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喀斯特(岩溶)

合集下载

列举我国著名的六处岩溶旅游景观

列举我国著名的六处岩溶旅游景观

列举我国著名的六处岩溶旅游景观
岩溶是一种石质溶蚀地貌,我国拥有丰富的岩溶地貌资源,以下是著名的六处岩溶旅游景观:
1. 萧山岩溶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境内的一处岩溶地貌景观,有着丰富的喀斯特洞穴和石林群。

2. 西南喀斯特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的一个著名岩溶地貌景观,汇聚了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经典风光,包括世界闻名的漓江风光、龙脊梯田、芦笛岩等。

3. 金声大峡谷 -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的一处岩溶旅游景区,由于群峰围绕、峡谷纵横,山瀑、岩溶、突兀、奇景综合出彩,形成了秀丽、奇异、险峻的自然景观。

4. 赤水河岩溶 - 贵州省遵义市境内赤水河两岸的岩溶地貌景观,由赤水河穿越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一系列景观,其主要景观包括张家界大峡谷、长江第一漂、千户苗寨等。

5. 龙潭大峡谷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潭镇的一处岩溶地貌景观,吸引游客的主要是其奇峰、怪石、深谷和峡谷等地貌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包括云梯、猴子岛、十二曲十三岭、王母桥等。

6. 三清山岩溶 - 福建省上杭县的三清山,西南起荔波,东北至武夷山,包含景区内的气势磅礴的山脉、深谷、奇峰、怪石等特征,以及著名的峡谷漂流、瓦棱石林等景点。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

3、地质因素 (1)岩石的成分 岩石的成分影响岩石的溶解度。石灰岩最易喀斯特化。 (2)岩石的结构 影响岩石的相对溶解度,以及影响岩石的透水性。 (3)地质构造 岩层的产状和破裂可控制溶岩作用的方向和强度。
岩溶地貌
一、地上:溶沟与石芽 溶沟:是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而成,宽十几厘米 至几百厘米,深几厘米至数米,底部常充填泥土或碎屑。
岩溶地貌
李凯
一、岩溶地貌的概念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 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 用形成的地貌,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我国亦称岩溶地 貌。 二、岩溶地貌的分布 可溶性岩石的分布很广,在世界上占陆地面积的10.2%;我 国岩溶地貌分布广泛,面积约125×104Km,西南地区约占全国 分布面积的一半。
石芽:为蚀余产物,亚热带厚层纯石灰岩上发育形体高大 的石芽常高达数十米,称为石林。
二、地下岩溶地貌 1、洞穴 又称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 蚀和侵蚀而成的地下孔道。 2、洞穴堆积地貌 (1)化学堆积物 可形成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坝、泉华等。 (2)机械堆积 洞穴中的机械堆积物有河流沉积、湖泊沉积和崩塌沉积。 (3)生物堆积 有史前人类活动的堆积,还有鸟类和蝙蝠的粪便堆积。 3、地下河与岩溶泉 地下河:是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排泄的通道。 岩溶泉:有泉水出露的出口。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岩溶地貌与经济建设
岩溶地貌是一种很好的旅游资源,也是地下水、铝土矿、 砂矿、油气的储存场所,同时亦可引起地貌灾害。
岩溶作用
一、岩溶作用的概念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过程(分解和和化合)
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的崩塌和堆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

峰丛是指连座的石灰岩山(丘)峰。
越南下龙湾
桂林
越南下龙湾
峰林则是成群的石灰岩山(丘)峰。 广西桂林
石灰岩峰相对高度100-200m,坡倾角 大于45°。成串的石灰岩峰常依构造线 方向排列。 中国桂林、阳朔、贵阳、柳州等地有典 型的峰林,国外学者称为塔状喀斯特 (Tower karst)、中国式喀斯特等,并认 为这种类型的喀斯特发育与低地的季节 性淹没有关。
第五节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是由岩溶作用而形成的一种 奇特现象。
在我国,以前也称作喀斯特, 1966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区 昂喀斯特学术会议上,将喀 斯特改为岩溶。大多数学者 认为:岩溶是指地下水和地 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 改造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 现象和地貌现象。
越南下龙湾
第五节 岩溶地貌
溶蚀剥蚀速度 (mm/1000a)
450 300 200 160 100 80 80
当地气候特征
热、湿 牙买加 西爱尔兰 暖、湿 东英格兰查尔克 冷、干 暖、干
溶蚀剥蚀速度 (mm/1000a)
80 72 55 45 25 14 6
上表中的溶蚀剥蚀估算,特别鲜明地反映了温度与水中CO2的含量 和CaCO3溶解度的关系。
白云岩类
结构特征
CaO/MgO
细晶生物微粒结构 隐晶质向镶嵌结构过渡
2.13 1.44
细晶及隐晶质镶嵌结构 1.65
中晶及细晶质镶嵌结构 1.53
中晶质镶嵌结构
1.36
中粗粒镶嵌结构具溶孔 1.73
相对溶解度
1.09 0.88 0.85 0.71 0.66 0.65
(2)岩石的透水性
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 裂隙度对岩石的透水性影响最大。它的大小与岩石 的构造、纯度和厚度等有关。背斜轴部或破碎带中 的灰岩因张性破裂构造密集,透水性强,有利于地 下水运动而易被溶蚀,发育典型的喀斯特;石灰岩 比白云岩(白云石,CaMg[CO3]2)又比硅质灰岩 易受溶蚀。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区的喀斯特水一般都是排往邻近河谷,在一定程 度上地表河流的高程控制着喀斯特发育的深度。
由于其它各种条件的影响和控制,喀斯特地区的喀斯特水运 动是不完全受邻近河谷控制,而是受制于流体动力学的压力 和流体静力学的压力影响,有时可能达到几十个乃至几百个 大气压力,集中于某些部位,因此在可溶性岩体内很深的地 方仍然有地下水运动,并发生溶蚀作用,形成洞穴。这种深 部地下水的运动部决定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而是决定 于区域可溶性岩层底板与径流带之间的压力差和地质构造等 条件,即喀斯特地貌发育到任何阶段都有深部洞穴的形成, 其深度下限即为可溶性岩层的底板。所以,区域性可
溶性岩层的底板才是喀斯特的溶蚀基准 面。
二.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
早期:溶沟、石芽、漏斗、落水洞· · · · · ·
中期:地下喀斯特作用加强,地表水除主流外,大部分 转入地下,地面干旱、发育溶蚀洼地、干谷和盲谷等。以后, 地下河、溶洞顶部崩陷,出露为地表河或峡谷等。地面切割 破碎,产生许多深陷洼地、大型溶蚀谷地、峰丛、峰林等地 貌,这时,喀斯特地貌发育最盛。 晚期:当地下河及溶洞大量崩塌,溶蚀谷地、洼地不断 扩大,以及可溶性岩层之下的非可溶性岩层广泛出露,地表 水系又发育起来,河流作用重新占了上风。地面发育广阔的 溶蚀平原,在平原上残留一些孤峰和残丘,喀斯特现象逐渐 消失,这就是喀斯特发育的老年期。
•石笋、石柱
石笋: 由溶洞底部向上生长的碳酸 钙沉积物,形如笋状而得名。洞顶下滴 的渗流水在洞底发生溅击作用,经水的 蒸发,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发生沉淀, 形成由洞底自下而上生长的石笋。 钟乳石和石笋彼此连接形成的柱状 堆积,称为石柱 。
•石幔
石幔: 渗流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或倾 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因 形如布幔而得名,又称石帘、石帷幕。

中国三大岩性地貌

中国三大岩性地貌

一、喀斯特(岩溶)地貌( karst landform )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众多的湖泊等,这些现象总称喀斯特(因南斯拉夫西北部喀斯特高原最典型,故名)。

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区都有分布,其中发育得最好、最美的石林当属昆明路南石林首屈一指。

1966年,中国第2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建议将“喀斯特地貌”改为“岩溶地貌”,故在中国又叫岩溶地貌。

二、 "雅丹地貌"雅丹是地理学名词,汉语译为雅尔当,是维吾尔语“险峻的土丘”意。

雅丹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

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这种地质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

距离新疆克拉玛依市不远的魔鬼城便是这种地貌类型。

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形。

三、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四、熔岩地貌(lava landform )——喷溢岩浆岩或称火山岩岩浆从地壳断裂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各地形,总称熔岩地貌。

在长白山、大岭、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

如熔岩丘、熔岩垅岗、熔岩盖、熔岩隧道和熔堰塞湖。

中国著名的熔岩地貌是比较著名的如五大连池熔岩地貌。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总结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总结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总结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地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于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并获得全票通过。

世遗专家组在对其进行全面实地评估后认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完整的喀斯特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演化进程。

一、云南石林喀斯特(一)组成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所属有八大景区:石林同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飞龙瀑(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月湖风景区,芝云洞风景区,奇风洞风景区,仙女湖风景区。

其中已经开发为游览区的景区是:石林风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飞龙瀑(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

(二)特点云南石林地处滇东高原腹地,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云南省昆明市70余公里。

石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著名大型综合旅游区。

石林喀斯特景观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景观,在世界地学界享有盛誉。

总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保护区为350平方公里。

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全国35片石林中本省有:路南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和莫村石林、石板哨石林、天生桥等20片石林足见本省石林分布面积之广;溶洞景观有:玉溪溶洞,建水燕子洞,九乡溶洞等。

二、贵州荔波喀斯特(一)组成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由贵州荔波水上森林喀斯特森林区、甲良镇洞庭五针松保证点及小七孔喀斯特森林科学游览区三部分组成。

(二)特点荔波喀斯特最醒目的景观是锥状喀斯特,最典型的类型是峰丛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

作为世界遗产提名地,荔波喀斯特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的多个标准。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天造奇观的云南石 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 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 地季风气候,“冬无严 寒、夏无酷暑、四季如 春”,是世界唯一位于 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 特地貌风景区,素有 “天下第一奇观”“石 林博物馆”的美誉。大 小石林、乃古石林、芝 云洞、长湖、大叠水瀑 布、月湖(尚未开发)、 奇风洞(尚未开发)7 个区域景区组成了石林 风景名胜区。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 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 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 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 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重庆武隆喀 斯特位于四川盆 地东南边缘,地 处大娄山、武陵 山与贵州高原的 过渡地带,长江 右岸支流乌江下 游峡谷区,由于 受碳酸盐岩与砂 页岩不同岩性分 布的影响,产生 了喀斯特地貌。 数亿年来孕育出 具有独特美学价 值的自然景观。
天下第一洞—— 芙蓉洞,洞体规模宏 大,洞穴的各种溶蚀 形态,壮观的崩塌堆 积,目不暇接的钟乳 石类,现阶段不同处 境的洞内池塘,石钟 乳的坠落及其破坏现 象等无不记录着它的 沧桑历史演进过程, 芙蓉洞堪称是“一座 洞穴科学博物馆”。
峡谷深200— 400米,尤以其 中的羊水峡和龙 水峡地缝式岩溶 峡谷最为壮观; 以天龙桥、青龙 桥、黑龙桥天生 三座规模庞大, 气势磅礴的石拱 桥称奇于世。
由地表沟溪、落 水洞、竖井、天坑、 化石洞穴、地下河和 泉水组成。是一个包 含从非喀斯特区到喀 斯特区、从地表到地 下,从上游而下游, 从补给到排泄以至冲 蚀天坑不同发展阶段 的完整喀斯特系统, 后天坑最典型的为箐 口天坑,箐口天坑形 态完美,坑口呈椭圆 形,绝壁陡直,天坑 深不可测,奇险无比。
贵州荔波喀斯特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 荔波县,是贵州高原 和广西盆地过渡地带 锥状喀斯特的典型代

中国南方喀斯特综述

中国南方喀斯特综述

芙蓉江:是乌江最大支流。因与乌江交汇处的江 口镇沿岸多芙蓉树,故称芙蓉江。芙蓉江景色秀 丽,山青、水秀、崖雄、峰奇、峡幽、涧深、滩 险、流急、瀑飞、泉涌,天作画廊,美不胜收。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风景区位于重庆市的武隆县城东南 20公 里处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天生三座规模庞大,气热 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三桥平均高200米以上,桥面宽 约100米,在距离仅1.2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如此庞大的三座 天生桥实属国内罕见。
水上森林:是荔波小七孔景区的一个著名的景观,其属于 罕见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区,这里的千百株树木,包括珍 奇树木十多种,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 根于水底的河床。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 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令人叹为观止,远远望去宛如
水春河风景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全长6公 里,是小七孔风景区的一部分,是樟江风光最为 秀丽的一段。
玉鸟池一池清水,平添几份姿色
阿诗玛:相传彝族姑娘阿诗玛和自己青梅竹马的阿黑哥 相恋,阿诗玛被财主抢走期盼阿黑歌来救,最终化做石 峰。只见她头戴彝族包头,身背竹篓,翘首期盼,右手 放在左肩上,凝视远方。
阿诗玛附近就是唐僧打坐石,取经路上的唐僧也 被石林美景吸引过来了,正在那打坐念经呢。边 上的一块石头,好像一直顽皮的小猴子一样。
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 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 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溶洞)地貌风景 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 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 质公园,“阿诗玛”的故乡。
据考证,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 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石灰岩,经过了后来的地 壳构造运动,岩石露出了地面。约在200万年以前, 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 常年的风雨剥蚀,形成了今天这种千资百态的石 林。图为石林入口处,似一副美丽的园林山水画。

南方喀斯特的名词解释

南方喀斯特的名词解释

南方喀斯特的名词解释南方喀斯特是指位于中国南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地质特征。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以其独特的岩溶地貌、断陷地貌、地下水系统和丰富的洞穴资源而闻名。

南方喀斯特地区被誉为“岩溶博物馆”,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

一、南方喀斯特的形成南方喀斯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与溶蚀作用的相互作用。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主要存在于石灰岩和大理石等溶蚀性岩层之中。

这些岩层由于长期的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变化,以及地下水的侵蚀、石质物质的溶解作用,形成了众多的岩溶地貌景观,如石林、峰林、溶洞等。

这些地貌景观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并且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南方喀斯特的地质特征南方喀斯特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岩溶地质、断陷地质和地下水地质。

岩溶地质是南方喀斯特地区最为典型的地质特征,由于溶蚀作用,形成了石村、石笋和石林等独特的地貌景观,也形成了大量的地下洞穴和地下河系。

断陷地质是由于断层运动造成的地壳沉降和地层错位,形成了众多的峰丛和峡谷。

地下水地质是南方喀斯特地区重要的地质特征,由于岩溶作用,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系统和动态的地下水循环。

三、南方喀斯特的生态环境南方喀斯特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由于地貌的多样性和气候的适宜性,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了众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和保护区。

许多特有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例如黑颈长臂猿、南方岩麻雀等。

同时,南方喀斯特地区的植被类型也相对丰富多样,包括石生植物、苔藓植物和乔木植物等。

尤其是石生植物,它们适应了独特的岩溶环境和微量元素的供应,具有很高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学研究价值。

四、南方喀斯特的人文价值南方喀斯特地区的人文价值主要表现在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方面。

喀斯特地貌景观深深地影响了南方地区的文化发展。

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居民多是以喀斯特地貌和水资源为生活依托的,他们的文化与喀斯特地区的自然风光相融合。

喀斯特地区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为社会和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岩溶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一样吗

岩溶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一样吗

岩溶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一样吗:
是。

岩溶地貌就是喀斯特地貌,这是同一个意思。

喀斯特地貌,无论是地理学还是地质学,最早都发源于西方,而西方人最早发现这种地貌在今天克罗地亚的喀斯特高原上最典型,所以用“喀斯特”来代表这种地貌了。

这种地貌实际上是水溶解可溶岩,由此而产生的。

在随后的地质学发展过程中,地质学家们发现,这种现象其实在中国的西南更加典型,1966年2月14日至23日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在广西桂林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岩溶(喀斯特)学术会议,决定将“喀斯特”一词改为岩溶。

此后,在中国的学术界内都开始普遍使用岩溶一词来代替喀斯特了。

中国最美十大溶洞奇观 中国十大喀斯特地貌

中国最美十大溶洞奇观 中国十大喀斯特地貌

中国最美十大溶洞奇观中国十大喀斯特地貌摘要: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下面为您介绍中国最美十大溶洞奇观,中国十大喀斯特地貌。

1.织金洞荣誉:贵州织金县,溶洞之王,岩溶瑰宝,有亚洲“第一洞”之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以“大、奇、全”著称的天下第一洞。

建议游玩时间:1天开放时间:旺季(3月1日~11月30日):08:30~17:30;淡季(12月1日~2月28日):09:00~17:00门票:旺季(3月1日~11月30日):120元;淡季(12月1日~2月28日):100元交通:火车、班车可达著名景点:迎宾厅、讲经堂、万寿宫、望山洞、江南泽国、雪香宫、灵宵殿、广寒宫、十万大山、塔林洞名优特产:织金残雪、金墨玉大理石系列工艺品,蜡染纪念品、砂器用具、竹荪、天麻美食:宫保鸡、荞凉粉、烙锅洋芋臭豆腐2.黄龙洞荣誉: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世界溶洞奇观,以规模之大、内容之全、景色之美名震全球的中国最美旅游溶洞。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开放时间:旺季:07:30~17:30;淡季:08:00~17:00门票:80元交通:需中转公交、摩的著名景点:迷宫、天仙水、响水河、天柱街、龙宫名优特产:猕猴桃、青岩茗翠茶、龙虾茶、松菌、葛根粉、蕨根粉、岩耳、杜仲茶、姜糖、竹筒米酒、军声砂石画、龟纹石砚台、土家织锦美食:腊猪头、团年菜、血豆腐、合渣、酸鱼肉、泥鳅钻豆腐、乌鸡天麻汤、坛子菜3.腾龙洞荣誉:湖北利川市,中国目前最大的溶洞,世界特级洞穴之一,世界容积量最大的溶洞,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其雄险奇幽绝驰名中外。

建议游玩时间:半天开放时间:08:30~17:30交通:客车直达著名景点:水洞、旱洞、鲤鱼洞、凉风洞、独家寨及三个龙门、化仙坑名优特产:宝石花漆筷美食:合渣、腊肉、苏马荡野菜和烤全羊4.水洞荣誉:辽宁本溪,北国第一水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罕见,第一长地下暗河。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中国南方喀斯特

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 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 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溶洞)地貌风景 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 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 质公园,“阿诗玛”的故乡。
据考证,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 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石灰岩,经过了后来的地 壳构造运动,岩石露出了地面。约在200万年以前, 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 常年的风雨剥蚀,形成了今天这种千资百态的石 林。图为石林入口处,似一副美丽的园林山水画。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 贵高原、广西一带。喀斯特地貌特征是:地表有 溶沟、石林、漏斗、峰林等地貌;地下则分布有 溶洞、暗河。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地 表怪石嶙峋,地下千奇百怪。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 产。2007年7月27日贵州荔波、云南石 林、重庆武隆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的《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6月23日 又增补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 山和广西环江的喀斯特为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喀斯特有面积大、地貌多样、典型、 生物生态丰富等特点。
独石山在长湖湖畔,陡峻奇险。清咸丰年间,彝族义军 领袖在此安营扎寨数年之久。现存有房屋遗址,石水井、 石监狱、石城墙等物,营盘石垒拱门至今巍然挺立。 1938年,吴晗来这里考察,题诗刊刻于山顶石壁之上。
月湖:是“路南石林”高原断陷湖中最大的一个 湖泊。月湖呈新月形,水面宽广又不太深,因而 盛产鱼。在月湖垂钓一般都会收获颇丰。湖岸的 石岩里藏有许多珊瑚、螺蛳、蛤蜊等海生化石。
杨 丽 坤 主 演 的 电 影 《 阿 诗 玛 》
贵州荔波喀斯特: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荔波 县,是贵州高原和广西盆地过渡地带锥状喀 斯特的典型代表。贵州荔波完好的生态系统, 是当今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主流,具有优先 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优势,具有突出的遗 产价值,被认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 型代表。2005年成为由《中国国家地理》杂 志社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中的一员, 它曾荣获首届“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 最美十大森林”荣誉。主要景点:小七孔水 上森林、水春河 、大七孔景区、万亩梅园 等。

喀斯特(岩溶)地貌

喀斯特(岩溶)地貌

喀斯特(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叫岩溶地貌。

它得名于巴尔干半岛的喀斯特高原,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石灰岩地形。

贵州喀斯特地貌 在高温多雨的热带环境下,喀斯特作用强度大,速度快,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

地面显得崎岖不平,地下则形成广大的洞穴系统,具有“逢山必有洞”的地貌特征。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喀斯特地貌典型
发育地区,以奇山、奇水、奇洞、奇石的秀丽风景著称于世。

...
...
桂林象鼻山
溶洞
溶洞是主要的岩溶现象之一。

溶洞的发育,受岩性、
地质构造及水流动力条件的控制。

水流沿裂隙、断层、
岩层层面等发生溶蚀,使孔隙、裂隙等不断扩大而逐渐形成洞穴。

溶洞规模与形态极为复杂多样。

石钟乳、石笋、石柱
溶有重碳酸钙等成分的水,当温度、压力条件改变时,
逸出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钙等沉积,形成石灰华。

岩溶洞顶渗滴水流常形成各种乳状、管状石灰华沉积,通称石钟乳类;石笋是从洞顶滴落下来的水溅到洞底,其中碳酸钙逐渐沉积而形成的,它形似竹笋,
称石笋。

滴水至洞底形成笋状、塔状石灰华沉积,通称石笋类;石钟乳与石笋连接形成石柱。

喀斯特地貌的基本知识

喀斯特地貌的基本知识

喀斯特地貌的基本知识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称岩溶地貌,是在巨厚的碳酸盐岩层上,由于水的化学溶蚀作用以及流水的冲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石牙、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等主要类型。

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西南部伊斯的利亚半岛的石灰岩高原的名称。

19世纪末,斯洛文尼亚学者斯威杰首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作为岩溶作用以及所形成的地貌的名称。

1966年中国第二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建议将“喀斯特”一词改名为“岩溶”,1985年为与国际接轨,中国学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又将其回复为“喀斯特”,以致造成两名词并用现象。

石灰岩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的沉积岩,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碳酸钙不溶于水,但在水和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碳酸钙发生化学变化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这个过程称溶蚀作用,溶蚀作用的强度与外界的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碳酸氢钙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很容易在空气中分解,释放出水和二氧化碳,还原成碳酸钙,沉淀、堆积。

这个可逆的化学过程就是喀斯特地貌中溶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除岩石自身性质的内在原因外,还有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首先是地壳构造运动,它不仅使石灰岩底层从海底(湖底)升到地面,同时使岩层在地球内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皱褶和断裂。

地表水和地下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塑造出丰富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喀斯特地貌类型有石芽、峰丛、峰林、孤峰、溶洞、石灰华阶地、天坑、地缝、洼地、天生桥等。

石牙是溶蚀初期的地貌形态,地表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节理裂隙和层面流动,不断溶蚀和侵蚀,使岩石表面形成沟槽与突起相间的分布状态,突起的部位称为石牙,一般有一至几米高,云南路南石林是亚热带石牙的特殊形态,形体高大,相对高度一般在20米左右,这是因为岩石中碳酸钙纯度高,以及岩层的垂直节理发育充分,再加上高温、雨水足、二氧化碳浓度高,溶蚀强烈所致。

峰丛是继续石牙之后形成的地貌形态,也称联座峰林,即整座山体的顶部分割、底部完整。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中国南方喀斯特情况简介:中国南方喀斯特覆盖了五万平方公里,主要位于云南省、贵州省和广西省,有着多样的喀斯特地形地貌。

这个世界遗产包含了一系列成串的景点:荔波喀斯特,石林喀斯特和武隆喀斯特。

中国南方喀斯特展示了一个由多湿的热带至亚热带的喀斯特地貌。

石林是世界范围内一个伟大的自然现象和一个世界性的地标。

喀斯特即岩溶地貌, 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

中国喀斯特有面积大、地貌多样、典型、生物生态丰富等特点。

“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占整个中国喀斯特面积的55%,是我国政府2006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唯一项目,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核心区)面积48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980平方公里。

这一区域集中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区域,其中很多景点享誉国内外:云南石林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被称为“世界喀斯特的精华”;贵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处,曾入选“中国最美十大森林”。

“中国南方喀斯特”在地质地貌、生物生态、美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世界价值(突出普遍价值)长期以来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认同。

“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自然遗产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支持。

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规定,“系列申报”的遗产可以分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多个候选地中,经过充分论证,最终确定第一期申报的三个片区为:贵州荔波喀斯特,云南石林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

第一,它们整体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第二,它们各自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类型的最好代表;第三,“中国南方喀斯特”在一统连片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多样性,表现为高原地区的石林(以云南石林为代表);高原和低地过渡地带的峰丛喀斯特(以贵州荔波为代表);长江北部的深切峡谷喀斯特(以重庆武隆为代表)。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及特点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及特点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及特点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展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展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分布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为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广西境内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贵州、云南、西藏多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

喀斯特地形地貌除了桂林和云南,九寨沟这些举世出名的喀斯特地貌以外,在中国的华东地区〔包括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和上海六省市〕。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1. 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那么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2. 地形:喀斯特地形〔也称“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

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

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

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中国喀斯特地貌

中国喀斯特地貌

Part 2
中国喀斯特地貌 的形成条件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质构造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础 中国南方地区的多层喀斯特地貌与该地区的多层石灰岩和白云岩有关 这些岩石的层理和节理发育,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渗透和流动通道 其次,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中国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这为地下水提供了充足的溶解和 侵蚀能量 最后,地形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西南地区的高原和山地地形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Part 3
中国喀斯特地貌 的分布区域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域
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物该地而得名。我国云贵高原、湖南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 斯特地貌区。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 峰林、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 峰林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域
喀斯特峰林形成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分布于年平均温度20℃和年雨量1500毫米以 上的地区。高温潮湿、植被茂盛、微生物繁衍迅速、土壤中C02的分压力较高和强烈的溶 蚀作用,是热带喀斯特峰林形成的重要条件。狭义的峰林发育于喀斯特水水平循环强烈的 、由洪水泛滥形成的边缘平原。由于洪水对峰林山体的家蚀和冲蚀,因而基部发育脚洞, 崖壁不断崩塌后退,使峰株的皱度陡直
形态和特点
2
3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基 本概念、形成条件、分布区域以及旅
游资源等方面
Part 1
中国喀斯特地貌 的基本概念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基本概念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 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 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东部地区分布最广。湘西、鄂西、川东、鲁、晋等地,碳酸盐岩石分布的
面积也较广。
中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第三
纪时,华南为热带气候,峰林开始发育;华北则为亚热带气候,至今在晋中
山地和太行山南段的一些分水岭地区还遗留有缓丘—洼地地貌。但当时长江
南北却为荒漠地带,是喀斯特发育很弱的地区。新第三纪时,中国季风气候
个,洼地间距为100~300 米,正地形被分割破碎,呈现峰林—洼地地貌。峰
林的坡度很陡,一般大于45 度。峰林又可分为孤峰、疏峰和峰丛等类型,奇
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
中国热带海洋的珊瑚礁是最年轻的碳酸盐岩,大多形成于晚更新世和全
新世。高出海面仅几米至10 余米,发育了不大的洞穴和天生桥、滨岸溶蚀崖
形成,奠定了现今喀斯特地带性的基础,华南保持了湿热气候,华中变得湿
润,喀斯特发育转向强烈。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
随之迅速发育,类型复杂多样。随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带频繁变动,
但在交替变动中气候带有逐步南移的特点,华南热带峰林的北界达南岭、苗
岭一线,在湖南道县为北纬25°40'。在贵州为北纬26°左右。这一界线较
而从华中向东北则影响越来越大,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向北迅速降低,使类型
发生明显的变化。广大的西北地区,从第三纪以来均处于干燥气候条件下,
是喀斯特几乎不发育的地区。
中国喀斯特的地带性特征 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呈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
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和温带喀斯特。中国西部由于受水分的限
制或地形的影响,属干旱地区喀斯特(西北地区)和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
高原)。
①热带喀斯特以峰林—洼地为代表,分布于桂、粤西、滇东和黔南等地。
地下洞穴众多,以溶蚀性拱形洞穴为主。地下河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
故称地下水系,平均流域面积为160 平方公里,最大的地苏地下河流域面积
达1000 平方公里。地表发育了众多洼地,峰丛区域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5
及溶沟、石芽等,构成礁岛的珊瑚礁多溶孔景观。
② 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以缓丘—洼地(谷地)为代表,分布于奏岭淮河一
线以南。地下河较热带多而短小,平均流域面积小于60 平方公里。洼地较少,
每平方公里仅为1 个左右,且从南向北减少,相反,干谷的比例却迅速增加。
正地形不很典型,主要为馒头状丘陵,其坡度一般为25 度左右,洞穴数量较
成的岩屑坡。山坡上发育有很浅的岩洞,还可见到一些穿洞。偶见洼地。
喀斯特的开发利用 喀斯特地区地表异常缺水和多洪灾,对农业生产影响
很大。但地下水蕴藏丰富,径流系数在热带喀斯特区域为50~80%。亚热带
喀斯特区域为30~40%,温带为10~20%。在华北一些石灰岩分布地区,地
下水在山前以泉的方式流出,如北京玉泉山的泉水、河南辉县的百泉、山西
斯特地区的地下洞穴,常造成水库渗漏,对坝体、交通线和厂矿建筑等构成
不稳定的因素。研究和探测地下洞穴的分布,及时采取措施,是喀斯特地区
建设成功的关键。喀斯特地区有丰富的矿床,例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
石膏和岩盐等。在喀斯特剥蚀面上和洼地中沉积有铝土矿,古溶洞和裂罅中
沉积有铅、锌、硫化物、汞等砂矿体,地下溶洞也是富集石油和天然气的良
现今热带界线偏北约3~4 个纬度,可见峰林的北界不是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形
成的。中国东部气温和雨量虽是向北渐变,但喀斯特地带性的差异却非常明
显。这是因为受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的影响,间冰期时中国的气温和雨量都较
高,有利于喀斯特的发育。而冰期时寒冷少雨,强烈地抑制了喀斯特的发育。
但越往热带其影响越小。在热带峰林区域,保持了峰林得以继续发育的条件,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罕见。在中国,作为喀斯
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
等)分布很广。据不完全统计,总面积达200 万平方公里,其中裸露的碳酸
盐类岩石面积约130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埋藏的碳酸盐岩
石面积约70 万平方公里。碳酸盐岩石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以桂、黔和
Zhongguo de kasite (yanrong)
中国的喀斯特(岩溶)(karst in China) 喀斯特是碳酸盐类岩
石分布地区特有的地貌现象。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
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
客游记》记述最为详尽。
热带大为减少,以溶蚀裂隙性洞穴居多,溶蚀型拱状洞穴在亚热带喀斯特的
南部较多。
③ 温带喀斯特以喀斯特化山地干谷为代表,地下洞穴虽有发育,一般都
为裂隙性洞穴,其规模较小。喀斯特泉较为突出,一般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
和较大的流量,例如趵突泉和娘子关泉等。这一带中洼地极少,干谷众多。
正地形与普通山地类同,惟山顶有残存的古亚热带发育的缓丘—洼地和缓丘
好场所,华北地区的一些油田就是位于喀斯特区域。有些溶洞可作地下厂址
和地下仓库。
中国喀斯特发育的多轮回和地带性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千姿百态
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巧夺天工的洞穴奇景,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资源。桂林山
水(见桂林市)、路南石林、四川九寨沟(见九寨沟自然风景区)、贵州黄
果树(见黄果树瀑布)、济南趵突泉和北京附近的拒马河等都已成为闻名于
世的游览泉等。合理开发利用喀斯特泉,
对工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南方多地下河,引喀斯特泉堵地下河,钻井
提水等方法可解决工农业用水。地下河纵剖面呈阶梯状,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可以筑坝发电。如云南丘北六郎洞水电站,是中国第1 座利用地下河的水电
站。湘、黔也利用这种优越条件建造了多座400 千瓦以上的地下水电站。喀
—干谷等地貌。强烈下切的河流形成峡谷,局部地区,如拒马河两岸有类峰
林地貌。
④ 干旱地区喀斯特现象发育微弱,仅在少数灰岩裂隙中有轻微的溶蚀痕
迹,有些裂隙被方解石充填,地下溶洞极少,已不能构成渗漏和地基不稳的
因素。
⑤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喀斯特处于冰缘作用下,冻融风化强烈,
喀斯特地貌颇具特色,常见的有冻融石丘、石墙等,其下部覆盖冰缘作用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