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代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不耻下问的故事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
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
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
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
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少年张衡求知识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
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
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2500颗星星,并且绘
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
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的木鸟。
渴求知识的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满17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
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
和世态人情。在当时的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
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
学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的研究上
也是举世瞩目的,他创制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的仪器问世早1700多年。他还是东
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的《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郑板桥名画换狗肉
郑板桥的诗、书、画闻名于世,号称“三绝”,人们争相购买。扬州有个富豪特别喜
欢郑板桥的书画,但因他为人刁诈,郑板桥非常讨厌他,不给他作画写字。这个富豪为了
抬高身价,显示自己的威风,出重金购买郑板桥书画,但始终没有搞到手。
有一天,郑板桥出郊外漫步,见路旁新设一座酒店,店内有一位老者自称“怪叟”,
他见郑板桥到来,十分殷勤,马上给端上狗肉来款待。郑板桥平日最爱吃狗肉,一见大喜,便饱餐一顿。付钱时,店家分文不收,郑板桥过意不去,便当场作了几幅书画赠给店家。
事过之后,郑板桥才知道上了当。原来这位“怪臾”,是那富豪派人装扮的,自己的画就
这样轻易地落入了富豪之手。后来郑板桥常提及此事,说他因爱吃狗肉而上了当,用以警
戒世人。
韩信受胯下之辱
韩信是汉初著名军事家。他年少时,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却刻苦读书,熟读兵法,
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
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
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
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
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韩信以项羽帐下执戟卫士的低微身份,几年内登坛拜将,屡建奇勋,终至成为左右楚
汉战争的一方诸侯。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孔子
那是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并
不自满,仍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一
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终于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
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
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
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
是啊,我们应该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
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
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
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
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
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看了<>的人还看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