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传统民居广义可以包括住宅、祠堂、庙宇乃至道路、绿化等整个居住环境。狭义讲可以专指民间传统的居住建筑,也就是住宅,是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一种。今天说的传统民居是居住建筑。

回顾传统民居的发展简史,远古时候原始人利用天然穴居、巢居栖身居住。新石器时期,农耕生产促使原始人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创建了人

造穴居和干阑等建筑的形式。

虽然受到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建筑单体

还比较独立分散,但已经开始组织原始的聚

落和城市。

夏朝的建筑遗存极少,商周时期建筑遗

存开始增多。商周时期我国北方主要发展了

在夯土房基上砌筑木柱梁架的建造方式。

空间组织上出现了院落形式。

比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的宫殿遗址考

古发现,一号宫殿布局呈周围围墙环绕的院

落形式。

再比如陕西岐山凤雏村考古发现的一组西周院落遗址,这是傅熹年先生根据考古资料绘制的复原图,它的平面是一个

日字形。沿中轴线上有影壁、门、堂、廊、

室,还有两边的塾、厢,是一套非常完整的

合院空间组织。这是我国现知最早最严整的

四合院实例。

文献方面,《仪礼》中也记载了春秋时

期士大夫住宅的平面形制,庭院式住宅门、

堂、庭院、左右厢房以及后寝。

这与后来汉族习用的合院住宅平面已有颇多共同之处,所以这个时期的院落组织可以看作是汉族习用的合院式民居院落的雏形。

秦汉时期的民居仍然缺少地面遗存,但根据汉代时期的文献资料以及画像砖石、明器等提供的建筑图像,建筑史学家

们已经获得了对汉代民居建筑的一个基本概

念。首先,汉代民居多以庭院式的组合出

现。如广东出土的明器陶楼,有小型的三合

院。

L形院

口字形院

日字形院

湖北云梦出土的东汉陶楼

都是合院的形式。

四川成都出土的庭院画像砖上有组两路两进院的形象。包括主院和侧院,主院分成前后院。

前院比较扁长,有停歇过渡的作用。后院方整开阔,是主要庭院。院北有座堂屋,屋内两人对坐。可以看到庭前翩翩起舞的仙鹤。

侧院也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院做厨房杂务

等辅助功用。后院比较狭长,可以用来做农

活。院中竖立一个高耸的望楼,可能用作储

藏、了望、警戒。这幅图像反映出蜀地汉代中

型宅院的一个生活场景。

再比如郑州南关曲阜出土的汉画像石上,

也有较为复杂曲折的两三进庭院。各地出土的

大量图像说明,汉代民居建筑已经普遍采用了

庭院布局的形式。

在这些庭院布局中基本都是围绕着主要建筑、主要庭院来布置围墙、辅助建筑和次要庭院,构图上具有明显有内向、中轴对称和围绕中心的趋势。

建造技术方面,汉代民居的房屋结构已经大多采用木构架,比如成都庭院画像砖上堂屋的山面屋架表现出了柱承梁,梁上立短柱,抬起短梁以后再立脊柱的抬梁式木构架。

而广州出土的明器陶楼,山墙上表现出很清晰的有立柱直接承檩,柱间靠横穿连结的穿斗式木构架形象。

另外还有广西、四川、长沙等地出土的明器,表现出干阑木构形象。

云南出土的铜屋表现出井干式木构的形

象。

说明中国传统民居的几种基本结构技术在汉代都已经形成。木构技术已经足够支持房屋在平面上延展,组织院落,甚

至可以支撑建筑单体向高空发展,建造像望

楼、水阁等多层建筑。但是或从经济性或从

防火性来考虑,传统民居并没有向高空继续

发展,而主要发展了水平方向的延伸和内部

空间的组织。

东汉时期,地方豪强聚族而居。为保护家族和财产的安全,开始建造一种高墙环绕的民居叫坞壁,或者称坞堡。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聚族而居的坞堡遍布北方各地。现今广州河南、武威等地出土的明器陶楼,还有湖北出土的青瓷明器就是这类民居的形象写照。除了一般住宅需要的门、堂、院落和

辅助建筑外,坞壁四周构筑高墙,大门上建

楼,四隅建角楼,坞内还建望楼,俨然是一座防卫森严的城堡。

敦煌壁画北魏第257窟的“须摩提女缘品”

中,也画有这种坞堡的形象,突出的表现了

门楼的高大和威严。

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逐步稳定,坞堡

这种特殊的民居形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据文献记载,这时候大部分的大型宅第还是延续了汉代以来的院落组合形式,以堂屋和主庭院为中心,四周布置次要

的房屋和辅助房屋,南朝有的住宅旁或宅后

还建有园林。贵族宅第大门用庑殿顶和鸱

尾,围墙上用直棂窗,围绕着庭院建有走

廊。

唐宋时期是传统民居变革和成形的主要时期。生活方式转型,民居的类型开始增多。汉唐时期的城市在格局上有浓厚

的军事管理性质,生活方式上又有浓厚的农

业性质,理想的城市格局。城里面是一个个

封闭的有围墙环绕的里坊,城内相对应的是

一块块整齐的宅基地,白居易诗中所写的“百

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描述的就是这种城市格局。

隋唐长安城中,整齐地规划出一百多个里坊。坊内规划时也应有一定的分配原则,划分出整齐的地块,以供每家每户的住宅自建。

如果用隋唐田令中的园宅地“良口三口以下给一亩,每三口加一亩”计算,一个普通家庭,也就是大约三到九口人,大概能分得一到三亩的宅基地。

虽然比孟子“五亩之宅”的理想农宅小了

一点,但已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种菜、养鸡、

居住的基本需求。

在自家的宅基地上一般住宅建有围墙环

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