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 周期表示电子能级,族表示最外层电子数。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中所含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离子等)数量的物理量。
- 单位是摩尔(mol)。
2. 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一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g/mol)。
3. 气体定律- 波义耳定律:在恒温条件下,气体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 查理定律:在恒压条件下,气体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 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等体积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4. 溶液的浓度- 质量百分浓度: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 体积百分浓度:溶液中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 摩尔浓度:溶液中溶质的量(mol)与溶液体积(L)的比值。
5. 酸碱滴定- 滴定是通过已知浓度的溶液来测定未知浓度溶液浓度的方法。
- 酸碱滴定是利用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进行的滴定。
三、无机化学1.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2. 盐类的水解- 盐类水解是盐在水中溶解后,离子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或碱的现象。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3篇)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3篇)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1、溶解性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2、密度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3、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
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
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4、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5、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原子半径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同一周期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一族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随着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逐渐变化。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原子序数: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以得到原子序数。
2. 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2)周期的分类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种类: 2、8、8,短周期;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周期,排列的元素类型:18,18,32,32,长周期。
此外:镧系元素 57La~71Lu 15种元素第六周期,IB族;锕系元素 89Ac~103Lr 15种元素第七周期,IB族;超铀元素 92U号元素以后。
(3)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同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4)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卤素→惰性元素(第一与第七周期例外 );(5)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主要化合价从+1~+7,-4~-1,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2. 族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电子层增加的顺序,从上到下垂直排列,称为一族。
(1)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除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2)族的分类长短周期共同组成的族为主族,用A表示;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用B表示,并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序号;稀有气体元素所在的列为零族,计作“0”;族类ABⅧ0族数7711族序号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ⅧO列序号1、2、13、14、15、16、173、4、5、6、7、11、128、9、1018(3)周期表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共10列通称为过渡元素,包括Ⅷ族和七个副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边主族过渡的元素。
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物质:具有一定组成和性质的物体。
3.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4. 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5.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6.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三类。
7. 实验室常用的量:质量、体积、密度、浓度。
二、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1. 物质的量:一个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分子量(原子量、分子量、摩尔质量)的比值。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的物质包含6.02×1023个基本粒子。
3.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
4. 化学计量:分子式、摩尔质量、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关系。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配位反应。
2. 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根据反应式和反应物的性质进行推断。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之比稳定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4. 平衡常数:反应系数和反应物浓度之商的定值,用于描述反应达到平衡的程度。
四、离子反应与溶液反应1. 离子反应:具有离子性质的化学反应。
2. 电离: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时,会解离为离子。
3. 溶液反应常见类型: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
4.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根据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计算出每种离子的浓度。
五、化学式和化合价1.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数量,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
2. 化合价: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化学价值。
3. 化合价的确定方法:离子化合物以及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数值是固定的;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大致为电子亏损数,金属的化合价大致为电子损失数。
六、气体和溶液的化学性质1. 气体的化学性质:气体可以燃烧,可以与氧气反应,可以与金属反应、可以分解。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00字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以及化学计算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常见的化学基本概念有:物质、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化合物、分子、同位素、摩尔、物质的四态、分子式、结构式等。
二、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等。
2.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形态或外部特征上的变化,如物质的状态变化、溶解等。
(2)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变成新的物质,如燃烧、腐蚀等。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根据反应物的数量可以分为定量反应和非定量反应。
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2. 反应的类型:(1)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3)置换反应:一种物质中的元素与另一种物质中的元素互换位置,生成新的物质。
(4)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或分子之间结合成为化合物。
(5)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中的元素的氧化态发生变化,且伴随着电子的转移。
四、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通过计算来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计算包括:1. 质量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质量和相应的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2. 体积计算:根据气体状态方程,通过体积、温度和压强的关系计算气体的摩尔数或质量。
3. 摩尔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摩尔比关系计算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4. 反应完全性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和反应式的摩尔比关系来计算反应完全性。
5. 浓度计算: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体积或摩尔数计算溶液的浓度。
化学高中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大全
化学高中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大全高中化学分为必修和选修,高一化学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例如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化学元素等等。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化学高中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化学高中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高一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物理变化则不涉及物质本质的改变。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化学式;纯净物则由单一物质组成,可以是元素或化合物。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表现出来;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等,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
4.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化学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分别释放或吸收热量。
5. 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学科。
摩尔是化学计量学中的基本单位,表示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和浓度等物理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6.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
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化学键的类型。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7.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耗量或生成物的生成量。
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8.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9.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反应,其中涉及电子的转移。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则是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10.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一类涉及质子转移的反应。
酸是能够提供质子的物质,碱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酸碱反应的强度可以通过pH 值来衡量。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的化学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mol)。
2.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约为6.022 x 10^23。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每升(mol/L)。
4. 溶液的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 = -log[H+]。
5.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
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2. 周期表的分区:分为s区、p区、d区、ds区和f区。
3.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s区和p区的元素。
4.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元素。
5. 稀有气体:周期表中最后一组元素,化学性质稳定。
三、化学键1.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2.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氢键:分子间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四、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的消耗速度或生成物质的生成速度。
2.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
3. 莱-夏特列原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改变时,系统会自发地调整,使得这种改变被抵消。
4. 酸碱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五、溶液与电解质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2.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3.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4.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物质。
六、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的性质: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盐能与酸或碱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3.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的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五个新的化学符号3、各个量之间的关系4、溶液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注意单位统一性,一定要将mL化为L来计算)。
5、溶液中溶质浓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①质量分数W②物质的量浓度C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1000ρW/M(其中ρ单位为g/cm3)已知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溶液密度为ρ(g/cm3),溶液体积为V,溶质摩尔质量为M,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推断:根据C=n(溶质)/V(溶液),而n(溶质)=m(溶质)/M(溶质)=ρV(溶液)W/M,考虑密度ρ的单位g/cm3化为g/L,所以有C=1000ρW/M】。
(公式记不清,可设体积1L计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平(固体溶质)、量筒(液体溶质)、容量瓶(强调:在具体实验时,应写规格,否则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配制的步骤:①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需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②称取(或量取)③溶解(静置冷却)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
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共分为8个章节,分别是: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化合物、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气体与溶液、热化学与能量守恒、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社会。
下面是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1. 物质的组成:
- 纯物质与混合物
- 常见的纯物质和混合物
-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原子的基本结构
-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 原子序数、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 化学键与化合物:
-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 离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态的概念
4. 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
- 摩尔与物质的量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的概念- 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比容定律
5. 气体与溶液: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概念-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6. 热化学与能量守恒: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内能、焓和焓变的概念
-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式- 燃烧反应和燃烧热
7.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物质的物理状态和性质
-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晶体结构和晶体的特点
- 分子结构与分子间力的影响
8. 化学与社会:
- 制药工业与化学
- 环境保护与化学
- 工业生产与化学
- 农业与化学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中的核心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模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高中化学是中学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
其中,高中化学必修一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及其分类: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如金属、非金属等;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共组成,如水、二氧化碳等。
2. 化学基本量:化学反应的参与物质的量可以用化学量来表示。
常用的化学量有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与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
二、分子和离子1. 原子和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粒子。
分子又可分为原子分子和离子分子两类。
2. 离子:离子是带电粒子,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正电荷的离子,如氢离子H+;阴离子是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
三、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表达化学反应的类型、参与物质的数量关系以及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转化等信息。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数量必须保持一致。
可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来描述化学反应发生、进行和结束的情况。
四、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同,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2.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快慢。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五、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内,物质不会凭空消失或凭空产生,质量是守恒的。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2. 能量守恒定律:在物质的转化及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也是守恒的。
不同物质转化所涉及的能量可以是化学能、热能、动能等。
六、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将元素按周期性与性质相似的元素排列在同一列。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分散系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而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则称为分散剂,也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溶液、胶体和浊液是三种常见的分散系,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以及有无丁达尔效应。
例如,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小于1nm,外观均匀、透明、稳定,且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比如NaCl和蔗糖溶液;而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外观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例如Fe(OH)3胶体;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例如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其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化学变化可以分为四类: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和复分解反应(XXX)。
2.化学变化还可以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来进行分类。
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分子反应则是指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化学变化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其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2.离子反应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和盐。
而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则被称为非电解质。
需要注意的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能否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导电。
此外,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例如铜、铝和石墨等,而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以及大部分有机物则属于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式的一种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自然科学。
高中化学必修一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计算、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等。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化学组合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不依赖于物质的量的性质,如颜色、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3.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绕核而行。
二、化学计算。
1.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的原子质量为12为标准,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质量与碳-12的原子质量之比。
2.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摩尔质量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
三、化学元素及化合物。
1.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一张表,它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规律将元素分组排列。
2. 化合物的命名,化合物的命名根据元素的化学式和化合价确定,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以上就是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很多同学在复习化学必修一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效率不高。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内容,欢迎使用学习!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
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
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
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
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4HF == SiF4 ↑+2H2OSiO2+CaO ===(高温) CaSiO3SiO2+2NaOH == Na2SiO3+H2O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
一般不溶于水。
(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五、硅单质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1.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状态、物质的颜色、物质的燃烧、物质的化学反应2.化学式和化合价:离子式、分子式、化合价、氧化数3.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平衡及化学平衡等二、物质的组成及变化1.原子:原子概念、元素周期表、原子核结构及放射性等2.分子:分子的定义、分子的构成及分子式、分子的溶解度、化学键、分子构造及碳原子的共价键等3.离子:离子的概念、类型及命名、离子反应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等4.化学量与化学计算: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三、化学反应的能量和速率1.热化学计量:热量的产生与吸收、反应热,包括热量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以及焓变等2.化学动力学: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测定,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反应顺序及表观活化能等四、常见化学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酸的概念和性质、碱的概念和性质、酸碱中和反应和其计算、酸碱指示剂等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例子、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电化学、电池等3.盐的生成和性质:盐的定义及命名、烧碱和石灰的制备、盐的性质和使用等五、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溶液及其性质:溶解度、饱和与过饱和、溶液浓度等2.过滤、结晶、蒸发和蒸馏等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3.离心法、毒性减轻法、亚硝酸脱毒法、深度过滤法等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方法。
六、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结构:原子的组成、瑞利现象、费米-东尼效应等2.原子的结构:原子轨道、电子云、泡利原理、电子构型等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周期表中元素特点的变化等七、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氧气的制取、性质、氧气的用途等2.氢气:氢气的制取、性质、氢气的用途等3.水:水的制取、特性、水的用途等4.盐酸:盐酸的制备、盐酸的性质、盐酸的用途等5.燃料:常见的燃料、不完全燃烧、完全燃烧等以上就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除了以上内容之外,还有一些实验,需要掌握实验和实验方法,切不可忽略。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量:用于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单位为摩尔(mol)。
2. 摩尔质量: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
3.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约为6.022 x 10^23 mol^-1。
4.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升(mol/L)。
二、化学反应基础1. 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的式子。
2. 化学计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3.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特征为氧化数的变化。
4. 酸碱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水和盐的反应。
三、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2. 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3. 族(组):周期表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的垂直排列。
4. 周期:周期表中按照电子层数排列的元素水平排列。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4. 分子的几何形状:由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决定,如VSEPR理论。
五、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特定溶剂中能溶解特定量溶质的能力。
3. 饱和溶液:在给定条件下,溶质已经达到最大溶解量的状态。
4. 溶解度积(Ksp):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离子浓度乘积的常数值。
六、酸碱理论1. 布朗斯特-劳里(Brønsted-Lowry)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2. 酸碱指示剂:能够根据溶液酸碱性改变颜色的物质。
3.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数值,pH = -log[H+],其中[H+]是氢离子浓度。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摩尔和化学计量。
4. 基本的量和质关系: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二、物质的微观结构1. 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2. 原子结构模型:Rutherford核模型和玻尔轨道模型。
3. 原子核的特性:相对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
4.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主族和副族、周期趋势和同位素。
三、化学键的形成与分解1. 价电子和离子键:价电子的数量和价层的填充规律。
2.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概念、价电子对和多重共价键。
3. 金属键和离子键的特性:金属的性质和离子键的离子晶体结构。
4. 化学键的强度和化学键的能力。
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结构:物质的颗粒和物质的间隙。
2. 固体的结构:晶体和非晶质。
晶体的分类和晶体结构。
3. 液体的结构:液体的流动性、表面张力和粘性。
4. 气体的结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的压力。
五、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速率表达式。
2. 化学平衡: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3. 平衡的移动:Le Chatelier原理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4. 平衡的应用:平衡的工业应用和平衡的环境应用。
六、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1. 电解质溶液:电离和电离度。
强酸和强碱。
2. 电导性和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电导率和离子移动性。
3. 电化学和电解池:电化学反应和电解池的结构。
4. 金属的电化学性质:金属腐蚀和电化学法保护金属。
七、酸碱性与盐类1. 酸碱的概念:Arrhenius理论和Brønsted-Lowry理论。
2. 酸碱中的氢离子:pH值、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
3. 盐类的形成:酸中和反应和酸酸中和反应。
4. 盐类的性质:盐的离子性、水合物和盐的溶解性。
八、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高一必修1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必修1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高一必修1的化学课程涵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高一必修1化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3.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反映了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4.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共享或转移形成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化学键的类型。
5.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6. 化学计量和化学计算化学计量是研究物质的量和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化学计算包括摩尔质量、摩尔浓度、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掌握化学计量和化学计算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关键。
7. 溶液和胶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的性质包括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浓度等。
胶体是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由胶体粒子和分散介质组成。
8.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电池、腐蚀等。
9. 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酸具有酸性,碱具有碱性,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
酸碱盐的性质包括酸碱中和、盐的水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 ol 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 Vm =22.4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 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ﻩﻩ(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反应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B、反应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C、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l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与酸反应CO32—+H+= H CO3—HCO3—+H+= CO2↑+H2O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Na2CO3+Ca(OH)2= CaCO3↓+2NaOH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 =Na2CO3+H2O反应实质:HCO3—+OH-= H2O+CO32—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 =2NaHCO3CO32—+H2O+CO2 =H CO3—不反应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Ca2++CO32—=CaCO3↓不反应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
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
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
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
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4HF== SiF4 ↑+2H2OSiO2+CaO ===(高温) CaSiO3SiO2+2NaOH ==Na2SiO3+H2O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