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

【自我总结】道德与法治是一档早间档栏目剧,于2012年1月14日开播,1月21日,改播普法栏目剧,每期节目播两个故事,12月1日,扩版到130分钟,每期播三个故事,成为播放时间最长的一档电视栏目剧。

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1《道德与法治》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应当加强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改变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新课改也在不断地深入。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让这些知识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那么,在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普及的今天,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设计有效的活动,引发学生在体验中感受。

而情境是体验的一扇窗口,是体验过程的门户。

创设符合教材主题,充满生活化的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活跃学习思维,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的材料越鲜明、越具体、越贴近学习者“经验”,体验的过程就越快捷、越深刻。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如在学习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一课《别伤着自己》的第一课时,书中设计以走迷宫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我就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明明的爸爸妈妈去上班了,明明就邀请丽丽和静静到家中一起玩,他们玩了一会儿,明明就拿起剪刀想要做手工,这时候问问明明这样做对吗?因为图中明明用的剪刀是安全剪刀,这样不容易伤害自己和别人,学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很容易理解这样的行为是对的。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心得体会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心得体会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引言在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道德与法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约束能力。

下面我将对本学期的教学进行总结,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

教学目标在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其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

4.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教育: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对的行为,什么是错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后果。

2.法律知识:介绍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法规、消防安全法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自我约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4.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一些有道德启发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培养他们的正确道德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的社会情境,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合理行为和不合理行为的区别,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意识。

4.学生主导讨论法: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效果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规范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部编版)本学期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说是一学期,其实从时间上来看,本学期因为新冠疫情,学生的在校时间只有两个月左右,只是往年的一半。

本学期我继续我承担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开学之初,我首先对学生们的线上研究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按照计划开展工作,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按照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及时反思收获与不足,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以教材为基础,立足课堂教学。

我在教学中努力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各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养成好习惯”,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

这里的习惯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本学期教材中日常生活的好习惯,研究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好习惯,与家人相处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努力使学生树立“共在”的核心价值观,“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状态。

通过渗透这一价值观,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挖掘生活儿童道德形成的具有价值的资源。

我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课前带领学生搜集资料,把更多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把良好的习惯培养纳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路途中不断经受严格考察,从课本内容、教学目标、再到教学模式等里里外外多个方面都在不断的改革完善,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时代的步伐从未停止向前,课程中隐藏的一个又一个问题逐渐暴露在了众人的视眼当中。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问题;小学生引言:梦想要从小培养,品德要从小把关,遵纪守法知识更是要从小开始教导。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好的生活质量与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暗示了我们将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接受更多新的挑战。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人才培养得到保障,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才有希望,本文将针对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问题的方法进行简要的探讨分析。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不被重视,课时被占用近几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不断的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方式对小学一年级任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和学习相关课程知识的同学进行调查研究。

经过多次数据的统计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小学对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教育一直处在“半空”位置,既没有彻底的忽视放弃也没有真正的重视引导。

学校和老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高,许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任教老师,通常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轮流进行授课。

所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一直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和灌输的模式上,期末复习紧张阶段,许多老师甚至直接占用教学课堂,辅导别的考试科目,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感几乎为零。

(二)课程单调,缺少针对性传统诵读过程的教学模式,最容易引起学生对学习课程的抵触情绪。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当中,通过简单的念读,老师能够在40分钟内把三到四个课时的学习内容全部讲读完,老师觉得自己的速度适中,但是学生却感觉这个速度太快。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正式的学习阶段,大部分孩子还没有完全的从幼儿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玩玩具等现象还是会频繁的出现。

2024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2024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2024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在2024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职责,严格遵守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我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我注重道德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通过讲故事、观察现象、讨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概念和行为准则,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最后,我注重法治观念的培养。

在法治教育方面,我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法律,强调法律是治理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工作,我发现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更加明确的道德规范和遵守法律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有时候他们对一些复杂的道德概念和法规理解困难,需要我提供更多的具体案例和生活实例进行解释。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有
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我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纪律。

综上所述,2024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我注重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要进一步解决一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2023年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2023年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2023年,我担任了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

这一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的规则、法律常识,并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重要一课,也是他们开始理解并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本学期,我主要教授孩子们关于社会规则、个人权利、义务以及基础的法律法规等内容。

我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分析以及互动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例如,通过“过马路”这一生活场景,让孩子们了解交通规则、等待以及遵循指示的重要性。

孩子们在本学期的表现总体积极,他们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并对知识点有了初步的理解。

他们在知识的掌握上表现出了一定的进步,开始懂得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去分析、判断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孩子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理解还存在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定期对孩子们进行评估,并给出具体的反馈。

对于理解困难的孩子,我会调整教学策略,用更直观、形象的方式解释概念。

同时,我也鼓励孩子们多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以此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制定明确的班级规则,让孩子们懂得在集体中尊重他人、遵守纪律。

同时,我也积极与孩子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深知家校合作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我定期与家长们进行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表现,并就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交流。

家长们的反馈对于我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同时,我也鼓励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们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去处理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这些知识。

回顾这一学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我认为我们在培养学生德法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第一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1、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适当的内容是实践活动是否必要的先决条件;适当的形式决定了实践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果。

因此,思想道德课必须选择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

1.结合教科书中提出的行为锻炼要求。

行为锻炼是根据教科书知识的教育目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具体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结合教科书的要求,行为锻炼可以从以下两种形式开始:一种是在学校开展活动。

例如,与学校组织、学生会密切合作,从纪律、卫生、礼仪等方面,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文明礼仪从我开始、雷锋等主题创造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知和理解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充分利用学校的劳动技术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种植育种,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热爱劳动、节俭等方面的教育,即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创造社会成果和其他理论成果,加深化社会实践。

,珍惜来之不易的理论成果。

2.围绕学生的知识、信仰和行动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课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识与信仰、信仰与行动之间的特殊矛盾。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观点和其他社会知识是否能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动力。

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查、访谈、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向社会,通过疑问的消除来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例如,现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学生的印象中就是单干,各家搞各家的活,各人挣各人的钱,先富起来的人怎么会去带动后富的呢?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村庄访问几家先富起来的典型,比如烟叶种植专业大户。

学生通过访问就会明白:该专业大户的成功使周围的人感觉到种烟有利可图,而且烟叶的栽培、管理、采摘、烘烤又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技术上没有问题,于是有条件的人也会去种植烟叶,进而从中获益。

小议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小议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第十四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类别:小学道德与法治标题:小议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作者:秦廷双区县:重庆市垫江县单位:垫江县永平小学校电话:小议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秦廷双重庆市垫江县永平小学校教材如同社会任何事物一样,都处在快速变化、不断更新之中。

从今年秋期起,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使用部编新教材。

新教材来了,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得不思考“用教材教什么”的内涵了。

大家知道,教材是例子,是教书育人的工具。

孩子们的生活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想象离奇的世界,教材显然无法全部呈现。

因此课堂与教材不能脱离孩子的生活实际,教学需根植于孩子的生活与心灵。

因此,教师应坚持“走进生活,实践体验,内化行为,提升素质”的基本教学策略,突出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全面系统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按照从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逐步拓展生活场域,选取学习素材,突出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全面系统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

低年级教材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其中的每一幅图片、每一段对话、每一次提醒都有生活基础。

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丰富和提示学生的生活经验,培育孩子的社会认识。

例如,教学《亲亲热热一家人》时,从展示台“我来介绍我的家人”入手,先请孩子们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自己的家人,在课堂上通过向小伙伴、老师介绍自己的家人,增进儿童与家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培养儿童对家的自豪感和对家人的情感,体味一家人的幸福。

二、体验社会的多元生活新教材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引导孩子感受家庭的幸福、校园的可爱、社区的美好,引导儿童热爱生活,融入社会生活。

新编写的课文内容与孩子的社会生活更加贴近,它不仅关注知识性内容的学习,更关注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如《上学路上》一课,既有安全常识和交通规则的内容,还专门设置了“路上的温暖”这一话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校本项目化实施初探——以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一二单元为例

小学《道德与法治》校本项目化实施初探——以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一二单元为例

小学《道德与法治》校本项目化实施初探——以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一二单元为例发布时间:2022-12-25T10:42:10.7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7期作者:蔡新[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蔡新浙江省温岭市松门中心小学 317511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与情感的发展。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教师资源不足、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以及学校“偏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割裂,轻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效果与预期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如何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以将部分相关内容跟学校的活动相结合,开展校本项目化的实施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以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一二单元内容与学校入学课程融合为例,开展了校本项目化实施的研究,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学校其他活动融合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范例。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校本项目化;一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国家必修课程,在五育并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习总书记强调的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好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去实践和探索。

而现实是这门功课被很多人忽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问题是:1.学校缺乏专职教师。

大部分学校都是语文老师或者班主任兼职教授这门功课。

2.教师没有时间去钻研这门课,基本都是以讲解、灌输为主,这样的课堂很难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因此课堂效率很低。

3.针对这门功课的研讨、培训不多,如何上好这门课,发挥这门课的作用,需要教师不断自行去摸索。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不断思考,尝试结合学校的有关活动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里的相关内容,不失为一种全新的探索。

本文就是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第一、二单元的内容跟学校入学课程进行一个校本项目化的实施尝试后的所思所为。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也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篇1 1.巧用教材,引领学生叩开生活之门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

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

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

一旁的小兔贝贝说着:试着和同学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

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

很显然,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通过“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小伙伴们也很快地找到了校园里各处地点。

试着想一想,教学真的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吗我们都知道,当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们对厕所等与他们校园生活紧密联系的地方早已知道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与提升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或者说体现得充分吗其实,仅仅找到这些地方还不是教材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完整的意思。

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是“内容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要求。

在教材中,图画、照片等是教材主要的“语言”形式,其实教材所要表达的还有很多“言外之意”。

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而易见的意思的话,那么探究“言外之意”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

像教材中所呈现的那紧闭着的写着“男女”的厕所大门一样,刚入学的孩子知道厕所在哪里固然重要,但一年级的新生会上厕所吗有谁推开那扇门指导他们会用、用好厕所里的设施呢这就是一个盲区——学生生活中急需指导与关心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推开那扇门”,进入孩子们的天地时,会发现那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在那里有很好的体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40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40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40篇【篇一】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摘要:法律和道德两者的融合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在小学阶段应该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发和构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规则意识和道德情操。

因此,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家庭、社会、校本课程共同开展,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注重情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融合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正向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方向迈进。

道德与法治课既要教育学生继承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又要在课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法律法规,并以最简洁的文字呈现相关法律条文。

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学法、守法,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程名称已经从“品德与生活”改为“道德与法治”,并正式走入课堂。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笔者结合课程标准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根据自身工作经历,在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具体想法和实践如下:一、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要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家庭、社会、校本课程共同开展。

现行的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在法治意识方面有明确要求。

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

初步树立民主意识,崇尚公平与公正。

笔者依据课程标准有意识地将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相融合,在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上都渗透相关的法律条文,做到法润童心。

如2016年5月组织的“爱家乡做守法小公民”主题市级品德学科共同体公开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我是共和国小公民》《法律护我成长》的教学中,向学生宣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笔者结合学校中草药校本课程,将中草药保护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如五年级上册《我为祖先而骄傲》一课,将“中草药”保护与开发这一小话题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中草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研究论文: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学习的策略

道德与法治研究论文: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学习的策略

道德与法治研究论文: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学习的策略美德之教的困境呼唤道德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道德学习就是学生自主道德建构的过程,即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和改变生活的过程。

虽然学生是道德学习的主体,但并不能否定教师的作用。

在关注生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问题聚焦现实生活,以典型的生活事件唤醒生活经验,以调查探究类活动深入生活等策略促进学习。

在反思生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维度的对话引发不同经验的冲突,以体验活动促使学生换位思考,在与“类经验”的互动中拓展学生的视域等策略促进学习。

在改变生活方面,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作为改变生活的起点,以生活智慧的学习突破改变生活的障碍,以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的生活等策略促进学习。

自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德育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自主道德学习。

基于这样的新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强调由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式教学转向促进学生自主道德建构的教学。

为什么要从教授道德转向道德学习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道德学习指的是什么?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学生的道德学习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一、美德之教的困境呼唤道德学习自古希腊以来,“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一直存在于道德教育领域。

苏格拉底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方面,他假设“美德即知识”,那么,美德可教。

因为知识可教,所以道德可教;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可以教授美德的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必须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德,并知道如何把这些真正的美德教给别人。

在苏格拉底看来,那些自称知道什么是真正美德的人仅仅是拥有关于美德的一种看法而已,他们并不知道何谓真正的美德。

苏格拉底的矛盾不仅限于他的思考,还体现在他的行为之中。

一方面他坚持不存在“美德之师”的观点,另一方面他自己却又在城邦中“教授”美德,还因此背上蛊惑青年人的罪名。

对于苏格拉底的矛盾,如果我们能从教授道德转向道德学习的视角去看待,就不再是矛盾了。

因为苏格拉底在城邦中是使用“助产术”唤醒青年人学习的“欲望”,促使他们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学习美德。

浅析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浅析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吴丽群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8期摘要:目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已经不断深化,新课标也进行了全面修订,教育部在2016年做出了部署:落实党的十四次四中全会的“在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入法治,在小学、中学设置有关法治知识的课程”的精神。

我国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了把大纲的要求融入到中小学德育教材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全部改名为《道德与法治》。

由于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刚刚开始应用,且没有专门的课程标准,目前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学;问题;对策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重点,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的重要道路,也是引导青少年建立一个正确、积极的人生不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对儿童一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小学生有着公民道德教育及社会学科常规教育的作用,但当今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仍存在一些问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状况令人堪忧。

一、学校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调查从衡阳学区六所学校的一年级中各抽取相关数量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作为本文调查对象。

从本文研究出发,编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调查表》并列出访谈提纲,将问卷逐一发放给抽取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再收回进行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大多数还是被动接受,知行不能统一;家长只看重孩子文化课的学习,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不是很了解;教师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边缘化对待,重智育、轻德育,存在教育理念陈腐,教育形式单一,教育目标制定模糊,教育评价形式不完善等问题。

二、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家长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的不注重正是由于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的不了解,导致当前家长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的不注重。

落实课程标准理念要求,优化盲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以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为例

落实课程标准理念要求,优化盲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以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为例

落实课程标准理念要求,优化盲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以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为例于娟【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观念培养。

对于盲校来说,道德与法治是培养视障学生有道德、守法规、学会做人、融入社会的重要课程。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贯彻落实“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理念要求,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标准;盲校;道德与法治【中图分类号】G761将法治教育纳入品德课堂,是培养视障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

盲校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以《盲校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视障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具有学科特色的盲校品德教育教学。

一、遵循“生活性”理念,让教与学根植于学生生活《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必须根植于学生的生活才会对学生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关注个体差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

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首先应该是“生活的课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脱离了学生生活,就脱离了课程的人文性和实践性,课程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在构建生活化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对于低年级的视障学生来说,语言的生活化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加熟悉、舒适的课堂环境。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教师走进教室高兴地和学生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在师生互相认识之后,教师补充:“从今天开始,你们不仅是小朋友,更是小学生了,你们在学校里能认识很多新伙伴和新老师,会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你们高兴吗?”在这一段课堂导入中,教师采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化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从而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集体的观念。

二、遵循“活动性”理念,将活动探究法和情境体验法有机结合《课程标准》从视障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突出强调“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为课程的主要呈现形态,通过在“各种教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课程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作为学校德育基础课程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其教学目标同时指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方向,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生活具有积极态度的人,一个拥有参与社会的认知能力的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有优秀道德品质、有法治意识的人。

由于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以体验学习为载体,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形式,以提升教学实效。

一、注重儿童生活基础,优化教学内容,规范行为习惯儿童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虽然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其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即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教育儿童接受社会规则、规范自身行为。

例如,通过一年级上册的“上学路上”一课,学生认识了交通信号灯,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学会保护自己;“校园里的号令”一课让学生知道了各种铃声发出的指令分别是什么意思,能严格遵守班规,规范自己在课堂上和校园里的行为;而“玩得真开心”一课,则在游戏中寓教于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小学“道德与法治”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相一致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不同册次中,同一教育主题,其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各有侧重,但在小学阶段仍呈纵向螺旋上升的趋势,所以,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如关于“养成习惯”这一相同主题,一年级上册集中在第二单元的“校园生活真快乐”中,如“上课了”一课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以及习惯养成;一年级下册集中在第一单元“我的好…………………………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关于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探讨

关于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探讨

关于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探讨作者:杨秀卿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于2016年,将小学和初中教育阶段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相融合,统称为《道德与法治》。

该课程主张“以道德滋润学生的心灵,以法治呵护学生的成长”。

所以,在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而实施教育,以期提高教学成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增强法治意识,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7-0032-01就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尚未成熟,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关系着小学生的终身发展。

所以,教师要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及联系其生活,将教学与之相结合,从而深入浅出的施教。

从我国小学一年级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目标看,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为主。

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有必要依据教学实践而加强教研工作,进而增强教学成效。

1.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从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看,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贴近,也能满足其学习需要。

教材中的插图、通俗的对话言语、崭新的任务形象、真实场景,都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所以,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是重要的。

首先,通过该课程教学,可培养小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这是国家教育发展中培养社会人才的奠基石;其次,通过教学活动,可增强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在明确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能够勇于利用法律武器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为其生活提供一面法治标准的镜子;最后,基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1]。

2.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2.1 坚持以教材为基础。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解析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解析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解析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就像一颗启蒙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着道德与法治的意识。

而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解析一下《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

这套教材的编排具有明显的儿童视角。

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插画,都充满了童真童趣,能够迅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可爱亲切,就像是孩子们身边的小伙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内容设置方面,一年级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它从孩子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入手,比如家庭、学校、社区等,引导孩子们了解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

比如,在家庭单元中,通过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互助,让孩子们懂得尊敬长辈、关爱亲人;在学校单元中,教导孩子们要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材的编排还遵循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一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中大量运用了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简单的儿歌,帮助孩子们理解抽象的道德和法律概念。

例如,通过讲述一个小动物遵守交通规则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用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们记住要爱护环境。

此外,教材强调了实践与体验。

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比如,在“爱护公物”这一主题中,让孩子们分组去校园里寻找被损坏的公物,并讨论如何爱护它们,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爱护公物的意义。

而且,教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它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和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涉及到环保、网络安全、文明礼仪等热门话题,让孩子们从小就关注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

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故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现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能按照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通过教学,学生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交往,体验快乐,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并能有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和处事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及时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

我十分清楚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都是小孩,课堂上坐不住,多动这是在所难免的。

因此,对于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我从不在课堂上轻易发脾气当众批评他们,而是及时指正提醒,课后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因此,我深受同学的喜欢。

我从不怕突发事故,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能很好地把课堂突发事故当做一种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变被动为主动,使违反纪律的同学自己感到不好意思,主动承认错误,使其他同学又能得到一次思想教育。

在课堂上,每一次教学活动的结束都是我反思的开始,我下课以后都要问自己:我的活动策略有没有纰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补充,我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延伸和课外辅导?作为一名教师我做没做到镇定自如、充满自信、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带有童趣的去和孩子们交流?对于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一面我由衷的赞赏了吗?对于他们的不足我及时的引导了吗?这些都是我课下需要反思的。

寻找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现状调查研究【摘要】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法治精神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执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当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许多一年级学生缺乏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教师缺乏足够的培训和教材资源。

本研究建议加强教师培训,确保教师能够有效传授道德和法治知识,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教材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一年级学生接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往往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现状调查研究,旨在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具体改进的建议。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一年级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执行现状。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以了解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程度、相关教材使用情况以及享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程度。

访谈主要针对一年级教师和专家,以了解他们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

【结果】1.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程度不高。

调查发现,大部分一年级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概念的理解很模糊,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

2. 教师培训和资源支持不足。

调查发现,大部分一年级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够,需要更多的培训与指导。

在教材资源方面,很多学校缺乏丰富多样的教材供学生使用。

3. 学生兴趣参与度参差不齐。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讨论】1. 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加强对一年级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

可以通过组织相关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 提供丰富多样的教材资源。

学校应加大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购置和更新的力度,提供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教材资源。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研读与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研读与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研读与教学思考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就。

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提高。

在我国长期奉行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之下,培养出了大量的社会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与此同时,在专业技能发展的前提下,还要注重人才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健全的时期,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研读和教学思考,能从中找到人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依据。

从而有效地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指导今后的个人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教材研读引言:道德与法治一直是我国人民和谐安定,促进我国和谐发展的一大重要保证,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只是一张白纸,心理和生理上发展都不健全,因此在此时期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帮助,掌握更多的法制知识,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制观念,以指导自身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另外在小学一年级就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授课,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可塑性特点,使学生受益终身,但由于此阶段学生具有特殊的局限性,在授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研读与教学思考为主要论点,结合笔者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具体阐述相关的问题及建议性措施,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一、通过教材研读,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年级的学生心理和生理上发展都不健全,而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改进能够深化对儿童立场的认识更加关注儿童的发展。

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理论基础转移到实践中教材,努力实现了在知识点的表述上,随文编写了多首儿歌,从而缩短教材与儿童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课间十分钟”时,教师要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到学生在课间所进行的游戏性质,继而分析游戏是否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安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

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我们青少年现在都会对电视感兴趣,而在电视上就有一个节目就是说法律,并且也为我们播放了一幕幕残忍、血腥的场面,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个小女孩,父母离异后和父亲、继母生活在一起,继母对她很不好,经常虐待她,最终打残了女孩的胳膊,继母因此而被判刑这个法律事件引起我们的深思,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受到法律的保护,继母不懂法,因此导致了这场悲剧的产生,通过这件事,就更加明确了我们中学生应该学法、守法,更加要传法的义务,让我们周围的人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要有坚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学苦练,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自己;用优秀思想文化影响自己,激励自己;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护法的水平,让法律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国家也为保护我们青少年而制定了多条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都是为维护我们青少年的权利和利益而制定
的,但是有的同学却偏不遵守法律的规定,漠视法律,胡作非为。

如在校抄作业、打架斗殴、考试作弊……这不仅是违犯了法律,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的不公平,这样做会导致某些同学成绩下降,法律意识淡薄,将来走上社会也是社会的一个污点,也可能会因此赔上了你的一生,所以我们要积极遵守法律的规定,支持党的决定,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也会活得更加精彩。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

邓小平爷爷曾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是啊,如果我们不从小培养法律意识,不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祖国的未来必定是一片黑暗。

身为新时代的希望,我们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学会冷静,别让冲动冲昏了头。

“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三国时期刘备对儿子的教诲,这句话虽经过了千百年,但它依旧告诫着我们,警示着我们。

看看那些犯法分子,那个不是从小恶,一步步走向犯法的道路?我们应该时刻谨记着法律,谨记冲动带来的后果。

法律无处不在,不要认为法律是一层枷锁,束缚着你的行动,法律,其实是你一言一行的基准,是一项保护你权益的工具。

我们要懂法,要用法律为武器,保护我们的利益,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法制在我们心中。

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因为权利在规则中行使,义务在规则中履行,自由在规则中产生,所以让我们与法制同时,让法制与我们同行,一直伴随我们成长。

大势所趋,在这个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焦躁,不安充斥着整个社会,而这个只在乎功利的时代,也似乎把许多人在“法律认识”上所用的别的精力“抽”走了很多,然而,这治病根的根本方法,也只能靠法律来不断整治了吧!
四寨民族小学陆庆南
2018年1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