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演示教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06ba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f.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知识点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1.1 生命的起源
•天地初开,千百万年以来,地球上逐渐发展出了最初的生命形式
•原始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分化、繁殖,形成了各种海洋生物
1.2 生命的进化
•生命的进化是指生物逐渐发展演化成其他种类生物的过程
•进化的形式包括自然选择、变异等
1.3 关于进化的证据
•生物的形态结构、遗传信息和生态分布等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第二章细胞和细胞内物质运输
2.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所有生命的基本单位
•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2.2 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包括主动转运、被动扩散和囊泡运输
•这些过程都是由细胞膜、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负责实施
2.3 其他细胞器和细胞功能
•除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之外,还有溶酶体、细胞骨架、细胞信号系统等•这些细胞器和功能都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
第三章遗传与改良
3.1 生命的基础– DNA
•DNA是生命中最基本的物质,包括ATCG四种碱基,是生命中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核心物质
3.2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定律包括否定和肯定两部分,阐发了遗传基本规律
•遗传规律,决定着生物个体发生变化和种群演化等过程
3.3 改良的方法和意义
•改良是人为干预生命活动,改善生命状态的一种行为
•包括基因编辑、杂交等方式,对人类、农业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本重要知识点的概括,有助于学生们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提高生物素养,对于未来的探索生物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帮助。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1-2 人的生殖(课件)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1-2 人的生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568e7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8.png)
胚胎
胎儿 分娩 婴儿 二氧化碳等废物
胎盘
氧气、养料 母体
巩固提高
1.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 B ) A.卵巢 B.子宫 C.输卵管 D.阴道 2.新的生命是从何时开始的? ( B )
A卵细胞和精子 B.受精卵 C.胚胎 D.婴儿出生时
3.胎儿是指( D ) A受精卵开始到婴儿出生以前的胚胎 B.受精卵分裂开始到婴儿出生以前的胚胎 C.胚胎发育的第一个月末,到出生以前的胚胎 D.胚胎发育的第二个月末,到出生以前的胚胎.
受精
子宫内膜
怀孕
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
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 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 孕的开始。
分裂的受精卵 第五周 (胚 胎)
第九周 (胎儿)
第十二周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十八周讨论分析 探究秘密
腹中的“我”营养从哪里来?
1.胚胎发育期间所需营养初期主要来自于卵黄。
体验活动:妈妈 您辛苦了!
• 一位孕妇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了14千克,各部分 增重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各组成部 胎 胎 羊 子宫 乳 增多的 母体贮藏 其他
分
儿盘水
腺 血液
物质
物质
重量 4 1 1 1 1 2 (kg)
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重
2.5 1.5
对母亲来说,生育不 容易;对父母来说,养育 子女更辛苦。那我们应该
4.下列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C ) ①精子②卵细胞③精液④卵巢⑤睾丸 A.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
5.下面是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卵巢内进行的 B.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子宫内完成的 C.胎儿的性别,决定于怀孕的那一刻,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种类有关 D.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ppt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c1f46b0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0.png)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ppt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在七年级下学期的生物课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生命相关的知识点。
这篇文章将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一、生物基础知识1.细胞:生物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细胞器:细胞内的各种功能结构,包括核、线粒体、质体等。
3.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细胞分化、聚合形成的生物功能单位。
例如:干细胞、肌肉组织、心脏等。
二、遗传与进化1.DNA: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2.基因:DNA上的一个单位,负责生物的一项或多项遗传特征。
3.基因型与表现型:个体的基因型决定了其表现型。
4.性状遗传: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随机性的。
5.生物进化:生物随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改变的过程。
三、生物多样性1.生物分类:生物根据其共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
2.分类法:传统的五类生物分类法包括:动物、植物、菌物、原生生物和蓝绿藻。
现在广泛使用的是三域系统。
3.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物种灭绝、生境破坏、气候变化等引起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会对我们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人体健康1.药物作用:各种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适应症。
2.健康饮食:适当搭配食物可以增强身体健康。
3.人体免疫:免疫系统保护我们免于疾病侵犯。
总结七年级下学期的生物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它既包括了基本的细胞学、遗传学,又包括了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我们自己的身体。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140f38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9.png)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在亚、非、欧洲等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2.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大猩猩、黑猩猩和猩猩。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3.人类进化的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学会用火、大脑进一步发育、产生语言。
4.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
二、人的生殖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
胚泡移到子官中,最终附在子宫内膜。
胚泡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
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经过38周左右从母体的阴道产出,新生儿诞生,这一过程叫做分娩。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废物从胎盘经母体排出。
4.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胚泡后再植入子宫,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三、青春期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2)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器官发育成熟;(3)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4)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
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6f71a2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c.png)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1、19世纪英国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有: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营树栖生活。
与人类在三个方面有区别:运动方式、制造和使用工具、脑发育程度。
森林古猿由于环境改变,森林大量消失,下地生活的一支进化成人类300万年前的露西骨骼化石可证明此时的古人类可以进行直立行走,175万前的石器化石可以证明此时的古人类可以制作和使用工具。
2、(1)男性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主要的性器官是【2】卵巢,功能是产生【3】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精子与卵细胞在[5]输卵管结合形成【4】受精卵(一个卵细胞只接受一个精子),在输卵管中,受精卵开始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经过输卵管缓慢移动到【6】子宫中,最终植入【1】子宫内膜,这是怀孕的开始。
胚泡继续在子宫内发育成胚胎,胚胎发育约8周左右(2个月)后才呈现人的形态即胎儿,胚胎发育约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7】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受精的部位是【5】输卵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6】子宫(3)胎儿生活在[6]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
(4)“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的方法,在体外完成受精并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母体子宫,完成胚胎发育。
人生殖过程中一些现象排序:受精、怀孕、分娩。
3、进入青春期后,形态方面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另外,神经系统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但脑容量增加不多。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月经形成与【2】卵巢和【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女孩发育比男孩早两年。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优质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b8f77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f.png)
EXIT
近视是怎么回事?
EXIT
比较两张图片,近视患者看到的情景是?
1
2
说一说:
• 你什么时候近视的?怎么近视的? • 近视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EXIT
三、近视的成因
①堵耳 ②张口 ③闭嘴 ④喊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或①③ D ②④
F 其目的是为了( )
E 听起来声音会变小
F 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G 防止听小骨断裂
H 防止产生脑震荡
EXIT
我当包公:
1、因为内耳有听觉感受器,所以听觉
是在内耳形成的。
(╳ )
2、幼儿易发生中耳炎,是由于幼儿啼哭 时眼泪流入外耳道的缘故。( ╳ )
1.遗传原因 2.环境原因:
眼部疾病 用眼过度 用眼过度是引起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
EXIT
三、近视的成因—正常眼的调节
— 眼球前后径 —
⊙正常眼睛看远处物体时
⊙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时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 晶状体过度变凸
— 眼球前后径 —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病例4:小明的爷爷在失明前总觉得眼前有东西挡住 视线,瞳孔也逐渐变白,经医生诊断得了白内障。请你 根据所学内容推断白内障患者眼睛的哪个结构发生了病 变?
诊断:晶状体病变。由于患者晶状体内的液体有白 色沉淀、变浑浊,使光线无法到达视网膜,引起失明。
EXIT
色盲检测卡
EXIT
EXIT
中国近视患者已超3亿 居世界首位
眼球的变化是 ①晶状体变的越来越凸②晶状体越来越平③眼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课件 第2章第1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课件 第2章第1节](https://img.taocdn.com/s3/m/5a61340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8.png)
源物质。
(三)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 重要原料。
人体的 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 修复 和更新, 都离不开蛋白质。
(为什么儿童、青少年、伤病员要多吃蛋、 奶、鱼、肉?)
小结:
营养 物质
糖类
对人体作用
主要食物来源
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 大米、小麦、玉米、绿
构成细胞的成分
A.芝麻、花生 B.鲤鱼、黄豆
C.肝、面粉
D.马铃薯、玉米面
11、脚气病患者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
A.羊肝 B.标准粉 C.鸡蛋 D.B西红柿
12、在长期饥饿状态下,重量减轻明显的是( )
A.脑 B.骨骼肌 C.皮下脂肪 D.肾脏 C
说明: 1.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绿色蔬菜、瓜果和胡萝卜等食
物中含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
(和尚经常吃素菜,但不会出现夜盲症)
2.经常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因为皮肤的表皮细胞 中有胆固醇,胆固醇经阳光的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
课堂练习
1、作为细胞组成、组织更新必须的基本原料是(
C.脂肪
D.维生素
7A、 .夜人盲体症缺乏∨B.C脚时气,病容易患C.(佝偻病D
) D.坏血病
8、构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元素是( )
A.钙
B.磷
C.碘 D.铁D
9、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体正常视 觉的是( )
A.∨C
B.∨D
C
C.∨A
D.∨B1
10、下列等量物质中 ,含糖类最多的是(D )
豆、甘薯、马铃薯等
脂肪 人体内备用能源物质, 黄豆、花生、芝麻、核桃、 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猪肉、全脂乳粉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课件-4.6.2 神经系统的组成26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课件-4.6.2 神经系统的组成26](https://img.taocdn.com/s3/m/bff67d90a8956bec0975e3e7.png)
——书写、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 障碍。可听懂话,可讲话,手部
肌肉能活动。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
——丧失说话能力。可看懂文字、 听懂说话。
听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失语症)
——不能理解讲话的含义。可 以讲话,可以听别人讲话。
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看不懂文字的含义,不能 阅读。视觉没有障碍。
便失禁。
3、一位小伙子在劳动中不 慎将腰部扭伤,致使由腰
部脊髓通向右下肢的神 经——右侧坐骨神经受到 了压迫。这位小伙子的右
下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 现了麻木和疼痛等症状。
4、一位男子出现面瘫,是身 体的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
阅读书本P88
思考:
神经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神经系统 脊髓
小脑
背面观
小脑 正面观
小脑的功能
使运动协调、 准确,维持身体
平衡。
小 脑
脑干 大脑下面
1、位于小哪脑里前? 面
2、为什么人被击中 后脑勺后可能会出 现生命危险?
脑 干
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 等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
大脑
脑干
日常生活中影响脑功能的例子
1、说话胡言乱语——酒精麻痹 了_大__脑___。大脑皮层和__感__觉___、 ___运__动___、__语__言____等生命活动 有关。 2、走路歪歪扭扭——酒精麻痹了 __小_脑___。它主要是使运动_协__调__、 __准__确__,维持身体__平__衡__。
植物人
植物人无任何言语、意识 、思维能力,但患者有自主 呼吸,心跳、血压、体温 都正常,这种“植物状态 ”,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昏 迷状态。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课件(两套)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课件(两套)](https://img.taocdn.com/s3/m/fac18ed0f01dc281e53af09f.png)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 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 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 甜呢?
三、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1-4组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
试管
馒头形状 温 度 加入物质 搅拌 碘液
。胃
3、早餐中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小肠 。
4、参与消化面包的消化液有 唾液、肠液、。胰液
Y 分别在口腔、小
肠、胃 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
提示:
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一、消化
系统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唾液 胃液 肠液
胰腺 肝脏
胰液 胆汁
二、淀粉 酶 麦芽糖 酶 葡萄糖 蛋白质 酶 氨基酸
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3、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道的起始
部位,内有牙 齿.舌和唾液
口腔
腺. 食物的通道 咽
人体最大的消
化腺,分泌胆汁 肝脏
十二指肠
小肠的起始部位,内 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
大肠的起始部位, 在腹腔的右下部.
盲肠
阑尾
肛门
唾液腺
分泌唾液,其内的淀 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2三大能源物质的消化过程
营养物质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初 始 消 化 部 最 终 消 化 场 最 终 消 化 成 参与的消化液
位
所
分
口腔
小肠
葡萄糖
唾液、肠液、胰液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2869b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4.png)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第一章科学研究方法1.1 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和步骤•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客观性、系统性、实验性和可重复性;•科学研究方法的步骤:观察、提出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和报告。
1.2 科学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包括: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实验应遵循证明假设的原则,需要对实验参数进行控制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生物的基本特征2.1 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共同特征:细胞学说、自组织能力、代谢功能、生命传递和进化、适应环境的能力;•生命的多样性。
2.2 生物的分类•生物分类的目的:反映生物的亲缘关系、便于科学研究和教学;•生物分类的原则:形态分类、进化分类和现代分类。
第三章细胞与细胞组成的生物体3.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组成;•细胞的功能:产生能量、合成物质、消化和代谢、生长和分裂、运动和刺激等。
3.2 生物体的细胞组成•生物体的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细胞定向分化的意义:保证生物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协调功能。
第四章遗传与变异4.1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单性分离、二性联配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概念、分离定律、连锁现象和基因突变。
4.2 变异与进化•变异的概念、分类和来源;•进化的基本特征、方式和契合选择学说。
第五章人类的生殖与发育5.1 人类的生殖•人类产生的方式和卵子的特点;•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和怀孕的生理过程。
5.2 人类的发育•人类胚胎发育的主要过程和阶段;•人类成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第六章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6.1 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外界环境的影响:光照、温度、水分、营养和气体等;•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反应: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
6.2 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举措;•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现状。
4-1-2 人的生殖-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
![4-1-2 人的生殖-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2f81e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d.png)
女性 卵巢产生卵细胞
输卵管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
四、生殖细胞
头 颈 中段
顶体
细胞核 细胞质 线粒体
①男性生殖细胞 很小,全长约60微米。 形状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细胞膜 尾
多数男性在12-14岁时睾丸开始产生精子。
正常男性每次排出的精液里,含有6千万个以 上的精子。
精子模式图
一、男性生殖系统
男 性 生 殖 系 统 示 意 图 (正)
膀胱 精囊腺
前列腺
分泌粘液
输精管 输送精子
尿道 排出精液和尿液
阴茎 附睾 贮存和输送精子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睾丸 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一、男性生殖系统
你还记得这些结构的名称吗?
侧
膀胱
面
图
阴茎1 龟头 包皮 尿道口
4 附睾 3 睾丸
5 阴囊
1.胚胎发育的场所 2.输送卵细胞 3.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4.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三、对比男女两性生殖系统
1、男女两性生殖系统的相同点: 生理方面 都能够产生生殖细胞 都能够输送生殖细胞 都能够分泌激素
2、男女两性生殖系统的不同点: 结构方面
产生生殖细胞 输送生殖细胞
分泌激素
男性 睾丸产生精子
四、生殖细胞
卵细胞膜
透明带
卵细胞质
放射冠
细胞核
卵细胞模式图
②女性生殖细胞
呈球形,直径可达100微米, 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细胞质里含有丰富的卵黄, 为胚胎发育右成 熟的卵细胞。
课后巩固
1、人和动物个体发育始于 受精卵。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睾丸 。功能是产生 精子 , 并且分泌 雄性激素 。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卵巢 。功能是产生 卵细胞 , 并且分泌 雌性激素 。 4、 子宫 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人教版ppt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人教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30282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c.png)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人教版ppt 在七年级生物下册课程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学习。
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人教版ppt进行学习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生物下册的知识点及其人教版ppt资源。
1. 生命活动与生命现象
生命活动是生命体的所具有的呼吸、摄取、排泄、运动、感觉和生殖等作用。
生命现象是生命体在活动和增长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现象。
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人教版ppt资源《生命活动与生命现象》。
2. 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学习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是学习生物学的核心内容。
人教版ppt资源《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将为您详细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遗传与变异
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发生性繁殖时,将各自的遗传物质遗传给后
代的现象。
变异则是在基因层面上发生的突发而又不规则的变化。
人教版ppt资源《遗传与变异》将为您介绍遗传规律和变异的发生机理。
4. 生态环境与生命活动
生物是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会直
接影响到生命活动,人教版ppt资源《生态环境与生命活动》将为您详细介绍生态环境和生命活动的联系。
以上是四个主要的知识点和对应的ppt资源,通过学习这些知
识点可以对生物学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希望这些人教版ppt资源能够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学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初中生物学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91f511f46527d3240ce0e7.png)
初中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一代一代想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2)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男性: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中,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
怀孕——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婴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胚胎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内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第三节青春期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糖类: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
3)脂肪:贮存在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4)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5)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食物来源:牛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一代一代想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2)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男性: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中,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
怀孕——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婴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胚胎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内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第三节青春期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糖类: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
3)脂肪:贮存在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4)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5)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食物来源:牛奶等。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食物来源:动物肝脏、菠菜。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食物来源:海带、紫菜、碘盐。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食物来源:瘦肉、鱼、奶、蛋、豆类。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食物来源:肉、鱼、蛋。
6)维生素: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食物来源:鱼肝油、动物肝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食物来源: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食物来源:牛奶等。
7)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吸收的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2)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牙齿咀嚼,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内涵唾液淀粉酶帮助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蠕动,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起始部位叫做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肠腺分泌肠液,内含多种消化酶。
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排出食物残渣。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肝脏(最大消化腺)——胆汁(不含酶,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胃腺——胃液-胃蛋白酶;胰腺、肠腺——肠液、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1)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淀粉首先在口腔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胰液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
脂肪首先在小肠中由胆汁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被肠液胰液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人体吸收。
蛋白质首先在胃中被胃液的胃蛋白酶分解为多肽,然后在小肠中被胰液肠液分解为氨基酸被人体吸收。
2)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①最长,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②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④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
3)常考到的消化场所:口腔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含唾液淀粉酶胃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含胃蛋白酶小肠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合理营养和关注食品安全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人体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
人在早中晚能量摄入应分别占30%、40%、30%左右。
2)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1)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2)呼吸道组成及作用: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3)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左二右三。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时肺内的变化:吸气时膈肌收缩,胸腔上下径增大,肋间肌收缩,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由外界进入。
呼气则相反。
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肺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1)肺泡数量多2)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4)煤气中毒:没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力高200~300倍。
5)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内需要经过肺泡一层细胞两层膜,经过毛细血管壁一层细胞两层膜,进入红细胞一层膜,到达组织细胞处出红细胞一层膜,出毛细血管壁一层细胞两层膜,进入组织细胞一层膜,共9层。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3、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
2)血浆: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和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是血红蛋白(含铁)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红细胞较少或血红蛋白较少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B.白细胞:有细胞核,成圆球状。
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
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伤口流出的脓液主要由死亡的白细胞和细菌组成。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少则血流不止,多则易引发血栓。
4)化验单中红细胞低,可能是贫血,白细胞高,可能是身体出现炎症。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1、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判断动脉和静脉是按照其内血液流向决定。
动脉,概念和功能: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处。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分布在身体较深部位。
静脉,概念和功能: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分布在身体较浅部位,如手臂上青筋,静脉中有静脉瓣,主要功能为防止血液倒流,静脉曲张指的是静脉瓣发生病变。
毛细血管,概念和功能: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个通过,有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2.注射一般选择为静脉,动脉血管受伤应包扎近心端,静脉血管受伤应包扎远心端。
3.静脉注射时,药剂首先到达右心房,流入右心室,进入肺循环,到达左心房,流进左心室,进入体循环,到达病灶。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肺静脉连左心房,房室瓣(心房和心室之间,只向心室开)和动脉瓣(心室和动脉之间,只向动脉开)的作用保证血液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2、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1)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3)冠脉循环:是体循环的一个分支,为心脏自身输送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则会引起冠心病。
4)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5)血压: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1)输血原则:输血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AB 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2)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人体废物的排出:排泄的概念: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排出体内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残渣。
2.排泄途径:1)皮肤:皮肤内的汗腺分泌汗液,其主要成分是水,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
2)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和少量水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3)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3.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4.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1)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动脉血,只是血液成分发生变化。
2)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
A.过滤: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