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合欢树赏析
合欢树史铁生 (2)
合欢树史铁生1. 引言合欢树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部重要作品。
该小说于1993年出版,曾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合欢树作为小说的象征,代表了作者对家庭的情感回忆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本文将对《合欢树史铁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2. 作品背景《合欢树史铁生》以史铁生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基础,描述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故事。
小说背景设定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时间跨度包含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历史时期。
通过主人公小满的视角,展示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变革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3. 主要人物3.1 小满小满是本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史铁生的代表人物。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个性坚强独立。
他对合欢树有着特殊的情感,对家庭和父亲抱有深深的依恋。
3.2 小满的父亲小满的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民,他承载着家庭的重担,在生活的压力下逐渐老去。
他与合欢树的关系象征了他对家庭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3.3 小满的母亲小满的母亲是一个勤劳贤慧的农村妇女,负责家庭的繁重家务。
她与小满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母子情感。
4. 主题与象征4.1 家庭与爱《合欢树史铁生》以家庭为背景,展示了农村家庭的日常生活。
小满对合欢树以及家人的依恋和热爱体现了作者对家庭关系的重视。
4.2 自然与环境合欢树作为小说的象征,代表了自然与环境。
史铁生通过描写合欢树的生长变化,表达了对环境变迁的思考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4.3 社会变革与传统文化小说中描绘了中国农村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
作者通过展示传统文化的衰落和新生事物的冲击,反映了社会变革对农村家庭生活的影响。
5. 文学风格5.1 简洁自然的叙述史铁生的文笔简洁自然,没有繁琐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
他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农村家庭的生活,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环境的氛围。
5.2 细腻的情感描写作者对小满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内心的挣扎和亲情的纠葛,增加了作品的情感厚度。
6. 作品评价《合欢树史铁生》以其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农村生活描写,成为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
《合欢树》分析
合欢树——作者自己
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 就是病中的作者的象征。
合欢树——母亲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 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 见证,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 呈现方式。
忘记了合欢树 ,不愿提起 ; 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 很想看看合欢树, 悲伤也成了享受
“亦子亦母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歌曲欣赏:听妈妈的话
“我”双腿残废后 “我”对母亲的态度 :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 对于治病丧失信心 对生活感到绝望
“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时
母亲
因操劳而早逝 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 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 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 (子欲养而亲不待)。
“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
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 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高 烧,腰腿疼痛,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 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在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此后又 患有肾病,发展成尿毒症,靠常年透 析维持生命。而他却在母亲的帮助下 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 大的成功。在创作中他深入研究存在 与命运,残缺与爱情,生命与苦难, 爱与被爱等精神食粮来摆脱生命的苦 难。他用残缺的生命躯体释放出健全 而丰满的思想,他用生命的苦难点亮 思想的光芒。用灿烂的笑容面对人生 的不幸。
我
思考:文章何处开始出现“合欢树”?
1、请同学读课文7~12段,并圈划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明确: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 然段) (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 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 段)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 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 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 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史铁生合欢树赏析
合欢树史铁生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全篇为写母亲,却从“我”入笔,颇为冷静,不动声色。
但是却已经为后文奠定了结构与情感的基调。
结构上,以年岁为序,以作文情况为暗线,情感上,透露出了平淡独白式的舒缓与冷静。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母亲的存在是以“那个时候”引出,记忆中的母亲所有的印象只用了三个字“还年轻”。
没有其他的肖像描写,高度的概括。
但是言下情谊,却不是一个从未关注过母亲苍老的子女所能够表达与体会的。
年轻,是生命轨迹上写满了活力与阳光的一刻,然而当我想起母亲的年轻之时,却是在她已经失去年轻,失去生命的时候。
记忆中的母亲,在那个时候,最让人心动的,就是她“那个时候还年轻”。
)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急”字写出了母亲的生气与个性)“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希望激励儿子希望激励儿子,提醒儿子不要骄傲,这是母亲的记忆,母亲记忆中觉得快乐的时光。
)我听得扫兴,(为什么?兴从何来?作文获奖。
为何扫?母亲以自己的辉煌来给他暗示。
没有及时的鼓励。
认为母亲的底气似乎有不足。
)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一种情绪的传达,没有评价,只有质问。
)她就解释。
(具体的解释就没有用文字写下,因为我觉得这些是没有必要的。
)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生活的细节,在特定的环境中就具有特有的意义。
母亲的很明确的用意与自己并不清晰的期待错位,情绪也就产生了。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 1.突然话题一转,突破了刚才尴尬气恼的状态,肯定了母亲的聪明与好看。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
《合欢树》史铁生
当代作家代表作:《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
合欢树:
1. 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
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
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2.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
3.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实物,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它是母亲曾活在人世的见*。
它好像是母亲的化身。
4.和它晃动的树影,象征着作者对母亲的不尽思念。
艺术手法:以小见大
为什么说“悲伤也成享受”?
理解重点:抓住母亲的苦衷,就可以明白史铁生悲伤的根源。
“悲伤也成享受”,看似有悖人情,实则体现了史铁生对母爱深深的理解,对人生独特的`感悟,是最深切最纯粹的人情。
作者悲伤的方面有:①自己的残疾给母亲带来的痛苦;②自己获奖,母亲已不在;③自己当年不体谅母亲给母亲带来的痛苦;④想看合欢树也没看成。
作者享受的内容有:①自己深味了母爱的伟大;②写作成功聊以告慰母亲;③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④体悟到生命的价值真谛。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赏析《合欢树》
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
曲中音符如行云流水般演绎着,敲击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跳动着对母亲的真切怀念之心。
乍一看去,觉得文章应是状物类散文,因为题为《合欢树》;然而,初读文章,有心生奇异:怎么是写人叙事文章?通读全篇,才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巧妙。
文章以第六段“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作为过渡段,乘转结合,非常自然。
前部分是追忆母亲,后部分是思索合欢树。
对母亲的回忆为合欢树的意义作好了铺垫,打下了感情基调。
两部分衔接流畅,浑然一体。
作者在前部分沿着回忆的路径重现定格了母亲身影的两个镜头,以时间为序,信笔而书,笔触所至。
无不渗透深情,行文如水流成溪,质朴中显风采,平淡中藏深味。
第一个镜头是:10岁时,“我”作文获奖,母亲很高兴,说自己当年的作文写得还要好。
“我”不服气,故意气她。
年幼的“我”想来是还没读懂一位母亲对自己的良好禀赋能传给儿子的那份喜悦与自豪的。
最后两句话“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体现出“我”重新回首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敬意与眷恋。
第二个镜头是:20岁时,“我”两腿残废后,母亲为了让“我”重新站起来,不辞劳苦,“全副心思放在给我治病上”。
当时,医院放弃了“我”,“我”也“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而母亲从不肯放弃。
这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最深沉的爱。
生命是可贵的,母亲把儿子带到了这个世界,儿子成了她另一个生命,她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走向失望?文中说到“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 人生在世,能为自己疯,为自己痛的人有几个?无论何时何地,母亲都是儿子忠实而坚定的支持者。
当母亲发现“我”想写小说时,鼓励帮助“我”。
史铁生《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人间至情合欢树——《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合欢树》是作家史铁生谱写的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歌,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文中作者赋予了合欢树以象征意义,展示出无私的母爱、顽强的生命力和母子间的纯真感情。
★象征无私的母爱【剪辑一】①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
②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③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句①写母亲挖回这棵“刚出土”的绿苗,寄予着一种生命常青的愿望,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象征着母亲的辛勤、慈爱和无私。
句②写母亲从来就喜欢栽种花草,哺育幼苗,而此时却心在别处,显然是在关心“我”的病情,这是母亲贴心窝对儿子的爱,是母爱的具体化。
句③中,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深深惋惜,但依旧舍不得扔掉,母爱就是这样的不抛弃,不放弃,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韧劲。
方法总结:揭示事物的象征意义,要抓住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去深入挖掘。
★象征生命的顽强【剪辑二】①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②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句①将合欢树的经历与作者自己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当初合欢树就像残疾的“我”,弱小不健壮,在母亲的照料下长出了叶子,而且很茂盛,显示了生命的活力。
这预示着诗人找准了人生位置,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句②说合欢树被移栽在地上,能自我生存,象征作者生活信念坚定了,生活能力有了,可以坚强地活下去了,因此合欢树象征着作者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象征着事业的成就。
方法总结:揭示事物的象征意义,应和作者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
★象征母子合欢【剪辑三】①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合欢树 史铁生 (2)
合欢树史铁生一、引言《合欢树》是中国作家史铁生的一部短篇小说,该小说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家庭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
本文将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主题和文学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故事情节小说《合欢树》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面临着贫困和疾病的艰难困境,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品质。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家三口人,包括父亲、母亲和女儿。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老实人,母亲是一个善良的贤妻良母,而女儿则是他们的希望和寄托。
一天,女儿得了一种罕见的急性病,需要进行昂贵的手术治疗。
但是,这个家庭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支付手术费用。
父亲为了孩子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去向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借钱。
然而,在自己尽力之后,他发现还是无法筹集足够的钱款。
在最绝望的时刻,父亲想到了家门前的一棵合欢树,他决定将合欢树砍倒卖掉来支付女儿的手术费用。
然而,在父亲准备砍伐树木的时候,女儿却出现了奇迹般的好转,病情突然好转了。
看到这一幕,父亲感叹合欢树的神奇力量,毅然放弃了砍伐树木的念头,决定保留这棵树,留下了对家庭的希望和勇气。
三、主题1. 坚持希望与勇气《合欢树》通过这个家庭的困境,展现了人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坚持希望与勇气的重要性。
尽管这个家庭面临着无法支付手术费用的困境,但父亲没有放弃希望,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寻找筹集资金的方法,而最终,奇迹般的好转给了他们希望与勇气。
2. 自然与家庭的力量小说中的合欢树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它似乎拥有奇迹般的能力,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治愈。
通过描述合欢树的神奇力量,小说强调了自然与家庭的力量对人们的作用和影响。
四、文学价值1. 语言生动、细腻史铁生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个普通家庭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勇气。
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个家庭的苦与乐、困境与希望,从而引发共鸣。
2. 设置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合欢树》中的合欢树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一个象征物,它代表着希望和治愈的力量。
通过这一象征意义的设置,小说增添了艺术的层次和情感共鸣。
合欢树全文注释及给人启示 合欢树课文原文解析
合欢树全文注释及给人启示合欢树课文原文解析史铁生,是我一直都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
他的散文语言清新、平淡,优美隽永却又意蕴深沉,充满哲思。
除此之外,他的写作手法也是登峰造极,尤其是象征的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王又平说:史铁生绝对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义。
史铁生文字的魅力就体现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其中《合欢树》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艺术成就突出,语言平易浅近、朴素自然,实则暗含玄机。
《合欢树》这篇散文不到二千字,形象饱满生动。
文章前面部分采用蒙太奇手法,以跳跃性思维和对比的笔墨,重点描写了儿子突然残疾的灾难性事件给母亲带来的打击和巨变,呈现了母亲艰辛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
通过平淡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的思念和“子欲养而亲不待”沉重的悲痛之情。
现在让我们深度拆解史铁生的这篇《合欢树》来学习吧。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拆解,分别是叙述与抒情、结构、语言和写作手法。
一、叙述与抒情初读这篇文章,内心是有许多疑问的。
本篇文章明明写的是母亲,却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而以树为题,文章前半部分却不提树一个字。
直到了第七段,才由邻居提到“合欢树”,才开始追溯树的来历和树的成长过程。
到最后却都没有看到树。
有些句子不能理解:为什么“悲伤也成享受”。
为什么说“但他不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这又有什么寓意呢?文章开始以跳跃式的时间线写了10岁,20岁,30岁,作者与母亲的生活片段。
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10岁那年作文得奖,而引发的母子之间一场小冲突。
20岁时母亲想尽办法给他治病和鼓励,帮助他完成写小说的梦想。
30岁以后对母亲那种压抑在心底,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
在这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中,只写了一句“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来描写母亲的外貌,但呈现给我们的人物形象却是非常生动、丰满。
史铁生对人物的刻画和摹写准确,却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直击要害,抓住人物的精髓。
合欢树赏析
《合欢树》赏析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压迫着人们的心灵,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爱,特别是母爱,对于史铁生来说,就是这样的一份沉甸甸的记忆卵石,它无时无刻不在,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生活,他对人生的感悟,乃至他人生的独特航程……散文《合欢树》就相当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史铁生的作品一向以清淡悠远见长,《合欢树》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全文思绪飞扬,笔致灵动,以“合欢树”为中心意象却并不拘泥,以“母亲”为用力点却又时时荡漾开去,构思平朴自然又不落俗套,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母亲生前与母亲逝世之后。
在写母亲生前场景的时候,作者以十年为一个分界线,描述了大量母子相伴的生活细节:10岁时候的“我”是一个聪明而调皮的小男孩,作文写得好,年轻的母亲居然还不服气──盎然童趣由此跃然纸上;20岁时,“我”双腿残废了,已经不年轻的母亲用尽一切心思与命运抗争,然而无济于事,绝望与希望相混杂的现实将母子俩捆绑在一起;30岁时,“我”终于走出了命运的低谷,然而母亲已乘鹤西去……三个场景,三种情形,三种心绪,“我”由一个不懂事的小男孩逐渐成长为一条能够把握自己生活的铮铮汉子,母亲的潜移默化之功不可忽视;母亲历尽沧桑,默默地将命运对于儿子的沉重打击转移到自己身上,母爱日趋博大深沉。
正当儿子对母亲的理解与母亲对儿子的爱达到成熟之际,一切却因母亲的逝世戛然而止。
“合欢树”由此进入了作者的关注视野,在他对母亲之死的逃避中,在他无限的忧伤中──原来它正是出现在“我”回城之后,伴随着作者独特的忧患体悟一起成长起来的,它也曾经弱不禁风,气息奄奄,宛然是作者现实生命的投影;它也曾经如作者一样,承受着母亲的关爱,寄寓着母亲对现实生活中的儿子不便言明的希望……在母亲与儿子全心全意共同与病魔作抗争的时候,“合欢树”是无暇被关注的,它被撇在了母子世界之外;只有当母亲的离去使这个世界呈现出作者难以承受的空白的时候,它才能作为某种替代品出现在作者悲伤而寻觅的视线中。
清淡悠远见真情——史铁生《合欢树》一文赏析
清淡悠远见真情——史铁生《合欢树》一文赏析《清淡悠远见真情——史铁生《合欢树》一文赏析》史铁生的《合欢树》啊,就像是一杯淡淡的茶,初尝没啥特别的,可越品就越能咂摸出那深深的情味儿来。
咱先说说这文章的语言,那真叫一个清淡。
不像有些文章,华丽得就像穿了一身挂满珠宝的衣服,闪得人眼晕。
史铁生的文字就像是邻家大哥在跟你唠家常似的。
你看啊,他讲小时候的那些事儿,就特别普通,什么自己小时候调皮捣蛋啊,妈妈带着他到处求医啊。
这让我就想起我自己小时候生病,我妈也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找大夫。
史铁生在文章里没有啥惊天动地的描写,可是就这么平平常常的叙述,就把那种生活的无奈和妈妈的焦急表现出来了。
这就好比啊,一道青菜豆腐,看着不起眼,但是营养都在里面呢。
再说说这文章里的感情,那是悠远绵长啊。
他写对母亲的思念,不是那种哭天抢地的,而是像涓涓细流,慢慢地流进你的心里。
我就在想,也许他在写的时候,心里有好多好多的回忆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吧。
他写到合欢树的时候,我就感觉那合欢树就像是他和妈妈之间的一个特殊的纽带。
这合欢树啊,开始的时候就像个小不点儿,就像我们小时候种的那些花花草草,谁也没太当回事儿。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慢慢长大了,就像史铁生对妈妈的思念一样,越来越浓烈。
我觉得这文章里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那种淡淡的遗憾。
你想啊,妈妈那么用心地照顾他,希望他能好起来,可是直到妈妈去世,他可能都没有完全达成妈妈的心愿。
这就像我们有时候对自己的父母,总是在不经意间错过了一些表达爱的机会。
我就经常这样,我妈给我做了一桌子好菜,我有时候还挑三拣四的,现在想起来,哎呀,真是不应该。
就像史铁生,他在妈妈在的时候,也许没有好好地珍惜妈妈对他的爱,等妈妈不在了,才发现这份爱有多珍贵。
那有人可能会说,这文章这么平淡,有啥好看的呢?我就觉得啊,这平淡才是真呢。
现在好多文章都写得太夸张了,就像那些演得特别假的电视剧一样。
史铁生的《合欢树》就像是生活的一个小切片,虽然没有那么多波澜壮阔,但是却能让我们看到最真实的情感。
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史铁生合欢树素材
合欢树史铁生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
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 根本没用! ”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
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
“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
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清淡悠远见真情——史铁生《合欢树》一文赏析
举重若一 :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 2
. .
0
-
菇 √
Hale Waihona Puke , 一 \ _ 、 ∥ 筐 以
、 一
、
“
,
q 8 体现了散文 “ 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本 次 ,通过 此篇 文章 ,我 们要 学 习的3 点 为: 叙 事写人 、《 合欢树 》是一篇
~
,
・
信 ,争强好胜 ,急着表现自己 ,此时的 她 ,是那样率真可爱。她自己动手做蓝地 白花 的裙子 。在 那样困难 而单调的年 代 她用 自己的智慧和 双手 ,改 善 、美化 自己 自 勺 生活 。可见她是多 么爱美 、爱生活 啊 ! 因岁 作文 ,两人发生孩子般的冲突,这部 分篇幅虽然不长 , 但是写对话 , 写冲突 波 三 折 。 描写 细 节 ,作 者写 得 有 情 有
,
赞 扬 母爱 的 文 章, “ 我” l O 岁时, 母亲卤
~
,
一
 ̄( q k 3 n g ) 笛何 须怨杨柳 ,—
誊 、 , 、 ,
—
。
、
责 编 冰 朵
j: 二
英 、法 、德等文字在海夕 卜 出版。他为人低调 ,严 于律 己,品德高尚, 是作家中的楷模 !
地 白花 的裙子 。
— —
史铁 生 《 合欢树 》
f \ 幂 喙
一
~
一
— —
~
一
一
…
~
~
一
史铁生的作 品一 向以清淡悠远 见长 , 而《 合欢树 》同样秉( b f n g ) 承 了这种平
淡之中见真情的特点。全文总绪飞扬, 笔
合欢树史铁生优美句子赏析
合欢树史铁生优美句子赏析1. 《合欢树》优美句子加赏析1.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语言精致优美,富有感染力,言语间充满了对桐花的喜爱,让读者也仿佛一起看到了这漫山遍野的桐花开放的胜景。
2. 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星星非常传神,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干净纯洁,把夜空比作湖面,写出它的平静美好。
然而这样的美景下,我却要死去了,反衬出我的懊悔。
3. 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4. 难忘那清爽的潮湿的带着谈谈的海腥味的海风,吹拂着人的头发、面颊、身体的每一处的感觉.就像艳丽丰盈的女人一样的诱人。
赏析:运用比喻手法,把难以描摹的海风描写得妩媚动人,形象地表达出海风给人带来的美妙感受。
5. 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赏析: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海水的颜色;用一“浅”一“深”的差别,表达海水之蓝的微妙和难以形容。
6. 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
赏析:比喻句,把帆船比成羽毛,以帆船之小衬托出大海之大.。
2. 《合欢树》优美句子加赏析,急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
《合欢树》赏析——读史铁生的《合欢树》
《合欢树》赏析——读史铁生的《合欢树》《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
曲中音符如行云流水般演绎着,敲击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跳动着对母亲的真切怀念之心。
乍一看去,觉得文章应是状物类散文,因为题为《合欢树》;然而,初读文章,有心生奇异:怎么是写人叙事文章?通读全篇,才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巧妙。
文章以第六段“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作为过渡段,乘转结合,非常自然。
前部分是追忆母亲,后部分是思索合欢树。
对母亲的回忆为合欢树的意义作好了铺垫,打下了感情基调。
两部分衔接流畅,浑然一体。
作者在前部分沿着回忆的路径重现定格了母亲身影的两个镜头,以时间为序,信笔而书,笔触所至。
无不渗透深情,行文如水流成溪,质朴中显风采,平淡中藏深味。
第一个镜头是:10岁时,“我”作文获奖,母亲很高兴,说自己当年的作文写得还要好。
“我”不服气,故意气她。
年幼的“我”想来是还没读懂一位母亲对自己的良好禀赋能传给儿子的那份喜悦与自豪的。
最后两句话“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体现出“我”重新回首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敬意与眷恋。
第二个镜头是:20岁时,“我”两腿残废后,母亲为了让“我”重新站起来,不辞劳苦,“全副心思放在给我治病上”。
当时,医院放弃了“我”,“我”也“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而母亲从不肯放弃。
这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最深沉的爱。
生命是可贵的,母亲把儿子带到了这个世界,儿子成了她另一个生命,她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走向失望?文中说到“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 人生在世,能为自己疯,为自己痛的人有几个?无论何时何地,母亲都是儿子忠实而坚定的支持者。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合欢树》以细腻的叙述和独特的视角让人们对生命和爱情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对《合欢树》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解析,探讨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第一部分:小说主题的揭示小说《合欢树》以寓言的方式展现了生命的诞生、转折和消亡。
通过描写合欢树在人类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被禁绝的经历,史铁生通过树木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悲壮而又浪漫的故事。
这个主题深刻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面对命运的选择和挣扎。
第二部分:情节的铺陈和发展小说《合欢树》讲述了合欢树从出生、生长到最终被人类封印的过程。
首先,小说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展现了它初为一棵小树的形象,以及它与其他自然界的互动。
接下来,小说通过描写合欢树与人类的亲密关系,表现了树木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人类的繁荣和发展,合欢树逐渐被人类孤立和排挤,最终被封印在园林中。
整个情节的发展和转折让人们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深思。
第三部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意义在《合欢树》中,史铁生通过合欢树的视角,塑造了一个充满智慧、温暖而又悲壮的形象。
合欢树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意识,通过它的眼睛和思考,读者可以感受到它对于人类的热爱和希望。
合欢树代表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无私奉献与付出,也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执着。
与此同时,通过合欢树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史铁生展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渐行渐远和背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欲望和冷漠。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让读者对于现实社会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反思。
第四部分:哲理与情感的表达在《合欢树》中,史铁生通过细腻的叙述和精彩的描写,让读者在享受故事情节的同时,也体味到了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通过合欢树的经历和命运的转折,作者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人类贪欲的警示。
故事中的情感线索,则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深深地感动和思考,激发出对于爱情、人与自然之间纠葛的探究。
结语《合欢树》是史铁生以跳脱现实视角的方式,通过对自然界生命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呈现了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与反思。
合欢树 史铁生
关于母爱的名言: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岗察洛夫(俄罗斯) 母爱是女人心中最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 生命的一大元素。 ——巴尔扎克(法)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 ___雨果(法) 妈妈,您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 ——泰戈尔(印度)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高尔基(苏联) 世界上其他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爱才是真的,永恒的, 不灭的。 ——普列姆昌德(印度)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 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 得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2005年6月, 《病隙碎笔——史铁生人生笔记》获得了第 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作品奖。
他的作品比较突出表现 了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 同时还兼有对知青生活的回 忆。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 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 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 强的表现力。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 作与他的生命完全构在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 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 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 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当多数的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了面对人的基 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 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 荒凉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 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 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 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 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 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 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 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 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 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 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 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 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 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 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 倔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 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 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 了。…… 《我与地坛》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赏析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赏析1《合欢树》是史铁生一篇追忆母爱的文章,写于1984年11月。
这一年,史铁生继1983年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又一次获奖,心情自然是喜悦的。
然而,想到为自己付出一生辛劳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心中不免又生出几分忧伤。
合当与慈爱的母亲共享这收获的欢乐,可是偏偏已不能够,这是怎样的悲哀啊!于是在柔肠百转之中写下这至情的怀念。
文章以《合欢树》为题,以物象人,托物言情。
合欢者,当欢也,共欢也。
树者,材也。
娘育儿望成材,儿成材而娘已殁。
共欢却成独享,当欢而已不能,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章借“合欢树”以为象征,以为线索,以为依托,千种柔情,蕴蓄其中。
一个“合”字,写尽悲情,为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年岁为序,选取生活的三个镜头:“十岁那年”,“二十岁时”,“三十岁时”。
这三个镜头是“我”成长的三个阶段,概括了“我”的成长过程。
这个过程浸透了母亲的心血,耗完了母亲的生命。
分三层写。
第一层:“十岁那年”,“我”的作文“得了第一”,希望得到母亲夸奖,母亲却“急着跟我说她自己”。
“我装作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那时候”,母亲“年轻”、“聪明”、“好看”。
这一层是自责、悔愧“气”母亲,可以从“那时候”三个字体会出。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年轻”是记忆中的母亲。
这情意,决不是一个从未关注过母亲苍老的子女所能够表达与体会的。
年轻,是生命轨迹上写满阳光和活力的时刻,然而当想起母亲的年轻时,却是在她已经失去年轻,失去生命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欢树史铁生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全篇为写母亲,却从“我”入笔,颇为冷静,不动声色。
但是却已经为后文奠定了结构与情感的基调。
结构上,以年岁为序,以作文情况为暗线,情感上,透露出了平淡独白式的舒缓与冷静。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母亲的存在是以“那个时候”引出,记忆中的母亲所有的印象只用了三个字“还年轻”。
没有其他的肖像描写,高度的概括。
但是言下情谊,却不是一个从未关注过母亲苍老的子女所能够表达与体会的。
年轻,是生命轨迹上写满了活力与阳光的一刻,然而当我想起母亲的年轻之时,却是在她已经失去年轻,失去生命的时候。
记忆中的母亲,在那个时候,最让人心动的,就是她“那个时候还年轻”。
)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急”字写出了母亲的生气与个性)“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希望激励儿子希望激励儿子,提醒儿子不要骄傲,这是母亲的记忆,母亲记忆中觉得快乐的时光。
)我听得扫兴,(为什么兴从何来作文获奖。
为何扫母亲以自己的辉煌来给他暗示。
没有及时的鼓励。
认为母亲的底气似乎有不足。
)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一种情绪的传达,没有评价,只有质问。
)她就解释。
(具体的解释就没有用文字写下,因为我觉得这些是没有必要的。
)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生活的细节,在特定的环境中就具有特有的意义。
母亲的很明确的用意与自己并不清晰的期待错位,情绪也就产生了。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 1.突然话题一转,突破了刚才尴尬气恼的状态,肯定了母亲的聪明与好看。
与前面的文字若有若无,若即若离。
产生了巨大的张力。
“可是”中透露出我的承认是如此无奈,然而无奈之中却体现了母亲聪明与好看的印象在我记忆中的刻骨铭心。
2.倘若把《诗经》中的“兴”借用于此,这是另一种意义的“兴”。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宋·朱熹。
比如: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之中,起兴在前。
而此处,后言他物以呼应所咏之词也。
比如此处,先写母亲年轻时候对待我作文考试的态度,后写“母亲做一条蓝第白花的裙子。
”看似荡开一笔,实则藕断丝连,起运相连。
此处我之谓“反兴”。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冷静,改变命运的事件,却用客观陈述的方式交代了,字字血泪,落地惊心。
可以参看作者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我对自己的关注,对于自己命运的把握与思考,母亲呢)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母亲的辛劳不着一字,但是从母亲的不在年轻,从母亲的白发中,我们可以联想许多。
)医院已经明确表示,(已经、明确,加强肯定的语气。
其实表示作者内心对此的坚信与绝望,在走入绝境的时候,作者开始放弃医治,尝试寻找另一条道路。
)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
(很客观,“目前”)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
(却、还,到处,三个动词,无不在说明母亲的坚韧,在这看似低效的努力后面,是母亲对儿子恢复健康的希望,是一位母亲最质朴关爱,是一种近乎“傻”了的、让人不可理解的伟大的母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倒”、“总”、“希奇古怪”等字写出了我的惊讶,写出了我的不理解,写出了我对于母亲行为的排斥,以一种近乎观赏的态度,看待母亲为我做的一切。
连续的短句、丰富的标点,都流露着作者陈述时候的乐趣与兴致昂然。
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观看。
弱者以第三之眼看待自己的伤痛,看待这一伤痛带给别人的折磨,这是怎样的心态啊!)“别浪费时间啦! 根本没用! ”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又是一次母子之间的对话,两个人的心态赫然显现。
当我关注的生命的价值与母亲对我的关注错位时,隔膜就产生了。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然而”二字,写得让人心头发麻,下面是怎样决情的文字呢而“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失望”,真是让人伤心欲决的文字。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
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第一次涉及“生命”)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我对待死亡的态度,可以与母亲的反应比较,为什么会如此母亲的内疚与担心)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关注时间副词)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哀莫大于心死。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
“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为什么母亲没有成为作家呢不年轻的时候母亲在忙什么呢)”她说。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也是提醒自己。
与其说是说服儿子、安慰儿子,不如说是母亲说服自己、安慰自己。
)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置之死敌而后生。
母亲的希望产生了。
然而……)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
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简单的对比,我的新生与母亲的离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我的成就与母亲的呼应。
我生命中的点滴,都折射出了母亲的身影。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其实我觉得我容易么我是怎样看待我走上文学写作这条道路的)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因为这和我心中的关注有错位的。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一种反兴。
寄托无限的思绪。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为什么不想回家作者的家在哪里呢真正能够让作者的灵魂得到滋润的地方,是在哪里呢我们看看作者潜意识下的行为。
作者在逃避着的,却又是永远割舍不下的家到底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逃避呢连续的逃避此地,然而一次一次的试图回归此地。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活,怪我不常去。
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
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
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98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