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曾是中国最年轻大学生
微软张亚勤:超级神童的“若水人生”

商相匹配的事业高度甚至成为了他们这群人 的人生宿命 。 同样 具备 高 智 商的 张 亚 勤 ,没 有落 入 类 似 的宿命 ,
奖 ”的照片 挂在公 司的走廊 上 ,他看 到后 ,一言未发 当场
在 就 其原因 ,引用一位资深 媒体人 的评述 , “ 张亚勤 有一颗 摘 下。 “ 我们 与亚勤 的交 谈中 ,我 有个很 大的感触 就是 平 常心” 。中科大少年班 的班主任 后来谈 及这种现 象时表 亚 勤从来不 会对故事 浓墨重 彩或添 油加醋 ,有的只是 轻描 示, “ 人际关 系这一课 ,心理健康 这一课 ,很多人 在上学 淡写或有所保留 。”一位张 亚勤 的下属这样说道。 时 没能 养成 好 的 心态 ,没有 平常 心 。这 种 缺 陷不 是一 时
大多数人也并 未达到 当年人们对 他们所 期望的成就 ,因为 只 注重智 商 ,忽视情 商的教育 特点 ,无 法取得 与 自身高 智 我 ”,张亚勤一脸的无辜。
虽 然在 职 业 生涯 中 获得 了众 多重 要 奖项 ,但 在他 的 办公室里 ,却从 来都看不 到任何 与他个人 有关的奖 状和奖 杯 。有一 次 ,同事 将张 亚 勤接 受 “ 出青年 电子 工程 师 杰
都 有可 能做 到全 球副总裁 。中国在 全球 的战略地位越 来越
事。
高 。团 队越 来 越大 ,做 的事 情越 来 越 多 。每 个人 都 有潜
力做得 比我好 ”。工作 空闲时 ,他会到 各类 自己关 心的 网
年名噪一 时被 媒体冠 以 “ 神童 代表 ”的宁铂于2 0年遁 入 05
空门 ,张亚勤 的问班 同学谢彦波 因为 与国内外多 位包括获 站 论坛上去 看帖 回帖 ,而且 还是真诚 地用张 亚勤 的真 名注 只不 过 ,用 自己 的真 名 ,网友 们反 倒 没多 少人 理 得诺 贝尔物理 学奖在 内的导师不 和 ,始 终没有完成 博士 学 册 。 “ 业 ,如今在科 大 内从事 近代物 理的教学 工作 ……事 实上 ,
张亚勤:超越“神童”的宿命

克 林 顿 在 任 美 国 总 统 时 曾 给 他 写
国电器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瑞曼德 和比克 ・ 赫尔茨都曾由衷赞叹:他 “ 真 的是 全世 界 的财 富 。 ”
这 段 辉煌 的经历 , 张 亚勤 的 在 追述 中,依然 是 充满 了温 馨 的暖 色 调 。而 真 正 的事 实是 ,当我 们把 一
理健 康 这一 课 , 个班 级 的孩 子 都 整 落 下 了 。 们 在上 学 时没 能养 成 好 他 的心 态 ,没有 平常 心 。这 种缺 陷不 是一 时 的 , 是 终生 的。 而 ” 而 当张 亚勤 的一 些 同学 在 “ 神 童” 的光环 里纠 结 、 与 导师 的紧 张 在 关系 里 找不 到 定位 时 , 亚 勤成 了 张 “ 童” 神 背后 的隐 形人 , 自己喜 欢 玩 的游 戏 , 皮 、 蛋 。 调 捣
是电气和电子学研究领域全世界最 高的学术荣誉, 他成了这个协会 i0 0
年来 获 此 荣誉 的最 年 轻 的科 学家 。
张亚 勤 : 超越 “ 童”的宿 命 信,说他 “ 神 是一个灵感 的启示” 。美
口 薛 芳
18 代 , 国大 陆 出 了一批 神 90 中 比起 你 的 同伴 , 的基础 还 很 差 。 你 ” 张亚 勤争 辩道 :我 是凭 自己的本 事 “ 考进 来 的 。 随后 作家 说 : 可 是 , ” “ 你 才NN 开始, JJ t ̄ 究竟能不能成功, 还要 看你 以后 的路 怎 么走 。这促 使 张亚 ” 勤 开始 思考 自己 的未来 。
童。 对于每一个智商能与“ 神童” 这
两 个 字 匹配 的 小孩 来说 , 童年 似 乎 都结 束得 太 早 了 。 们过 早 地承 受 他 了成 年人 的 期 许和 异样 的眼光 ,而 长 大后 却 始终 无法 进入 正 常的社 会 秩序 。 而 张亚 勤 的人 生轨 迹 似乎超 越 了“ 神童 ” 的宿 命 :2岁成 为 当年 中 1 国最年 轻 的 大学 生 , 3 以优 异 成 2岁 绩 获得 美 国乔 治 ・ 华盛 顿大 学 电子 工 程 博 士学 位 , 1 成为 美 国 电气 3岁 和 电子工 程师 学会 百年 历 史上最 年 轻 的院士 ,4岁执 掌 微软 亚洲 研 究 3 院 ,8岁 成为 微 软全 球 副总 裁 。 3 自由 自在 的 ‘ 童” 神 17 年 , 有 1 岁 的太原 少年 98 只 2 张 亚 勤 成 了大 学生 。 是一 个很 特 那
勤奋努力取得成就的名人事迹1000字以上

勤奋努力取得成就的名人事迹1000字以上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
今天wtt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勤奋努力取得成功的名人事迹,接下来随着wtt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努力取得成功的名人事迹1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
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
在20xx年6月截止的上个财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620亿美元,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91000人。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
他们的父亲,William H.Gat esII,是西雅图的律师。
盖茨已故的母亲,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
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
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
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
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
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
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
勤奋努力取得成功的名人事迹2如果你像我一样,二十年来只做一件事,一门心思冲着一个目标前进,你也会成功。
——夏达夏达,风靡网络的美女漫画家,大学未毕业就已出版漫画单行本,曾获得第五届金龙奖最佳故事漫画少女组金奖,而最最令人佩服的是,她是唯一打入日本主流漫画市场的中国内地漫画家。
自理能力差被学校退学的例子

自理能力差被学校退学的例子从小学到大学,魏永康的生活一直是母亲一手包办,“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有出息”。
然而,当魏永康脱离母亲的照顾后,完全“失控”: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也臭烘烘,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不记得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
最后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
”魏永康的母亲可谓老泪纵横、悔不当初。
从小自强独立,收获美满人生同样是年少聪慧,另一个人的境遇大相径庭。
张亚勤,12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成为当时中国年纪最小的大学生。
18岁,被乔治华盛顿大学录取。
23岁以乔治华盛顿大学校史上唯一一篇满分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现为百度公司总裁。
12岁便离家独自去合肥上学的张亚勤,在科大自由地成长,他的母亲虽关心其学习和生活,但并不过多地在生活细节上帮他照料。
小时候的他经常一个人乘火车,去外地,因为母亲曾告诉他:"男孩子,就要到外面跑跑,才能独立,才能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写给母亲的信《放飞的爱》中,他这样说道:“世上有一种爱,叫“放飞”。
母亲对我的爱就属于这种。
她不会把我捧在手心,许多事情总让我亲自去做,还说:学会独立,才能放飞。
谢谢母亲,谢谢您,在四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是您教我学习、自立、自信、自强;是您教我怎样做人;是您教我如何在航行中搏击风浪;是您的放手,让我一次又一次的高飞。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学会照顾好自己,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其今后的生活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少年班是什么意思

少年班是什么意思少年班,针对早慧少年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
1978年,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建议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有13所高校开办少年班,招生对象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异,智力超常,年龄在1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市级以上重点中学应届初中毕业生。
少年班 - 概述少年班,是针对早慧少年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中国大陆的少年班始于1978年,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建议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也曾一度招收少年大学生,后由于种种原因相继停止招生。
并随之掀起一股热潮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有13所高校开办少年班,通过对智力超常少年的选拔、特殊的课程安排及独特的教育方式达到培养高科技人才的目的。
但经过20余年的实践,目前只剩下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两所高校的少年班仍继续招生。
少年班 - 招生学校1、中国科技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开设少年班的高校,从1978年至今的30余年来,中国科技大学总计招收1350余人,平均每年45人左右。
近几年来由于报考人数的增加,少年班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扩招。
2、西安交大自1985年开设“少年班”以来,已陆续招收学生900余人,毕业生逾700名,其中两人获得美国总统奖、两人成为美国工程院院士,85%以上的毕业生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考生呈逐年递增趋势,2010年报考人数987名、2011年1260名、2012年猛增至1730余名(其中年龄最小者仅11岁)。
2012年的招生考试,新增体能与非智力因素测试,体能测试分为实心球、立定跳远和中长跑;非智力因素测试则采用上机测试形式进行。
体能测试不能达标者,即遭淘汰。
少年班 - 选拔条件少年班学生的选拔,对于唯分数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主要是看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成绩。
面试题目都是由计算机自动随机组卷的,每一组的考试题目都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形式上也是完全公平,很多题目都是即兴的,主要是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应变、表达、创新、团队协作等能力,每道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能够将表达的主题讲清楚且能自圆其说就行了。
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龙源期刊网
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作者: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1年第12期
他的外表浑圆忠厚,憨态可掬,开口的时候轻声慢语,举大体不论细节,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总是能够一语中的。
他从来不在乎公众对他的看法,虽然获奖无数,但却从不肯把他的奖状奖杯放在办公室里。
有一次同事把他接受“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的照片挂在走廊上,他看了,当场摘下。
张亚勤的人生轨迹似乎超越了“神童”的宿命:3岁识字,5岁读书,9岁小学毕业,12岁
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38岁晋升微软全球副总裁……
因为他在《光明日报》上读到“神童” 宁铂的故事,沉默寡言的张亚勤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因为“一个灵感的启示”,张亚勤超越宿命,成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一百年来获此荣誉的最年轻的科学家;因为对科技研发的热情与自信,张亚勤给微软中国一个期待,一种希望,也寻找到一个春天。
【素材点拨】从“神童”到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凭借超出常人的天赋,按照一个普通人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成长成功的中国路径。
快慢和谐、动静相宜,张亚勤凭“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专注一事,凭顽童的自信与无畏绽放出璀璨的中国智慧。
【适用主题】机会清醒感恩
德与行摆渡自己梦想……。
微软副总裁张亚勤的故事_故事大全

微软副总裁张亚勤的故事对于每一个智商能与“神童”这两个字匹配的小孩来说,童年似乎都结束得太早了。
他们过早地承受了成年人的期许和异样的眼光,而长大后却始终无法进入正常的社会秩序。
张亚勤的轨迹似乎超越了“神童”的宿命:12岁成为当年中国最年轻的大学生,23岁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31岁成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4岁执掌微软亚洲研究院,38岁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
1、自由自在的“神童”1978年,只有12岁的太原少年张亚勤成了大学生。
那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在国人的记忆里,除了高考恢复这个大事件之外,最冲击人眼球的事件就是“神童”,不是一个,而是一个班。
当年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里有30多个学生,从12岁到15岁,来自全国各地。
有一天,一个作家要采访这群“神童”,看到张亚勤沉默寡言,便叫他一起去散步。
作家说:“知道吗?比起你的同伴,你的基础还很差。
”张亚勤争辩道:“我是凭自己的本事考进来的。
”随后作家说:“可是,你才刚刚开始,究竟能不能,还要看你以后的路怎么走。
”这促使张亚勤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中科大少年班的班主任在对媒体回忆时说:“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
他们在上学时没能养成好的心态,没有平常心。
这种缺陷不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
”而当张亚勤的一些同学在“神童”的光环里纠结、在与导师的紧张关系里找不到定位时,张亚勤成了“神童”背后的隐形人,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调皮、捣蛋。
2、智力超常却毫无优越感的孩子张亚勤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关于通讯方面的。
有一次他读到了一篇文章,非常困惑,于是给通讯领域的学术权威皮克·霍兹写信。
张亚勤没有收到回信。
但两个月后,霍兹来科大讲学,他记得张亚勤的那封信,两人相谈甚欢。
回到美国后,霍兹问张亚勤是否愿意到美国来上学——给他奖学金。
于是,一封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邀请函发到了张亚勤手里。
主题班会-崇高理想成功一半

主题班会-崇高理想成功一半心、同情之心、体谅之心对待人和社会;帮助和引导他们成为现代的人,一方面具有开拓、进取、竞争、合作、民主、实际的意识,另一方面具有辨别、判断、处理信息选择人际交往、组织创新的能力,总而言之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使学生成为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勇于面对挑战的人,一个不是随波逐流的人,我想通过班会课让同学们找回儿时的梦,使之能主动的去学习,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奋斗.我相信积极的理想是成功的一半.三、教育设计1.在期中考试之后,我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位同学认真想想自己毕业后想到哪里继续深造,将来到底想成为怎样的人,两个星期后开个主题班会:崇高的理想,成功的一半.2.准备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四、教育目的让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自己的理想同时听听其他同学的理想,互相促进,相互激励达到共同进步.五、教育过程:时间:高一期中考试之后第二堂班会课地点:高一(7)班教室板书课题:远大的理想,成功的一半主持人:胡心婷、汪励雯主持人朗诵:流沙河《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理想使不幸者绝路逢生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要想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首先应该有强烈的愿望,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对学习有兴趣。
这节课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理想.同学们都踊跃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同学都很向往未来过上一种非常自由的生活,要当外科医生、要周游世界、要好好照顾家长、要当老板、要留学、要组成一个职业车队等等.也有些同学说自己小时侯都很有理想,长大了慢慢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学习了,也不知道是为了家人还是为了自己,反正是大家都在读书自己也只好读书了,还有同学说子承父业...主持人:同学们都各自有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应该为之而努力.有这么一则故事:拿破仑.希尔曾经讲过一个令人醒悟的故事:赛尔玛陪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中的陆军基地里,丈夫经常外出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奇热无比,又没有人和她聊天,周围都是不懂英语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她很难过地写信对父母说:“一心想回家去……”她的父亲给她回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两行字,但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她的心中,并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两行字是什么呢?“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员工必看的励志书籍

员工必看的励志书籍员工必看的励志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员工必看的励志书籍,希望您喜欢!员工必看的励志书籍《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内容简介:书中为你全程揭晓世界上最有创意与影响力的华人设计师及成功创业家—包益民的包氏成功学。
他创建了“包式集团”成功足迹遍及全球,创办了台湾史上最火爆的设计生活杂志《PPAPER》上市之初就风靡海内外,被圈内外誉为“台湾的创意教父”;他卖创意与设计给全球Nike、Johnnie Walker。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内容简介:《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是蔡康永的第一本实用书,在“说话”多年之后,首次尝试教人“说话”。
本书开端康永哥便许下宏愿:这本书会令“本来已经很讨人喜欢的你,在未来变得更讨人喜欢”。
全书包括40篇精彩短文,每篇都是让谈话变美的醍醐味,并配以熊宝绘制的令人喷饭的搞笑插画,如同蔡康永的主持风格一样犀利俏皮,饶有情趣。
《拆掉思维里的墙》内容简介:新一代人生设计大师古典倾情打造“人生开窍手册”:心理学+职业规划+人生哲学。
你是否缺少安全感?你会经常觉得累吗?结婚一定要买房吗?坚持一定会成功吗?努力一定有结果?只有有钱才能够幸福?老板可以掌控吗?小人物就无法对抗不公平吗?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但却因为父母、老婆或者孩子不得不这样过下去吗?每天都在混日子,却幻想有一天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就一定会全心投入?如果有一个回答是“YES”,那么这本书就是你想要的。
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那些困惑背后,往往藏着一堵堵思维里的墙,阻碍着我们,把我们与美好的生活隔开了。
拆掉思维里的那些墙,你就可以获得成功、快乐、自信和幸福。
《金领手记》内容简介:这是一本金领自己写自己的小品文集,作者是美国通用电气中国公司公关传播总监。
商业,商务人士的生活,职场生存的秘诀,这些听来严肃的主题在作者笔下变成“成功必有怪癖”,“老板为什么不生病”,“商务人士为什么都白头发”,“你会不会雇漂亮的女秘书”这样轻松诙谐的故事,也带着对职场、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让人读来时会意而笑,时击节叫绝。
少年班

历史沿革
2008年,少年班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联合办学,“少年班--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试验区”项目在中科大少年班30年庆典大会上正式揭牌。此举意味着中科大“超常少年”教育模 式已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中科大少年班必将在培养“超常少年”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培养模式
在培养模式上,少年班以“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进行贯穿大学全程的、 将课程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合的自主化学习与研究的培养过程。 少部分专业意愿十分明确的学生,从入学起直接进入主修专业,按照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学习;大 部分学生实行两段式学科平台培养模式(2+2),前两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在导师指导 下进行个性化专业学习。 在培养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尽早引导他们进入科研一线,通过实践锻炼,帮助学 生选择和调整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修读相关课程。鼓励专业交叉,学生可以选修多个专业的课 程,使得学生有较为广泛的适应面,同时在符合自己兴趣、特长(能力)的方向有充分的发展, 实现“广度”和“深度”的真正和谐统一。
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每一个少年都是一道独特的光芒。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激情和梦想,充满 了挫折和成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们的旅程,是他们对未来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对成功 的向往。
少年班,它是年轻的心灵对知识的独特追求,对未来的独特期许。在这个特殊的土壤中,每一个 少年都像是一颗独特的种子,他们在知识的阳光下萌芽,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破土而出,向着 知识的天空茁壮成长。
知名校友
马东敏 庄小威: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生,现为哈佛大学正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霍华德·休斯医学研 究所的研究员、中科大“大师讲席”教授。 庄小威 江红雨: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生,现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 牛天华: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生,现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 蔡天西: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生,现为哈佛大学教授。 蔡天西 尹希: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生,现为哈佛大学正教授 。
有关名人故事作文7篇

有关名人故事作文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有关名人故事作文7篇有关名人故事作文7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超越自己获得成功的人和例子

超越自己获得成功的人和例子【篇一:超越自己获得成功的人和例子】超越自我篇1:有些人的沮丧是来自于比较心。
我比别人出身差;我比别人天生长相差;我比别人运气差;我比这样子比下去可能比不完了,但是明知比的心态不好,但我们仍然要比一比。
如果是这样,我们不妨先把镜头朝向自己,想一想从小到大的自己,以及那些不如你的人,再想想自己此时的心情,你将能够体会一个失败者的心情。
不要左顾右盼别人路上的风光,增添自己的烦恼,扰乱自己前进的步伐,回首之际,你当发现你错过途中向你微笑的花朵。
英国作家约翰克莱斯,可以说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多产作家,他一共出过564部小说,如果你以一年出10本来算,他花了将近五六十年时间在写小说。
出了那么多书,你可能会以为他是百战百胜的作家,那你就错了,他曾经被退稿达753次!试问你承受得住753次的沮丧吗?爱迪生这个童年被老师认为愚钝的人,他可是创造出1093项发明,不折不扣是个发明大王,你可知道他失败了多少次,他失败了3000次。
所以作为大师的他会如此说:九十九分的努力,一分的天才。
美国的学者吉思克尔说:成功无法门,但失败一定会有所收获。
愈早失败对一个人愈有益,这样你才能在年轻时,获得大智慧。
台湾著名家朱德庸25岁红透宝岛,《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等作品在台湾深受喜爱;在内地,他的漫画也非常畅销。
可小时候的他却是一个问题孩子,并认为自己非常笨。
十多岁以后,他发现自己对文字反应迟钝,但对图形很敏感。
于是他在学校里画,回到家里也画,书和作业本上的空白地方都画得满满的;在学校受了哪个老师的批评,一回到家就画他,狠狠地画,让他死得非常惨,后来就有媒体发现了他,为他开设漫画专栏。
因为找准了自己的最佳结合点,他成为一位优秀的漫画家。
有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你一定比你想象的还要好,但是许多人并不这样认为。
许多杰出人士在小小年纪时,就怀有大志,就想与众不同,无论遭遇任何磨难,仍相信自己是最好的。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信念,有别人打不倒的自信心呢?你的坚持有多强,你的自信就有多强,你的路就有多长。
(励志人物)张亚勤:识谱才能唱更多歌

识谱才能唱更多歌励志人物自认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儿上的张亚勤的少年时代在今天看来似乎并不是很理想,正值十年动乱时期,学校基本不上课。
曾被称为神童的张亚勤毫无疑问地跳过级,但也留过级9岁的时候,家里又添了小妹妹,因为无人照顾,母亲只得让他回家照看妹妹。
但即便是处于这样不完整的学校教育中,张亚勤还是在12岁的时候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张亚勤把这一切首先归功于他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并在那个特殊时期培养了一生受益的自学能力和坚韧的毅力。
如果学会了识谱,就会唱更多的歌昏黄的灯光下,一位老人一边做着手里的针线活儿,一边听着年幼的孙儿咿咿呀呀地讲述他看过的故事,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
这是张亚勤记忆中隽永温馨的一幅图画。
外祖母是那个时代少有的识字的女性。
她拿着小人书给张亚勤讲故事,《三国》、《西游记》都是张亚勤童年的精神珍馐。
刚开始,外祖母只是给他讲,后来开始启发他:你要是认识字了,就可以读到更多的故事。
那些精彩纷呈的故事激发了张亚勤的求知欲,3岁的张亚勤开始认字了。
没过多久,他已经基本认识了小人书上的字,又开始看家里的其他书籍。
这种自主式的学习方法让张亚勤在此后受益无穷,当他留学美国的时候,进入到高度自主化的美国教育体系中,他几乎没有任何不适就迅速脱颖而出。
母亲是张亚勤另一位感念不已的启蒙老师她不仅是一位知识女性,而且还是一位坚强、豁达的母亲。
张亚勤在一篇题为《放飞的爱》的文章中回忆了和母亲的点滴往事。
他说:从小我就喜欢读书,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这同母亲的引导是分不开的。
她常说:学习并不是一件苦差事,要用愉快的心态去对待,要学会去享受学习中的快乐。
所以母亲常用讲故事、说儿歌等一些有趣的方式来提高我的学习兴趣。
母亲是老师,每天晚上母亲备课的时候,张亚勤就在旁边看书或写作业,遇到问题就等母亲备好课再问。
母亲不会给他施加过多的压力,但要求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前作好准备,一旦开始学习就必须迅速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不允许边学边玩。
IEEE:为全球40万会员提供交流平台

果发 表在IE 的出版物上 , 自中国 EE 来
的下载甚至超 过了美国本土 … ・ ・
I E E执 行 总 干 事 Jam E cS P c d r at 受本刊采访 时指出, rn eg s接
长。 此外 ,E E 0 IE 74 个技术学会的会
38 国际人才交流 I T R A 、 N T I N 21 O N E N q O AL A T 0 1 7 I E l
主导 的标 准 。 E E 标准 发布 时表 IE 在
了2 0 0 多篇 学 术论文 , 中有4 篇论 其 0
文发表在权 威的I E r n at n E E T a sci s o
杂志上 。
示 ,E E 8 8 准源 自中国的 创新 I E 18 标 技术 , 由中国成 员发起并得 到其他国
过我 们 的会 员活动 为专 业 人士 创造
更广 泛的 发展 机遇 , E E拥有 很 多 IE 这 样的 机会, 对当今就 业市场及经 这 济而言 都至关重要。 ” 据 I E 学会总监Mat L e 介 EE t o b 绍 , 级 别会 员 都 在 普 遍 增 长 , 各 但
献, 并在 所在领 域拥 有领导力。 于 对
D r n博士介绍I E 在教育领域的活动 ur i a EE
217NE AOAT E 国 人 交 0J I R T N A N 际 才 流 39 10 T N I L L T
纪 实 oN T P HES oT
张 亚 勤 1 6 年 出生 于 山西 太 96
中国会 员的数 量 近年 来 出现 了
1 0 种 技 术 期 刊 , 员享 有 订 购 5余 会
优 惠 ; 年 举办 1 0 场学 术 会 议 , 每 20 会员享 受会 议注 册 费 的优 惠 ; EE I E Xp o e 据库 会员也 享有 下载 使 用 lr 数 的优惠 。 I E 会员与区域 活动总监 兼 副 EE
孩子过早学习的失败例子

孩子过早学习的失败例子
李玫瑾教授曾指出:“无论是超前学习还是超前教育,本质上并
没有很大区别,都是属于浪费金钱与时间的事情。
当孩子逐渐长大,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才会显现!”
说起从“神童”到教育的反面教材,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
湖南省华容县的“神童”魏永康。
13岁便能考入湘潭大学本科,是
当时湖南省大学生里年龄最小的一个。
之后更是以优异的成绩,17
岁就成为了中科院硕博连读的高材生。
然而,入学不久后,便因生活自理能力过于低下,离开了母亲
全权包办的生活模式,连简单的穿衣都成问题,加上知识结构与中
科院的模式不符,继而被中科院劝退了。
无独有偶,辽宁盘锦市也出现了一位“神童”。
那就是年仅10
岁便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张炘炀,他也是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从小学到高三,他仅用了4年时间。
而后,又以13岁的年纪获
得了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入读机会。
不过,在读研究生时,张炘炀的青春叛逆期才来临,与父母的
矛盾、与同学年龄差距太大无法获得正常的人际交往等,一度让张
炘炀成绩难以跟上学业要求。
后来以16岁的年纪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研读博士生期间,随着
学业更为繁重,同学的年龄差距更大,以及一直倍受追捧,张炘炀
还曾表现出狂妄自大,同时又脆弱敏感,继而说出许多低情商的言
论而被许多网友讨伐,如“没钱的人肯定没素质”、“白领阶层对
北京的发展毫无价值”等。
“高智商低情商”成为了许多人对张炘炀的评价。
大学生励志真实故事感人5则小故事

大学生励志真实故事感人5则小故事大学是人生新的开始,是改变人生轨迹的重要环节,希望以下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大学生励志故事一1982年的时候,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
不过马云并没因数学不好而退缩,反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因为在他的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
当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也算创造了个小奇迹,他的数学成绩是——1分。
心灰意冷的马云和他一个表弟一起去宾馆应聘服务生,结果因为长得有点儿歪瓜裂枣的意思,愣是让老板给拒了。
没办法,他通过找关系,才做了一份给出版社送书的活儿。
也许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吧。
但是这时候路遥的《人生》的改变了马云的想法,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19岁的那一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不过他的数学成绩嘛……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的数学成绩实现了同比1800%的迅猛增长——19分!马云又开始了一遍打工一边复习的日子。
就这样,到了马云20岁那年,他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
在马云高考的前一天,有一位姓余的老师对马云说,就你这个数学成绩,能考及格了我就把姓儿倒过来写。
无论这老师是什么心态,马云是被刺激的够呛,他想出了一个绝招。
在考数学之前,马云背下了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开始以后就一个一个的往公式里套。
用这种独门绝技,马云这次数学的考试成绩还真就及格了——79分。
虽然马云这回数学成绩大幅提高,不过他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
唉,也行啊,马云心想,有个大学上就不错了,管他是本科还是专科,也算圆了自己的一份坚持。
就当马云准备进杭州师范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
于是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的决定,那就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
于是,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光荣的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大学生励志故事二1977年,因为一些不可抗原因,家在农村的俞敏洪高一下半学期才进入了高中。
高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高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题要靠大家平时做得多来掌握技巧,下面是高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让“超常教育”回归“英才教育”

让“超常教育”回归“英才教育”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3年第16期无数事实证明,智力超群的杰出人才是客观存在着的。
人类最伟大的发现和创造多出于杰出人才之手。
凡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无不把杰出人才作为治国安邦之本。
英才教育也成为各国竞争的制高点,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
中国英才教育的现状如何?怎样培育更多的杰出人才,使其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下是本刊记者与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的创始人、中国科大早期少年班班主任贺淑曼教授就上述思考的一席对话。
打破常规培养英才的少年班《检察风云》:中国科大少年班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您是哪年担任该班班主任的?当时少年班有三个“神童”曾轰动全国,他们现在的情况如何?从少年班走向社会的学生有多少成了国家栋梁之才?贺淑曼:“文革”以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四化”要人才,教育要跟上,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邓小平提出“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更是给了亿万青(少)年莫大的鼓舞。
教育事业犹如箭在弦上,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1978年3月,在敢于创新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诞生了。
它翻开了中国教育史上科技英才教育的首页。
我是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在少年班工作的。
当时,全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有一些值得记取的教训。
那三个“神童”我没带过。
不过在少年班成立十周年前夕(1988年元月),我曾与“神童”之一的宁铂畅谈过两个下午。
他说,他喜欢天文、中医、围棋,不喜欢物理。
然而当时的教育制度无情地将他与理论物理捆绑在一起了。
所以,我认为,宁铂不仅是“选错行的天才”,也是被媒体捧杀的天才。
他还提出,少年班教育,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缺乏理论指导……后来,他醉心佛学不回头,这是非常之人,非常之举。
他若成为佛学大师,岂不也是好事?至于另外两个“神童”谢彦波和干政,我认为,也是被媒体捧杀的天才儿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年纪最小,张亚勤的学习基础比其他学生要差一些,生活上也遇到了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困难。但是张亚勤以谦虚的学习态度,把周围同学的长处一点一点地学过来了,自己克服了许许多多的挫折。
今天的张亚勤活跃在商界、学界,他的身份、头衔每一个说出来都响亮无比。这是他的时代、他的舞台。就如他在美国的博士导师所言,张亚勤已经成了“全世界的财富”。回忆往昔,张亚勤认为一种平和快乐、有建设性的心态对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2008年9月26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全体员工大会。九年的时间里,将一个不到10人的研究院拓展成为拥有3000名员工的研发集团,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就是张亚勤,四年前他已经开始担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42岁的张亚勤不仅是企业的领导者,他同时还是通信领域的一位世界级科学家。张亚勤的经历被人们津津乐道,这是因为这个传奇的起点,是一个勇敢少年自己创造的。
2008年5月6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部在中关村奠基,仅仅园区建设投资就超过20亿人民币。这也是微软第一次在中国置地盖楼。张亚勤实现了10年前回国创业时的理想,他创造了一段历史。
张亚勤仍旧喜欢尝试未知的领域。简单直接,强烈的好奇心,享受冒险的乐趣,不服输的劲头,这些属于少年人的宝贵天性,在张亚勤身上好像一直没有消失过。
张亚勤和微软的机缘始于1992年,在亚特兰大的一次电脑技术大会上,张亚勤正在那展示视频压缩技术时,忽然听到后面有一个声音,问这个压缩速率有多少,他一回头正好就是比尔·盖茨,盖茨对技术的深刻理解给亚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8年底,微软第二次向张亚勤发出邀请。李开复博士给张亚勤打电话,当时微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基础研究院,希望他能一起回来创业。身在国外的张亚勤一直对中国有一种情结、一种向往。几乎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张亚勤就作出了决定。在他的说服下,他和妻子把美国的房子、车子全部卖掉,举家迁回中国。
一面是鼓励,一面是放手,这似乎正是张亚勤最喜欢的成长方式。而对于自己认定的目标,张亚勤毫不吝惜地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努力。
3年之后,23岁的张亚勤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31岁时,他荣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成为百年来获得这项荣誉的最年轻的科学家。1999年,33岁的张亚勤获得 “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
时间永远在向前走着。张亚勤和第一代少年大学生一直激励着中国的孩子们。
2008年,12岁的马英乔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父母师长都对这个聪明孩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张亚勤是马英乔的父亲给他确立的榜样,也是马英乔心中的偶像。他希望自己也能像张亚勤一样当一名企业家。
因为马英乔年纪太小,母亲托人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准备陪读一段时间。与12岁就自己坐火车上大学的张亚勤相比,马英乔还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他已经能够独立地思考和表达,他是个真实的孩子。
微软中国研究院里竖着的著名的大白板,张亚勤是第一个使用的人。他希望给大家更多的空间做脑力激荡,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
张亚勤说,在企业的血液里面,必须有创新,这是生存的根本。而创新,来自每个人开放式的思考。想象力就是生命力。
一年时间里,微软中国研究院多媒体小组发表了80多篇论文,做出了60项新发明,深受震动的比尔·盖茨对公司其他管理者说道:“我敢打赌,你们都不知道,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拥有许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体研究方面的专家。”
也许,当年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健康的心态,张亚勤在少年班里,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天才同学们纷纷有了自己的心事。
当时流行的看法是,最聪明的孩子学理论物理,在众人的期盼下,少年班最出名的孩子宁铂也选择了这个专业。实际上,他的兴趣和天赋并不在此。但是,被太多目光包围的宁铂,已很难自己来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和少年班的尖子生相比,张亚勤并不太受关注,母亲经常告诫他:你是个普通的孩子,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悄悄地躲在了那些“神童”身后,静静地走自己该走的路。
8年时光,少年张亚勤长成了一个青年。此时的中国,一个日益宽松而多元的社会也在成长。张亚勤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他的未来。
1986年,电子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张亚勤又一次起飞。这个20岁的小伙子来到了美国留学。至今张亚勤感念母亲对他的“放飞的爱”,母亲并不把他束缚在她的身边,她总是在一旁微笑着看他经历真实的人生。
这年秋天,12岁的张亚勤带着母亲的爱和国家的希望,走进了大学校园。
从太原到合肥,坐火车需要二十多个小时,中途要倒两次车。但是,12岁的张亚勤第一次出远门上大学的时候,母亲不仅没有送他去学校,甚至连托运行李都是他自己去办的。
30年前的中国科技大学,远远没有今天这么气派。张亚勤和少年班的同学7个人一间宿舍,吃5分钱或者一毛钱的菜。物质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科大少年班群英荟萃,张亚勤发现在这里,别人同学的成绩大部分都比他好,感觉到山外有山,眼前的世界一下子大了很多。
今天,当我们渐渐抵达富强的梦想时,我们始终没有忘记,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对少年所寄予的厚望:“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所有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中国少年,这将成为你们的光荣。
来源:央视《中国故事》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一个健康成长的少年背后,一定有一个智慧的母亲。成年后的张亚勤写了一篇蓄满深情的文章《放飞的爱》回忆母亲对他的培养教育:“她乐意帮我培养一切美好的兴趣……,她把自学能力比作老师教唱歌。如果教会了曲谱,就会唱很多首歌。”
就在张亚勤紧张备考的时候,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春天的到来令国人为之一振。就在同一个月,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马英乔这一代少年人已经开始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也许,我大学成立50周年的日子。参加校庆的少年班校友中,七八级学生是最多的。
张亚勤没能赶上这次盛会。此时他正远在美国西雅图,和比尔·盖茨共同出席中美经济对话。张亚勤在《放飞的爱》中说:“几十年后,当年的大学同学再聚首时,我们的教育观惊人的一致:不要试图包办孩子的未来,重在顺其自然地引导。”
1977年时,11岁的张亚勤是太原市西山矿务局第二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年底的一天,这个连连跳级的聪明孩子在偶然间看到了另一个聪明孩子的故事。他是宁铂。这位13岁的天才少年刚刚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此时,紧紧封闭了十年的高考考场已经重新向青年们敞开,社会为张亚勤这样的少年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在经历了十年凋敝、对知识和人才分外渴望的1978年春天,神童宁铂的名字很快家喻户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1900年,27岁的梁启超在流亡国外的痛苦中写下了《少年中国说》,将国家振兴的希望寄托于奋发有为的中国少年。
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故事,就是关于一个少年的成长。12岁时,他是中国最年轻的大学生;31岁时,他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百年来最年轻的院士。他的人生带来了我们的思考,那就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少年,又该如何培育我们的未来。
读完报道的张亚勤一夜未眠。第二天,他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他也要上中国科技大学。
一个月之后,张亚勤以惊人的学习速度考进了高二尖子班。7个月之后,他和其他61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
张亚勤如愿以偿。
1978年11月9日,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长篇通讯《勤奋的硕果》,报道中说:张亚勤5岁失去父亲,在母亲和外祖母的教育下,开始学会独立地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