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河流侵蚀地貌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

知识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____和__
__地表物质而形成。

(2)发育阶段及特点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
初期____和__
__侵蚀为主
河谷__
__,谷壁陡峭,横剖面呈“__
_”型
中期向__
__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更为__
__,河谷__
__后期
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__
__

(2)积平原类型
:发育于山前,由
洪(冲)积扇
知识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__破坏__和__搬运__地表物质而形成。

(2)发育阶段及特点
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
初期__向下__和__向源头__侵蚀为主河谷__深而窄__,谷壁陡峭,横剖面呈“__V__”型
中期向__河谷两岸__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更为__弯曲__,河谷__拓宽__
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__宽而浅的槽__型
(2)积平原类型
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处泥沙堆积而成。

高一必修1 流水侵蚀地貌重点知识梳理

高一必修1 流水侵蚀地貌重点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学考必修一
流水侵蚀地貌(典型)
知识点1:流水侵蚀地貌一般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山区。

知识点2:河漫滩:
✧定义: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

✧分布:多在河流中下游,河流凸岸
※山区、丘陵不利于河漫滩发育,水流流速快,侵蚀作用强
知识点3:河流阶地:
✧定义: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适合居住和耕作原因:
1)地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较为肥沃;2)地势较高,可避免遭受洪涝的威胁;3)离水源地(河流)比较近,便于取水。

知识点4:河谷形成过程
1)初期(上游):
溯源侵蚀(加长),下蚀(加深)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
横断面呈“V”字形
2)中期(中游):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加宽)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
曲,河谷拓宽
3)成熟期(下游):
侧蚀为主
河谷展宽,横断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知识点5:牛轭湖形成过程
1)因地形变缓,受河岸限制少形成河曲;
2)当河床弯曲越来越大时,河流上下河段越
来越接近,曲流呈“Ω”形;
3)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知识点6:巧记凹凸岸
✧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5.3.1河流地貌1侵蚀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5.3.1河流地貌1侵蚀地貌
一轮复习 5.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1课时 河流侵蚀地貌
情境:开启长江之旅 问题1:推测3张图片所在流域的大体位置?并说明理由。
一、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
①溯源侵蚀:向源头方向侵蚀,河谷延长 ②下蚀:垂直于地面向下的侵蚀,河谷加深 ③侧蚀:垂直两侧向两侧河岸侵蚀,谷底展宽
溯源侵蚀
侧蚀
下 蚀
情境:开启长江之旅 问题2: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归纳长江源 头变化及其原因 变化:长江源头向西南 方向移动, 使得河流伸长。
融水
侵蚀
V侧 形蚀

出现 河湾
侧 蚀
槽形河 谷
河谷随着时间在演变,但同时空间上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发育初期
a
发育中期
b
成熟期
c
河谷的演变
时间
河道 落差
河流 流速
主要 作用 方式
河谷 形态 特点
深/宽 比例
发育 初期

溯源侵 V形
快 蚀与下 深而 大


发育 中期
减小
下蚀减 展宽 减慢 弱侧蚀 U形
增强 变弯
(2)说明左图中水系的演化过程。(8分)
板块隆起,形成大分水岭
支流向西汇集,形成原有水系
地壳断裂抬升,形成地垒
阻断原有水系,现水系形成
①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大分水岭,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
②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
支流汇集乔治湖
③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被阻断;
④被阻断支流汇集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和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
二、河谷的演变
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A 凸岸堆积
B 凹岸侵蚀
二、河谷的演变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1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1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作用力
上游
侵蚀
搬 运 堆积
(下蚀、 溯源侵蚀)
V型谷
冲(洪) 积平原
中游 (侧蚀)
河床 展宽
河漫滩 平原
下游 (侧蚀)
U型谷
三角洲 平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得出结论: 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密集
华北平原
河网密布地区, 耕地破碎,聚落 规模较小
河流与聚落规模 河流稀少地区,耕地连 片,聚落规模较大

(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谷底展宽 中 下 游
3、河谷的形成
❖ 发育初期
横剖面成 V 型
(河谷深而窄)
向下侵蚀(下蚀)
河谷加深
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
河谷延长
注意:(1)沟谷成为河谷,必须深及地下含水层,地下水开
始汇入沟谷;
(2)发育初期的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
AB
❖ 发育中期
A凹岸侵蚀 B凸岸堆积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下 游
成熟期:向河谷两岸的 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
呈U型。
河 谷 的 发育
初期
中 期 成熟期



沟蚀


谷 流 水
溯源侵 蚀
加 深 和


V 字 形 峡
下蚀减 弱侧蚀 加强
出 现 河 湾

侧蚀 为主
槽 形 河 谷
二、河流堆积地貌
由于侵蚀作用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 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形成堆积地貌即冲积平原
连续的河湾
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河谷展宽
注意:(1)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河流侵蚀地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河流侵蚀地貌》教学设计
-通过问题导向学习(PBL)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其特征,这是本章节的核心知识,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2.河流侵蚀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联,培养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6.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设计一份在线测试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测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关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最新研究成果或新闻报道,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此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拓展知识视野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河流侵蚀地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源自技能1.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定义,掌握其形成的原因和主要类型,如峡谷、河谷、瀑布、侵蚀平原等。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实地考察等方法,分析河流侵蚀地貌的分布特征和形成过程。
3.了解河流侵蚀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土地利用、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
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河流侵蚀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2.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地理知识的热情。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具备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态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河流侵蚀地貌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总结所选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3.2河流侵蚀地貌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

3.3.2河流侵蚀地貌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节河流侵蚀地貌【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主要特点。

【课程目标】1.学会通过示意图辨认不同河流地貌的类型,并描述其形态特征。

2.了解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侵蚀地貌的位置,并分析其成因。

(重、难点)3.理解不同河段河流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自主学习】1.知识铺垫:流水地貌: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有关。

(1)定义:是由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塑造而成的地貌。

(2)流水作用分为三类:侵蚀搬运沉积侵蚀是指流水对地表、河床的冲蚀及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分为溯源侵蚀、侧蚀、下蚀作用。

溯源侵蚀:流水向源头侵蚀,使河谷向源头方向延伸侧蚀;流水对河(沟)谷两坡的侵蚀,使河谷变宽下蚀;流水对河(沟)谷底部进行的侵蚀,使河床加深。

搬运是指流水在流水过程中携带泥沙推动砾石移动的过程,河水流量大,流速块搬运能力就越强。

沉积是指水中物质最终堆积下来的现象。

沉积条件:地势低平,流速减慢。

沉积顺序: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实验探究一】河流的侵蚀类型观察实验回答下面问题1、托盘的上下两端流水作用有何不同?2、观察水面变化,思考流水向什么方向侵蚀?3、流水不同方向的侵蚀对河谷会产生什么影响?总结:【探究活动二】瀑布与河流袭夺黄果树瀑布河流袭夺1、图一的两道坎就是黄果树瀑布一步步后撤留下的脚印,为什么后撤?哪种侵蚀方式有关?2、图二甲为什么能够切穿分水岭与乙河相连,与什么侵蚀方式有关?什么因素影响这种侵蚀方式强弱?【探究活动三】V型峡谷与宽浅河谷图一图二1、观察图一图二两处河谷形态的差异(提示:河谷的宽度、深度、谷坡坡度)2、河谷形态为何不同?3、两图在河流发育哪一阶段?推测两图分别在河流什么位置形成?【探究活动四】曲流和牛轭湖1、说出左图中AB 两岸分别与右图中CD 中哪一岸相对应?2、比较凹岸、凸岸在河流作用、流速、河床坡度上差异?3、C 处形成什么河流地貌,分析其形成过程?【问题探究】曲流地貌是一种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

(山区谷口) 地势趋于平缓 ,河道变宽
(水速降低 ,搬运能力 减弱 )
形成洪积扇、冲积扇
(若干个连接)
粗重
细轻
思考:
冲积扇组成物质的颗粒从顶端 到边缘怎样变化?
洪积—冲积平原
2、(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形成水下堆积体 并逐渐扩大
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形成河漫滩
(洪水时淹没沉积增多)
河流改道
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连接
形成河漫滩平原
凹岸
凸岸
河漫滩形成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凹岸
凸岸
洪水时淹没沉积增多
凹岸
凸岸
河流改道 河漫滩被废弃
凹岸
凸岸
凹岸
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凸岸
3、(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
(入海口处) 水下坡度平缓
(加上海浪顶托)
泥沙沉积
形成三角洲
多个连接
形成三角洲平原
1、谁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 2、各属于哪大江河流域?
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 或地表水资源比较 丰富,而且河网
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丰富,并淤积有肥 密布,有便捷的
水资源丰富
沃的土
内河航运和海上
运输
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 洪积扇、冲积扇和 沿河发展,形成
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 河漫滩平原上,呈 沿河聚落带;有
漫滩平原上,如雅鲁 条带状,或蜿蜒分 的沿海岸发展,
藏布江河谷,聚落分 布于山前,或沿河 形成沿海岸聚落
(3)侧蚀 ①概念: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②对地貌的影响: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归纳 河流的侵蚀作用
作用形式
概念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精品课件1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精品课件1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源 侵
断向上游后退

③侧 蚀: 使瀑布展宽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 向纵深方向发展
峡 谷
(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谷底展宽,谷 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2、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
(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河谷延长 上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河床加深
(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原因是陆地比热容量 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微专题三 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1.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1)影响蒸发的因素
连续的河湾
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河谷展宽
注意:(1)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 成熟期
横剖面成 U 型
(河谷宽而浅)
不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更宽(侧蚀)
河谷的演变过程

初期:以向下侵蚀和向

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横
剖面呈V字型。
中期:向下的侵蚀减弱,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加强,
微专题5 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1.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世界主要陆地植被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灌丛和苔原等,其中森林主要包括热 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 林等。
2.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中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苔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可划分为8个植被 区域,如下图。
侧,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而发生月食。月食发生在农历月的满月(十五、十 六)。

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总结高一

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总结高一

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总结高一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科学研究领域。

其中,流水侵蚀地貌是指地表的水体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类地貌景观。

在地理学中,流水侵蚀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也常常会学习到流水侵蚀地貌的知识。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关于流水侵蚀地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流水侵蚀地貌的特征流水侵蚀地貌是在地表水体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明显的特征。

首先,流水侵蚀地貌通常形成于山地、丘陵地带,具有较陡的坡度。

其次,流水侵蚀地貌常常表现为河道、沟壑、瀑布等地貌景观。

另外,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往往经历了长时间的侵蚀作用过程才能形成。

二、流水侵蚀地貌的类型流水侵蚀地貌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河谷地貌、河流地貌、溪流地貌等。

河谷地貌是指在河流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常见于陡峭山区。

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平坦地区形成的地貌,具有较平缓的地势和较宽阔的河床。

溪流地貌则是指溪流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常见于山地丘陵地区。

三、流水侵蚀地貌与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人类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缓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速度,保护土壤资源。

其次,人类的水利工程、水电站等建设往往会改变地表水体的流动方式,从而影响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再者,无序的土地利用和过度的城市化发展也会加剧水体侵蚀,加速流水侵蚀地貌的发展。

四、流水侵蚀地貌的发展趋势随着地球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流水侵蚀地貌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

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降水量可能增加,导致水体侵蚀力度增强,进而加剧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另外,人类的活动会导致土地退化、水体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加速流水侵蚀地貌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流水侵蚀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

通过学习与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高中必修一4.3_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必修一4.3_河流地貌的发育

深切曲流1
侧蚀——河流中下游
• 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
• 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凹岸
凸岸
深切曲流2
荆江——九曲回肠
长江 九江市河段
码头建在哪?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
对河流的影响:河谷的演变
①初期: 降水、冰 沟谷 雪融水汇聚 沟谷加深和延长
V 型 谷 下蚀 溯源侵蚀
沟谷流水
初期 V 河谷横剖面呈___形 下蚀 溯源 ______和______侵蚀为主
河谷的演变
中期 河谷拓宽 下蚀 侧蚀 _____减弱,_____加强
成熟期 槽 河谷横剖面呈___形 侧蚀 _____侵蚀为主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运能力弱的情况下, 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 山前:洪(冲)积平原
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 航运便利
狭长的带状
黄河上游河谷
雅鲁藏布江河谷 团块状 华北平原 成都平原
平原
冲积平原
三角洲
新坐标66页 第6题
原创ppt,难免不足,欢迎各位网友提出宝贵的意见! ——新浪微博:/andygo
谢谢
冲(洪)积扇——山前
颗粒如何分布?
粗→细 砾石 粉砂 粘土
黄土高原2
黄土高原4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运能力弱的情况下, 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 山前:洪(冲)积平原 • 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河漫滩
尼罗河沿岸的泛滥平原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运能力弱的情况下, 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 山前:洪(冲)积平原 • 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

地理必修一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理必修一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注: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成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一)河流侵蚀地貌1.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2.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1)侵蚀的类型:①初期——高原或山地: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②中期:河流落差变小;河流更为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侵蚀作用:下蚀侵蚀减弱,侧蚀侵蚀加强河谷拓宽,横剖面呈“U”型③成熟期:河流侵蚀作用:以侧蚀侵蚀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槽”型(二)河流堆积地貌1.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种类型(1)洪积一冲积平原①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②冲积扇组成物质的颗粒从顶端到边缘由粗到细(原因: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2)河漫滩平原:①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3)三角洲平原:①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②目前我国主要大河三角洲发展速度最快的是黄河三角洲(原因①河流输沙量大②入海口潮差小③潮流搬运能力弱)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冲积平原凭借水源、土壤、交通等优势条件,往往成为聚落集中分布的地区2.对聚落规模的影响河网密度和水源获得的难易程度影响聚落的规模3.对聚落选址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自然灾害的威胁。

第1课时 河流侵蚀、堆积地貌

第1课时 河流侵蚀、堆积地貌

第1课时河流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1.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三峡横断面呈“U”形,属于“下蚀”;荆江河段的河流侵蚀属于侧蚀;二、河流堆积地貌1)在山区的谷口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在山区地势较陡,河流或季节性的洪水在山区内水流速度很快,侵蚀作用剧烈,携带着大量砾石和泥沙。

但当水流流出谷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水道也变得开阔,因而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使得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就形成了洪积扇或冲积扇。

由多个冲积扇或洪积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洪积—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

2)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而侧蚀作用较强。

由于河道弯曲,使得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当洪水季节到来时,河漫滩被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3)河流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当河流入海时,如果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过程:水下坡度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连接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1、四大文明古国各属于什么大江大河的流域?中国——黄河流域;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2、青藏高原上的聚落为什么沿河谷伸展?这与那里的自然条件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青藏高原由于海拔很高而寒冷,土壤贫瘠。

河流地貌—河流的侵蚀地貌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河流地貌—河流的侵蚀地貌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地壳三百万年来的快速抬升,地势陡峭流速快;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下切)作用强。
(3 )这种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是什么?结合 p43 “活动”,说明这种河流侵蚀方式的相关因子。
河流下蚀作用;与坡度、河流流速、河流流量等成正相关。
读河岸线示意图,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不 同时期的河岸。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河流阶地成因
一级阶地
洪水位
河漫滩
一级阶地
河漫滩
由于地壳上升或气候变化等原因,该河流侧蚀作 用减弱,下蚀作用增强,河床加深,河漫滩高于洪 水期水位,成为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成因
二级阶地
二级阶地
一级
如此循环,则会形成多级阶地。
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土壤 比较肥沃,距离水源较近, 方便灌溉和饮用水。
第二章—地球表面的形态
主要名词识记
地貌:又名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小地貌:河谷、山脊、山峰、鞍部 典型地貌: 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黄土地貌
外力作用
含义 :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
产生的作用, 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流水作用

冰川作用、风力
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2 )河流侧蚀发生的结果
凹岸更凹,凸岸更凸。河流更弯曲
凹凸岸的形成
凹凸岸是如何形成的?





堆积

侵蚀
河流侵蚀岸与堆积岸
A
B
北半球
①平直河道,一般用地转偏向力 来解释
②在弯曲河道,主要考虑离心力 和惯性 。 凹岸侵蚀:坡陡水深 凸岸堆积:坡缓水浅
凹岸侵蚀:坡陡水深 凸岸堆积:坡缓水浅
(掌握实验微观地貌,推测和实践大流水地貌) 实验目的与要求:观察并掌握流水侵蚀沙槽的大小、侵蚀速 度、侵蚀沙槽发展的方向(侵蚀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侵蚀地貌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1.A 2.D
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V”型,在断层上也不宜修建水库,否则会导致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

故本题选A。

2.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相应的也大,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

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河谷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加宽和变深。

故本题选D。

河流侵蚀地貌
时期作用过程地貌类型
初期(A)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为辅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形成“V”型谷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
中期(B)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成熟期(C)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进一步展宽,呈槽型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U”型谷B.水流湍急
C.为“V”型谷D.水深壁陡
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
【答案】1.C 2.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