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新教材)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 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544d42168884868762d68c.png)
课题白鹭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 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白鹭的图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出示课件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5d4dc3d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7.png)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白鹭教学目标:1.掌握并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体会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出示课件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出示课件4)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 古诗词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4b6a2a5f0e7cd184253692.png)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纳兰性德(1655.1.19—1685.7.1),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读拼音,写词语。
sūn bó bo()把船tíng bó()在hé pàn(),自己上岸,走进sì miào()。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2.随意春芳歇.。
()3.身向榆关那畔.行。
()4.聒.碎乡心梦不成。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019年秋新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及课时练含答案
![2019年秋新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及课时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ae3881551810a6f424860e.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及课时练习(含答案)1 白鹭(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图)【诗意解读】:《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
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
不是吗?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文末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作者: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任。
朗诵:梅园,辽宁艺术家协会会员,丹东戏剧家协会理事,丹东朗诵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有声语言学会认证朗诵教师,中国新诗百年优秀朗诵艺术家,中国诗歌春晚签约朗诵艺术家。
【同步练习题】: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常--()忘记--()悠闲--()2.文中第二自然段写到了朱鹭和苍鹭,这样写的作用是()A.为了和白鹭形成比较,突出白鹭的精巧。
B.想说它们长得太大了。
C.突出它们的太不寻常。
3.第四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把清水田说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用““画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的句子。
5、阅读课文,回答文后题目小题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小题2:文中划线句中的“它”是不是在“望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2019年秋新版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及课时练含答案
![2019年秋新版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及课时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cec9e6a0116c175f0e487a.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及课时练习(含答案)1 白鹭(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图)【诗意解读】:《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
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
不是吗?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文末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作者: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任。
朗诵:梅园,辽宁艺术家协会会员,丹东戏剧家协会理事,丹东朗诵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有声语言学会认证朗诵教师,中国新诗百年优秀朗诵艺术家,中国诗歌春晚签约朗诵艺术家。
【同步练习题】: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常--()忘记--()悠闲--()2.文中第二自然段写到了朱鹭和苍鹭,这样写的作用是()A.为了和白鹭形成比较,突出白鹭的精巧。
B.想说它们长得太大了。
C.突出它们的太不寻常。
3.第四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把清水田说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用““画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的句子。
5、阅读课文,回答文后题目小题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小题2:文中划线句中的“它”是不是在“望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 父爱之舟)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 父爱之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db04ef76a20029bd642d92.png)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全文以“舟”为线索,紧紧围绕父爱这一主题,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
从选材方面看,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平凡的小事,但却小中见大,表现出了父爱之伟大与深沉。
【作者介绍】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课后作业一、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茧子庙会春蚕 B比业主席不屑C启迪嫁妆上邀 D上榜兼职朝笑二、读拼音,写字词。
1.他xiān kāi()炕xí(),从下面拿出了一个小布包。
2.这里的sī chóu()非常漂亮,很多人下了订单。
3.他还没bì yè()就在这里做jiān zhí(),非常辛苦。
三、仿写词语。
千变万化(带数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结结实实(AABB)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以___________为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等几个场面,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儿子的爱。
五、重点段落品析。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
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
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但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包括八个语文园地和八个习作)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包括八个语文园地和八个习作)](https://img.taocdn.com/s3/m/52129880ce2f0066f533226d.png)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二、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喜爱赞美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
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比较朗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地。
)三、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1.出示第一自然段,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的眼睛里了?2.生回答。
3.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4.最后一句读后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提示一下,标点符号。
(1)指名生答:发现“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是逗号,而不是顿号。
(2)师点拨: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
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逗号。
如果你们在写作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
5.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
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1)(板书:尝议)(2)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3)师点拨:重点的部分,作者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作者写的--简略,这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写作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f4a4f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8.png)
第五单元本单元以“说明性文章”为主题,包括《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整个单元就是通过这一条重要的线索串起了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教材从单元提示到课后习题,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这一语文要素,使整个单元成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课文都是优秀的说明文,每篇课文的说明对象特点明晰,使用的说明方法非常典型,对同学们认识说明文、学习使用说明方法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课后习题也是紧扣这一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使用说明方法。
学习本单元要理清本单元基本的语文要素,紧扣学习重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多读课文,在读课文中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说明方法,进而学会使用说明方法。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太阳2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帮助我们了解了太阳的有关知识。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20个字,正确读写2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太阳和松鼠的特点是什么。
3.说出两篇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4.学会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
松鼠 2 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松鼠的活动、松鼠的食性、松鼠的搭窝及松鼠的生育等内容,突出了它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3“交流平台”主要讲解了说明性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说明1.学习“交流平台”要进一步认识说明性文章中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描写方法、16 太阳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正确读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粮食”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本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1a28a6bcd126fff6050b1c.png)
1.比较句子,体会父亲独自挖了很长时间。
2.引读,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
3.诗化朗读,体会父亲的艰辛。
(二)了不起的儿子
重点指导最能体现儿子“了不起”的句子:
(1)(1)“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出示课文片段)
四、回味课文,深入感受
师: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们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课件音乐起,&lf=&rn=&word=%CC%EC%BF%D5%D6%AE%B3%C7&lm=-1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了伟大的父爱,为本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本课时着重在于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课文延伸到自身,让学生说出父母对自己的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很多孩子感觉父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理所当然,并不能从平常琐事中深刻领悟父母无私的爱。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父子亲情,学会爱别人,学会做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2、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体会,读中悟情。
3、在学习中,当学生们体会到:在地震这场大灾难中,是爱的力量让这对伟大的父子创造了奇迹时,让学生写一写——想对这对伟大的父子说些什么?升华情感。
4、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学会朗读。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部编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
![部编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https://img.taocdn.com/s3/m/f5dccae902768e9950e7386e.png)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反思《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我想对你说》教学设计及反思《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及反思《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
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
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介绍作者。
梁晓声(1949──)《慈母情深》的作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3.采用分组、分角色、分段等多种方式朗读全文。
二、默读课文,勾画表现母亲深情的词句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2.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三、小组交流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到全班来说说(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
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a12c5a3a172ded630a1cb6b8.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以“自然界中的事物”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散文式的课文,从对花、鸟等自然界中的事物的描写中体会情感,初步了解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本单元分别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一篇略读课文——《珍珠鸟》、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不同的意思用同一个词语写句子。
3.学习一些描写事物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5.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深入体会。
6.背诵古诗《蝉》并理解诗意。
三、单元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深入体会。
2.学习一些描写事物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2.领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从中得到启示。
五、单元教学准备PPT课件六、单元课时划分《白鹭》 2课时《落花生》 2课时《桂花雨》 2课时《珍珠鸟》 1课时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1课时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2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1.白鹭2.落花生3.桂花雨4.珍珠鸟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以“书海撷英须效率”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共安排了四篇精讲课文——《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
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常规的圈画,在快速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组的重点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从而了解课文内容。
统编新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9父爱之舟教案
![统编新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9父爱之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27ded0770bf78a6529542b.png)
19 父爱之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栈、冤”等生字,会写“蚕、屑”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文中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进行描写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情感与价值(1)感受父子情深: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
(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目。
【教学准备】学生:1.搜集关于父爱的文章,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2.搜集作者吴冠中的资料。
3.搜集关于母爱、父爱的古诗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板书设计】父爱之舟父亲卖了蚕茧给“我”买枇杷吃带“我”去报考学校和上学带“我”赶庙会给“我”做万花筒背“我”上学为“我”缝补棉被父亲爱儿子儿子怀念、感谢父亲【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注重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紧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讨论交流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例如,找出文中最感动你的句子,并说说感动的原因。
哪些词语感动了你?指导学生朗读和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注重培养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全面地理解课文。
“讨论交流”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整堂课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了多个“讨论要点”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全面地理解课文。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全面地理解课文的能力。
3.重视生字词的教学。
生字词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第一课时生字词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再让学生范读生字,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以及针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容易写错的部件,进行具体的订正和指导。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7《我的“长生果”》教案(4)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7《我的“长生果”》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4769ae2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c.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7《我的“长生果”》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课文中的含义,领会人物思想感情;
2.能读懂文章,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变化;
2.掌握课文要点。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长生果”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候交流,营造轻松的氛围。
2. 导入
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等形式,引发学生对故事中“长生果”的好奇心。
3. 阅读
教师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跟读,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4. 分析
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的转变。
5. 思考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长生果”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自己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长生果”。
6. 练习
设计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7.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要点,强调“长生果”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五、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准备下节课阅读下一篇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堂课的教
学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2cadc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8.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的第十八课,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和对家庭的责任,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尊敬母亲的美德。
2. 教材目标培养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让学生懂得敬爱父母,珍惜亲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动和感悟三、教学内容1. 教学方法•故事情境导入法•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朗读、表演等形式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感悟课文中母爱的伟大•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活中的亲情、责任和感恩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一段关于母爱的小故事或者视频引入,营造学生对母爱的共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提出相关问题。
4. 整合讨论引导全班共同讨论母亲在课文中所扮演的角色,学生交流对母爱的看法和情感。
5. 课文分析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逐段解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母爱的伟大。
6. 表演展示安排部分学生进行课文的角色扮演或即兴表演,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验。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思考对母亲的感情及对家庭责任的理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心情。
五、教学延伸1. 作文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鼓励学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理解。
2.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慈母情深》的朗诵比赛,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更深入理解母爱的伟大和珍贵,培养了学生对亲情的感恩之情,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
以上就是本文对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教案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329页)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329页)](https://img.taocdn.com/s3/m/9aa0a05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14.png)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的优质公开课教案,包括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本教案共包含329页内容,涵盖了全册的教学内容。
二、课程概述本教案将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设计优质的公开课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每节课的设计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以及作业设计等内容。
三、课程内容1. 第一课•教学目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及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思。
•教学过程:–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表现活跃,但部分学生对课文隐含意思理解不深。
•作业设计: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课文的读后感。
2. 第二课•…(继续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四、教学反思本教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五、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求既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应设计有一定难度,能够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六、结语本教案的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
以上是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的部分内容,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案329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 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1fed9bb7360b4c2f3f646b.png)
课题白鹭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7个生字,会写“素、宜” 10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白鹭的图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出示课件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松鼠教案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松鼠教案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de90ccc5da50e2534d7f5e.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提高学生 的写作能力。
】地介绍动物呢? ( 讨论 )准确生动的语言合理清晰的结构鲜明的事物特征恰当的说明方法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文章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会基础知识,锻炼基本技能。
我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效果良好。
2.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
因此,我把字词也作为重点,在字词的教学中,我以点带面,通过重点词语来理解松鼠的特征,这样对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把握,因此,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欢并使他们获益颇多的好文章。
首先,这篇描写了一种人见人爱的小动物——松鼠,它的美丽、机灵、有趣,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
其次,这是一篇成功的描写动物的范例。
课文以清晰的脉络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层次清晰。
另外,课文的语言堪称经典。
无论是对其外形的形象逼真的描写,还是对搭窝时系列动作的连贯描述,都是语言积累的极好材料,无疑对学生以后的习作起着示范引路的作用。
【作者介绍】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读拼音,写词语。
1. 他的这套说辞,彻底rě n ǎo()了爸爸,于是,爸爸就惩罚他,让他去面壁思过。
2. 他一不小心huá()了一下,摔倒了。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阅读能力大提升敏锐—————()锐利—————()通常—————()暖和—————()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 松鼠有时也捕捉鸟雀。
它不是肉食动物。
(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2. 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全。
3.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驯良,很讨人喜欢。
(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巧,四、课文整体梳理这篇文章先后介绍了松鼠的特点和 _____________ ,体现出松鼠_________ 的特点五、重点段落品析。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 xún x ù n)良,很讨人喜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春季改版最新教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9年月日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白鹭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出示课件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出示课件4)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也是在扫清阅读的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板书:清田独钓图。
(出示课件7)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黄昏低飞图。
(出示课件9)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背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写字词。
1.这个xiá zi()里装着一只kǒu shào(),那是老师送给我的礼物。
2.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ái hè()非常喜欢在这里停留。
二、选词填空。
嗜好爱好1.打篮球是我的(),因为打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大家的友谊。
2.他有吸烟这个不良(),因此身体很不好。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仿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答案】一、1.匣子口哨 2.白鹤二、1.爱好 2.嗜好三、1.我们祖国的花朵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四、示例:美往往蕴含在常见的事物中,我们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
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常见事物中的美。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
(板书:白鹭)2.听写词语,订正。
(出示课件12)精巧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3.抽查背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把握情况,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
(出示课件13)①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
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②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③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14)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出示课件18-20)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板书:图画美)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
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板书:悠然美)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板书:清澄美)师生共同总结:背景---黄昏状态----低飞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把握,体会白鹭的美,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从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2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22)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主旨,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参与度,同时还能让学生从别人身上学到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
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目标,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们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内容:【板书设计】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外形美白鹭(精巧的诗)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韵在骨子里的散图画美---清田独钓图文诗)---喜爱悠然美---清晨望哨图赞美清澄美---黄昏低飞图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镶(嵌倩)适(宜以)白(鹤贺)(兼嫌)气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2.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3.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它却很悠然..。
()三、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B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句话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A比喻 B对比 C拟人【答案】一、嵌宜鹤嫌二、1.适合 2.平常 3.悠闲三、1.A 2.B教学反思:1.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我注重学生的朗读。
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感受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2.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关注较少,造成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讲解课文的写作手法时一带而过,部分同学不能很好把握。
总之,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教学中,要在注重朗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比如默读,希望这样能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能更快地理解课文。
同时我还要多多关注这些学困生,使他们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