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从羊肠小道到宽敞的柏油马路,从人背马驮到现代的交通工具,每一次交通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是经济腾飞的重要体现。交通的发展,使六盘水的煤钢铁等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而外地的客商、商品涌入我市,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解放前,我市境内交通闭塞,运输主要靠人背马驮,交通工具极其落后。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大跃进”、“三线建设”掀起了公路建设高潮,发动民众修建了全市境内省道干线公路和部分县乡公路,建成了遍布全市,连接城镇、乡村、厂矿的县乡公路,到1980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04公里,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给同时成立的六盘水市的交通建设带来飞跃发展。1980年至1995年,我市先后用粮棉布以工代赈、工业品以工代赈及各级财政配套资金7000余万元修建公路28条529公里,桥梁38座1154.2延米;利用城市建设投资1000万元改造贵烟线市中心区过境段二级公路10公里;盘县电厂投资1000万元改造两水线三线公路13公里水泥路面;利用交通发展基金和交通部补助资金1050万元分别在水城、盘县建成功能齐全的一级汽车站1个,二级汽车客运站1个,以适应当时全市汽车客货运输的需要。

1995年至2000年,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六盘水市公路建设共投入国家以工代赈及部省级补助资金、银行贷款、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配套资金共4.106亿元。新建和改造二级公路88.4公里,其中市中心城区南环路21.9公里按一路一公司首先尝试了“贷款收费还贷”的新模式,高等级公路实现零的突破,改造了三级公路和新建和改造四级公路,到2000年底,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72.3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29公里,全市有乡村简易机动车道里程6890公里,实现了全市98个乡镇办乡乡通公路的目标。

2001年以来,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时期,2001年至2007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71亿元,新建镇胜高速公路盘县境内段68公里,新改建水黄公路等二级公路14条517.8公里,建成10条264公里,在建4条253.8公里,新改建通乡油路21条505.8公里,建成改造通村公路5046公里,通村油路142公里,乡镇汽车站38个,实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缩短了城乡距离,为贫困县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点燃了希望。

截至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37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11公里,其中有高速度公路6

9公里,一级公里3公里,二级公里365公里,三级公里500公里;全市77个乡镇通油路,通油路率为78%,其中7个乡镇通高速公路,19个乡镇通二级公路,全市1236个行政村有1141个通公路,509个行政村通油路。

抚今追昔,我市的公路交通不仅四通八达,而且,生机勃勃。“十一五”期间,我市公路交通将以“二横二纵一环线”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二级公路为辅助干道,以三、四级经济路和通乡油路为配套线,以通村公路为延伸线,从“四个层次”整体推进我市公路网建设。建成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杭瑞高速公路毕节至六盘水段、六盘水至兴义高速公路和市中心城区绕城高速环线;建成红果至威舍、柏果至火铺、马场桥至玉舍、英武至柏果、平寨经郎岱至毛口等二级公路。

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市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截至2008年底,市中心城区发往各县区及周边乡镇客运线路46条,年客运量达7011万人次,年货运量2838万吨,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连接各县、辐射各乡镇、沟通周边区域的客运网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交通的便捷,我市机动车从2005年开始快速增长,平均每年以21%的速度增长,每年突破万辆,截至今年6月,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09687辆,公路运输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目标。

路通了,站建了,一大批与之配套的农田水利、电力等基础

设施建设项目也陆续上马,这不仅有效改善了农民群众生活环境,也极大地促进了村镇建设。如今,农村公路运输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丰富了,农村的村容村貌也改善了,凉都大地上崛起了一个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