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

合集下载

浙江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文如其人,足矣_高考满分作文_

浙江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文如其人,足矣_高考满分作文_

浙江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文如其人,足矣一位文人,在不同时代、不同心境下的立身行事和立言行文,总是会有出入的,他们的人品与文品,不免会随之有变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如其人,足矣满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

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

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

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优秀吧作文】文如其人,足矣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还是“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想,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给出绝对的答案:一致、不一致或居中。

这正如人们对罗兰•巴尔特关于读者的诞生是否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即“作品一旦完成,作者就死了”的争辩。

但是,人的心里都是有一杆秤的,总有关于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而我也来说说对于“文章”与“人品”是否一致的浅陋见识。

无论是古时,还是在现代,纵然有这样一些,在寒窗苦读了十几年之后学会了用文章这个载体进行标榜包装的人,他们虚矜矫饰、时髦跟风。

浙江15年高考作文

浙江15年高考作文

(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文如其人,还是文不如其人?文如其人,这一古老的命题一直以来都在文学评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古人认为,文章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性情的展现。

然而,元好问却在他的《论诗绝句》中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文章未必能真实反映作者的人格。

那么,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是否一致?对此,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两者的一致性,也要认识到它们可能存在的背离。

首先,文如其人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

文章作为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必然带有作者的个人印记。

一个人的品性、修养和情感倾向都会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

比如,陶渊明的诗歌充满了田园风光和淡泊宁静,正是他不慕名利、追求自然的性格写照。

而苏轼的词作,则充满了旷达与豪放的气质,这与他乐观豁达、胸怀广阔的人生态度是一致的。

因此,从这一角度看,作品确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品格和性情。

然而,文不如其人的情况也确实存在。

艺术创作具有高度的虚构性和表现性,作者在创作时可以超越自身的局限,营造出一种与自身真实人格不符的形象。

例如,某些作家在生活中或许平庸无趣,但在作品中却能表现出高雅、深邃的思想。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展示了人类复杂的心理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莎士比亚本人就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哲学家。

艺术创作的过程往往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作者可以通过假想、移情和创作技巧,展现出与自身实际状况不同的思想和情感。

再者,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的背离,有时甚至是创作的必然结果。

2015年浙江卷高考作文

2015年浙江卷高考作文

2015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篇一: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解析201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

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

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

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文展示文显其品动人心一考生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

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

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

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浙江卷高考作文真题:作品与人品

浙江卷高考作文真题:作品与人品

浙江卷高考作文真题:作品与人品浙江卷高考作文真题:作品与人品文至清,人至明。

“文如其人”既是必然,又为清正之人的终生追求。

小编收集了作品与人品作文,欢迎阅读。

【作文题目】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范文:作品与人品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方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

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

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

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

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

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

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

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末了明白人不能为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人品上的美与良善——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的岁月一直为钱财奔波。

他敛钱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

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

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

2015浙江高考作文题及范文3篇

2015浙江高考作文题及范文3篇

2015浙江高考作文题及范文3篇究竟是文如其人还是文未必如其人? 201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作文题引发了对人品与文品关系的思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5浙江高考作文题及范文3篇,欢迎参考阅读!2015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材料如下: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2015浙江高考作文范文一、且以作品论英雄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方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

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

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

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

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lsquo;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rsquo;,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

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

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

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末了明白人不能为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人品上的美与良善&mdash;&mdash;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的岁月一直为钱财奔波。

他敛钱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

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

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

高中语文 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

高中语文 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

概述材料,亮明观点。整齐的句式让人眼前一亮
守传统文化,不忘初心,方可诠释节目本色。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有言:“我们已
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诚哉斯言。“雷人歌手”一曲法语大唱中
华名段,与节目初衷可谓南辕北辙。本为文化传承节目,而传统文化却已面目全非,
空余一番喧嚣,何其悲哉,又何其痛哉!试想,若标榜传承文化的《中华好诗词》
侧重有所害怕略谈不害怕
《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 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 知……但我们为这些不害怕已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有所害怕,心 存敬畏之心。
思路解析
侧重有所害怕略谈不害怕
《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 有所害怕,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地震频发、多 种生物灭绝?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自然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害怕,敬畏人 类的历史。德国总理惊世一跪赢得世人的敬重,为何日本右翼否认侵略,篡改教科 书?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历史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害怕,敬畏我们的文化。 当《宫》《抗日奇侠》等各种穿越剧、“神剧”不断被搬上荧屏时,当西北大学 “校董成神”时,当杜甫很忙时,我们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又在何方? 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害怕,那样我们将裹足不前。张无忌优柔寡断,瞻前 顾后,终难成大器;李斯害怕失去权势,残害同窗韩非,自己也难逃被戮。所以有 所害怕,有所不害怕才是人生之智慧。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 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 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 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 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 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文章和人品,范文3篇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文章和人品,范文3篇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文章和人品材料为两个诗词作品,据考生描述,材料内容为: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要求考生选自列观点自拟题目。

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文之常识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

故庄子云:“道在便溺”。

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

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

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

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

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

行难,故特以行之。

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

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

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材料解读】材料中有两处用典,“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扬雄是司马相如之后最著名的辞赋家,散文也有很大成就,他的思想对后世创作影响深远,无数文人墨客都将“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为艺术创作和为人处世的准则。

这也充实了现实主义流派的内涵,锻造着历代文人的高洁品格,杜甫、陆游、龚自珍等一大批诗人都以自身行为作了诠释。

晚清诗人、政治家黄遵宪(1848~1905)主张“我手写我口”,可以看作是对“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演绎,当然,“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是一种为人为文的要求和目标,在现实中因为个体的差异,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正如元好问所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元好问(1190~1257)是金末元初北方文坛盟主,也是杰出的文艺理论界,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提倡自然、真性情。

在上诗中,前两句引用的是扬雄语,但是提出光看文章并不能论断一个人的人格,后两句是举例论证,晋人潘岳(字安仁)写出具有高逸情操的《闲居赋》,哪知道他为了求官做,见到朝中重臣贾谧出门,竟然遥望路尘屈膝下跪。

由此可见,有时候文并不如见人,一个人的人格怎样必定影响其作品的好坏。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真题及范文解析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真题及范文解析

2015年浙江⾼考作⽂真题及范⽂解析【⾼考真题】阅读下⾯的⽂字,根据要求作⽂。

(60分)古⼈说:“⾔为⼼声,⽂如其⼈。

”性情褊急则为⽂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品应该是⼀致的。

⾦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画⼼声总失真,⽂章宁复见为⼈”。

艺术家笔下的⾼雅不能证明其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拟,观点⾃定;②明确⽂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评分细则】【名师解读·命题解码】“⾔为⼼声”“⽂如其⼈”,怎样的格调趣味,就会有怎样的⽂章作品;⽽依据元好问“⼼画⼼声总失真,⽂章宁复见为⼈”的观点,艺术家作品的⾼雅与其为⼈的脱俗之间不能简单画上等号,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性情为⼈有可能是背离的。

应该说,今年浙江卷的作⽂⽴意是明确的。

或者⽂如其⼈,或者⽂未必如其⼈;⼆者选其⼀,简单之⾄。

但我们如果细细品味命题者的初衷,也许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命题者不是要考⽣在作品与⼈品之间玩平衡,⽽是在明辨两者关系的过程中,指向⼈品⼈格。

漫长的⽂学史长廊上,不乏作品璀璨⽽⼈品龌龊者。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字、声⾳、图像作品发布异常便捷,这就更需有⼀颗道德之⼼的⾃律,否则,谎⾔与欺骗便会穿上迷⼈的外⾐,蹂躏善良的⼼灵。

⽽且,⽆论是⽂如其⼈,还是⽂未必如其⼈,客观上还考查学⽣的阅读积累。

如果说,过去⼏年的浙江省⾼考作⽂,都在竭⼒引领学⽣“写真”,⿎励说真话,抒真情,那么,今年的作⽂,则是⿎励真阅读,阅读传统⽂学,弘扬⾼尚⼈性。

如果学⽣平⽇没有较丰富的阅读积累,就会陷⼊“有⼝难⾔”的困顿。

这样的命题,对于引领学⽣撇弃烦躁,回归到经典,回归传统,绝对是⼀个风向标。

【名师解读·审题误区】什么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正常的理解,当然是⾯对“⾔为⼼声”与“⼼画⼼声总失真”,亮出观点,明确是⾮。

【高考满分作文】浙江卷:“文章与人品”

【高考满分作文】浙江卷:“文章与人品”

【高考满分作文】浙江卷:“文章与人品”材料如下: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1.文如其人,大体如此。

因此,要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

2.如果文不如其人,要么是作者的虚伪,或者世移境迁,心理有了变化。

这也是常有的事。

似曾相识燕归来(篇一)现代刑侦理论中总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伪装,流在骨中的血脉是不变的,而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沉觉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万般隐匿修饰,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

普鲁斯特早年时发表过一些小说与评论,纵然与举世闻名《追忆》一文相差颇多,不论从语气还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细品味,他那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里。

“气味与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它们“以几乎无从辨别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撑起回忆的巨厦”。

他的风格就如同他的气味,别人模仿不来,他也去除不了,无论是什么内容,挥之不去的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所以,不论是作家还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笔写下字,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思维、人格的一部分展现出来,而历史洪流可以湮没人的生理性存在,却永远无法改变人的思想存在,那么文字便是传递思考与精神的最好载体,即使手稿丢失,复本重印,一个人留在文章中深层次的精华却会在时间的积淀下长盛不衰。

哪怕他故意戏弄人世,隐藏自我,句式可以转换,语气可能颠覆,但文字中埋藏的个性和独有的特点总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值得我们玩味深思。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大师大多在时间上离我们遥远,如果没有这些可以彰显其风骨的经典之作,他们又怎能令我们无端钦慕?“似曾相识”的绝不只是表达方式,而包括一个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独特的“掌纹”。

最新解析2015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文章和人品

最新解析2015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文章和人品

最新解析2015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文章和人品
2015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材料如下: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lt;论诗绝句&gt;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文题解析】:浙江高考作文材料内容为,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有一定难度,这个题目考的是学生三方面素质。

首先,文学方面的功底要深厚,如果考生阅读不多,文学积淀不够,那么写出来的论据也不会丰满,就无法佐证观点。

其次,出这个题的原因应该是针对当下"文如其人"背离的现象,中国传统文道系文如其人,当下的针对意义就是提倡"文如其人",如果是一个理工科考生,如果对中国传统文道理解相对欠缺,就会有难度。

再者,理论之后还得有一个反面的举例,考生要结合当前出题者原本的价值倾向性。

考生如果理清三方面,做到文品应该与人品相一致,这样写出文章才能符合命题人的初衷。

文体以议论文为主,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文如其人的重要性,加之平时有相当的文化积累和足够的阅读积累。

做到具有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的思维品质,在思维品质上胜人一筹,定能写出好的作文。

2015浙江高考作文

2015浙江高考作文

2015浙江高考作文【篇一: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满分14篇】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60分人品之于格调,犹如花之于瓶。

花美,自玉瓶相衬。

而空得一只精致优雅之瓶,未必得一奇绝独美之花。

故有贞行高节之品,其文之格调必卓然清洁。

而虚附格调之风雅,未可知其人品之高下。

抱朴子有言曰:“朱绿之藻,不秀于枯河。

倾山之流,不发于涸源。

资不厚,则其惠也不博。

才不丰,则其辞也不赡。

”没有高洁的人品,犹如干涸的河道,无源的山泉,怎么可有会有华丽的水藻,不尽的长河?古今中外,凡性情贞洁高尚之士,其文无不充满了生命的深邃。

那是颜真卿的“政可守,不可不守”的宽原磅礴,是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坚定追求,是谭嗣同的激昂鲜血,是鲁迅的辛辣笔墨,这样卓然不群的格调,是铮铮风骨的再现,是人品操行的反映。

有不俗的人品,方可有不俗的格调。

但竟有不凡自命风雅的斗方名士,以为有了不俗的格调便可逆推出自己“不俗”的人品。

他们的可笑之处在于,格调的高雅与人品的清高之间,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等号。

当年乾隆皇帝盛赞赵孟頫赵体之矫健流畅,认为其字“柔中自有镔铁骨”。

郑板桥则不以为然,直言其字谄媚,“宋之降臣,何骨之有?”字且如此,人亦如是。

那些投降失节的汉奸中,不乏有不同于俗的文章格调。

他们纵有如此之格调,却依旧难觅半点不俗之人品。

这份不称其人的反差,犹如明镜不幸遇嫫母,良砚不幸遇俗人,宝剑不幸遇庸将。

实为格调之不幸也。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文章和人品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文章和人品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文章和人品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文章和人品
材料为两个诗词作品,据考生描述,材料内容为: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要求考生选自列观点自拟题目。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北京卷天津卷广东卷江苏卷浙江卷辽宁卷安徽卷福建卷江西卷山东卷湖南卷湖北卷四川卷海南卷陕西卷上海卷重庆卷相关链接:历年高考满分作文
更多高考作文信息资源请访问:高考作文频道。

最新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一杯春醪寄余心

最新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一杯春醪寄余心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一杯春醪寄余心【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满分作文】一杯春醪寄余心唐有刘白堕脱俗隐于市,善酿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

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但惧白堕春醪。

”一杯春醪,寄着他一生的志趣,一生之作,亦携着你品性高低。

冯骥才曾道:“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

”“言为心声”,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或无意的性格流露,或刻意的志节寄托,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与广远,承载着作者的追求与修养。

百家争鸣,各有其芳华。

若你的歌声不现出你最独特的嗓音,盖只能湮没于喧嚣的人世。

庄子汪洋恣肆,老子凝练沉稳,墨子严密周全,韩非子肃穆苛刻,则《庄子》抑或《道德经》,《墨子》抑或法家大集,无不承载着其独特见解、个性思考。

台湾云门舞集享誉全球,其舞姿脱俗超凡摄人心魄,而其门下弟子亦无一不是高雅养性之性情中人。

作者与作品如人与影,映照着彼此最真实的内心,而它只有你将最真实的生命投射,作品才能温润如玉,毫无杂质地现其熠熠光华。

人在成长,作品亦在成长,如影随形中,两者的生命都登上更高山巅。

龙应台年轻时生活在唐朝,热情奔放,文字或“横眉冷对千夫指”,抑或“俯首甘为孺子牛”,都是其性情之真,与作品携手胁肩,向更深阔的远方迈进。

俄国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人生起伏,其诗作亦从少女的幼稚转为熟女的沉稳。

作者与作品如一对孪生胞弟,在时光的磨蚀下恣意成长,从一个方面,我们得以窥见另一方的性格。

文如其人3篇

文如其人3篇

文如其人3篇文如其人篇(一):202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言自心,文成人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作者的性格特质乃至人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溶解在个人作品之中,性格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固然“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文品与文章有背离的可能,然也有边角可见其为人。

内在人品、精神形象与外化表现息息相关,即便达不到完全一致,也终有相应透射。

美国史学界在研究二战时流行过一句话:一个性格温驯善良的男人,他做梦也不会把刀插进一个孕妇的肚中。

同样,人的人品特质也是如此,倘若纯情温良,怎会行文浮躁局促;倘若个性褊急,又怎能完全定性行文呢因而文章或多或少都会透露出作者的性格特质与人品,即“文如其人”。

人清,文明,此之谓“言为心声”。

内在人品特质是外化表现的最大操纵者,常有人说我心思细腻,因而行文结构缜密,文字灵动,大抵也出于此。

生命的经历塑造了性格与人品格局,而人品格局又框架了文章格局。

“文革”之时参军的毕淑敏稚嫩而湿润,在悬崖峭壁上俯瞰时积蓄了对生命的珍重;在恶劣高原上庆生时体悟了青春的沉甸。

“动辄行者无疆”,生命的沉重塑造了她清澈如水的医心,给予了她有条不紊的规章,历练了她苦口婆心的耐性。

她下笔常常令人震颤,这般凝结于文章中的精神正是她性格特质与人品的外化啊!“我不相信手上的掌纹,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这是她对生命的坚定与执着;“气质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这是她对个人修养的提炼升华。

诸如此类的的撼人心灵之言比比皆是,正所谓“文如其人”,每一句哲言都以其情蕴哲思的细密针脚缝缀成其人品与性格特质。

文清,人明,此乃文字的反作用,即为“以文辅仁”。

文字以一种无形力量使人与之发生共鸣,即便个人品行与行文有轻微错位,人也会受文字陶冶,走向文中所向往追求的特质,从而完满自身,更使人与文相接近,共同走向美好一端。

周国平曾言:“阅读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人都无法剥夺。

”如此看来,文字所迸发的力量着实能深刻影响人,那么个人文章中所言之品性又何尝不会与人缓慢靠近呢文与人品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人与文的趋向完满。

2016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言自心 文成人 文档

2016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言自心 文成人 文档

2016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言自心文成人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作者的性格特质乃至人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溶解在个人作品之中,性格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固然“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文品与文章有背离的可能,然也有边角可见其为人。

内在人品、精神形象与外化表现息息相关,即便达不到完全一致,也终有相应透射。

美国史学界在研究二战时流行过一句话:一个性格温驯善良的男人,他做梦也不会把刀插进一个孕妇的肚中。

同样,人的人品特质也是如此,倘若纯情温良,怎会行文浮躁局促;倘若个性褊急,又怎能完全定性行文呢?因而文章或多或少都会透露出作者的性格特质与人品,即“文如其人”。

人清,文明,此之谓“言为心声”。

内在人品特质是外化表现的最大操纵者,常有人说我心思细腻,因而行文结构缜密,文字灵动,大抵也出于此。

生命的经历塑造了性格与人品格局,而人品格局又框架了文章格局。

“文革”之时参军的毕淑敏稚嫩而湿润,在悬崖峭壁上俯瞰时积蓄了对生命的珍重;在恶劣高原上庆生时体悟了青春的沉甸。

“动辄行者无疆”,生命的沉重塑造了她清澈如水的医心,给予了她有条不紊的规章,历练了她苦口婆心的耐性。

她下笔常常令人震颤,这般凝结于文章中的精神正是她性格特质与人品的外化啊!“我不相信手上的掌纹,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这是她对生命的坚定与执着;“气质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这是她对个人修养的提炼升华。

诸如此类的的撼人心灵之言比比皆是,正所谓“文如其人”,每一句哲言都以其情蕴哲思的细密针脚缝缀成其人品与性格特质。

文清,人明,此乃文字的反作用,即为“以文辅仁”。

文字以一种无形力量使人与之发生共鸣,即便个人品行与行文有轻微错位,人也会受文字陶冶,走向文中所向往追求的特质,从而完满自身,更使人与文相接近,共同走向美好一端。

周国平曾言:“阅读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人都无法剥夺。

”如此看来,文字所迸发的力量着实能深刻影响人,那么个人文章中所言之品性又何尝不会与人缓慢靠近呢?文与人品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人与文的趋向完满。

谈高考作文

谈高考作文

谈高考作文关于谈高考作文四篇谈高考作文篇1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人们常说“道德文章”,将道德与文章并称,强调立人对为文的影响,追求文品与人品的统一。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经说过:“有德者必有言。

”将言语与品德联系起来,认为德行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言辞的好坏,言辞被认为道德修养的自然流露。

汉代扬雄在《法言》中则更形象地描述道:“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认为从作品的格调高低可以直接判断出作者的品质的高尚与卑下。

南朝刘勰在其集大成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也指出:“世远莫见其面,文辄见其心”。

可以说“文如其人”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影响深远的命题之一,俨然成为一个格言,一条定律。

的确,纵观历史长河,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是文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

正因为性情高古清正,陶潜唱出了一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远之歌;正应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悲壮的喟叹;正因为经历世事沧桑看淡人生起伏,苏轼写下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样深有禅意的词句。

然而每个命题的都不是无条件成立的,清代叶燮之论:“功名之士,必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厚大雅之响”中两个“必”字,就下得过于片面、轻率了。

文如其人的说法也不是在所有人身上都能完美的体现。

无论中外,文品较高而人品不佳,甚至十分底下者,亦累见不鲜。

西晋潘岳性情轻浮急躁,趋炎附势,曲事权臣贾谧。

他常同劣迹昭彰的石崇一起等候贾谧出门后,“望尘而拜”。

这样一个精于逢迎拍马,阿谀奉承的人却留下了恬淡高洁,清新淡雅,为人称赞的《闲居赋》。

对此,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不禁发出这样的反问:“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3)不得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1, 【答案】
文品与人品
人们常说:要写好文,先做好人。

通常情况下,做人与作文是一致的,文品与人品也是一致的。

文如其人。

做人与作文一致者,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特别是卓越的作家、文学家都是如此。

从屈原到司马迁,到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不胜枚举。

他们做人正直,性格坚韧,文章也充满阳刚之气,不折不挠,令人感奋,激赏。

《离骚》《天问》是那么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也不仅仅是皇皇巨著
《史记》,就是短篇如《报任安书》,都反映出太史公倔强而坚韧的思想性格。

李白生性豪迈洒脱,他的作品也就热情奔放。

杜甫为人深沉细致,他的作品也就沉郁顿挫。

韩愈一片赤诚,他在担当宣慰使时,孤身前往割据的军阀王庭凑的势力范围,在刀山剑林中,面对强悍而又狡狯的对手,慷慨陈词,终使对方折服,化解了一场危机。

更可贵的是,韩愈出使前,皇帝跟他说,你到敌境前,先估计一下形势,勿遽入;韩愈说:“止,君之仁;死,臣之义。

”他义无反顾,直入作乱的军阀王庭凑营地,陈述厉害,劝说他们归顺朝廷。

事情的发展竟也奇迹般地如韩愈所愿。

经过一番义正词严的说理,终于化危机为和平,使原本凶神恶煞般的将士心平气和。

韩愈那一番严厉而又晓之以厉害的说辞,堂堂正正,俨然一篇好文章。

这样的好文章,自然出于韩愈这样的优秀人物之手!
当然,做人与作文不一致者,中外文化史上也屡见不鲜。

比如大魔头希特勒也曾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我的奋斗》,其文采也为很多读者熟知。

他的帮凶戈培尔担任纳粹的宣传部长,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们本质上是反人类的恶枭,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这是世相与文化复杂的一面。

还有一种情况是超越了文品与人品的“一致”或“不一致”,即一些奇人做人与作文所体现的:“做人要正直,作文要放荡。

”这里的“放荡”,其实是一种创新。

他们笔下的文章既出人意料,又入人意中,且完全符合“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境界。

这种境界可谓做人与作文的妙境。

如能达到这样的妙境,可谓做人与作文的奇迹。

这样的人才可谓“奇才”,这样的文章堪称“奇文”。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还是比较有时代性的,“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两句话虽为古语,但在现今社会依然有其存在价值。

立意可以采取先分后合的办法。

先分:①从“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角度,这句话说明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人的行为应是其内心的外在显示,可写一写“文如其人”“文品如人品”“言为心声”等;②从“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的角度,说明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同样人品的低劣不同说明其作品就低下,可写一写“做文先学做人”“读其文更要观其人”“读人莫从读文始”“人不如文”“辩证看待人与文”等。

后合: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一致的,也有可能是背离的。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到此次作文最佳立意:作文真性情、读其文见其人、文品与人品、人品与作文、人品与事业……
选材上,文品如人品的例子比较好找,司马迁、杜甫、陆游皆可用;文品与人品不一的例子,也时常可见。

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考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

还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现代的胡兰成、周作人……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文体上,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