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民俗节日的古诗

合集下载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文5首诗词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文5首诗词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文5首诗词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粽节等,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中华民族的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的风俗,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包粽子、涂雄黄、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叶等,以祈福祷福、驱邪避疫。

端午节历来是文人雅士们热爱的主题,他们以诗词歌赋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这一节日的热爱和祝福。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5首有关端午节的古诗文。

第一首诗词是《九日悬象》中的《端午》,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戴叔伦。

戴叔伦这首诗写端午节的氛围和祝福。

诗中,他用笔描绘出了端午节这一节日的热闹景象、民俗风情和喜庆气氛:“衣敛香闺俏。

状若冰雪縠。

粽声惹客无。

龙舟绕岸去。

自古神仙难遇合,犹厚黄巾多祸蠹。

愿策千竿饰矢虚,君王安在岁寒绿。

”诗中作者不仅歌颂了端午节的民俗文化,还寄托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君王能够兴隆富强,百姓安康。

第二首诗词是《临江仙·端午》中的《沁园春·琐篇》(南宋欧阳修),也是我国诗歌中唯一一首描写江南端午的诗词。

欧阳修咏端午的诗中,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韵味,句句都能让人感受到别样的美好:“繁霜落地生秧花,鸳鸯舞水遶艨艟。

端午柳丝长不尽,故人离处喜重逢。

”作者咏叹了端午节江南水乡的风光,形容了如水乡柳丝一般的情思。

并通过“故人离处喜重逢”来表达对朋友家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首诗词是《端午日·重九》(唐代张祜)张祜在这首《端午日·重九》中,写了自己在端午节中远离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慨。

“远客思乡念,孤巢重此日。

望云影出岭,宿雨声从竹。

莫怪辞讌少,相逢半日已。

愿共欢娱时,岛国暂分离。

”诗中,作者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寄托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道尽了乡愁之境。

第四首诗词是明朝大文学家杨慎的《又题端午》。

杨慎用简洁的词语,饱含深情的赞美了端午节:“昔人已买员外粽,乡思寻常一万重。

自煮菜花逢晉末,偷来牺牲婴孩童。

”这首诗歌描述了端午节中包粽子的情形,表达了民间对节日的珍视和传统习俗的遵守。

描写重阳节的优美古诗词

描写重阳节的优美古诗词

描写重阳节的优美古诗词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而这个节日更是在如今被设立为了老人节,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描写重阳节的美丽古诗词,供大家阅读参考。

描写重阳节的美丽古诗词1、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非常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5、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行香子·天与秋光宋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8、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9、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10、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重阳节的简介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佳节。

民间也称“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或“女儿节”。

关于“重阳”的来历,一般认为《易经》“以阳爻为九”,“九”为最大的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

古人常将“上巳”与“重阳”。

中国关于民间民俗的古诗词大全

中国关于民间民俗的古诗词大全

关于民间民俗的古诗词
中国古代文化中民间民俗的相关内容常被描绘和歌颂于古诗词之中,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是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描写了一个孤独的人在赏月时的心情和对未知未来的迷茫。

在中秋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在田野上赏月的习俗与这首诗也有关联。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唐代王维的作品《相思》,里面描述红豆生长在南国春天才会绽放出几枝,希望令意中人能唤醒相关的思绪和回忆。

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这是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中的一部分,描写了在漫
天飘雪中行驶在路上的辛苦。

诗中也提到了一些器具和物品,如炭车等,反映了当时民间生活的真实情况。

以上三首是只是仅举几例,中国古典诗词涉及的民俗内容非常广泛,而其中不少传统的习俗和节日,至今仍在中国流传。

关于端午节和中秋节的古诗词

关于端午节和中秋节的古诗词

关于端午节和中秋节的古诗词端午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有特色和深刻内涵的两个节日。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节日不仅富于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而且也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在古代,很多诗人都用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端午节和中秋节的喜爱和祝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对与这两个节日相关的古诗词进行探究和赏析。

一、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涂雄黄、赛龙舟等,以表达对屈原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敬意和纪念。

以下是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词:1.屈原《离骚》“龙蛇之大乘兮,螣蛇之穷追;龙蛇之大逖兮,猗嗟我儿。

游龙拂士干兮,驾云乘风,奋迅飞扬。

绥我众人兮,赫赫光映,载予一逝。

”这是距今2500多年前的楚国大夫屈原为抒发自己对祖国疆土分裂、社会动荡的忧虑和体察而作的一篇诗篇。

其中,屈原用“龙蛇”指代政治上的敌人,“游龙”则是象征着秦国的强大,由此可见,这首诗与端午节关系不大,但屈原在端午节中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和浓厚的国家情怀及其对祖国疆土和人民命运的关注,无疑影响了后世对端午节的理解与表达方式。

2.林则徐《端午节》“金翅御风来,len鱼化作底还;粽香飘满巷,巷杂各色帆。

何月东风信,吴狂越傲还;万人赛芦笛,千艇赛蛟龙。

”林则徐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清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大家。

他的诗句体现了端午节独特的民俗趣味,如最后两句则是形象地描述对端午节龙舟比赛热烈和旋律跌宕的描写。

此外,林则徐的诗中还蕴含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高度认同。

3.白居易《端午日自思也》“灵台无日不忧民,烈士何年不涕洒。

弓弦战鼓三生石,血腥湖畔斩吴贼。

净坛照彩傥无敌,古法突厥早壮志。

遥怜千古瑶草色,不解云阳飒飒思。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这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端午节这一天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

有关端午节的著名诗句 古诗

有关端午节的著名诗句 古诗

有关端午节的著名诗句古诗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诗人们就用他们那独特的文学才华,写下了许多富有诗意的诗句,从中可以感受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与端午节有关的著名诗句和古诗。

一、《诗经·十五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许多有关民俗风情的作品,也包括了与端午节有关的诗歌。

例如,其中一篇十五子的诗,就讲述了关于龙舟竞渡的内容,诗中写到: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句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春日清新的园林,这里有细雨淅沥,有婉转的小鸟鸣叫。

这些景色,与花香和龙舟竞渡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悠然的气氛。

这首诗也被广泛传颂,成为了端午节中用来表达思念和离别之情的著名诗句。

二、唐代大诗人陆游的《钱塘湖春行》唐代著名诗人陆游也用他的才华,写下了一首与端午节相关的诗歌。

《钱塘湖春行》中一段诗句中写到:今年五月花为客,胜游春如处子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闲时到此莫徘徊,白首壮心驯大海。

这首诗把“胜游春如处子家”描绘得十分细腻,又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形式表达了对自然神秘的向往,更展现出大诗人游山玩水的豪情。

这句中“五月花为客”更是与端午节的主题紧密相关,描绘了端午节时节盛开的花朵。

这也成为了端午节中著名的诗句之一。

三、南唐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南唐李煜是一位文学才华横溢的皇帝,也是著名的诗人。

他的《长相思·一重山》中写到:玉楼天半起笙歌,飞云掩拢五侯家。

珠箔银屏迤逦开,九重城阙烟尘没。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这首诗以其较高超的艺术性,被视为古代词文的典范之一。

其中关于端午节的描述是“玉楼天半起笙歌,飞云掩拢五侯家。

关于民间民俗的古诗词

关于民间民俗的古诗词

关于民间民俗的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不乏描写民间民俗的佳作。

这些古诗词不仅反映了古人对民间民俗的热爱和关注,更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清明上河图》中有诗云:“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绿杨、红杏、碧云、黄花,构成了一幅
生机勃勃的画卷。

《千古情》中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红妆白马傍人墙,乐师琵琶吹不断。

此情可待成
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婚礼中新娘的形象,红妆白马,喜庆气氛浓厚。

还有许多诗词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民间习俗,如《夜泊牛渚怀古》、《元日》、《登高》等等,都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

古诗词中描绘的民间民俗,丰富多彩,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阅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春节最佳十首古诗春节的风俗

春节最佳十首古诗春节的风俗

春节最佳十首古诗_春节的风俗描写春节的古诗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唐)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6、《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人日寄杜二拾遗》(唐)高适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8、《春节看花市》林伯渠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9、《甲午元旦》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0、《除夜》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春节的具体含义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变化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古诗词中的民俗节庆文化

古诗词中的民俗节庆文化

古诗词中的民俗节庆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民俗节庆文化。

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节日的景象,还传递了人们对节日的热爱和庆祝的情感。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象征着辞旧迎新、团圆和希望。

王安石的《元日》便是描绘春节的经典之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通过描绘爆竹声声、春风送暖、家家户户贴春联等春节特有的景象,展现了人们对新年的喜悦和期待。

元宵节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它标志着春节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便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夜的花灯、烟火、宝马香车等,展现了元宵节的繁华和热闹。

此外,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古诗词中都有相应的描绘和赞美。

这些诗词不仅是对节日景象的生动再现,更是对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传承和弘扬。

总的来说,古诗词中的民俗节庆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传递了人们对节日的热爱和庆祝的情感,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古诗

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古诗

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古诗——传统文化之元宵节1、《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赏析】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这首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欢乐的时刻。

唐宫内万灯齐明,舞衲联翩,歌声入云,极言歌舞的热闹和盛大,有鸟瞰式全景、有特写舞近景,场面壮观,气象恢宏。

【传统民俗】俗话说:“正月十三人开灯”,按照旧时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直到正月十八落灯,所以正月十三被定为“上灯日”。

因此在元宵节闹花灯前夕,即正月十三这天,家家户户举行的“试灯”仪式:在灶下点灯,所以又被称作是“点灶灯”,十三又称为“灯头”之日。

沿海地区的渔民,正月十三这天则要放海灯。

因为传说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的生日,一些渔民会在岸上摆好祭品,点燃鞭炮,并且把写满祝福语的船灯放进大海,以此求得海神娘娘的庇护,祈求生活平安幸福。

2、《京都元夕》【金】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赏析】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这首《京都元夕》是金朝诗人元好问于金哀宗正大二年,即公元1225年在汴京度元夕,看到京都元夕的繁华,而创作的七言绝句。

诗中表达了诗人在节日的欢乐之情,描写了金代京都元宵佳节人山人海,人们盛装出游的欢快气氛。

全诗浅白如话,却富有情趣。

3、《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赏析】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古诗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古诗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古诗中的中国传统节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元日》南宋·辛弃疾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的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二月二日》唐·白居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1、春节:——《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节:——《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离骚《离骚》先秦·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但见龙舟载米粽,又闻荆轲刺秦王。

5、《立春》——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6、《菖蒲酒》——明•瞿祐。

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

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

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

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

7、《竞渡曲》——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8、念奴娇.中秋得南鸿喜赋用东坡中秋韵——龚鼎孳【清】。

远鸿飞送,有倾城玉杵、龙绡踪迹。

小字鸳鸯颠倒认,凭仗晶盘凝碧。

密约镌花,深嚬谢柳。

打破春愁国。

秋灯分照,短长程已亲历。

为想翠管轻笼,绿窗低唤,软款怜征客。

迢递江南天北意。

佳事恰宜今夕。

钿合香浓。

鸾台云热,狂欲生双翼。

9、满江红·喜遇重阳——【宋代】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古典诗词中的民俗文化(有关民俗文化的诗句)

古典诗词中的民俗文化(有关民俗文化的诗句)

古典诗词中的民俗文化(有关民俗文化的诗句)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典诗词中的民俗文化,以及有关民俗文化的诗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唐诗宋词中的民俗文化有哪些?2、9首关于民俗风情的古诗词3、关于民风民俗的古诗4、唐诗宋词中的哪些诗句体现了民俗文化?5、关于民俗的诗句大全(中华民风习俗的古诗集锦)6、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纪录了很多民族民俗的内容有哪几首唐诗宋词中的民俗文化有哪些?宋词是我国民俗的重要文献之一。

近年来,将宋词引入文化学、民俗学的视野,已日渐增多。

黄杰同志的这本《宋词与民俗》,则是从民俗学的观点和角度,重新审视宋词价值的一部系统性著作。

词由于其本身特点,较之诗文更能适应民俗、容纳民俗和善于表现民俗。

二万多首宋词中,与当时民俗直接间接有关的,占有很大比重。

然而过去不论研究宋词或研究民俗,对这一点都缺少应有的关注。

两宋词中涉及南北社会的大量民俗现象,未能予以重点开发和广泛运用。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

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已有所开展,宋词在文化学、民俗学上的价值,将会得到更多的认同。

民俗是约定俗成、世代积累、长久稳定的,往往超越历史阶段而存在。

古老的民俗有些一直延续至今,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而不失其历史光泽。

宋词中所展现的两宋民俗,并不是深埋于岩层之下的化石。

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随处可以发现它们的遗存。

民俗总是与人民生活形影相随,结伴而行。

后代的人们对于前代的民俗,也总是怀有兴趣,感到亲切和易于理解的。

问题是要对延续至今的这些古代民俗给予现代诠释,除了追本溯源,还要证明其历久不衰、与时变易的内在原因。

黄杰此书就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努力。

两宋历时三个多世纪。

北宋定都开封,南宋定都杭州,地跨中国的南北疆域。

民俗有举国的同一性,也有地域的差异性。

以开封为代表的中州民俗,以杭州为代表的江南民俗,与前此以关中为代表的汉唐民俗,固有其世代相继的历史传承,但也呈现出随着社会文化变迁所带来的若干新的风貌。

求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有关的古诗

求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有关的古诗

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有关的古诗:清明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的习俗就是祭祀死去的亲人。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秋节:
《中秋》
唐·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中秋》
唐·郑谷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

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

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中秋》
唐·刘得仁
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

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

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

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

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描写端午节风俗的诗句古诗

描写端午节风俗的诗句古诗

描写端午节风俗的诗句古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和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叶、戴香囊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

在古代诗词中,也有不少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抒发了诗人对这个节日的热爱、向往和赞美。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几篇古诗,以飨读者。

第一篇:《端午日观龙舟》(唐·韩愈)清江潭水绿如蓝,竞渡蒲稗岸边欢。

鼓声直上云霄去,划开波浪见龙蛇。

桃李阴阴柳絮飞,炎炎夏日不相依。

九陌街头粽叶香,看看路上心自回。

这首诗描绘了赏龙舟竞渡的场景。

诗人以第一人称“看看路上心自回”,观赏的心情被诗人深深地刻画出来了。

这样的场面在唐代是十分普遍的,人们在端午节赏龙舟,仿佛也能借此看到鱼龙互动的奇妙景象。

这是一首经典的描写龙舟竞渡的佳作。

第二篇:《端午》(唐·李白)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中并没有明确写到端午节,但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过去所发生的种种。

宋代之后,《端午》被当作端午佳作流传开来,这也有“端午愁”之说。

诗中写到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深刻体现了战争给人们的痛苦和无奈。

第三篇:《赠张十一南翁》(唐·孟浩然)紫荆东路桃花西,南翁颇爱端午时。

江上小楫轻风起,池边新莲晚草齐。

几家欢乐神仙客,数语闲歌子弟疑。

瓢酌调筝春涧下,一曲高歌千万里。

这首诗写的是玩赏端午节的景象。

孟浩然写到的南翁很喜欢端午节,调皮地用“南翁颇爱端午时”来形容南翁,非常有趣。

这首诗是以乐观的态度来描绘端午节。

第四篇:《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同《端午》一样,并没有明确说到端午节,但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对过往的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生活疾苦的诗,在高处俯瞰下去的景象能让人更加深入地思考生命,尤其是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

小学传统诗句的古诗

小学传统诗句的古诗

小学传统诗句的古诗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学校传统诗句的古诗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1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译文: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新年送走了旧年。

(.)人们正喝着屠苏酒,春风扑面而来。

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家家户户都贴上新桃符取下了旧桃符。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1夜鱼龙舞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1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4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慢慢西斜,1夜鱼龙灯飘舞笑语喧哗。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光明犹如白昼。

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照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光明照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王维《9月9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

译文:我独自1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日是重阳节,家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觉少了我1人。

2.学校的中国民俗古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8月105日夜桂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9月9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

乞巧唐林杰7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1、描写重阳节的——《9月9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2、描写春节的——《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描写元宵的——《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照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4、描写7夕的——《乞巧》林杰7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5、描写清明的——清明杜牧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从《唐诗3百首》和学校课本选出来的,不知道能不能被接受?。

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词或文言文

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词或文言文

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词或文言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端午节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有人们用古诗词、文言文来表达端午节的感受和祝福。

下面就介绍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词或文言文。

1、《离骚》中的“大盈盈兮,人亦有光。

”《离骚》是楚国大夫屈原辞官流亡时所作的一首长篇抒怀诗,其中就提到了端午节。

诗中有一句“大盈盈兮,人亦有光。

”,意思是端午节可使“人亦有光”,表现了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会感觉到有一种光明、欢乐、希望和祝福的氛围。

2、《九华山前晚眺月》中的“低头向此皆游;不但人在岳阳;天也同在”。

唐代的杜甫曾在文中写到了端午节时的景象,其中有“九华山前晚眺月”,诗中描写了端午节当天,月亮非常明亮,人们都前往山上赏月的情景。

在诗的结尾处,杜甫写到“低头向此皆游;不但人在岳阳;天也同在”,意指纵使身处异乡,端午节所代表的文化与精神也与我们同在。

3、《田家元月》中的“短篱落冢堕孤魂,纷纷暮雪草连云。

”明代的俞樾在《田家元月》中写到了端午节后的景象,诗中描写了草木枯黄,冢墓伫立,残雪纷纷,令人感慨万千。

端午节之后,人们开始准备收获的农作物,并把家族的祖先墓进行整修,已逝的亲人和祖先也被人们所思念和纪念。

4、《楚辞·离骚·大明之章》中的“令我不能寐,觉罗袜而起。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中也包括与端午节有关的内容。

《大明之章》中的“令我不能寐,觉罗袜而起。

”表达了屈原因思念故乡和怀念亲友而不能入眠的情感。

从中可以看出,端午节不仅仅是一种节日,还代表着一种故乡的羁绊及对亲友思念的情感表达。

5、《墨梅》中的“游子吟游不归,空余恨、独向庐山烟外。

”宋代的王冕创作的《墨梅》一诗,其中表情了游子的离乡之痛。

虽然诗中没有明确提到端午节,但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

总之,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许多古诗词、文言文都与之相关。

有关端午节的七绝古诗

有关端午节的七绝古诗

有关端午节的七绝古诗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既有纪念屈原的习俗,又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文化元素,是一个充满乡土气息和浓郁民俗文化的节日。

古代文人墨客经常在这一天以七绝古诗的形式表达他们对这个节日的情感与思考。

七绝是一种起源于唐代、后来广为流传的诗歌形式,每首七绝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

由于这种诗歌形式简洁、切题、朗朗上口,且适于吟诵和传唱,因此在端午节期间成为大家表达思念、赞美、祝福等情感的重要文体。

下面就是一些典型的有关端午节的七绝古诗。

1. 王之涣《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写的是端午时节风景宜人、天高云淡的景象,但其中也隐含着屈原流放的苦楚感。

2. 白居易《赛与》:“吴江水绿杨柳斜,醉舞萧鼓夜狂踏。

惊起梅花参差雪,回看芦荻转成霞。

”这首诗是描写端午时舞龙舟的场景,其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展现出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活动中的美好。

3. 陈子龙《饮酒》:“疏篱万井见桑麻,花发竹枝山色斜。

一日为秋夜为雨,何年此夕月如霞。

”这首诗是写端午时人们共聚一堂、品尝美食、高歌畅饮的情景,抒发出对生命和幸福的感慨和追求。

4. 杨炯《题南楼》:“白日放歌须纵声,东风拂柳更何情。

但见松柏质朴,还闻杯中物味香。

”这首诗写的是端午在山楼上饮酒赏景的情节,其中融入了对自然山水和人文活动的热爱和赞美。

5. 南宋邵雍《满江红》:“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幽草铺茵径,玉露光风坐相思。

”这首诗写的是端午时节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思绪。

以上就是几个有代表性的关于端午节的七绝古诗,它们通过优美的词句、婉转的意境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将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

这也为人们在享受端午佳节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七夕节的古诗四句简单

七夕节的古诗四句简单

七夕节的古诗四句简单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汉朝。

古诗四句简单地展现了这个节日的主要内容和民间传说。

这些古诗四句简单而清新,充满了深刻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

以下是一些关于七夕节的古诗四句简单:1. “天上牵牛织女,人间有情郎女。

”——《天净沙·秋思》这句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七夕节的故事。

据传说,在天上有一对织女和牛郎,他们相爱却被王母娘娘禁止在一起。

只有每年的七夕,他们才能在银河对岸相会。

这首诗清新明快,富有诗意。

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唐代《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与七夕节有关。

诗中的“酒醒何处”应该指的是牛郎和织女在银河对岸分别的情况。

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清新和美好。

这首诗在简短的几句话中,点出了七夕节中的主要情节和叙述。

3.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唐代《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王之涣,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七夕节,但可以与其联系起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开花落都代表着人生。

而“星如雨”则描绘了七夕节时繁星满天的美景。

这首诗用清新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现了七夕节的美好和神秘。

4. “梦随风,思逐仙,长路漫漫,心悠远。

”——宋代《临江仙·满庭芳》这首诗是南宋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充满着浪漫和风情。

虽然没有具体提到七夕节,但其中的“思逐仙”可以看作是织女难忘牛郎,牛郎思念织女的意象。

这首词在表现对爱情和挚爱的追求时,也可以与七夕节联系起来。

总之,古诗四句简单地表达了七夕节的美好和神秘。

无论是牛郎织女的相会,还是秋夜的清新和繁星满天,都让人感受到这个节日的特殊氛围和独特魅力。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品味这些经典的古诗,并感受七夕节的美好和神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关于清明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关于中秋节的诗: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夕节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元宵节诗词选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中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