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李达简历
李达同志生平
李达同志生平李达同志生平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原顾问李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二日十九时十分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九岁。
李达同志一九○五年四月十九日生于陕西省眉县横渠区崖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五岁时就开始给地主打短工,饱受凌辱。
后来先后考入西安市私立东道中学和省立单级师范学校。
其间,他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在“五四”、“五卅”运动中,和同学们积极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游行示威等活动。
一九二六年考入冯玉祥在甘肃平凉创办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排长、连长。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李达同志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
一九三二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湘赣苏区独立第一师参谋长、第十七师参谋长兼团长、第六军团参谋长。
参加了湘赣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曾荣获二等红星奖章。
一九三四年红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他率军团部分部队,几经辗转,冲出重围,与贺龙同志所率第二军团胜利会合。
后调任第二军团参谋长,参加指挥了龙家寨、梧溪河、忠堡、龙山、板栗园等战斗,为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征途中,他先后担任红二军团和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成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在军事方面的得力助手。
一九三七年初,李达同志任援西军参谋长,为接应突围的西路军部队,作出了积极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达同志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长,后兼太行军区司令员。
他跟随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志,率领第一二九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以袭击、伏击、阻击等战法,先后在长生口、七亘村等地重创日军。
随后,他协助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领第一二九师,转战晋冀豫、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精心制定作战方案,部署战役,事必尽责。
他作为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的主要助手,参与指挥了著名的反六路围攻、反九路围攻、开辟冀南、白晋战役、百团大战、一九四二年夏季反扫荡、沁源围困战、安阳战役等一系列战役、战斗,粉碎了日军的残酷围攻、“扫荡”,及其“囚笼政策”、“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为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达
刘邓的好参谋长——李达南亩/《党史博采》2000/11如果说,刘邓中间夹不进一个顿号,那么,刘邓旁边同样也缺不了一个人——李达。
纵观李达的戎马生涯,他在长达30年的参谋长职位上,一半多的时间是在刘邓身边为之运筹帷幄。
(一)李达原名李德三,1905年4月19日生于陕西省眉县崖下村。
1926年在甘肃平凉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排长、连长。
1931年12月随赵博生、董振堂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9月由王震、甘泗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达曾是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著名将领在军事方面的得力助手。
他先后担任红五军团连长、湘赣苏区独立第一师参谋长、第十七师参谋长兼团长、红六军团参谋长。
1934年7月,红六军团奉命实行战略转移,他率军团一部首先与贺龙所率红二军团(当时称第三军)会合,后任红二军和红二方面军参谋长。
在1933年春湘赣苏区的反“围剿”中,他曾获银质红星奖章。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处长,1938年12月任参谋长。
此后,相继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中原军区参谋长、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参谋长。
作为刘邓在军事上的助手,李达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付出了满腔心血。
作为有着卓越指挥才能的刘邓首长的参谋长,李达与他们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无形中学到了许多非凡的指挥方略和精辟的军事理论。
他精心协助刘邓首长制定作战方案,部署战役,事必尽责。
李达常常是在距前线最近的制高点观察战斗进展情况,有几次都是刘伯承亲自把他从山头上拉下来。
他善于组织司令部和各部队的侦察网,及时摸清各路进攻之敌的番号、兵力和出动时间,甚至准确地预测出各路敌人的行军速度。
每逢大的作战行动,他都要提出几个不同的作战预案,在战役或战斗的进行中,还要提出许多有见地的建议供刘邓首长参考。
如在淮海战役中,以中原野战军主力截断徐州至宿县间铁路这一重要作战构想,就是由李达拟订,以刘(伯承)邓(子恢)李(达)联名向中央军委和陈(毅)邓(小平)建议的。
李达
七律诗
咏中共一大代表李达 江北川 江北川 两赴扶桑读理科,书生意气总蹉跎。 两赴扶桑读理科,书生意气总蹉跎。 传播马列烽烟起,唤醒工农血雨磨。 传播马列烽烟起,唤醒工农血雨磨。 交恶无声钦大德,著书立说化干戈。 交恶无声钦大德,著书立说化干戈。 诲人不倦身垂范,六六犹难渡劫波。 诲人不倦身垂范,六六犹难渡劫波。
李达故居
• 现李达故居座北朝南,分 李达故居座北朝南, 座北朝南 前后两栋,中有天井, 前后两栋,中有天井,属湘西 地区典型的庭院式建筑。 地区典型的庭院式建筑。院中 有院,高低错落有致 有致, 有院,高低错落有致,与周围 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乡间 小园林式的布局 前栋围房, 的布局。 小园林式的布局。前栋围房, 后栋是正屋,左间为李达卧室, 后栋是正屋,左间为李达卧室, 右间为书房,东西为厢房。 右间为书房,东西为厢房。砖 木结构,盖小青瓦。 木结构,盖小青瓦。室内为木 壁间墙,方花格窗,正屋檐高4 壁间墙,方花格窗,正屋檐高 顶高6.6米 占地1260平方 米,顶高 米,占地 平方 米。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 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 2000年,对故居按原貌进行了 年 修复。 修复。
谢谢!
•
Thank you!
•
毛泽东点评李达
•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最早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准确地、坚定地传播给中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学习 勤奋,治学态度谨严。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素养根底深厚。半个多 世纪以来,李达把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正确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上, 用以武装革命人民的头脑,同时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反对社会主 义、共产主义的反动学者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同真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正确宣传分 不开的 李达的功绩永垂青史。他为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真 理而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的英灵将伴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全人 类的解放,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李达,1920年8月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建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后代理书记,1921年7月参与筹备和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共第一届中央局委员、中央局宣传主任。
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宣传家和教育家。
1919年7月,留学日本的李达在寄回国内发表的文章中提出建党问题。
他得知五四运动领袖陈独秀被捕,立即赶写发表《陈独秀与新思想》一文,热情赞扬陈独秀“能够把一般青年由朦胧里提醒觉悟起来”,强烈谴责段祺瑞政府,坚定地表示要用革命的“新思想”改造旧制度,建设“新国家”。
1920年8月,李达应陈独秀之邀,从日本回到上海,与陈独秀、李汉俊开始筹建中国共产党组织,创办并主编《共产党》月刊,参与编辑《新青年》。
他们建立上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推举陈独秀为书记,拟定党纲主张“劳工专政,生产合作”,并致函约请各地社会主义者组织支部,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陈独秀、李大钊、李达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创始人。
半年后,李达代理陈独秀的上海发起组书记职务,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的地位日益趋重。
《共产党》月刊是上海共产党组织出版的秘密理论刊物,1920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之际创刊,发行5000份,编辑出版7期。
主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革命方向,批判无政府主义主张,重点宣传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大量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材料,介绍俄国共产党经验和列宁建党学说,并译载过列宁的重要著作。
《共产党》月刊在提高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方面,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期《短言》明确指出:中国的“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抢夺来政权;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底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以至于无国家,使资本阶级永远不至发生”。
中共党史上的两个李达
中共党史上的两个李达作者:拾英来源:《百年潮》2014年第08期中共党史上有两位李达,都是声名赫赫,一位是参谋长李达,一位是中共创始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
参谋长李达毕业于甘肃平凉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起义。
李达满腔热情地参加了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到湘赣边革命根据地,任红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兼三团代理团长、红八军参谋处处长,从此就一直没有离开参谋部这个岗位。
1934年在红六军团任红六军团参谋长,10月他率军团一部首先在贵州印江地区与贺龙所率红二军团会合。
红二军团因“左”倾肃反,军、师两级的七位参谋长全部被杀,造成红二军团司令部机关工作陷入停顿状态,贺龙得知李达上过军校,精通参谋业务,特地把李达调来,任红二军团参谋长。
李达上任后重新恢复了军师两级司令部的机构和参谋业务,在创建湘鄂川黔苏区和长征中保证了军团首长对两个军团实施指挥。
红二、红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后,李达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长征途中一路浴血奋战,冲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北。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时1万人,到达陕北仍有1万人,被毛泽东称赞“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这与李达出色地发挥其参谋长的职责有着直接关系。
王震曾幽默地谈起李达的名字:“‘李’者,十八子也,点子多也;‘达’者,兼济天下也,将才之谓也。
” 任弼时多次和毛泽东说过:“没有李达,红六军团生存不易。
后来能成立红二方面军,李达居功至大。
”抗日战争期间,李达任一二九师参谋处处长(1938年改任参谋长),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领导下,在多次战斗中为痛歼日军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部署实施第一二九师对平汉、正太铁路的分段破袭战,百团大战,粉碎日军华北方面军纠集2.5万人对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的大规模夏季“扫荡”,刘伯承、李达率第一二九师师部转移,冲出日军的合围。
刘伯承、李达率第一二九师师部与日军周旋,指挥部队开展内、外线作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数学家事迹
数学家事迹李达,字仲珩,湖南平江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航天航空专家。
他早年就读于国立东南大学,攻读数学统计专业。
1928年,李达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天文,并于1933年获数学博士学位,是我国最早发表差分方程稳定性论文的数学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达先后在清华、山东、同济、重庆、复旦、中央等大学及兰田国立师范学院任教授。
1946年,由教育部派至美国进修,研究应用数学,曾服务于“阿波罗登月计划”。
1905年7月20日,李达出生于湖南平江县的新平村。
李达在家中排行第二,兄弟姐妹中有四人大学毕业,其父李介藩曾担任过小学校长。
李达幼时家贫,“以家贫,蒙方校长浼江隽、万国钧二先生资助,1923年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初习文史,后改数学”。
当时东南大学的数学系实力雄厚,在国内属一流地位,系主任是熊庆来,还有何鲁、段子燮等教授,同学有周绍濂、陈传璋、周怀衡、胡坤陞、唐培经、周鸿经,可谓人才济济。
东南大学后来改为第四中山大学,当时民生凋敝,学校又加费,很多学生不能缴费,李达于是号召同学,作免费运动。
1927年毕业后,留校助教。
李达在东南大学的经历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学业基础。
德国学术院(Deutsche Akademie)在中国招收研究生时,给了湖南两个名额,当时的教育厅长黄士衡主张公平竞争,进行公开考试。
结果李达名列第一,与另外一位中试者何凤山一起,顺利进入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
李达师从庇隆(Oskar Permn)、卡拉西奥多里(Caratheodory,1873~1950,是原希腊籍数学家阂可夫斯基门下博士,擅长实函、复函、偏微、变分法和数值计算)及哈尔托格(Hartogs)研习数学,并跟随索末菲(Sommerfeld,1868~195l,著名原子物理学家)和威尔肯斯(wilkens)学习物理和天文。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留学期间,李达以“变系数差分方程组解的稳定条件”的课题,连续两年争取到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并在瑞典的《数学学报》上发表了几篇论文。
李达、王会悟:中共一大成功召开的杰出贡献者
2022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要召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与党的一大有着无可比拟的密切关系。
其中,中共的创始人之一李达及妻子王会悟,对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作出了杰出贡献。
志同道合的革命夫妻李达,1890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零陵地区角山镇(现为永州市零陵区)一个农民家庭。
1909年秋,李达以优异成绩考入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1913年,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取湖南官费留日生,前往日本留学。
1918年5月,李达参与组织中华留日学生救国团,罢课回国请愿,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919年,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等在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发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李达便在《觉悟》副刊上连续发表文章,介绍欧洲各社会主义政党的情况,并翻译《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等著作,积极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夏天,时年30岁的李达从日本回到上海,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
同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陈独秀为书记。
后受陈独秀委托,李达担任代理书记职务,全面负责上海早期党组织的工作,并于同年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
王会悟,1898年7月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府桐乡县(现为桐乡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
她的父亲王彦辰是一名晚清秀才,开了一家私塾,教家族中的孩子读书。
她13岁时,由于王彦辰不幸病故,家庭经济拮据,无奈之下,她不得不从嘉兴师范学校退学回到家乡接替父业执教,挣钱养家糊口。
1918年间,她不堪受人藐视,愤而辞职到湖州的胡郡女塾攻读英语。
最初她在校边念书、边给学校打扫卫生,后来有人发现她中文功底不错,就将她推荐给校长,经考察,学校决定让她给学校牧师的夫人们当老师,这样她才成了一名“教师”。
王会悟在校期间经常阅读《新青年》杂志,并用白话文大胆地给陈独秀、李达、恽代英等她所敬佩的社会名流写信,表示赞成提倡白话文,拥护他们所宣传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
李达李达简历
李达-李达简历李达-个人概述李达-生平纪实1890年10月2 日生。
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后到日本留学。
1918年5月参与组织中华留日学生救国团,罢课回国请愿。
1919年五四运动后,在《觉悟》副刊上连续发表文章,介绍欧洲各社会主义政党的情况,并翻译《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社会问题总览》等著作,积极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8月由日本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于同年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
1921年7月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宣传。
同年9月创办党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后,李达与陈独秀的矛盾日益尖锐,并辞去了中央局宣传主任。
1922年到长沙,任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学长。
1923年4月与毛泽东一起创办《新时代》月刊,任主编。
同年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遂离开党组织。
此后,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
1923年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
1926年发表《现代社会学》,系统论述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
1927年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兼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
3月回长沙筹办国民党湖南省党校,任教育长。
9月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
1928年到上海创办昆仑书店,出版各种进步的哲学社会科学书籍。
1930年至1931年任上海法政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
1932年至1937年先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兼经济系主任、中国大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朝阳大学教授。
他还积极配合党的统战工作。
在北平任教期间,他多次受党的委托到冯玉祥处讲学,说服冯联共抗日,促进冯同共产党的合作。
1935年发表专著《社会学大纲》,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
他还积极配合党的统战工作。
李达
据就在于社会的“经济构造”发展的必然性。他依据这个根本观点,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伦理道德,指出这种道德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中国的大家族制度,亦即封建的农业经济组织,并与专制政治有着十分明显的依存关系,其实质是历代帝王专制和封建家族制度的护符,是封建统治者压迫劳动阶级的工具。他认为,现代的经济组织,促起劳工阶级的自觉,迎合社会的新要求,大家族制度因此陷入了崩颓粉碎的命运,封建伦理道德也必将随着归于败亡,而为“劳工神圣”的新伦理、新道德所取代,从而实现道德领域的革命。为了实现这一革命,李大钊认为必须将它同社会革命结合起来,并且提出了物心两面和灵肉一致的主张,即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他指出: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定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为了确立新道德以利于改造人类精神,他强调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切陈腐的僵死的旧道德加以人为之力,促使其迅速崩溃。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哲学家。
生平和著作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当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他参加了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尖锐地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同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1917~1919年,他先后发表了许多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他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工作。同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他积极支持和领导1919年的五四运动,并于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李达同志生平简介
李达同志生平简介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蔡家埠(今永州市冷水滩区油榨头社区)人。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和史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
1958年曾同毛泽东就主观能动性问题发生争论,直言批评大跃进中的唯心论,对六十年代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左”的政治批判取沉默态度,不同意林彪的“顶峰论”。
于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攻击、诬陷,被迫害致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李达的冤案得到昭雪。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李达:中共“一大”的发起人
李达:中共“一大”的发起人李达(1890-1966),湖南永州人,1920年8月,他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老末”变第一三改救国梦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油榨头村,一处老房子内,李达在此度过少年时期。
考中学时,年纪小、个子矮、乡下人打扮的李达,引得许多人围观。
榜单上,李达排在被录取者的最后一名。
进校后,第一名朱保善常当众挖苦李达成绩差。
受到刺激的李达暗下决心,第一学期结束时,跃居年级第一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孙中山“大办实业,以利国富民强”思想影响,1913年和1917年,李达两次赴日本留学,攻读理科,力图“实业救国”、“科技救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留日学生回国请愿失败,再次重创李达。
正当他感到前途迷茫、内心苦闷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李达偷偷阅读马列主义书籍,最终放弃理科专业,师从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河上肇。
《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文章,都是李达在日留学时撰写,并寄回国内发表的,这使他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
调和“陈李”分歧代理书记职务1920年,李达从日本回到上海。
炎炎烈日炙烤下,李达拜访了久闻大名的陈独秀,并欣然接受“作发起人”的邀请。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陈独秀被推举为书记。
之后,陈独秀赴广州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主任,书记一职由李汉俊代理,两人通过通信商谈一些重大问题。
1921年2月,就党组织“是采取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陈独秀与李汉俊打起文字仗,裂痕愈来愈大。
李达从大局考虑,全力周旋于两者之间,竭力弥合裂痕。
调解没有任何结果,李汉俊愤然辞去代理书记职务,把党员名单及所有文件都交给李达,要他代理书记职务。
从1921年2月到中共“一大”召开,李达一直代理着“书记”的职务并担负“一大”的发起与组织工作。
夫妻俩“操办”中共“一大”筹备建党期间,他以留日学生理事身份,参加了上海博文女校中国学生联合会的领导工作。
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李达篇
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李达篇□王相坤李达论“初心”李达(1890—1966),湖南永州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教育家、理论家、著作家,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和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社会主义有两面最鲜明的旗帜社会主义有两面最鲜明的旗帜,一面是救济经济上的不平均,一面是恢复人类真正平等的状态。
——李达《社会主义的目的》(1919年6月19日)资本制度自己给自己掘了坟坑依唯物史观所说,新社会的组织,是旧社会组织中各种固有势力发展的结果。
资本制度发达至于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发生一种“自身解体的物质上的动因”,资本制度自己掘自己的坟坑。
可是某种社会形式中固有的生产力,若在可以充分利用发达的期限以内,决不会倒灭的。
——李达《马克思还原》(1920年12月26日)照社会主义的原则说,社会革命在资本制度发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自然要实现的,然而也可以用他种人为势力——非妥协的阶级斗争——促进他的速度。
英、美的资本制度比俄国的要发达得十数倍,英、美两国的工会比俄国的也要发达得十数倍,何以社会革命不在英、美两国发生,反在俄国实现呢?这就是因为俄国社会革命党实行的力量比英、美两国的大的原故。
所以我国在中国运动社会革命的人,不必专受理论上的拘束,要努力在实行上去做。
——李达《社会革命底商榷》(1920年12月7日)发达生产事业,无论是资本主义者,或是社会主义者,都是绝对承认的要想为中国无产阶级谋幸福而除去一切悲痛,首先就要使他们获得生活必需的资料。
要使他们获得生活必需的资料,首先就要开发生产事业。
所以发达生产事业的一件事,无论是资本主义者,或是社会主义者,都是绝对承认的,只不过生产方法不同罢了!——李达《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1921年4月8日)中国何时能够发生社会革命?中国社会革命究竟采用何种范畴的社会主义,大概也是要按照国情和国民性决定的。
未到实行的时候,我们也不能预先见到,所以不敢说中国应实行多数主义,却又不敢说中国一定不适宜多数主义。
党史人物--李达
党史人物--李达在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中,有位典型的学者型人物,他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李达。
虽然后来他一度脱党,却经毛泽东亲自批准再度回到组织里来,并成为一个没有预备期的“特殊”党员。
李达,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岚角山镇(今属冷水滩市)人。
生于1890年,1911年入北京京师优级师范学校读书。
1913年赴日本留学,后因病回国。
1917年再次赴日,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后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理科,并在那里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
1920年回国后,他与陈独秀、陈望道等人共同发起在上海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并代理小组书记。
他主编了《共产党》理论月刊,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
1921年7月在上海望志路106号那间有特殊意义的屋子中,作为上海小组的代表,他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后,他分工负责中共中央局宣传主任,后又担任上海平民女校业务主任(校长),主编《新时代》杂志,是中共党内早期的理论家和宣传鼓动家。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后,李达与陈独秀的矛盾日益尖锐,并辞去了中央局宣传主任。
翌年因在建党和发展党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他脱离党组织,回湖南从事教育启蒙。
此间他仍和中共党内的旧友保持着关系,并配合着做些革命的宣传工作。
1927年,长沙发生反共“马日事变”后,李达又去上海的法政大学和暨南大学、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中国大学、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处任教授、系主任。
在此期间,李达虽在党组织之外,在思想上仍坚信共产主义,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不辍,他的著作成为毛泽东和其他许多革命者学习研究哲学的重要书籍。
1949年,李达利用他的声望参加并策动湖南和平起义。
同年他应中共中央电邀北上入京,见到阔别已久的老友兼同乡毛泽东,并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党的创始人,脱党后又回到党内,一个画了近30年的圈终于圆满。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担任过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等校的校长、一级教授,以及中国哲学会第一任会长等职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简介
火者追求真理、献身真理的精神,却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正主义、梁启超等人的假社会主义和当时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为
建党清除思想障碍。1923年离开党组织后,李达开始专门从事马
克思
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在以后整个民主革命时期,他不避艰
险,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用笔和舌战斗。他不仅写出
联系李达的哲学贡献,首先在于他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对
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阐发。1922年,李达受毛泽东之邀,到湖南
自修大学讲授唯物史观。他以很大的精力研究和宣传唯物史观,
并力图对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说明,写成《现代社会
学》一书。这部系统阐发唯物史观的著作出版后在革命者中广泛
流传,影响很大。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当局曾以“著有《现代
深入钻研马列哲学经典著作、广泛综合国内外马列主义哲学研究
的新成果,力图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呕心沥血之作。这部书
的最大特点是坚持“两个统一”,即: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
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是中国第一次以教科书形式、详
尽而严整地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开山之作。这部书的出
版,为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宇宙观和历史
国50年代哲学界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成果,后被译成多种
文字,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也得到了毛泽东本人的肯
定。毛泽东在致李达的信中说:“这个《解说》极好,对于用通
俗的言语宣传唯物论有很大的作用”,“这是广大工作干部和青
年学
生的迫切需要,希望你多多写些文章。”难能可贵的是,李
后历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
李达-生平介绍
1890年10月2 日诞生于湖南零陵岚角山镇 (今属冷水滩市)一个佃农 家庭。李达的祖父李光亮靠 几亩薄地养了两男两女,但 还是让次子李辅仁也就是李 达的父亲读了几年的书。 李达刚满5岁,就跟着父亲识字,7岁时李达拜前清秀才 胡燮卿为师,天资聪颖的李达除了熟读老师指定的教材外, 还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数学和自然常识他特 别喜爱。
《唯物辩证法大纲》
《现代社会学》
《社会学大纲》
正当李达全力投入工 作的时候,文化战线上 掀起了大批判运动。此 时中共中央中南局的有 些人对李达颇有微词, 认为李达“埋头研究, 不关心政治”,随即指 示武汉大学整理出李达 的一份材料,说李达是 “反动学术权威”,并 通过有关部门报到中央。
此后,对于李达的批判开始升级,李达的名字, 在报纸上公开点了出来。进入7月后,批斗的方式开 始残酷起来。武汉地区接二连三的批斗大会,李达总 是“主角”,批斗、声讨、示众、审讯、辱骂,使一 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遭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迫害。 然而倔强的性格,使李达从不在批斗者面前低头,所 以每一次批斗,对他的人体摧残是最重的。 7月中旬,为了加大对李达“罪行”的批判力度,武 汉大学举办了“李达罪行展览”。这时李达胃病加重, 伴有大量出血,每次发作,李达都非常痛苦,有时痛 得大汗淋漓。尽管如此,对李达的批斗却没有半点减 缓的迹象,批斗、游街、罚跪,可谓变本加厉,直到 李达卧床不起。
• 90年前,湖南永州人李达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奔波的故事逐一 展开。 “一大”会址选定和外地代表的住宿等具体事务都 由李达负责 ,中共一大代表住宿地点最终选定了博文女校。 • 接下来,李达和王会悟为一大会址奔波。他们想到了当时也 是一大代表的李汉俊的胞兄李书城的家——望志路106号李 公馆。李书城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李书城“大官”身份 可起掩护作用,且离博文女校不远 。会议期间,陌生男子 (法国特务)闯入,被细心的王会悟察觉,她建议更换会议 地点,并得到了毛泽东等人的赞同。 • 7月31日,代表们乘早班车从上海抵嘉兴,以游湖为名,把 船泊在僻静水域。王会悟扮成歌女,在船头望风。上午11时 左右,“一大”南湖会议开始。下午6点多,会议完成全部 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影子参谋”李达
“影子参谋”李达导读:本文“影子参谋”李达,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影子参谋”李达冯广宏王晓建来者不善:智取蒋介石“钓饵”1905年3月15日(农历),李达出生于陕西省眉县横渠区崖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又组建了国民军,并通电吁请孙中山北上。
1925年,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在甘肃平凉创办了第二军官学校。
李达便奔赴平凉,考入第二军官学校,学习炮兵专业。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26军团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李达任74旅旅部副官。
1931年12月,该军发动宁都起义投诚,为中国工农红军输入了新鲜血液。
李达在起义中曾负责接运粮饷,为起义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李达留在红军后,被任命为红5军团的连长。
不久,湘赣军区第8军代政委兼独立l师政委王震到红5军团来选调干部,条件是受过正规训练、能搞军事训练的营连级干部。
在干部名单里,王震发现李达毕业于平凉军官学校,又当过学兵连连长,是比较理想的人选。
李达到湘赣军区工作后,为人谦虚,平易近人,思想进步,作战勇敢,打仗都是冲在最前头,因此深得红军指战员的信赖。
但是,由于李达愿意在前线带兵打仗,不想在机关工作,所以对自己在冯玉祥的部队当过参谋官的经历“藏而不露”,从未提及。
但是,细心的王震政委还是看出来了。
因为他发现李达对通信、识图、标图等司令部的业务很在行,就问李达:“你过去是不是当过参谋?”李达见“藏”不住,只好老老实实地“招认”了。
当时,红军中有师范文化程度的干部是极少的,在军校受过正规训练,又做过参谋工作的,更是屈指可数了。
于是,他很快就被任命为独立1师参谋长兼第3团团长。
1932年11月,他又被提升为红8军参谋长。
1936年7月5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肖克为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政委,李达任参谋长。
这时,李达年仅31岁。
1937年9月16日,李达担任参谋长的129师誓师之后,奉命进驻陕西省富平县的庄里镇地区,准备向晋东南进发。
李达冷水滩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F....「二丁二*s人*宀r耳--rflF-T J 舟,J颈?一讹1琴-------I-L.4李达:冷水滩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何冲龙李达,生于1890年10月,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岚角山镇油榨头村灌塘李家人。
他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和中国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著述和宣传,在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等诸多领域都有开拓性贡献。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并将李达列为“名家大师”。
“像俄国那样走革命的道路”年轻时的李达,和当时许多中国青年一样忧国忧民,怀抱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而发愤学习。
1918年5月,留学日本的李达参加了留日学生回国“抗日拒约”活动,并与8名学生来到总理府向段祺瑞请愿。
请愿失败后,李达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梦想破灭。
但是,这次反帝爱国活动,“是李达由单纯爱国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决定性一步”o李达后来回忆说:“这次挫折,使我们深刻地觉悟到,要想救国,单靠游行请愿是没有用的;在反动统治下,'实业救国'的道路也是一种行不通的幻想。
只有由人民起来推翻反动政府,像俄国那样走革命的道路。
而要走这条道路就要抓紧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俄国人的革命经验。
”五四运动以后,我国掀起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社会主义思想运动。
这个运动刚刚兴起,李达就在日本积极为国内报刊撰稿。
1919年6月18日和19日,李达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公幵发表了《什么叫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目的》两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初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原理,简要回答了“社会主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着重阐明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指出“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终极的理想”,明确划分了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界限,批判了“把无政府主义置在社会主义头上”的假社会主义。
数学家业绩
数学家业绩李达,字仲珩,湖南平江人,国际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航天航空专家。
他早年就读于国立东南大学,攻读数学核算专业。
1928年,李达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地理,并于1933年获数学博士学位,是我国最先宣布差分方程平稳性论文的数学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达前后在清华、山东、同济、重庆、复旦、中心等大学及兰田国立师范学院任教授。
1946年,由教育部派至美国深造,研讨运用数学,曾服务于“阿波罗登月方案”。
1905年7月20日,李达诞生于湖南平江县的新平村。
李达在家中排行第二,兄弟姐妹中有四人大学毕业,其父李介藩曾担任过小校园长。
李达幼时家贫,“以家贫,蒙方校长浼江隽、万国钧二先生赞助,1923年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初习文史,后改数学”。
其时东南大学的数学系实力雄厚,在国内属一流方位,系主任是熊庆来,还有何鲁、段子燮等教授,同窗有周绍濂、陈传璋、周怀衡、胡坤陞、唐培经、周鸿经,可谓人材辈出。
东南大学后来改成第四中山大学,其时百孔千疮,校园又加费,许多学生不能缴费,李达所以召唤同窗,作免费运动。
1927年毕业后,留校助教。
李达在东南大学的阅历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学业根底。
德国学术院(Deutsche Akademie)在我国接收研讨生时,给了湖南两个名额,其时的教育厅长黄士衡建议公平竞争,进行揭露考试。
功效李达名列第一,与别的一名中试者何凤山一同,顺畅进入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
李达师从庇隆(Oskar Permn)、卡拉西奥多里(Caratheodory,1873~1950,是原希腊籍数学家阂可夫斯基门下博士,拿手实函、复函、偏微、变分法和数值核算)及哈尔托格(Hartogs)研习数学,并跟从索末菲(Sommerfeld,1868~195l,著名原子物理学家)和威尔肯斯(wilkens)学习物理和地理。
本篇文章来自材料办理下载。
留学期间,李达以“变系数差分方程组解的平稳条件”的课题,接连两年争夺到了中华教育文明基金会的赞助,并在瑞典的《数学学报》上宣布了几篇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达-李达简历
李达-个人概述
李达-生平纪实
1890年10月2 日生。
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后到日本留学。
1918年5月参与组织中华留日学生救国团,罢课回国请愿。
1919年五四运动后,在《觉悟》副刊上连续发表文章,介绍欧洲各社会主义政党的情况,并翻译《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社会问题总览》等著作,积极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8月由日本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于同年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
1921年7月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宣传。
同年9月创办党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
和革命丛书。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后,李达与陈独秀的矛盾日益尖锐,并辞去了中央局宣传主任。
1922年到长沙,任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学长。
1923年4月与毛泽东一起创办《新时代》月刊,任主编。
同年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遂离开党组织。
此后,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
1923年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
1926年发表《现代社会学》,系统论述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
1927年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兼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
3月回长沙筹办国民党湖南省党校,任教育长。
9月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
1928年到上海创办昆仑书店,出版各种进步的哲学社会科学书籍。
1930年至1931年任上海法政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
1932年至1937年先后
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兼经济系主任、中国大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朝阳大学教授。
他还积极配合党的统战工作。
在北平任教期间,他多次受党的委托到冯玉祥处讲学,说服冯联共抗日,促进冯同共产党的合作。
1935年发表专著《社会学大纲》,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
他还积极配合党的统战工作。
1938年到桂林,任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由于他长期进行进步活动,抗战中期以后,长期困居家乡并受到国民党当局的监视。
1947年至1949年任湖南大学教授。
1949年5月,他前往北京,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同年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从事党的教育工作。
1949年任北京政法大学副校长;1950年至1952年任湖南大学校长;1953年至1966年任武汉大学校长。
他还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常务委员,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会长等职。
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的诬陷和迫害,同年8月含冤去世。
1980年被彻底平反昭雪。
李达-革命人生
因矛盾尖锐而脱党
1922年11月,李达应毛泽东邀请去湖南担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
到了1923年暑期,李达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对国共合作事宜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
国共合作既是共产国际的指示,也是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实际需要,但是怎样合作和采取什么形式合作,无论是共产党方面还是国民党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见。
就共产党来说,当时担任党
的书记的陈独秀,他考虑中国革命的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因而采取了后来被称为的右倾立场,主张共产党全体加入国民党,全心全意做国民革命,等到将来条件和时机成熟以后,再做社会革命,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二次革命”。
但李达却坚持他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一文中的立场,主张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产党本身应当保持自己组织上的独立性。
这时,陈独秀就以家长制作风来对待李达。
李达后来回忆说:“暑假时,我去到上海,会见陈独秀,谈起这个问题,他是主张党内合作的,似乎已经由他决定了。
他问我的意见怎样?我回答说,我是主张党外合作的。
我的理由还未说完,他便大发牛性,拍桌子,打茶碗,破口大骂,好像要动武的样子,幸亏在座有一两位同志劝住了。
我心里想,像这样草寇式的英雄主义者,做我党的领袖,前途一定无望。
但他在当时已被一般党员尊称为‘老头子’,呼‘老头子’
而不名。
我当时即已萌发了脱党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