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角度的魅力

合集下载

论新闻角度的选择【优秀3篇】

论新闻角度的选择【优秀3篇】

论新闻角度的选择【优秀3篇】论新闻角度的选择篇一选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

角度选择得当与否,关系到新闻主题确立是否有时代性,素材搜集是否有典型性,新闻价值显现是否有显著性。

要写好新闻,选择好角度尤其重要。

同样一个报道题材或新闻事实,角度选择得好会给文章增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好角度,使新闻主题体现时代性体现时代意义和特征,高扬时代主旋律,是新闻报道的内在使命。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价值观念。

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闻报道角度,能够主导社会舆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利=会价值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和谐小康社会的构建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注重和谐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这些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使新闻作品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就会使新闻传播范嗣更广,影响更大,也更有生命力。

笔者在《中国平煤神马报》(原《平顶山矿工报》]二作,平时接触到煤矿上许多重大的利技研发项目。

2007年,笔者了解到,平煤四矿与科研部门合作,通过引进和研发,研制出一台热一电一乙二醇降温系统,用于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降温,以改善并下作业环境,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这套制冷降温系统在技术上有许多亮点或者说是“卖点”,其技术之先进、系统之复杂、设备之庞大,填补了多项同类产品国内外的空白,被专家称之为“世界第一空调”。

按常见的报道角度,比较多的是选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主题,大篇幅渲染技术如何先进、填补了某某空白,最后如何促进煤炭产量提高,云云。

这样的报道角度,尽管是合理的。

但给人的感觉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性。

笔者通过下井采访、体验,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素材以后,在确立主题时,不拘泥于过去的常规“套路”,而是以当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主题。

理由是任何一项先进的技术、一项发明,都不是为了创造而创造,而最终都是用来为人类造福的。

新闻的魅力

新闻的魅力

•Leabharlann 2008年8月1日19时,央视《新闻联播》准时开 播。张宏民和邢质斌一如往常地为全国观众播报 新闻。 • 如果不是特别关注,可能很多人都已经忽略, 那天正是《新闻联播》开播30周年的纪念日。 •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新闻联播》已成 为全国人民获得新闻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在 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从娱乐的角度来说,《新 闻联播》还是全国收视率最高的栏目。 • “你给我每一天都是新鲜。”走过34年的《新 闻联播》看似波澜不惊,事实上,改变和创新一 直是这一栏目不变的追求。
新闻的魅力
张路宽制造

1978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到 今年,《新闻联播》走过了整整34年;《新闻联播》的片 头曲也有24年的历史了。 • 这首短短16秒的乐曲在1988年3月从作曲家孟卫东的手 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 遍的高播出频率在央视每晚的黄金时段播放,至今没有更 换过,孟卫东也因此被人们誉作“每天都能听到他作品” 的作曲家。 • 多年后,回顾自己当初为央视《新闻联播》创作乐曲的经 历,孟卫东坦言:“首先应当庄重、大度,以保持‘国家 级’形象。另外,旋律要优美,格调要清新,色彩要明丽, 要有激情,还要给人以美感。”短短一段16秒的乐曲,他 竟先后写了十几段来反复比较淘选,只为了能“让乐曲中 的每一个音符都要与‘国家级’相符。” 在业内人士看来,他的这次创作经历足以被载入中国电 视音乐史册。事实上,除了这首乐曲之外,他还有其他无 法被忽略的作品,就是那首著名的《同一首歌》。

众所周知,《新闻联播》对主持人的形象有着严格的要 求。 • 2007年罗京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新闻联播》的主播 大多数时候都是穿着西装,就连颜色也没什么变化,包括 发型都要保持一样。“前两天我和台长说,我得剪头发。 我说灯光师看了我的头发害怕,怕把灯打穿了,出来影子 要扣钱的。我是为灯光师剪头发。可是台长不同意,说剪 完了头发,大家就不认识你了。” • 除了形象一成不变外,主持人还要保持严肃、庄重和沉 稳的形象。对此,罗京拿同为央视主持人的毕福剑作比较: “唱歌我比毕福剑强,可是即使在他的节目中我也不敢表 现。我们节目的形式不同,决定了表现方式的不同。所以, 我走在街上,人家看到我会说‘那不是罗京吗’,可是没 有人过来。要是看见毕福剑,肯定很多人跑上去喊‘老 毕’。”

关于新闻传播的美

关于新闻传播的美

关于新闻传播的美
新闻传播的美是指在新闻报道和传播过程中展现出的美感和艺术性。

新闻传播既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也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社会反映的方式。

而新闻报道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优秀的新闻报道应该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事件的全面、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深化对事件的理解,并提供更多视角和维度的信息。

2. 文字的表达与叙述:新闻报道需要用简洁、准确、生动的文字表达,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触到新闻事件的本质,同时富有艺术性的叙述手法也能够提升新闻的阅读体验。

3. 图像的美学与构图:新闻报道中的图片和视频也可以展现出美感,通过选取恰当的角度、构图和光线运用等技巧,将新闻场景以艺术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增加视觉冲击力和专业感。

4. 选题的独特性与价值:优秀的新闻报道能够挖掘独特的选题,并通过深入调查和报道,揭示事件的内在价值和深层次问题,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5. 观点的客观与多样性:新闻报道应该坚持客观、中立的原则,给读者提供多样化、全面的观点和信息,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看法。

总之,新闻传播的美是一种融合了艺术性和专业性的特质,通过优秀的新闻报道和传播方式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引发读者
的共鸣和思考,并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的发展。

新闻摄像中的角度选择与应用

新闻摄像中的角度选择与应用

新闻摄像中的角度选择与应用不同的摄影角度会产生千差万别的视觉效果,因此,新闻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的角度选择对一档好的新闻节目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摄像角度选择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新闻效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新闻摄像师,就更应该重视新闻拍摄中的角度选择和应用。

一、新闻拍摄角度1.水平拍摄角度水平拍摄角度是指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一种拍摄角度,水平拍摄角度一般可分为正面拍摄、背面拍摄、侧面拍摄、斜面角度四种。

正面拍摄是摄像机镜头与被摄对象正面相对的拍摄方法,正面拍摄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新闻拍摄角度。

从正面角度拍摄出的画面显得端庄,构图具有对称美,通常都会给人一种相对稳重的感觉,比较直观的表现出新闻的主题。

这种拍摄角度将画面中的被摄对象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达到形象生动的宣传效果。

一般情况下,拍摄人物专题时经常会采用这种拍摄角度,能够较好的展现被采访对象的整体面貌和肢体细节动作,达到更加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

当然,这种拍摄角度也有其局限性,就是正面拍摄的画面立体感较差,因此常常需要切换其他角度以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背面拍摄是指摄像机位于被摄对象的背面,被摄对象与摄像机的朝向一致。

新闻拍摄中常常将被摄对象与其所关注的对象一同展现出来,这样可以使观众走进主体人物的内心世界,使镜头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感受。

另外,背面拍摄角度在拍摄人物时不能表现出任务主体的面部表情,表达的主题比较含蓄。

侧面拍摄就是摄像机与被摄对象正面成90°的位置进行拍摄。

侧面拍摄的角度可以使被摄物体侧面的轮廓特征明显,也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十分强烈,更好的交待主体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给人以更加直观感受和共鸣。

斜面拍摄就是摄像机位于正面与侧面之间的位置进行拍摄。

斜面拍摄可以让新闻画面更加丰富生动,合理的运用斜面拍摄角度可以让被摄对象的立体感更加突出,还能够增强视觉效果,较好的表现出画面中被摄对象的位置关系,让受众更加直观感受新闻的主题思想。

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与切入点

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与切入点

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与切入点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与切入点在新闻行业中被认为是关键的要素之一。

一个好的报道角度和切入点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提供深入而全面的信息,使报道更有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与切入点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角度和切入点,以及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角度和切入点。

一、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的重要性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决定了报道呈现的视角和信息的重点。

一个好的角度可以突出报道的独特性和价值,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角度也可以决定报道的立场和倾向,对于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起到重要作用。

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可以让报道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

二、新闻报道的切入点的重要性新闻报道的切入点是进入报道主题的途径和方式。

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分析问题,使报道更具深度和广度。

切入点还可以决定报道的紧迫感和时效性,对于及时反映当前事件和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可以提升报道的价值和影响力。

三、常见的角度选择与切入点1. 人物角度:通过报道某个人物的经历或观点来展示事件的重要性或背后的问题。

比如通过采访受灾者来描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或通过专家讲解来揭示社会问题的根源。

2. 问题角度:通过聚焦某个社会问题的不同方面,展示其现状和影响。

比如报道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分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学生权益保障等方面。

3. 事件角度:通过报道某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展示事件的重要性和背后的原因。

比如报道突发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引起公众对预防和应对的重视。

4. 趋势角度:通过报道某个社会趋势的发展和变化,展示其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的影响。

比如报道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和生活方式改变,引发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四、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切入点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切入点需要综合考虑报道的目的、受众的需求以及事件本身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选择的方法和指导:1. 新闻价值:选择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件和问题作为报道的角度和切入点。

【讲义文稿】浅谈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

【讲义文稿】浅谈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

【讲义文稿】浅谈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全媒体时代,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除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自媒体、个人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众多新媒体发展迅猛,数不胜数。

面对如此现状,作为新闻记者,在遇到一个新闻主题时,如何让新闻价值最大化,让中国故事更加精彩,选择报道角度很重要。

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比喻为“挖矿”。

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J一个角度就好比一个窗口,从不同的窗口看去,所见的风景不一样。

角度选准了,就能很好表现其新闻价值。

比如《县委书记的榜样一一焦裕禄》这篇通讯报道里的主人公焦裕禄,最早出现在《河南日报》上,是在一则生产动态的消息里提到的,是站在生产角度去进行报道的。

新华社记者从这篇报道中看出了线索,在社长穆青的带领下,选择新的报道角度进行采访报道,让一个县委书记,特殊年代的社会环境,一幅贫穷但充满希望的数十万民众同风沙、碱害、内涝进行不屈斗争的民情图,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报道同样一个人,因为角度选择不一样,所产生的报道效果也有了很大的差别。

可见,角度选择对新闻价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那么,如何对新闻报道角度进行选择呢?以旧见新找角度。

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报道与当前的新情况、新举措联系起来,这样才容易写出新意。

2019年,笔者在报道脱贫攻坚这样的主题时,由于此类报道已经很多,想要报道好,就须找一个新的角度,陵川县作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攻坚战果累累,这些成绩的取得,全国278万名驻村干部、43.5万名第一书记功不可没。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视角聚焦到了第一书记这个群体上,采写了《女承父志踏上扶贫路》,讲述了父亲作为第一书记,在脱贫一线因公殉职,女儿擦干眼泪接续奋斗的故事,在《学习强国》上一天之内点赞量达40万,也因此吸引新华社、央视、山西卫视、湖南卫视等媒体采访报道此事。

浅谈新闻角度的选取

浅谈新闻角度的选取

1 当前我国新闻角度选取存在的问题 1.1 新闻题材选取低俗化 部分电视台开设的新闻栏目,标榜 着贴近百姓、反映民生,但不少是将花 边新闻、暴力犯罪、灾害事故和个人隐 私等作为报道重点。表面上是强调新闻 的故事性、通俗性和吸引力,但实际上 却是在迎合一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追 求轰动效应。 1.2 新闻题材琐碎化 有的新闻栏目出于对“贴近性”的片 面理解,偏好“街头巷尾”的琐事。相当 一部分数量的电视新闻选题,或者是天灾 人祸、交通事故之类的突发事件,或者是 房子漏水、家庭矛盾、经济纠纷、感情纠 葛之类的家长里短, 这让受众很容易厌烦。 1.3 自身定位高大化 很多媒体在进行报道时不再像一个 平和的事件叙述者,而是因为带上感情 色彩变得容易激动,更像一个“愤怒青 年”。有的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事件中 没有分清“观察者”和“参与者”的界限, 将媒体被赋予的 “权利” 转变成了 “权力” , 职能错位越位,一厢情愿包打天下。 2 正确选取新闻角度的方法 2.1 从专业化角度制作新闻 如前文所述,在新媒体时代,网络 新闻、“自媒体”新闻以及移动新闻客 户端从各个层面对传统新闻带来了冲击, 但它们也有其自身的短板,如互联网等 新媒体机构新闻采制权利受限;自媒体 新闻的制作者多为普通的网民,缺乏新 闻采制的专业素养和训练等,而这些, 正是传统新闻媒体可以发挥优势的地 方。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选择新闻角度时 要适时地利用其公信力和权威性,充分
THE FORUM
论坛
摘 要: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人与媒体之间、媒体与媒体之间呈现出新的互动关系。与此同时,一些媒体人 在选取新闻角度时也出现了伦理失范现象,一系列问题应运而生。因此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时代,新闻媒体人 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保证新闻内容具有正能量,确保新环境下新闻向着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 关键词:新闻角度;选取;低俗化;琐碎化

谈新闻摄像中角度的选择问题

谈新闻摄像中角度的选择问题

谈新闻摄像中角度的选择问题随着新闻传媒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现代新闻摄像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而角度的选择是新闻摄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对新闻摄像中角度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角度?在摄影术语中,“角度”是指照相机所取的镜头以及相机与景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它可以影响照片的效果和拍摄主题的表现力。

在新闻摄影中,“角度”指的是摄影师的拍摄高度和拍摄角度,它决定了新闻事件的呈现方式和视觉效果。

选择适当的角度有助于丰富新闻报道的表现力,使报导更加精彩。

二、不同的角度选择对新闻报道的影响1、低角度低角度是从下往上的角度拍摄,可以使人物或场景看起来更加崇高、壮观、庄重。

它适用于拍摄高大建筑、雄伟的武器、英勇的军人、庄重的宗教场所等,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

2、高角度高角度是从上往下的角度拍摄,可以使人物或场景显得比较弱小、局促、不安全。

它可以用于拍摄犯罪现场、救援现场、道路交通状况等,通过上帝视角的展现方式,让观众了解到全局的情况。

3、平视角度平视角度指的是从水平位置拍摄,与人的视觉高度相同。

它是最常用的角度之一,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新闻报道。

通过平视角度的拍摄,可以使观众更加真实、接近地感受到新闻现场中的氛围和细节。

4、特写角度特写是一种近景角度,通过特写镜头拍摄,可以突出某个细节或人物的表情。

在新闻报道中,特写可以有效地传递情感,强化新闻事件的反映力和影响力。

侧视角度是偏斜视角的拍摄,可以显示一个场景或事物的不同侧面、特点和身影。

它可以用于拍摄人物肢体语言、人际关系、日常生活等场景,有利于增加新闻报道的情感层次。

三、如何选择适当的角度拍摄?准确选择角度拍摄对于一起新闻事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正确的角度可以让你的新闻报道更加生动、传神,增加报道的真实感和吸引力。

所以,以下是几条选择合适的角度的建议:1、首先,应该明确新闻事件所要表达的意义、对象、时限和事件本身的特点。

只有了解新闻事件的细节和特点,才能确定应该采用哪种角度来拍摄。

善于寻找新闻的最佳角度

善于寻找新闻的最佳角度

人所想不到的, 而这里往往蕴含着很高的新闻价值。 没有一盆丢失和损坏。这种不起眼的细微小事, 在有
2002年, 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十三届年会在重 些记者眼中, 很可能是小事一桩, 不屑一顾。
庆召开, 新华社记者在会上采访, 密切注视着朝韩双
然而, 在北京街头 这 扇“ 窗 口 ”中 , 我 们 看 到 了
诚 如《 经 济 日 报 》副 总 编 辑 庹 震 所 言 :“ 不 善 于 找‘角度’, 是一些当记者的最大的悲哀之一。一篇 报道, 文字有限, 不可能将大千世界全‘装’进去, 必 须有所取舍, 有所选择, 有所侧重, 找准‘ 角 度 ’, 就
全 国 新 闻 核 心 期 刊·江 苏 省 优 秀 期 刊
扩大视野, 开阔思路, 往往成为新闻采写成败的关键。 闻奖二等奖。
浏览新闻佳作, 你就会发现, 一些上乘佳作最初
( 三) 善选一角显全局
的线索, 即写作时切入点往往为人们所想不到。原新
何谓新闻最佳角度, 简而言之, 就是找到揭示普
华社社长郭超人说过三句话, 即多数人能想到, 能做 遍社会现象的突破口, 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报道。
的, 你想到了, 做到了, 才能当一个好记者。
《中国法制报》1 984 年曾载过一篇题为《长街无
其实, 我们在观察、分 析 新 闻 材 料 时 , 在 选 择 写 处不飞花 万紫千红扮京华》的消息, 写得是国庆期
作的切入点时, 又何尝不是这样, 角度要“新”, 切入 间北京街头近有万盆鲜花无一丢失的小事, 却在当年
艾丰认为新闻角度是指新闻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那么艾丰还认为

浅谈新闻报道的新意

浅谈新闻报道的新意
参考文献 :
f 1 1 尼沙汗・ 买 买提 .浅谈 新 闻报 道 如 何 写
态 新 闻动 起 来 。 主 题 报 道 时 间 大 约 两 三
个 不 断探 索 研 究 的过 程 ,必 须 经 过 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钟 . 这么短的时 间 . 要 展 现 新 闻故 事 情
谨 的采访 调查将 各种 新 闻谜底揭 开 , 要 在 新 闻 报 道 中 完 整 真 实 呈 现 出 社 会 百
己的 新 闻敏 感 性 .其 实 生 活 中 处 处 皆是
闻的 佳 作 。目前 . 各级党委 、 宣传部 门、 新
闻 出版 单 位 已经 为 我 们 创 造 了一 个 鼓 励 创新 、 支持 创 新 的环 境 。 作 为 采 编 人 员 要 不 断 提 高 自身 的政 治 素 质 和 业 务 素 质 ,
新 闻角 度 。 新 闻 角度 选 得 好 , 新 闻作 品就 成 功 了一 半 。 所 以新 闻 工 作 中 只 有 刻 意
赏 香 山红 叶》 则 被 新 闻 界 称 之 为 视 觉 新
于深入生活 , 勤思考 , 始终落 实“ 走 基层 、
转作风 、 改 文风 ” 活 动 。只 要 留心 , 培养 自
秀的新闻记者 . 第一技能不是 写作 . 而 是
发 现 。在 生 活 中 ,无 不 要 求 新 闻记 者 贴 近、 贴近 、 再 贴 近新 闻 现 场 。 只有 贴 近 现
态 。 这 就 要 求 记 者 要 具 有 独 特 的 思 维 能

三、 形 式 新
场, 才 能 细致 人 微 地 了解 事 件 真 相 . 对 新 闻素材明察秋毫 ; 只 有 贴 近 现场 , 记 者 才

分析新闻报道的角度

分析新闻报道的角度

分析新闻报道的角度新闻报道的角度是指报道中所呈现的内容和观点,以及报道所选择的立场和重点。

不同的报道角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对事件的理解和判断。

以下是根据个人认识对新闻报道角度的分析,1200字以上。

新闻报道的角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客观中立的角度,这种报道角度强调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尽可能避免主观色彩的加入。

这种报道角度通常会提供大量的事实细节和相关的背景信息,让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这种报道角度更注重报道的客观性和客观事实的还原,让读者自己来形成判断和观点。

其次是批判性的角度,这种报道角度通过对事件和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评价,揭示其中的问题和弊端,呼吁改变和。

这种报道角度通常会突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的政府部门或个人进行批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种报道角度更加突出问题的曝光和反思,力图通过舆论的呼声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另外一个常见的报道角度是人文关怀的角度,即着重关注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强调真实故事的温情和感人之处。

这种报道角度通常会通过采访具体的个人或群体,展示他们的生活经历和遭遇,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同情。

这种报道角度更偏重于人文关怀,呼吁社会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公正。

此外,还有一种报道角度是娱乐性的角度,这种报道角度主要关注轻松愉快的内容,如娱乐八卦、明星新闻等。

这种报道角度更多是为了满足读者对娱乐和潮流的需求,提供娱乐和消遣的功能。

在现实情况中,新闻报道的角度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有时候也会混合运用不同的角度。

这取决于具体的新闻事件以及报道的目的和受众。

媒体机构也会根据自己的定位和政治立场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

比如一些媒体会倾向于使用批判性的角度,揭示社会问题和政府的错误;而一些媒体则更注重娱乐性的报道,满足读者的娱乐需求。

不同的报道角度会对读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客观中立的报道角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和理解事件的真相;批判性的角度则能够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和政府政策的思考和质疑;人文关怀的角度则能够让读者更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平凡人的生活;娱乐性的角度则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新闻的同时享受娱乐的乐趣。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新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一个新闻事件,记者站在什么立场、什么角度去寻找和选择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影响着新闻事实的表现,其新闻价值也会相距甚远。

好的新闻角度不仅能使受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易于接受新闻,更能大大提升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反之,新闻报道简单化等现象则极有可能发生。

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素材,应该选取怎样的主题、选用哪些材料、采用何种结构报道新闻事件,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和新闻的表现角度这三要素。

新闻的主题角度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

选择新闻的主题角度应把握好以下两方面:报纸被称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要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导向性,因此,新闻的主题角度也就必须紧扣党和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新闻报道的主题角度。

受众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新闻信息流通的终端接受者;媒体不懈努力希望得到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所以媒体要想和受众建立一个有效的传播体系,新闻报道不仅要有指导性和引导性,而且必须具有针对性。

现在新闻界有一个说法,人们的注意力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有人把媒体的竞争称为眼球争夺战,而新闻媒体要想获得胜利,就必须面向受众。

受众关心的、有利害关系的和能引起共鸣的,新闻报道就必须针对这些做出选择,确定主题。

在具体的采访写作中,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把受众放在首要位置,写受众想看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对新闻素材进行堆砌。

新闻主题决定了新闻素材的选取,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就需要和之相应的素材作支撑。

不同的主题需要不同的素材,因此报道的主题一旦确定,新闻素材就必须围绕主题作出选择,凡是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的材料一定要抓住不放,凡是和新闻主题无关的材料则坚决割舍,一切素材都为表现主题服务。

新闻的表现角度,指记者对同一主题、同一材料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新闻效果。

语言怎样表达、结构如何安排、怎样构思新颖,都是表现角度涉及的范畴,它们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能否成功地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

新闻角度选择的方法

新闻角度选择的方法

新闻角度选择的方法1. 从独特性入手呀!就像大家都在报道一场比赛的结果,你去挖掘比赛中某个选手不为人知的奋斗故事,那多新鲜!比如说大家都在说某个明星获奖了,你去讲讲这个明星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家人的付出,是不是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呢?2. 要关注热点背后的冷门啊!大家都追着热点跑,你得看到热点背后那些被忽视的角度。

好比大家都关注一部热门电影的票房多高,你去关注那些在电影中跑龙套但很努力的小演员呀,这才有意思呢!3. 站在不同人群的角度去看呀!别老是从大众的视角,换一换嘛。

就像报道一场活动,别光说参与者的感受,去问问志愿者、工作人员的看法,这样多全面!比如报道一场演唱会,你去了解一下保安大哥维持秩序时的辛苦和感受,不是能让新闻更丰富吗?4. 尝试挖掘细节呀!别老是浮在表面,深入进去找那些小细节。

比如说报道一起事故,别光说发生了啥,去找到现场的一个小物件,讲讲它背后可能的故事呀,多引人入胜!5. 抓住反差来写啊!强烈的对比多能吸引人。

好比大家都觉得某个人很成功,你却去报道他曾经的失败和挫折,那多震撼!比如一直说某个地方很繁华,你突然讲讲它以前的破旧模样,是不是会让读者眼前一亮呢?6. 结合情感角度呀!别老是干巴巴地报道事实,加点情感进去。

就像报道一个感人的故事,把那种感动传递给读者呀。

比如报道一位老人的奉献,把你对老人的敬佩之情也表现出来,能不感人吗?7. 从未来的角度想想呀!别光盯着现在,想想以后会怎么样。

比如说一个新政策出台了,大胆预测一下它未来的影响,多有前瞻性啊!就像一个新科技出现了,你去设想未来人们的生活会因此发生什么改变,那多有意思!我觉得新闻角度的选择真的太重要啦!选对了角度,新闻就能变得超级精彩,能吸引更多人去看,去关注,去思考!。

报道角度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报道角度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报道角度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是什么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

一,新闻角度的作用1、新闻角度能否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能说明问题2、新闻角度是否对某方面工作有影响或有指导意义3、新闻角度是否适应读者心理,贴近读者二、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新闻角度选得准,新闻价值倍增。

反之,选得不准,报道老一套、一般化,就会削弱新闻价值。

1、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多面性,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

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可能不同,因此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

2、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别人所未走过的路径,发掘出事实的新的新闻价值。

三,寻找最佳新闻角度什么是最佳角度,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1、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一般来说,这个角度应该是新闻事实与你所在传媒的“导向定位”和主要受众群需求这三者“聚焦”的结果。

2、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在选择新闻角度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

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的阅读愿望也就越大。

四,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1、以旧见新找角度以旧见新找角度,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

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到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

2、以小见大找角度这里指的是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3、虚中觅实找角度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

4、逆向思维找角度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名词解释

新闻角度名词解释

新闻角度名词解释
中文名词解释:“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是指新闻报道时常用来表达内容和作者观点的一种视角。

它代表了作者写作作品时使用的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是对历史、国情、问题意识形态和偏见的反映。

新闻角度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
它是利用“角度”把新闻的内容细化、加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描
述某一个特定的场景或者故事,体现新闻文字的存在感和个性魅力,
让新闻具有感染力和可读性,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通常来讲,新闻角度有着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时事关注为主题的
新闻角度;另一种是以人文关注为主题的新闻角度。

从时事关注为主
题的新闻角度来讲,注重表达当下舆论的关注方向和兴趣点,将报道
的时事内容的主流观点准确表达出来,从而抓住读者的精神,唤起读
者的共鸣,使文章的感染力更大;以人文关注为主题的新闻角度则较
少考虑当下的兴趣点,多以访谈实录、专访实录、纪实实录等形式表达,将报道内容围绕受访者的兴趣面进行记录,以多角度展现出不同
对象或事件的意义,从而发掘出报道内容的真实面貌。

总结而言,新闻角度是新闻文字写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让
新闻具有深度和存在感,为新闻文字创造出丰富的内容和审美空间,
从而唤起读者的兴趣。

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报道某一个时间的新闻,可
以揭示问题的深层原因,也可以更好地引导报道话语的行向,使新闻在表达上更加准确、丰富和有价值。

浅析新闻报道的角度与可读性

浅析新闻报道的角度与可读性

不 同身份受众的需求。新 闻事业扩大着
人们的视野 , 改变着 人们 的观念 , 影响着
四 、 演 愈烈 的 新 闻娱 乐 化趋 势 愈
新 闻的娱乐化是指当前诸多媒体在 新 闻内容上偏 向软新 闻;形式上追求新
闻文 学 化 , 调 故事 性 、 节 性 ; 目 中 强 情 节 注 重 娱 乐化 的一 种 现 象 。
深省 。同样 的事 实 。 以从 多 种角 度 进 行 可
懂, 内行人看 了不过瘾, 大读 者对此虽 广 毫无兴趣 , 又无可奈何。报纸上这样的 但 新闻多了, 有碍于提升办报质量 , 碍于 有
提 升报 纸 的吸 引 力 。
那么, 闻怎样 才能生动活泼 , 新 为广 大受众所喜 闻乐见呢? 这是一个系统的工 程 。思路决定出路 , 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 具有思想性 ; 角度决定深度与高度 , 一篇 好的文章一定要有个好的角度 ; 激情决定 感染力 ,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凝聚了作者 的心血 , 用情感倾注而成 ; 细节决定成败 ,
不可避免遵循商品的通用原则 ,即什么 商品最好销 , 消费群最大 , 就生产什么。
另 一 方 面 , 闻娱 乐 化 迎 合 了 大众 新
实 践 对 中 国新 闻 事 业 的 发 展 推 动 作 用 .
新 闻战线 ,04年 第 9期 20
2 耘耕 . 0 .谢 2 5中 国 电视 媒 体 竞 争 0
报 告 . 代 传 播 ,0 5年 第 6 现 20 期
众也就应 当享有很高的地位 。新 闻离开 了受众 , 将变得 毫无意义 。 我无意绝对排
文化需求 。但 是 ,大众文化毕竟是 大众 媒介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
3毕 根 辉 . 待 与 现 实之 间 的 落 差 . . 期

谈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谈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谈新闻报道⾓度的选择2019-06-03写好新闻,表现好主题,全在于⼀个技巧,⽽技巧,⾸先要“巧”在⼀个“⾓度”上。

同样⼀个报道题材,同样⼀件新闻事实,选择⼀个好⾓度会给⽂章增⾊,使新闻价值成倍增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选择⾓度呢?笔者认为,选择报道⾓度可以从下⾯⼏个重点着⼿:⼀是抓特点,⼆是抓棱⾓,三是抓新意。

抓特点,就是抓时代的特点新闻报道,⾸先是通过⼤量的典型事实和先进⼈物事例来宣传党的⽅针政策。

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作重点。

这就要求新闻⼯作者在认真学习党的⽅针政策、吃透精神的前提下从多⽅⾯进⾏⼴泛宣传。

要做到紧跟形势,就必须在特点上下⼯夫,在特点上选⾓度。

例如:《⼤众⽇报》曾刊登过⼀篇通讯《他猜错了书记的⼼》,获全省好新闻⼀等奖,并被收⼊《⼭东好新闻集》⼀书。

该⽂作者就抓住了时代特点,挖掘出了最佳⾓度。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个别⼲部乱拿乱要,影响群众关系的不良风⽓,为此,党和政府及时提出,⼲部要廉洁奉公,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就是当时的时代特点。

作者没有从⼀般的思维和普通的⾓度着笔,⽽是在⼀个“猜”字上下⼯夫。

“猜”,给⼈留下悬念。

当某书记⼤热天来到⽠地,敲这个、拍那个的时候,联想起个别⼲部乱拿乱吃的情况,⽠农总会猜疑:他们⼜要⽩吃⽩拿了。

结果事件的发展恰恰相反,这位书记不仅没吃⼀个⽠,反⽽送来了包销合同,为⽠农解决了卖⽠难的问题。

这种欲纵先收、欲进先退、以⼩见⼤的笔法和居⾼临下把握时代脉搏、以点带⾯、曲径通幽的新闻⾓度,正是⽂章成功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我们⾝边每⽇每时发⽣的变化,都蕴藏着很多新闻信息,问题在于我们看到、听到这些信息之后,能不能放到社会全局的⾓度上加以衡量,从中提炼出好的⾓度。

⼤家知道,报纸、电视、⼴播是党和政府赖以指导⾯上⼯作的舆论⼯具,正因为如此,我们报道的新闻必须是与各项政治、经济等⼯作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事实。

抓棱⾓,就是抓“闪光点”基层通讯员中,有不少同志爱抓⼤⽽全的综合报道,总认为这样的新闻有分量,但往往⾯⾯俱到,重点不突出,四平⼋稳,没有棱⾓,更多的则写平凡⼈物、平凡⼩事。

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与报道角度选择

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与报道角度选择

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与报道角度选择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所报道的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新闻事件。

然而,同一个事件会有不同的报道角度,这也导致了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和报道角度选择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以及报道角度选择,并列举六个子标题进行详细论述。

一、新闻价值的评判标准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报道对公众和社会产生影响的程度。

评判新闻价值的标准有很多,其中包括重要性、真实性、即时性、近距离性和矛盾性等方面。

新闻报道应该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公众关注的问题,同时保持真实、客观和公正的原则。

二、媒体选择报道角度的原因媒体在选择报道角度时,会考虑很多因素,如自身立场、新闻制作成本、公众需求、新鲜度和竞争优势等。

媒体会根据自身定位和社会影响力来选择报道角度,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三、报道角度的多样性对社会影响的意义报道角度的多样性对社会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报道角度可以帮助公众了解到多角度的信息,增加对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同时,报道角度的多样性也能够避免信息的单一性和偏颇性,提供更加客观和全面的新闻报道。

四、新闻报道中的倾向性和公正原则新闻报道中的倾向性是指媒体在报道中可能出现的主观倾向和偏见。

媒体应该秉持公正原则,坚持真实、准确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报道。

同时,媒体也应该注意避免政治、宗教、种族和性别等敏感问题的倾斜。

五、新闻报道中的正面与负面报道新闻报道中的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

正面报道能够传递积极的能量,提升人们的信心和乐观情绪。

负面报道则更容易引起公众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影响。

媒体应该在报道中兼顾正面和负面,保持新闻的公正平衡,避免过度渲染和刻意夸大。

六、新闻报道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新闻报道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是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媒体应该遵守道德规范,照顾公众的利益和隐私。

同时,媒体还应该重视真实性和透明度,避免编造和歪曲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角度的魅力-新闻学新闻角度的魅力陶克强清人张潮说过: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这是因为,文章出于人工创作,山水则为天工造化。

何处为山,何处为水,何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何处是蜿蜒连绵的伏脉,何处为涓涓细流,何处为汪洋大海,布局巧妙,景色宜人,正似上天的神来之笔。

而被喻为“案头之山水”之“文章”,也能安排有序、新巧、独特、宜人,正最佳角度所释放出的神奇魅力。

角度选择得好,就能获得较好审美效果。

“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

”何以会有如此绝妙效果?这是因为:楼上看山,看得高;城头看雪,极目远望,一片白茫茫;灯前看月,灯光与月光相映成趣;舟中看霞光,水天一色,水映霞光,更见迷离,平添几分朦胧之美。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欣赏自然景色,需要找准一个最佳角度。

也就是说,你能找准一个最佳角度,就能看到绝美的风景:反之,则只看到人人眼里有的“平常之景”。

这与新闻要找到最佳表现视角十分相似。

最佳视角是出佳作精品之关键“一树梅花万首诗”。

新闻事实往往是多面体的,有多个侧面、多个观察点、集合点和切人点。

只有真正找到最佳表现角度,才能够把新闻事实的最大价值挖掘出来。

之所以要选取角度,这是因为一篇报道,文字有限,不可能将大干世界全“装”进去,必须有所取舍,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而找准了最佳角度,就能够把该“装”的一切“装”进去,把不该“装”的一切“筛”出去。

这里以第21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八卦话题“打败”抗日老兵》为例,一个描写中国远征军的电视剧发布会,竟然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92岁的中国远征军老战士被媒体晾在一边,留下蹒跚步出会场的孤独背影,甚至没有人上去搀扶一把,扮演远征军的演员却被娱记们簇拥着大谈私生活。

冷静观察现场发生这一切的另外两位记者,以意味深长的细节和对比强烈的事实,反映了电视剧《滇西1944》新闻发布会现场的这一真实情景。

而此文最让人警醒的一段话是:眼看着娱记们将探求明星私生活作为“己任”乐此不疲,而民族历史中真正有价值的片段却只能从背影里看到,这是何等悲哀。

这篇最佳视角表达的通讯既有立场又有深度,有力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经刊登后便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而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同样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的角度不同,因而写出来的作品“高下立见”。

比如.2004年11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庆功会,庆祝袁隆平院士获世界粮食奖。

当地四家媒体报道了这一新闻。

第一家媒体从《50万元奖给“杂交水稻之父”》视角切入;第二家媒体从《湖南50万元奖励袁隆平》视角着手;第三家媒体从《省长三祝袁隆平》视角聚焦;第四家媒体从《袁院士,请您坐中间》视角突破。

谁抓取的角度最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就知晓。

第一家与第二家强调的是“50万元的奖励”。

重奖科学家当然可以作为报道的价值依据,但这样的报道已经很多,因而无新鲜感可言。

第三家和第四家的报道并没有在标题中将这一元素写入,前者突出的是“省长三祝”,仍无大的新意:后者突出的是“省长让座”,倒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而在“省长三祝”和“省长让座”之间比较,“省长让座”更胜一筹,也就理所当然获得了当年度的湖南新闻奖一等奖。

“省长让座”一稿获奖再一次证明:采写新闻唯有巧取角度,才会文显风韵事生辉。

著名记者艾丰说过:“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藏’,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

如果说美术、摄影的角度是为了美的价值,那么新闻角度的选择则在于追求新闻价值。

”由是而言,选择最佳角度表达乃是出佳作精品的关键所在。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角度,既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也是新闻构思、立意的出发点。

无数获奖的新闻作品表明:一篇新闻作品能否出新、出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度的选择,并制约着新闻的价值与成败。

这里且以笔者采写的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通讯《一个灾民的家园日记》为例:1998年夏天,长江沿线暴发特大洪水,位于长江江心洲的湖北团风县团风镇罗霍洲村遭受灭顶之灾,全村253户村民房屋全部被洪水冲倒。

为了灾民的长治久安,团风县决定把这个“十年九淹”的“江心村”整体搬迁到县城,这与党中央、国务院一个月后作出的“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32字方针不谋而合。

当年8月25日,该县在湖北动工兴建了第一个灾民新村。

9月30日,罗霍洲首批52户灾民搬进新居,永远告别了遇汛即淹的日子。

如何记录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抗洪斗争,怎样再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笔者在采访中发现首批搬进新居的灾民陆军,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家失去家园那段时间的忧与喜:失去家园时的悲伤,社会支援的欣慰,政府帮助的温暖,省市领导关怀的温情,搬进新居的喜悦,以及民政局长和灾民共度中秋的激动。

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记录的都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灾民的奉献之情和关切之爱……陆军,这位曾经当过民办教师、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他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了一个普通灾民眼中看到的变化.这不正是一曲讴歌中国共产党伟大、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的美好赞歌么!于是,我选择日记中最感人、最精彩的几个片断,保持“原汤原汁”,采写了一篇题为《一个灾民的家园日记》的新闻通讯。

此稿在《黄冈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后,迅速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依此线索采写的同题通讯《一位灾民的“家园日记”》,不仅向全国发了新闻通稿,还被《人民日报》次日采用刊登了。

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新闻媒体之间展开的独家新闻竞争,并不单纯是对独家信息的简单化处理,更多情形下是以同源新闻信息本身为依托,发现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最佳角度。

我和同事合作采写的《“无缺陷”追求让大桥通车“迟到”11天》一稿,就是依靠最佳视角切人而荣获中国晚报最高奖——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

2013年7月19日零时,全长69.5公里的嘉绍跨江大桥建成通车,但与其他大桥通车不同之处是,为确保不留下一个遗憾,大桥建设指挥部主动推迟11天通车。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首席咨询设计师、全程参与嘉绍大桥设计的林道锦博士说,针对灭火器配置不齐的问题,大桥设计方及时与施工方沟通,在主桥、引桥分别每隔50米和100米各设置一个灭火器,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与此同时,他们每天还对大桥防护栏等进行全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

得知这些其他记者没有采访到的独家信息后,我们迅速采写出《“无缺陷”追求让大桥通车“迟到”11天》并刊登在当天《南湖晚报》上,这一让人称奇的角度在同题竞争中胜过所有对手,受到了众多读者和相关部门的好评。

在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以“第一落点”为特征的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新闻信息的源头在各类媒体中共享度越来越高,由于面临共同的信息资源,导致新闻报道屡屡出现“撞车现象”。

所以说,媒体竞争的焦点已不在于独家发现,也不再是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对独家信息的占有,而在于对信息的独到开发和配置,因而在报道视角选择上必须找到最佳之处,这样才能够出新、出奇、出彩,真正让人一见而喜、一见而惊、一见而思。

寻找最佳视角的路径选择清人张潮说过:“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胸中山水是人理想境界的表达,可由自己组合、布置、调整、绘制,这与新闻的采写岂不是异曲同工?在同源新闻信息的条件下,要发现别人没有写出的独到见解、独到思考,就必须通过最佳的视角发现,对表象信息进行深度发掘和重新整合。

用“胸中山水”这一标尺来衡量的话,那就是要对新闻事实、信息进行综合、归纳、比较、提炼,并要对新闻事物或是信息进行视角挖掘,力求发现最佳表现视角,最终让报道见人所未见、言人之未言,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决定着我们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的鲜明程度。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选取和捕捉到最佳角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贵认为:一要比。

即要求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先试选几个角度,然后逐一分析比较,看哪个角度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二要小。

角度、角度,就是一个角,一个侧面,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只有这样,新闻报道集中突出,深刻具体,并收取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

否则,就空泛、浅薄:三要异。

即避免雷同、仿效,要精于避熟,敢于独创,标新立异。

“角度要新颖,就能一反常态,与众不同。

”名记者詹国枢使出的高招是:“逆向观察”,反其道而行:“迂回观察”,绕着道儿走:“追踪观察”,深问一层,穷追到底。

比如,一篇获得全国好新闻奖的消息《谁是最紧张的观众?》,写天津体育器材厂的产品质量过硬,不直写工厂,而是从体操场上去写:不去写运动员,而是去写那位“最紧张的观众”——工厂厂长.这一最佳视角的表达呈现,确实让广大读者击掌叫绝。

采写新闻时,选材、立意、表达,以及取事着墨、叙事状物,都需要选准角度。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材提供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实例:一位记者追踪采访一场大火,他对可选择的主题进行了分析:单纯报道火灾及其损害,不能完全反映他手中所掌握的材料特点:目前还没完全调查清楚煤气罐爆炸导致火灾的原因,盲目批评不稳妥:虽然医院抢救伤员态度积极,但伤员入院不久,报道时机不成熟:群众积极帮助受灾家庭值得表扬,但记者的材料不够充分。

因此,最终他决定将解放军救灾作为此次报道的主题。

因为根据这位记者了解的情况,某部警卫连驻在爆炸现场附近,他们听到爆炸声就立即主动赶来救火。

这样的报道主题,既能够适应当时的形势,又能发挥记者手中所掌握材料的优势,而这就是新闻采写的最佳切入角度。

其实,在角度的选择上也是有章可循:可从贴近读者的需要选取角度,也可从事实本质的最佳侧面选取角度,还可从报道对象最新变动中选取角度……在多个角度的选择中,一定要找准最佳视角,即是能够反映新闻最大价值的角度。

比如,招商引资,既可以从产业链完善这一视角切人,又可从新兴产业引进这一视角聚焦,还可从业态培育这一视角突破……在这些视角选择中,看哪个角度能让人一见而喜,或一见而惊,或一见而思。

显然,让人喜不如让人惊,让人惊不如让人思,对比之中最佳视角不就脱颖而出了么?“山高岂碍白云飞,竹密何妨流水过。

”要找到最佳视角,必须进行全方位透视,不为物障,除了要看到新闻事物的正面之外,还要绕到新闻事物的侧面、后面去看,真正地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将读者没有发现、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或是信息写出来。

“胸中山水”妙在“位置自如”,这里的“位置自如”指的就是最佳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