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理学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心理学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发表时间:2011-10-08T15:07:02.90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何志峰
[导读]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让大学生做被试,在纸上写出某个人的特质,来让被试评价这个人的印象。
摘要:本文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心理学的特点,教师将二者巧妙结合,从而把心理学知识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前、课堂及课后的心理效能。此外,本文还提出应把心理学知识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因“心”施教。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学;心理疏导
作者简介:何志峰,任教于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学。
于漪老师曾说:“语文学科是一门实用而又多彩的人文学科。”心理教育专业的笔者,从教语文学科以来,感受到汉字的神奇魅力,语言的丰富多彩。为了更好的教学,笔者将心理学与语文结合,从而得出了独特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过:“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这独特的音响往往在学生心灵最深处,需要平时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才能发现。其实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稍作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学生也会和教师心心相吸。
一、拆除学生的心理栅栏,形成对老师的良好的第一印象,为课堂教学奠定人文基础
1.注重首因效应,形成良好的教师形象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个人魅力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中阐述人们在形成印象时,那些首先被发现的特征即先行的信息有加重的作用,它会影响学生对后来掌握的其他信息的处理方式。因此上第一节课时应该特别注意,除了你的头发、服饰等外在形象外,更应注重你上课时的言谈举止,语言生动,或者教育方式的独特,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耳目一新,从而对这门功课充满期待和信心。
2.展示良好的品质,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亲和力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让大学生做被试,在纸上写出某个人的特质,来让被试评价这个人的印象。第一组:聪明、熟练、勤奋、坚决、热情、实干、谨慎;第二组:聪明、熟练、勤奋、坚决、冷酷、实干、谨慎。发现绝大多数倾向第一组,这说明一个人身上的中心品质决定别人对他的印象。
因此,展现教师对上课的热情,永远精神饱满的站在讲台上;展现教师对学生的热情,永远急切的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展现教师对问题的热情,永远积极探寻学生所问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爱之。
正所谓“先入为主”,利用两个小技巧,便为良好的课堂效果铺平了心理之路。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形成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是良好教学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师”,更应该是“人师”。在社会心理学中,教师是“牧羊人”,主要是要圈好羊,管理好羊,让羊自己挑食,学会觅食的方法。因此,上课模式可以推陈出新,经常性的调整上课模式,运用简单的心理技巧,让课堂变成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一节团体心理活动课。使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情境中,亲自体验,领悟道理。
1.在追求美的心理满足的同时,积极强化,鼓励思考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非常需要外部的积极强化, 积极的强化能够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是有效的, 能够对环境产生影响, 从而感到自己是有力量的, 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如果学生长期得不到积极结果的强化, 就容易形成自暴自弃的性格, 在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就特别容易对失败敏感, 于是为了避免失败, 他就会减少对学习的投入, 学习动机降低。
在教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四人一组合作讨论,然后画出文章所描写的景物及相对应的位置,并注上几句小诗及各人分工细则。那么一篇枯燥的文言文就变成学生通力合作,展示自己,发挥特长,奇思妙想的图画课,在画的过程中,给予敢于创新的人及时鼓励和积极强化,让他们投入其中。这样既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非常形象地把握文章内容,又能够激发学生动手思考的能力,从而更愿意去学。然后派代表向大家展示小组的创作,在讲述的过程中也等于是翻译了文章,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具体形象。接着顺水推舟的看看这些景物渲染了什么氛围,从而理解借景抒情,得到文章中心。
每个人都有对美的追求,通过画图直观感受美景,在美的意境中体味道理,增进知识,并且获得成就动机,能够事半功倍,影响深远。
2.以心育理论为指导,创设积极和谐的心育氛围
罗杰斯认为,个体总是在得到无条件的积极肯定和积极自我肯定的基础上发展自我意识的。在此基础上,罗杰斯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观与教学观。
罗杰斯这一基本的教学观对学前教育最大的启示是:将孩子作为一个需要尊重的人来对待,与孩子共同呼吸,与孩子一起成长,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的首要工作不是传授而是促进,应当营造有意义学习的生活氛围。同时,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应当与学生共同分享情感、交流思想;教师应当尽量从繁重的教案撰写中解脱出来,提供各种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可见,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真诚、悦纳、理解为核心,强调学生作为“人”的本性,主张在教育过程中予以深刻的人文关怀。
3.“空椅子”技术让学生换位思考,回味无穷
“空椅子”技术是心理咨询中的一种技术。在语文教育中同样可以尝试,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立场上考虑问题,从而感悟人生。记得在教《甜甜的泥土》时,主人公王小亮渴望得到母爱,和他母亲对他爱的深切,都化为甜甜的泥土,令我们感动。为了让学生能够像王小亮一样更好地体会母爱,理解母爱,珍惜母爱,笔者就在课堂上放两把椅子,坐在一边时,你作为子女尽可能地说出你想对父母亲说的话,可以是埋怨,也可以是赞赏。然后坐在另一边,你就是你的父母,根据你对你父母的了解,想想他们会做什么反应。从中体味父母的感受,摆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状况,真实,真切地站在父母立场感受他们的不易,既可以让他们回去能够更好地与父母沟通,又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学有所用。
4.“下台阶”原则使学生转变态度,提高自觉性
“下台阶”的方法是先提出一个很大要求,接着提一个较小要求,从而提高较小要求的依存性,这在学生上课或对学生作业要求时,可以试用。简言之,如果想让学生积极完成某项任务,可先提一个高要求,学生会觉难度较大,然后提出一个相对小的要求,这样学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