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明清经济的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教案

合集下载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解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导致我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我国近代历史的关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结合史料阐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教材,总结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

2. 阐述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了我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侧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史证素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六、教学内容:1.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1)了解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繁荣,商帮的出现;(2)掌握货币制度的变化,金银币的流通。

2. 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1)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措施,如海禁、边禁等;(2)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内外贸易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中国的明清时期是一个极漫长而富有变革的时代,这段时间里,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当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只有在确定了这个时代原始状况的情境下才能真正理解。

其中,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封闭之间的关系,是近代中华历史上一个极富争议性的话题。

各种学说和理论纷纷涌现,而在不同意见的议论之间,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真正历史价值。

一、经济的发展与封闭最初的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丝毫没有放缓。

在明朝时代,中国政府再一次集中政治力量,加固了官方政权,使古代传统的生活方式短暂地复苏了。

此时,亚洲的海岸线对中外贸易都十分热闹,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市场。

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起来,经济活动相当繁荣,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在清朝时代,国家逐渐向内闭关锁国。

这个时期,加强政府统治的首要目标,变成了封锁交通和限制人民的自由,以此来控制经济发展。

货币也被统一管理,丝路被封闭,国外商人的来访被限制,禁止有关中国知识和情报的出入。

轻工业和制造业缓慢萎缩,经济活动也减弱。

国内门派相争和多次战乱,更是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二、封闭带来的启示近代的中国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文化研究。

在不同时期,明清历史教材的中心重点也会不断变化。

总的大趋势,始终是封闭与开放这一命题。

封闭的过程当中,企业家、人民和政府都在经济体系中损失了许多。

封闭也是国际了解中国观念逐渐浮出水面的必要手段。

对于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大多数的商人和外交官并不认为自己是探险家。

相反,他们希望找到一条通商的路,寻求多种的互惠协议。

封闭和人权之败,使中国在世界上沉寂最终不得不向外开放。

三、中国的文化与近代化经济和政治的困境并不是近代中国的全部。

近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冲突,一直是中国的一大内耗。

中国政府为了应对西方观念的腐蚀,而推出大力发展道德精神、儒家哲学和宿命论的政策。

再加上在政治上有着相当大的压抑,这些措施也是中国文化与近代化、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依然存在的原因。

初中初一下册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初中初一下册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初中初一下册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2.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和影响;3.掌握基本历史概念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1.农业生产的大力发展与农民的生活和地位变化;2.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与变化;3.对外贸易的兴起与南海贸易等。

2.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和影响1.“闭关锁国”政策的出现背景和实施过程;2.对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影响;3.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变化。

三、教学过程1. 教学活动1:导入环节(2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活动:1.你们知道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哪些变化?2.你们听说过“闭关锁国”政策吗,它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 教学活动2:讲解环节(30分钟)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向学生讲述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和影响,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明清时期,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对外贸易也开始兴起。

2.“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和影响:17世纪中叶,中国的一些官员提出了“闭关锁国”的主张,最终在清朝末年得到了实施。

这一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政治实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加深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隔阂。

3. 教学活动3:分组讨论(30分钟)根据学生的分组或个人情况,让学生就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和影响进行讨论,形成各自的思想和见解,并准备展示。

4. 教学活动4:课堂展示(20分钟)邀请每个小组或个人依次报告自己讨论的结果和见解,同时也可以安排一些时政、国际新闻的评论,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2.学生对于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分析能力;3.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史料,探讨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运用比较法,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闭关锁国政策,认识到其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

2. 教学新课:(1)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解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

(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阐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分析其对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的影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分析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正确看待闭关锁国政策的价值观。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等相关教材;2. 参考资料:学术论文、历史文献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3. 比较法:分析闭关锁国政策与开放政策的差异;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作用。

通过教案了解历史: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通过教案了解历史: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通过教案了解历史: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一、教案综述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有: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基础上,能够描述明清时期的经济特点。

2.能够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于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思想与情感:1.意识到历史的长河中经济活动的重要作用。

2.学会用历史数据来分析问题,不盲目相信一定的经济理论。

3.培养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讲解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介绍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引入闭关锁国政策的概念,讲解明代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和形式,并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本质和影响。

3.引导学生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瓶颈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讲解清朝末年爆发的种种社会矛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经济发展对于社会变革的影响。

4.通过教师提供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于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5.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现实生活,讨论闭关锁国政策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1.PPT讲解及多媒体资源2.课堂讨论3.教案提供的案例4.小组讨论5.纸笔作业6.评价方式1.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2.线上互动3.期末作业成果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完全围绕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展开,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可以通过课堂上课堂发挥、相互交流来提高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

同时,本课还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批判能力,老师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历史事件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认识到当时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 使学生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认识到这一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 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 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 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1. 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认识这一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

一、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 农业生产的提高2. 手工业的发展3. 商业贸易的繁荣4.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二、明清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的位置1. 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2. 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3. 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三、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1. 国内原因2. 国际原因四、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1. 对外贸易的限制2. 海禁政策3. 禁教政策五、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1. 国内影响2. 国际影响3. 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作用六、明清时期的农业发展1. 耕作技术的提高2. 农作物的新品种引进3. 土地制度的变革七、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发展1. 纺织业的发展2. 瓷器业的发展3. 矿业的发展八、明清时期的商业贸易发展1. 市场体系的形成2. 货币制度的变化3. 商帮的兴起九、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2.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 资本主义萌芽的限制十、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与我国历史的发展1. 鸦片战争的爆发2. 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3. 我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六、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闭关锁国政策1.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状况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瓷器、丝绸等商品的出口与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国的贸易往来2. 闭关锁国政策对海外贸易的影响限制海外贸易的原因海禁政策的实施闭关锁国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影响七、明清时期的国内经济结构变化1.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相互关系农业对经济的基础作用手工业的发展与商业的互动2. 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技术进步与生产效率的提升市场需求的变化八、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1.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专卖制度的建立2. 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影响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九、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影响1. 文化交流的途径贸易往来移民与留学宗教传播2. 文化交流的影响科学技术的传播文化观念的变化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作用1. 明清经济发展的历史评价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 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意义对国内社会经济的影响对国际关系的制约3. 反思与启示开放与封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历史经验的借鉴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难点解析: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我国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初步转型。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2)掌握明清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分析,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2)培养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提高改革开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明清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2)如何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展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2)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为什么明清时期我国会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案例,如陶瓷、茶叶等。

(2)学生分析案例中体现的经济发展特点。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2)学生谈谈对“闭关锁国”政策认识的提升。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明清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2.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明清时期我国会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分析其影响。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史料,探究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运用比较法,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经济的阻碍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认识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经济的阻碍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背景;(2)提出问题:明清时期我国经济有何发展特点?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2. 教学内容:(1)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史料;(2)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经济的阻碍作用。

5. 总结提升:(1)总结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2)强调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作业布置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今世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3. 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研究明清时期的经济产业发展,每组选择一个产业(如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等)进行深入研究。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明清时期的人物,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展示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3. 辩论赛:组织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就“闭关锁国政策是否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展开辩论。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教案名称: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化;2. 了解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 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出示明清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提问: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有哪些变化?二、讲授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15分钟)1. 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如海外贸易的兴盛、手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改进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比如纺织业的兴盛、瓷器的出口等。

三、介绍闭关锁国政策(15分钟)1. 解释闭关锁国政策的定义和原因。

2. 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限制贸易、控制外来文化等。

四、讨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闭关锁国政策对明清时期经济的影响。

2. 各小组代表发表观点,进行班级讨论。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

2. 展望后续课程内容,比如中国的开放与新的经济改革等。

教学方法:1. 导入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思考;2. 讲授采用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3. 讨论采用小组讨论与班级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明清时期的地图;2. 相关案例资料。

教学评价:1. 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问题提出能力;2. 在班级讨论中,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点阐述的逻辑性。

拓展延伸: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考角度。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研究和写作。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分析,探讨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及其后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认识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树立开放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闭关锁国政策背后的历史原因;(2)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2)提问:明清时期我国经济有哪些发展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讨论:闭关锁国政策是如何形成的?3. 课堂讲解:(1)讲解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2)讨论: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现代化的阻碍作用。

5. 总结提升:(1)总结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2)强调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倡导开放意识。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教材,总结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 阐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3. 谈谈你对闭关锁国政策的态度及其原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开放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的理解和掌握;2. 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的认知程度;3. 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背后历史原因的分析能力;4. 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反思和批判思维。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1.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

2.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之前学习了古代的经济繁荣,那么大家知道明清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吗?(2)引导学生回顾古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为学习明清经济发展做铺垫。

2.知识讲解(1)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a.农业生产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b.手工业的繁荣:明清时期,手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纺织、陶瓷、冶金等行业。

c.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活动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区逐渐形成,市场经济初步发展。

(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a.限制对外贸易:明清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少数沿海地区的商人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

b.封锁海疆:明清政府加强海防,禁止民间私自出海,严惩私自下海者。

c.推行海禁政策:明清时期,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沿海居民私自与外国商人接触。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a.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经济,避免了外国势力的侵入。

b.消极影响: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3.课堂讨论a.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b.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小组分享: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拓展: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在当今世界,我国应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5.课后作业(1)熟记教材内容,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其与古代经济的联系和区别。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掌握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史料,探讨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运用比较法,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清朝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时期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认识“闭关锁国”政策的局限性,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难点: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闭关锁国”政策对清朝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并结合史料分析其原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方面;(2)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封建制度的完善、科技进步、国内外市场需求等;(3)阐述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原因、内容、影响。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闭关锁国”政策与对外开放的区别,分析其对清朝的影响。

5. 总结拓展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我国历史的启示,以及如何看待“闭关锁国”政策。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教材,整理笔记;3.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六、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与海外贸易1.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如货币、市场、商业组织等。

2. 课堂讲解:讲解明清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如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的出口,以及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关联。

七年级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历史教案

七年级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历史教案

七年级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2.使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2.难点: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那么这两个时期的经济状况如何呢?2.教学内容(1)明清经济的发展①农业:明清时期,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粮食产量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业技术提高等方面。

②手工业:明清时期,手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纺织、瓷器、冶金等行业。

③商业:明清时期,商业逐渐繁荣,形成了许多商业中心,如北京、南京、苏州等。

(2)闭关锁国政策①原因: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统治者担心外国势力侵犯,同时认为我国物产丰富,无需与外国通商,因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对外商进行严格监管,限制其活动范围;禁止中国人出国,对出国者进行严厉惩罚。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①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经济,避免了外国势力的入侵。

②消极影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为外国侵略创造了条件。

3.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了解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

(2)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经济,但同时也使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为外国侵略创造了条件。

4.作业布置(1)熟记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5.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了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初中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初中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和演变;2.熟悉“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本节课主要内容:–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特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特点;–“闭关锁国”的实施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理解“闭关锁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通过介绍明清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并提出学习目标。

2.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特点(20分钟)1.经济的繁荣:明代的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被称为“市井无赖荟萃”,清代则出现了许多盛行的手工业和民间制造业;2.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更加密集扩张,新耕地增长迅猛;3.对外贸易的增长: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与境外贸易有了很快的增加;4.货币经济的出现:货币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3.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0分钟)1.“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内容:明代的“海禁”和清代的“闭关锁国”;2.“闭关锁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解决外患,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投资内部经济建设,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导致科技和文化上的滞后,对于国内的思想和文化的限制。

4. 总结与检验(10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知识总结;2.通过让学生完成相关题目和参与讨论,检验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安排1.整堂课预计用时:80分钟;2.课后拓展:组织学生搜索关于明清时期的历史文献,让学生亲掌解读这段历史,并进一步探讨“闭关锁国”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作业评估:让学生撰写一篇论文,探讨“闭关锁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课堂学生的活跃程度和讨论质量,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本次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21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21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案示例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课程目标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准备好苞米花、花生、薯条、瓜子等,问问学生这些食品的来历,由此导入新课。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农业。

讨论假设你作为明清的统治者,面对人口的大量增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通过指导学生对课前提示中甘薯引入过程的进行叙述,强调甘薯的特点,以新品种的引入将带来的影响。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在清代不断推广,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

对于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手工业棉纺织业:这一时期棉纺织业最突出的进步是从南方推向了北方通过幻灯或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精美的“松江布”。

通过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料,“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镇)纱”民谣;“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二新课导入导入方法一教师展示甘薯、玉米这些常见的粮食作物,问一问同学们平时吃这些东西吗?味道如何?知道这些作物产自哪吗?导入方法二教师展示“广州十三行”的照片,向同学提问,由此引出本课。

导入方法三经过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明清的综合国力明显提高。

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

但从乾隆之后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中国从一个头等强国变成一个受侮挨打的国家。

这其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将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解讲解方法一明太祖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明初恢复、发展农业的措施及广大劳动人民几十年的辛勤劳动,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大片荒地得到了开垦,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量增加,人口数量也超过了元朝统治时的最高记录。

人口的大量增加,使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这问题就尤其突出。

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种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答: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师: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答: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师:为什么它们的种植就能解决粮食紧张问题?答:因为它们的成熟周期短、产量高。

师:对。

正如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所说“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

所以不仅明朝,清朝也大力推广种植这些高产农作物,以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

工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其编著的《天工开物》中,就记载了纺织、陶瓷、采矿、冶金等18种手工业的发展,其中有许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当时欧洲还未发明呢!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这方面的录像资料。

师: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

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所谓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物品。

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

师: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一、商品种类增多。

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二、城市繁荣。

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

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请看反映北京繁华景况的《皇都积胜图》(教师略释)。

再请看反映明朝南京繁华景象的《南都繁会景物图》,街市上店铺林立,店铺前悬挂着招牌,有的写着“西北两口皮货发客”,有的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这说明当时的南京除销本地产品外,还销售哪些产品?答:还销售来自外地甚至海外的商品。

师:再请仔细看《南都繁会景物图》,有一个类似于今天银行的“万源号通商银号”及其他的银号、当铺等,这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师:明清时期,无锡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出现了许多受人欢迎的物品,如惠山泥人、清水油面筋、酱汁排骨等,其中米和布的商业贸易尤其发达,四方客商,云集无锡,交易繁忙,使当时的无锡享有了怎样的称誉?答:“米码头”和“布码头”。

师:无锡的“米码头”和“布码头”造就了大抵精明的无锡商人,但当时中国最有名的商人却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

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答:明朝中期以后。

苏州、松江等地。

纺织业。

师: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答:“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机户出钱购买原料和织机,机工出卖力气为机户干活。

师:机工在什么地方为机户干活?答:机房。

师:机房是进行纺织生产的场地。

师:那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带的纺织业中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1.男耕女织本就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传统的经济生活;2.明朝农业的发展使百姓有了一定的购买力,也使江南地区剩余的务农劳动力转而专门从事棉纺织业;3.唐宋以后,江南已成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像松江等地自元朝以来就是中国的纺织基地,有从事纺织生产的优良技艺、专门人员和销售市场。

假设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现请思考一下,机户雇佣机工替他生产,付他工资;机工们干了一天的活从机户那儿领取工资,是否合理、公平?为什么?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他们之间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所以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

师: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工场手工业,它是从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过渡,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且从涉及的地域、行业等来看,它还只是在封建社会内“孕育”着;即使到了清代有所发展,就全国范围而言,资本主义萌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当时仍占主要地位。

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因素的出现及其长期的缓慢发展状态却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衰弱时期,它已不可能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了。

师:14——16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意大利、英国等也相继出现了工场手工业性质的资本主义萌芽,且发展相当迅速,这与其政府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中国政府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采取的是怎样的对策呢?师:清朝前期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答:闭关锁国。

师:“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

“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

清朝时它得到了严厉的实行。

那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种“闭关锁国”政策呢?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与之交流并引导:1.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农为本,重农轻商”的经济策略;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所具的超稳定性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交流;3.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固步自封、虚骄自大的浅见阻碍了中国的进步4.是在封建专制日趋衰落时对西方殖民侵略采取的消极防御策略,也是对中外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的畏惧表现。

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答:不可能。

师:那“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答: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师:当清政府的海禁使中国船队在东南亚海面销声匿迹时,欧洲各国政府却大力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掠夺,其中英国屡挫强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

19世纪中期,英国又将殖民侵略的矛头对准了哪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答:中国。

师:现请联想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辉煌,并联系今日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清朝“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师生讨论总结:师: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

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滞和倒退。

比如,海禁的施行,使中国的商品失去了广阔的海外销售市场,也因此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迟缓,19世纪末,当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却仍处在工场手工业的时代!中国因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更不能及时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于是,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领先于世,推动过世界前进的中国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在反对西方国家侵略、奴役、压迫的过程中失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师:正是基于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毫无畏惧地加入到世界范围的竞争中。

师:古今对比,我们更深切的感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等封建政策、制度导致了中国各方面的落后,尤其是决定国家综合实力的经济发展的落后,所以从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历史的发展趋势看,封建专制统治只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而必须推翻它了。

讲解方法二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教师讲解:明太祖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明初恢复、发展农业的措施及广大劳动人民几十年的辛勤劳动,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大片荒地得到了开垦,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量增加,人口数量也超过了元朝统治时的最高记录。

人口的大量增加,使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这问题就尤其突出。

提问: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种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教师展示甘薯的图片,讲解甘薯之父陈振龙的故事:陈振龙这位祖居长乐乡下的秀才,由于当初是由“外番”引进的,所以又称“番薯”。

明万历年间,陈振龙弃儒经商,到了菲律宾。

他见菲律宾到处都种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还容易种植,联想到家乡时常灾歉,食不果腹,就用心学会了种薯的方法。

1593年夏,福州一带大旱,振龙就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试种番薯,以解粮荒。

金学曾同意试种,但提出要“秋皇算帐”:就是到收成时要验收。

当时,统治菲律宾的西班牙人严禁薯种出境外传,陈振龙就悄悄买了薯苗,封装在竹筒里,捆扎在商船边,沉在水中,在海上走了七天七夜,经厦门带回福州。

7月份种下去,11月就收成果。

金学曾派人验收后很满意,感谢陈振龙为饥民度过荒年做出贡献。

第二年,金学曾就让各地推广,为纪念金巡抚的推广之功,人们改称“金薯”。

后来甘薯迅速推广到了山东、河南、河北、浙江、台湾等地。

陈振龙五代陈世元,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关于甘薯的专著《金薯传习略》。

国际上将振龙带苗回乡的时间定为甘薯传入我国的时间。

教师展示玉米、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图片,提问: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教师请学生看课本,提问:为什么它们的种植就能解决粮食紧张问题?(因为它们的成熟周期短、产量高。

)教师补充:正如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所说“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

所以不仅明朝,清朝也大力推广种植这些高产农作物,以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

2、手工业(1)棉纺织和丝织业教师展示图片《明朝松江出产的棉布》,讲解:明朝的手工业,一是棉织业的由南向北移动。

明代的中、后期,棉纺织业的技术不断提高,工具日益进步,分布范围也更广泛。

松江府成为棉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上海县产的标布尤为盛行。

苏州府也是诸县皆产木棉布,浙江的嘉善县纺纱织布都很发达,所产棉纱数量尤多,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嘉善县城所在地)纱”之谣。

北方地区由于“风气高燥,棉毳断续,不得成缕……不便纺织”,明末北直隶肃宁人“乃多穿地窖,深数尺,作屋其上,檐高于平地仅二尺许,作窗棂以通日光。

人居其中,就湿气纺织”,后来就织出了细密几与松江中品相类的棉布。

以后,北方各地的棉纺织业便迅速发展起来。

精美的松江布每年输送京师达十万多匹,送入宫廷的有龙凤、斗牛、麒麟等花纹,染上大红、深紫、赭黄等各种艳丽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