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知识点
高鸿业第五版微观经济学第十讲完全竞争市场
厂商的收益和利润
• 收益=价格×销售量.不同市场结构中,收益变动规 律并不完全相同,MR、AR曲线的形状也并不相同 。
• 总收益(TR):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 部收入。TR=AR ×Q
• 平均收益(AR):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 得到的收入。AR=TR/Q
• 边际收益(MR):厂商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 增加的收入。 MR=ΔTR/ΔQ=dTR/dQ
高鸿业第五版微观经济 学第十讲完全竞争市场
2023年5月30日星期二
•成本理 论
•L
•厂
•K
商
•要素价格
•T
C
•要素市 场
•生产理 论
•Q
•T •商品价
R
格
•产品市 场
重要问题
• 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 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中商品的均衡价格
和均衡产量的决定
• 在本章中,通过对完全竞争厂商和行 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的分析,推导出 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和长期供给曲线,说明了完全竞争厂 商产量和价格的决定。在此基础上强 调完全竞争市场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来 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
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
收入。 TR ( Q ) = PQ
平均收益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 。AR ( Q ) = TR ( Q ) / Q =P
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 量。MR = d TR ( Q ) / dQ=P
•MR
•d0
•P0
•AR=MR=P
•P = SMCE 且 AR > AC
•O
•Q0
•Q
高鸿业第五版 微观经济学 第二讲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 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s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资本资源 capital resources
• 定义: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满足人们欲望 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被成为生产要素,简称要 素。 • 生产四要素 人力--- 劳动 L 财力--- 资本 K 物力---土地 N (自然资源) :一切自然资源 智力--- 企业家才能 E (管理)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如何决定着一国的 国民收入和一般物价水平;
国民收入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以及 经济增长的关系。
(四 )均衡(Equilibrium)分析
• 均衡是个物理学概念 当正反、对立的力量正好相等,相互抵消时,我 们说此时处于均衡状态。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 到经济学中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 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
产 品 市 场 均 衡 论
要素需求论 要素供给论
工 资 论
利 息 论
地 租 论
利 润 论 要素市场均衡论
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论
福利经济学
一般心发生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 性、历史性” 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有限稀 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 第二,开创经济学的“数量化” 时代。 • 第三,导致以“个量分析”为特征的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强调主观心理评价。 • 第四,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推出最优资源配置,最 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 条件和标准。 • 第五,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
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以及成本 与收益的比较;
何时生产以及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供求关 系所确定的要素价格。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五版第五章
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图3-1)
TU
TU
MU
Q
MU
MQ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存在这样的关系:
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增加;边际效
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 边际效用为负时总
效用减小。微观经济学只研究边际效用为 正的情况。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的增 加, 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虽然是增加的, 但边际效用最终将趋向下降。
四、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价格愈高需求量就愈少;价格愈低需求量就 愈多,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可
以用边际效用递规律加以解释。
边际效用曲线、个人需求曲线(图3-2)
P MU
D Q
MU
Q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
• • • • • • •
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本假定 无差异表和无差异曲线 预算线 消费者均衡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无差异曲线图(图3-4)
Q1
U1 U2 U3 Q2 0
无差异曲线图完整地描述了消费者对
两种商品的偏好情况,是无差异曲线的一 个完整体系。 无差异曲线图反映消费者 的既定偏好, 有了无差异曲线图就可以对 消费者的行为作出比较全面的解释。
无差异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图具有以下 几个特点:
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 2.在无差异曲线图中,离原点远的无差异 曲线代表的效用大,而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代 表的效用小。 3.无差异曲线图中任何两条差异曲线不能 相交。
三、序数效用
序数效用论认为,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 时, 谁也不知道商品的准确效用是多少, 只需知道那件商品能使自己得到较大的 满足就可以了。或者说, 消费者只要能够 排出自己的偏好次序就可以了。这样既 可摆脱基数效用论的困境,又可对消费者的行 为作出解释。
202X年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
202X年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202X年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市场机制与供求关系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具有商品经济、私有制和竞争自由等特点。
2. 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市场经济能够提供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经济调节等基本功能。
3.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供给是指市场上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需求是指市场上买方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4.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表示方法:供给曲线通常是一个向上倾斜的直线或曲线,反映了数量随价格变化的关系;需求曲线通常是一个向下倾斜的直线或曲线,反映了价格随数量变化的关系。
5. 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条件: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数量达到平衡的状态。
市场均衡的条件是供给等于需求。
第二部分:弹性与市场效率1. 价格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计算方法为价格弹性=(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第1页/共4页2. 价格弹性的分类和影响因素:价格弹性可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各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
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有替代性、必需性、收入比例和时间等。
3. 价格歧视的概念和类型:价格歧视是指根据不同的买方或市场条件,针对不同的价格弹性制定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4. 市场效率的概念和判断标准:市场效率是指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使得社会总福利最大化。
市场效率的判断标准有可获得性、公平性、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等。
5.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实现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外部性、公共品特征、市场势力和信息不对称等。
市场失灵可分为外部性失灵、公共物品失灵和不完全竞争失灵等。
第三部分:生产和成本1. 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
《西方经济学》重点(第五版微观部分高鸿业)
微观经济学(二)微观经济学包含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供给、需求及价格理论;第三章: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分析生产第五章:厂商的利润和成本第六章:厂商的市场供给第七章:分配理论第八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第九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二章、第二节需求(一)需求需求的定义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
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如表(2-1 )如表(2-1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如图(2-1 )图(2-1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依变量,则:D=f (P )。
即为需求函数。
(二)需求规律需求规律的含义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的特例(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商品本身价格。
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
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人口规模正常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分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则为正常商品。
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减少商品的需求量,则为劣质商品。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复习笔记+考点(绝对完全!)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产生的原因: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1)定义:资源或物品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而言(资源或物品不能满足欲望或需要)(2)资源或物品的有限性:对任何经济社会,资源或物品总是有限的资源: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经济资源与否取决于时空的稀缺程度)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技术、知识、信息等)物品:经济品(economic goods):衣服、食品自由品或免费品(free goods):阳光有害品(harmful goods)或废品(waste goods):噪音、垃圾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3)“稀缺"是相对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并非绝对2、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1)欲望的特点: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超前性(社会发展的动力)某一欲望的实现总会产生新的欲望,(2)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基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安全需要(safety):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满足后就不再是激励因素社会需要(social):友爱的需要—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归属的需要—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地位需要(esteem):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价值自我实现需要(self actualization):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和利用问题1、生产什么(what):品种、数量(因时代、生产水平而定)2、如何生产(how):生产者、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形式(方法)3、为谁生产(for whom):谁来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决定(要素决定收入)4、何时生产(when):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时机选择)5、谁做决策(who):经济体制问题——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价格引导生产和消费)混合经济(市场经济为主、政治干预为辅)三、经济学的定义:1、经济学是在一定制度下,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合理配置,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经济资源生产出(人们需要的)更多物品,以满足人们无限多样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例如个人、家庭、企业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及在市场机制的驱使下,做出经济决策的行为和结果。
以下是对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1.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的形成和调节。
2.市场均衡:市场上供求关系通过价格的变动达到平衡状态,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市场达到均衡。
3.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并不是完全有效的,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
市场失灵可以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品等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和调节。
4.资源分配效率:资源分配效率是指在不浪费或浪费最少的情况下,实现最大化的产量或效益。
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以达到经济增长和福利最大化。
5.供给的决定因素:供给量的决定因素包括生产成本、技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相关产业的价格等。
供给曲线呈现正向斜坡,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
6.需求的决定因素:需求量的决定因素包括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价格的替代和补充物品等。
需求曲线呈现负向斜坡,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7.弹性概念:弹性是指量的变化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弹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等。
弹性值的大小可以对经济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8.个人消费选择:个人在面临各种选择时,根据自己的预算和效用函数进行最优决策。
个人消费理论研究了个人如何选择消费组合以最大化效用,并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有不同的消费偏好。
9.企业生产与成本:企业生产理论研究了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组合以最大化利润。
成本概念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并研究了如何通过成本的变化使企业的生产水平发生变化。
10.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了市场上不同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的分布情况,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情况。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有不同的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效用论(圣才出品)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
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高。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
对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每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
格也是递减的。这意味着,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上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货 币也同样适用。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者又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 变的。 4.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 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 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 相对静止的状态。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 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即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 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 I 购买 n 种商品,P1 、P2 、、Pn 分别为 n 种商品的既定价格,
Q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 Q → 0 时有:
TU (Q) dTU (Q)
MU = lim
=
Q→0 Q
dQ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
微观西方经济学概念总结高鸿业第五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决定需求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中的主要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3.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dQ f P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4.商品的需求表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5.需求曲线的特征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是负值。
它们都表示水泥股票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6.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7.供给函数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8.供给表商品的供给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9.供给曲线的特征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10. 均衡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11.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2.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市场上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状态。
13.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点动)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共9个)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B)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2.经济物品是指(BC)A.有用的物品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C.稀缺的物品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C)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D.通货膨胀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A)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B)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C.通货膨胀;D.失业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AC)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C)A.汽车的年产量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C.消费者收入增加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D)A.国民生产总值B.年生产能力C.居民收入D.固定资产价值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CD)A.出现于1936年B.涉及垄断问题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二、判断题(共1个)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1.经济学2.欲望3.稀缺性4.选择5.机会成本6.生产可能性曲线7.经济人假定8.完全信息9.个量分析10总量分析11.静态分析12.动态分析13.实证分析14.规范分析15.常量与变量16.存量与流量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第一章习题答案一、选择题(共9个)题号1 2 3 4 5 6 7 8 9答案B BCC A BACC DACD二、判断题(共1个)题号 1答案√三、解释概念(共17个)(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选择题(共18个)1.微观经济学的的基本假设条件是:(C)A.完全信息的假设B.完全竞争的假设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A.单个消费者B.单个厂商C.单个市场D.价格理论3.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BD)A.面粉和大米B.汽油和汽车C.羊肉和牛肉D.CD播放机和CD4.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C) A.需求减少B.需求量增加C.需求曲线左移D.需求无法确定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B) 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6.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C)A.服装B.化妆品C.金银首饰D.食盐7.某一时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B) A.电冰箱的价格下降B.生产者对电冰箱的预期价格上升C.生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D.消费者的收入上升8.食盐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于某种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使食盐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C) A.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食盐产量下降20%B.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低于20%C.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超过20%D.食盐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为食盐价格上升等于20%9.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ABCD)A.商品本身的价格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C.相关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偏好10.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的当前需求会(B)A.减少B.增加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1.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品,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D)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12.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产品的需求将是(D)A.毫无弹性B.有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或弹性较小D.富有弹性或弹性很大13.假如生产某种产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B)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移动14.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B)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15.厂商在工资率下降的时候一般倾向于增雇工人,如果对工人的需求缺乏弹性,工资率下降将导致工资总额(A)A.减少B.不变C.增加D.无法确定16.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需求曲线的斜率,可以因点(价格)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当需求曲线是直线时,斜率在各点上相同
16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 几何表达方式的传统
–经济学模型中往往反用需求曲线的轴线(axes), 需求数量是因变量(follow variable),而价格是自
• 需求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需求定理所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 变动的关系正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一个消费者而言,价格下降既有收入效应, 也有替代效应,并从而增加消费
25
四、需求定理的例外
• 吉芬商品(Giffen’s
–如低档的生活必需品等
• 由罗伯特.吉芬爵士(Robert Giffen)提 • 背景:1845年爱尔兰大灾荒
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给数量之间关 系的数字序列表 例如: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 供给量(单位数) A 2 0 B 3 200 C 4 400 D 5 600 E 6 800
36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 供给曲线 The Supply Curve
–供给曲线表现价格与供给数量之间的平滑连续关系 P S
微观经济学
高鸿业第五版
2014-11-13
1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微观经济学特点 需求理论 供给理论 均衡价格 弹性理论
3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特点
4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三个层次
–第一,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 为,消费者如何以最优决策获得最大效用,生 产者如何以最优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利润 –第二,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它是由单个 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 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笔记(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第2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以下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1)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2)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3)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一个重要的表现在于: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比如说,消费者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总之,无论是效用最大化还是利润最大化都是建立在“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这个基础之上的。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如图2-1所示。
图2-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就微观经济学而言,整个内容就是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这也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直接目的。
由于一般均衡需要各个局部市场的均衡,因此微观经济学花大力气论证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
西方经济学简答(自己整理)高鸿业第五版
1.微观经济学根本假设前提(条件):理性人假定与完全信息假定 p142.简答:什么是需求?P16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置该商品数量。
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置欲望又有购置能力有效需求。
3.影响商品需求数量因素p16①关于商品自身价格②关于消费者收入水平③关于相关商品价格④关于消费者偏好⑤关于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预期4.需求定理p18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即它斜率为负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5.什么是供应p18供应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该种商品数量。
6.影响商品供应量因素p19①关于商品自身价格②关于生产本钱③关于生产技术水平④关于相关商品价格⑤关于生产者对未来预期7.供应定理p20供应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特征,即供应曲线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供应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规律。
8.简答: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区别p22①需求量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有某商品价格变动所起该商品需求数量变动。
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商品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需求曲线运动。
②需求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变动。
需求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发生移动。
由需求变动所引起这种需求曲线位置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价格水平需求数量都增加或者都减少了。
9.供应量变动与供应变动区别p23①供应量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供应数量变动。
几何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现为商品价格—供应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供应曲线运动。
②供应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该商品供应数量变动。
几何图形中,供应变动表现为供应许下位置发生移动。
10.供求定理p24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应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反向变动。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复习资料全
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3.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4.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科技条件写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5.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6.需求定理: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7.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8.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其公式: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9.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1.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2.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13.长期总成本:LTC是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14.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15.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商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重点知识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2、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3、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和联系:联系:①两者互相补充②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③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④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区别:①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4、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根据社会需求,组织物资资料、设备、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5、资源利用:研究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等的原因,寻求改良这种状态的方法,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使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
6、资源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资源既定,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
7、资源的稀缺(有限)性:稀缺: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
①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
②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
③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
8、资源稀缺的原因:①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②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9、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10、实证分析:指超越一切价值判断,从某个可以证实的前提出发,来分析人的经济活动。
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11、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实证分析: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只描述不评价)规范分析: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_东财.doc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行为。
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或许最大的利润。
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它由单个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
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共同决定。
它由所有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理性人or经济人理性人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理性人的假设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理论之中。
第二节,需求曲线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一般形式;线性需求函数;需求曲线的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好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第三节,供给曲线1.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必须是生产者既有供给欲望又有供给能力的有效供给。
2.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一般形式;线性供给函数;供给曲线特征;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
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均衡的含义: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202X年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202X年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对202X年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的知识点总结。
一、需求理论1.需求的概念: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2.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需求曲线描述了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需求函数是需求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3.需求的影响因素:价格、消费者收入、替代品的价格和可用性、补充品的价格和可用性、消费者偏好和预期等。
4.需求的弹性: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常见的弹性概念有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二、供给理论1.供给的概念: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和能力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供给曲线描述了商品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供给函数是供给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3.供给的影响因素: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生产者预期和数量限制等。
4.供给的弹性: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常见的供给弹性有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
三、市场均衡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市场均衡的概念: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状态,即市场达到供求平衡。
2.市场均衡的确定:市场均衡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来确定,交点的价格和数量即为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3.市场均衡的调节机制:当市场不处于均衡状态时,价格会发生调节以使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4.市场失灵:市场均衡可能被外部因素、信息不对称或市场垄断等因素所扭曲,导致市场失灵。
四、市场结构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存在大量卖方和买方、无进出壁垒、商品同质化的市场。
2.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卖方或几个卖方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市场。
3.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少数几个卖方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市场。
4.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指存在大量卖方和买方,但每个卖方拥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产生的原因: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1)定义:资源或物品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而言(资源或物品不能满足欲望或需要)(2)资源或物品的有限性:对任何经济社会,资源或物品总是有限的①资源: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经济资源与否取决于时空的稀缺程度)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技术、知识、信息等)②物品:经济品(economic goods):衣服、食品自由品或免费品(free goods):阳光有害品(harmful goods)或废品(waste goods):噪音、垃圾③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3)“稀缺”是相对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并非绝对。
2、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1)欲望的特点: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超前性(社会发展的动力)某一欲望的实现总会产生新的欲望,(2)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①基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②安全需要(safety):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满足后就不再是激励因素③社会需要(social):·友爱的需要---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
·归属的需要---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④地位需要(esteem):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⑤价值自我实现需要(self actualization):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和利用问题1、生产什么(what):品种、数量(因时代、生产水平而定)。
2、如何生产(how):生产者、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形式(方法)。
3、为谁生产(for whom):谁来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决定(要素决定收入)。
4、何时生产(when):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时机选择)。
5、谁做决策(who):经济体制问题——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价格引导生产和消费)混合经济(市场经济为主、政治干预为辅)。
三、经济学的定义:1、经济学是在一定制度下,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合理配置,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经济资源生产出(人们需要的)更多物品,以满足人们无限多样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1)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稀缺的资源(2)资源稀缺产生资源进行配置的问题:实际上是对稀缺资源的用途进行选择的问题(3)资源稀缺使资源具有价格:资源的稀缺程度决定资源的比价(4)人们的选择具有成本:资源的配置是价格和成本的比较四、一些重要概念:1、权衡取舍(trade-off):(1)原因: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2)本质:选择问题(理性选择)(3)种类:①个人消费的取舍②工作(学习)与娱乐(休息)的取舍③国民收入消费与投资的取舍④社会效率与公平的取舍:(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更多的东西公平——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全体成员)。
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1)定义:一种资源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它各种可能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产生前提:资源的稀缺、资源的多用途(3)本质:一种资源对另一资源的相对性(4)选择:机会成本较小的(5)特点:①存在于任何行为主体的任何选择行为中②作出决策时必须考虑的因素③难以精确估计,只是一种观念上的判断④现期机会成本的高低与长期收益的关系3、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1)定义: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按不同比例组合进行的各种物品生产的最大可能产量。
(2)限制因素:技术的改进、现有资源种类的增加、现有条件的Array改善。
(3)特点:各方相互依存,追求高效率与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存在浪费。
4、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1)定义:对于任何一种投资或投入,理性人往往都会考虑边际量,通过分析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决策的优劣。
(2)本质:微量调整带来的影响增量的影响。
(3)资源对需求、欲望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甚至为负)。
(4)最优: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利润达到最大。
5、激励(incentive)(1)定义:影响人们做出不同选择的的动力。
(2)条件:市场经济中,影响激励最重要的因素是价格。
(3)分类:个人——对不同选择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厂商——受价格影响改变生产计划(产品或资源)公共政策——与人们面临的利益相关,考虑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6、交易(interact):(1)地位:市场上的自愿交易保证资源的最合理利用(2)特点:交易使买卖双方均可从中获得好处、改善双方福利(个人之间、个人与厂商之间、不同国家之间)(3)市场:任何发生交易的场所称为市场。
【包括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和虚拟市场(期货)】(4)交易平衡:交易双方最终达成平衡的核心概念是价格。
市场就是通过价格波动达到供需平衡、形成最佳资源配置(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7、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1)定义:市场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市场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即市场失灵。
(2)原因: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人或一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这种力量就是垄断力量。
(3)解决:良好的公共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失灵带来的弊端,提高经济效率;只是弥补并非主要。
定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内容——政府确定的法律结构规范着厂商和私人的活动政府通过出台的各类经济政策以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政府可以提供私人部门不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即公共产品(4)结论:市场是保证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力量,政府只有在市场出现失灵时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8、信息(information):(1)地位:信息在决定市场形态以及在稀缺资源有效配置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做出任何选择都需要信息,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判断(2)信息对称性:不对称性可利用与谋取利益,互联网建立是搜索信息成本降低,信息具有对称性(3)特点:共享——消费者有为了解信息而付费的激励重要——信息偏差导致的后果需要政府干预9、分配(distribution):(1)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生产什么——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选择性配置。
如何生产——如何配置资本与劳动,以及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为谁生产——如何分配剩余价值(涉及政治问题)。
(2)原因:收入分配的差异似乎是市场经济的直接后果,人的技能有差异。
(3)解决:为了缩小收入分配的差异而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有可能挫伤各类经济激励:为穷人提供免费资助需要增加税收,税收增加有可能挫伤纳税人工作和储蓄积极性过高福利会提供一种反激励,使人们不愿工作而享受福利缩小收入分配差异必须以牺牲经济效率为代价10、通胀与失业(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1)通货膨胀:定义——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一般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表示。
本质——表明货币内在价值减少。
原因——货币发行过量。
影响——资产严重缩水,严重阻碍经济增长步伐。
(2)关系: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在短期内存在着一种负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政府须就此作出取舍。
含义——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五、经济学的分类:1、研究对象范围的大小:(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变量的个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是谓“虫瞰”(worm’s eye)。
·一般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进行经济决策、如何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经济学(个人、企业如何选择,研究个量变化)。
·它被称为市场均衡理论或价格理论(生产者、消费者活动形成均衡价格,是重要激励)。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经济变量的总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是谓“鸟瞰”(bird’s eye)。
·研究经济总量变化和政府经济行为的经济学·它被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国民收入结构理论2、研究方法:(1)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微观经济学多用此法。
①只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描述事实(客观存在),现状如何,为何会如此、发展趋势如何。
②不含自身价值判断:对经济现象好与不好、该不该如此不作评价。
(2)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宏观经济学多用此法。
①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对经济现状及变化作出好与不好的评价作出该不该如此的判断。
②流派众多:角度不同,结论不同。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1、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排除社会价值判断,描述经济现象。
2、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同一现象的不同观点。
二、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1、个量分析(individual analysis):又称为微观经济分析法(某商品价格、产量等)。
2、总量分析(aggregate analysis):又称为宏观经济分析法(GDP、经济增长量等)。
(1)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具有函数关系。
(2)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不是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有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较难衡量,无法认为控制,影响选择)。
(3)存量(stock):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变量的时点状态,国民财富)。
(4)流量(flow):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两个变动方向,GDP)。
三、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1、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 ):供求平衡,相对稳定静止的状态。
(1)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其他市场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单个产品、生产要素或单个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应具备的各种条件的分析方法(使用范围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