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1. 课程介绍1.1 引言1.2 目标与目的1.3 学习资源1.4 评估方式2. 物联网概述2.1 物联网定义2.2 物联网架构2.3 物联网应用领域2.4 物联网发展趋势3. 传感器技术3.1 传感器基础3.2 常见传感器类型及原理3.3 传感器网络与协议4. 网络通信技术4.1 网络通信原理 4.2 无线通信技术 4.3 有线通信技术4.4 云计算与物联网5. 数据处理与分析5.1 数据采集与处理 5.2 数据存储与传输 5.3 数据分析与挖掘5.4 数据可视化6. 安全与隐私保护6.1 物联网安全概述 6.2 硬件安全6.3 网络安全6.4 隐私保护7. 应用案例研究7.1 智能家居7.2 智慧城市7.3 工业物联网7.4 农业物联网8. 实践项目8.1 项目选题8.2 系统设计与开发8.3 测试与部署8.4 实验报告与总结9. 法律与伦理问题9.1 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9.2 个人隐私保护9.3 数据安全与知识产权9.4 伦理道德问题附件:1. 课程教材《物联网技术与应用》2. 实验指导书3. 相关网站和论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物联网:物联网是通过感知技术、嵌入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大量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一种技术体系。
2. 传感器:用于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3. 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技术。
4. 云计算:通过网络将数据存储、管理和处理的一种方法。
5. 数据分析与挖掘: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其中的模式和知识。
6. 物联网安全:保护物联网系统的数据不受恶意攻击和未授权访问的一种方法。
7. 隐私保护:保护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滥用的一种措施。
8. 知识产权:对创造性的思想、技术和作品的法律保护。
9. 伦理道德问题:涉及道德和伦理准则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课程简介课程内容:《物联网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程。
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架构、实现技术及典型应用。
课程的内容包括物联网的概念、发展前景;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分层模型;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联网传输层技术等相关知识。
课程的实验环节主要围绕课程讲解的主要内容的实际应用设置,重点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通过学习,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is the optional course of automation. 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structure, implementation technology and typical application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hierarchical model of perception layer, network layer, application layer for internet of things, RFID technology, sensor technology,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layer technology and so on. The experiments of course are set around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focal point is on the application for internet of things. This course can train 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ofessional problems by computer and network. It can make good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professional course.《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物联网1.2 物联网的发展1.3 物联网前景展望教学难点: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物联网技术基础是一门介绍物联网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通信协议、数据处理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物联网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等。
熟悉物联网的通信协议和标准,如 Zigbee、蓝牙、WiFi 等。
理解物联网的数据处理和安全技术。
2、能力目标能够设计简单的物联网系统架构和应用方案。
具备运用相关技术和工具进行物联网系统开发和调试的能力。
能够分析和解决物联网应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物联网概述物联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2、物联网体系结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组成和功能。
各层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
3、传感器技术常见传感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和应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4、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RFID 标签的分类和应用。
5、无线通信技术Zigbee、蓝牙、WiFi 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如 4G、5G。
6、云计算与物联网云计算的概念和服务模式。
云计算在物联网数据存储和处理中的应用。
7、物联网数据处理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存储。
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技术。
8、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
物联网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加密技术、身份认证等。
9、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智能农业、智能物流等,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物联网技术课程旨在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将包括物联网的基础知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和安全性等相关内容。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物联网的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3. 熟悉物联网的数据处理和安全性要求;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物联网基础知识- 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 物联网的标准和规范2.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 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3. 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LoRa等)- 有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RS485等)- 通信协议和网络架构4. 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和传输- 数据存储和处理- 数据可视化和分析5. 安全性要求-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和挑战- 数据隐私和身份认证- 安全性解决方案和措施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课件、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传感器的实际操作、通信技术的配置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实践:安排学生进行物联网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4.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学习心得,并从中获得互相学习的机会。
五、评估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和课程作业等。
2. 项目成果:根据学生完成的物联网项目的设计报告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物联网技术导论》(主编:XXX)2. 《物联网通信技术与应用》(主编:XXX)3. 《物联网应用技术与实例解析》(主编:XXX)七、参考资源1. 物联网技术领域的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2. 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互联网资源和开源项目八、备注本大纲仅作为教学安排的参考,教师有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物联网技术》课程大纲-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第3版)-李联宁-清华大学出版社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英文名称: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课程编码:课程学时:48 学分:3适用对象:计算机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使用教材:李联宁主编,《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6主要参考书:[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科学出版社出版[2]一、课程介绍从网络结构上看,物联网就是通过Internet将众多信息传感设备与应用系统连接起来并在广域网范围内对物品身份进行识别的分布式系统。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当每个而不是每种物品能够被唯一标识后,利用识别、通信和计算等技术,在互联网基础上,构建的连接各种物品的网络,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联网。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主要讲述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物联网工程技术基础的主要内容2.培养学生物联网工程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1章“物联网概述”讲述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知识第2章“物联网架构技术”讲述物联网的系统结构;第3章“标识技术”所讲述的各个特定领域的标识与自动识别技术、不同的标识体系、“物品”的统一标识体系、电子产品EPC编码;第4章“通信技术”主要讲述无线低速网络、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对设备(M2M)及工业领域的无线网络等方面通信技术基础;第5章“网络技术”主要讲述RFID非接触射频识别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宽带网络技术、无线网格网、云计算网络等技术;第6章网络定位和发现技术涉及GPS全球定位系统、蜂窝基站定位、新兴定位系统(AGPS)、无线室内环境定位、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及时间同步技术;第7章“软件、服务和算法技术”讲述环境感知型中间件、嵌入式软件、微型操作系统、面向服务架构、物联网海量数据存储与查询、物联网数据融合及路由等技术;第8章“硬件技术”讲述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移动设备内置传感器硬件平台、数字化传感器及网络接口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无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物联网技术2.英文名称:n of IoT二、学时总学时44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实验12学时三、开课学期第1学期四、课程考核要求(考查)课程中期报告(两份,每份20分)中期报告1:有关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的专题论文或综述,内容可以从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定位技术中任选其一。
中期报告2:有关物联网网络层和数据管理技术的专题论文或综述,内容可以从物联网采用的网络技术、海量信息存储、搜索引擎、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等技术中任选其一。
课程结业论文:一份有关物联网的综合应用论文,论述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绿色建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内容自选,字数不少于5000字。
论文组织形式:论文写作时,以单人为单位完成。
论文首页请标明姓名、班级和学号,上交纸质版。
课程中期报告可随堂上交,课程结业论文在课程结束时上交。
五、课程概述物联网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目的是使学生澄清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明确物联网的知识结构,并为研究后续物联网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第1章计算机基础一)课程内容1.计算机的运算基础2.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计算机硬件的组成4.常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及其功能5.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6.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基础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数制间的转换和数的定点、浮点表示;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了解算法概念及其性质,了解典型的数据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多种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功能;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对介绍的几种工具软件的功能有所了解。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联网技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具备初步的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历程、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如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
掌握物联网中的网络通信技术,如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ZigBee 等。
了解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和智能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物联网感知设备和网络通信技术。
能够设计简单的物联网系统架构,并进行初步的系统开发。
具备分析和解决物联网系统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一)物联网概述1、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物联网的概念和特点物联网的定义和内涵。
物联网与互联网、传感网的区别与联系。
物联网的特点,如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等。
3、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二)物联网体系结构1、感知层传感器技术,包括各类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包括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维码技术,包括二维码的编码原理和应用。
2、网络层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网络结构、协议栈和路由算法。
蓝牙技术,包括蓝牙的特点、协议栈和应用。
ZigBee 技术,包括 ZigBee 的特点、网络拓扑和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包括 2G/3G/4G/5G 网络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熟悉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了解物联网的发展过程和前景。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物联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传输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等核心技术。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通过典型应用领域和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有个清晰的认识,探究智能生活中的物联网技术。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借助物联网小型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认识体验物联网技术。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学会分析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感知和传输技术,创造性地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吴功宜.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主要参考资料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王志良. 物联网工程实训教程--实验、案例和习题解答.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解相吾,朱冠良,解文博.物联网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制订人:
审核人:
2020年6月。
天津大学《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天津大学《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学时:32 学分: 2学时分配:授课:32 上机:实验: 实践: 实践(周):授课学院:计算机更新时间:适用专业: 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先修课程:数字电路、数据机构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物联网被称为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将人类生存的物理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将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互联整合,代表了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物联网技术称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及应用,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其中包括:物联网基本概念、物联网硬件组成、物联网无线通讯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的数据融合技术、IPv6在物联网中的应用、6LoWPAN适配层、RPL、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和应用等.二、教学基本要求《物联网技术》作为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专业课,要求学生在了解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掌握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了解物联网的特点。
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建议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英文原版教材。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物联网的概论教学内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组成和结构;物联网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教学要求: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结构;熟悉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和面临问题.第二部分物联网的硬件技术教学内容:物联网的主要硬件设备(传感器和RFID)和设备管理机制.教学要求:掌握主要的硬件设备(传感器和RFID),了解支持硬件设备的管理机制。
第三部分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教学内容:无线通信技术:GSM、GPRS、3G 通信技术、光通信和卫星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多址技术、组网技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Bluetooth、ZigBee、WLAN(WIFI)、WiMAX等。
教学要求:掌握现代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接入技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及意义1.2 目标和目标学习者1.3 课程内容和结构1.4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二、基础知识介绍2.1 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2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架构2.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要素2.3.1 传感器与感知技术2.3.2 网络与通信技术2.3.3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2.3.4 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三、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3.1 物联网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方法3.2 物联网系统架构设计原则3.3 物联网系统的关键技术3.3.1 设备接入和网络连接技术3.3.2 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3.3.3 数据存储和传输技术3.3.4 数据分析和应用技术3.4 案例研究: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四、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4.1 物联网安全的挑战与需求4.2 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及其应用4.2.1 认证与加密技术4.2.2 访问控制与身份管理技术4.2.3 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4.3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4.3.1 隐私保护技术原理4.3.2 隐私保护方法与工具五、物联网应用与案例分析5.1 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5.2 智能家居与健康养老5.3 工业制造与供应链管理5.4 农业与环境监测5.5 其他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六、实践与项目6.1 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建设与实践 6.2 物联网技术项目设计与开发6.3 物联网系统调试与性能优化七、学习资源与参考文献7.1 课程教材与参考书目7.2 学习网站和开放资源7.3 相关领域研究论文与期刊八、课程评估8.1 平时表现评估8.2 课堂小测验8.3 课程设计与实践项目评估8.4 期末考试九、学习目标与要求9.1 知识与理解目标9.2 技能与能力目标9.3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十、教学日程10.1 第一周:课程介绍与基础知识概述10.2 第二周: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10.3 第三周: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10.4 第四周:物联网应用与案例分析10.5 第五周:实践与项目10.6 第六周:复习与总结十一、课程总结11.1 学生反馈与建议11.2 课程改进与发展展望以上是《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全文内容。
物联网技术课程大纲
物联网技术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课程旨在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应用实践,培养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技术的能力,并掌握其在实际项目中的设计与应用。
二、课程目标1. 熟悉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实践案例;2. 掌握物联网系统的构建原理与方法;3. 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4. 通过实际项目与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能力;5.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定义与发展历程- 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与案例介绍2. 物联网系统架构与协议- 物联网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功能- 传感器网络与无线通信协议- 云计算与数据存储技术3. 物联网感知与数据采集技术-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技术4. 网络与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Wi-Fi、蓝牙、LoRa等) - 网络协议与传输安全-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与扩展5. 物联网应用与案例- 智能家居与物联网安防- 智慧城市与交通系统- 工业物联网与智能制造6.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 物联网系统的安全管理与防护- 物联网攻防实践与案例分析 7. 项目实践与综合评估- 小组项目设计与实现- 项目展示与经验总结- 学生综合评估与反馈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 学生讨论与小组合作项目实践 - 实地参观与实验室实践2. 评估方式- 课堂参与与作业表现占比30% - 小组项目实践占比40%- 期末考试占比30%五、参考教材与资源1. 参考教材- 《物联网技术基础与应用》- 《物联网系统与应用设计》-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案例解析》2. 其他资源- 云计算与物联网平台实验资源- 物联网开发与调试工具六、备注本课程将定期更新教学内容与案例,以保持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同步。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物联网技术基础》是一门介绍物联网基本概念、原理、相关技术和应用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标准、关键技术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物联网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2、掌握物联网感知、通信、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熟悉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案例;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三、课程内容1、物联网概述1、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组成部分2、物联网感知技术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条形码、RFID等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物联网通信技术1、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ZigBee、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协议的比较和选择3、TCP/IP等互联网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1、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的基本方法2、物联网数据存储和查询的基本方法3、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5、物联网应用案例1、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介绍和分析2、工业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五、实验安排本课程安排了多个实验,包括传感器使用、无线通信协议的测试、数据预处理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联网关键技术。
六、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考试、作业、实验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七、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视频、参考书目等多种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八、教学进度表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物联网技术课程大纲
物联网技术课程大纲I. 课程简介A. 确定课程名称和编号B. 介绍授课教师和助教C. 解释课程目标和预期结果D. 阐述课程背景和重要性II. 课程目标A. 确定学习目标和预期成果B. 分析学生需具备的先修知识C. 阐述课程对学生的益处和应用前景III. 课程内容A. 概述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探讨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架构C. 介绍物联网通信协议和网络体系D. 讲解物联网感知技术和传感器应用E. 分析物联网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F. 探索物联网安全和隐私保护G. 引入物联网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IV. 教学方法A. 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B. 结合案例研究和实践操作C. 组织小组讨论和团队项目D.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和期末考试E. 提供课程相关资源和学习指导V. 作业与评估A. 要求学生完成编程作业和实验报告B. 设计期末课程项目和展示C. 定期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和参与度VI. 参考教材A. 列举主要教材和参考书目B. 提供对应章节和阅读建议VII. 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A. 解释期末考试的考题形式和内容比例B. 介绍作业和课程项目的权重分配C. 阐述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参与度的评估方式VIII. 课程规定和守则A. 强调学生缺勤和迟到的规定B. 重申课堂纪律和学术诚信要求C. 提醒学生关于作业提交和补救机制IX. 联系方式A. 提供教师和助教的联系方式B. 解释办公时间和辅导策略X. 附录A. 列出物联网相关学术资源和期刊B. 提供其他相关参考资料和链接注意:以上只是一个简要的物联网技术课程大纲,具体内容和格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注:本文仅为范例,具体细节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物联网技术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IoT二、学时总学时44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实验12学时三、开课学期第1学期四、课程考核要求(考查)⏹课程中期报告(两份,每份20分):两份有关物联网的应用报告。
每份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
1、中期报告1有关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的专题论文或综述,内容可以从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定位技术中任选其一。
2、中期报告2有关物联网网络层和数据管理技术的专题论文或综述,内容可以从物联网采用的网络技术、海量信息存储、搜索引擎、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等技术中任选其一。
⏹课程结业论文一份有关物联网的综合应用论文,论述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绿色建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内容自选,字数不少于5000字。
⏹论文组织形式论文写作时,以单人为单位完成。
论文首页请标明姓名、班级和学号,上交纸质版。
课程中期报告可随堂上交,课程结业论文在课程结束时上交。
五、课程概述《物联网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目的是使学生澄清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明确物联网的知识结构,并为学习后续物联网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第1章计算机基础(一)课程内容1、计算机的运算基础2、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计算机硬件的组成4、常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及其功能5、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6、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基础(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数制间的转换和数的定点、浮点表示;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了解算法概念及其性质,了解典型的数据结构。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多种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功能;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对介绍的几种工具软件的功能有所了解。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数制间的转换、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输入/输出系统和多种输入/输出设备;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常用的应用软件、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
难点是数制间的转换、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四)建议学时 4学时第2章物联网概述(一)课程内容1、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2、物联网的理论基础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4、核心技术5、物联网的体系标准6、应用前景(二)基本要求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澄清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物联网的概念、体系结构和核心技术。
难点是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核心技术和理论基础。
(四)建议学时 4学时第3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课程内容1、自动识别技术2、RFID的历史和现状3、电磁感应和RFID工作原理4、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5、RFID技术分析6、RFID标签冲突7、RFID和物联网(二)基本要求掌握目前常用的自动识别技术,了解RFID的历史和现状;掌握RFID 的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掌握RFID的技术特点和解决标签冲突的常用方案;理解RFID在物联网中的地位。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常用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工作过程、技术特点。
难点是RFID系统构成和工作过程。
(四)建议学时 4学时第4章传感器技术(-)课程内容1、传感器基础知识2、常用传感器介绍3、智能传感器4、传感器接口技术5、传感器的设计需求、硬件平台和开发平台6、传感器的应用(二)基本要求了解传感器的概念、作用,掌握传感器组成、分类和基本特性;了解常用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气敏传感器。
掌握智能传感器和传感器接口技术,掌握传感器的设计需求和开发平台;了解传感器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传感器的基础知识、接口技术和开发平台。
难点是传感器的接口技术和开发技术。
(四)建议学时 2学时第5章定位系统(-)课程内容1、位置信息2、定位系统3、定位技术4、物联网环境下定位技术的新挑战和发展前景(二)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定位系统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定位系统和定位技术;掌握基于距离的定位技术、基于距离差的定位技术和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技术;理解物联网环境下定位技术的挑战和发展。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定位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定位技术。
难点是常用的定位技术。
(四)建议学时 2学时第6章智能信息设备(-)课程内容1、智能设备概述2、智能设备运行平台3、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二)基本要求了解智能设备产生的背景、传统智能设备和新时代的智能设备;掌握智能设备运行平台的特点;了解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智能设备的特点和运行平台。
难点是智能设备的运行平台。
(四)建议学时 2学时第7章互联网原理(-)课程内容1、互联网概述2、应用层3、传输层4、网络层5、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二)基本要求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掌握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如OSI七层结构和TCP/IP的四层结构;掌握TCP/IP各层的主要协议和主要服务;了解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演变趋势。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协议和服务,难点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协议和服务。
(四)建议学时 6学时第8章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课程内容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5、多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融合6、移动通信发展历史7、3G通信技术和标准8、移动互联网(二)基本要求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知识,体系结构和发展;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如自组网技术、节点定位技术、时间同步技术和安全技术;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和MAC协议;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IEEE 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规范;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的常用技术。
掌握3G通信技术和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了解4G网络的基本知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技术标准和数据融合技术;3G 通信技术和标准,难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体系、标准和融合技术。
(四)建议学时 6学时第9章物联网的管理服务(-)课程内容1、数据库系统2、海量信息存储3、搜索引擎4、物联网的智能决策5、云计算技术(二)基本要求掌握物联网中数据库系统技术和海量信息存储技术;了解物联网中的搜索引擎技术;掌握数据挖掘技术在物联网的智能决策应用;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云计算工作原理、体系结构、服务层次和关键技术。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海量信息存储技术、智能决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难点是智能决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四)建议学时 6学时第10章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课程内容1、物联网安全性概述2、物联网身份识别技术3、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识别技术4、物联网密钥技术5、物联网中的消息鉴别和数字签名6、信息隐藏技术7、RFID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8、物联网中位置信息和隐私保护机制(二)基本要求了解物联网常用的身份识别技术,掌握物联网中的密钥管理技术和密钥管理系统和密钥产生技术;了解信息隐藏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隐藏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RFID的安全现状,掌握RFID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掌握物联网中位置信息技术和位置信息保护机制。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物联网身份识别技术、密钥技术、信息隐藏技术、RFID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和位置信息保护机制。
难点是密钥技术和隐私保护技术。
(四)建议学时 4学时第11章物联网的综合应用(-)课程内容1、智能电网2、智能交通3、智能物流4、智能绿色建筑5、环境监测(二)基本要求掌握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绿色建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领域的应用。
(四)建议学时 2学时八、教材主要参考资料1、《物联网导论》,刘云浩编著,科学出版社2、《物联网原理与应用技术》,刘幺和等,机械工业出版社3.《物联网核心技术》,黄玉兰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4.《物联网工程概论》,王志良、王粉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5.《The Internet of things: from RFID to the next-Generation pervasive networked systems》, edited by Lu Yan, Yan Zhang, Laurence T.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