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分类与基本术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器
分类与术语1、继电器的常用术语
1.1、继电器的定义
当输入量(或激励量)满足某些规定条件时,能在一个或多个电气输出电路中产生预定跃变的一种器件。
就其在被控制电路中作用来讲,就相当于一个“开关”,但它不是由人操纵,而是一种自动远动控制元件。
1.2、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从电路角度来看,继电器分为二个部份:一个是控制部份,即输入回路;一个是被控制部份,即输出回路。
当Relay的控制部份输入一个达到某一定值的物理量(如电、磁、光、热、声等)时,它的被控制部份中的电参量就能发生跳跃式变化,如图1-1所示,X表示输入回路的物理量,Y表示输出回路的物理量。
Y
Xb Xa Xmax
图1-1 继电特性
1.3、继电器的组成
从广义上讲,凡是具有自动完成继电特性能力的元器件,皆称为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输入、输出回路的参数均为电参量。
X为Relay线圈电流值或电压值。
Y为Relay触点回路的电流值。
Relay由三个部份组成,如图1-2所示。
X Y
图1-2 继电器的方框图
1)反应机构:接受输入信号,并将信号变换成为使Relay动作的物理量。
例如,电磁继电器的电磁系统。
2)中间机构:提供控制的标准比较量。
例如:电磁继电器的反作用弹簧或簧片。
3)执行机构:改变输出回路的电参数。
例如:电磁继电器的接触系统(或黎触部分)。
所以,继电器又是一种反应与传递信号的电器元件。
1.4、继电器分类
①封闭式(S型)
1、按继电器防护特征分类②密封式(SS型)
③敞开式(open型)
①电磁继电器。
以控制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力
驱动磁回路中可动部分而实现触点转换功能。
②磁保持继电器。
利用磁钢或具有很高剩磁特性的铁
芯使电磁继电器的衔铁在线圈去激励后仍能保持在激励的
2、按作用原理分位置上的继电器。
③时间继电器。
指当加上或去除输入信号时,输出部
分能按规定延时切换被控电路的继电器。
④舌簧继电器。
指利用密封在管内的具有接触簧片和衔铁
路双重作用的舌簧片的动作来闭合、断开电路的继电器。
①微功率继电器。
指开路电压为28V,触点额定负
荷电流(阻性)为0.1A、0.2A的继电器。
3、按继电器触点负荷分类②弱功率继电器。
0.5A、1A
③中功率继电器。
2A、5A
④大功率继电器。
10A、15A、20A、30A。
①微型Relay。
最长边尺寸不大于10mm。
4、按继电器的外型尺寸分类②超小型Relay。
最长边大于10mm,不大于25
③小型Relay.最长边尺寸大于25mm,不大于50mm
继电器防护特征分类
三友公司目前继电器分类:
1.通讯类:SRB,SYS1K,DSY2Y等
2.家电类:SFK,SFD,SM,SJ,SRD,SMI等
3..磁保持类:SY75,SY76,S33,S32,S34,S37,S38等
4.汽车类:CAR,SARB,SARE,SARL,SARF,SARS,SARKN,SARC,SARW等
1.5、电磁继电器典型结构名词术语
衔铁——电磁继电器中可动的导磁零件。
铁心——电磁继电器中装在线圈中的导磁零件。
轭铁——连在铁心上远离衔铁一端的导磁零件。
线圈——在电磁继电器中,用绝缘导线(常用漆包线)绕在绝缘骨架上而成的部件。
它包括导电引出端和绝缘胶带等附加零件。
极靴——铁心上与衔铁相对的那一部分,该部分的直径往往大于铁心在线圈内部的直径。
极面——极靴的表面。
衔铁间隙(工作气隙)——电磁继电器,在非激励磁状态下(释放状态)衔铁与铁心极面间的空气隙。
触点——闭合或断开电路的导电零件。
簧片——与可动触点连在一起,具有较好弹性的导电片。
静触点(简称静点)——在闭合或断开电路时,静止不动或无显着移动的触点。
动触点(简称动点)——在团合或断开电路时,有显着移动距离的触点。
继电器的机械寿命——在规定的条件下,触点不加电负载继电器所能经受的动作次数,此后继电器仍应满足规定的工作要求。
继电器的电气寿命(电寿命)——在规定的条件下,继电器触点能够切换规定的电压和电流负载次数。
1.6、继电器常用性能术语义与定义
2、三友继电器分类、订货标识说明。
“三友”继电器之订货标记由以下符号组成: 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产品型号 ④、线圈电额定电压
03:直流3伏 05:直流5伏 ②、密封形式 06:直流6伏 09:直流9伏 无:敞开型 12:直流12伏 24:直流24伏 防尘罩型(外壳、基座胶水固定) 48:直流48伏 S :标准密封型 ⑤、线圈功率 ③、动片刀数 D :标准灵敏度
S S
1:单刀 L:高灵敏度
2:双刀⑥、触点形式
3:叁刀无:转换型
4:肆刀 M:常形型
B:常闭型
※标准密封型,通常透气孔未密封,若继电器需高液位清洗,请告知制造厂透气孔须密封,方可正常使用。
※生产时需注意详细的技术要求
1.不动作电压:先给继电器线圈加一个动作下限电压(又叫不动作电压)停留若干时间,此时继电器的所有触点不能动作,若有任一触点动作,哪怕是一个常闭触点离开就认为动作(吸合)下限不合格(NG)。
2.动作电压
继电器的所有触点从释放状态到达工作状态时所需线圈电压的最小值。
通用继电器一般规定为75%~80%额定电压。
3.保持电压:定电压激励40mS,然后加释放上限(保持)电压,停留一段时间,这时所有触点都不应该释放(所有常开触点不能断开,所有常闭触点不能闭合),否则判保持电压(释放上限)失误
4. 释放电压
继电器的所有触点从吸合状态恢复至释放状态时所残留的线圈电压的最大
值。
一般规定为5%~10%额定电压。
5. 线圈功耗
在额定电压作用下,继电器线圈所消耗的功率。
6. 最大负载
(1)最大负载电流:指继电器触点能可靠切换的最大电流。
(2)最大负载电压:指继电器触点能可靠切换的最大电压。
(3)最大切换功率:指继电器触点能可靠切换的最大功率。
(4)触点额定负载:指继电器进行电寿命试验时采用的负载电压、电流值。
7. .温升
温升:测定继电器线圈温升是否符合规定的极限值
公式(电阻法):△t=(r2/r1)x+t1)-+t2)
备注:△t是漆包线温升,r2为实验后的电阻,t2为实验后的环境温度,r1为实验前的电阻,t1为实验前的环境温度
★温升试验
试验目的:测定继电器线圈温升是否超过极限值。
试验方法:在规定的温度下,将继电器放置在20×20×20cm的封闭箱体内,触点加额定负载电流,线圈加规定的激励值,当线圈达到热平衡时,测得线圈电阻,求出线圈温升。
说明: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为室温,线圈加额定电压。
有些厂家采用环境最高温度为测试温度,得出线圈温升较低。
有些厂家采用线圈加110%额定电压测试,得出线圈温升较高。
继电器线圈达到稳定温升时间约2小时。
8.时间参数
1)吸合时间与释放时间的定义
a:吸合时间指线圈两端加额定电压时,动点到A静点时的时间;
b:释放时间指线圈两端移去额定电压时,动点离开A静点的时间;
2)吸合回跳时间/释放回跳时间的定义
a:吸合回跳时间指动点到A静点起到稳定后的时间;
b:释放回跳时间指动点到达B静点起正停定后的时间;
9.接触电阻
真正接触电阻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集中电阻
电流通过实际接触面时,由于电流线收缩(或称集中)显示出来的电阻。
将其称为集中电阻或收缩电阻。
2) 膜层电阻
由于接触表面膜层及其他污染物所构成的膜层电阻。
从接触表面状态分析;表面污染膜可分为较坚实的薄膜层和较松散的杂质污染层。
故确切地说,也可把膜层电阻称为界面电阻。
3) 导体电阻
实际测量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电阻时,都是在接点引出端进行的,故实际测得的接触电阻还包含接触表面以外接触件和引出导线本身的导体电阻。
导体电阻主要取决于金属材料本身的导电性能,它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关系可用温度系数来表征。
为便于区分,将集中电阻加上膜层电阻称为真实接触电阻。
而将实际测得包含有导体电阻的称为总接触电阻。
在实际测量接触电阻时,常使用按开尔文电桥四端子法原理设计的接触电阻测试仪(毫欧计),其专用夹具夹在被测接触件端接部位两端,故实际测量的总接触电阻R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可由下式表示:
R= RC + Rf + Rp,式中:RC—集中电阻;Rf—膜层电阻;Rp—导体电阻。
接触电阻检验目的是确定电流流经接触件的接触表面的电触点时产生的电阻。
如果有大电流通过高阻触点时,就可能产生过分的能量消耗,并使触点产生危险的过热现象。
在很多应用中要求接触电阻低且稳定,以使触点上的电压降不致影响电路状况的精度。
影响因素
主要受接触件材料、正压力、表面状态、使用电压和电流等因素影响。
1) 接触件材料
电连接器技术条件对不同材质制作的同规格插配接触件,规定了不同的接触电阻考核指标。
如小圆形快速分离耐环境电连接器总规范GJB101-86规定,直径为1mm的插配接触件接触电阻,铜合金≤5mΩ,铁合金≤15mΩ。
2) 正压力
接触件的正压力是指彼此接触的表面产生并垂直于接触表面的力。
随正压力增加,接触微点数量及面积也逐渐增加,同时接触微点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
由于集中电阻逐渐减小,而使接触电阻降低。
接触正压力主要取决于接触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能。
3) 表面状态
接触件表面一是由于尘埃、松香、油污等在接点表面机械附着沉积形成的较松散的表膜,这层表膜由于带有微粒物质极易嵌藏在接触表面的微观凹坑处,使接触面积缩小,接触电阻增大,且极不稳定。
二是由于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所形成的污染膜,对金属表面主要是化学吸附,它是在物理吸附后伴随电子迁移而产生的。
故对一些高可靠性要求的产品,如航天用电连接器必须要有洁净的装配生产环境条件,完善的清洗工艺及必要的结构密封措施,使用单位必须要有良好的贮存和使用操作环境条件。
4) 使用电压
使用电压达到一定阈值,会使接触件膜层被击穿,而使接触电阻迅速下降。
但由于热效应加速了膜层附近区域的化学反应,对膜层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于是阻值呈现非线性。
在阈值电压附近,电压降的微小波动会引起电流可能二十倍或几十倍范围内变化。
使接触电阻发生很大变化,不了解这种非线***,就会在测试和使用接触件时产生错误。
5) 电流
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接触件界面微小点处通电后产生的焦耳热()作用而使金属软化或熔化,会对集中电阻产生影响,随之降低接触电阻。
10.绝缘性能和介质耐压
绝缘电阻
继电器的绝缘电阻是指各不相连导电部分间的绝缘部分在外加一定直流电压时所呈现的电阻值。
(一般情况下,常开触点间、触点组间、触点线圈间绝缘电阻值为同一值)。
继电器绝缘电阻的测试一般都使用兆欧表,被测继电器应置于优质绝缘板上,测试电压应符合各产品技术要求规定,一般加电压2s之后的最小值即为被测值。
介质耐压
继电器的介质耐压指互不相连导电部分间的绝缘部分承受规定电压而无击穿和规定漏电流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常开触点间、触点组间、触点线圈间介质耐压为不同值)。
介质耐压测试时在最高电压(110%额定电压)下保持1~5s,有争议时应以额定电压保持1min为准。
11.电气寿命
电气寿命:检验继电器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和循环次数中的耐久性能
将继电器按实际附件二《寿命测试标准》规定条件安装在试验台上,控制测试电流不超过规定值的5%,试验脉冲波形占空比为1:1。
线圈使用单个脉冲驱动电路,频率采用每分钟30次或10次,要求次数不少于产品目标要求的次数。
对于多于一组触点的继电器,应分别对每组触点进行试验。
试验中按寿命次数要求的10%,50%,75%及100%四个点及时检测和记录相关的数据(内部验证的分批次产品可不采用此要求,直接完成0~100%的实验过程),包括继电器电参数、特性参数、端脚温度、底板/气孔温度、线圈热态电阻等
实验动作频率要求: 0 ~ 15 A 产品:实验频率为30次/分钟(1S:1S);
15A ~ 30A产品:实验频率为15次/分钟(2S:2S);
30 A 以上产品:实验频率为10次/分钟(3S:3S)
试验后判定标准:试验后样品参数线圈电阻、吸合电压、释放电压、吸合时
间、释放时间应在规定的范围内,触点静态接触电阻应不大于1Ω,介质耐压应不
小于规定值的倍。
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规定值的倍。
失效类型分类:瞬间失效:能自行恢复的失效,小于连续5次失效的情形视为合格
永久失效:不能自行恢复的失效,以连续5次失效为实验失败标准
实验失败的其它模式:实验后产品吸合电压、释放电压超出规定值范围或变动率大于50%
实验后接触电阻大于1Ω
粘死:熔接或其他形式的粘接、持续燃弧
吸合不导通:实验后产品无FOLLOW
介质试验失效:实验后产品介质试小于规定值的75%
绝缘电阻失效:实验后产品绝缘电阻小于规定值的
过热:即当任何相关的绝缘体的温度高于GB11021?
电气绝缘耐热性评定和分级?中的相应等级烧损:实验后产品的零件毁损和或永久变形现象
12.机械寿命
机械寿命:检验继电器在规定的最大操作频率下和循环次数中簧片的机械耐久性能将继电器按实际使用时的状态安装在机械寿命试验台上,线圈加额定电压,试验脉冲波形
占空比为50%,频率根据产品技术要求选取每分钟300次,总次数根据产品技术要求选取。
试验中每100万次及时检测和记录相关的数据。
(新产品在100万次内增加第万次/
1万次/2万次/5万次/10万次/20万次/50万次,7个测试点进行检测和记录)
试验后判断标准:试验后样品参数线圈电阻、吸合电压、释放电压、吸合时间、释放时间、绝缘电阻、接触电阻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样品外观正常,不允许存在机械损坏或紧固件松动现象,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