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自贸区的认识与建议

合集下载

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分析总结及发展建议

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分析总结及发展建议

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分析总结及发展建议一、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现状分析自贸区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营商环境的发展,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人才流失问题2.政府服务亟待提升3.地方保护主义问题4.法律不健全5.信用评价考核还需完善二、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优势分析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优势主要有:1.无缝衔接国际市场2.投资管理透明3.税收优惠政策4.便利的资金流通机制5.全面开放的服务业三、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发展的机遇分析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发展机遇主要有:1.外部环境趋势2.自贸区内创新型企业增长3.国家支持政策四、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发展趋势分析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营商环境的国际化、规范化趋势2.科技创新所带来的趋势3.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优势4.政策体系所带来的趋势五、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发展对策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发展的战略主要包括:1.以自贸区制度创新为核心2.加强政策的创新性3.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公开性4.针对性营销,吸引外商投资5.加强对营商环境的宣传、推广案例一: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夏理财的上海自贸区导入华夏理财是全球最大的基金之一,在2014年的时候,在上海自贸区内注册,并且成为了中国自贸区第一家外资控股的基金公司。

在华夏理财导入之前,外国基金管理公司要想进入中国市场,首要考虑的就是获得人民币“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格,这需要严格过程和程序。

但是在上海自贸区内,外国基金公司可以更加便利地开设公司、资产管理、基金募集等业务,并且可以获得更加优惠的政策。

案例二:上海自贸区对保税物流中心的支持上海自贸区对保税物流中心的支持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及物流提供了重要的便利,许多企业在自贸区注册开展保税物流业务。

自贸区为保税物流中心提供的支持主要包括了更加灵活的运营、海关贸易便利化、全方位的云服务支持等。

案例三:上海自贸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营商环境上海自贸区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灵活的运作环境、更加简便的行政流程和更加完善的服务机构。

2024年自贸区学习心得范文(2篇)

2024年自贸区学习心得范文(2篇)

2024年自贸区学习心得范文自由贸易区(FTZ)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形式,旨在促进跨境贸易、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自贸区通常设在特定地区,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吸引国内外企业进行贸易和投资活动。

在我国,自贸区自____年开始兴起,目前已有多个自贸区,如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天津自贸区等。

这些自贸区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加强贸易自由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在学习自贸区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了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经验和成果。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上海自贸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上海自贸区于____年成立,其目标是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开放,建设更加开放、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

自贸区的设立带来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为上海自贸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上海自贸区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首先是在贸易便利化方面。

上海自贸区优化了进出口流程,推行了“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的模式。

这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为企业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运营成本。

同时,上海自贸区还实行了资本项目可兑换,使得外汇管理更加便利,为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其次是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自贸区内设立了自贸试验区金融行业跨境业务创新试点,探索了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贸易融资、新兴金融等领域的创新举措。

通过这些创新,上海自贸区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

此外,上海自贸区还积极推动服务业开放和创新。

自贸区推行“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服务业中的制度和政策障碍进行试点。

这些试点项目涉及金融、文化、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通过这些试点,上海自贸区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总的来说,上海自贸区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了自贸区的重要作用和潜力。

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现实意义及前景展望

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现实意义及前景展望

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现实意义及前景展望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成立背景、现实意义和前景展望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借以抛砖引玉,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

标签:上海自贸区;现实意义;展望;江苏;溢出效应F74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挂牌,我国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上海自由贸易区涵盖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港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共计面积28.78平方公里。

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从国内外发展大势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1成立背景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超过2300个自由贸易区,出口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创造超过4000万直接就业岗位,间接就业岗位6000万。

印度在过去的三年批准了500多个自由贸易区,阿联酋的36个自由贸易区对拉动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迪拜,这样一个弹丸之地,设立了20多个自由贸易区,软件、汽车、金融、医药等很多行业的贸易结算中心都包含在内。

自由贸易区已经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由贸易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相关协定相互更进一步开放市场,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成员国或地区保留了它们对贸易区外部世界决策的自由,各国或地区仍各自独立地实行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

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便属于广义的自由贸易区。

而狭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则根据《京都公约》的解释,是在一个国家境内设立的自由贸易园区,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通关监管制度。

浅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思路及前景

浅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思路及前景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点,它的成立不单对上海将来十年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成为推进我国对外开放、扩张对外贸易以及加强世界影响力的楷模主力军。

自由贸易区是提供给投资者离岸区域和先进商业的基础设施、具有灵活弹性的商业政策、拥有吸引力的税收及低投资、低成本的商业区。

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欧洲共同市场,创建于1958年,经历了传统古典自由港发展阶段、现代自由贸易区发展阶段、现代自由贸易区多元化发展阶段。

其基本经验是:增强自由贸易区功能整合运用合适的管理模式或体制灵活改进监管方式提供完善的法制保障。

国外传统自由贸易区业务重点是转口和加工贸易,虽然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旨有所不同,但国外传统自贸区的发展经验,可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模式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制定政策及实施策略给予启示。

经过研究国外传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近况,联系我国特色,避害就利,推进我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速发展。

摘要 (3)关键词 (3)Abstract (4)Keywords (4)1 上海自由贸易区概述 (5)1.1 上海自由贸易区简介 (5)1.2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功能 (6)1.3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6)1.4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意义 (7)2 国外成功自由贸易区分析 (9)2.1 阿联酋迪拜自由港区 (9)2.2美国纽约港自由贸易区 (9)3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思路 (10)3.1 明确自由贸易区功能定位 (11)3.2 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 (12)3.3 革新陈旧的管理模式 (12)3.4 推进贸易监管方式转变 (13)3.5 形成优惠待遇制度化 (14)4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 (14)4.1 拓展经济功能,推动我国经济升级 (14)4.2 推进改革,发挥示范效应 (15)5结论 (16)参考文献 (17)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深刻认识上海自贸区的积极意义

深刻认识上海自贸区的积极意义

2 0 l 4 ・ l 孳受舒 肾
本账户下的人民币自由 兑换,会促进贷款利率降 低, 无疑对企业是一个 重大利好 。
四、 有利于探索和创新政府管理模式
9 月2 . 9 日, 试验区正式启动, 当天就有3 6 家中外 企业人驻, 经营范围涵盖金融 、 商贸、 文化 、 通信、 电 子商务, 其中金融机构l l 家。上海 自贸区除了可以 实现人民币资本下的可兑换、 利率市场化 、 人民币 跨境结算外 , 还将取消对投资者资质、 股比及经营
上海 自 贸区的建立,就是在可控范围内测试
全球竞争环境下 , 中国的国有企业和监 管制度会面 临怎样的挑 战 , 为制定深 水区改革开放 政策提供参
考。 形成“ 可复制、 可推广的经验” , 是国务院对上海 自贸区最基本的要求。此次试验的重点是垄断行


建立上海 自贸 区是 中国经济发 展的必然
值得注意的是, 在今年7 月的中美战略经济对
话 中, 中国首次 明确表示 了对T P P 的兴趣 。如果按
照T P P 的要求 ,以2 0 2 O 年作为全面开放的大限 , 那 么留给中国做试验的时间恐怕只有5 年。 所以, 上海 自 贸区的建立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时间紧迫, 应该
小步快走。
上海 自 贸区与通常所说的自贸区不同,不是
国与国之 间商定 的 自由贸易 区,是 以消 除关税 壁
迟未能开展。 然而T P P 已经进行了6 轮谈判 , 有1 2 个 国家加入或参与谈判, 包括 日 本和越南。韩国已于
2 0 l 2 年正式 实施韩美 自由贸易协定 。
垒和贸易配额的保税区为基础 , 增加一些功能、 减 少了行政干预的特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进一步 表 明了中国加快改革开放的决 心和信心 。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2013年设立的国家级自贸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尝试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平台。

它位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沿海城市上海,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为自由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一、背景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一直在经济发展、市场开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竞争的挑战。

因此,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并加速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试验区的设置和政策上海自贸区以原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为开展试验的核心区域。

试验区的设立并非简单的经济特区,而是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探索和创新贸易、投资、金融、服务等领域的管理模式和政策。

上海自贸区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便利通关、自贸监管、国际贸易、金融创新等领域。

1. 通关便利化上海自贸区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措施就是“单一窗口”系统的推行,该系统整合了各个政府部门的通关数据,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联动监控,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2. 自贸监管创新上海自贸区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监管模式,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即除了在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的领域,其他行业和领域均可以自由投资。

这种监管模式有效减少了政府的干预和对企业的限制,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 全球服务贸易中心上海自贸区致力于打造全球服务贸易中心,推动各类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自贸区提供了更多开展各类服务业的机会,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和服务业企业进驻。

通过多种方式,如设立金融租赁中心、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等,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4. 金融创新试验上海自贸区通过创新金融业的管理模式和政策,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试验区内设立了自由贸易账户制度,允许个人和机构在特定范围内自由兑换货币,并试点推出了“自贸账户”“转汇宝”等金融产品,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更便利的金融服务。

上海自贸区 评估报告

上海自贸区 评估报告

上海自贸区评估报告自贸区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以吸引外商投资、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上海自贸区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政府推动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上海自贸区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自贸政策上海自贸区的自贸政策主要包括市场准入、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等方面。

自贸政策的实施对于吸引外资、提升贸易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准入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企业的准入限制较高;其次,投资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制定更加明确的投资规则和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最后,贸易便利化方面需要加大力度,降低贸易壁垒、简化通关手续,提升贸易便利度。

建议:加大市场开放力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自贸区;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制度,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降低贸易壁垒,提升通关效率。

二、金融创新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推出了一系列金融试点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境内外货币资金池等。

金融创新对于提升自贸区的国际竞争力、促进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金融创新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

建议:加强监管机制,确保金融创新的稳健发展;加强风险防范,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企业环境上海自贸区在改善企业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简化注册登记手续、优化企业服务、提升营商环境等。

这些举措对于吸引外资、促进创新创业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企业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行政审批环节繁琐,需要进一步简化和优化;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仍然不完善,需要加大力度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建议:进一步简化企业注册登记手续,提升办事效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服务,提升企业满意度。

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与发展方向

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与发展方向

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与发展方向提要:上海自贸区建设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宏观层次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选择;微观层次的管理制度创新。

在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选择方面,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基础应当是货物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特别是转口贸易可望取得长足的发展。

除此之外,服务贸易自由化将是该自贸区试点的重头戏,其中包括金融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

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将继续我国经济特区“试验田”的功能,对我国开放经济的发展会有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内容从提出到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简称“上海自贸区”)在国内外市场上和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直至正式批准时过数日,上海自贸区概念股依然是股市热点,上海本地股连续走强。

上海自贸区获批落地无疑是上海市乃至全国开放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取消对华全面贸易禁运后我国政府开始研究海外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发展经验,到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到浦东开发开放,再到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中国经济特区建设至此达到了新高峰,甚至可以说是经济特区“终极版”。

决定设立这个中国大陆迄今开放程度最高的经济特区,意味着中央决策层对上海的期望定位不仅仅是“中国的上海”,而且是“东亚的上海”,乃至“世界的上海”。

那么,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内容是什么?上海自贸区建设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宏观层次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选择;微观层次的管理制度创新。

在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选择方面,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基础应当是货物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特别是转口贸易可望取得长足的发展。

除此之外,服务贸易自由化将是该自贸区试点的重头戏,其中包括金融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特别是离岸金融业务可望获得巨大发展。

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将继续我国经济特区“试验田”的功能,对我国开放经济的发展会有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这个自贸区在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投资管理模式创新、减少和消除过度管制、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建立与试验区相适应的监管制度及环境等方面的经验,将会有秩序向全国推广。

对上海自贸区促进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对上海自贸区促进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引言
改革 开放三十年 多来,中 国不仅仅取 得 了经 济 上 的 成 功 ,更 深 刻 意 识 到 :要 想 求 得 经 济 的 长 远 发 展 ,必 须 要 融 入 全 球 开放 这 个 大趋势 。 中国 ( 上 海 )自 由贸 易试 验 区 于 2 0 1 3 年 9月 2 9日在 上 海 浦 东外 高桥 挂 牌 成 立 ,其 范围包括上海外 高桥保 税区 、外高桥 保税 物 流 园区、洋 山保税港 区和上海浦东机 场综合 保税 区等 4个海关特殊 监管区域 , 形成 了“ 四 区三 港 ” 的 自贸 区 格 局 。 本 文 基 于 上 海 自贸 区 成 立 的 国 际 与 国 内 背景,分析 了上海 自贸 区为 中国经 济的改革 与发展带来的影 响和 意义 ,并指 出 自贸区真 正的意义在于金 融的国际化 ,其最 终 目标就 是为 了逐 步 实现 利 率市 场化 与 人 民 币国际 化 。最后 ,文 本还提出 了对 于 自贸区未来发 展前景的展望与期待。


二、上海 自贸区成立背景
1 . 国 际背 景 自贸 区 建 立 的 国 际 背 景 包 括 两 大 方 面 : 日益 激 烈 的全 球 化 贸 易 格 局 、 人 民 币国 际 化
进程。
三 、上海 自贸 区对 中国经济 改革发
展 的影 响与意义
1 . 加快政府 职能 转变——重 新定义 政府
台。
3. 深化金融改革 与创新一一试行 和 】 率市 场 化 、推 进 人 民 币 国 际 化 本文认为 《 方案 》中规划 的 “ 金 融领域 的开放创新 ”将触及 自贸区设立 的最 终 目的 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与人 民币国际化 。 从金融 “国十条 ”出台、取消贷款 利率 下限到 自贸 区以人 民 币资本项 目可兑换项 目 为首的一系列 金融开放政策 , 自贸区带来的 将会 是充分利用境 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 实现跨境融资 自由化。这一切无疑 是在为逐 步放开资本项 目管制做好准备 ,进 而推进利 率 市 场 化 与 人 民 币 国 际 化 的实 现 , 并 最 终 在 风 险 可 控 和 效 率 提 升 的 前 提 下 , 全 面 放 开 资 本 账 户 管制 , 最 终 形 成 类 似 伦 敦 的 , 全 面 渗 透 型 和 内 外 一体 化 的真 正 的 全 球 金 融 中 心 。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介绍及机遇分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介绍及机遇分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介绍及机遇分析➢一、中国(上海)自贸区介绍1、基本概念自由贸易园区是指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中在货物监管、外汇管理、税收政策、企业设立等领域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的特定区域,包括:自由港、自由经济区、对外贸易区等多种类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FTZ):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

传统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greement,FTA):是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经济体。

中国此前已经建立了与自贸区类似的六类特殊经济园区,包括保税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港区等,但上海自贸区才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

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目标经过3-5年努力,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功能创新领先、服务贸易发展充分、贸易投资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离岸业务发达、监管高效便捷、营运总部集聚、法制环境规范、行政效率和透明度良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成为我国深耕亚太,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中国经济升级起示范作用。

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域构成情况上海自贸区的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

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图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表1 自贸区内各区域定位➢二、中国(上海)自贸区方案背景上海自贸区也是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下突围的重要一棋。

面对中国加入WTO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国,美国要捍卫全球贸易霸主地位,采取三大步骤欲捍卫霸主地位,并逐步架空WTO:第一是在东半球,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建立TPP贸易同盟,第二是在西半球团结欧盟建立TTIP贸易同盟,第三是在全球建立PSA服务贸易同盟,而这三个同盟都把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排除在外,因此中国将面临着严峻的“二次入世”的危险。

对上海自贸区的认识与建议

对上海自贸区的认识与建议

对上海自贸区的认识与建议作者:夏斌来源:《全球化》 2013年第11期夏斌摘要:对中国政府而言,上海自贸区改革最大的挑战是金融改革。

当务之急是既要打通自贸区与“区外境内”中国其他地区的资金往来,又要防止外来资金大进大出的冲击。

为此,唯一的制度设计,只能以设立资金往来的“特别账户”通道,满足自贸区内投资、贸易、航运业务发展中的资金往来需求,同时便于中国监管部门的监控。

之后,在上海浦东、天津、广东深圳等地开设“特别账户”,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改革需求,由此推动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

关键词:自贸区改革难点金融改革作者简介:夏斌,国务院参事、南开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院长。

一、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其意义不可低估。

只要真正决心改革,敢于大胆简政放权,不仅在短期内一定可以看到上海地区会在吸引外资、航运、贸易方面发展迅速,进而对提升自贸区内与周边居民的医疗、就业、购物消费等福利水平将产生明显效应,而且从中长期看,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决不会限于自贸区周边或上海。

通过围绕自贸区改革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制度,特别是金融这一核心制度的变革,制度效应必然会迅即传递到“区外境内”的中国各地,会产生现在意想不到的反应和各地要求进一步改革的压力,会对经济运行形成一定的矛盾和压力,从而逼迫区外中国其他地区发生一系列的制度“裂变”,提升整个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和竞争力,进一步给中国与正在变化中的国际贸易规则接轨打下基础。

因此,如媒体所说,上海自贸区是继深圳特区、加入WTO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上海自贸区与海外自贸区的区别目前,海外也有上百个自贸区,尽管在功能、规模上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自贸区的基本特征,如在吸引投资、推动贸易自由化、给予税率优惠、通关便捷等方面基本相同。

由于这些设自贸区的国家在利率、汇率、资本账户管理和本币的可自由兑换方面本身就是市场化的、自由的,因此,基本不存在金融制度的变革需求。

上海自贸区发展优势与难点

上海自贸区发展优势与难点

上海自贸区发展优势与难点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它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难点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优势以及面临的难点,并给出实践导向的结论。

一、发展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上海自贸区位于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与东南亚、日韩等地区相距较近,便于开展国际贸易和合作。

2. 政策创新优势:上海自贸区率先推出一系列政策创新,如“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自由兑换人民币、税收优惠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多便利和机遇。

3. 金融创新优势:上海自贸区致力于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进一步开放。

例如,推出了人民币跨境资金管理政策,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在自贸区设立全球或亚太区总部。

4. 人才资源优势:上海自贸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包括金融、法律、贸易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人才的集聚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面临的难点1. 体制机制创新难度:上海自贸区试图在自由贸易、金融创新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但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调整需要时间,导致创新的推进难度较大。

2. 竞争压力增大: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上海自贸区面临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压力。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3. 风险管控难度:自贸区的开放程度较高,也带来了一些风险。

例如,金融风险、贸易风险等都需要有效的管控措施。

如何在保持开放的同时,有效地管理风险,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实践导向结论1. 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入自贸区,政府应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确保企业能够在可预见的政策环境下进行长期规划。

2.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上海自贸区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们在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推动自贸区的发展。

3.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自贸区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防范金融风险和贸易风险对自贸区的影响。

上海自贸区调研报告

上海自贸区调研报告

上海自贸区调研报告上海自贸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关注和入驻,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情况,探索其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国际化程度提升的作用,以及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验和启示。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1.调研方法: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调研和访谈2.调研内容:(1)上海自贸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情况(2)自贸区的创新政策和改革措施(3)自贸区的企业和人才吸引力(4)自贸区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和启示三、调研结果和发现1.产业布局和发展情况:(1)金融服务业是自贸区的重点发展领域,以世界级金融中心为目标,吸引了一大批金融机构的入驻。

(2)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是另两个重点发展领域,自贸区依托上海的科技创新优势,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3)服务业方面,自贸区在贸易、物流、旅游、咨询等领域都有了初步突破。

2.创新政策和改革措施:(1)自贸区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试点政策,如全口岸通关、贸易投资自由化、金融体制创新等,吸引了大量企业和项目入驻。

(2)自贸区设有多个政策创新试验区,探索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框架,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3.企业和人才吸引力:(1)自贸区给予企业更大的市场准入和投资自由度,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入驻。

(2)自贸区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国际化人才。

4.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和启示:(1)上海自贸区积极推动了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提升。

(2)自贸区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未来,应进一步发挥自贸区的创新驱动和改革试验的作用,加大金融、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力度,提高自贸区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贸交流合作。

“放开一线,管住二线”——上海自由贸易区解析

“放开一线,管住二线”——上海自由贸易区解析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即将进入实施阶段,这也标志着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设立上海自贸区将是本届政府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使上海自贸区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准的“试验田”。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不单单是上海加快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更是一项事关改革开放全局的国家战略。

上海自贸区建设获批,给上海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必将有力地促进上海“四大中心”的建设。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也是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

释放改革开放红利——上海自贸区的标志意义2013年1月,上海市研究规划建立中国大陆首个自由贸易区——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园区可行性方案, 2013年3月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等地调研,并表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千米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而这28平方千米是当时上海市综合保税区之统管范围。

2013年6月份,上海正式将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及规划方案上报国务院。

2013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称此举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据媒体报道,在该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李克强在中共十八大结束后,即在相关会议上多次发表谈话强调改革是发展的红利,并强调要用开放促改革,倒逼改革。

上海自由贸易区项目在立项过程中也曾遭到有关部委不少的反对和修正意见,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的坚定支持下,方案最终获得批准。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上海自贸区的最大特点上海自贸区试点范围是上海综合保税区,其中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总体规划面积28.78平方公里。

对接上海自贸区的思考与建议

对接上海自贸区的思考与建议

对接上海自贸区的思考与建议今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上海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再次把全球的目光吸引到中国。

为有效应对上海自贸区影响,正视武进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局通过与上海方面联系,与相关部门、企业对接座谈,就如何对接上海自贸区认真研究并形成如下思考与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冷静看待“虹吸效应”,鼓励本地企业国际化上海自贸区将赋予企业国际化运营、贸易便利化、金融自由化等更大幅度的优惠政策,不可否认对其他地区在较短时间内将有可能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吸引本地有海外业务的企业在自贸区设立财务中心、运营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功能性的企业总部。

但仔细分析武进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我们认为武进企业更偏向于加工制造,这与上海的总部经济将形成互补效应,而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也给武进本地企业带来更大的机遇。

(一)鼓励打造加工制造“升级版”。

现代金融业、高端服务业在上海自贸区集聚,为本地企业带来了全球最先进、最优质的配套服务和理念,鼓励本地企业主动走出去,用好这些资源,将大幅提升本地企业的档次和竞争力,打开本地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加大产品、外资技术的引进,促进本地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鼓励打造服务贸易“国际版”。

借助世界各地金融机构涌入上海自贸区的时候承接金融外包服务,在本地建立服务中心。

在文化产业上,上海自贸区对全球进行了文化产业的开放试验,武进的文化产业若同时起步,也会抢得先机,如环太湖艺术城项目。

此外还有工业设计、IT技术等领域也应该及早谋划。

(三)鼓励打造金融资本“引进版”。

自贸区新政最核心的创新内容是金融领域的改革,届时全球的资金将在上海大量集聚,虽具体政策细节尚未明确,但尽早与自贸区内已有的金融机构、基金公司等建立关系,寻找契机将自贸区内的资金用好用活,比如在自贸区注册创投公司,吸收资金后转投武进等方式,将很大程度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二、积极抓住“溢出效应”,吸引国际企业本地化上海自贸区被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吸引力巨大,但自贸区设立的宗旨并不是招商引资,更多的是金融、贸易、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试验,在自贸区内大量设厂的可能性很小。

面试题目上海热点(3篇)

面试题目上海热点(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热点问题日益凸显。

本次面试题目围绕上海热点展开,旨在考察考生对上海发展现状的了解、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将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对上海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二、上海热点问题分析1. 经济发展(1)上海自贸区建设上海自贸区是我国首个自贸区,自2013年成立以来,对上海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生应了解自贸区在制度创新、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2)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在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考生应了解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效果。

2. 社会问题(1)人口老龄化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考生应关注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2)住房问题上海房价持续上涨,住房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考生应了解政府调控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以及市民购房需求。

3. 文化问题(1)城市文化建设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文化底蕴丰富。

考生应关注上海城市文化建设成果,如世博会、国际电影节等,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教育问题上海教育资源丰富,但教育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

考生应了解政府如何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三、面试题目及解答1. 面试题目一:请谈谈你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看法。

解答:上海自贸区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上海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我认为,上海自贸区建设具有以下特点:(1)制度创新:自贸区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进行制度创新,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贸易便利化:自贸区简化了贸易流程,提高了贸易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3)投资自由化:自贸区放宽了投资限制,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

未来,上海自贸区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理解与发展思考

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理解与发展思考

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理解与发展思考作者:凌一文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9期一、绪论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内经济、政治、社会环境较为稳定。

相对于我国较为稳定的国内环境来说,近30年国际金融、政治大环境虽然较为稳定,但是也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变化。

特别是几次国际金融危机都波及我国,给我国的经济和国际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环境下,我国一方面不断加强国内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确保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另一方面结合时代背景,适应时刻变化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形势,通过政策、经济和贸易手段加强我国政府、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使得我国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

上海自贸区是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不断创新的成果,是我国政府为了提升我国国际贸易自由度的实验区域。

上海自贸区早在2012年9月29日正式成立,在新一届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发展。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一)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背景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之后,我国各届政府和人民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开放的号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积极探索改革开放举措,并创造出了一个个令全球震惊的中国奇迹。

这不仅改善了我国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同时也给国际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改善。

然而,国际经济危机的发生,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疲软,国际需求不断下降,使得我国无法长期依赖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国际竞争不断恶化,国内市场经济效率仍然低下等问题,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为了使我国经济在未来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政府正在寻找新的经济改革方案。

21世纪以来,多哈贸易谈判多次受阻,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一直无法形成。

而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之间签订了一些新的贸易合作条约,形成了一种新的贸易和经济合作组织。

而这些国家将中国排除在这些贸易组织之外,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现实意义与发展思考

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现实意义与发展思考
家卡 ¨ 地 之 间 的 竞 争 中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上 海 自 由贸 大 的 红 利 , WT O 是 货 物 和 部 分 服 务 业 的对 外 开 放 , 而
易 区则是 巾国继加入 WT O后 又 一 次 更 高层 级 的 开 放 , 上 海 自 由贸 易 区 则 更 注 重 投 资 和 金 融 领 域 更 深 层 次 的 它将 远远 超越 “ 特 … ‘ 新 区” 争 取 优 惠政 策 的 层 面 , 探 开 放 , 是全方位 、 各 领 域 的对 外 开 放 , 相关 的法律法规 、 索要 素市场开放 、 政府边界 厘清和行 政管制放 开 , 成 为 管 理 体 制 都 要 深 度 调 整 , 未 来还要 推 广到其他 沿海城 “ 巾 闰经 济 升 级 版 ”的新 引 擎 。
市 甚 至全 国 , 是一 项 “ 国家 战 略 高 度 ” 的历 史 使 命 , 它将
为 中 国扩 大 开 放 和 深 化 改 革 探 索 新 思 路 和 新 途 径 。
— —
上海 自由贸易 区成立的跨时代意 义
— —
简政放权 , 制 度创 新 , 大 力提 升改革 力度 。 我
以点带面 , 示范推广 , 打造 “ 中 国 经济 升 级 版 ” 。 国现有的投资管 理体制 , 对于外资要 过 去 的 _ 二年 批 准 了 5 0 0多 个 自由 贸 易 区 , 对外 开放 的新思 维 。 前 3 0年 , 我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思 维 是
阿联 酋 的 3 6个 自由 贸 易 区 对 拉 动 直 接 投 资 和 经 济 增 “ 特 区——优 惠政 策” 模式 , 降低关 税是 上一 阶段开放
了超 过 2 3 0 0个 阳 南 贸 易 区 , 出 口 总 额 超 过 2 0 0 0亿 美 易 规 则 , 现在是 投资 规则 , 过 去是多边 , 现 在 越 来 越 多

1对自贸区的认识和解读

1对自贸区的认识和解读
22
关于“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2013版)主要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11年修订)》为依据。采用了“保留行业+特别管理 措施”的结构,共有190条特别管理措施,禁止字样有 38条,限制字样74条,其余78条涉及外商股权比重限制 、合资限制及其他。 按行业看,保留小类行业有509个,占国民经济18个门 类1068个小类行业的比重为47.7%。
10 10
中央政府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要动因
通过扩大开放逐步确立中国在世界经济,特别是 亚太经济中的中心地位。 主动对接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为中国参与新 规则的制定提供经验和依据。 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倒逼”我国经贸管理体 制的深化改革,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开放模式 。

11
11
是“试验区”而不是“特区”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2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由来



2009年11月,上海综合保税区成立,统一管理洋山保税港 区、外高桥保税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同期低调提出 在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并隐晦地表述为“有自由 贸易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2011年,上海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提交了在上海综合保税 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申请。 2013年1月1日,上海在《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 例》中,首次提出要在上海“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 由贸易园区”。 2013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上海外高桥,鼓励上 海大胆探索,研究如何在28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一个自 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 体制机制。 3 3 3
21
关于“负面清单”

自贸区建设成效、不足与对策思考

自贸区建设成效、不足与对策思考

自贸区建设成效、不足与对策思考一、自贸区建设成效自贸区作为一种经济特区,具有较为灵活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旨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等方面的改革开放,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先后设立了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等多个自贸区,并对自贸区内的政策和制度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使得自贸区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显著。

1.促进了贸易自由化自贸区内的特殊政策和制度,使得其成为了外商投资和跨国贸易的热点区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境外企业前来投资和经营。

自贸区内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推动了跨境贸易的快速增长,同时大大降低了外商投资的门槛,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2.推动了贸易便利化自贸区对于货物贸易集中地,通过简化物流流程、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推动了优化货物通关、加快口岸物流时间和提升物流效率。

此外,自由贸易试验区采取“前置审批、后监管”的监管方式,进一步简化了投资企业的创业和经营程序,大大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业务运营效率。

3.推动了贸易投资规范化自贸区内的管理机制灵活,有利于推进贸易和投资的规范化,加强对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管,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内的市场化和法制化建设,促进经济的长久发展。

二、自贸区建设不足自贸区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随着现今经济形势的变化,自贸区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1.服务企业的能力不足在自贸区大力推进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规范化等方面之余,也体现出优化服务企业环境的利益。

但是由于服务企业的管理措施和机制没有跟上,导致了企业在自贸区内面临着创新难、创业难、发展难等问题,急需自贸区的政策和制度更加细化,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企业管理体系。

2.自贸区内市场入口较小自贸区内的外商投资和境外企业进驻时间虽然快了,但是自贸区内暂时性市场入口并不大,门槛较高,这导致了企业对于自贸区的依靠水平较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与周边地区的整合不足自贸区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特区,应当与周边地区、其他自贸区加深经济合作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11期·国际经济·一、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其意义不可低估。

只要真正决心改革,敢于大胆简政放权,不仅在短期内一定可以看到上海地区会在吸引外资、航运、贸易方面发展迅速,进而对提升自贸区内与周边居民的医疗、就业、购物消费等福利水平将产生明显效应,而且从中长期看,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决不会限于自贸区周边或上海。

通过围绕自贸区改革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制度,特别是金融这一核心制度的变革,制度效应必然会迅即传递到“区外境内”的中国各地,会产生现在意想不到的反应和各地要求进一步改革的压力,会对经济运行形成一定的矛盾和压力,从而逼迫区外中国其他地区发生一系列的制度“裂对上海自贸区的认识与建议夏斌摘要:对中国政府而言,上海自贸区改革最大的挑战是金融改革。

当务之急是既要打通自贸区与“区外境内”中国其他地区的资金往来,又要防止外来资金大进大出的冲击。

为此,唯一的制度设计,只能以设立资金往来的“特别账户”通道,满足自贸区内投资、贸易、航运业务发展中的资金往来需求,同时便于中国监管部门的监控。

之后,在上海浦东、天津、广东深圳等地开设“特别账户”,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改革需求,由此推动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

关键词:自贸区改革难点金融改革作者简介:夏斌,国务院参事、南开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院长。

变”,提升整个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和竞争力,进一步给中国与正在变化中的国际贸易规则接轨打下基础。

因此,如媒体所说,上海自贸区是继深圳特区、加入WTO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上海自贸区与海外自贸区的区别目前,海外也有上百个自贸区,尽管在功能、规模上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自贸区的基本特征,如在吸引投资、推动贸易自由化、给予税率优惠、通关便捷等方面基本相同。

由于这些设自贸区的国家在利率、汇率、资本账户管理和本币的可自由兑换方面本身就是市场化的、自由的,因此,基本不存在金融制度的变革需求。

中国则不然。

上海自贸区建设与海外多数自贸区最大的不同是,除上述提到的需在非金融的若干领域需要改革外,最突出、最重要的是要求对经济全局最具冲击力和颠覆性影响力的金融,也必须加快改革。

否则,自贸区难以向深度改革。

因为自贸区内与“区外境内”中国其他地区的利息差、汇率差,会吸引“区外境内”其他地区纷纷在自贸区投资设机构,利用国际金融市场杠杆筹资,并按有关规定可套利返回投资。

弄得不好,会冲击国内应有的投资平衡。

又因为自贸区内服务贸易的注册地和经营地往往是分开的(即一机构注册在自贸区,经营服务却多在自贸区外的中国其他地区),在目前国内外利差、汇差不一致情况下,大量的套利型筹资投资交易,一方面可刺激国内服务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同样会给货币调控形成较大压力。

为了减轻此压力,央行必须加大实施促进外汇流出的“对冲”措施力度。

由此,必须加大非自贸区的相关金融改革。

概括以上,即自贸区的实体经济改革能走多远,一方面被金融所牵制;另一方面,由自贸区实体经济活动所必然引起的全国资本账户开放速度又必须加快。

可以说,在上海自贸区形成中,投资、贸易、航运、海关管理改革的核心,是决策者的魄力和决心,而金融对外开放改革的核心不是光有魄力和决心即可奏效,而是需要对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平衡有个正确的判断,需要较准确地基于对宏观经济运行平衡的分析,把握好资本账户渐进开放的力度。

因此,建设上海自贸区对中央政府来说,最大挑战不是其他问题,是金融问题。

本文侧重对自贸区的金融改革进行阐述。

三、我们应持的基本态度基于上述“重大意义”及“区别”的思考,尽管中外在建设自贸区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在探索、推动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安全发展前提下的自贸区建设,首先,态度必须积极;其次,对其中的投资、贸易、航运等领域及其相关的税收、通关以及其他行政审批管理方面,可参照TPP谈判要求,大刀阔斧、“壮士断腕”、“适当超2013年第11期前”地加快改革步伐(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少数投资领域除外),主动培育溢出效应。

在28平方公里内仅实体经济改革的“适当超前”,不会对国民经济全局形成颠覆性的冲击。

而对金融领域的改革,则需慎而细之。

四、自贸区金融开放的通行做法简单讲,通行做法有两种:一是对自贸区设有形或无形的“铁丝网”,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

对自贸区内利率、汇率、资本账户管理、本外币兑换等,完全放开,市场化运作。

但对自贸区与“区外境内”中国其他地区之间,实行资本账户管理。

二是不设“铁丝网”,即在自贸区内金融制度完全市场化运行,同时“关内关外”之间不隔离,是打通的。

走第一条道路,其意义只是培养一个“小香港”,除对上海经济是送了个“大礼包”,培养一些人才和积累管理经验外,对培育进一步改革的溢出效应和“倒逼”力而言是不够的,意义不大。

走第二条道路,“关内关外”是打通的,似乎中国当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如果能打通,不是等于宣布中国取消必要的资本账户管制?如想取消,又何必多此一举,搞自贸区金融改革?五、四步实现金融突破面对以上两条道路的均不可取,自贸区金融改革如何突破?关键在于通过设立无形的银行“特别账户”这一“铁丝网”,才能坚守住“一线彻底放开、二线有效管制”的原则。

所谓“一线彻底放开”,即在自贸区内,金融机构的准入,金融产品的创新,汇率、利率、本外币的兑换及去境外的筹资投资,一切按市场规则或国际惯例办。

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放开,才有试点意义。

所谓“二线有效管制”(本人认为提“有效”管制有点理想化),即与国际金融市场完全打通的自贸区内与区外的中国其他地区之间,其资金往来仍然是有部分管制的。

但是,此管制可以不同于以往,一是管制的内容和规模,可随整个中国改革的深入,是动态变化的;二是有意识通过“特别账户”这一通道引发的由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机制,主动引进、传递到“关外境内”,传递到全国金融市场,实现对国内金融改革既要形成一定的冲击压力,又对这种冲击压力做到可控、可接受,这才是真正的有效管制。

因此,在设计自贸区金融改革制度上,总体要把握以下三原则:一是要支持区内实体经济的发展;二是有利于稳步推进整个资本账户的开放;三是有利于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具体做法可分四步走。

(一)第一步:在自贸区设立“特别账户”1.在制度上建立“特别账户”这一无形“铁丝网”。

通过建立“特别账户”(或用其他冠名),相对隔离自贸区与“区外境内”中国其他地区的货币资金来往。

即似同本人在人民币国际化操作中曾建议的设立“人民币外汇账户”①,对自贸区内的企业、自然人、金融机构建立两套账户系统,普通账户上的货币资金可面向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划拨;另建的“特别账户,其账上的货币资金能进出“区外境内”的中国其他地区(一开始自然人账户不好识别,可暂不列入),但其进出规模是受控的、有约束的。

2.通道上的内容安排。

建立“特别账户”这一通道后,自贸区内的金融机构与企业可通过该账户向“区外境内“中国其他地区开展QFII、RQFII、投资与贷款业务。

但其业务规模由外管局核准。

除直接投资需遵守其他有关规定外,各类金融交易活动规模的核准,是以单独机构给额度、相对比例或对金融机构和企业分别设置一定的实缴资本金规模起点进行核准?还是以税收、准备金率调控?可专门研究。

3.开放速度的加快。

上述由外管局核实的QFII、RQFII、贷款等业务规模,一是动态的,不是一定几年不变,也不是市场压力和呼声大了就修改,没有压力和呼声则不修改。

二是应每半年对规模评估一次,调整一次。

要主动去探索、形成通过自贸区将国际上由市场配置资金的效应及时传递到国内,给国内的金融改革不断形成一定的可接受的压力。

4.金融监管的要点。

通过“特别账户”这一通道制度安排,在自贸区内能做到区分“居民与非居民”账户,即将资金进出“区外境内”中国其他地区的区内中国、外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均视同“非居民”。

通过此账户,对“非居民”资金进出“区外境内”中国其他地区的交易活动及其明细,央行、外管局等监管部门能做到清清楚楚、心中有数,都在监管、可控的范围内,达到在金融监管上“区别监管、留下脚印、可追索、可评估”的目的。

5.自贸区金融突破的条件。

要实现以上突破,即要实现自贸区金融改革实质为加快①夏斌著《中国金融战略:2020》一书中曾提出:在境外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市场,“视需要可在境内上海也开设人民币国际银行设施,为非居民拥有的人民币资产提供运用的渠道”。

“建立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后的人民币管理,应完全等同于外汇管理”。

“从原理说,不论是境内机构和自然人,还是境外机构和自然人,只要是在货币兑换允许的项目下,都可以选择使用人民币结算。

但是一旦选择人民币结算后,这部分人民币就应从中国国内的普通人民币账户转由银行为此专门设立的人民币外汇账户内,以示区别。

当出现需要事先审批或者备案的汇兑时,银行才可据以实现人民币在中国境内人民币账户和人民币外汇账户之间的划转。

人民币外汇账户中的人民币,通过由国家指定的清算系统,在境内货币持有者与境外货币持有者之间进行划转,完成资金的支付。

非居民持有的这部分‘人民币外汇’,可以在境外进行运用和汇兑,但不可以直接自由转入中国境内的普通人民币账户内”。

“现有的外汇管理需要及时做出以下三方面的调整:一是在实践中要进一步明确居民和非居民的概念。

尤其是要把在境外从事外汇业务的本国金融机构、企业在海外的分支机构,视为非居民,并将外国金融机构、企业在我国的分支机构,视为我国的居民,并将这些机构母子(分)公司之间的资金调度,视为外汇活动,予以跨境资金管理。

二是在现有的外汇账户管理基础上,应增加‘人民币外汇’账户。

明确‘人民币外汇’账户的开立,以及与一般人民币账户之间的划转规定等。

同时允许本国境内金融机构与企业在境外开立‘人民币外汇’账户。

三是修改现有的国际收支统计、外债统计与管理,将‘人民币外汇’计入国际收支统计与外债管理要求。

进出口核销可使用‘人民币外汇’”。

2013年第11期资本账户开放的速度以及加快试点“可复制、可推广”的目的,关键在于要加快自贸区外中国其他地区的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唯有如此,“特别账户”这一资本账户开放的通道,才能“越做越粗”。

资本账户开放的速度才能真正加快。

(二)第二步:实施自贸区区外非居民“特别账户”通道试点鉴于目前中美利差及汇率趋势,实施自贸区金融市场化改革措施及建立“特别账户”通道制度第一步后,资金流进压力可能会大于流出压力(若美国QE政策退出力度较大,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此时应尽快启动对自贸区区外浦东陆家嘴地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建立“特别账户”通道,实施“非居民”试点,允许“特别账户”上的货币资金可自由接轨自贸区内的金融市场(也即接轨国际金融市场)。

其交易内容为QDII、RQDII、贷款、居民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等多项金融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