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立其诚》精讲课件

合集下载

《修辞立其诚》课件

《修辞立其诚》课件

哲学与科学
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
为人立身
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正确地认识世界, 有效地改造世界。
做学问
端正学风,“务正学以言”。
说话做事
人应当说真话,讲实话; 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
【学习任务三】

2.本文作者在说理的技巧方面很有讲究,可谓是富有趣味,请跳读文本,搜索信息,列表
2-5段解释题目内涵概念:“立其诚”的三层含义;

6-10段论证分析“修辞立其诚”的论题:学说、言论、文章,立其诚;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立其诚;正确地认识
世界,改造世界,立其诚;端正学风,立其诚;说话、表达,立其诚;

11 段 升 华 认 识 : “ 修 辞 立 其 诚 ” 是 一 个 唯 物 主 义 的 原 则 , 唯 物 主 义 是 科 学 研 究 的 真 实 基 础 。
本质 通过逐层剥笋,探索事物本质,落点在“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 的原则,即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 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学习任务四】

本文强调为文为人要“真”,《怜悯是人的天性》认为人的天性为“善”,《人应当坚持正义》
强调做人要“正义”。

三篇文章都涉及立身处世的原则问题,请在充分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说说这些观点之间

1.“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

2.《心术上》说: “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

3.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学习任务五】
● 提示:

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解释。

1.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4.1《修辞立其诚》课件20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4.1《修辞立其诚》课件20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任务三:观点碰撞
辩证分析观点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围绕“修辞立其诚”,小组 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这则材料,学生可以从为文的角度入手,谈“修辞立其诚” 的必要性,为其真实,才感人至深。也可以从为人的角度去分析,虽 然为人要讲诚实,求真,但要看交际的具体情境。文中子女向患绝症 的老人隐瞒病情,已知真相的老人佯装上当;他们彼此隐瞒,却让人 体会彼此的深情。正如季羡林在《漫谈撒谎》里所说,不撒谎应该是 一种美德,我们应该提倡,但不能顽固不化。
参考:真诚应是我们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礼记·中庸》里 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 下之化育。”意为只有对天下百姓的真诚,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 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 道理。它强调了“至诚”对治理天下,化育万物的重要作用,也 点出了“至诚”是修养自身,“成圣”的重要途径。今天,或许 “成圣”对我们来说太过遥远,或许我们真诚付出未必有回报, 但“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依然是古今不 易的法则。
(1)修辞立其诚,发言著论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2)立其诚包 含三层含义。(3)名实一致。(4)言行一致。(5)表里一致。(6)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诚伪问题。(7)追求真理,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 (8)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9)“修辞立其诚”应是 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10)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是起码要 求。(11)“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原则,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 的真实基础。
文中的“修辞”: 指的是发言、著论、写文章、做人做事;
“立其诚”: 即坚持真实性。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立 其诚” 的几 层含 义
Hale Waihona Puke 学说、言论、文章,都应该“诚” 追求真理,避免主观,力求真、实;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正确、真实、有效; 端正学风,避免曲学阿世; 说话做事力求真、实

张岱年《修辞立其诚》课件PPT(30页)

张岱年《修辞立其诚》课件PPT(30页)

内容探究
作者虽然没有提及“伪”的问题,但阐述了做到“诚” 的必要条件,从反面理解,也就是阐述了克服或避免“伪” 的必要条件。因此,虽然作者并未提到“诚伪”,但内容 是紧紧围绕“诚伪”而展开论述的,与“立其诚”含义中 的三个“一致”(尤其是第一个“一致”)相吻合,不存在 偏题之说。
肆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伍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修辞立其诚”为《易传》的美学观点,即发 言著论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本文阐述了 “修辞立其诚”是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而唯物主 义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生活贵在一个“真”字,真 诚待人、真实对己,不违背原则,不愧于真心,言 行一致,表里如一,方能体会事物本真之美。
谢 谢 观 看。
写作背景
张岱年先生在评析儒家“五常”伦理说,“五 常”之中最单纯的是“信”。张岱年先生说:“诚 的本义是信。《说文》云:诚,信也。’说话符合 事实谓之诚。”“修辞立其诚”就是强调立言为文 要坚持“诚”,就是说发言立论要以事实为根据, 要真实可信。
张岱年先生以“修辞立其诚”作为自己的治学 之道,在学术研究中,张岱年先生无论在逆境还是 在顺境中,都能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文体知识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

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分类:按研究的学科,可分为自然料学论文和社会料

学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

论文;按写作的目的,可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特点: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平易性、专业性、
实践性。
贰 整体感知
拓展延伸
观点二
从著书立说来看,“修辞立其诚”就是说发言一方面要符 合客观实际,另一方面要表现于生活行动之中。简而言之, “修辞立其诚”就是强调立言为文要坚持“诚”,发言立论要 以事实为根据,做到真实可信。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 “诚”。著书立说,把自己真实的见解表达出来,乃是“修辞 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修辞立其诚》精讲优秀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修辞立其诚》精讲优秀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其秉持的价值理念。 •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体会
严谨准确、简易朴实的语言特色。 • 4.深入理解文章观点的社会现实意义,从中得出对自己的启
示。
•张岱年(1909—2004),字 季同,河北献县人,著名 哲学家。其学术研究主要 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 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 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 的研讨。在不同的时期, 各有不同侧重。
解题
• 《修辞立其诚》 • ①修辞:本指注重文化教养,后指修饰文辞。 • ②诚:真诚。 • ③整句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
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文:标出重要 字词;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概括文章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中心论点及其提出的方式
• 中心论点提出的方式: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具体解 释“立其诚”的含义,再引用庄子的话,论证首先用“真” 字的是道家的观点。
“立其诚”的重要性两大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 第一层(第二至五段):从“立其诚”的含义方面论证中心论 点。
• 第二层(第六至十段):从“立其诚”的重要性方面论证中心 论点。
• 三(第十一段):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 论点。
文章的结构方式
全文总体来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层进式的结构 方式。 第二部分两大层次:总——分;分述的三个方面并列式。
• 示例2:矛盾。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 声”,文章有时候能如实的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想法、 品德修养。一个正直的人,他的文章会充满浩然之 气;一个虚伪的人,特德文章会假话连篇。因此, “为文要曲”和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 话在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
文章开头引用《易 传·文言》中的“修辞 立其诚”这句话,引出 全文的中心论点。

《修辞立其诚》课件20张

《修辞立其诚》课件20张
议论文语言最忌片面性、绝对化,作者首先肯 定了“强调主体性的重要”是正确的,接着用“但是” 一转,提出了“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 提”的观点,周全严谨,无懈可击。
修辞,建立言辞。诚 ,思想诚正。“修辞 立其诚”指文章修辞 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 。在本文中,“修辞 立其诚”指作文、为 人都要讲真话、说实 话,表达自己的真实 情感。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引出话题“立其诚”

(1-5)

“立其诚”的含义


名实一致 言行一致 表里一致
并 是什么




认识世界 分 式
文章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张岱年治 学贯彻一个“诚” 字。张岱年先生以“修辞立其 诚”作为自己的治学之道,始终注意将思想与生活 统一起来,为自己的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 在学术研究中,张岱年先生无论在逆境还是在顺境 中,都能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二、文体常识
文化随笔是随手笔录的东西,讲述文化知识,或 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 深思。
六、概括总结
(一)中心思想
本文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 “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 入的思考和阐述,进而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立 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 要“端正学风”、“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 现实意义。
(二)艺术特色
1.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晰。采
3.从文章的第七、八两个自然段来看,应如 何认识客观世界?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 于世界的正确认识。首先,正确认识客观世 界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其次,发挥主体 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高中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修辞立其诚》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修辞立其诚》课件

全文分析
1、第一段括号里引用庄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① 括号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② 作者从“真”的渊源开始解释,体现了其治学的严谨。
全文分析
2、“立其诚”的意思是什么?它包括哪三层含义?强调的侧重点 有何不同?
“立其诚”的意思是坚持真实性。 它有三层含义: • 名实一致:强调理论和实际一致,即理论要符合实际。 • 言行一致:强调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 • 表里一致:要求将自己(2、3、4段),在论述方法 上有何相同点?论述效果有何不同?
相同点:都运用了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展开具体论述的方法。 效果上: 第三段从“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 论及属性相异的“文学”,体现了作者论证的严密性。 第四段从浅、深两个层次展开分析,并引用古语印证,最后得出结 论,逻辑感强,有说服力。 第五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易传》的美学观点。修辞,建立言辞。诚,思想诚正。意为建立言辞以表现自己 的美好品德。《乾卦·文言》:“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 诚,所以居业也。”认为“进德”与“修辞”相较,应首先“进德修业”,然后才是“修辞 立其诚”。“修辞”是为了“立诚”,“立诚”乃是“修辞”好坏的标准。春秋时已将 “立德”看得重于“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 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将“立德”列在“不朽”之首,认为“立言” 要受到“立德”的影响。“言”“辞”是传达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的差异,必 影响言辞的表现,形成言辞的优劣。
文本常识积累 · 了解作者
“张先生之学生有习篆刻者,欲治一闲章以相赠,请示印文,张 先生命刻‘直道而行’四字。余闻之曰:‘此张先生立身之道也, 非闲章也!’张先生之木讷气质,至老不变。孔子曰:‘刚毅木讷 近仁。’直道而行则‘刚毅’矣。‘近仁’之言,其意当哉。”

《修辞立其诚》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修辞立其诚》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诚,不仅是立人之本,立国
之本,更是古往今来立文之本。 如何用诚来立文呢?
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全文,圈画重点字词,体会本文独特的 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划分层次,厘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结构, 并学会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本文“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 注重品德修养,养成“求真、求实”的文风。
张岱年著述丰富,硕果累累。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真与善的探索》《中 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等, 有《张岱年全集》(八卷本)行世。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92年。当时,中国市场经 济蓬勃发展,部分作家心浮气躁,甚至一 些学者文人也因生活所需,急功近利,言 辞浮夸,创作一些吸引眼球的作品。有感 于此,张岱年先生写了《修辞立其诚》一 文,呼吁作文、为人都要“立其诚”。
问题探究
3.文章将“立其诚”的含义概括为哪三点?应如何理解?
“立其诚”应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三个方面。 “名实一致”,就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一致; “言行一致”,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4、怎样理解第6-8段内容与“修辞立其诚”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1.如何理解《修辞立其诚》一文标题的含意和作用?
含意:在本文中,“修辞立其诚”指作文、为人都 要说真话、讲实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用: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统领全文。
问题探究 2.作者是如何提出文章的中心论题的?
文章开篇引用《易传·文言》中的名句,指出这是“发 言著论写文章”的原则,并对“立其诚”重新定义,从 历史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强调古代儒家谓之为 “诚”,就是现代所谓的“真”。至此,本文的中心议 题“立其诚”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修辞立其诚》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修辞立其诚》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善意的谎言违背诚信。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违背 了诚信的原则。虽然善意的谎言暂时掩盖了事实,让人不至 于太难过,但纸包不住火,真相总有一天会显露出来,那时 候给人造成的痛苦岂不是更大?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谎言终究是谎言,都是我们人类不能触摸的伤口。
(2)善意的谎言可以理解。善意的谎言是人 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心灵的安慰,谁 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 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 说谎者虚伪。
(3)文章方面:由于世事错综复杂,说真话、讲实话不 容易做到,由于不正常的社会关系,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 感情隐藏起来。人们应端正心态,看清世事,把自己的真实 见解表达出来。
“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研究的 真实基础,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无所畏惧,敢于亮出自己的 真实的思想见解。
(3)语言简洁,意蕴丰富。本文从多角度、多层次对论点进行阐发 论述,但篇幅并不长,得益于作者精练简洁的语言以及在论证过程中点 到为止不做过多的阐发的做法。如第三段,论述“名实一致”,作者把 哲学命题和科学命题合为理论命题一起论述,又用一句话论述了与理论 命题有本质不同的文学的“名实一致”问题。简短的文字,却包含了 “言辞”的所有领域,文字虽短,论述全面。
知识链接

《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是诠释《易
传 经》的经典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
》 的论文集,众多学者考证今本受道家阴阳家思想影响
相当多,而帛书本阴阳家自然色彩浓厚。

知识链接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
子 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
》 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③语言平实,文风质朴。除了因论证的需要而引用典籍史料外, 作者的语言十分平实,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丝毫没有艰涩之感。
【思考6】“修辞立其诚”对我们有 哪些方面的启发?
• 明确 没有偏题。第7、8两段承接上文对“立其诚”三层 含义的论述,为第6段“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 题”所领起。“诚伪”中的“诚”对应“立其诚”的三个 “一致”,“伪”则对应其中的不一致。作者阐述做到“诚” 的必要条件,从反面理解,也就是阐述了克服或避免“伪”的 必要条件。因此,虽然作者在文中并未提到“诚伪”,但内容 是紧紧围绕“诚伪”而展开论述的,与“立其诚”含义中的 三个“一致”相吻合,不存在偏题之说。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观点,梳理作 品的论证思路。 •2、探究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 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 •3、思考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 发意义。
了解作者
• 张岱年(1909—2004),字季 同,河北献县人,著名哲学家。其学 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 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 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在不同 的时期,各有不同侧重。
【思考5】品味语言特色
• 1.文章是如何避免说理带来的艰涩难懂的感觉的?
• 明确 ①文章结构形式娓娓道来,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作 者思路清晰,按照提出论题和观点、分析阐释论题和观点、总 结观点并指出论题重要意义的思路结构文章,符合大众的阅读 和认知习惯。
• ②注重对引用的典籍文献的解释。作者在引用古文献之后,往 往紧跟着就对文献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这就让读者很 容易理解了。
• 6.文章倒数第三段引用《汉书·儒林传》 的话,其用意是什么?
• 明确 作者反对“曲学阿世”,批评这种 做法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说明 “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 号召大家要遵行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思考3】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 明确 本文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第1段是引子,引 出话题:“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第2~6段,阐 明“立其诚”的三层含义,这相当于议论文的“是 什么”。第7~8段,解释为什么要“立其诚”—— 因为“立其诚”符合唯物主义原则,这是议论文的 “为什么”。第9~10段,阐明“怎么办”——指 出要“立其诚”,就要端正学风,要“说真话、讲实 话”。第11段,总结全文。
【思考2】理解文章内容
• 1.文章将“立其诚”的含义概括为哪三点?应如何理 解?
• 明确 作者认为,“立其诚”应包括“名实一 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等三个方面。“名实 一致”,就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一致;“言行一 致”,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 的应该一致。
《修辞立其诚》
张岱年
•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 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 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 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 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 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 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 不适。我们应提倡什么样的文风呢?
解题
• 《修辞立其诚》
• ①修辞:本指注重文化教养,后指修饰文辞。
• ②诚:真诚。
• ③整句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 诚实;后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
初读课文
【思考】翻译并理解下面的句子
• ①道恶乎隐而有真伪? • 明确 大道隐藏于哪里,才(使原本浑朴的世间)有了真伪之分? • ②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 • 明确 所谓顺应,就是不增不减。……所谓顺应,就是舍弃自
己的主观成见而以外物为法则。 • ③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 明确 一定要端正学风(指谨守儒家正学)来说话பைடு நூலகம்不要歪曲学
术(指曲解经典的原义)来迎合世俗。
问题探究
【思考1】作者是如何提出文章的中 心议题的?
• 明确 文章开篇引用《易传·文言》中的名句, 指出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原则,并对 “立其诚”重新定义,从历史的角度对其进行 重新界定,强调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就是 现代所谓的“真”。至此,本文的中心议题 “立其诚”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 4.文中作者引用了《心术上》中的名言主 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 明确 引用的这段话是说,在认识外物的 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外物的 本来面目。换句话说,认识外物要尊重其 客观性,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尽量排除 主观因素对认识的影响。
• 5.课文第7、8两段,阐述“学说、言论、文章”诚伪问题,但 文中却没有提到“诚伪”,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请结合 文章进行分析。
写作背景
• 本文写于1992年4月,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 学宗旨。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字。20 世纪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 理之诚心”;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 学修养之基础;他晚年自号“渠山拙 叟”(“渠”即张载,“山”乃王夫之),并以 “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则。冯友兰评 价说:“张先生治学之道为‘修辞立其诚’, 立身之道为‘直道而行’,此其大略也。”
【思考4】概括分析文章在论证上的特点。
• 明确 ①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大致遵循“立 其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 中间也有并列式的结构,如“立其诚”的三层 含义。②多处运用引用论证方法,文中引用了 《易传·文言》《管子·心术上》《汉书·儒林 传》等传统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有力地证明了 论点。
• 2.从文中看,应如何认识客观世界?
• 明确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 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首 先,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应力求避免主 观的干扰;其次,发挥主体性,应以 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 3.“修辞立其诚”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怎 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 明确 文中强调,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 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人们把自己 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主要是因为不正常的社 会关系所造成的,这种不正确的人心扭曲必须 改变,而改变的方法就是说真话、讲实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