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折射波法

合集下载

地震勘探新方法

地震勘探新方法

地震勘探新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的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震勘探新方法:1. 三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基于二维地震勘探的技术,通过在地下布置多个检波器,可以获取地下的三维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2. 折射波勘探:折射波勘探是一种利用折射波传播特性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地震仪,可以接收折射波并分析其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3. 反射波勘探:反射波勘探是一种利用反射波传播特性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地震仪,可以接收反射波并分析其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4. 共聚焦点源勘探:共聚焦点源勘探是一种利用共聚焦点源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多个震源,可以产生共聚焦点源,并接收和分析反射波和折射波的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5. 多分量地震勘探:多分量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多分量检波器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下布置多个分量检波器,可以同时接收多个方向的地震波,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6. 宽频带地震勘探:宽频带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宽频带地震仪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使用宽频带地震仪,可以获取更宽频带的地震信号,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7. 井中地震勘探:井中地震勘探是一种将地震仪放置在钻孔中的地震勘探方法。

通过在钻孔中放置地震仪,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地震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总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新方法和技术在提高探测精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地震勘探折射波法

地震勘探折射波法

地震勘探折射波法摘要:1.地震勘探折射波法概述2.折射波法的原理3.折射波法的应用4.折射波法的优势与局限性5.我国在地震勘探折射波法方面的发展正文:地震勘探折射波法概述地震勘探折射波法是一种在地震勘探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方法,通过对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进行研究,从而获取地下构造和物质性质的信息。

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资源勘查、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折射波法的原理折射波法是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因介质密度、速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而产生的折射现象进行研究的。

当地震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通过分析折射波的传播特性,可以推断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

折射波法的原理主要基于地下介质中的波场分布和波的传播规律。

折射波法的应用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构造调查:通过分析折射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可以推断区域的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

2.资源勘查:折射波法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资源勘查的效果和准确性。

3.地质灾害预测:折射波法可以用于分析地震波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传播特性,从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4.工程地质勘察:折射波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为各类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折射波法的优势与局限性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等。

但同时,折射波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受地下介质物理性质变化影响较大,数据处理和解释较为复杂等。

我国在地震勘探折射波法方面的发展我国在地震勘探折射波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对折射波法的原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技术发展方面,我国已经掌握了折射波法的各项关键技术,并在资源勘查、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取得了实际效果。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规律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探测方法、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地质解释技术、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和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等方面。

1.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指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波动,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压缩波,在地壳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以扭动的方式传播。

当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密度的岩层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地震勘探的基础。

2.地震波探测方法地震波探测方法包括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和时间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反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分辨率。

3.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是在野外布置观测系统,通过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地震信号来进行数据采集。

室内数据采集则是在室内通过计算机系统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预处理、增益控制、滤波、叠加、偏移、反演等步骤。

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平滑处理等;增益控制包括调整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滤波包括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干扰;叠加是指将多个地震信号进行叠加,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偏移是指将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移动,以纠正地震信号的偏移;反演是指将地震信号转换为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如速度、密度等。

5.地质解释技术地质解释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和储层解释等方面。

构造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构造特征和形态;地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年代、沉积环境和地层组合;储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油气储层的性质和特征。

地震折射波法课件

地震折射波法课件

折射波的解析方法
波动方程建立
波速结构反演
基于波动理论,建立折射波的波动方 程,描述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
利用折射波的传播特征,反演地下介 质的波速结构,为地质解释提供依据 。
波场分离
将复杂的地震波场分离为折射波分量 和其他分量,以便单独研究折射波的 传播特征。
折射波的解释技术
波形分析
对折射波的波形进行详细分析, 提取关键参数,如初至时间、振
地震折射波法可用于研究 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动力 学过程。
资源勘探
地震折射波法可用于石油 、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勘探 ,确定地下资源的分布和 储量。
工程地质勘查
地震折射波法可用于工程 地质勘查,评估地质灾害 风险和地下工程稳定性。
02
折射波的形成与传播
折射波的形成
折射波的形成
当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 如果遇到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波 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形成折
折射波法的缺点
对地表条件要求高
折射波法需要地表平坦、无障碍物,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对地下介质变化敏感
折射波法对地下介质的均匀性要求较高,介质变化可能导致结果 失真。
数据处理复杂
折射波法的数据处理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解释和 分析。
折射波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改进
01
随着科技的发展,折射波法将不断改进,提高分辨率和穿透能
力。
数据处理自动化
02
未来将发展更高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实现折射波法的自动化解
释。
多方法综合应用
03
将折射波法与其他地球物理方法结合使用,提பைடு நூலகம்探测精度和可
靠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地震折射波法反射波法

地震折射波法反射波法

二、地震测线的布置 布置测线的原则: 测线为直线,尽量垂直地层或构造线走向; 测线均匀分布于全测区,最好与钻探线重合; 测线间距和疏密程度应根据地质任务、测区勘探程度 及探测对象等因素确定。 三、反射波法观测系统 1、简单连续观测系统 2、间隔连续观测系统 3、多次叠加观测系统
折射法:多用时距平面图表示。 反射法:多用综合平面图表示。形式简单,直观地表示 炮点和排列之间的关系。 1. 如图所示,O1、O2…O5是激发点,A、B、C、D表示互 换点,实线段O1A、AO2、O2B…等在水平直线上的投影正好 连续单次地覆盖了整条测线。
检波器又叫检震器,是把地震波到达引起地面微弱振动 转换成电讯号的换能装置。目前常用的检波器主要由线 圈、弹簧片和永久磁钢架及外壳组成。
检波器输出的信号电压和其振动时的位移初速度有关, 因此又叫速度检波器。
用晶体压电效应特性制成的晶体检波器,固有频率高的 特点,可以测量物体震动加速度,又叫加速度检波器。
如下图示:在O1、O2、O3…激发,在与M点为对称的S1、 S2、S3…接收R界面上同一点A的反射波。
A点:共反射点或共深度点。 M点:A的投影点,共中心点或共地面点。
S1、S2、S3…地震道:共反射点或共深度点)叠加道。 集合称CDP(共深度点)道集。
以炮检距X为横坐标,以反射波到达各叠加道的时间t为 纵坐标,可绘出对应A点的半支时距曲线。将炮点和接收点 互换,得到另半支时距曲线。
观测系统适用条件
单支时距曲线观测系统 适用于地质情况简单,折射界面规则且近水平情况。 特点:施工简单,效率高,界面起伏较大误差大,不适用。
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 折射界面起伏明显,不规则。 特点:解释精度高,中间部分重复观测。
追逐时距曲线观测系统 对折射界面连续追踪,曲线形态和折射界面形态相关。 特点:时距曲线平行相似;界面上凸,则不平行

地震勘探技术野外工作方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

地震勘探技术野外工作方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
(2) 有效波层次分明,波间关系清 楚,尤其是目的层反射应明显;
(3) 干扰波少,强度弱,并易于分辨。图5.9 大地衰减和检波器特性曲线
2.检波器的频率特性 高频检波器:高频响应好, 低频响应差。如图5.9所示。
① 大地滤波衰减曲线; ② 检波器频率响应曲线; ③ 检波器+大地特性。高、低频信号的输出基本均一。
1.单边观测系统 定义:在炮点一方接收的观测系统。适应折射界面较浅的情况。 折射波法规测系统
2.相遇观测系统
定义:两个单边时距曲线组成的 观测系统。时距曲线存在互换关系。 在讨论倾斜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时已 提及过。
3.追逐观测系统 主要作用:界面弯曲,判断波有无 穿透;断层,判断是否绕射。在前面已地震波的激发
1.地震勘探对激发条件的基本要求
激发条件:影响地震记录好坏的第一因素,得到好的有效波的 基础条件。
(1) 有一定能量,保证获得勘探目的层的反射; (2) 有效波能量强,干扰波相对微弱,有较高的信噪比; (3) 频带较宽,尽可能接近δ脉冲(尖脉冲),以利提高分辩率; (4) 同点激发,地震记录重复性好。 2.震源类型
把激发点和排列向一个方向移动,重复以上工作,得一连续长反射 界面。图中,T=Tˊ(互换时间)。
观测系统图示
2. 如图(b)示。 O1激发,O1O2接收,用O1A表示,O1A在测线上投影O1A1对应 反射界面R1R2;
O2激发,O1O2接收,用O2A表示,相应反射界面为R2R3。 两次激发,得连续反射界面段R1R3。 折射法:多用时距平面图表示。
(2)相干干扰
定义:指外界产生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干扰。
特点:在地震记录上表现为有规律的振动,具有一定的 频率和视速度。
相干干扰产生:在 大型厂矿附近,机器有 规律地连续振动,江、 河波浪冲击岸坡等。如 图5.13所示。

第1篇地震折射波法详解

第1篇地震折射波法详解
5 地震折射波法
在工程地震勘探中,地震折射波法是一种 简便经济的勘探方法,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下,它可为工程地质提供浅层地层起伏变化和 速度横向变化资料以及潜水面的变化资料等, 还可为反射波法勘探提供用于静校正的表层速 度和低速带起伏变化资料。有关折射波的形成 及正演时距曲线的特征等问题已在本篇的第一 和第二章中讨论过了,在此,仅就资料的采集 和处理解释问题进行论述。
(1.5.5)
5.2.2.3
t 相遇时距曲线的 法
0
t 该方法又称 差数时距曲线法
0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返回
6 地震透射波法
在工程地震勘探中,透射波法主要用于地 震测井(地面与井之间的透射)、地面与地面 之间凸起介质体的勘查和井与井之间地层介质 体的勘查。地质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手段 也不同。但从原理上讲,均是采用透射波理论, 利用波传播的初至时间,反演表征岩土介质的 岩性、物性等特性以及差异的速度场,为工程 地质以及地震工程等提供基础资料或直接解决 其问题。
2.透射CT成像技术(专题)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返回
7 瑞雷波法
瑞雷波法勘探实质上是根据瑞雷面波传播的 频散特性,利用人工震源激发产生多种频率成分 的瑞雷面波,寻找出波速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从 而最终确定出地表岩土的瑞雷波速度随场点坐标 的变化关系,以解决浅层工程地质和地基岩土的 地震工程等问题。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返回
6.1 地面与井的透射
井口附近激发,井中不同深度上接收透 射波或反之的地震工作称为地震测井。
6.1.1 透射波垂直时距曲线
成都线方程为
n
z1 z z1 t V1 V2
从两层介质很容易推广到 层介质,对应的透射波垂 直时距曲线方程为

工程与环境物探_第1.3节_工程地震勘察_折射波法

工程与环境物探_第1.3节_工程地震勘察_折射波法
1
OM 2h1 tan c 2 1500 tan 41.81 2683.3m
O M
P
C C
A
P
v1=2000m/s h1=1500m P v2 =3000m/s
(华东)
2 P / 2
二层水平模型折射波的时距方程
0 1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t (0)
1.0
2h0 cos c v1
①上、下倾方向的斜 率不同,分别为:
sin(c ) k v1 ) ②上、下倾方向的盲 区“半径”不同; ③交叉时间相同。
2h cos c x sin(c ) t1 ( x) 0 v1 v1
1.5
2.0
t2 ( x)
2 P / 2
B
(华东)
初至区的意义
• 由于各层波速差异使得各层折射波时距曲线的斜率也 不同,会出现多个界面的折射波相互干涉的情况。 • 浅层折射波不一定总表现为初至,而深层折射波也不 一定永远在续至区,有时也可能某些深层折射波为初 至,而浅层折射进入续至区。 • 由于记录上只有初至波是在平静的背景上出现的,能 够较准确、清楚地判断其时间,所以在进行折射波工 作的时候,检波器应该布臵在与勘探目的层相对应的 折射波的初至区内,以提高工作质量。采集工作前应 先做实验,确定勘探目的层的最佳接收地段。
1.5
2
2.5
3
O P
M
G v1=2000m/s h1=1500m B P v2 =3000m/s
在盲区范围内有反射波, 无折射波; 在盲区半径点上,折射 路径等同于反射路径, 传播路程(时间)相同, 出射角(视速度)相同, 两曲线相切; 在盲区半径以外,折射 波旅行时间小于反射波 时间,折射波先到。

地震勘探:给地球做“CT”

地震勘探:给地球做“CT”

地震勘探的原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遇到不同性质的岩层会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

通过对这些地震波信号进行接收、记录和处理,我们可以推断出地下岩层的性质、结构和形态。

具体来说,地震勘探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通过炸药爆破、重锤敲击或振动器等设备在地面产生地震波。

接着,布设在地面的检波器接收地震波信号,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记录下来。

然后,利用计算机对记录下来的地震波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关地下构造及岩层的信息。

最后,根据这些信息绘制出地下的构造图像,揭示地球内部的秘密。

地震勘探的方法地震勘探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勘探目的和地质条件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勘探。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地震勘探方法。

反射波法 这是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地面激发地震波,并接收来自地下岩层界面的反射波,从而推断出岩层的结构和性质。

反射波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特别是那些岩层界面较为清晰、反射波能量较强的地区。

折射波法 折射波法主要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现象进行勘探。

通过测量折射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可以推断出地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分布。

折射波法适用于那些介质速度差异较大的地区,如沉积岩和基岩的交界处。

透射波法 透射波法是通过在地面两侧分别激发和接收地震波,测量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和速度,从而推断出介质的性质。

透射波法对于了解地下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但会受到地表条件和勘探深度的限制。

除了以上三种常用的方法外,还有微震监测、多分量地震勘探、VSP(垂直地震剖面)地震勘探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这些方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率。

地震勘探的应用地震勘探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方向。

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地震勘探,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地下岩层的分布、厚度、物性等信息,为油气藏的发现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铁路勘察中的应用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铁路勘察中的应用


3 8・
科 技 论 坛
l6 U U
l5 00 1 ∞ 0
物 13 00
l2 00

面 纵 鑫 断 1 田 9 0 g 1 0 O
9 加

孽 1 l_ l 1 / … 蕈 章 目 蕈
§ {
图 90 6
9 印
地高 面程 里程
图 1 5个炮点 的双重相遇观测系统激发点布置图
D() () () = +
2 2
设 覆盖层的速度为 V , 基岩 的速度为 v , 则折 射界面深度 h 为 m
Hale Waihona Puke 图 2 工 区某 原 始 单 炮 记 录 图
J)D ) 厕 f =( z ( /
求 出各检波点 的延时 Ox, t x tx 去 ( 用 ) ) ) ( 和 (减 Dx f所构 成的时距线即为剥皮线 , 1 剥皮线斜 率的倒 数 即为基 岩的速度 , 再求 出各 检波点 的 hx, 而 ( 从 ) 构置基 岩顶 面。
折射勘探提供了地球物理前提 。 图 3工区某支时距曲线图 2 野外 工作方法 . 2 .m , 04 s并 本次测 量采用 Go ei 生产的浅层 高分辨率地震仪 。 em tc rs 沿隧道 采样 间隔为 05 s记 录时间为 12 m , 采用双重相遇 时距 曲线 每排列设置 5炮 , 远炮偏移距 视盲 区大小而定。 如图 1 所 以及铁路线所经过地段中线 布置浅 层地震折射排列 4个 , 排列 长 观测 系统 , 单 度 15 , 道 接收 , 1米 2 4 偏移距 5 , 间距 为 5 , 米 道 米 锤击震 源激 发 , 示 。
地 征 质特
地形
§ i §
自 罾

地震折射波法研究坝基软岩特征

地震折射波法研究坝基软岩特征
第3 5卷第 2期
2 0 1 3年 2月




Vo 1 . 3 5. No . 2 F e b ., 2 01 3
Y EL L O W RI VE R
【 水 利 水 电工 程 】
地 震 折 射 波 法 研 究 坝 基 软 岩 特征
王 清 玉
(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 究有 限责任公 司 勘察院 , 天津 3 0 0 2 2 2 )
Ab s t r a c t :T h e s o f t s t r a t u m o f d a m f o u n d a t i o n h a s t h e f e a t u r e o f s o f t e n i n g a n d e x p a n d i n g wh e n me e t i n g w i t h wa t e r ,a n d c o l l a p s e a f t e r l o s i n g wa t e r Ap p l i e d t h e mi c r o — s e i s mi c r e f r a c t i o n me t h o d c a r l n o t o n l y s o l v e t h e l o d s e t h i c k n e s s o f f o u n d a t i o n r o c k s u r f a c e.b u t a l s o r e v e a l t h e e l a s t i c a n d me — c h a n i e l a c h ra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d i s t u r b e d l a y e r a n d t h e p r o t o l i t h .Be c a u s e t h e d a t a o b t a i n e d f r o m t h e t e s t i n g c a n r e p r e s e n t t h e a v e r a g e o f t h e d y n a mi c e l a s t i c p r o p e r t i e s wi t h i n t h e s c o p e f o t h e r o c k ma s s,S O t h e me t h o d i s a b l e t o r e v e a l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 t h e e l a s t i c i t y me c h a n i c s f e a t u r e s o f s o f t r o c k .F o r S h a p o t o u h y d r o p o we r f o u n d a t i o n s o t f r o c k,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mi c r o — s e i s mi c r e f r a c t i o n me t h o d,i n c l u d i n g t h e p r o f i l e l a y o u t p in r c i p l e,t h e b e s t t e s t i n g t i me,e x c a v a t i o n u n l o a d i n g a n d t h e l o n g i t u d i n l a w a v e v e l o c i t y a c c e p t a n c e i n d e x f o r f o u n d a t i o n r o c k ma s s ,a n d S O o n .T he g e o p h y s i c a l d e t e c t i o n me t h o d c o u l d n o t o n l y g i v e f u l l p l a y t o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o f t h e n o n — d e s t r u c t i v e,r a p i d a n d a c c u r a t e,b u t a l s o e n s u r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c o n - s t ue r t i o n s c h e d u l e a n d da m f o u n d a t i o n r o c k ma s s a c c e p t a nc e . Ke y wo r d s:s o f t r o c k o f d a m f o u n d a t i o n;s e i s mi c r e f r a c t i o n me t h o d;v e l o c i t y o f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wa v e ;t e s t i n g t i me ;t h i c k n e s s o f p r o t e c t i v e l a y e r f o u n — d a t i o n s n r f a e e:a c c e p t a n c e i n d e x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传播规律探测地下构造和地质信息的方法。

它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时间、速度和振幅等参数,推断地下结构和岩性的分布。

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工程勘察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反射、折射、透射和散射等现象。

当地震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性质的不同,地震波传播的方向和速度都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地震波的反射、折射和透射。

地震勘探中常用的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两种。

纵波是指地震波沿着传播方向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动,它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是指地震波沿着传播方向的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波动,它的传播速度较慢。

在地震勘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用来推断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

地震勘探常用的方法包括地面地震勘探和井下地震勘探。

地面地震勘探是在地表布设地震仪器,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来推断地下构造。

地面地震勘探常用的方法有地震反射法和地震折射法。

地震反射法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发生反射的现象,通过测量地震波的反射时间和振幅来推断地下构造的分布和形态。

地震折射法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发生折射的现象,通过测量地震波的折射角度和折射时间来推断地下构造的性质和分布。

井下地震勘探是在钻井过程中进行的地震勘探,它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地下图像。

井下地震勘探常用的方法有井下地震反射法和井下地震折射法。

井下地震反射法是在钻井井筒内布设地震仪器,通过测量地震波在井筒壁上反射的时间和振幅来推断地下构造的分布和形态。

井下地震折射法是利用地震波在井筒内和地下介质之间发生折射的现象,通过测量地震波的折射角度和折射时间来推断地下构造的性质和分布。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现象,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时间、速度和振幅等参数来推断地下构造和岩性的分布。

地震勘探常用的方法有地面地震勘探和井下地震勘探,它们可以提供有关地下构造、岩性和地质灾害的重要信息。

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

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

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哈!你说这地震勘探啊,就像是给地球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

那它主要有哪些方法呢?首先就是反射波法,这就好比是地球给我们发出的信号反射回来让我们去捕捉。

想象一下,地球内部就像一个神秘的大宝藏,反射波法就是我们寻找宝藏的重要线索呢!通过对反射回来的波进行分析,我们就能了解地下的结构啦。

还有折射波法呢,这就好像是光线在不同介质中折射一样。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遇到不同的地层也会产生折射现象,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折射的情况来推断地下的情况呀。

这是不是很神奇?另外呢,还有地震测井法。

这就像是给地球打个深井,直接去探测里面的情况。

通过在井中激发地震波,然后接收返回的信号,就能更准确地了解地层的特性啦。

你看哈,这些方法各有各的用处,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工具一样。

反射波法能让我们大致了解地下的轮廓,折射波法能让我们知道地层的变化,地震测井法更是能让我们深入了解地下的细节。

那这些方法是怎么操作的呢?比如说反射波法,得先在地面上布置好多好多的检波器,就像一个个小耳朵在听地球的声音呢。

然后通过激发地震波,让这些小耳朵去接收反射回来的波,再经过复杂的处理和分析,才能得出有用的信息。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啊!折射波法呢,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折射情况,就像是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

地震测井法就更不用说啦,得下到井里去操作,那可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呢。

哎呀,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啦?这可是地质勘探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呢!没有这些方法,我们怎么能了解地球内部的奥秘呢?怎么能找到那些隐藏的宝藏呢?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些方法,它们可是地质学家们的宝贝呢!总之呢,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地球内部奥秘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好好利用这些方法,去探索地球更多的秘密吧!你说好不好呢?。

地震波的反射投射和折射

地震波的反射投射和折射

§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序:在§中讨论了无限均匀完全弹性介质中波的传播情况。

当地震波遇到岩层界面时,波的动力学特点会发生变化。

地震勘探利用界面上的反射、透射和折射波。

一、平面波的反射及透射同光线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一样,地震波在遇到弹性分界面时,也要发生反射和透射。

首先讨论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

(一)斯奈尔(snell)定律1.费马原理(最小时间原理)波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以所需时间最小来取传播路径。

如图,波从P1点传到P2点。

速度均匀时,走路径①,直线,t最小,s也最小。

速度变化时,走路径②,曲线,t最小,s不最小。

注意:时间最小,不一定路程最小(取决于速度)。

P 1 P2路径①路径②例1:人要去火车站(见图)。

方法①从A步行到B,路程短,用时却多。

方法②从A步行到C,再坐车到B,路程长,用时却少。

步行速度V 1 V 2>>V 1 汽车速度V 2 例2:尽快地将信从A 送到B① 傻瓜路径 ② 经验路径③ 最小时间路径,满足透射定律:21sin sin V V βα=②A2.反射定律、透射定律、斯奈尔定律波遇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就发生反射和透射(注:地震透射、物理折射)。

(1) 反射定律:反射波位于法平面内,反射角=入射角。

注:法平面——入射线与界面法线构成的平面,也叫入射平面或射线平面。

O S地面 入射角=反射角与下式等价:111sin sin V V αα= (1) (2) 透射定律透射线位于法平面内,入射角与透射角满足下列关系:221sin sin V V αα= (2) (3) 斯奈尔定律综合(1)和(2)式,有P V V V ===22111sin sin sin ααα 这就是斯奈尔定律,P 叫射线参数....。

推广到水平层状介质有:P V V V nn ====αααsin ......sin sin 2211 () 注:斯奈尔定律满足费马原理,上例2中把信由A 送到B 路径③是最小时间路径,它满足透射定律(用高等数学求极值可证明)。

地震勘探基础及浅层折射反射波法课件

地震勘探基础及浅层折射反射波法课件

因此可以通过观测和分析地震波振幅和波形的衰 减变化特征,来确定断层或破碎带的存在。
•部分岩土的α 值 见教材 P 25 表 1.4.3
2、 α 与地震波的关系
• α 与f 的关系
由胶结摩擦理论 由弹性理论
即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其高频能量的衰减大于低频。
• α 与P、S 波的关系 实验表明
三、浅层地质条件对地震勘探的影响
1、反射和透射过程
•平面波 AB 向界面 R 入射;
•依据惠更斯原理,波前面A´B´ 是新震源;
• △t时间后,B´的子波到达C 点;A´的子波在V1中到达 D点、 在V2中到达 E点;
• ∴CD是反射波前面,CE是透射波前面。
• α是入射角;β反射角;γ是透射Βιβλιοθήκη 。2、斯奈尔定律(snell)
α=∠B’A’C γ=∠A’CE
由地震勘探的各 种资料统计得到
某一浅层地震的干扰波调查剖面,
经频谱分析后得到其频谱特征; 不同地区、同一地
区不同地层、不同 折射波 仪器及工作方法;
采集的地震波的频 谱会有所不同

面 波
射 波
声 波
面波主频~30--40Hz 折射波主频~50Hz 反射波主频~75Hz 声波频谱> 80Hz
4、地震波的振幅及其衰减规律
六、地震波的绕射和散射
1、绕射现象
由于断层或岩层尖灭点的存在, 使反射界面突然中断,地震波在 断点处的传播现象。
无反射波
2、绕射波的特点
•断点R处是新震源,其上方绕射 波信号最强,两侧渐弱;
•绕射波振幅随波前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绕射波振幅与入射波的频率成反比;
3、散射
地震波遇到起伏不平界面 产生的波的漫射现象。

1实验一地震勘探实验(折射波法)

1实验一地震勘探实验(折射波法)

实验一地震勘探实验(折射波法)一、实验原理地震勘探是根据人工激发(爆炸或撞击地面)的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地震界面后,在地层中产生反射和折射,部分地传回地表,用专门的仪器记录返回地面的波的旅行时间,研究振动的特征,来确定产生反射或折射的界面的埋深和产状,并根据所观测的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及波的振幅与波形变化,探讨介质的物性与岩性。

就波的传播特点而言,地震勘探一般可分为反射波勘探和折射波勘探。

二、实验目的1.了解地震勘探的原理;2.了解地震勘探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3.掌握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熟练操作相关软件。

三、实验仪器Strata Visor NZⅡ数字地震勘探仪。

Strata Visor NZⅡ地震勘探系统一般由主机、多芯电缆、检波器、触发器、震源(大锤或炸药)、铁板、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线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1.在工区布设测线在工区布设测线,原则: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测线号与测点号依次增大。

使用皮尺标注检波器位置与激发点位置。

2.连接仪器的各个部分将主机、电源、多芯电缆、检波器、大锤、触发器按正确的方式一一连接起来。

注意:各接口均使用“防呆”设计,电缆插头与对应的插槽才能连接,电缆插头与非对应的插槽不能连接。

禁止暴力插拔各插头、插槽,以防仪器损坏。

3.采集开机后,直接进入SCS软件。

(1)survey--new survey菜单:设置测区名称和测线号;(2)system--set date/time菜单:设置时间、日期;(3)geom--survey mode菜单:设置地震勘探类型,本次实验为折射波勘探,即refraction;geom--geophone interval菜单:设置检波器距离,即道间距,本次实验设为2m;geom--group/shot location菜单:设置shot coordinate炮点坐标、geophone coordinate检波器坐标(自动或手动设置)、gain增益(本次实验设为HIGH 36)、use道设置(可选DATA、INACTIVE等,本次实验设为DATA)、freeze道冻结(叠加冻结,本次实验设为NO)等;(4)acquisition--sample interval/record length菜单:设置时间采样间隔、记录长度(时窗)和delay延迟,本次实验sample interval设为0.25ms,record length设为0.25m,delay 设为0;acquisition--filter菜单:滤波器设置,本次实验屏蔽采集滤波器,设为FILTER OUT;acquisition--correlation菜单:相关设置,本次实验屏蔽相关,设为OFF;acquisition--stack option菜单:叠加设置,本次实验设为auto stack,即自动叠加;acquisition--specify channels菜单:选定某些道,屏蔽某些道。

地震波运动学第六节——折射波运动学1

地震波运动学第六节——折射波运动学1

通过E点作这两个球面的公切面,就得到折射波的 波前,如图中的EE′所示,而波线是垂直波前的。
不难证明,折射波的射线和分界面的法线之间的夹 角等于临界角θc
由图可见,∠C′EE′和∠ NEA′都是∠ NEE′的余角,从 而两角相等。在直角三角形ΔC′EE′中,有 sin ∠C′EE′=C′E′/C′E. 前已说明C′E′=2R1= C′E · V1/V2 ,从而 sin∠C′EE′=V1/V2。 这正是临界角满足的关系,结果就有 ∠NEA′= ∠C′EE′= θc
左图,两条直线同相轴在A点上方相交,这表明:波I的所有 射线是互相平行的,波Ⅱ的所有射线也是互相平行的,但这 两个波的射线并不平行,因为两条同相轴的斜率不相同。在A 点,这两个波的到达时间相等,但两个波在A点出射的两条射 线并不平行。 右图,一条弯曲的同相轴与一条直线同相轴在A点上方的B点 处相切,这表明两个波的同相轴在B点有相同的斜率和相同的 到达时间,也即是两个波出射到A点的射线是重合的。
二、折射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
在前面已经提到,当界面下部介质波速V2大于上部
介质波速V1,波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透射波就
会变成沿界面以V2速度传播的滑行波。 滑行波的传播引起了新的效应:因为两种介质是密 接的,为了满足边界条件,在第一种介质中要激发 出新的波动,即地震折射波。
本节从几何地震学出发导出折射波的传播规律。
当界面速度大时,时距曲线较平缓,反之,时距曲 线较陡。这是水平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的特点之一。
2、水平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在S点接收,折射波所走的路程为 OA1B1S,所需时间为
F1
0
当x=0时 这说明折射波时距曲线延长 后与时间轴交于ti,ti的数值 如上式所示。这个ti称为与时 间轴的交叉时,这是折射波 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 的又一区别。 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始点坐标 可以从右图直接得出

地震勘探折射波法

地震勘探折射波法

地震勘探折射波法
摘要:
一、地震勘探折射波法简介
1.折射波法的概念
2.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二、折射波法的原理
1.地震波的传播
2.折射波的形成
3.折射波的接收与分析
三、折射波法的实际应用
1.折射波法的优点
2.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的实际案例
四、折射波法的发展趋势
1.折射波法的改进与优化
2.折射波法在我国地震勘探领域的发展
正文:
地震勘探折射波法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勘探方法,它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推测地下的地质结构。

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的地震勘探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折射波法主要研究地震波在介质界面的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波法原理,地震波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
时,由于介质密度的差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偏转。

通过对折射波的接收与分析,可以获得地下介质的折射参数,从而推测出地下的地质结构。

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折射波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地表影响,提高地震勘探的准确性。

其次,折射波法可以充分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提高地震波的接收效率。

此外,折射波法还可以与其他地震勘探方法相结合,提高地震勘探的综合效果。

折射波法在我国地震勘探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在我国的某地震勘探项目中,利用折射波法成功地推测出了地下油藏的位置和规模,为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物探精品课程 第二章第三节 反射波和折射波波法

物探精品课程 第二章第三节  反射波和折射波波法

室内填允物飞出去时对物体的作用力
,力的作用时间短,产生的波形是尖 脉冲形,而F2作用时间较长,产生波 形的宽度要宽些。
第三节 反射波和折射波波法
2)接收 在接收SH横波时,接收方式 和要求基本与P波相同,唯一 不同的是采用水平检波器接收
,并且多道接收时各道检波器
的埋置方向要求一致。接收与 激发详情见图2-29。
压制干扰以及观测参数选择问题。因为此时目的层深浅相差较大,
很难选取甚至不可能选取最佳时窗。
第三节 反射波和折射波波法
(三)地层构造的剖面解释和应用 地震剖面经过对比解释后,为进行地质构造解释,还必须将 其转换成深度构造剖面。同时为进行地层岩性解释,还必须将 速度资料转换成随深度变化的层速度剖面资料。在有条件的情 况下,反演出用速度表示的波阻抗剖面,以及砂泥岩剖面和孔 隙度剖面,以便于较精确地解释地层岩性和岩相的横向展布变 化。
第三节 反射波和折射波波法
如果震源位于排列中间,也就是在激发点的两边安置数目相等的检波器同时 接收,这种观测形式叫做中间激发观测系统(或叫小间放炮观测系统),如图 2-25(c)所示。 简单连续观测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接收段靠近激发点,能避开折射波干涉, 便于野外施工。但受面波和声波干扰较大。
图2-25 简单连续观测系统 (a)双边激发;(b)单边激发;(c)中间激发;(d)间隔单次覆盖
第三节 反射波和折射波波法
图2-26 检波器和不同的大地耦合
1—最好耦台,埋置在挖过的地表里;2—好的偶合,埋置在挖过的地表里,相位畸变较小; 3一较好的耦合,埋置在粗扫过的地表里,振幅有衰减,相位畸变中等; 4一坏的耦合,埋置在没做任何处理的地表,振幅衰减和相位畸变均较大
图2-27
组合检波器的连接

地震勘探折射波法

地震勘探折射波法

地震勘探折射波法简介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探测地下结构和矿产资源的方法。

折射波法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边界上的折射现象,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包括地层厚度、速度、密度等。

折射波的基本原理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会遇到不同介质之间的边界。

当地震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折射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所致。

根据折射定律,当地震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下列关系:其中,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v1和v2分别为两种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速度。

根据上述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来计算地下介质的传播速度。

折射波法的实施步骤折射波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设计观测方案、布设地震仪器、进行地震记录、数据处理和解释等。

设计观测方案在进行折射波法的地震勘探前,需要根据勘探目的和地质条件设计观测方案。

观测方案包括选择观测线路、确定观测点位置、地震仪器参数设置等。

观测线路的选择要考虑地下结构的特点和勘探目的,通常选择横贯地下结构的线路,以获取更多的地下信息。

观测点的位置应根据地下结构的变化进行布设,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布设地震仪器地震仪器的布设是折射波法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常采用多道地震仪器布设的方式,每个地震仪器记录一个观测点的数据。

地震仪器通常包括地震传感器、放大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地震传感器用于接收地震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放大器用于放大地震信号,以提高信噪比。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地震信号,并将其存储为数字数据。

进行地震记录地震记录是折射波法的核心步骤,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在进行地震记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地震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包括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频率响应等。

•控制地震仪器的布设间距,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覆盖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