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作者介绍—屈原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作品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作品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被誉为爱国诗人、民族英雄。
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
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介绍屈原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成就。
1. 屈原的生平屈原,字长沙,乃楚国人。
他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是楚国名门之后。
屈原小时候聪慧过人,熟读经史。
后来,他进入官场,担任过楚国的官员。
他曾经任楚国上卿,还曾经出使齐国,为楚国争取了好处。
但是,由于他的忠诚和节操超过了当时的时代,他经历了一些磨难。
公元前278年,屈原被放逐到汨罗江畔。
在他被流放的时候,楚怀王原本也非常痛心,但是由于屈原的忠诚和才华引起了其他官员的忌惮,最终导致了屈原的流放。
公元前278年,屈原在汨罗江中投水自尽,以绝尘世烦恼。
2. 屈原的创作成就屈原的创作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著作,二是诗歌作品。
屈原还是楚国的学者,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史记》里记载有他参与的许多楚国历史的记述。
可惜在屈原被流放后,他的著作全都失传。
《离骚》是屈原最著名、也是唯一流传下来的诗篇。
这首长篇诗歌表现了屈原的忧国忧民情绪,描写了他被流放后的孤独和痛苦。
屈原以空灵、飘逸、激昂的文笔,赋予《离骚》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在文学史上,《离骚》远远超越了他所擅长的楚辞,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除《离骚》外,屈原的其他诗篇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九歌》、《天问》、《招魂》、《湘夫人》等诗歌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其写作的风格和情感经历一直被后人推崇不已。
这些诗歌主要表现了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文化内涵。
总之,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无论在文学价值还是文化意义上都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屈原被誉为“中国爱国诗歌的代表”和“楚国的民族英雄”,是我们学习和追求的榜样。
我们应该铭记他的忠诚、坚韧和爱国情怀,为中华文化的卓越传承而不懈努力。
高一语文离骚
艺术特点三
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屈原以前的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还处于朴素 的、自发的阶段。从屈原开始,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 方法才得到比较自觉的运用,并显示了巨大的威力。 在屈原的诗作中,积极浪漫主义的运用集中表现在诗 人自我形象的塑造上,如开始对自己的介绍,第七节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 岂唯纫夫蕙茝”,第十节的“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 王之踵武”。诗人尽情地发挥着他那神奇的想象力, 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 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离骚》内容简介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 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 《离骚》 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 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 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 “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 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 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 、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 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 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 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 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 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 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 372 句, 93 节,2464 字,课文是节选。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不知吾
完 荷花 荷花 美好
只要
确实
形容词用做动词
形容词用做动词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芳香 光泽 光明纯洁的本质 高耸的样子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指辽阔大地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更加明显。章,通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有哪些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有哪些屈原,名平,字原,楚国人,又称屈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诗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他曾经为楚国贡士,担任过楚国官员,也曾是楚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屈原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辗转,他常常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担忧而心痛,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和辛酸。
在他的诗歌中,留下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爱国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下面是对屈原的简介介绍以及代表作品的分析。
一、生平和经历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是楚国荆州中阳(今湖北省枝江市)人。
他的父亲是楚国大臣,家庭经济条件不错。
因此他能够接受到相当好的教育,早年间受到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育,如樊远,庄忌,和伍定等。
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原大地上,诸侯割据、内外交战,楚国虽然强大,但还处在与齐、秦等国的斗争之中。
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充满了战乱、烽火和泣血,文人也常见身陷险阻、危难之中。
屈原年轻时,曾经为楚国的官员,曾在政治上投身于推动楚国的改革和振兴,也发表过很多的政论和诗歌作品,但是在战乱中他的一些政治行动未获成功,导致他在他的官场生涯上受到了很多的阻挠和打击。
为了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抱负,他也创作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著作,同时也因为这些作品引起了传统文化和填词、文学上的反传统认知。
但是他的作品《离骚》,却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这一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绝唱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屈原的主要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长达三千多字,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为开头,描绘了屈原在离彤君园游和招魂释怀的情感和思想,同样也表达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反思,是屈原最为著名和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之一。
2.《九歌》《九歌》是屈原长篇叙事诗歌作品之一,共九章,开篇以“云中君不见吏隐飞鸟道, 时乎时乎隐之。
离骚全文注音及译文
离骚全文注音及译文离骚全文注音及译文《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骚全文注音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离骚全文dì gāo yáng zhī miáo yì xī ,zhèn huáng kǎo yuē bó yōng 。
shè tí zhēn yú mèng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zōu xī ,wéi gēng yín wú yǐ jiàng 。
huáng lǎn kuí yú chū dù xī ,zhào xī yú yǐ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jiā míng :míng yú yuē zhèng zé xī ,zì yú yuē líng jūn 。
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fēn wú jì yǒu cǐ nèi měi xī ,yòu zhòng zhī yǐ xiū néng 。
hù jiāng lí yǔ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pì zhǐ xī ,rèn qiū lán yǐ wéi pèi 。
mì yú ruò jiāng bù jí xī ,kǒng nián suì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2《离骚(节选)》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内心苦太闷息,:忧叹国息忧;民。 民生:人生;
第 三 段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修姱:美好; 鞿羁:喻指束缚、约束;
謇朝谇而夕替。
謇:助词,无义; 谇:谏诤;替:废弃;
既替余以蕙纕兮, 写自蕙己纕修:心用养香性蕙却作受佩到带不;公正的待遇。
又申之以揽茝。
揽茝:采摘白芷;
固时俗之工巧兮, 认时清俗时:势世俗,;孤独苦闷
偭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 错:同“措”,举措;
背绳墨以追曲兮, 绳墨:喻指准绳、准则; 追曲:追随邪佞;
竞周容以为度。
周容:迎合讨好;
忳郁邑余侘傺兮, 忳郁邑:强调忧闷之深切;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侘傺:失意的样子;
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
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写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作 背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景
——司马迁《屈原列传》
“屈原放逐,著《离骚》。”
——《史记·太史公自序》
《离骚》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 “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读
准 苗裔(yì) 字
孟陬(zōu) 庚寅
览揆(kuí)
(gēng yín)
苗裔:远代子孙
朕:我;
我是颛顼帝的远代子孙, 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皇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皇,大;
正当寅年寅月寅日那天,
摄提:古代纪年术语我,降寅生年了;。
孟陬:孟春正月,寅父月亲;观察衡量我出生的
览揆:观察衡量; 情况,一出生就赐给我
美名:
初度:出生时的情况;
肇:开始;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我的字叫作灵均。
《离骚》ppt课件完整版
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贡献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骚》对 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传统做出了巨大贡献。
05
知识拓展:楚辞及其他 作品介绍
楚辞概述及其特点分析
楚辞的起源和发展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 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优美辞藻与深邃意境呈现
优美辞藻
诗篇中运用了大量的优美辞藻,如“蕙纕”、“揽茝”、“余独好修以为常”等, 这些辞藻既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深邃意境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思考,诗篇呈现出深邃的意境。如“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不懈追求。
个人遭遇
屈原在政治斗争中失势, 流放期间深感国家前途渺 茫,个人理想破灭。
《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开创浪漫主义诗歌先河
《离骚》以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 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和 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对后世影响深远
屈原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对后世的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
象征手法的运用
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 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融入诗歌,
形成独特的象征体系。
强烈的个性和情感
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强烈的 个性和情感,抒发对现实社会的
不满和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
独特审美追求和创新精神
对美的独特追求
01
诗人对美的追求与众不同,注重表现内在的美和精神的美,而
非外在的形式美。
楚辞的特点
屈原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
屈原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爱国人士,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诗史第一篇”。
本文将详细介绍屈原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1.屈原生平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字平原,楚国丹阳人,祖籍盱台(今河南省商丘市)。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山水田园文化”的代表人物。
屈原自幼聪颖,有才华,学识渊博,精通音乐、武术、书法等多种技艺。
在楚国官场举步维艰的时候,他选择辞去官职,游历四方,广泛交往,给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据传说,屈原曾任职于楚国宰相府,并担任过国际关系部门主管。
但因不满楚国内外政治形势,他在公元前278年辞官离开国家,流落到江南:先是到过豫章、余姚等地,后又搬到了郢城(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的沅湘之间,过着隐居的生活。
2.屈原的著作屈原在世时就有文集,但在经费时代,只有《离骚》等数篇作品得以流传。
以下是屈原的主要著作:(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一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巨匠的杰作。
《离骚》是一部仿古诗,主要讲述了屈原离开国家到外游历的感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感觉和自身困境的描绘。
《离骚》以其内涵深刻,艺术形式精湛,成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2)《渔父》《渔父》是屈原的短篇小品,向人们展现了屈原的良好人文关怀。
该作品主要描写了一个贫困但有良知的渔民,在渔业经营上遭到不公正对待的故事,通过对渔民困境的生动描述,展示了屈原对人民百姓的深厚感情。
(3)《九歌》《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杰作之一。
这是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作品,内容包含了屈原的爱国思想、音乐表演、政治见解、天文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作品展示了屈原写作上的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也告诉我们屈原是一个最具有艺术天赋和政治见解的诗人之一。
(4)《招魂》《招魂》是楚国辞赋的代表作之一,由屈原所著,文学风格沉雄豪迈、富有情感。
该作品主要描绘了屈原对楚国忠诚的鞠躬尽瘁,以及在死后对国家的牵挂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之爱和悲痛之情。
《离骚》屈原
《离骚》屈原1. 引言《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战乱和挫折,而《离骚》正是他在沉浸于伤痛的时刻创作的。
本文将介绍《离骚》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影响,并分析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背景《离骚》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8年。
当时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被流放到远离家乡的地方。
在流放期间,屈原经历了沉重的打击和痛苦的折磨,他思念家乡和楚国的兴亡而悲伤不已。
正是在这种心境下,他创作了《离骚》这篇诗作。
3. 主要内容《离骚》是一篇辞章体的诗歌作品,共有十八节。
全诗以屈原的思想感情为基础,通过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对楚国覆灭的痛苦、对流亡生活的悲观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第一节:开篇即以亲身感受表达了自己的痛苦和忧虑,描述了自己处境的艰难,诗歌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第二至第四节:屈原描述了华胥之宫的美丽,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楚国衰败的忧虑。
•第五至第六节:通过描绘楚国古代传说中的伏羲、神农来反衬自己和楚国的状况。
•第七至第九节:屈原描述了自己被贬谪流亡的遭遇和身世。
•第十至十一节:屈原借景抒怀,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痛苦。
•第十二至十四节:描写了楚国的盛景和社会风貌,以及楚王的恢弘气度,表达了对楚国衰落的愤怒和对理想国度的向往。
•第十五至十八节:屈原表达了自己心灵的自由和对理想国度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4. 影响《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楚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辞章体文学的代表之作。
屈原在《离骚》中对现实社会的批评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展示了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追求。
作品表现了战国时期诗人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上,《离骚》以其雄奇壮丽的笔调和奇特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屈原的简介和他的诗句有哪些呢
屈原的简介和他的诗句有哪些呢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楚国的一名贵族,同时也是楚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一,其代表作《离骚》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屈原的简介以及他的诗句。
一、屈原的简介屈原,姓屈名原,字雨师,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贵族,约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
他是楚国国相之子,家境优渥,文才出众。
在他一生中,曾担任过楚国的大夫、官员等职务,也曾作为使节到过其他国家。
然而,在公元前278年,屈原被楚国时任国王所陷害,并最终在汨罗江投河自尽。
他以自杀作为抗议和呼吁,成为了楚国民间英雄。
他的故事被历代传颂,被誉为中国文化海洋中的一颗明珠。
二、屈原的诗句屈原在《离骚》中写下了众多深刻的诗句,这些诗句描绘了他独特的思想和文化观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的不满和思考。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屈原诗句。
1. “日以继夜,无念无想,谁之契阔?”(《离骚》)这句话描写了屈原的孤独和心灵上的空虚,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2.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离骚》)此句表现出屈原对人生的感慨,他认为生命就像是一个来去匆匆的旅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生活,不留遗憾。
3. “飘风不绝兮,沦浸于烟波。
”(《九章·少年篇》)这句话是屈原在《九章》中写的,表达了他对逝去的年华的感慨和诉求,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4.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离骚》)这首诗体现了屈原亲身经历的离别之痛,同时也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和敬仰。
5. “黎明不知何处去,一夕孤寂无人卧。
”(《离骚》)这句话传达了屈原对于人生命运无常和寂寞孤独的思考,他认为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间,人们应该珍惜过去,珍惜现在,好好把握未来。
三、结语屈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诗句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遗产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作品成为了后人心灵的佳作。
《离骚》完整版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离骚》完整版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正文:离骚先秦: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传统文化】《离骚》:离骚作者介绍 离骚的作者屈原简介
【传统文化】《离骚》:离骚作者介绍离骚的作者屈原简介离骚的作者是谁?作者介绍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芈后改为熊姓),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新考古发现可能实际为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他留下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录共25篇。
主要作品为《离骚》,《九章》,《九歌》,《天问》,《哀郢》,《怀沙》,《招魂》,出自屈原的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
司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
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
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
当然,传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近代少数学者对屈原的存在表示怀疑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
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
“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关于屈原的出生年月日,《离骚》中自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对此有不同解释,大致可分两说:一是王逸说,他认为“摄提”是“摄提格”的省称,屈原生于“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即寅年寅月寅日;二是朱熹说,他认为“摄提”是天上星座名,并不说明什么年份,两句只是说屈原生于寅月寅日,但年份不明。
二说之中,王逸说更为流行,但因所据历法不同,结论各异。
离骚知识点归纳
离骚知识点归纳离骚知识点归纳《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
下面是其知识点归纳。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屈平(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屈原的全部作品都收入西汉末年刘向所编的《楚辞》一书。
2、了解背景屈原出身贵族家庭,曾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并被流放汉北。
怀王死后又因项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江南,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本诗写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后。
3、文体知识《离骚》是“楚辞”名篇,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
《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楚辞: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时所使用的一种诗歌样式,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的《离骚》是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称之为骚体。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多用“兮”字经助语势,富有抒情万分和浪漫色彩。
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4、《离骚》的内容与艺术成就:《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共373句,2400多字。
本文节选自《离骚》的第一部分。
《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屈原和离骚的介绍
屈原和离骚的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 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楚国国士。
屈原最出名的作品是《楚辞》,其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离骚》。
《离骚》是一篇长达373行的辞章,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之一。
这篇作品描绘了屈原流亡的心路历程,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辞藻表达了他内心的悲痛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
《离骚》以其深刻的思想、华丽的词藻和独特的意象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作为楚国官员,屈原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被流放。
在流亡期间,他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深情和忠诚。
《离骚》展示了他的悲愤之情和对道德、政治和人性的思考。
屈原的流亡生涯以悲剧收场。
在公元前278年,他跳进了江水自尽,以表达对祖国的忠诚与无奈。
他的死在后来成为中国端午节的起源之一,并且被尊奉为民间神明。
屈原和《离骚》被广泛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和辞章的宝藏,为后世的文人学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他所表达的情感、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持续影响至今。
《离骚》作者屈原介绍
《离骚》作者屈原介绍
导语: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著名于世的作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1] 。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2-3] 。
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还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7] 。
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15]马《离骚》
4、屈原与群小之间存在怎样的矛盾? 他又具有怎样的信念?
“鸷鸟之不群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进一步 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正所谓 “道不同不相与谋”。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 廷得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屈心而抑志兮,忍 尤而攘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静,并 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固 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以先贤为榜样,同时也透 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
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
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
的节奏感。
三、移情技法的运用
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 那些美好事物(如“兰皋”“椒丘”“芰荷”“芙 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不 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到那一件 件美好的事物中, “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 “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 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追求和不悔的斗 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 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 高尚情操。这种移情的技法就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这 首诗中所运用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 墓”、“海峡”等等,这就是移情的写法,“花溅 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大家联系起来体会可能 就容易明白了。
思考问题:
1、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 情感的? 2、你赞成他的投江的举动吗?
二、具有韵律感和音乐美
①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 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 为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 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 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 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
《离骚》:屈原的忧国忧民之诗
离骚:屈原的忧国忧民之诗《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篇长篇抒怀之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离骚》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以及对屈原忧国忧民情感的深入探讨。
一、背景在春秋时期,楚国位于中原诸侯诸国中最为强盛的南方战国。
屈原作为楚国贵族子弟,担任重要官职,目睹了楚国由繁荣到衰落的过程。
然而,他却因反对外交政策而遭到排挤,并最终流放。
二、主题1.忧心忡忡之情:《离骚》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担忧。
他借助自然景物描写,表达自己心中沉重的忧愁。
2.政治隐喻:通过描述自身经历与苦难遭遇,屈原实际上在间接地批评了楚王和其它官员们不当的统治方式,并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3.爱国情怀:《离骚》中流露出了屈原对楚国农民的深切关爱和对楚国未来发展的殷切期待。
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的觉醒和救赎。
三、艺术特点1.丰富的意象:屈原运用了大量生动而具体的意象描绘,以展示他内心世界的变化和复杂情感。
2.出色的辞章技巧:作者用辞典雅,言辞高峻,既有古人气息,又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感慨。
3.律诗形式:《离骚》采用律诗形式,结构严谨,旋律优美动听。
屈原将个人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使其更加贴近读者。
四、忧国忧民情感分析1.心灵纷乱之痛:作者在《离骚》中描述了自己被流放异乡、遭受政治迫害的痛苦经历。
这些经历让屈原对于王权腐败、社会不公的弊端深感痛心。
2.对人民的深情厚爱:屈原关注楚国农民的生活和需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现状,为人民谋福祉。
3.对历史命运的忧虑:作者饱含着对楚国命运的思考与担忧,他认为当前政治局势将导致楚国走向败亡与沦丧。
综上所述,《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部卓越诗篇,充满了对国家、人民和历史命运的忧虑。
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屈原成就了这篇揭示人性、哀叹社会黑暗与探寻希望的伟大之作。
离骚》(节选)
•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 人,他留存下来的代表作品,有《离骚》、 《九歌》、《九章》、《天问》等。这些 作品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罪恶行径表 现了自己进步的政治主张表达了自己热爱 祖国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 屈原的作品是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发 展创造出来的,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 主的格式。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民间传说, 想象丰富多彩,文字华丽,充满着浪漫主 义的精神。这是一种独特的诗体,丰富了 诗歌的表现手法后人称为“楚辞”,又称 为“骚体”,它在诗歌发展的历史上产生 过深远的影响。
• 屈原的全部作品都收入西汉末年刘向 所编的《楚辞》一书。东汉王逸的 《楚辞章句》、宋代洪兴祖的《补 注》、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蒋 骥的《山带阁注楚辞》,是比较通行的 注本。
◇通假字﹕ 1、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 ,赐给 )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辟”通“僻”偏僻 ) 3、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道”通“导”,引导 ) 4、指九天以为正兮,夫为灵修之故也。 (“正”通“证”,作证 )
奸,
• 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把他放逐 到汉水以北。顷襄王继位后,屈原 曾被召回,但不久又被放逐到沅、 湘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 国国都郢。屈原痛心于祖国陷入败 亡的绝境,自己的政治主张又不能 实现。他满怀忧郁和悲愤,大约就 在这一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自投汨罗 江(在今湖南省境内)而死。
• 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就在每年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划龙舟、吃 粽子,渐成习俗。 • 屈原的家乡秭归从唐代就有屈 原祠、屈原墓,20世纪70年代 末,因葛洲坝蓄水,屈原祠已 搬迁,几年后又因三峡大坝蓄 水而迁坟迁祠。
◇古今异义﹕ 1、纫秋兰以为佩( 以为 古义﹕ 把……当作﹔今义﹕认为) 2、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 古义﹕久 留﹔ 今义﹕淹没 ) 3、忍而不能舍也(不能 古义﹕不 愿﹔今义﹕不能够 )
离骚
战国时代,连年 混战。屈原为楚国左 徒,忧心百姓苦难。
屈原立志报国, 劝怀王任贤用能,深 得怀王信任。
怀王11年,屈原 外交成功,六国联盟 抗秦,怀王为盟主。
楚国以公子子兰 为首的贵族,嫉恨屈 原,进谗言,怀王疏 远屈原。
张仪乘机向秦王 献计,离间齐楚两国, 六国联盟自解。
张仪使楚,将 价值连城的白璧献 予怀王宠姬郑袖。
屈子行吟图 [明]陈洪绶 绘
屈原
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2. 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 。 3. 开创了浪漫主义诗风 。 4.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5. 农历五月初五是其投江自沉的纪念日。 6. 推崇“美政”:圣君贤相 7. 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 《九章》(9篇)、《招魂》 ,共23篇。 8.《离骚》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 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 的源头。
(5 )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忳:忧郁烦闷 邑:通“悒”,苦闷 侘傺:失意的样子。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我孤独地遭受着现时的 穷困(走投无路)。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流亡:随水漂流而去。 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漂流而去,我也不肯做出苟合 取容之态。
(6 )
⑬岌
·
·
(jí
·
) ⑭杂糅( ró u )
·
·
·
·
·
(1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太息:叹息 掩涕: 掩面流泪。 民生:百姓的生活(人生) 艰:艰难。 我长声叹息,禁不住掩面流泪,我哀伤人民的生活(人 生)多么艰苦啊。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修姱:洁净而美好。 鞿羁:马缰绳和笼头,名词作 动词,束缚、约束 謇:古楚语的句首语气词 谇:进谏。 替:废。 鞿羁:马缰绳和笼头,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 我虽然爱好高洁又约束自己啊,但早上进献忠言晚上就 被废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作者介绍—屈原
导读:离骚作者介绍—屈原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新考古发现可能实际为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他留下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录共25篇。
主要作品为《离骚》,《九章》,《九歌》,《天问》,《哀郢》,《怀沙》,《招魂》,出自屈原的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
司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
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
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
当然,传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近代少数学者对屈原的存在表示怀疑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
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
“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
字的引申义。
关于屈原的出生年月日,《离骚》中自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对此有不同解释,大致可分两说:一是王逸说,他认为“摄提”是“摄提格”的省称,屈原生于“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即寅年寅月寅日;二是朱熹说,他认为“摄提”是天上星座名,并不说明什么年份,两句只是说屈原生于寅月寅日,但年份不明。
二说之中,王逸说更为流行,但因所据历法不同,结论各异。
浦江清推定屈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日生,这一结论较为精细。
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应是夏氏族的一部分。
据《史记·楚世家》说,高阳氏六代孙名季连,是楚的创业始祖,姓。
周成王时,季连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传至熊通(一作达),就是楚武王。
其子瑕,封采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氏,所以屈是楚国姓的分支。
自春秋以来,屈姓历世都担任楚国的显要职位,担任高级官职莫敖的有屈重、屈完、屈荡(前后两见)、屈到、屈建、屈生等,多半是父子相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