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晶片加工

合集下载

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流程

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流程

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流程一、晶圆生产过程1、切割原材料:首先,将原材料(多晶片、单晶片或多晶硅)剪切成小块,称之为原乳片(OOP)。

2、晶圆处理:将原乳片受热加热,使其变形,使其压紧一致,然后放入一种名叫抛光膏的特殊介质中,使原乳片抛光均匀,表面压处理完成后可以形成称做“光本”的片子,用于制作晶圆切片。

3、晶圆切片:将打磨后的“光本”放入切片机,由切片机按特定尺寸与厚度切割成多片,即晶圆切片。

4、外层保护:为防止晶圆切片氧化和粉化,需要给其外层加以保护,银镀层属于最常用的保护方式,银镀用于自行氧化或化学氧化,使晶圆切片的表面具有光泽滑润的特性,同时会阻止晶圆切片粉化,提升晶圆切片的质量。

二、封装1、贴有芯片的封装状态:需要将芯片封装在一个特殊容器,这个容器由多层金属合金制成,其中折叠金属层和金属緩衝層能够有效地抗震,同时能够预防芯片表面外来粉尘的影响,芯片的需要的部件,贴入折叠金属层的空隙中,用以安全固定。

2、针引线安装:引线是封装过程中用来连接外部与芯片内部的一种金属元件,一般由铜带按照需要的形状进行切割而成,由于引线的重要性,需要保证引线的装配使得引线舌语长度相等,防止引线之间相互干涉,芯片内部元件之间并不影响运行。

3、将口金连接到封装上:封装固定完毕后,需要给封装上焊上金属口金,来使得封装具有自身耐腐蚀性能,保护内部金属引线免于腐蚀。

4、将封装上封装在机柜中:把封装好的芯片安装在外壳体内,使得外壳可以有效地防止芯片的护盾被外界的破坏。

三、芯片测试1、芯片测试:芯片测试是指使用指定的设备测试芯片,通过检测芯片的性能参数,来查看芯片的表现情况,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从而判断该芯片产品是否可以出厂销售。

2、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检测半导体芯片的特殊功能,例如检查芯片操作程序功能是否达到产品要求,及看看芯片故障率是否太高等。

3、芯片温度:芯片也要进行温度测试,温度的大小决定了芯片的工作状况以及使用寿命,需要把比较详细的测量温度,用以检查芯片是否能够承受更高的工作温度条件;4、芯片功能检测:功能检测是常用的测试,如扫描检测或静态测试,根据设计上的配置,将芯片进行检测,来看看是否有损坏,看看功能是否正常,符合产品要求。

半导体元件生产的简易流程

半导体元件生产的简易流程

滴有凝胶(solder)的框架 wafer
日本 NEC
Die bond完成品
3 连线(Wire bond)
用金线.铜线或铝线做导线把chip上的线路与框架的管脚进行连接,从而行 成元件的各个电极。 金线稳定性最好,但做大功率管时需要线数多,成本较高,所以 现在不少产品改为铝线和铜线。
阳极 阴极 控制极 门极gate 源极source
1 晶圆切割(sawing)

把整片晶片切割成一个独立的单元 Chip ; Die。 首先要进行贴膜,把晶圆贴在蓝色的膜(wafer tube)上,以膜为载体, 以便切割。 通过自动切片机按照要求的尺寸来进行切割。有的产品在切片之前还要进 行晶圆背面的打磨。使其厚度达到要求,晶圆不能太薄以免在运输过程中 破碎。常用全自动切片机日本的 Disco。 晶圆材料主要用的模具
待注模产品
5 镀锡(Planting)
用镀锡机对元件的裸铜管脚进行镀锡。 主要目的是防止管脚氧化而影响元件性能。

裸铜框架
框架镀锡
6 切筋(tram form)

分割成独立的元件,对剩余部分进行加工形成元件的管脚。 T/F所用设备多以PLC为控制单元,通过电磁阀的通.断来控制汽缸的动作, 完成工作。
晶圆
经贴膜.切割后的晶片 (wafer)
Die
2 贴片(Die bond )

把chip 粘贴到铜框架上. 切好的晶圆放到贴片机上,通过真空(collect)把晶片吸起然后粘贴在滴有凝胶的铜 框架上。常用的凝胶有两种:Epoxy,solder。Solder产品贴片后可直接进行下一 工序焊线;Epoxy产品需要加热凝固后才可进行焊线。 目前大芯片贴片机常用瑞士的 ESEC; 小芯片.LED等贴片常用新加坡的 ASM. 日本的佳能(Canon)

Amkor WLCSP晶圆级加工和晶片加工服务说明书

Amkor WLCSP晶圆级加工和晶片加工服务说明书

WLCSP晶圆级加工和晶片加工服务 (WLP/DPS)Amkor 提供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 (WLCSP),在器件和最终产品的母板之间进行直接焊接互连。

WLCSP 包括晶圆凸块(有或无焊盘重分布层,即 RDL)、晶圆级最终测试、器件单切和卷带封装,为完全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Amkor 的稳固的凸块下金属层位于晶粒有源表面的 PBO 或 PI 电介质层上方, 提供可靠的互连解决方案,能够适应严苛板级条件,并且满足全球消费者市场对可移动电子设备不断高涨的需求。

发展的驱动力� 移动设备内的小封装是将电池尺寸最大化的关键� 被快速增长的市场(即平板电脑和只能手机)广泛接受� 持续拓宽技术平台应用范围� 将高性能功能从处理器中去集成化,变为新的专用器件(如音频)� 减少电测次数� 满足MSL L1标准,降低T&R 到EMS组装的成本�突破原有芯片尺寸限制,提高EMS底部填充工艺的SMT兼容性应用WLCSP 系列适用于各种半导体器件类型,从高端 RF WLAN 组合芯片,到 FPGA、电源管理、闪存/EEPROM、集成无源网络和标准模拟应用。

WLCSP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它能够提高半导体容量,所利用的解决方案也是当今市面上外观规格最小型、性能最高,而且最可靠的半导体封装产品之一。

WLCSP 完美适用于(但不限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上网本、个人电脑、磁盘驱动器、数码相机和视频摄像机、导航设备、游戏控制器,以及其他便携式/远程产品和部分汽车终端应用。

数据表 | 晶圆级产品WLCSPCSPn3CSP nl 再钝化层凸块 (BoR) 为无需重新布线的器件提供可靠、高成本效率的真正芯片尺寸封装。

BoR 采用具备一流电气/机械特性的再钝化聚合物层。

另外,它还增加了 UBM,而焊接凸块也直接置于晶粒 I/O 焊盘上方。

CSP nl 采用行业标准的表面贴装组装和回流焊技术。

CSP nl 再钝化层凸块CSP nl 重布线层凸块选项增加电镀铜重布线层 (RDL), 将 I/O 焊盘连接至 JEDEC/EIAJ 标准节距,消除了针对 CSP 应用重新设计传统部件的必要性。

半导体生产工艺

半导体生产工艺

半导体生产工艺
1 半导体产业的简介
半导体技术是经过许多复杂工序所构成的一种微电子产品,被广
泛应用于电子,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等领域。

半导体技术主要利用不
导电材料制成集成电路,以存储和处理电子信号,在计算机,手机,
社交媒体,通信和医疗设备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2 半导体生产工艺
半导体制造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晶体制备,晶片
加工,晶片装载,晶片测试,晶片封装和外壳装配等几个阶段。

1) 晶体制备:在晶体制备阶段,一块原始晶体(一般是硅或硅锗)会被精细加工成细微的电子器件,然后被切割成各种形状和大小。

2) 晶片加工:在这一阶段,晶片会被暴露到高温高压下,并带有
金属材料,激光和化学成分,以形成晶片要求的参数,例如尺寸,导
通率和面积,以及用以连接其他元件的电路走线图。

3) 晶片装载:晶片装载是把晶片放置到电容器中的过程,电容器
由金属材料和绝缘材料构成,可以确保晶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晶片测试:在这一步,晶片会收到一系列的压力测试,检查其
功能性和寿命。

5) 晶片封装:晶片封装是将晶片封装在一个塑料或陶瓷外壳中以防止环境因素对其施加影响的过程。

6)外壳装配:这一阶段是将所有部件组织在一起,然后使用热熔胶固定住以制造一个完整的半导体元件。

3 结论
半导体是一种复杂的微电子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计算机,手机,医疗设备等等。

制造一个完整的半导体元件需要通过多个复杂的生产工艺过程,从晶体制备到晶片测试,晶片封装,外壳装配等。

半导体产业技术的发展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半导体8 半导体材料制备

半导体8 半导体材料制备

基本原理
籽晶杆及其传动组件; 坩埚杆及其传动组件; 进气、排气系统; 功率加热系统;
直pter 8
盛于(石英)坩埚中多晶硅被(电阻)加热熔化,待 其温度在熔点附近并稳定后,将籽晶浸入熔体,并与 其熔接好后以一定速度向上提拉籽晶(同时旋转)引 出晶体(即引晶)。生长一定长度的细颈(细颈以防 籽晶中位错延伸到晶体中),经过“放肩”,“转肩” (晶体逐渐长大到所需直径),等(直)径生长,收 尾,降温,就完成一根单晶锭的拉制。
用一种惰性液体(覆盖 剂B2O3)覆盖着被拉制 材料的熔体,生长室内 冲入惰性气体,使其压 力大于熔体的离分压力, 以抑制熔体中挥发性组 元的蒸发损失,然后按 CZ拉制。
覆盖剂必须满足的条件:
密度小于所拉制材料,使之能浮于熔体表面;
对人体和坩埚在化学上必须是惰性的,不能与熔 体混合,但必须浸润晶体及坩埚; 熔点要低于被拉制材料的熔点,且蒸气压很低; 有较高纯度,熔融状态下透明。 B2O3: 密度1.8g/cm2、软化点450℃、
3. 组分过冷 重掺杂情况下,且K<1,生长过程中杂质不断 “排”向熔体,使熔体中杂质浓度越来越高,从 而造成熔体内部的过冷度大于扩散层附近熔体过 冷度,,而且离固液界面越远,过冷度越大,这 将使固液界面不稳定,甚至导致枝蔓生长。
降低杂质浓度,提高温度梯度,降 低结晶速度,防止发生组分过冷
4、多晶硅 由砂即(二氧化硅)开始,经由电弧炉的 提炼还原成 冶炼级的硅,再经由盐酸氯 化,产生三氯化硅,经蒸馏纯化后,透 过慢速分 解过程,制成棒状或粒状的多 晶硅。
RCA1 RCA2
5H2O : 1H2O2 : 1NH4OH 有机物 5H2O : 1H2O2 : 1HCl 金属离子
七、晶片的几何参数和参考面

什么是半导体加工工艺技术

什么是半导体加工工艺技术

什么是半导体加工工艺技术什么是半导体加工工艺技术?半导体加工工艺技术是指对半导体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技术。

半导体材料是一类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具有导电性能不及金属材料,但又能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电子的导电行为。

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等领域中。

半导体加工工艺技术包括许多不同的步骤和过程,而且每个步骤和过程都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精确的操作。

其中一些关键步骤包括清洗、沉积、光刻、蚀刻、扩散、离子注入和封装等。

首先,清洗是整个半导体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清洗过程中,必须将半导体材料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去除,以确保后续的加工步骤能够进行正常并且得到高质量的结果。

其次,沉积是将一层很薄的材料涂覆在半导体晶片表面的过程。

这些材料通常是用来提供特定的特性,比如保护或改变晶片的电性能。

然后,光刻是利用光敏胶和光刻胶完成的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过程。

通过在光刻胶层上使用光掩膜,可以选择性地对半导体材料进行曝光和蚀刻,以形成所需的图案和结构。

接下来,蚀刻是将半导体表面的一部分材料去除的过程。

这是通过将半导体材料暴露在特定的蚀刻气体中进行的,蚀刻气体可以选择性地攻击特定的材料。

此外,扩散是通过高温处理来改变半导体材料的组分和性能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在加热的条件下使掺杂物在半导体材料中扩散并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能。

最后,离子注入是将高能量离子注入半导体材料中的一种技术。

这种注入可以选择性地改变半导体材料的组分和性能,从而实现所需的电性能。

总之,半导体加工工艺技术是一种复杂而精密的技术,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操作和精确的控制。

它在现代电子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半导体加工工艺技术将会继续为我们提供更高性能的电子产品和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八个基本半导体工艺

八个基本半导体工艺

八个基本半导体工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半导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半导体工艺是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八个基本的半导体工艺,分别是氧化、扩散、沉积、光刻、蚀刻、离子注入、热处理和封装。

一、氧化工艺氧化工艺是指在半导体晶片表面形成氧化层的过程。

氧化层可以增强晶片的绝缘性能,并且可以作为蚀刻掩膜、电介质、层间绝缘等多种用途。

常见的氧化工艺有湿法氧化和干法氧化两种。

湿法氧化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通过将晶片浸泡在氧化液中使其表面氧化。

干法氧化则是利用高温下的氧化气体与晶片表面反应来形成氧化层。

二、扩散工艺扩散工艺是指将掺杂物质(如硼、磷等)通过高温处理,使其在晶片中扩散,从而改变晶片的导电性能。

扩散工艺可以用于形成PN结、调整电阻、形成源、漏极等。

扩散工艺的关键是控制扩散温度、时间和掺杂浓度,以确保所需的电性能。

三、沉积工艺沉积工艺是将材料沉积在半导体晶片表面的过程。

常见的沉积工艺有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两种。

CVD是利用化学反应在晶片表面沉积薄膜,可以实现高纯度、均匀性好的沉积。

而PVD则是通过蒸发、溅射等物理过程,在晶片表面形成薄膜。

四、光刻工艺光刻工艺是将光敏胶涂覆在晶片表面,然后通过光刻曝光、显影等步骤,将光敏胶图案转移到晶片上的过程。

光刻工艺是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核心工艺之一,可以实现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图案制作。

五、蚀刻工艺蚀刻工艺是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将晶片表面的材料去除的过程。

蚀刻工艺可以用于制作电路的开关、互连线等。

常见的蚀刻方法有湿法蚀刻和干法蚀刻两种。

湿法蚀刻是利用化学溶液对晶片表面进行腐蚀,而干法蚀刻则是通过等离子体或离子束对晶片表面进行刻蚀。

六、离子注入工艺离子注入工艺是将掺杂离子注入晶片中的过程。

离子注入可以改变晶片的导电性能和材料特性,常用于形成源漏极、调整电阻等。

离子注入工艺需要控制注入能量、剂量和深度,以确保所需的掺杂效果。

半导体晶片加热焊接技术要求

半导体晶片加热焊接技术要求

半导体晶片加热焊接技术要求
半导体晶片加热焊接技术是一种关键性的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制造之中。

基本上,该技术是通过加热熔融金属来将半导体晶片与其他材料粘合在一起。

但是,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加热焊接技术存在一定的要求。

下面将从以下几点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温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加热焊接中需要达到的温度可以达到几百摄氏度,而只有在恰当的温度范围内才能保证焊接的高质量。

温度控制需要依靠高质量的温度传感器和电子控制系统完成。

当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固定的焊接时间也需要被严格控制,以确保焊接达到最佳的效果。

其次,正确的加热焊接工具也必不可少。

通常情况下,加热焊接工具的设计必须符合实际操作中的现实需要。

例如,在焊接某些极小的芯片时,焊接工具往往需要特别的精致。

此外,为了确保半导体晶片加热焊接的能力,必须使用正确的金属材料。

靠低劣材料制造的工具难以达到这种技术要求,并可能产生比较恶劣的效果。

最后,为了确保半导体晶片加热焊接的效果稳定,操作者必须拥有足够的经验。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操作中要非常小心谨慎。

总的来说,半导体晶片加热焊接技术要求非常高,但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确保所输出的电子设备具有稳定的性能、高品质。

虽然技术上会遇到各种挑战,但通过持久的努力和广泛的经验积累,该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大多数材料连接和加工光伏系统的关键步骤之一。

半导体八大工艺流程顺序

半导体八大工艺流程顺序

半导体八大工艺流程顺序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volves a complex process known as the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process, which consists of several sub-processes or steps. These steps are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semiconductor processes o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半导体制造涉及一个复杂的过程,称为半导体制造过程,其中包括几个子过程或步骤。

这些步骤统称为半导体工艺或半导体制造工艺。

The eight majo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lso known as the "big eight" processes, consist of cleaning, photolithography, doping, etching, thin film deposition, annealing, oxidation, and polishing. These processes are essential in the production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八大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也称为“八大工艺流程”,包括清洁、光刻、掺杂、蚀刻、薄膜沉积、退火、氧化和抛光。

这些工艺在半导体器件的生产中是至关重要的。

Each of the eight majo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overall fabrication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Cleaning is necessary to remove impurities and contaminants from the semiconductor wafer surface before furtherprocessing. Photolithography involves the transfer of a pattern onto the wafer surface using light, which is a key step in defining the features of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Each process builds upon the previous one, ultimately resulting in the final semiconductor product. 八大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都在半导体器件的整体制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半导体制程工艺流程

半导体制程工艺流程

半导体制程工艺流程
半导体制程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芯片清洗、芯片干燥、地址制作、图形制作、芯片表面处理、芯片机械加工、芯片图形结晶、芯片表面
沉积、芯片电性测试、芯片布线制作、芯片表面完善。

首先,芯片清洗是进行制程的第一步,通常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IC)清洗、芯片浸渍、光刻蚀刻等手段对芯片表面进行清洗,以去
除芯片表面油污,为下一步工序做好准备。

其次,芯片干燥采用真空干燥、烘干等方式,确保芯片表面湿度
较低,消除潮气影响,同时进行芯片表面驱动,以降低表面电阻。

接着,地址制作是半导体芯片制程中的一项重要工序,用于对半
导体器件的地址位置进行分配,以确定其相对位置。

然后,图形制作用于在芯片表面制作电路和连接图形,使物理结
构与逻辑电路图吻合。

接下来,芯片表面处理是将芯片表面处理成晶体结构,这样可以
增加半导体器件特性,改善其电气性能。

紧接着,芯片机械加工是将晶片结构切割并完成封装,以确保芯
片表面结构的完整性。

接着,芯片图形结晶是一个通常是室温环境下结晶图形的加工过程,以改善芯片性能。

继而,芯片表面沉积是一个在芯片表面涂覆材料的自动沉积加工
过程,可以改善表面结构,同时增加材料的抗热阻和抗腐蚀性能。

之后,芯片电性测试用于测试芯片的电气特性,确保半导体器件
性能。

然后,芯片布线制作用于将电路板上的元件和焊盘连接起来,实
现器件之间的电子连接。

最后,芯片表面完善是一项加工过程,用于实现芯片表面的保护、平整和光滑的表面,以保证芯片的可靠性。

半导体材料简介-CMP材料

半导体材料简介-CMP材料

CMP全称为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学机械抛光,是半导体晶片表面加工的关键技术之一,作用是实现晶圆全局均匀平坦化。

CMP在前道制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在各种薄膜沉积工艺之后、光刻工艺之前被多次重复使用。

此外,CMP 在硅片制造的抛光环节、后段封装中的先进封装中也有所应用。

CMP原理与传统的纯机械或纯化学的抛光方法不同,CMP工艺是通过表面化学作用和机械研磨的技术结合起来,实现晶圆表面微米/纳米级不同材料的去除,从而达到晶圆表面纳米级平坦化,使下一步的光刻工艺得以进行。

CMP过程:抛光头将晶圆待抛光面压抵在粗糙的抛光垫上,借助抛光液腐蚀、微粒摩擦、抛光垫摩擦等耦合实现全局平坦化。

抛光盘带动抛光垫旋转,通过先进的终点检测系统对不同材质和厚度的磨蹭实现3~10nm分辨率的实时厚度测量防止过抛,更为关键的技术在于可全局分区施压的抛光头,其在限定的空间内对晶圆全局的多个环状区域实现超精密可控单向加压,从而可以响应抛光盘测量的膜厚数据调节压力控制晶圆抛光形貌,使晶圆抛光后表面达到超高平整度和超低表面粗糙度。

图1. CMP原理资料来源:Applied Materials,广发证券CMP 系统主要材料包括抛光液和抛光垫,分别占据抛光材料成本的 49% 和 33%。

其他抛光材料还包括抛光头、研磨盘、检测设备、清洗设备等。

图2. CMP材料细分占比资料来源:SEMI,华创证券CMP采用将机械摩擦和化学腐蚀相结合的工艺。

首先抛光液起到化学腐蚀的作用:介于工件表面和抛光垫之间的抛光液中的氧化剂、催化剂等于工件表面材料进行化学反应,在工件表面产生一层化学反应薄膜。

然后抛光垫起到机械摩擦的作用:由抛光液中的磨粒和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抛光垫通过机械作用将这一层化学反应薄膜去除,使工件表面重新裸露出来,然后再进行化学反应。

种类及应用抛光液是一种由去离子水、磨料、PH 值调节剂、氧化剂以及分散剂等添加剂组成的水溶性试剂。

半导体bevel工艺

半导体bevel工艺

半导体bevel工艺一、半导体bevel工艺概述半导体bevel工艺是一种针对半导体晶片边缘的加工技术,主要用于消除晶片边缘的缺陷和表面粗糙度,从而提高晶片的加工质量和良品率。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晶片边缘的缺陷和表面粗糙度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工艺的加工效果和器件性能,因此,半导体bevel工艺在半导体制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半导体bevel工艺的应用半导体bevel工艺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消除晶片边缘的缺陷和表面粗糙度:通过精确控制加工参数和选用合适的加工方法,半导体bevel工艺可以有效消除晶片边缘的缺陷和表面粗糙度,提高晶片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

2.保护晶片边缘:在某些情况下,晶片边缘的脆弱性可能导致晶片破裂或者边缘缺陷加剧,半导体bevel工艺可以通过对晶片边缘进行抛光、倒角等方式,减小晶片边缘的脆弱性,保护晶片不受破损。

3.制备特殊结构: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半导体bevel工艺还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殊结构的晶片,如凹槽、凸起等,这些特殊结构可以用于实现特定的器件性能和功能。

三、半导体bevel工艺的发展现状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半导体bevel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半导体bevel工艺已经从简单的抛光、倒角等操作发展成为了一种高度精密的加工技术,涉及到的工艺参数和加工方法也越来越多。

同时,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半导体器件性能要求,半导体bevel工艺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

四、未来展望未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要求将越来越高,这将对半导体bevel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半导体器件性能要求,未来的半导体bevel工艺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加工成本、提升良品率等方面。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半导体bevel工艺还可能引入智能化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加工过程控制和管理。

功率半导体工艺流程

功率半导体工艺流程

功率半导体工艺流程
1. 材料准备,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首先需要准备各种原材料,如硅基片、掺杂剂、金属化合物等。

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严格的筛
选和质量检测,以确保制造出的器件具有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

2. 晶体生长,在功率半导体工艺流程中,晶体生长是一个关键
的环节。

常见的晶体生长方法包括气相外延(CVD)、分子束外延(MBE)和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等。

通过控制生长条件
和参数,可以获得高质量、低缺陷率的半导体晶体。

3. 晶片加工,晶片加工是制造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核心环节,包
括光刻、腐蚀、离子注入、金属化等步骤。

光刻用于定义器件的图形,腐蚀和离子注入用于形成器件的结构和电学特性,金属化则是
为了连接器件和外部电路。

4. 器件封装,制造完成的功率半导体器件需要进行封装,以保
护器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方便与其他电路连接。

常见的封装
方式包括晶圆级封装(WLP)、塑料封装(QFN、SOP等)和金属封
装(TO-220、TO-247等)等。

5. 测试与质量控制,最后,制造完成的功率半导体器件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常见的测试包括电性能测试、温度循环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综上所述,功率半导体工艺流程涉及到材料准备、晶体生长、晶片加工、器件封装和测试与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以确保最终制造出的器件具有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蚀与机械摩擦相结合的过程,以使晶片表面呈 平整光亮的镜面。 10、清洗。晶片在每一加工过程后,利用洗剂清 除晶片表面附着和玷污的颗粒、有机物和无机物 等外来物。晶
片在抛光后的清洗和清洗后的洁净程度将直接影 响半导体器件制作的成品率。 11、检测。利用测量仪器和专门的方法,按照一 定的技术指标对加工完的晶片进行电学性能、几 何
以是切片、研磨片或抛光片。随着半导体器件性 能和生产规模的发展和要求的提高,半导体晶片 的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电子技术、 计算机控制的应用使半导体晶片的制备
过程逐步自动化,晶片加工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制备流程 以半导体单晶硅片的制备为例,其制备流程主要 为晶体定向→外圆滚磨→加工主、副参 考面&
概述 半导体晶片加工 (semiconductorwafermanufacture)是把半导体 晶锭加工成满足外延生长或半导体器件制作所需 晶片的半导体材料制备工序
。 技术要求 半导体晶片制备采用高精度切割、研磨、抛光等 加工技术,晶片表面损伤层控制和去除技术以及 晶片洁净处理技术。根据半导体器件制作工艺要 求,半导体晶片可
门的无心外圆磨床上进行,高速旋转的杯形金刚 石磨轮与晶体加工部位接触,实现磨削加工。 3、加工主、副参考面。用高速旋转的杯形金刚 石磨轮在已定好的晶面上实现磨削加 4、单晶切片。在专用的内圆、外圆切片机或线 切割机上把单晶体切割成一定厚度的晶片。 5、倒角。用化学腐蚀法或机械研磨法把晶片的 锋
利边缘加工成一定形状的过程。 6、晶片热处理。使晶片经过一定的加热和冷却 程序,以稳定和完善晶片的半导体电性能和晶体 学性能。 7、研磨。对晶片表面和几何尺寸的
精细整形磨削加工过程。 8、晶片腐蚀。利用晶片表面与酸或碱的非选择 性化学腐蚀反应,去除表面机械损伤层。 9、晶片抛光。利用非选择性化学腐蚀或机械摩 擦、或化学
尺寸、晶体学特性、杂质含量和外观等的检验。 12、包装。为了半导体晶片在贮运过程中不被玷 污和破损,必须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包装。中国
rarr;切片→倒角→热处理→研磨 →化学腐蚀→抛光→清洗→检 测→包装等工序。
1、晶体定向。一般采用光图定向或x射线衍射定 向,以确保晶片表面和参考面的晶体学取向的准 确。 2、晶体外圆滚磨。把原生单晶锭经磨削加工成 等直径晶体。外圆滚磨在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