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拿破仑战争中拿破仑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7月
第17卷 第4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S ocial Science)
Jul.,2001
V ol.17 N o.4
试论拿破仑战争中拿破仑失败的历史必然性Ξ
黄光耀
(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江苏南京 210013)
[摘 要] 拿破仑战争中拿破仑最终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是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基本任务发生转变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拿破仑; 拿破仑战争; 法国大革命
[中图分类号] K565;K10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1696(2001)04-0104-04
拿破仑战争系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拿破仑主宰的法国同欧洲反法同盟所进行的系列战争总称。曾几何时,拿破仑运筹帷幄,策动千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驰骋于欧洲舞台,其场面蔚为壮观,其影响颇为深刻。然而,战争却以法国惨败、拿破仑入主圣赫勒纳岛而告终。乍看起来,其结果颇令人不可思议,然细细推敲仍不难看出,拿破仑战争的最后失败不是偶然的,是战争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1
:“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任何战争都是同产生它的政治分不开的。某个国家即该国某个阶级在战时所推行的政治,必然是而且一定是它战前长时期在国内外所推行的政治的继续……”。[1](PP.71-72)因此欲探究战争的一般趋向,必然要联系到战前的政治。拿破仑战争是由什么样的政治决定的呢?不妨对其上台时法国社会政治背景作一略瞰:1794年的热月政变中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上升路线,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在恩格斯所说
的“过分的革命活动”[2](P.442)之后,进入了一相对巩固时期。法国经历了十年的革命动荡,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地主阶级的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已经确立,封建贵族的特权已被废除,农民的土地问题已基本解决。总之,在法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已经基本廓清。“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3](PP.77)此时政府面临的本应是巩固大革命胜利成果,建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稳定秩序。可是,热月党人和督政府并未做到这点。热月党人政府虽结束了十分必要但后来又过时了的恐怖统治,使超出资产阶级革命目的而走得过远的那些步骤退缩回来,以求保住资产阶级胜利果实。但是,他们只退到原来吉伦特派纲领的基础上,没有考虑到经济实力最强的金融资本家的利益,因而很难求得经济的稳定。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财政异常困难。1794年12月21日—1795年1月19日,收入5700万锂,支出高达4亿2千8百万锂。以巴黎物价为例,如果以1790年的生活指数为100,1795年2月则为580,3月是720,4月达到900。督政府时期,尽管采取了诸如增加税收等紧急经济措施,但并不能摆脱日益严重的经济困境,1795年10月23日—11月21日,巴黎一磅面包已卖到45法郎。一些地区的面包配给量降到四分之一磅,还需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下彻夜排队才能买到。1797年的财政赤字仍高达2亿5千万法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暴富集团骄奢淫逸、政府官员腐化堕落和效率低下。
经济状况的恶化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同时热月党人和督政府在推行自己的政策时仍因袭了恐怖时期的做法,动辄逮捕、送上断头台,更加剧了政治的不稳定。1797年3月—4月立法机关选举中,王党分子获胜并在两院中占优势,他们利用两院对督政府不断发动攻击,试图恢复昔日的利益。最后督政府尽管发动果月政变(1797年9月即共和五年果月),将王党分子加以驱散并逮捕,但反映出王党分子的复辟活动是何等的猖獗。果月政变后,民主派势力有所发展并在1798年4月选举中取胜。督政府遂于5月11日(共和六年花月22日)发动花月政变,宣布选举无效。督政府对左右两派所采取的“秋千政策”反映出督政府时期政局的动荡和政府的无能。更为严重的是1798年4月开始组织起来的第二次反法同盟,包括了俄国、奥地利和德意志、意大利的一些邦国,正整装待发、大军压境,对法构成直接威胁。面对严重局势,督政府仓惶失措,举棋不定,内外矛盾进一步深化和加剧,举国上下,“到处是不安、动乱和不满。督政府五个成员之间利害冲突,分歧严重,既完全无力制服各个党派和平息愤怒的情绪,又没有坚定不移的统一步调。”[4](P.77-78)这种人心浮动、秩序紊乱的统治显然不能完成资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更不能抵御外来威胁,理所当然遭到资产阶级的极力反对。1799年一位共和派就指责督政府,“你们已经不能再为祖国做好事,你们将永远不会获得同僚们的信任、人民的信任、代表们的信任……连那些卑鄙地奉承你们、为你们掘了政治坟墓的人都不信任你们了。”[5](P.323)资产阶级信任的是一个既可摆脱人民攻击,又可避免封建复辟的强大政权。西哀耶士相信,只有独裁方能阻止君主政体复辟,并公
Ξ[收稿日期]2001-03-01
[作者简介]黄光耀(1963-),男,安徽寿县人,本院历史系副教授,博士。
开声称:“我需要一把利剑。”[6](P.833)在当时来说,这把利剑非拿破仑莫属,因为拿破仑具有相当的政治与军事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说,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产物。革命爆发前夕,毕业于巴黎军事学校的拿破仑以炮兵少尉衔服役。法国革命爆发后,直到1793年他加入雅各宾俱乐部,1793年12月,在收复土伦战役中立功,破格提升为少将,后任阿尔卑斯军团炮兵指挥。1794年热月政变后,热月党人掌握了政权,1795年11月,选出督政府,拿破仑因先前与雅各宾有牵连而被撤职。1795年10月拿破仑在平定保王党巴黎武装暴动中立功被提升为卫戍区副司令,不久升为司令官。从1796年第一次意大利战役开始,他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击败外国干涉军,为保卫和扩大革命果实和法国荣誉作出了贡献。此间,拿破仑对王党分子的复辟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的态度,赢得了资产阶级的拥护。当1799年督政府已无法控制局势之时,远在埃及的拿破仑认为夺取政权的时机已到,他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他人之后,自己带领几百名士兵,秘密离开埃及,逃过地中海上英国舰队的监视,于10月9日在法国南部登陆,不久返抵巴黎。资产阶级把他当成自己的“救星”加以欢迎。于是乎,在资产阶级导演下,1799年11月9日,上演了一出雾月政变之剧,推翻了督政府,从此,拿破仑被看作是“光荣、和平和幸福的使者”[7](P.142)而骤然成为法国政治舞台的主角。
可见,热月政变后,资产阶级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和稳定大革命成果;而巩固稳定成果的关键是在国内保持稳定秩序,对外解除反法同盟的威胁。为此,资产阶级需要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及相应的内外政策以完成上述任务。这样,最能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适应了客观形势需要,“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8](P.507)因此,忠实地执行资产阶级上述政策以完成资产阶级历史任务是拿破仑上台的前提条件,而拿破仑战争正是资产阶级上述政策的“另一手段的继续”。
2
拿破仑上台的主要任务在于巩固稳定大革命成果,第一要务是挫败反法同盟的围攻和干涉。而对外则必先安内,为此,从雾月政变到1802年就任终身执政时止,拿破仑施行了一系列在资产阶级利益范围内的改革措施以创造稳定的国内环境和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政治上大力强化国家机器,完善国家机制,提高办事效率。他在政变成功后立即进行新宪法的修订工作,其新宪法的总原则是“宪法决不应妨碍政府进行工作”,“政府诚然是不应暴虐的……但是它不可
能不采取某些专断的行动”。[9](P.131)于是,共和八年宪法把国家的行政权与立法权实际上赋予了第一执政一人,一个唯拿破仑意志是从的独裁政权建立起来了。1801年(共和九年),拿破仑又操纵元老院通过一项特别决议案,规定拿破仑有权不需要议会和其他各院同意即可自行立法,并且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修订宪法。次年,拿破仑进一步授意制订一部新宪法,规定第一执政具有缔约权、特赦权和独自指定元老院、最高法院成员和第二、第三执政候选人等权利。为构筑自己的专制体制强大的支撑力量,重建社会秩序,拿破仑作出了几种努力。其一,在中央设立十二部,地方实行郡守政治,改建法院,设立司法部和巴黎警察总署,并实行严格书报检查制度;其二,打击异己力量,通过招安与镇压,平息了王党叛乱,制服了雅各宾派分子的反抗;其三,对那些愿意归顺的王党贵族许以高官厚禄,使他们转化为他的君主政权的支持力量;其四,建立新的帝国贵族制,特别是建立“荣誉军团”为军队确定一种永久性的军事等级制;其五,恢复天主教,与罗马教会和解,并制定一部教会法规即教会组织条款,在维护大革命成果的前提下放宽对反动僧侣的打击,对宗教实行宽容政策。在经济上,拿破仑废除强行发行公债制度和强迫征发法令,统一国家税制,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以促进工商业发展,并推行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和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拿破仑的上述政策旨在调动一切力量一致对外,实现所谓“我要团结一切党派”[10](P.280)的宿愿。为了把上述政策措施系统化、法律化,拿破仑在1804年称帝前后,陆续颁布《民法》等三部重要法典。法典调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资利益关系,包括财产的所属关系,财产的分配和交换关系,从法律上维护并巩固了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总之,拿破仑在短短几年中,很快为法国赢得了安定统一和发展的内部环境,实现了“内安法国”的目标,从而为“外和欧洲”创造了条件。
拿破仑上台之初,法国面临英、奥、俄第一次反法联盟的威胁,拿破仑曾向三国发出停火建议,但遭拒绝,于是,拿破仑决定诉诸武力。1800年6月,拿破仑在战场上打击了奥地利在意大利的势力,使之不得不接受拿破仑强加的相当苛刻的条约:奥地利承认法国以莱茵河为界,承认法国对比利时和意大利的部分领土的占领,并接受法国建立的姊妹共和国。随后,拿破仑转而对英作战。法国的对外政策使英国陷入极度孤立。1802年双方签订了亚眠和约,确定了法国在西欧的优势,暂时结束了欧洲的十年烽火,法国也因此首次处于对外和平状态。但好景不长,1803年英法重开战,英、俄、奥等国于1805年重组第三次反法同盟,双方在陆地和海上展开激战。拿破仑虽在海上在英登陆计划彻底失败,但在大陆对奥、俄则取得全胜,迫使奥皇与拿破仑签订割地赔款的普列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同盟烟消云散。法兰西帝国的进一步扩大,使得普、俄、英等国再次组成反法同盟,与法对抗。但此次反法联盟最终以拿破仑获得军事、外交胜利而瓦解。1807年7月,拿破仑分别与俄、普签定提尔希特和约。提尔希提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拿破仑统治进入全盛,此时的拿破仑已控制了几乎整个欧洲,“他成了无可争议的欧洲主人”。[11](P.216)1805年12月拿破仑回到首都时,巴黎给他加上“大帝”的称号;1808年,法兰西共和国的字样在纸币上消失,代之以法兰西帝国。
拿破仑战争前期何以连连得手,战则必胜呢?主要原因在于,前期战争是刚刚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法国反对反动的反法同盟的战争,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生机活力;而拿破仑顺应时代,推行系列进步措施,既迎合了资产阶级稳定秩序、结束动荡、击败反法同盟的需要,也部分满足了下层人民,特别是农民的要求,获得了广泛支持;不仅如此,战争是敌对双方的对立统一体,战况如何是双方互相斗争,互相制约的结果。以敌方而言,虽然反法同盟在军队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然而,由于其内部矛盾,互相猜忌,再加上拿破仑灵活的军事战略、策略和外交计谋,使得反法同盟一盘散砂。莫尔顿指出,从第一次反法同盟建立起,除远离大陆的英国外,“其他国家有时改变立场,或者时而加入战争时而退出战争”。[12](P.286)罗斯也强调:反法同盟之间,由于互相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