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完美版

合集下载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通用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通用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通用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1尽管人类已经发展到了信息和航天时代,可是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还停留在一千多年以前的水平,时间和空间到底存在不存在,时间和空间到底是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苦苦追问。

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困惑是现代科学探索迷茫与混乱的主要原因。

时间和空间问题是挡在科学理论发展道路上的两座高山,不逾越这两座高山科学就无法向前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将一年分割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国还将四季细分割为24个节气;人们将一天分割为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午夜、黎明,中国还将一天细分为多个时辰。

霍金先生是如何看待“时间”这个观念的呢?文中说过“直到本世纪初,人们还相信绝对时间。

也就是说,每一事件可由一个称为“时间”的数以唯一的方式来标记,所有好的钟在测量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上都是一致的。

然而,对于任何正在运动的观察者光速总是一样的这一发现,导致了相对论;而在相对论中,人们必须抛弃存在一个唯一的绝对时间的观念。

代之以每个观察者携带的钟所记录的他自己的时间测量——不同观察者携带的钟不必要读数一样。

这样,对于进行测量的观察者而言,时间变成一个更主观的概念。

”远古人类有了简单的思维活动后,从白天黑夜的交替,月亮圆缺的交替,季节冷热的交替,逐步产生了日,四季,年的认识,这些都是个体对时长的感觉与认识,还没有上升到时间的概念。

牛顿对时间感觉是正确的,但是,牛顿认为"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无疑是错误的。

宇宙并不存在时间这种东西,时间是人为的产物。

下面我们再来聊聊空间。

通过阅读,我明白了,我们这个世界是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很相似。

打个比方,一只蚂蚁要从纸的这头到纸的那头,不能往前也不能向后。

《时间简史》读后感(精选1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精选1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精选15篇)《时间简史》读后感《时间简史》读后感1《时间简史》是由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的创始人史蒂芬.霍金写的。

这一本书对宇宙学思想和理论进行了系统、起全面的解,整合了大量背景信息和理论资料。

这本书带我们遨游了遥远的星系和奇妙的黑洞以及无比广阔的宇宙。

其中,书中著名的广义相对论最吸引我的眼球。

宇宙以前非常小,然后宇宙空间会膨胀起来,还产生了一系列的大爆炸。

多么神奇啊!宇宙会慢慢膨胀,才能产生出我们熟悉的地球、太阳、水星和土星等多个星球。

广义相对论本身是不能解释这些特征或回答这些问题的,因为它预言,宇宙是从在大爆炸奇点处的无限密度起始的。

广义相对论和所有其他物理定律在奇点处都失效了:人们不能预言从奇点会出来些什么东西。

神奇吗?想不到,平时我们口中经常提到的宇宙中居然还有这样的奥秘。

这些奇特的物理定律是我在看这本《时间简史》中才认识到的。

然而,命运永远不遂人意。

拥有如此高智慧的物理学家霍金却患有一种可怕的疾病——卢伽雷氏症。

它会使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全身瘫痪而死。

不过,霍金先生对诊断结果的反应却让我出乎意料。

他并没有屈服在病魔下,而是顽强的与病魔作斗争,不轻言放弃。

霍金先生的这种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啊!《时间简史》上的各种理论十分的神奇与奇特,让人忍不住去探索。

可惜我现在的'年纪仍然不能够将《时间简史》中的知识完全汲取。

希望,若干年后,我再一次捧起这本《时间简史》,能够完全读懂它、理解它。

霍金著的《时间简史》中有十分奇妙的宇宙论,足以让我们大开眼界,它蕴含了霍金一生中大量的学术研究。

我们也了解到了霍金的生活多么的艰难,但是他却有一颗顽强斗争的心。

这次的研究报告让我们受益匪浅啊!《时间简史》读后感2在动画片《宇宙战舰大和号》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人类为了净化被外星人用化学武器污染的地球造出了可以进行空间跃迁的战舰大和号去寻找净化的方法。

大和号跃迁到太阳系边缘的时候在望远镜里面看到了八年前的地球。

时间简史一千字读后感

时间简史一千字读后感

时间简史一千字读后感篇一时间简史一千字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厉害的书,叫《时间简史》。

哇塞,读完之后,我这小脑袋瓜里可是掀起了一场思想的风暴啊!一开始,我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心想:“这能有多难懂?”结果,没看几页,我就发现自己简直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快要溺水啦!但我这人吧,就有股子倔劲儿,越难越要啃下去。

书里说的那些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论,什么相对论啦,黑洞啦,真的是让我又爱又恨。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懂了那么一点点,可一转眼又觉得自己完全是在瞎猜。

也许这就是科学的魅力?就拿黑洞来说吧,我以前只知道这是个超级神秘超级可怕的东西,能把一切都吸进去。

但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黑洞背后有着那么多复杂的理论和研究。

我就在想,要是哪天我不小心掉进黑洞里,会发生啥?可能我一下子就被扯成面条了吧?哈哈,开个玩笑。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时间到底是什么?它真的像我们感觉到的那样一直往前跑吗?也许时间只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呢?这让我感觉特别迷茫,但又忍不住想要继续探索下去。

读《时间简史》的这一路,真的是充满了挑战和惊喜。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无知的小傻瓜,啥都不懂;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好像离真理近了那么一点点。

不过我觉得,不管懂不懂,这种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很有趣,不是吗?你们有没有读过这本书呢?是不是也跟我有一样的感受?篇二时间简史一千字读后感哎呀妈呀,《时间简史》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啊!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挺美的,想着自己要成为科学小达人啦,能搞懂时间的奥秘。

可谁知道,这简直就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书里的那些概念,什么时间的相对性,空间的弯曲,听得我脑袋都大了!我就一直在那琢磨,这时间咋还能变快变慢呢?难道它也有心情,高兴了就跑快点,不高兴就磨蹭着?我觉得我这脑子可能是不够用啦,想半天也想不明白。

不过呢,虽然读得很费劲,但我也不是一无所获。

比如说,我知道了原来宇宙中有那么多神奇的东西,像黑洞啊,它们就像宇宙中的大怪兽,啥都能吞进去。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作文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作文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作文5篇《时间简史》一部科学著作折射出不同的人生理论史,没想到此心里不易乐乎!跳出生活来观察生活,多静下来回头看看,不会累坏了,也不会没有方向。

会生活的人就会驾驭生活,而不会让生活牵着鼻子走!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时间简史》读后感通过对于宇宙状态、规律的探索,解答很多心中的疑惑。

与此同时,也增加新的疑问,比如:宇宙的多样性意味着什么?作为物质的人,看似无序的反应和多样性里面,有没有可以从物理方面找到的解释?人的思维,如何从物理(或者化学)的规律去解释?等等。

因为这些疑问,有了看一看纯物理理论方面书的想法,《时间简史》作为这方面比较不错的科普读物,被列入了阅读名单。

和认识、经历、思维方面的变化有关,现在看这样一本比较理论的书,发现了很多乐趣,也多了很多不同角度的启发。

一方面,明确了很多之前似懂非懂的概念和定义,受益匪浅;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概念,去联系很多实际遇到的事物,找到很多共有的规律,或者至少增加了理解的能力,这个方面的思维变化,对于眼界的提升,难以言表。

总结了一些收获,不一定全是《时间简史》里面,也混合一些其他关于宇宙的认识,整体看看,有些是成品,更多应该是半成品:宇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义是无限可能性的集合体。

因此,变化(或者运动),是宇宙的根本特征。

所以静止,只是事物的表象或者是与时间结合之后在一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上的相对产物。

宇宙的范围实在过于广阔,微观和宏观的差异无以概括(不同的时空范围,有完全不同的运动规律),那么,真正根本的宇宙定律,它就是不存在的(这个不存在是对于人来说的,也就是对于人的硬件大脑来说,人现有的脑细胞数量无法运算和破解这些问题,作为人,是存在上限的,这个上限,可能离宇宙这个级别,很远)。

因此,对于人来说(人的多样性相对于宇宙,应该是渺小和简单的),探索宇宙的根本,应该放在自身上,放在自身探索和认识的态度上:开放的、正向的、敬畏的态度。

《时间简史》1000字读后感(优秀7篇)

《时间简史》1000字读后感(优秀7篇)

《时间简史》1000字读后感(优秀7篇)时间简史读后感900字个人篇一《时间简史》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也是一本世界知名的物理学著作,让我深受启发!根据观测中其他星系投过来的光谱红移可以得知大部分的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因此可以得知宇宙在很大的可能上处于一个膨胀的状态;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宇宙处于一个静止的情况下,那么静态宇宙会在引力的影响下开始收缩,相应的其他星系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可观数量的光谱蓝移,只有引力不足以对抗给予宇宙膨胀加速度的力时,宇宙才会在不断加速中膨胀。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宇宙处于一个大爆炸状态下,每个星球就像是在一起气球上画的点,在气球吹气时随着气球膨胀而相互远离。

这种膨胀力在一种主流假说中是认为来自于宇宙大爆炸给予的一个作用力,它给予各个星系了一个加速度。

宇宙的大爆炸是由一个奇点开始的,可以理解为宇宙的爆炸像是一个初始维度的降维过程,降维就像是气态水变为的液态,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不过这种“水”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水,而是高等的维度,它降维所释放出的能量构成了初始的能量态宇宙,然后在演进中能量产生了沉淀,也就是物质,此时的物质星球由于蕴含未完全沉淀的大量活跃能量,表现的像是爆炸后的渣子。

宇宙的最大速度是光速,而有质量的物体很难以达到光速。

由于接近光速时,这个移动物体的能量会倍增到其自身的质量上,这导致有质量物体的速度在接近光速时质量会趋于无穷大,这使其达到光速时所需要的能量也是无穷大,在实际中有质量的物体很难达到光速,只有光或者其他没有内禀质量的波才能以光速运动。

读后感·在接近越接近光速时,时间相对于原来速度的参照系来看就会越慢,这会告诉我们时间是相对的;以光行进的路线来看,光线在空间中并不走直线,而是沿着弯曲空间中最接近于直线路径的轨迹运动,其实就是多维中的直线降维后成为了低维度的曲线,这种低维度的曲线运动也就是最在本质上的“近路”,这个曲线叫做测地线,它表明了空间是弯曲的。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精选11篇)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精选11篇)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精选11篇)时间简史的读后感(精选11篇)时间简史的读后感1是霍金,对宇宙的形成和归宿所作了一个诠释!霍金真厉害,他判定宇宙的起源是一个无限大的奇点,是爆炸形成的!最后的归宿有两种:一个是宇宙无限膨胀。

另一种是宇宙先是膨胀,但到一定程度时会缩小最后变成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的奇点也就是宇宙会无限循环!霍金,是一位意志坚强的人,虽然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但他还是不断探索,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时间简史》真是一本好书,不仅能教会别人知识,还是一本让人思索,给人感悟的好书!时间简史的读后感2霍金小时候很聪明,他竟然发现了八种进入房间的方法;又有一次,霍金和小朋友们找到了一些碎零件,霍金利用这些碎零件组成了一台简易电脑,电脑在当时可是个稀罕玩物,霍金也因此出了名。

这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

在《时间简史》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宇宙是什么图像》,我开始认为宇宙就是个大圆球,现在发现我错了,宇宙年很大,大得不可估计。

宇宙里有恒星及八大行星,太阳系,还有黑洞。

我最害怕的就是黑洞,霍金说“黑洞只是四维空间中的一种气流,这种气流受到压迫后,形成了一种旋涡,这种旋涡能吸走任何东西,由于它又黑又像洞,所以叫黑洞。

”如果黑洞吸多了,就会爆炸,里面的东西就会喷出来,就会有一次世界灾难。

我真害怕,黑洞把我也吸进去。

当我看到《时间简史》的内容时,还有些不懂,我才明白:要好好学习,才能懂得这深奥的知识,才能认识这个神奇的世界。

全靠她那不屈不饶的心啊!像这些都是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象征啊!我们一定要记住!时间简史的读后感3《时间简史》主要阐述了史蒂芬霍金对宇宙中的各种存在的猜想与推测。

其中也不乏理论的阐述与说明。

与一般的认识中认为其过于专业而比较难懂所不同,因为其对基础理论的阐述十分详细,所以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难懂。

读完《时间简史》说实话,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学习生活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改变。

但是我们却也能感受到自己所处的宇宙之伟大与自身的渺小。

时间简史1000字读后感

时间简史1000字读后感

时间简史1000字读后感《时间简史1000字读后感》篇一读《时间简史》,就像是在宇宙的浩瀚星河里来一场惊心动魄又晕头转向的旅行。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犯嘀咕,“这书我能看懂吗?”毕竟霍金可是个超级大脑,感觉他的世界离我超级远。

但既然打开了,就硬着头皮上呗。

书中说宇宙起源于一个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点,然后发生了大爆炸。

这就像一场超级无敌的烟花秀,“砰”的一下,所有的东西就开始往外飞,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过年放烟花,那小小的烟花筒,一点火,各种颜色的火花就四散开来,宇宙大爆炸是不是就像一个超级放大版的烟花呢?不过这烟花的规模可真是大得超乎想象,也许整个宇宙就是一个超级巨大的燃放场,而我们人类就是在这个燃放场里的一粒超级小的灰尘。

霍金在书里还提到了黑洞。

哇,黑洞就像宇宙里的大胃王,什么东西靠近它都被吞进去,连光都跑不掉。

这让我觉得黑洞就像那种超级贪婪的怪兽,在宇宙里横冲直撞,见啥吃啥。

我就想啊,要是有一天地球靠近了黑洞,那可就惨了,我们是不是就像被龙卷风卷走的小蚂蚁一样,毫无反抗之力呢?这时候我就特别佩服霍金这样的科学家,他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试图搞清楚黑洞的秘密,想办法来拯救我们这些小蚂蚁。

我觉得《时间简史》有点像一个魔法书,它把那些超级难懂的宇宙知识,用一种好像能让我理解的方式讲出来。

不过有时候我也看得云里雾里的,比如那些关于时空弯曲的部分。

我就想,这时空怎么就能弯曲呢?这就像让我想象一块平整的布突然自己扭成了麻花一样,太不可思议了。

但是也许这就是宇宙的奇妙之处吧,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做一些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本书也让我对时间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我觉得时间就是白天黑夜的交替,是钟表上的指针滴答滴答地走。

但是现在我觉得时间更像是一条神秘的河流,它带着我们在宇宙里漂流,而且这条河流的流向和速度都不是我们能完全控制的。

我们人类在时间的长河里就像一个个小帆船,努力地朝着自己认为的方向前进,但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一个宇宙的小漩涡给带偏了。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25篇)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2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25篇)《时间简史》读后感篇1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且人人拥有,只是,有些人习惯于把时间收缩,收缩到一辈子就等于一天;而有些人,却可以将时间无限膨胀,膨胀到令宇宙万物臣服于他的脚下。

《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时间的巨人。

他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在天体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不仅告诉了我们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何而来?又向哪里去的?更让我们认识到,时间竟可以这样书写!书中告诉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

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

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形成星系,空间继续扩大,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

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

因为地球,才有了人类,有了创造新世界的我们!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论,宇宙持续地在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一个点,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

到那时,时间结束。

到底会不会这样,现在还说不定。

固然时间将会结束,但对我们而言,那只是科学的某个概念,存在在未来的某个结点,也许那时又会有新的爆炸产生,新的宇宙产生,新新人类产生。

周而往复。

然而,我们即已幸运地存在于当下的空间内,就应该成为一个对得起“时间”的人,决不能辜负了那50亿年前的爆炸。

对比霍金教授,我们是何等地幸福。

21岁时,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

这种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面对死亡,他没有低头。

他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

”最终,他成功了,成为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

他超越了时间与空间,与死神散跑。

他的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风行世界。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8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8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8篇)时间简史1000字篇1充满奥秘的世界,浩瀚无垠的太空,给予人类无尽的幻想。

世界之外,未来之变,如此神奇美妙!——题记有一个人,他战胜了疾病,创造了奇迹,他证明了残疾并非是成功的障碍,他用他生命践行他的诺言,他为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而奋斗终身。

他,就是《时间简史》的作者,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捧着这本沉甸甸的书,我仔细端详着它的封面,一个大大的钟表首先映入眼帘,这个钟表十分抽象,椭圆形的表盘,中间深深地凹了下去。

我想它代表的是浩瀚的宇宙,代表着时间没有尽头。

钟表上面是四个金色的大字“时间简史”。

我慢慢翻开书本,陶醉在书海中。

在我没有读这本书前,我一直以为它是一部专业性极强的科学巨著,读起来肯定会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吃力,但是我现在不得不改变我的观点了。

霍金先生用非常幽默的语言,生动诠释了一些天文学的专业知识,他把膨胀的宇宙比喻成不断进食的孩子,把恒星比喻成吃的盐,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不仅能让你快速理解宇宙的知识,还能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读来生动有趣,让人不禁想赶快通读全书,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霍金有一句,我深深地记在心里,“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废的”。

虽然,他的身体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它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

我十分佩服他对科学的热诚,他认真思索并巧妙解释了科学理论的本性,即任何物理理论都只不过是一个假设,在这个意义上,理论只是暂时的,而我们永远不能证明它。

他还致力于研究量子引力。

在他生病期间,他不仅没有得到多余的休息,反而利用仅有的休息时间更加刻苦地研究,废寝忘食,终于得出了量子引力论。

他不仅对量子引力有独到的见解,对宇宙黑洞的研究更是透彻,可以说霍金与黑洞齐名。

他首先发现并证实了黑洞有温度有辐射,黑洞在逐渐缩小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辐射不断增强,直至最后变为一个奇点,然后再逐渐增大,以此循环。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1000字五篇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1000字五篇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1000字五篇时间简史读书心得1000字1时间和光不是一种东西,这很简单想象。

比如在黑夜里虽然没有光,但仍旧有时间。

光速和时间怎么联系起来我还不清晰。

我不用去定义宇宙和时间的概念。

宇宙形成之前是一个无穷小的奇点,而且无限紧密,我在这里说成没有,这不是唯心的没有,空间和时间在大爆炸时同时的从无生有。

这就会产生两个问题,那个无穷小的产生一切的奇点是什么和它为什么要爆炸。

那个奇点什么也不是,不是人类所熟悉的物质,可以起个任凭的名字,比如上帝。

它就是一个无穷小无限紧密的点,仅仅是一个点。

它之所以要爆炸是由于它想那样,由于现在有了一切所以它爆炸了。

这是无法证明的,人类的证明方法必定会引入第三方,为了证明第三方的正确又必需引入第四方,这样的证明会无休止的循环下去。

宇宙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意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究着存在和生命的意义。

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

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曰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时间。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月因哈勃发觉了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意识。

人们甚至从来没有想到过宇宙还会演化。

他们都盼望在自己的理论中找到稳定的宇宙模型。

可见,宇宙演化的观念并不是产生于这些天才的头脑之中。

霍金的生平是特别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状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

由于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很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

尽管如此,译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那是第一次参与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争论班时,门打开后,突然脑后响起一种特别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篇一由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创作的科学巨著《时间简史》,包括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宇宙膨胀、不确定性原理等内容,为了能让科普的效果最佳化,霍金以尽可能浅显易懂的语言地介绍了远星系、粒子、黑洞、反物质等相关知识,并阐述了宇宙的起源、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经典命题。

在读过这本书之后,发现虽然霍金虽然已经尽可能地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描述,让更多的人可以容易理解,但是也有很多地方读起来比较难于理解,而且会发现学过的大学物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理解他的一些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我们理解这本书有极大的益处。

读完《时间简史》后,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奇点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认为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整个宇宙是浓缩成一个点的,而这个点,就称之为奇点。

它被认为是这个宇宙的开端。

而这个奇点正是霍金和另一位科学家罗杰·彭罗斯利用数学计算得出的,他们两人创立了现代宇宙论的数学结构理论。

第二方面是无边界宇宙模型。

结合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霍金提出了有限无边界宇宙。

这个模型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以地球为例,它是有限的,可是当我们在地球上一直向一个方向前进,却永远也走不到尽头,这就是无边界的的体现。

第三个,黑洞是有辐射的。

一个物体质量越大,引力也就越大。

一般一个恒星在衰老之后,由于引力而收缩到一个体积很小,但是引力很大的状态时,就形成了黑洞。

不过,有温度的物质就会发射粒子,可是黑洞引力非常大,粒子怎么逃脱呢?关于这个矛盾的问题,霍金认为,黑洞也是有辐射的,不过辐射不是从黑洞里面发射出来的,而是从黑洞的边缘,边缘空虚的空间。

这里产生的负离子会被黑洞吸收,但是一些运气比较好的正离子可以逃出黑洞。

处于外面的我们,就会发现黑洞有辐射。

这个辐射也被称之为霍金辐射。

这些科学理论,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外精神生活,也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相信在《时间简史》的感召下,有更多的人会变得热爱科学,热爱探索。

【最新文档】时间简史的读后感1000字4篇-word范文 (7页)

【最新文档】时间简史的读后感1000字4篇-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1000字4篇你们看过了霍金写的时间简史后,你们有没有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呢?下面为你们献上4篇时间简史的读后感 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采纳。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1000字一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且人人拥有,只是,有些人习惯于把时间收缩,收缩到一辈子就等于一天;而有些人,却可以将时间无限膨胀,膨胀到令宇宙万物臣服于他的脚下。

《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时间的巨人。

他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在天体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不仅告诉了我们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何而来?又向哪里去的?更让我们认识到,时间竟可以这样书写!书中告诉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

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

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形成星系,空间继续扩大,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

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

因为地球,才有了人类,有了创造新世界的我们!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论,宇宙持续地在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一个点,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

到那时,时间结束。

到底会不会这样,现在还说不定。

固然时间将会结束,但对我们而言,那只是科学的某个概念,存在在未来的某个结点,也许那时又会有新的爆炸产生,新的宇宙产生,新新人类产生。

周而往复。

然而,我们即已幸运地存在于当下的空间内,就应该成为一个对得起“时间”的人,决不能辜负了那50亿年前的爆炸。

对比霍金教授,我们是何等地幸福。

21岁时,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通用4篇)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通用4篇)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通用4篇)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通用4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通用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1 我是一名小学生,在我刚刚拿到这本由宇宙之王史蒂芬威廉霍金写的《时间简史》时,我的内心一股神秘之感有人而生。

也让我不禁想问:这本由史蒂芬威廉霍金写的《时间简史》会是怎样的呢?就这样,我怀着期待与愉快的心情翻开了《时间简史》的导言部分。

直到现在,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在看完这本书的同时,我突然想到:高深莫测的宇宙,美丽的地球,就像一个接着一个的谜团,驱散一个,又有另一个拥上去,到了最后越来越多。

人类有太多太多的值得去探索的奥秘,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我们应该去深入了解宇宙。

就让我们与宇宙巨人——霍金的《时间简史》一起去初步了解宇宙吧!霍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得了卢伽雷氏症病,从此被禁锢在轮椅上,到后来他得了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剥夺了他说话的功能,很难想象,就是这样的一位虽身残志不残但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的科学家,在科学界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在科学界引起了一阵热潮。

《时间简史》是一本有关宇宙学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这本书由于太深奥了,我读了好几遍才知道了一点点。

《时间简史》中,有很多虽然都是靠霍金大胆推测的假设,如“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时间箭头”等,但是简直比拥有科学根据的宇宙问题还要深奥。

我读得犹如迷了路似的,昏昏沉沉。

每一章虽然只有一页,但字是密密麻麻的,连图都要看了字才能懂得大概。

《我们的宇宙图象》讲的是:原本人们认为金星,土星,木星,太阳,月亮等行星都是绕着地球转的。

直到一位名叫尼古拉哥白尼的教士坐了一个更简单的模型才提出星星是绕着太阳转的,但他却并没说书自己的名字,怕被异端陷害,一直是匿名。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一: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且人人拥有,只是,有些人习惯于把时间收缩,收缩到一辈子就等于一天;而有些人,却可以将时间无限膨胀,膨胀到令宇宙万物臣服于他的脚下。

《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时间的巨人。

他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在天体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不仅告诉了我们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何而来?又向哪里去的?更让我们认识到,时间竟可以这样书写!书中告诉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

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

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形成星系,空间继续扩大,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

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

因为地球,才有了人类,有了创造新世界的我们!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论,宇宙持续地在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一个点,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

到那时,时间结束。

到底会不会这样,现在还说不定。

固然时间将会结束,但对我们而言,那只是科学的某个概念,存在在未来的某个结点,也许那时又会有新的爆炸产生,新的宇宙产生,新新人类产生。

周而往复。

然而,我们即已幸运地存在于当下的空间内,就应该成为一个对得起“时间”的人,决不能辜负了那50亿年前的爆炸。

对比霍金教授,我们是何等地幸福。

21岁时,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

这种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面对死亡,他没有低头。

他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

”最终,他成功了,成为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

他超越了时间与空间,与死神散跑。

他的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风行世界。

书中,解释了宇宙、空间、时间以及黑洞的概念以及一些其它的内容,比如不确定性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在测量一个天体的位置与速度时不可能同时准确测量,只能取其一。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5篇品尝完一本《时间简史》后,信任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篇1这个假期花了半天时间看《时间简史》,实话说虽然这本书已然经过编撰,评述已经更加通俗易懂,但是从小物理成果就差的我读起来依旧稀里糊涂,贸贸然写下一点读后感表示一下对自我的嘲讽。

看过《时》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整个物理学是人类在归纳对宇宙和时间的一个渐进熟悉的过程,从哥白尼到伽利略,再到马赫,牛顿,以及之后的爱因斯坦再到当代的霍金。

都是后人在归纳前人的讨论和思索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然后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

牛顿说他不是个伟人,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这个道理。

伽利略透过讨论哥白尼的地心说而提出日心说和地动说,牛顿在此基础上讨论出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再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再到此刻霍金的时间简史,他们都是在前人讨论基础上加上自我的思索,归纳提出了新的理论。

可见没有事物的进展是一触而就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来源于人类对未知事物不断地孜孜以求的思索,辩证和归纳。

虽然从小物理很差,但是我一向以来对天文和地理很感爱好,中考时候地理甚至还拿过总分,只是对理论物理这样的抽象的纯理论基础学科明白起来很困难,肯能是抽象思维潜质缺乏吧。

因此看了《时间简史》后对其中所阐述的理论还是有一些自我的看法。

《时间简史》在我肤浅的熟悉看来是向读者描述这样一个世界:整个宇宙是一个服务器,宇宙中的全部物质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小行星,彗星,行星,恒星甚至星系都是跟这个服务器连接的一个节点,他们单独运行又透过服务器互相关联,依靠各种基本物理法则互相作用。

服务器的运行是单向的不行逆的,不行存档当然也不行能回档。

各个节点之间透过各种光波等来通讯,正因互相之间的距离以及各种光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的各种影响等缘由产生网络延迟,导致节点之间的通讯并不一样步。

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本(6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本(6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一个成熟的人需要建立的三观,人生观是让人知道这辈子怎么活,价值观是认为什么才是珍贵的,世界观是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的。

宇宙观就是这个宇宙是怎么样的,是世界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身处琐碎繁杂的日常,不断奔赴生活目标,我们中有的人也许建立的世界观是“我们的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星球和可看见的天空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们目力可见范围之外的宇宙是怎么样的、我们感知不到的时间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身处的宇宙的来龙去脉是什么等等问题,是我们日常很少去思考的,因为不可触及,然而这些是真实的存在。

最近我读了斯蒂芬·霍金的著作《时间简史》,作者是一个在科学和医学上的奇迹人物,是宇宙创生理论的创立者和集大成者。

而这是一本让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宇宙学著作,其主题是人类时空观和宇宙观的变革。

本书按照科学理论中有关宇宙的认识从古到今的发展顺序,对主要的宇宙认识论变革理论进行重点阐述,如牛顿的力学理论、空间相对性、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的弯曲性质、宇宙大爆炸的发生、黑洞的性质、时间旅行的可能性、量子力学、弦理论、宇宙统一理论等。

全书没有纯物理理论公式和数学上的技术性强的论证细节,但是其所带来的人类对时空和宇宙观念的变革却让我对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有了崭新的认识。

《时间简史》是一部论述当代物理学一些最艰深问题的成功著作,而普及版汲取其精髓,焦点论述了《时间简史》中的重大基本问题:关于宇宙我们究竟知道了什么?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切?宇宙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宇宙运行的规则是什么?这些看起来像是哲学所研究的问题。

诚然,包括霍金在内的整个人类还没有找到终极答案,但通过梳理几千年来的科学理论,讲述了人类在这些终极问题上不倦追求答案的历史,读起来感觉就像是读了一本物理科学和哲学不断融合、发展、相互促成、走向统一的著作。

很久以前的人,因交通和通讯的不发达,对于外部世界的问题是“山那边是什么?”,梦想翻过阻碍眼前的大山去探索山那边未知的世界。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5篇)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5篇)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5篇)《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1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且人人拥有,只是,有些人习惯于把时间收缩,收缩到一辈子就等于一天;而有些人,却可以将时间无限膨胀,膨胀到令宇宙万物臣服于他的脚下。

《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时间的巨人。

他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在天体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不仅告诉了我们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何而来?又向哪里去的?更让我们认识到,时间竟可以这样书写!书中告诉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

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

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形成星系,空间继续扩大,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

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

因为地球,才有了人类,有了创造新世界的我们!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论,宇宙持续地在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一个点,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

到那时,时间结束。

到底会不会这样,现在还说不定。

固然时间将会结束,但对我们而言,那只是科学的某个概念,存在在未来的某个结点,也许那时又会有新的爆炸产生,新的宇宙产生,新新人类产生。

周而往复。

然而,我们即已幸运地存在于当下的空间内,就应该成为一个对得起“时间”的人,决不能辜负了那50亿年前的爆炸。

对比霍金教授,我们是何等地幸福。

21岁时,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

这种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面对死亡,他没有低头。

他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

”最终,他成功了,成为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

他超越了时间与空间,与死神散跑。

他的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风行世界。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三篇)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三篇)

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时间简史》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名著,是一部介绍宇宙学和时间观念的科普读物。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读完《时间简史》,我对宇宙的起源与发展,时间的本质与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对霍金先生的学术贡献和科学精神深感敬佩。

霍金先生以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语言风格介绍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他从大爆炸到黑洞,从量子力学到相对论,用简洁的语言向读者解释了宇宙的诸多奥秘。

霍金先生通过数学公式和物理理论的阐述,揭示了诸如时间概念、引力、黑洞等前沿科学问题。

他的论述通俗易懂又不失深度,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抽象和复杂的宇宙学知识。

读《时间简史》时,我最为震撼的是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的揭示。

霍金先生将宇宙的起源归结于一个奇点,即大爆炸。

他通过对宇宙的测量和观测,推测在大爆炸之后宇宙以极其固定的速度膨胀扩大。

这个理论不仅符合现有的科学观测,而且解释了宇宙的演化过程和各种现象。

同时,霍金先生也讲解了宇宙的结构和组成。

他提出了著名的“定理”,即如果宇宙大爆炸之后保持了一定的均匀性和各向同性,那么宇宙中的物质的排列应该呈现出无规律分布,正如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射线背景辐射。

这一推测为日后对宇宙背景辐射的观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在揭示宇宙真相的过程中,霍金先生也不回避多个难题和科学困惑。

他对黑洞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其特性和演化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尽管黑洞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但霍金先生的论述让人对此类神秘物体的了解更进了一步。

除了对宇宙学的讲解,霍金先生还对时间的本质和特性作了深入讨论。

他认为时间是宇宙中最神秘的概念之一,而且与空间密切相关。

他用生动的比喻和引人注目的思考来阐述时间的本质和局限性。

他在书中提出了时空弯曲的观点,并解释了相对论对于时间的影响。

这一部分让我对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在读《时间简史》时,我也对作者霍金先生的学术贡献和科学精神深感敬佩。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5篇《时间简史》一本科学界的划时代著作,为何被冠以人生的礼赞。

不有一位名人说的好吗:有一百个人读《红楼梦》,会有一百零一个观点去洞悉这部伟作。

一起来看看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欢送阅读!时间简史读后感1《时间简史》是由英国宏大的物理学家,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建人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于宇宙学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任何物理论总是暂时性的:你永久不行能将它证实出来。

不论多少回试验的结果和某一理论相一致,你永久不行能断定下一次结果不会和它矛盾。

是我看《时间简史》中所得出来的结论,这句话的也许意思是,全部的物理理论,你永久不行能说是真理,哪怕是精确推想了千万次,只要下一次浮现了不合乎的判断,则这个理论就不成立。

正如我在网上所看的马克思的座右铭,思量一切,换而言之也就是疑惑精神。

疑惑精神是人类前往的动力,惟独这样文明才会长进,不然将会濒临的结果只会停滞不前。

以前,我从来没有过这个观念。

读了这本书后,脑中向来旋绕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宇宙究竟有没有过大爆炸?宇宙究竟是不是一个无限小的一个点?会坍塌,还是最后趋于稳定?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还是有尽头的的?人类能否创造出时光机回归过去?全部问题迎面而来。

霍金曾说过:我的目标很容易,就是完成我对宇宙的认识,这包括宇宙为什么会存在。

包括霍金在04年也宣布过关于黑洞的理论存在的错误。

他说:黑洞并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数物理学家以前认为的那样。

宇宙是奥秘的也给予黑暗,但是在我们内心之中有拥有着这样的宇宙! 时间简史读后感2读霍金的时间简史,断断续续用了一个月时间,有种高中物理书的既视感,能坚持读完的缘由很容易:对时间的宇宙学思量很感兴趣,虽然整本书读下来还有些云里雾里,但还是从宇宙这个视角了解到了无数学问。

首先,人是怎么诞生的,地球从何而来,宇宙如何起始,这些困扰人们的问题向来被探究着,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大概这就是不决定性原理的详细表现,目前讨论结果比拟倾向于宇宙奇点,即大爆炸作为宇宙的开端,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有了地球这样一个可以孕育生命的星球,再经受很长时间的生命进化和淘汰,人的诞生也只是一个偶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
从识字以来,我读过很多书:《西游记》《俄罗斯童话》《上下五千年》……然而,现在五年级的我有些不满足于这些书了,开始对《前世今生》《时间简史》一类讲述哲理、科学的书兴趣盎然。

虽然初看上去,这些书枯燥无味,但是细细品味,却常常引发我无限的思考与遐想。

下面,来说说我读《时间简史》的故事吧。

第一遍读《时间简史》时,我只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大都是跳读,略去了那些艰涩难懂的部分,只看有趣的内容。

但即使这样,仍觉得无聊,先后也只是翻了两页,便束之高搁了。

直到有一天,无聊的我,抱着好奇的心,再次打开了那本黑色封面的《时间简史》,低下头,静心地品味起来。

我随手握起铅笔,点点划划,慢慢记下自己的疑问,一跃而出的灵感……咦!什么时候那些黑白的文字渐渐生动了起来?慢慢地,我被带入了一个科学的世界:与亚里士多德观赏水、火、土、木几颗星星的变化;与托勒密一起钻研宇宙中心的秘密;与哥白尼、伽利略一起用真理、事实来推翻错误的理论……一页一页,我认识了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坚持真理的伽利略,发现地心引力的牛顿;我了解了反粒子、对偶性、小圆周、光子的概念……与此同时,我也提出了不少疑问:宇宙的中心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每颗行星的小圆周都是一样的?在恒星光谱中,什么颜色代表最热,什么颜色代表最冷?行星与恒星各是怎么形成的?……一堆数不清的疑问,让我不断地查电脑,翻阅其它工具书,甚至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像唐僧念经一样在爸妈耳边不停地问,问到二老大声喝斥也浑然未醒。

无尽的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我对《时间简史》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看到后面,不少先前的疑问迎刃而解,那种豁然开朗的滋味让我欲罢不能。

有时候我也会自己去做试验。

我尝试和伽俐略一样,从楼上同时扔下两个质量相差很大的瓶子,看看它们是否同时落地;当看到书上说:“飞船在太空中直线飞行,路径影子投到地球上的二维影相就显明是弯曲着”时,我也尝试着用铅笔在地球仪上测试;读到“视差”这一段时,我也试过坐在车上看远处一点也不动的太阳……那时的我,竟也感受点儿“科学疯子”的味道。

在读完《时间简史》后,更多的书成为了我的阅读目标:《果壳中的宇宙》《玛雅历法》《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感谢《时间简史》为我打开了科学探索的大门!有时候,我也想过,以小学的水平来读这一类书,是不是太困难,太“不求甚解”了呢?因此,我开始放慢速度读,一点一点“煮”着读,思考研究着读。

这几本书便成了我无声的老师,将知识一点一点地送给我,引领我走向神秘的科学世界。

虽然深奥难懂,但是依旧情有独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