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身子看学生

合集下载

教师应该学会蹲下看学生

教师应该学会蹲下看学生

案例类教师应该学会蹲下看学生最近,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

”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竟如此之深。

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

老师是大人,一站起来,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横加指责。

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进学生。

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要成为孩子中的一员,我们必须爱学生,尊重学生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必须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案例1]记得一次在片区上研讨课古诗《草》,有位小朋友在画“春风吹又生”的诗意时,把春风画成黄色的。

我笑笑说:“是的,当春风裹着沙尘刮来的时候,春风是黄色的。

”又一位小朋友不同意,他说春风是绿色的,于是又把黄色的风檫掉,画成绿色。

我也笑笑说:“不错,在诗人的眼里,春风是绿色的。

不然,王安石为什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呢?你长大了,说不定也会成为一位诗人。

”话音一落,听课的老师为我鼓掌。

接着,又有一位小朋友说:“他们都不对,因为风是看不见的,画不出来的。

”于是,他把绿色的风擦掉,把草叶画成一边倒。

我说:“我们一看就知道在刮风,而且风刮的比较大,草都被吹弯了腰。

”听课的老师又热烈鼓掌。

这次鼓掌当然是给这位小朋友的。

按理说,只有最后一位小朋友说得对。

但对前两者,我为什么不予以否定?我想,如果否定他们——哪怕态度很温和——不就把学生的想象力封杀了吗?而且,说不定还真的扼杀了一位未来的诗人呢。

由此看出,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

所以,我们要蹲下来看学生,这样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觉得不幼稚,不可笑;许多错的东西,往往有其合理的一面。

这主要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是蹲着的,一个是站着的,即不以对大人的要求去要求学生,不要求小孩子去做大人应该做的事。

孩子毕竟是孩子。

不仅仅是教学,班级管理中我们也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心灵感动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也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

蹲下来看 不一样的精彩

蹲下来看 不一样的精彩

蹲下来看不一样的精彩于永正老师“要蹲下来看孩子”的观点对我们的影响颇大,可俗话说得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教育工作者,谁都知道蹲下来看孩子有多重要,但能够完全蹲下来看孩子的却可谓凤毛麟角。

特别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更是有意无意地从成人的角度引导和评判孩子们的作文。

因此我倡导教师要蹲下来观察孩子的世界,蹲下来解读孩子的习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品味出稚嫩文字所呈现出的不一样的精彩!蹲下来看孩子的作文,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我谈一下几点看法:1 蹲下来解读孩子的认知和审美儿童的生活有别于成人,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大多是感性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以感性为主,少理性、多情趣。

因此,我们在读孩子的习作时,不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放开成人的理性,丢掉伦理的枷锁,用同样纯真的心去读,切不可超越孩子的认知水平,用那种揠苗助长式的期待来催熟孩子的思想和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敞开天真、幼稚而奇妙的心灵,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真感觉,表达真性情,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下来”的要求,从而走出“大、空、假”的习作怪圈,真正做到以心写文,文为心声的目的。

在一篇题为《我的爷爷》的习作中,一个学生选择的材料是:爷爷助人为乐的品质令他敬佩——在爷爷住的那个大院里,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爷爷给烧的水,而爷爷给大家烧水从来不收钱;爷爷的绝活令他敬佩——爷爷会“滴”水,他给大家烧的水全是半开水龙头“滴”来的,自己不需要缴水费。

读到这样的文章,如果我们以成人的理性来评价,那么所能给孩子的必然是一个“选材不当”甚至“立意不高”的评判。

但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同样幼稚的价值观、道德观来解读,那么,爷爷的形象又是何等的真实可信、丰满圆润!袁微子老前辈不也倡导给不切题的习作“换顶帽子”吗?唯其真才可爱,习作的可爱不就在于其纯真、直率、天真无邪吗?至于“滴水”问题,完全可以在对小作者的观察之“细”、对人物、对习作之“真”给予充分肯定之余加以引导,以帮助孩子提高辨析是非的能力,促进是非观的形成。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黑尔加·吉尔特勒教给我们一种与人谈话的方式,比如与3岁的孩子讲话时,最好蹲下来,让他和你处在同一个高度,使他能感到自己的存在,那么当我们老师们面对那些已经独立思考并且迫切要求人格独立的大孩子时,的确应该蹲下来看学生,教师站着看学生,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而且教师看学生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不可理喻。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至尊之位,而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或匍匐着,乃至于跪着的灵魂。

可见,蹲下来看学生,关键是把心灵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和心态与学生沟通。

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有人说:“站着抛给学生苹果,苹果会掉在地上;蹲下身子,递给学生苹果,你才会听到‘老师,您也吃’的童音”。

蹲下来看学生,我们就会把尊重还给学生,培养其强烈的自尊心。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动辄撕碎学生尊严,刺伤学生心灵的师生关系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棍棒”只能造就奴隶,不能造就人才。

学生的发展,不在于现在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将来学习的潜力多大。

蹲下来看学生,民主就会走进课堂,我们的课堂就会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和蔼,少一些严肃;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刺激;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幽默,少一些说教。

“只有对师道尊严作再否定,孩子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权利,去拥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

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正平等的、互尊互爱的关系。

”《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蹲下来看学生,我们就会把信任还给学生,体谅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我们就会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验它们的感受。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这样,“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变成了真正的先生”。

蹲 下 来 看 孩 子

蹲 下 来 看 孩 子

蹲下来看孩子江西省瑞金市第五中学宋海明于永正老师有一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

”教师蹲下身子看孩子,就是要与学生以心换心,心灵沟通。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双向型的,需要与学生同架心灵的桥梁。

而心灵沟通的核心,是教师必须对学生尊重和信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既需要心理接触,也需要心理相容。

“蹲下来看孩子”就是我们教师卸下在孩子面前的“高大”形象,用心去看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在孩子纯净的眼眸中,世界是一首诗,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只有通过调查了解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和学生达到心理接触,把话讲到点子上;同时,学生只有理解了老师的话,并且有了认同感,才能对老师的要求产生自觉性和责任心。

另外,教师的人格力量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灵沟通。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班主任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不一,言而无信,学生就会失去信任和理解,就会给心灵沟通造成障碍。

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一缕阳光,一片绿叶,一只小鸟都会引起孩子的遐想,他们会发现、会思考、会探索、会创新。

幼小的身体里漫溢着无穷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对生活充满智慧和热情。

因为尊重,我们发现;因为发现,我们鼓励。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

细小的创造行为因为得到及时的发现与鼓励才能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点点滴滴地萌芽。

创新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爱探索、爱创新。

作为老师“蹲下来”会使我们放下权威,俯下身来,会使我们永远是孩子中的一员,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拿出理解和尊重,同他们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倾听和发现,带着由衷的微笑,融入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扉,捕捉孩子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鼓励孩子探索,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与他们同心协力,携手攀登跋涉,开掘知识的汩汩清泉,获得创新的乐趣。

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工作不到两周,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关于孩子。

慢慢地掌握了一些与孩子交流的技巧。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蹲下来,看孩子”。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同样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会让孩子有不一样的感受,更会让所谓“大人”的我们,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与孩子交流时,如果我们蹲下来,与孩子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孩子会与我们更亲近,因为他们会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友好。

当我们站着跟孩子交流时,由于身高的差距,孩子会有一种压抑感、恐惧感。

试想一下,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站在讲台上训斥犯了错误的我们时,我们很自然会有种畏惧感,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犯了错误,还因为高高在上的老师与我们之间有一种身高上的差距,很自然地,我们就会感觉到老师传递给我们的那种严厉。

这也正是老师选择站在讲台上训斥犯错误的学生的原因。

当我们与孩子之间存在身高差距时,不管我们的表情多友善,孩子即使感觉到我们想与其亲近之意,这种感觉中也会带有一丝畏惧与严肃。

对于我们大人来说,蹲下来,不仅仅是为了能与孩子保持同一高度,更是为了能以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心理。

妈妈带着孩子逛街,妈妈欣赏玲琅满目的商品的同时,孩子却穿梭于形形色色的腿之间,想想这应该是多么恐怖啊.作为大人,我们习惯了用我们的思维去认识这个世界,理所当然地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放在孩子的眼中。

当我们蹲下来,换一个角度去看的时候,也许我们才会恍然大悟,才会理解孩子眼里的世界有另一番风景存在。

作为老师,不管是外教还是助教,都要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尽量与孩子保持同一高度,以便使孩子能够更好地接纳老师,视老师为伙伴,更好地与老师交流。

作为家长,更应该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看孩子眼中的世界。

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孩子眼中的事物。

让我们一起蹲下来吧。

蹲下身来看孩子

蹲下身来看孩子

蹲下身来看孩子蹲下身来看孩子,这句话对于老师并不陌生,也时常挂在嘴边。

我们也时常看见一些大人们见到小孩子主动地蹲下身来,以求高度的对等,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与说话。

但是作为教师不可能时刻与孩子保持平等的高度,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不可能永远都蹲下身来。

或者即使蹲下身来,也不一定就能真正发现孩子的心理。

可见,对于孩子真正的蹲下应当是心理的认同,应当是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应当是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我们的一些教师,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蹲下身来看孩子的内涵,蹲下来也许只是一种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姿态,一种造作。

他们对于孩子的谈话也许口气温和,但却不能想孩子之所想,思孩子之所思,从而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理,站在孩子的高度看问题。

对于一些学生,老师正因为没有这种心理的认同,从而产生误解。

一些很简单的课文学生竟然不解其意;一道道简单的数学题,孩子也会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一个众人皆知的道理,孩子也许不以为然,屡教屡犯……这些问题,老师认为都怪孩子自己,怪孩子上课不努力,没有认真听讲;怪孩子不懂事理,不理解老师的辛苦,不能控制自己……其实孩子们的问题也许有孩子们的原因,智力、生活、家庭等等,再简单的问题也许他们也觉得困难,有时犯错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自己的利益,寻求别人的理解。

对于这些孩子,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抱怨,我们需要蹲下身子与孩子交流,从孩子的角度审视问题存在的原因,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探索合理的教育方式。

蹲下身子看孩子,需要一种包容的心态,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个性张扬。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思维方式以及年龄特点有所不同,他们的行为不可能完全向着我们大人预设的方向发展。

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理解,需要包容,更需要立足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展开教育。

蹲下身子看孩子,需要一种教育的智慧。

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启迪,教育的事业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感染另一颗心灵。

蹲下身子看学生

蹲下身子看学生

蹲下身子看学生教育家李镇西曾一再提醒教师必须阅读有关孩子的书籍,努力成为一个“孩子”,在老师成为“孩子”和学生交往时,才能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获得学生的真实情况,更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教育帮助孩子成长。

由此我知道,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拥戴老师,就应该蹲下身来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一、蹲下身子让我拥有了更多信任学生对老师有特殊的信任,他们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的信任,像朋友一样和老师平等的交流。

叶圣陶先生十分强调“师生接近”,他告诫教师要和学生“共生活,共甘苦”。

因此我抛弃一些所谓的教师尊严,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接近学生,深入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

我平时注意和学生进行双向式的交谈,并专心倾听。

在学习之余,与学生谈谈生活上的事,谈谈他们的爱好,谈谈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成长,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他们的感受。

从学生的言谈中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

当老师与学生打开心灵,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更多的信任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二、蹲下身子让我拥有了更多笑容特别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

”他让我懂得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宽容学生,尊重学生。

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理解,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老师每逢学生出现认识、行为上的偏差,如果蹲下身子从学生学生位置考虑,就会发现,学生产生某种想法、做某件事是情有可原的;要是自己碰到这类事,也难免会产生类似的想法或做法。

这样,教师处理问题时,要学会宽容,就会为学生着想,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学生也会觉得教师是和他(她)站在一起的,于是就会比较容易接纳教师提出的建议。

在和学生的交谈和交往中,我少了“你应该”,多了“我觉得”;我少了严肃,多了笑容。

三、蹲下身子让我拥有了更多欣赏有个叫皮格马利翁的人,他精心雕刻了一座女神像,他被自己雕刻的女神像迷住了,整天对着她膜拜,最后女神像被他的虔诚打动,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少女。

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学生

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学生

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学生记得那是一节走教课,教学内容是《盘古开天地》,我当时给三(2)班学生上课。

因为学生和老师不熟悉,我难免担心会出纰漏。

半个小时过去了,还好,没出什么差错,我松了一口气。

当学生思考并讨论:“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时”,真可谓奇思妙想呀。

一个学生说:“盘古的灵魂化作了星座”,我一想:人有没有灵魂都没人证实过,不要说盘古了。

于是评论说:“你还可以再想想。

”又一个学生说:“盘古的泪水变成了大海。

”我当时都快被噎死了,盘古真爱哭,泪水都变成大海了。

我告诉学生:“可以说盘古的泪水变成溪流了。

”……下课了,我越想越觉得刚才课堂上的解释不太好,这不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吗?教育专家道:与孩子说话要蹲下来,他们年龄太小,还没有长高,只能是大人蹲下来,才能平视着说话,小孩同我们大人一样是独立的人,应当得到尊重与平等对待。

作为教师的我们,何尝不应该这样呢?听学生回答问题时,更应该蹲下来听听学生心声,把自己当作学生去看待世界,看待万物。

孩子们的世界是《喜洋洋和灰太狼》、《奥特曼》、《蜡笔小小新》……在他们眼里,人怎么会没有灵魂呢?,在他们眼里,盘古这样的巨人的眼泪当然就可以变成大海呀…… 在他们眼里,下了雪的大地自然就是“白地”,爷爷的胡须就是“小草”呀。

在他们眼里,世界时千奇百怪的……而教师在教育时,是很容易用成人的思维理性的看待问题,就会去指责学生的不对,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这个片段提醒我,同时也提醒所有的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蹲下身来。

如果我们总是站着面对孩子,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

蹲下身来倾听,学生和我们的距离就会缩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也是儿童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

蹲下身来教育,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以亲切、平等的心态去走近孩子,不时的站在孩子的立场、角度上去进行教育评判。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满天下”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就像池塘里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一样,作为教师特别是从事着一线教育事业的教师,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我们在让孩子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保持丰富而优美的灵魂,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欢乐与美好。

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就要“蹲下来”,“蹲下来”就能原谅学生成长道路的错误,“蹲下来”才能感到学生了不起,“蹲下来”才能真正走入到学生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家三口经常去逛街,父母认为这是让儿子散心,开眼界的机会。

没想到,经过几次逛街后,儿子断然拒绝父母的提议,父母百思不得其解,认为是儿子的任性。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拥挤的商场里,父亲的鞋带散了,他蹲下去系鞋带抬头时,一直困扰他心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因为当他蹲下与儿子一般高时,眼前看的都是大人的脚和屁股,在大人眼里的琳琅满目的商品,漂亮的装饰等什么都看不见:难怪儿子不愿去。

从此,只要出去逛街,这位父亲总是将儿子抱起来,儿子每次也都是兴高采烈地要求同去。

读罢这个故事,我很有感触:其实我们做老师的,有时不也在犯那对父母同样的错误吗?有时对学生的错误做法难以理解,用自己的思维定式去想当然地处理,有时却把学生稚嫩的自尊给伤害了,弄得不好师生关系紧张(尤其是班主任),最后班级失去了凝聚力。

所以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宜时,不妨也“蹲下来”看看学生的世界。

如何做到“蹲下来”,看学生的世界呢?我以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心里要装着学生的尊严。

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

教师如果总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的话,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

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是必要的,但是在批评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这么做的原因,抱着能理解他的做法的态度,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之进行教育甚至严肃的批评,学生也能欣然接受,并从中懂得道理。

老师应该蹲下来看学生

老师应该蹲下来看学生

老师应该蹲下来看学生
课堂到底是谁的?当然是学生的。

那就应该把课堂坚决地还给学生。

把课堂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是微观。

不过,它以宏观的调控为前提,但即使有宏观条件保证,也并不等于能到位。

微观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既是异常复杂、多变、难控的,但又充满着探索、创造快乐与甜蜜。

老师应蹲下来看学生,也就是享受着学生的童真、童情与童趣,使自己也成为一个孩子,和学生同喜、同乐与同忧;又让学生享受老师的尊重、爱心与柔情,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和教师、同学同研与同创。

蹲下来看学生,教师必须走到学生的心中去,打破师生界线,充分认识学生,与学生同呼吸、同思维,形成脉搏共振,使学生总想接近你,亲近你,什么都想对你说。

《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小白兔贝贝”的形象,学生非常喜欢,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贝贝”来来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以小兔贝贝的身份进入角色,导入时我用特别的语气说:“大家好,我是贝贝,要和大家一起做‘比、玩’”……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活动中,教师贝贝以小伙伴的身份参与,一起讨论、一起游戏、一起制作……;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争做“贝贝”的好朋友,有什么“小秘密”“小烦恼”都会悄悄地告诉我。

只有蹲下来看孩子,你才能够看到真是的孩子,同时,也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孩子也才会看到真实的你。

蹲下身子看孩子

蹲下身子看孩子

蹲下身子看孩子在一次家长会上,当许多学生家长争相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愚笨、如何淘气、如何不可理喻的时候,我给他们讲了几年前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灯下,我正在埋头批阅着今天的最后一摞作业。

刚满一岁的儿子尚不会说话,正蹒跚着脚步在我身后的空地上独自玩耍。

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发现孩子在我身后小声哭泣着。

我转身一看,儿子双眼噙满泪水,两只小手抱在一起,用力向前指着,一脸的无奈,一脸的委屈。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明白了,原来他的小皮球不知什么时候滚到了我的书桌下,自己拿不到,急哭了。

于是我也不用起身,只抬脚轻轻一划拉,就让皮球又回到了他身边,转身我又去干我的工作了。

但是,孩子的哭声并没有停止,相反,哭声越来越大了,并把抱在一起的小手又向前伸了伸。

孩子今天怎么了?是不是累了提前闹瞌睡了?我只好放下笔,抱起孩子上床、熄灯,轻轻地为他哼起了摇篮曲。

漆黑的屋子里,孩子的哭声持续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终于,他睡着了。

早已不耐烦的我赶快起身,又伏在桌前继续批阅作业。

夜深了,最后一本作业终于合上了。

当我伸手去捡掉在桌下的笔帽时,手指突然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我蹲下身子凑近一看,原来是被桌子腿下面露出的一个小钉头划了,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看着那个钉头在手上留下的血印,我突然想起了什么,赶快到床前去看儿子的手。

果然,孩子右手食指指尖的地方,也有一个同样的血印,血已经凝固了。

我的猜想被证实了。

那一刻,我的心颤栗了!一夜未眠。

那一夜,围绕这件小事我想了很多。

孩子今晚遇到的事情对他来说是多么困难啊:她想求得母亲的帮助,可他还不会说话,很难用成年人的方式与别人交流;他的身体还那样小,自己能做的事情那么少,大人也只有在蹲下身子的时候才能看清他的面部表情;他的思维能力才刚刚萌动,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对付它们……孩子在这个时候多么需要一个大人的正确指导和帮助啊。

这时的我只需要蹲下身子去认真仔细地看一下,就能搞清原因,就能给孩子防止伤害增加一次有益的经验。

感悟“蹲下来看学生”

感悟“蹲下来看学生”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每个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不一样,使得他们对某些事情的认识和处理不一样。当他们表现不佳时,教师应保持冷静,了解详情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再倾听学生的解释,分析这样做的原因。最后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解决,以及结果怎样。当你在处理整个事情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其实你已经做到了“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你的理性,也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他们在你的面前也会平静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思想,而每个学生的思想都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各种思想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就需要时间和耐心,避免急躁情绪。
二、“蹲下来”表现之二--心平气和
俗话说“十个手指各有长短”。一个几十个学生的班级,总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批评学生的不佳表现和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时,教师应该心平气和,不要急于定论、扣帽子,而应该了解行为背后有没有别的原因,粗暴、急躁的举动只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学生陆某,不善言谈,思想有些偏激,上课经常和任课老师顶撞。后来笔者了解到,陆某小时候亲眼看到自己的玩伴淹死,这件事对他的思想触动很大,他的性格也变了。笔者意识到做这样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就更应该心平气和,稍有一些激烈的言辞可能就会使他的性格更扭曲,更不可能把他从牛角尖里拉回来。每次他被请进办公室时,笔者先岔开话题,让他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再分析当时的情况以及结果。此法屡试不爽。后来笔者发现他和任课老师顶撞的次数少了,在我的课上他表现得很认真。

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的品性是在后天中慢慢形成的,作为一名教师,蹲下来看孩子,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关心、爱护、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把每一个学生都塑造成完美的学生。

——题记在课堂中,会出现许许多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只要用心的对待每一次“情况”,蹲下来看孩子,相信孩子会“理解”老师,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最初的内容合理的写到这张白纸上,关键还在于用心。

郭煜龙,平时表现还不错,成绩平平,然而在课堂上发出怪叫,下课的时候还趴在地上。

下课的时候我就把他叫过来然后问:“小煜龙,为什么怪叫,而且还趴地上呢?”“因为我属狗的啊!”孩子仿佛很有理。

我接着问:“那属老鼠的是不是总是打洞啊?”“不是,属蛇的也不钻到洞子里面啊......”孩子仿佛意识到自己的不对。

“以后呢,不能再发出怪叫,也不能趴在地上,那样不是好孩子,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

”孩子很高兴的答应了。

孩子总是希望自己受到关注,想办法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但是不知道选择什么方法来实现,所以出现以上问题,而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能批评,要善于分析问题,分析孩子的心理,再想办法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怎么做不对,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正确地引导,做出最合适教育。

“蹲下来看孩子”是一种“师爱”,孩子很需要这种“爱”,“染于
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在孩子的成长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温馨的话,可能就会影响他以后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做一个好老师。

郭小寨小学
王君。

学会蹲下来看孩子

学会蹲下来看孩子

学会蹲下来看孩子
“我们要蹲下来看孩子。

”这句很朴实、很生活气息的话,出自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当我极偶然地从网上看到这句话时,心中便闪过了一道光芒。

每个人都有过童年,在那时时处处都需要仰视大人们的年代,我无数次地渴望老师或父母在教育自己一些道理、解答自己的一些问题时,能够蹲下来和自己说话。

因为平视着他们的眼睛能让我减少许多恐惧感。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幼时和我一样有过相同的渴望。

但在身边我却清楚地看到,许多大人在和孩子们交流时也如我一样,已忘记了要蹲下来看孩子。

看来,学会蹲下来看孩子,实在是成人们应该学习的一门课程。

蹲下来看孩子,不仅仅是一种形体动作——并不是蹲下了身子便意味着学会了“蹲下来看孩子”;它是一种感情的姿态,是抛掉了自以为是、趾高气扬的情调,首先在心理上就“蹲下来了”。

孩子的世界,大人只有“蹲下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只有学会和孩子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去看待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鼓励或批评。

特别是在批评教育方面,“蹲下来看孩子“显得更加重要。

孩子因其年幼,也许会有许多错误,父母或老师在指出时,就更应当明白孩子和大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平等的。

用包容的心去正确引导孩子,远比用成年人的模式来束缚他们更为有效。

想来许多大人不能习惯“蹲下来看孩子”,更多的是怕会降低自己的“高度”;于是乎,总喜欢充当着全知全能的角色。

其实大可不必。

有一
位伟大的艺术家就说过:自己一辈子都在向孩子学习。

而向孩子学习的最好途径莫过于先学会“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要蹲下来看学生,对学生有了了解,才能实施爱的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蹲下来看学生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第三条“热爱学生”的要求中指出,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始终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对待“待进生”,班主任更要尊重他,主动靠近他,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其脆弱的心灵,有进步时给予肯定,使他在悔愧的反思中振作起来。

老师要蹲下来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蹲下来,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把毛毛虫放在女孩的衣领里,就不会斥之为“顽劣”……我曾经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的家庭条件优越,由于他母亲的溺爱,使他在学校屡犯错,学校老师都拿他没辙,最后老师们上课只好请他在教室外,他也因此转学来到我当时任教的学校,转来学校时他闹得班级是“鸡犬不宁”。

第二学期,学校把他交给我,让我当他们的班主任,由于他五年级在班级的闹腾,老师们不喜欢他,同学们都不愿和他在一起,为此我经常找他谈心,了解到他其实内心里非常希望能和同学们一起玩。

通过观察我还发现他对那些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十分羡慕,因此我只要发现他的一点点的优点(这些优点对于其他的同学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有时甚至是缺点),我及时的给予表扬……他终于有了转变,上课不再闹,课外还能主动做些好事。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最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蹲下来看学生,使我印象深刻。

我们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蹲下来,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世界,掌握孩子们的听觉、视觉与理解特性,这样才能更好的的理解孩子的需求,切身体会孩子们的感受,更有效的和孩子沟通,促进孩子的发展。

由此我也深深的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今天我在教室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

在上课之前我进行了认真备课,自认为对学生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上完这节课后,却发现,很多预设到了课堂上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

预设乱了,我的思路也乱了。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实学生在没上这节课前,已经有很多学生会计算了,而至于到底是怎样算的,恐怕有些学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也许就已经形成了几十加几就等于几十几这个印象。

而我这节课要做的是要让学生不但知道结果,还要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即算理。

我总觉得,像这样的内容,应该在我的稍加引导下,孩子们便能够很快的意识到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这样的理解比较容易,因为这是上一节课刚讲过的内容,课前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复习。

但是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怎样来表达,也许自己有自己的算法,不必强求,但是能根据数的组成迁移到解决加法算式中,是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重点,还是想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够表达出来并运用到以后的计算中去,但是这个过程却出乎意料的困难,虽然最后一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但是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由此我想到了,还是以成人的理解去感觉这样的问题只要稍加指导,那学生们肯定都是小手举得高高的。

很显然我对学生的了解认知太浅,太高估他们的能力,也可以说我课前对学生的在课堂上的预设太单一、我觉得像这样简单的解法孩子们都能理解,但是通过检测才发现还是有两个平时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没有掌握住,如果当时让学生们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来拨一拨,会不会更容易理解呢?答案使肯定的。

蹲下去看学生

蹲下去看学生

要学会蹲下身来看孩子——《农安教师》骨干作者培训会有感3月20日,春寒料峭中,我们迎来了《农安教师》骨干作者第一期培训会,进修六楼的大会议室,座无虚席,来自全县中小学的二百余名骨干精英们汇聚一堂,只为聆听侯颖和赵培光两位专家的写作指导。

做为一名教师,整天和一些不够懂事,时时刻刻需要操心的学生打交道,难免会觉得心烦意燥,就忍不住常常地发脾气,结果是伤了学生又伤了自己。

静下心来,看着受了训斥反而增添了反叛情绪的学生,品尝着自己不得开怀的情绪,回首扪心自问:何苦?真的,这样误人有伤己的事何必呢!相信很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都会感同身受。

但是,我们作为一个老师、一个成年人,如果以我们的眼光来看学生,难免会觉得学生的表现很不如人意。

可是我们做为班主任、科任教师,这样的的事肯定在所难免。

曾记得陶行知老先生说过:“您的教鞭下有瓦特,您的冷眼里有牛顿,您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又有谁能知道,我们眼中“不肖的学生”不是牛顿、爱迪生或巴金呢?所以,我们应以“厚爱”为出发点,“蹲下来看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看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尊重、理解学生。

学生看问题的眼光和成人是不一样的,成人要想弄清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去探究发现问题。

我们只有蹲下身去,才能意识到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而不是成熟的人;我们只有蹲下身去,才能以真诚赢得信任,以童心换取童心,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我们只有蹲下身去,才能与学生进行真正民主、平等的对话,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拨动他们的心弦,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激励“先进”,呵护“后进”。

要知道,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学生同样需要平等的交流;俯视学生就会觉得他们很渺小,蹲下来才可以和学生自由的交流。

我们常常教导学生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为对方考虑!可我们呢?每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就只懂得一味的责怪学生,只发现学生做错了的地方,做的好的方面却没有察觉!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训导之中度过,各方面的能力又怎么能够得到发展呢?“蹲下去看学生”,许多学生的行为和内心体验就有可能为教师所理解,师生在思想上就容易沟通;“蹲下去看学生”,学生的身上就会有许多为站着所不能发现的闪光点被师察觉和激励,学生就更能朝着更优的方向前进,有所长;“蹲下去看学生”,就能够体验学生的过失错误,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就可以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教师要蹲下身子看学生

教师要蹲下身子看学生

教师要蹲下身子看学生民联学区太和小学张玉琴最近读了特级教师于永正写的一篇文章《蹲下身子看学生》,对新课改所提倡的尊重、赞赏、理解、信任学生,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于永正老师谈到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

站起来看,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

于永正老师强调我们应该蹲下来看学生。

他说蹲下来看学生,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会觉得不幼稚,不可笑,甚至会觉得学生了不起。

对此我深有同感。

教育教学中我蹲下身子看学生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

我没有按照以往的古诗方法教学,而是重点让学生理解“送”字。

教学中我提出了如下问题:“谁送谁?在哪送?在什么时间送?怎样送?为什么送”等问题。

我让学生充分自学交流后,再让学生汇报。

在教师的眼里“谁送谁?”这个问题很简单。

可是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

在回答“谁送谁?”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是黄鹤楼送孟浩然,还有的学生回答是故人送孟浩然······学生的回答在我们看来真的幼稚可笑。

可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没有指责、嘲笑学生,而是耐心的引导学生看书,帮助学生让学生明确我们都忽略了作者,学生笑了。

他们再次举起了手,正确的回答了“谁送谁?”这一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下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学生兴趣十足,信心十足。

学生利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方法,通过自学,很好的理解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想学生兴趣十足的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源于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我对学生的尊重、理解,我是蹲下身子来看学生的。

蹲下身子看学生,教师和学生就会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培养、挖掘出来。

再如:教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这篇课文时,在领会“太空蔬菜抗病力强,所以在生长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

“目光看远点,身子蹲低点”

“目光看远点,身子蹲低点”

“目光看远点,身子蹲低点”有人曾经说过:“当教育者以成人苛责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世界时,教育者就会成为一名无情的偷梦者,在不经意间偷走学生的许多梦。

一味的管教,苛责、束缚只会压抑个性,使学生原本丰盈的心灵之泉枯竭,原本充满希翼的梦想破灭,原本多彩的人生因此而暗淡。

所以只有让学生们真正做自己的主人,他们的心灵才会飞翔。

”这就是说,做为教师,只有自觉地完成角色转换,不急不燥,时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才能够使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琐事中解放出来,成为班级宏观管理者。

为了真正达到贯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这一目的,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一、校纪的深入学习、班规的民主修订开学初,我先带领学生学习、讨论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修订班规班法。

这样一来,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班规的确定既对学生起到了约束作用,又尊重了他们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二、民主选拔、重点培养(班干部)个别了解到在学生中存在有这样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当干部浪费时间”、“当干部吃亏”等这些情况后,我首先通过谈话和主题班会的形式,向学生渗透,未来社会使竞争将更加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于多元化、立体化。

有了这样的前提,我又印发“班级学生情况表”,让学生填写自己的个人资料,并在班里公布一些突出同学的优点、特长。

同时又鼓励学生自我推荐,参与竞争。

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投票直接选举确定。

这样产生的班干部基本上是关心集体,办事认真,团结同学,愿意为同学服务,学习成绩较好;在班上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和组织能力。

但作为学生,班干部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通过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或个别谈话等方式,在下列8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蹲下身子看学生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一个切合实际、恰当可行的理想目标。

但教师目标的确立一般都带有较大的主观色彩。

能否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呢?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验证。

在实践中,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绝不可能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并要适时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更不能用尽善尽美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学生。

蹲下身子去吧,多角度、全方位去欣赏学生、评价学生。

只有看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学生才有希望,教学才有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