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城市综合题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解析:第 1 题,根据材料显示,人口负担较小时为人 口红利期。图中显示法国的人口红利期最短且人口负担系 数变化最小,A、B 不对;人口负债是由于劳动力人口比 重过低造成,老年人口过多或者青少年过多都会造成人口 负债,C 不对;目前中国的人口负担系数较低,人口红利 较丰厚,D 对。第 2 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 险体系可以有效应对社会负担较重的问题,减小压力,A 对;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不能改变人口比例,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 型属于________型,我国人口今后将维持________趋势, 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三大高峰。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 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015 年前后,我 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 面临的突出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D 4.B 5.B
读某四个地区人口“三率”统计图,回答 6~7 题。
6.关于图示四个地区人口问题或相应解决措施,描 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过快 B.乙地应鼓励生育 C.丙地经济发展水平低 D.丁地人口平均寿命长
7.与欧洲西部地区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因是( )
A.出生率大幅下降 B.出生率大幅上升
C.死亡率迅速上升 D.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入 解析:第 1 题,四个选项中,户籍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50~54 岁;相对最少的是 40~44 岁。第 2 题,沿海地区
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员较多,而外来人员中年轻人最多。 答案:1.D 2.D
2013专题9人口与城市
出生率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高 高 低
高 低 低
低 高
低
增长缓慢 增长迅速 增长缓慢
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工业革命后,不同国家、地区 (1)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 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 差异的扩大,
(2)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 ①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 已步入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 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 现代型的转变。 ③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 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 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 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太快: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 住行、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各方面的社会开支扩大,压力 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 资源需求增大,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增多,造成资源 和环境问题,人地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主干知识填空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考情上线———————————
• 1.以人口图表数据资料为背景材料,考查 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 2.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材料,综 合考查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人口 对策。
专题知识网络构建
【答案】①人口的自然增长
②人口迁移
主干知识填空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有计划 东部迁往西北 80年 有组织, 和东北,边疆地区 流量小
代中 期前
80年 代中 期后
数量增 加,自 发性流 动为主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核心考点练1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核心考点练1 人口数量改变与人口问题(2024·福建厦门二模)M市是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生产和加工基地。
1945年,该市人口约1000人,到1960年骤增至20万人。
下表示意该市部分年份的总人口数和城市化率。
据此完成1~2题。
1.1992~1993年,该市人口变动的缘由最可能是( )A.人口自然增长B.行政区划变动C.自然资源开发D.产业结构调整2.2010~2024年,该市( )A.城市人口增长8.89%B.第一产业产值明显下降C.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2024·陕西汉中二模)各地高考人数的改变在肯定程度上能体现我国人口的变动。
下图示意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占全国人口(全国人口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比重增减改变,以及与2011年相比,2024年各省高考报名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比重增减改变(注:香港特殊行政区、澳门特殊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暂缺)。
据此完成3~5题。
3.与2011年相比,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占比增减幅度最大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河南B.江苏C.贵州D.广东4.与该省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相关性最大的是该省( )A. 2024年人口总数B. 2003年前后人口迁移数C.经济发展水平D. 2003年前后诞生人口数5.若全国高考人数改变状况与该省相像,则可能导致( )A.教化机构发展萎缩B.男女性别比失衡C.学生高考压力增大D.人口老龄化缓解(2024·新疆二模)依据国家统计局定义,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在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组成一个家庭户。
依据家庭中的代际人口结构,可以把家庭户分为一代户、二代户、三代及以上户等不同立户模式。
下图示意我国最近三次人口普查中家庭户改变状况,三次人口普查均发觉30~34岁年龄段比20~24岁年龄段的一代户比例低。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问题的综合分析与解决方案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问题的综合分析与解决方案人口问题是一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尤其是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
如何处理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紧迫的议题。
本文将对高三地理中的人口与城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增长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人口的快速增长会导致城市的人口密度增加,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挑战。
其次,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压力,如交通、水资源、医疗、教育等。
另外,城市的迅猛发展也会导致大量土地开发和环境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威胁。
二、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人口与城市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另一方面,人口的增长也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市与人口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
然而,人口增长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人口的聚集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的恶化。
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跟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如交通拥堵、居住困难、医疗短缺等。
三、解决人口与城市问题的方案1. 推动区域平衡发展为了缓解城市的人口压力,需要推动区域平衡发展。
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人口向非大城市转移。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向中小城市转移,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2. 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有效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对于解决人口与城市问题至关重要。
应鼓励合理用地,避免大规模开发和过度消耗土地资源。
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确保公共服务的供应。
同时,加强对城市治理的监管和调控,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人口与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
应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城市的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
发展绿色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4. 促进人口控制与教育人口控制也是解决人口与城市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人口与城镇(2024年7月)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人口与城镇(2024年7月)一.选择题(共16小题)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衡量区域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其数值范围从0到1,越接近0表示人口分布越均衡,越接近1表示人口分布越集中。
读表,回答第1﹣1题。
表2000﹣2020年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国0.7110.7180.735胡焕庸线两侧东南半壁0.5170.5340.566西北半壁0.7540.7480.7521.2000﹣2020年,我国人口()A.空间分布状况趋于均衡B.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的西北半壁C.空间集中趋势更加明显D.胡焕庸线两侧集中程度持续提高2.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粤西农村流动人口返乡回流现象逐渐显现,回流人口主要向市辖区和经济强县县城集聚,据此完成问题。
导致粤西地区某些市县出现人口回流现象的主要拉力是()A.高龄劳动力返乡养老B.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C.乡村振兴就业岗位增多D.教育医疗卫生水平提高3.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都安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都安县)位于广西北部,县域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89%。
2003年都安县在全广西率先实施扶贫生态移民试点,建立了依托城镇、工业园区的安置模式。
二十年来,该县采用分批次、分阶段的模式推行生态移民。
随着移民规模的扩大,当地在县城、中心镇建设移民新村,现已成功脱贫。
如图示意都安县城某大型移民新村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早期,都安县优先进行生态移民试点地区的特征为()A.交通条件较好B.居民技能较低C.生活环境恶劣D.搬迁意愿较低5.与一次性生态移民相比,分阶段推行生态移民的最主要原因是()A.减轻人地矛盾B.缓解财政压力C.减轻运输压力D.缓解就业压力20世纪60年代,东京高速发展,大城市病突出。
高中地理 二轮专题人口与城市习题
二轮专题 人口与城市 练习青岛一中 高三地理集备组 2012.3 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1~2题。
表2项目年份 2000年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38289078659903 人口比例(%) 苏南 33.7141.38 苏中23.12 20.80 苏北43.1737.82图8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图1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4.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完成5-6题。
年龄段(岁)迁出人口(人)迁入人口(人)≥60700 80045~59 1600 500025~44 2000 3000015~24 2400 275000~14 640 50005.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6.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8)(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8)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
材料二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表格是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
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重庆13.25安徽10.53四川12.76辽宁10.22江苏12.25广西9.29天津11.46浙江9.2山东10.98河南8.93上海10.64北京8.58湖南10.57广东7.24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由于人口迁移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
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
(2)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3)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4)有人认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就是放弃坚持30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多生多育,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斯湾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亚洲大陆的一个海湾,位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
伊朗波斯湾沿岸南段为山地,岸线平直,海岸陡峭;西北段为狭长海岸平原,岸线较曲折,多小港湾。
波斯湾海底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目前多通过海运输出。
下图示意波斯湾地理位置。
(1)伊朗波斯湾沿岸西北部海域水深较浅,解释其原因。
(2)与伊朗波斯湾沿岸南段相比较,推测西北段人口密度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3)简述波斯湾石油多通过海运输出的优点。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市位于温哥华岛的南端,周边地区森林茂密、河湖众多,城市秀美宁静,素有“花园城市”之称。
专题七人口与城市答案
专题七人口与城市1.B从图可知2017-2027年人口变化特点是先增后减。
2.A我国人口发展提出二孩政策有利于平衡性别比,优化年龄结构,也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人口红利。
3.D总人口的下降主要是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所以应该是死亡率超过出生率4、C由京津冀地区2000-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变化较大,有增有降,而不是波动上升,因此,A、B错;由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概念可知,2000-2001年和2010-2011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有明显的下降只能说明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下降,不能说明人口明显减少,D错;2000-2014年经济增长带来大量人口的增长,从而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C对。
5、B从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不均衡,因此应促进地区产业错位发忣,引导人口多中心分布;目前,北京、天津经济增速都快,且人口增速都高,但不能将北京人口向天津转移,这会造成天津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上升,人口压力加大;唐山经济增速快,但人口增速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较差;石家庄经济和人口增速都较低,因此应大力发展科技,而不能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这样虽然能带来经济增长,但会造成环境污染。
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6、A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城市内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洛阳三面环山,地形封闭,空气运动不旺盛,加上森林、河流众多,使得水汽与悬浮污染物长期聚积。
交通通达度越高,通行效率就越高,交通工具单位污染物就越少;城市化进程快容易加剧雾霾现象,而与城市化水平高低无必然联系;城市绿化越高,其吸烟除尘作用越强。
故选A。
7、B城市人口比重的提升与城市经济水平相一致,不会因通风廊道建设大幅提高。
通风廊道缓解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与产业结构布局无关,也不会使城市建筑高度大幅降低,故选B。
8、B洛阳市有多个森林公园,四条河流穿城而过,三大铁路干线从城市中间穿过,均可作为城市通风廊道生态载体,生态载体充足,所以A错;城市规划在中心城区确定了若干城市通风廊道,说明有一定的政策和技术支持,C、D错;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建设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导致生态廊道土地紧张,故选B。
重难点19 人口问题与城镇化(原卷版)-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重难点19 人口问题与城镇化(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
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A.京、沪B.黑、吉C.粤、鄂D.渝、黔2.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A.向城市群集聚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D.分布更加均衡(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4.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5.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A.相似的空间形态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D.相近的等级规模6.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是指()A.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物总数B.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男性总数C.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总数D.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人口总数答案:C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 气候条件B. 经济发展水平C. 政府政策D. 地形地势答案:C3. 以下哪个国家人口最多?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答案:A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人口增长的驱动力?A. 自然增长B. 家庭计划生育C. 城市化D. 移民答案:B5. 以下哪个国家属于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A. 日本B. 巴西C. 印度D. 埃及答案:A二、判断题1. 人口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答案:正确2.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答案:正确3. 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流动的过程。
()答案:错误4.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答案:正确5. 人口增长速度在未来几十年内将继续加快。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解释人口密度的概念,并说明如何计算人口密度。
答案:人口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用于描述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稠密程度。
计算人口密度的公式为:人口密度 = 人口总数 / 地区面积。
通常以平方千米或平方英里作为地区面积的单位。
2. 列举三个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并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势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影响着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活条件,较好的气候条件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居住。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发达地区通常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
地形地势对农业生产和交通线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地势较低、交通便利的地区一般人口较多。
3. 解释人口迁移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答案:人口迁移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生活环境等。
例如,某个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前往寻找工作机会,这是一种经济驱动的人口迁移。
地理培优练习题:人口和城市专题
高考专题训练 人口与城市(2009·全国文综Ⅰ·T1、2·8分)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 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下图显示四个地区 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 2.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同属一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09·全国文综Ⅱ·T4、5)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 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1951~2000年,该国( ) 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 人口增长了15.1% 4.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2009·江苏地理·T12、13·4分)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 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下图,回答5、6题。
5.图3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 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A .人口素质下降 B .人口老龄化 C .就业压力加大 D .劳动力成本下降6.图4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7.(2009·广东·T18)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 数的比值。
读下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 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 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2009·天津文综·T6、7·8分)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 性别结构示意图(图),回答8、9题8.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图3图1图2图45B6D 7A图5( A.abc B.acd C.abd D.bcd 9.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a B.b C.c D.d(2009·安徽文综·T25、26)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B. 家庭因素的影响C. 自然因素的制约D. 政府政策的推动【答案】A2.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A. 自然增长率B. 城市化水平C.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D. 城市建设规模【答案】B3. 下列不属于人口密度测算方法的是()。
A. 定期人口普查B. 样本调查C. 人口红外线扫描D. 遥感技术测算【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特征?A.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B. 城市人口的集中C. 增长速度较快D. 农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5.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C. 人口分布的集中D. 人口分布的分散【答案】C二、判断题1. 当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口比重也会较高。
()【答案】对2. 城市化率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标。
()【答案】对3.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对4. 人口红外线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技术手段。
()【答案】错5.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对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口转移?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人口转移?【答案】人口转移指的是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就业机会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导致人口向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转移;- 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引起人口的流动;-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会导致人口向安全、干净的地区迁移;- 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城镇化政策等会影响人口的转移。
2.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有哪些影响?【答案】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会大幅增加,人口规模扩大;- 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更倾向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
高中地理水平考试单元复习题五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
高中地理水平考试单元复习题五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 )A .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 .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C .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D .农业和工业的出现2.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 .原始型B .传统型C .现代型D .过渡阶段3.在右图中, ①②③④ 分别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完成 4 ~5 题 4.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 12 . 95 亿人。
图中“· ”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约为 ( )A .65%B 42 %C . 45 %D . 13%5.与十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 0~14 岁人口比重下降了 4 . 8 % , 65 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1 . 39 % ,而总人口增加了近 1 . 3 亿。
因此, 21 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B .由于人口的增长,导致世界土地面积不断缩小C .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全球荒漠化日趋严重D .由于自然资源的无限性特征,因此不会出现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7.在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被称为 ( )A .环境承载力B .环境人口容量C .人口合理容量D .地球环境容量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科技发展水平B .人口的文化水平C .资源状况D .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9.对于人口迁移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 )A .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属于人口迁移B .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C .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D .外出开会及度假属于人口迁移10.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属于 ( )A .国内迁移B .国际迁移C .省际迁移D .县际迁移11.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得人口迁移 ( )A .频率越来越小B .范围越来越小C .规模越来越大D .距离越来越近12.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 .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3题图 4 .5 题图 ●C .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 .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13.右图中的 ①②③④ 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国内人口迁移方向,这些国家分别是 ( )A .①德国②俄罗斯 ③日本 ④美国B .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C. 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D. 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14.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说法是 ( )A .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 .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C .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D .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15.我国大庆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气候条件适宜B .政治中心的改变C .经济发展较慢D .矿产资源的开发16.城市区位是指 ( )A .城市的位置B .城市的地位C .一城市与另一城市的关系D .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L7.有关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影响的叙述中,错逞的是 ( )A .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B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C .从“四海为家”到安土重迁D .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18.下列城市中,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其他三个城市不担回的是( )A .上海B .桂林C .黄山D .张家界19.下列有关城市区位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市选址只要考虑地形、水源等条件,不需要考虑其他条件B .城市建设要考虑地基承载力,一般来说,土质地基优于石质地基C .沿河城市应把码头建设在河流的凸岸处,因为这里泥沙淤积多,有利于城市建设D .地形平缓、地势低洼地区的城市,应建设排水设施20.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但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 100 万,成为特大城市,原因是( )A .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B.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C .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D. 铁路的修建和发展读 “某城市分布图”,分析完成 21~22 题。
2014届人口与城市专题
2014届人口与城市专题图1为我国省级行政区1995--2003年各地区净迁移人口(停留期间90天以上的迁入和迁出人口差值)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图(未包括港、澳、台统计资料)。
读图,回答第4、5题。
4.图中各省级行政区()A.人口迁人量由东至西递减B.人口迁出量从内陆向沿海递减C.直辖市以人口迁人为主D.少数民族自治区以人口迁出为主5.以下省区人口迁移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江西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红壤贫瘠B.四川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C.新疆人口迁人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需要D.北京人口迁人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鼓励13.下图是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
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读我国部分地区(城市)雪线高程预测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纬度越低,雪线越低 B.纬度越高,雪线越低C.纬度越低,雪线越高 D.纬度越高,雪线总体呈降低趋势8.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与同纬度城市相比,雪线异常偏高,原因是这些地区()A.海拔高,气温低 B.海拔低,气温高C.气候湿润,降水偏多D.气候干旱,降水偏少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
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
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0~11题。
凸。
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B.交通通达度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11.若要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最好选在( )A.① B.② C.③ D.④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的25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
25年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
专题08 人口与城市(练习)(原卷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8人口与城市(2023上·河南郑州·高三校联考)人口密度是表示某一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下图示意我国全国、东部、东北地2001~2020年人口密度的变化率(正值表示人口密度增大,负值表示人口密度减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1~2020年我国人口密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人口的自然增长B.人口的机械增长C.经济的持续发展D.医疗条件的改善2.与其他地区相比,影响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年变化率最高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经济C.地形D.政策3.东北地区人口密度的变化会导致()A.迁入人口数量增加B.幼儿和养老产业扩大C.人口年龄结构改变D.劳动力成本下降(2024·陕西商洛·统考一模)总和生育率是指妇女在育龄期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
过去10年,我国相继实行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和全面三孩政策,总和生育率虽微幅增加,但并未达到理想的政策效果。
2020年我国的家庭户平均规模已跌破3人,低至2.62人。
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与平均生育年龄变化(生育率单位:个。
生育年龄单位:岁),一般女性育龄范围为15~49岁。
完成下面小题。
.韦雷博村选址的主要优势是()①林木繁多,空气好②地势高,水灾较少③地形平坦,空间大④海拔高,气候较凉爽C.②③D.③④).供奉祭品C.旱季储粮D.保存种子9.目前韦雷博村的传统文化仍然得以保留,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B.政策C.交通D.科技(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腹地,是典型的干旱区绿洲城市。
下图为张掖市1949—2015年城市用地规模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张掖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经济C.水源D.生态环境11.符合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是()A.①处,交通便利,发展现代商贸产业B.②处,水源充足,发展高耗水工业C.③处,地形限制,城市拓展空间受限D.④处,环境优美,适合发展高档住宅(2023·广东佛山·校联考模拟预测)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大都市核心区域以外的乡村地区出现了半城市化现象,城乡人口的双向涌入加剧了该地区的用地矛盾,同时使其空间形态围绕着不同就业中心发生了空间分化,出现网络型、走廊型、跳跃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形态。
高中地理练习题人口与城市化
高中地理练习题人口与城市化人口与城市化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人口数量、分布、迁移以及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练习题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口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推动因素?A. 农业现代化B. 农村人口过剩C. 工业化进程D. 自然灾害答案:C. 工业化进程2. 人口迁徙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哪项不是人口迁徙的推动因素?A. 就业机会B. 政治稳定C. 自然环境D. 教育资源答案:C. 自然环境3. 下列哪个指标用来衡量城市化水平?A. 人口密度B. 城市人口比例C. 城市建设用地比例D. 城市经济总量答案:B. 城市人口比例4. 以下哪个国家/地区属于人口密集区?A. 巴西的亚马逊雨林地区B. 加拿大的北极圈地区C. 印度的恒河流域D. 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答案:C. 印度的恒河流域5.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土地资源压力增加B. 城市热岛效应加剧C. 水资源短缺D. 空气污染加剧E. 生物多样性丧失答案:A. 土地资源压力增加、B. 城市热岛效应加剧、C. 水资源短缺、D. 空气污染加剧、E. 生物多样性丧失二、填空题1. 人口迁移中,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农村-城市迁移2. 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以及高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些________国家的特点。
答案:发达3. 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的人口通常比农村的人口________。
答案:稠密/密集4.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土地逐渐被________所取代。
答案:城市/建筑5. 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积极的________。
答案:影响/作用三、解答题1. 请简要说明人口迁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答案:人口迁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发达国家中,人口迁移导致城市人口增加,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和乡村社会的转型。
高一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 印度B. 中国C. 美国D. 巴西答案:B. 中国2. 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A. 工业化进程B. 农业发展C. 自然灾害D. 土地资源答案:A. 工业化进程3. 下列哪个国家具有世界最高的城市化水平?A. 德国B. 美国D. 中国答案:C. 日本4. 城市化率可以通过下列哪项指标来衡量?A. 人口数量B. 人口密度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D. 城市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答案: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A. 经济发展B. 农村人口减少C. 交通便利D. 政府政策支持答案:B. 农村人口减少第二部分:填空题1. 截至2020年,全球人口数量超过___________亿人。
2. 城市化率高于70%的国家有:___日本___,___荷兰___,___比利时___。
答案:日本,荷兰,比利时3. 城市化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
答案:可持续发展4.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包括_________环境污染_________。
答案:环境污染5. 中国城市化率在______发展中国家______中处于较高水平。
答案:发展中国家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其次,城市化为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居民的就业状况和生活水平。
此外,城市化也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2. 城市化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请列举两个并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城市化可能面临以下挑战和问题:首先,城市过度拥挤可能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次,城市化加剧了城市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另外,快速城市化也会对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造成压力,可能导致资源匮乏和生态破坏。
初一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人口分布?A. 水资源分配情况B. 土地利用状况C. 经济发展水平D. 政治制度答案:D. 政治制度2. 以下哪个是人口迁移的原因?A. 民族语言差异B. 环境污染C. 卫生设施改善D. 学校质量提高答案:B. 环境污染3. 下列关于城市和农村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城市环境更好B. 农村交通更便利C. 农村医疗条件更好D. 城市污染更严重答案:A. 城市环境更好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错误的写“错”。
1.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对)2. 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的影响。
(错)3. 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从城市向农村的流动。
(错)4. 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大多低于城市地区。
(对)5. 城市的建设对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对)答案:1. (对) 2. (错) 3. (错) 4. (对) 5. (对)三、简答题请简述以下问题:1. 什么是人口密度?答: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人口数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的集中程度。
2. 请列举三个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答:山脉、河流和湖泊、海洋。
3. 请简述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答: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引起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这会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同时引发一系列城市交通、环境和社会问题。
四、综合题请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以下问题,并给出你的观点。
问题:我国人口分布呈现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观点:我国人口分布呈现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
分析原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地区;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2. 地形地貌因素: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部地形较为平坦,适合发展农业和城市建设,吸引了更多人口定居;而西部地形复杂,地势高山丘陵较多,限制了人口聚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放假作业日期:19-3-22 班级:姓名:编制:李云全一、综合题:1.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
(2)图中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高一低一高”阶段的是_______ (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 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_______ (填字母),它们的根本区别_______。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______型”,即处于图中_______阶段向_______阶段(填字母)转变的过程。
2.读我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1)通常按年龄把人口划分为少年人口(0~14岁)、青壮年人口(15~64岁)和老年人口(≥65岁)。
结合图示信息,说出我国1982~2010年少年人口、青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
(2)分析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3)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结合个人的理解,对其中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3.读下图,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分析回答:(1)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______________,B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2)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是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
材料二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多、增长快。
下表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与流动人口统计表。
人口普查次数年龄构成(%) 流动人口数量(万人) 0~14岁15~64岁≥65岁第五次22.89 70.15 6.96 14 438第六次16.60 70.14 13.26 26 139 (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2)指出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第三位变为第一位的原因,并分析这种变化可能给广东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以及给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问题。
5.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0.6%)相似的是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乙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4)分析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和等。
6.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2010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 535.95 1 705.68 1 894.17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 460.99 1 543.03 1 596.84综合常住人口容量1 788.5~18701 841.5~19351 894.5~2000(1)读图甲,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
读图乙,描述1990年至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3)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材料二下图为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
(1)据材料一,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主要流向。
(2)据材料二所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最多的省C.黑龙江是迁入淄博人口最多的省D.经济发达地区无人口迁入淄博(3)结合材料,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
(4)目前,我国的人口流动多为民工流,请为解决民工流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8.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多地少。
材料二香港城市用地结构示意图。
(1)据图概括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式形成的区位条件。
(2)香港岛的高级住宅区向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方向发展,请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从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区位角度,评价香港工业区位置。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市土地利用情况,并且城市功能区布局比较合理,①、②、③、④代表城市常见用地和仓储用地。
(1)判断①、②、③、④代表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并说明该城市的主导风向。
(2)列举图示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区位选择的理由。
(3)说明①土地利用类型在M位置选择的有利条件。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二如下图。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11.(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是由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组成。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汽车和装备制造基地。
(1)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________,图中等级最高城市有________个。
(2)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____________气候,从地势阶梯来看,处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
(3)长江中游城市主要集中在________地区,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资源和环境角度,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集中布局的缺点并提出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C 发展中B、C 区别:B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 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和医疗条件改善,使死亡率下降,C 是由于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改善,使死亡率下降 D 现代 C D【详解】(1)图中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和二者相关的名词自然就是自然增长率;其计算方法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其值为图中阴影部分。
(2)传统型阶段特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反映出人口增长较快,此阶段对应图中B;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对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3)从图中观察出:BC阶段的死亡率曲线下降,B为农业社会时期,粮食和医疗条件改善为主因;C为工业化阶段,生活质量改善是主要原因。
(4)人口老龄化是生产力水平较高的阶段才达到的,此阶段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世代更替缓慢。
只有D阶段符合。
(5)我国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人为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故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正从“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2.(1)少年人口比重在下降,青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在升高。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人们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抚养子女成本增加及社会养老保障的完善使人们不想再要更多的孩子,因此人口出生率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原先占比重较大的少年儿童成长为青壮年,导致青壮年人口比重升高。
(3)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详解】(1)结合图示信息,分析不同年龄结构的数值变化,我国1982~2010年少年人口比重明显下降,青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明显升高。
(2)分析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从我国的经济、人口政策、生育观念、医疗条件等方面分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人们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抚养子女成本增加及社会养老保障的完善,生育意愿下降,因此人口出生率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原先占比重较大的少年儿童成长为青壮年,导致青壮年人口比重升高。
(3)“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说明我国的人口控制政策逐渐放松,分析其中原因可以从我国突出的人口问题转变分析。
随着出生率的下降,我国老龄化问题突出,未来人口红利降低,社会负担加重,“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这些人口问题。
3.(1)A B A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A国人口老龄化B国人口增长过快(3)A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B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详解】(1)由图中人口年龄构成可以判断,A为发达国家,B为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B类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读图可知,A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是老龄化现象严重;B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是0-14岁比例较大,人口增长过快。
(3)由人口年龄构成可以判断,A国平均年龄较大,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故采取的措施是鼓励生育,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
B国平均年龄较小,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的问题,故解决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