台灣是南島語族的祖居地。前者的說法較為普遍。

1930

地山胞」。後來為了消解族群間的歧視,將山胞改為「原住民」。

貳、理番政策

日本政府對於理番政策的定義為「未曾有過,及無任何系統的經驗與文化」的民族政策,因此比其他的台灣政策更為慎重與深

入,理番政策依警察組織狀況而分為四個時期:

(一)、撫番時期(1895-1903)主要是番地的開發,在開發過程中,不使用武力。

(二)、討番時期(1903-1915)由警察系統主管理番政策,追求經濟利益為最高原則,佐久間左馬太總督進行了「五年計劃理番事業」,

=國有地」。所以在法律上,番地是國有的,番人也沒有「人」應該有的權利。但用武力的鎮壓,始終都會有人起來反抗,為了能夠有效以及長期的控制原住民,必須要從根本來決解,所以日本政府對原住民實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

叁、教育政策

(一)對原住民教育的主要方針

在所有的殖民統治中,面對異民族的被殖民者,為了追求穩定的統治,教育成為重要的策略。因為山地原住民在日本來台灣之前,都沒有受過正統的教育,所有人事物都是靠口頭相傳的,沒有

人,使原住民通曉日本人的語言,如此日本人的命令就能直通原住民的腦海裡,統治起來就很方便了。在1903年的一次總督府教育會議上,當時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指示說:「教育是好事,可是也不能隨便開設學校,否則就阻礙了殖民政策。教育只要普及日語教

育就好了,至於智育的開發,那就不必了。」(中島光孝(2007))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內地延長政策中,對於被殖民者,只是為了能竊取到利益。

初期的教育政策在於教導原住民改變生活習慣,成為良好的農民,是一種消極的政策。「五年理番計畫」之後,教育逐漸教導原

傳習所」(此處國語是指日語),後來改為「番人公學校」的學

校教育,例如1896年9月在豬朥束社(今屏東縣滿州鄉里德村)設置了恆春國語傳習所分教場;而位在番界內的原住民,則接

受警察系統所管轄的「番童教育所」教育。日本政府之所以願

意在豬朥束社設立第一所原住民的「國語傳習所」,在於頭目潘文傑在日本佔台之初,即表達善意和歸順,在日本人眼中,這樣的表現是一種「溫順」的象徵。在傳習所設立時,當時的學務部伊澤修二發出通知:「…教育番人若不預先調查實際情況,則無法採取適宜的方法,恐日後生憾。依據支廳長的報告等,

原住民區分,透過實際調查情況,方能採取適當的教育策略。

日本想要得到樟腦,它是從產於台灣山地的楠木中提取主要成分的精油,而原住民正好盤據整個山地區域。台灣山地的原住民既不歸順清朝,也不會輕易歸順日本的。因此總督府決定

要以教育消除原住民的蒙昧,以威力來對付山地原住民的凶暴,恩威並施,因此採取了警察權力下的教育手法。

1902年,在各原住民居住地設置了警察派出所。警察派出所的警察在執行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教授原住民兒童日語和禮儀等,這樣的教育設施,稱為「番童教育所」。「番童教育」

他們並不是親兄弟,也不是日本人,他們兩個只是日本「理番警察課」下,刻意培養出來的樣板。在事件發生時,做為日本警察,他們應該去鎮壓起義,但是面對自己的同胞,又無法下手,對於兩種身分認同的錯亂和對立,不知如何抉擇,又感於

愧對自己的職責,最後就用自殺來結束矛盾的人生。他們的悲劇,全都是因為充滿了錯誤的教育。但同時可以看出,日本同化教育的成功,讓原住民從部落的意識升遷到國家的認同。霧社事件後,大規模的移住,使原住民與過去斷絕,被日本同化。

肆、結論

育」的實施,又對原住民進行了文化上的侵蝕。兩者是同時進行的。

但就教育的成效來看,日治時期的原住民教育的效果,就是原住民開始有了書寫能力,有權力在台灣歷史上寫下屬於他

們的一頁。語言的學習,使得原住民有了一種共同的語言,可以互相的了解與溝通。日本從明治維新以後,開始了「脫亞入歐」的近代化政策,所以透過日語,可以直接吸收西方的文化知識,那麼原住民的世界觀也會隨之改變,開拓出新的視野,不再閉關自守,接受近代文明的衝擊,進而思考部落的發展方

參考資料:

1、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網站:

2、中島光孝(2007)。還我祖靈:台灣原住民族和靖國神社。台北市:

人間出版社。

3、石丸雅邦(2009)。番地調查與台北帝國大學高砂族研究員。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