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中国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若要讨论中国为何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这个话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何为真正的人才?

依我所见,人才必须是那些能够为社会创造大量价值的人,而学历、职称、经验等与一个人的价值创造是没有直接关联的。而能够创造出大量社会价值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创造力及创新精神的人。

众所周知,虽然一直喊着要进行素质教育,但无法否认,中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学采取的教育制度仍然是应试教育。这也导致我国出产的大多为缺乏创造力的“考试型”人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中国的老师和学生都要围绕着考试分数转,以分数论成败,学生分数之外的任何东西往往提不起老师的兴趣。在目前这种死气沉沉的教育大环境下,大多数的学生通过纸上谈兵,废寝忘食地苦读各种复习资料和钻研各种艰深的难题而考入大学,而实际上这些问题早就被出题人和老师思考了无数遍,而后的一代又一代学生又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为的只是那张珍贵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它而年复一年的做着重复而无效的工作,这么多年的重复而无效的学习能培养出他们的创造力吗?答案不言而喻。

在这里,我想谈论一下中国的高考制度。虽然已经在大学学习生活了一年,但高三甚至高四的黑暗时期相信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反复思考一下,我们真的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学到什么了吗?或许我们唯一学到的就是吃苦的精神吧。当一个未来颇具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天文学家因为不会进行有机化学推断而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当一个未来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因为学不懂复杂电路和基因工程而只能去技校学习烹饪技巧的时候,我们只能扼腕叹息。这让我想到了王楠子事件,一个叫王楠子的男生曾经是上海某中学的一个叫王楠子的男生曾经是上海某中学的“标准差生”,无奈之下赴美求学。八年后,作为费城艺术学院大四学生的他获得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被老师誉为天才。我想他只是在中国僵硬的教育制度下被埋没的万分之一学生。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的大国,我们并不缺少人才,我们缺失的只是能够发现人才的教育制度。

曾在加拿大上过两年中学的我对于素质教育有着深刻的体会。以物理课为例,每节课的实验必不可少,基本都由我们自己动手分成小组来完成,实验结束后的讨论永远是激烈而富有新意的,老师的课后作业是每个人亲自去超市采购用

品,然后用两个月的时间做出一个拥有多套电路的房子,给大家充分的创造空间,肆意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与想象力。关于考试,我们只需记住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这一个公式即可做出所有题目,看不到中国那辆经典的小车孤独地驮着砝码从粗糙或光滑的斜木板上无数次滑下而后远去的背影。

中国的学生们大多都是一个模子中塑造出来的产品,整齐划一,呕心沥血地追求标准答案。但我们应该知道,生活中是不存在标准答案的,真正的答案是需要通过我们的创造力来发现、来创造的,世界因为纷繁多姿而异常精彩,相信你不会愿意出门都看到一样的事物、一样的面孔吧?而我们的教育正在努力培养和生产的正是思想一样的人,实在有些可悲啊。

事实上,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我们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培育与牵引人成才的机制与制度。曾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他最不屑于追求的是考试第一,而这却恰恰是应试教育的终极指向。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尴尬时,也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考试人才,却很难培养出一个能够创造非凡价值的天才,一个真正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