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社会政策分析

社会政策分析

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1.社会保障政策 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 系
1.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概念的涵义 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的商业性交换为原 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 和服务的制度 (2)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许多国家和许多研究者所使用的“社会政策” 与“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 可能是一致的,以至于在许多文献中这两个概 念可以互换使用。
定性研究方法第五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第五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一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决策中的应用?二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实施中的应用?三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四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服务规划中的应用?五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应用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第二节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一个人需要与社会政策?1

2.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
(1)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 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 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 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 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 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2)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的关系 既相互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一些作者甚 至认为这两个概念在欧洲已经基本可以等同使 用了。
第一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社会学解析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社会学解析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社会学解析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社会学研究的关键领域之一。

社会政策是指政府针对社会问题制定的政策,涉及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多个方面;而社会福利则是指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的关爱、帮助和保障。

社会学通过对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分析,可以揭示社会问题的根源,为社会发展提供指导。

首先,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实施,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个国家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程度,往往可以反映出该国家对社会平等、公正和人权的重视程度。

例如,欧洲国家普遍实行较高水平的福利制度,强调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体现了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而在一些不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的不完善,则暴露了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因此,社会学家可以通过研究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实施情况,来了解不同社会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差异。

其次,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

不同的社会结构会对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的制定产生影响。

例如,在农业社会中,农民的生计主要依赖土地,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则可能侧重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和农业生产;而在工业社会中,政府往往会关注劳工的权益保护和职业安全。

此外,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也会对社会结构产生反馈作用。

以教育政策为例,通过教育政策的改革,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进而改变社会结构,推动社会向知识型社会转变。

再次,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实施往往也涉及到社会的权力和利益的博弈。

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福利的分配过程中,政府、市民、社会组织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往往会出现竞争和冲突。

例如,医疗保健政策的改革常常引发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社会养老保障的实施也经常面临养老金不足和养老产业发展不完善的困境。

社会学家可以通过对这些博弈和冲突的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以实现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的公正和有效。

最后,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也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也需要随之调整和改革。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一、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让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包括威斯敏斯特体系、社会正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等。

2. 教学内容(1)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功能(2)社会政策的类型(3)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讨论:分析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策问题。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二、第二章: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与发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

(2)让学生掌握我国不期的社会政策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2. 教学内容(1)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2)我国社会政策的特点与转变(3)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驱动因素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

(2)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不期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我国社会政策历史发展的理解。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我国社会政策的特点和转变。

三、第三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与方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包括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

(2)让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案例研究。

2. 教学内容(1)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2)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进行实际分析。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基本过程的理解。

社会政策概论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讲课文档

社会政策概论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讲课文档
第二十九页,共50页。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政策水平的衡量标准
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是如何处理资金投入与非资金投入之间的关系:
由于当代各国社会政策行动中资金性投入(通过投入资金去 调动人力和物力)的比例和重要性程度远大于非资金性投入,因 此在测量社会政策总体水平时一般都忽略了非资金性投入。 二是如何处理政府投入和民间投入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
第二十一页,共50页。
对社会政策进行经济分析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政策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 展的,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一定时期经济条件的影响。
尽管社会政策具有非经济性的基本目标,但任何一项社会挣得的 运行过程都将是对经济体系的干预。
从某种意义上看,当代社会政策实质上是通过政府干预而对社会 财富和机会进行再分配,因此各国的社会政策都不得不面临着如 何处理福利机制与市场机制关系的问题。
意识形态的三种类型:左派、右派、超越左与右:第三条 道路
---
第十四页,共50页。
一、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
1、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理念 传统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制度持批判态度; 同时也有些建设性的观点如米什拉“按需分配”、结构性福 利观念
2、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人道主义与人权的基本含义
人道主义:
(1)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关注人是什么;关心人和人、社 会、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的权利和价值;人性
(2)作为伦理道德:人的自由权利和价值;主张人之间的平等尊 重;宣扬博爱互助友爱 人权:要素有六
---
第十二页,共50页。
四、人道主义与人权
2、人道主义和人权观念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作为政府有责任采取措施保障公民权利;举办社会保障和 其他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的责任

第8讲 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

第8讲 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

个人与集体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基本含义(Triandis)



集体主义者把自己看作是某个群体的组成部分,而个 人主义者热衷于群体的自我概念 集体主义者拥有和其群体目标互相交叉的个人目标, 当这些目标出现差异时,他们会视集体目标高于个人 目标;而个人主义者拥有的目标或交叉或不交叉,当 这些目标之间不一致时,他们会视个人目标高于群体 目标 集体主义强调社会行为应该遵从社会规范、职责和义 务;个人主义者强调人的态度、个人选择和人与人之 间的契约对社会行为的意义 集体主义方面,关系重要,即使这些关系的成本超出 报酬,他们也依然维持这种关系;在个人主义者看来, 当成本超过报酬时,他们就会中断这种关系
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理论产生的背景: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自 由主义的自由化、私有化政策造成了新的经济衰退和社会 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自身的生存,面临着如何再发展的 问题。第三条道路的提出及其主张就是力图回答和解决资 本主义面临的矛盾和再发展问题 第三条道路学派政治经济理念:指的是一种思维框架或政 策制定框架,它试图适应过去的世界,超越老派的社会民 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总的目标是帮助公民在全球化、个 人生活的转变以及与自然的关系等重大的时代变革中找到 自己的方向。无责任即无权利 无民主即无权威
当代新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新左派围绕着资本主义如何维持有效性及资本主 义如何在各种矛盾中发展的议题展开了讨论


奥康纳:资本主义必须满足两个基本的生存条件:资 本积累、合法性。 高夫:社会政策不但中和阶级矛盾并增加民众对资本 主义的认可程度,同时也起到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 服务支出既可以改善也可以降低经济增长和利润。 奥菲:资本主义的社会政策是回应资本主义制度的经 济危机,而非受制于这些危机。为了平衡资本积累与 合法性,国家必须做到:尽量减少干预市场、鼓励投 资、保护资本积累和制造保护全民利益的形象。因此, 资本主义不可以同福利国家同时存在,资本主义也不 可以没有福利国家而存在

《社会政策概论》思考题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思考题答案

各位学员:《社会政策概论》该门课《函授导刊》上无题目,该答案为书本上思考题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什么是社会政策?它包括哪些主要实施领域?答:是政府用来解决相应社会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法律和其他制度安排,是主要由政府主导的一种干预行为。

社会政策的实施领域应包括同公民福利相关的所有层面,但一般而言,主要包括5个方面:收入维持(或社会救助)、就业、医疗、教育和住房。

这些领域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回应贫困、失业、疾病以及其他领域出现的社会不公平或不公正现象。

2.简要回答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社会政策同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完善的社会政策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社会政策通过社会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等手段,不断提高公民素质,改善并提升政府的社会行政能力,这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协调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恶意义。

社会政策的建立和推行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基础。

3.社会政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1)提供社会福利和相关服务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关系,缓和冲突。

(2)通过政府干预市场缺陷,恢复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的秩序。

(3)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进行有目的的干预,从而扩大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正义。

(4)政府通过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干预和投资,增加人力资本和公民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1.简述社会发展概念的含义答:社会发展即社会体系、社会结构、制度、服务与政策较强的运用资源的能力,即在社会价值观看来能够使生活水平发生可喜的变化,以及实现收入、财富和机会的合理分配。

2.评述现代化理论答: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理论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进化。

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不发达国家没有实现现代化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内部的障碍。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

发展最终所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之一。

第八章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八章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首先,是政府面临问题的性质。
其次,政策学习也与一个组织的内部文化、组织价 值和利益等相关。的政策学习:
• 工具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技术、政策
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政策水平和质量与 政策所采用的的具体技术、政策过程以及工具有 关。
• 概念学习或问题学习是指在政策制定中从一 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
五、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从决策的内容划分,公共决策可以分为平时 决策和危机决策两种,同时根据决策的常规性与 否可以分为常规决策与非常规决策。
一般而言,危机决策的构成需要具备三个要 素:
第一,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 ,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第二,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 限;
第三,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 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危机决策和常规决策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 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危机决策这种非例行活动的根源在于日常 程序化的常规决策的具体运作的效果。
其二,危机决策可以完善常规决策,常规决策中 的制度构建也必须从危机事件以及危机决策过 程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与教训。
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社会少 数人群体,可有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
(二) 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也称元目标,往往涉及社会的 基本价值选择,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 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四种。
政策具体目标(也称次目标) ,往往都 由这几个目标或价值派生出来,或最终都要 服务于这几个目标。
• 政策对话指政策方案的拟制者或其他的提供 者就方案的政策主张及其立论理由和立论依据, 驳斥理由和立论依据等,与决策者进行面对面的 交谈。
(二) 政策审议

第八章 政策评估

第八章 政策评估

Company Logo
引子:从我们身边“最熟知”的事情 说起
3、从SARS事件中,怎样评价中国政府的 危机管理和危机政策制定?怎样改进中国 公共卫生政策? 4、有人认为应该废除“户籍制度”,因 为它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且与 信息社会不相容,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5、怎样计划生育政策?
一,公共政策没有真正实施的时候; 二,政策经常变动没有固定目标的时候; 三,没有足够的人员和经费的时候; 四,没有意识到应该进行政策的时候。
Company Logo
需要进行公共政策评估的四个条件: 一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的需要; 二是政策纠偏的需要; 三是衡量成本和效果的需要; 四是政策参与的一种表现。
2.技术标准的内容 (1)多样化:大量采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 学技术。 (2)系统化:技术方法之间的关联配套, 应把它们视作有机整体。 (3)数量化: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定量 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Company Logo
(2)内部评估体制不顺。自己制定政策自己评估政策 不可避免地造成政策评估结果的失真,对此,美国公 共行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的两条法则就生劢地说明 了这一点。
威尔逊的第一条法则:如果研究是由那些执行政策的 人主持戒者由他们的朊友主持,那么结论是:对社会 问题的所有政策干预都会产生预期的效果。 威尔逊的第二条法则:如果研究是由独立的第三方主 持,尤其是由那些对政策持怀疑态度的人主持时,那 么结论就会是:对社会问题的政策干预不会产生预期 的效果。
第八章 政策评估
政策评估的核心问题
1、怎样去衡量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2、由什么人去评估政策? 3、政策评估的结果是什么? 4、有无改变或废止政策的要求?
Company Logo

社会政策概论学习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学习要点

附件4:《社会政策概论》课程学习要点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政策的基本特征2.社会政策的定义3.社会政策的实质4.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5.“社会福利”概念的含义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6.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7.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8.美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9.西方“福利国家”危机10.拉丁美洲国家社会政策发展的一般情况11.韩国社会政策发展简况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12.社会政策概念的提出13.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14.美国社会政策研究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15.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16.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17.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中的作用18.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19.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20.社会政策主体的基本含义21.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22.当代各国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主要的责任和作用23.现阶段社会政策主体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24.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普惠型福利模式与选择性福利模式25.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益者”26.社会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和间接受益者分析27.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28.哪些人和群体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29.什么是“弱势群体”30.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31.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方式32.民间的资源调动方式33.什么是社会支出34.什么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35.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36.在社会政策实践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优点及问题37.我国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38.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39.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40.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其他因素41.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42.制定实施细则的主要方式43.社会政策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44.社会政策管理的组织模式45.福利管理中的漏洞问题46.社会政策评估的含义和重要性47.社会政策变动的方式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48.“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49.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主张价值关联的倾向50.公平与效率51.人道主义与人权观念对社会政策的影响52.“第三条道路”第九章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53.社会政策水平的评价指标54.社会政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5.社会政策行动效率测量中的特殊性56.提高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基本要求57.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微观分析58.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政策的政治及社会分析59.关于国家性质的理论60.国家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角色61.在社会政策领域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62.社会政策与利益集团63.公民参与的方式64.不同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社会政策65.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66.全球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67.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发展的影响68.国际组织影响社会政策的方式69.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

社会政策复习整理

社会政策复习整理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政策(一)定义: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社会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二)基本特征1.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2.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3.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2公共政策(一)定义: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二)基本特征府或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

(三)如何理解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所谓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是指某种政策相对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

这种相对重要性不是纯粹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社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或个人按其利益及价值观为基础做出的主观判断。

(四)目标1.应该通过利益综合性原则而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利益。

2.应该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

3.应该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应该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

5.应该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社会政策(一)定义: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二)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三)主要领域(了解)1.社会保障政策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四)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1.“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可能是一致的。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福利项目大多是由政府或其他非营利机构直接投入并管理,所以划分是否属于社会福利项目,只需要看它是否在公共资金或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提供非商品化的物质和服务帮助,使服务接受者可以免费或低费地获得这些物质和服务。

2.但这两个概念在表达问题的侧重点上有不同。

(1)表达问题的角度不同。

“社会福利”是指一种既定的制度和过程,可以是人为设计的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

第八章 公共政策评估

第八章 公共政策评估
政府:向全社会成员证明自己的诚意和能力;以 此作为继续寻获公众或利益团体支持的基础。
积极的角度:试图通过评估寻找既定政策存在的 谬误,作为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途径
消极的角度:试图通过政策评估证明政府的某种 错误,进而要求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前后对比法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对象评定法 专家判断法 自评法
一、目标达成模式 它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1)目标达成评价。关注的是结果与由政策达成
的目标之间是否一致。 (2)影响评价。关注的是结果是不是由政策所造
成的。
该模式是以预定的政策(目标)作为评估的标准 和组织者,评估的主要任务是判断预定的政策目 标是否已经实现,以及政策再多大程度上有利于 目标的实现。
政策评估模式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目标
目标达成模式 附带效果模式
结果—无目标评估模式
效果模式 系统单元—综合评估模式
顾客的关心—顾客导向模式
评估模式
经济模式
利益相关者模式 利益相关者的关心等 (北美)
政策委员会(瑞典)
生产率模式-生产率模式
效率模式
成本-利益分析 成本-效能分析
职业化模式-同行评议
第二节 政策评估的模式
政策执行前
政策执行后
时间
时间
准实验设计
3、准实验设计 与真实实验相似,只是用来对比的两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不是任意选择的。通 常可以通过匹配的过程来努力使两组具有 可比性。
4、因果建模 通过回归分析使用统计控制技术的评估
途径。
五、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周密的组织准备是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评估工作得以顺 利进行和卓有成效的前提条件。组织准备比较充分,就能抓住 关键问题,明确评估的中心和重点,避免盲目性。组织准备阶 段的主要任务包括: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社会政策导论》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一节政策与公共政策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第三节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概况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与理论体系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第三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第二节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第四节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式第二节社会政策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节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管理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评估与变动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第二节社会政策中的价值争议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类型第九章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第三节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微观分析第四节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政策的政治与社会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政治分析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社会分析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政策第二节国际组织在社会政策中的作用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第十二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一)第一节社会保障政策概述第二节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第十三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二)第一节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医疗服务政策第二节住房政策第三节教育政策第四节就业社会政策第十四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三)第一节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第二节残疾人社会政策第三节保护妇女基本权益的社会政策第四节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政策第五节反贫困社会政策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考核知识点: 政策的概念参见讲稿章节:1-1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课件 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

社会政策课件 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
4
• 1909年,在建立德国社会学会时,韦伯建议学会拟定 这样的章程:“学会的宗旨乃是通过纯科学的研究和
调查活动,来增进社会学知识。……在学会中,所有
的科学研究方向及方法皆受到同等对待,但拒绝代表 任何有实践意图的(伦理的、宗教的、政治的、美学 的)价值目标。” • 1914年,韦伯对他参与活动多年的社会政治学会的同 仁以学术为名,在经济学领域推行伦理价值判断的做 法忍无可忍,撰写了《价值中立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中 的意义》长篇意见书,与和他亦师亦友的人展开论战。
凯恩斯、萨 缪尔森、加 尔布雷思等
强调在政府的干预下推行社 会福利 事业,缩小市场机 制的调节范围以实现公平
福利国家的创建 和扩张
弗里德曼、 哈耶克、艾
哈德等
主张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把与市场相联系的效率确立 为优先的政策目标,极力反 对政府干预再分配的以收入 均等化为中心的“结果均 等”,认为这是社会经济发
研究过程中的“价值中立”到底能达到几分?
7
2、价值问题在社会科学中的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是价值关联的: • 第一,在确定课题阶段,价值因素不可避免地要进入
研究者挑选其专攻问题的选择过程,所以价值相关的 原则首先是“选择的原则”。 • 第二,即使在研究(解释)阶段也同样有价值参与, 社会科学家在分析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行动时, 都必须探讨行动背后隐藏的意义,也即探讨行动表现 的价值。 • 第三,在课题成果的应用阶段,应用的目的性、应用 的利益考虑,更是价值相关的。
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尊严和地位; c. 关心人的权利和价值,主张平等、自由和人的全面完善
的发展; d. 强调人性,特别强调人的理性是社会的发展力,突出人
的神圣使命。
20

公共政策第8章

公共政策第8章

9、非正式评估的含义: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势、评估内容不做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人们依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对政策加以评说。优点:简便易行、方式灵活。缺点:结论粗糙,甚至以偏概全,有时客观公正。
10、正式评估的含义:指事先制订出完整的评估方案,并有确定的评估者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目标所作的评估。优点:评估过程标准化,评估方案科学化,评估结论客观全面。缺点:要求评估条件较为苛刻。
3、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把握政策活动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实际关系;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4、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①以“情况不同,尚在调查评估”为借口,推迟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②企图通过评估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以便推卸工作失误的责任;③把政策评估作为炫耀工作业绩,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手段;④以政策评估达到追加预算、增拨经费的目的;⑤选择某些表现光线的政策环节进行评估,借以掩饰政策在整体上的失败或者严重错误;⑥选择某些次要的、直接性的政策要素造成的不良效果进行评估,企图借此从整体上攻击并要求废纸某项政策。320
8、在评估政策效益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①要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②要注意分析绩效的充分性。③注意分析绩效的整体效应。④要注意公共政策的全部效益。332
9、价值标准大致包含哪些方面?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健康发展。③社会公正。
10、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①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②政策影响的广泛性。③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④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⑤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⑥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⑦政策所需经费获取不已。⑧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
5、公共政策监督是指政策监控主体以一定的制度、法规为依据,对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终结等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第八章 公共政策终结--JA8

第八章  公共政策终结--JA8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和终结[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公共政策的稳定;政策变动的原因;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程序、原则、原因和作用;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方式、原因、作用、障碍和策略;公共政策的周期及其研究意义。

2、难点:政策变动的原因;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障碍和策略。

[教学内容]政策的稳定性是公共政策的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但这并不是说公共政策的出台就是一劳永逸、亘古不变的。

公共政策也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政策的变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策略来进行。

一、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稳定性和变动性都是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之一。

公共政策的稳定是相对的,发展变化是绝对的。

公共政策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这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人的主观认识会与时俱进。

(一)公共政策的稳定1、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和意义(1)稳定是指系统在时间进程中,当“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干扰以后能够自动回到原来状态”的特性。

(2)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均衡状态,这种均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它能够使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影响下,仍然保持其既定的目标,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施。

(3)政策的稳定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时间上看,政策的稳定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2)从空间上看,政策的稳定是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4)公共政策在一定阶段内保持稳定是必要的,这是由于政策的稳定可以带来一系列积极的效果:1)政策的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执政者或决策者的一致和决定,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效。

2)政策的稳定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持续、稳定的政策让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它会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利益格局和社会规范,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

3)政策的稳定有利于政策公正性的发挥。

政策的公正性要求一整套明确的、普遍的合客观的行为规则,按照这种规则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时可以预见的。

《社会政策》网上考试题库

《社会政策》网上考试题库

A、身体健康
B、自我实现 C、自尊 D、安全 E、自主性
答案:AE
三、判断题
1、马斯洛从人的认知特点和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方面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 )
答案:×(解析:是布拉德肖。)
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成为圣人还是成为大奸大恶之人都是比较充分的
自我实现。( )
答案:√
3、“福利”的概念很早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出现了,它的含义一是指幸福,二是指得
的是美国学者霍巴特.伯奇的“the six P’s”中的( )。
A、政策分析 B、政策行动 C、政治 D、计划
答案:C
8、福利的五边形中的五个元素不包括( )。
A、家庭
B、政府
C、志愿组织 D、市场
答案:C
9、社会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是( )。
A 、社会政策理论
B 、社会政策实践
C 、社会政策制定
D 、社会政策评估
4、社会政策不仅仅关注对公民的收入维持、经济保障,而且越来越关注( )。
A、社会公平 B、社会合作 C、社会整合 D、社会正义 E、社会排斥
答案:ABCE
三、判断题
1、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
答案:√
2、建构用来陈述国家福利供给的概念是社会政策的研究主题之一。( )
答案:D
3、英国《济贫法》颁布于( )。
A、1531 年 B、1601 年 C、1834 年 D、1662 年
答案:B
4、英国《济贫法》规定的实施济贫法的基本单位是( )。
A、家庭 B、教区 C、皇室 D、城市
答案:B
5、英国《济贫法》对贫民进行的分类不包括( )。
A、健壮的贫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英美社会政策 上的“反福利国家”或“返回去”的趋势, 不能不说和这种追求效率的自由主义 思潮有关。
(三)当代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公平与效 率的结合 公平与效率这两个价值目标同等重要,没有 先后次序,二者必须兼顾。 公平是一个价值判断的概念,它与作为事实 判断的效率在本质上是不矛盾的。
公平即自身——合理的分享。 公正但有区别的对待个人、家庭或团体,使 人们之间最终有某种平等。 公平即机会平等。
(二)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作为两种价值,公平与效率都会对社会政策发生 影响,重视社会公平的人总体上都会把公平作为 优先考虑的的政策目标。
国家干预主义学派:凯恩斯、萨缪尔森、 加尔布雷思认为,公平是一种“天赋权利”, 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和标价;效率本身不 仅不代表“公平”,因为它可能来自于“不公 平”。
(二)价值问题在社会科学的中的意义 第一,在确定课题阶段,价值因素不可 避免地要进入研究者挑选其专攻问题的 选择过程,所以价值相关的原则首先是 “选择的原则”。
第二,即使在研究(解释)阶段也同样有价值 参与,社会科学家在分析政治、经济、宗教、 文化等行动时,都必须探讨行动背后隐藏的意 义,也即探讨行动表现的价值。 第三,在课题成果的应用阶段,应用的目的性、 应用的利益考虑,更是与价值相关的。
三、个人与集体 (一)基本含义 个人主义:英美 集体主义:亚非拉
特里安迪斯 第一,集体主义者把自己看做是某个群体的 组成部分,而个人主义者热衷独立于群体的 自我概念,因而在互相依赖的自我和独立的 自我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二,集体主义者拥有和其群体目标互相交 叉的个人目标,当这些目标之间出现差异时, 他们会视集体目标高于个人目标;而个人主 义者拥有和其群体目标或交叉或不交叉的个 人目标责任制,当这些目标之间出现不一致 情况时,他们会视个人目标高于群体目标。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一、“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一)“价值中立”的基本含义 韦伯 第一,一旦课题按价值相关的原则选定, 研究者就必须把价值放在服从的地位, 而遵循事实材料所揭示的指导线索
第二,应把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事实判断与 价值判断、“实际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命题 区分开来,并把事实判断作为科学基础,而不 能从事实判断推论出价值判断。
3.人权 一是“人”包括一切社会成员; 二是“权利”指基本权利和自由; 三是人权包括应当拥有和实际享有的基本权利; 四是“基本权利”包括生存权、政治权利、经济社 会文化权利和发展权; 五是人的权利受一定的物质文化条件的制约; 六是人权需要通过法律来保障。
二、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的“价值中立”与 “价值关联” (一)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主张价值中立 的倾向 (二)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主张价值关联 的倾向 (三)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主张价值中立 与价值关联的结合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中的价值争议
一、公平与效率 (一)基本含义 1.公平 公平即平等——同等的分享。相同 的收入,相同的一段生活时间,相 似水平的教育和健康等的途径
效率对社会政策走向的影响也是显而 易见的。对于那些追求效率的人来说, 通过市场来配置和分配资源是重要的。
经济自由主义学派:弗里德曼、哈耶克、艾哈 德认为,要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要把与 市场相联系的效率确立为优先的政策目标,因 而极力反对政府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推行再分 配,以达到收入均等化为中心的“结果均等”, 认为这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损害。
再次,关心人的权利和价值,主张平等、 自由和人的全面完善的发展。 最后,强调人性,特别强调人的理性是 社会的发展动力,突出人的神圣使命。
2.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 第一,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和价值。 第二,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互相尊重 。 第三,宣扬博爱,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 助、友爱、关心、同情和团结。
二、自由与控制 (一)基本含义 人的自由 个人自由是在社会制度中的自由,包含两个方 面的特点: 首先,个人的自由是与自我约束相关联的,人 在具有自我决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自我 约束。
其次,从内容上看,人的自由包括人们免于受到危 害的自由;以及有权利决定自身事务的自由。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通过社会性行动来调节人们的行为,以 维护社会秩序和社 会稳定。
平等与效率均为事实判断的概念,二者之间有 时可能会发生矛盾。 解决途径:只能是在平等与效率、结果均等与 机会均等之间达成某种妥协,即为了效率就要 牺牲某些平等,而为了平等又要牺牲某些效率 。
罗尔斯:差异原则 主张每一项政策的基本目标都应当是平等的。 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和机会(教育、职业、福利、 闲暇等)都应该尽量平等的分享。但是一定数 量的不平等将不仅有益于优势者,也将有益于 地位最低的弱势者。-----适量的刺激---提升动 力--促进社会良好发展
因此,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 的行动实现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 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二)自由与控制的价值目标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极端的个人主义 反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严格限制政府的 权力和大力发展自有市场经济。---警惕国家 英国、德国---社会保险---社会控制---社会稳定
第三,集体主义者强调人们的社会行为应该 遵从社会规范、职责和义务;而个人主义者 则更强调人的态度、个人选择和人与人之间 的契约对社会行为的意义。
第四,在集体主义者方面,关系是最重要的,即 使这些关系的成本超出范畴,他们也依然会维持 这种关系。在个人主义者方面,当成本超过范畴 时,他们就会中断这种关系。
(二四个选择视角(分配、供给、传递和财政) 三条分析轴线(可能之选择、价值和理论) 两个分析层次(具体说明选择的视角和说明 一定选择的背后的原因、依据)
四、人道主义与人权 (一)基本含义 1.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 首先,关注人是什么,探讨人的本质、人性和人格 等问题; 其次,关心人和人、社会、世界的关系问题,强调 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尊严和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