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临床诊断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
非洲猪瘟疫情一旦爆发,会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洲猪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希望能对疫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烧、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咳嗽、粘膜苍白、眼结膜充血、便秘或腹泻、发抖、步态异常、倦怠无力、瘙痒和出现皮肤溃疡等。
在高致病性非洲猪瘟毒株感染的猪场,猪群的致死率很高,可以达到100%,而在亚致病性非洲猪瘟毒株感染的猪场,猪的致死率约为50%左右。
二、非洲猪瘟的实验室诊断诊断非洲猪瘟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是非洲猪瘟病毒的首选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可通过检测猪血、猪脾、猪肾、猪淋巴结等组织和分泌物中的非洲猪瘟病毒抗原进行诊断。
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方法也可以诊断非洲猪瘟。
还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进行病例诊断。
三、非洲猪瘟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治疗非洲猪瘟的药物。
一旦猪患上非洲猪瘟,往往是病即死亡,因此预防非洲猪瘟的爆发更为重要。
在疫情暴发之前,猪场应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在加强猪舍卫生管理的基础上,并定期进行消毒和检疫。
还可使用灭活疫苗和减毒或重组疫苗进行预防性免疫。
在疫情暴发之后,应采取隔离和扑杀的措施,避免非洲猪瘟传播。
四、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首先要对猪场进行严密管控,建立猪场的卫生隔离圈。
对于非洲猪瘟高发地区应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比如封锁疫区、禁止活猪和猪产品交易等。
要提高猪场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加强技术培训和队伍建设。
对于非洲猪瘟的病死猪,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包括集中处理、消毒和安全掩埋等。
非洲猪瘟临床诊断及防控知识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高致死率传染病。
该病以高热、皮肤发绀及内脏器官严重出血为特征。
其病毒毒力分为强毒力毒株、中等毒力毒株和低毒力毒株三种类型。
强毒力毒株可引起最急性型(感染1~3天死亡)和急性型(感染6~15天死亡)发病。
中等毒力毒株可引起亚急性型(感染7~20天死亡)发病。
低毒力毒株可引起慢性型(感染30天内或更长时间内死亡)发病。
该病致死率高,强毒力毒株和中等毒力毒株引起的症状以发热和网状内皮组织出血为特征;均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引起胎儿全身水肿,胎盘、皮肤、心肌或肝脏可见瘀血点。
一、流行病学传染源血液、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发病动物和死亡动物)为非洲猪瘟传染源。
野猪、疣猪和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天然宿主和储存宿主。
该病潜伏期为4~15天。
传播途径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由感染猪排泄物经口鼻传播,或通过摄入含有病毒的食物或其他污染物(如潲水、废物、猪屠体等)而被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物或被软蜱叮咬而感染。
所有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受感染。
二、临床症状最急性型发病特征是高热(41~42℃),食欲废绝、厌食,不愿活动,气喘。
猪在发病3天内有可能突然死亡,或在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死亡。
最急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急性型病猪表现发热(40~42℃),食欲不振,厌食,嗜睡且体质虚弱,身体蜷缩,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困难;耳朵、胸部、腹部、后腿、会阴、尾巴、臀部等处皮肤充血,变红色或蓝色,出现青紫斑块和出血斑(出血斑呈点状或片状);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或鼻子和口腔有血液泡沫;有的出现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有的出现腹泻,粪便带有黏液或血液(黑便),尾部周围区域被带血的粪便污染。
妊娠母猪在孕期各个阶段都有可能流产,流产胎儿皮肤水肿。
猪在发病15天内死亡。
发病仔猪的耳、鼻、唇和腿皮肤发红;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出现神经症状,数小时内死亡。
急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非洲猪瘟是一种极具传染性、致死性极高的猪病,一旦出现会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下是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1.高热:非洲猪瘟的患猪体温会急剧升高,甚至可达41℃以上。
2.食欲不振:患猪会出现食欲不振、口渴,甚至拒食现象。
3.呼吸困难:患猪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4.皮肤出血:患猪体内的血小板数量会急剧下降,出现皮下出血、鼻出血、咳血等症状。
5.全身乏力:患猪会出现全身乏力、行动不便的现象。
1.流行病学调查:由于非洲猪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病例多发生在盛行地区,可以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2.临床症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非常明显,可以通过这些临床表现确定病因。
3.实验检测:常用的非洲猪瘟实验检测方法有ELISA、PCR等,在实验室中对病毒进行检测可以明确病因。
4.病理学检测:可以对死亡猪进行尸检,观察猪体内的器官是否出现出血、浑浊等症状特征,以明确病因。
1.加强猪场管理:猪场要进行必要的消毒、清洁工作,卫生条件要严格把控,生物安全措施要得到加强。
2.加强猪只检疫:新引进的猪只或者有病症的猪只,要进行检疫隔离,确保猪场不受病毒的感染。
3.强化疫苗接种:科学选用效果较好的非洲猪瘟疫苗,对猪群进行强制性接种,防止病毒扩散。
4.保持免疫屏障:养猪户若发现猪有非洲猪瘟的症状,要立即隔离,并进行消毒。
另外,要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保持免疫屏障,防止病毒传播。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猪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比较困难。
养猪户应当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防范意识,认真遵守相关防治措施,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扩散,保证猪场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猪瘟,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猪类疾病,主要通过病毒和空气传播。
猪瘟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观察、病毒分离和检测、抗体检测等方法进行。
1. 临床观察:猪瘟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流鼻涕、倒地、
流产、新生猪仔死亡等。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
2. 病毒分离和检测:通过采集病死猪或病猪的血液、组织等样本,进行病毒的分离
和检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病毒培养、PCR(聚合酶链反应)等。
3. 抗体检测:通过采集猪的血清样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进行
抗体检测,判断猪是否感染了猪瘟病毒。
猪瘟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通过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疫情的蔓延来控制病
情。
1. 免疫增强:给猪注射猪瘟疫苗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减轻病情。
疫苗接种应该在
猪舍消毒后进行,采取弱毒苗接种的方法。
2. 病毒抑制剂:目前已有一些抗猪瘟病毒的药物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如金刚烷胺、
阿托伐他汀等。
不过,这些药物的疗效尚有争议,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其治疗效果。
3. 防控措施: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舍的消毒与隔离,控制病情的扩散。
注意病毒的传播途径,减少猪之间的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猪瘟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观察和病毒检测,而治疗则主要通过疫苗接种、免疫增强和
生物安全措施来控制病情。
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猪瘟诊断标准
猪瘟诊断标准
猪瘟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临床特征:患有猪瘟的病猪体温明显升高,通常达到40.0~4
2.5℃,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伏卧喜睡,眼结膜发炎,出现呼吸道症状如气喘、咳嗽等,皮肤存在出血点或者出血斑,尤其是耳根、四肢内侧、腹部等部位,有些病猪还会出现神经症状。
2. 剖检变化:主要表现在淋巴结、肾脏、脾脏和胆囊等器官的出血性梗死;胃肠道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症,伴有出血;膀胱黏膜出现出血性炎症。
3. 实验室诊断:采集病猪的血液、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组织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或者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抗体。
此外,根据病猪的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为猪瘟。
需要注意的是,猪瘟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需要在采取诊断措施时严格隔离病猪,以防止病毒扩散。
同时,对于确诊的病猪应立即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和传播。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由猪瘟病毒引起,主要影响猪的呼吸道系统。
猪瘟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眼部炎症和食欲不振。
当病情恶化时,病猪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肺部感染和严重的全身性病症。
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猪瘟可能导致猪群内大规模的死亡。
猪瘟的诊断通常采用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
在早期阶段,猪瘟的临床症状往往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定猪是否感染了猪瘟病毒。
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鼻腔和淋巴结样本的PCR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离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猪是否感染了猪瘟病毒,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猪瘟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病猪进行隔离、对症治疗和疫苗接种。
在猪瘟疫情爆发时,需要对疑似感染猪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健康猪。
对于确诊感染猪,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包括给予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以帮助病猪度过疾病的高峰期。
为了预防猪瘟的再次爆发,需要对猪群进行猪瘟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猪瘟病毒在群体内的传播。
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一旦爆发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日常养猪生产中,需要加强对猪瘟的预防和控制,密切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有效遏制猪瘟的传播,确保猪群的健康。
非洲猪瘟诊断标准
非洲猪瘟诊断标准
非洲猪瘟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流行病学特点:已经规范免疫猪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菌,但猪群发病率、病死率仍然较高;饲喂泔水的猪群出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调入猪群15天内出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2.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皮肤发红或发累。
高热或结膜炎症状,出现腹泻、运动失调症状等。
3.剖检变化:脾脏异常肿大至两倍甚至以上、易碎,脾脏有出血性梗死,下颌淋巴结出血,腹腔淋巴结出血。
由于非洲猪痘临床症状与古典猪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相似。
确诊必须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才能确诊。
对疑似非洲猪瘟疫情的,必须送病料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阳性的。
判定为确诊疫情。
制表:审核:批准:。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传染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它不仅给养猪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对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制定有效的诊断和防治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以期能够对猪瘟病毒的控制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非洲猪瘟的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高烧、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体温上升、皮肤出现红斑,以及出现肠胃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严重的病猪会出现惊厥、呕血、黑色腹泻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这些症状虽然与其他疾病有些相似,但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非洲猪瘟。
2.实验室检测(1)病理学检测对怀疑感染非洲猪瘟的死亡猪进行病理解剖和组织检测,可以发现瘟病病毒在组织器官中的存在。
淋巴组织、肾脏、脾脏、肝脏等是瘟病病毒的主要携带器官,对这些器官进行病理检测,可以直接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2)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DNA,PCR技术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很高,能够迅速的确认非洲猪瘟的感染。
还可以通过基因测序等技术鉴定瘟病病毒的亚型和变异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3.免疫学检测ELISA、免疫荧光等检测技术可以检测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从而判断猪是否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
还可以通过补体结合试验等技术对猪体内的病毒进行检测。
二、非洲猪瘟的防治措施1. 防疫隔离对于发现感染非洲猪瘟的猪场,应立即实施隔离措施,将疫病猪与健康猪隔离开,同时对猪场进行全面消毒。
对于瘟病猪的处理要及时、规范,尽量减少病毒的传播。
2. 疫苗免疫在非洲猪瘟疫情严重的地区,可以采用疫苗免疫的方式进行疫病防控。
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了非洲猪瘟灭活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的抵抗力,减轻猪群受疫病的危害。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场清洁卫生,避免蚊蝇等传播媒介的滋生,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属于严重的畜牧业经济疾病。
该病毒在猪的体内可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并破坏猪体内各组织器官,引起猪的高热、厌食、精神萎靡、皮肤潮红、呼吸急促等症状,甚至导致猪的死亡。
该病毒不具有人畜共患性,只能感染猪。
诊断:1、症状诊断: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猪呈现明显症状,包括严重的烦躁呻吟、高热、厌食、眼眶肿大、嗓音沙哑、头部以及四肢多发性出血点等,表现与一般的病毒感染有较大的区别。
2、病症分析:根据猪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征,在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病毒后,猪体内将出现急性死亡现象,死亡率达到100%。
3、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PCR检测是非洲猪瘟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对于非洲猪瘟病的基础研究、病毒学探索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防治:1、加强外部防御:因为非洲猪瘟病毒是高度传染性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所以在外部防御方面,要加强卫生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和通风等措施。
2、堵塞病毒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途径很多,如车间工人、采购人员、运送猪的车辆等。
因此,要严格落实车辆消毒、人员消毒等措施,尽量减少病毒传播的途径。
3、开展疫苗防控工作:目前,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的疫苗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
在疫苗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疫苗的质量和使用方法,实时监测猪群的状态和症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毒扩散。
总之,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非常严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可以给猪类造成巨大的危害。
只有在加强外围防御、堵塞病毒的传播途径,并开展疫苗防控工作的同时,才可能控制病毒的传染,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猪。
这种疾病广泛分布,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一旦发生猪瘟,常常会导致猪的大规模死亡,给养猪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及时对猪瘟进行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猪瘟的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属于病毒科。
该病毒对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对肉猪的生产和猪肉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旦发生猪瘟,常会在短时间内传播至整个养猪场,造成严重损失。
诊断猪瘟通常需要进行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病理学检查。
临床观察主要通过观察猪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患有猪瘟。
患有猪瘟的猪通常会出现食欲下降、发烧、咳嗽、呼吸急促、粘膜发绀、血便等症状。
实验室检测通常使用PCR技术、病毒分离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来检测病毒的存在。
病理学检查则通过解剖病死猪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病变情况来确认猪瘟的诊断。
一旦确认猪患有猪瘟,就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目前对于猪瘟,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采取隔离和控制措施以及加强免疫力。
需要对患有猪瘟的猪进行隔离,防止病毒的传播。
需要对猪进行有效的免疫程序,包括注射疫苗和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还可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对饲养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
除了诊断和治疗,预防猪瘟同样重要。
为了预防猪瘟的发生,养猪户需要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加强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病毒的传播。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猪瘟的重要手段。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猪瘟的发生。
养猪户应该遵循养猪场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猪的免疫程序得到有效执行。
在对猪瘟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过程中,政府、行业协会和养猪户需要密切合作。
政府应加强对猪瘟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兽医卫生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猪瘟的暴发。
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养猪户的管理和指导,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养猪户则需要严格执行管理规定,提高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确保猪的健康。
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传染病,也被称为非洲猪瘟。
它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但也可通过直接接触病毒或食用被感染的猪肉传播。
以下是关于猪瘟的诊断与治疗的详细信息。
诊断:1. 临床症状:猪瘟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皮肤病变(如瘀点、瘀斑)和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肢体瘫痪)等。
2. 病毒检测:可以通过采集病死猪的组织样本(如淋巴组织、肺组织)进行病毒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PCR(聚合酶链反应)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 血清学检测:可以通过检测猪血清中的病毒抗体来确定猪是否感染了猪瘟病毒。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ELISA和中和试验。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猪瘟,因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减轻猪的症状。
1. 隔离和屠宰:将病猪与健康猪分开,防止疾病的传播。
对受感染的猪进行屠宰和正确处理。
2. 疫苗接种:疫苗是防治猪瘟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有一种活疫苗和多种灭活疫苗可供预防使用。
疫苗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减轻病毒对猪的损害。
3. 卫生和消毒: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猪舍和设备,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4. 早期干预:一旦发现猪瘟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早期干预可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总结: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的传染病,对猪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及早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非常重要,包括隔离和屠宰病猪、疫苗接种、卫生和消毒以及早期干预等。
通过综合的疫病防控策略,可以减轻猪瘟对养殖业的影响。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性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猪瘟的传播和蔓延,诊断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非常重要。
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猪瘟诊断技术国标,为了提升我国养猪业的技术水平和防控能力,本文将围绕猪瘟诊断技术国标展开讨论。
本文将从猪瘟诊断技术概述、国际标准概况、我国相关现状和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猪瘟诊断技术概述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主要引起猪的全身性炎症和出血性疾病。
患病的猪表现出食欲下降、发热、呼吸急促、皮肤发红和出血点等症状,严重时可以导致大规模死亡。
目前,猪瘟已经在我国多个省份出现,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猪瘟的早期诊断和迅速控制是极为重要的。
猪瘟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诊断两大方面。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病毒分离、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方法。
临床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和病变的观察来进行初步判断。
猪瘟的诊断技术国标应该包括这两大方面的内容,从而为猪瘟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提供规范和标准。
二、国际标准概况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猪瘟诊断技术国标。
这些国标主要包括了病毒分离、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这些国标主要通过制定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设备规格、实验操作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定,为猪瘟的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国际标准的制定对于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我国可以借鉴国际标准的制定思路和经验,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国养猪业特点的猪瘟诊断技术国标,提升我国的诊断技术水平,加强猪瘟的防控能力。
三、我国相关现状目前,我国在猪瘟诊断技术国标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我国在病毒分离、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标准相对滞后,存在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化不足。
我国在猪瘟的临床诊断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乡村兽医缺乏相关的诊断技能,导致猪瘟的早期确定和控制存在一定的困难。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的猪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
该病在全球范
围内都有出现,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和中国。
该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食
欲不振、腹泻、呕吐、眼部水肿、肌肉僵硬等。
猪瘟的传染性很高,可以通过粪便、尿液、食物或水源传播,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该病。
诊断:
1.临床症状检查:观察猪是否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眼
部水肿、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应立即收集患猪血液、组织和排泄物等进行实验室检查。
检查主要是
采用PCR、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和免疫荧光法等,以检测病毒的存在。
治疗:
目前还没有针对猪瘟的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辅助措施来缓解病症并防止并
发症。
猪瘟的治疗措施主要为以下几点:
1.给予充分的营养补给:在治疗期间,应给予患猪充分的营养补给,包括提高饲养标准,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控制发热和炎症:对于猪瘟引起的发热和炎症,可以使用一些退热药和抗炎药进行
治疗。
但是需要谨慎使用,因为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并增加发
展成严重疾病的风险。
3.饮水和饮食调理:病猪常常食欲不振,需要通过调理饮食和饮水,补充足够的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
4.预防并发症:猪瘟容易引起细菌性感染、肺炎和其他并发症,因此要对其进行及时
预防和治疗。
总之,对于猪瘟的诊断和治疗,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从根源上控制疫情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注重营养补给和护理工作,以尽量减少病猪的死亡率,并为防疫工作的开
展提供保障。
猪瘟的临床诊断.doc
猪瘟的临床诊断猪瘟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CSF),又称“烂肠热”,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致死性和高度传染性的猪传染病,对养猪业有很大影响。
1984年,OIE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中国目前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
根据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文献资料,大中型猪场通过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建立猪群,在猪瘟流行时只引起猪瘟的传播。
尽管已经实施了科学的防疫体系,包括提高疫苗剂量,但一些养猪场在没有彻底扑杀中毒猪的情况下,已成为猪瘟的焦点。
因此,有必要不断研究和学习预防猪瘟的科学措施和方法。
主要环节是完善防疫措施、诊断、免疫预防和接种后评价。
因此,养猪场迫切需要及时诊断猪瘟和定期检疫猪瘟。
只有快速、灵敏、准确、方便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才有利于猪瘟的有效控制和根除,从而保护养猪业。
1 .临床诊断猪体温变化明显,迅速上升至41℃,少数达到42℃,漏诊。
食欲不振的特征是生病的猪把它的嘴放在食物的地方一会儿,然后回到休息的地方。
精神崩溃,虚脱昏睡,后腿无力。
便秘随后腹泻,随后交替出现,粪便中混有粘液或血液。
有些病猪在后期有血尿和哮喘等症状。
急性结膜炎渗出粘液或脓性分泌物,一些上下眼睑粘在一起。
出血点和出血点通常出现在鼻端、耳朵、四肢内侧和腹部下方,手指压力不会减弱。
一些猪有神经症状:磨牙,痉挛,双脚交叉,站立不稳。
先天性猪瘟病毒感染可导致流产、胎儿干尸、畸形、死胎、出生时有震颤症状的虚弱小猪,或外表正常但产生感染的小猪。
全身性出血,皮肤、粘膜和实质器官有不同大小的充血和出血点。
淋巴结充血、肿胀,切面周围出血,呈红色和白色“大理石样”。
脾脏不增大,边缘可见楔形梗死区。
肾皮质颜色变浅,并有少量出血。
膀胱粘膜显示不同程度的充血,粘膜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
扁桃体梗塞,化脓性炎症伴细菌入侵。
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回盲瓣、回肠和结肠可见板层溃疡,即“钮扣状肿胀”。
公猪包皮积聚尿液。
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猪瘟,但应与猪丹毒、猪副伤寒、猪肺病、猪弓形体病和链球菌病相鉴别。
非洲猪瘟的检查与诊断
点, 回盲瓣肿胀、 充血 、 出血及水肿。极少数病例盲结 肠有时见充血 、 水肿 、 出血和黏膜溃疡 。胰腺间质及
e J , , i - 间充血 , 并 伴有 坏死 , 脑 膜充 血 、 出血 。
1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 与猪瘟很相似 , 病猪体温升高 , 发热的
第 四天 ,猪外周血液 白细胞 总数可下降 5 0 % ̄ 6 0 %, 其 中淋 巴细胞 明显减 少 ,这是 非 洲 猪 瘟 的特 征 性 症 状, 此外 , 皮肤及全身淋 巴组织有出血性素质。
坏 死
染猪, 其脾脏严重充血 、 肿大, 脾髓质 软 , 呈 黑紫色 , 脾小梁模糊 , 脾白髓明显。 急性 病 例 胃淋 巴结肿 大 , 严 重 出血呈 血块 状 。 胃 浆膜 呈 出血 状 ,胃底 部黏 膜 呈 弥 漫性 红 色 或 呈严 重
充血。肝肿大 、 淤血 , 实质变性 , 肝、 胃淋 巴结肿大、 出 血。胆囊充盈胆汁, 其浆膜与黏膜出血 , 胆囊壁水肿 , 呈胶胨样增厚。 病猪 肾脂肪囊浆膜小 出血点 ,多数病例 肾脏的 出血 斑 点 不如 猪瘟 多 。极少 数 病 例 肾乳 头弥 漫性 出
血, 肾盂 充 满 血液 , 膀 胱 有 时见 黏 膜 呈 弥 漫性 潮 红 及 数 量 不 等 的小 出血点 。 肾上腺 的皮 质 和 髓 质 见少 量 出血点 , 附睾 有时 呈严 重充 血及 水肿 。用 南非 毒株 感
周 围有 少量 嗜 酸性 粒 细胞 浸润 。肺 脏 出血 ,间质 水 肿, 肺 静 脉 内有 血 栓 形 成 , 并伴发支气管炎 、 支 气 管
肺 炎 和胸 膜炎 。
病猪胸腔积有多量的清亮液体 ,有时也混有血 液, 纵隔见浆液性浸润及小 出血点 , 支气 管 、 纵 隔淋
猪瘟的一次性诊断与处理
猪瘟的一次性诊断与处理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动物疾病,主要危害猪,几乎所有年龄的猪都易感,患病猪只有极少数可以存活,对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目前,猪瘟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猪病害,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猪瘟的一次性诊断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猪瘟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粪口传播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传染性极强。
一旦猪群中出现感染,很容易引起全群扩散,造成重大损失。
一旦发现猪瘟疫情,必须采取果断、迅速的处理措施,以尽快遏制疫情蔓延,降低养猪业的损失。
以下就猪瘟的一次性诊断与处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诊断猪瘟的临床症状特点明显,主要表现为高烧、厌食、呕吐、腹泻,全身出现皮肤瘙痒、皮肤出现出血点或斑块,并且体温明显升高,有时出现呼吸困难、鼻部分泌物增多等情况。
患病猪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呆头呆脑或多饮水等。
2.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猪瘟。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PCR检测、免疫组化染色、抗体检测、病毒分离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样本的提取,如血清、组织、粪便、鼻分泌物等进行检测,来确定是否感染了猪瘟病毒。
二、处理措施1. 隔离和销毁患病猪一旦发现猪瘟疑似病例,首先应该立即对患病猪进行隔离,避免疫情蔓延。
在隔离的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对患病猪进行人道处置,包括喷洒消毒液、填埋或焚烧等方式,彻底销毁患病猪。
2. 彻底清洁和消毒在隔离和销毁患病猪后,必须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首先要将猪舍内的床料、饮水器、饲料槽等物品全部清除,然后对猪舍进行高温蒸汽消毒或者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确保养殖场内的病毒完全被清除掉。
3. 加强防疫措施除了对猪舍的清洁和消毒之外,养殖场还应该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和防疫工作。
包括加强对病"猪"及"瘟"源的监测和控制,加强对病毒传播途径的阻断,加强对猪群的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等工作,以确保猪群的健康和安全。
非洲猪瘟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
非洲猪瘟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简称ASF)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高热、出血、瘀斑和淋巴组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猪病。
该病毒伴随着免疫力低下、良性肿瘤和高病死率而广泛流行。
由于ASF对于猪的危害性非常的高,因此对ASF的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探究比较重要。
一、ASF的诊断1. 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之前,首先需要做出一个初步的临床诊断。
主要表现有:(1)高热,发病后2-7天,体温会上升至40℃以上,1-2周后会自行下降。
(2)疲劳和食欲下降。
(3)皮下淋巴结肿大,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临床症状。
(4)消化道症状,包括腹泻、呕吐等。
(5)出血、瘀斑症状,这是ASF最典型的症状之一。
(6)呼吸道症状,包括喉咙痛和呼吸困难。
2. ASF的实验室诊断ASF的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测是其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验室诊断:(1)血清学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通过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g-ELISA)检测病毒抗原。
血清学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排除其他疾病,当疫情爆发时,它也可以帮助确诊染病群体。
病毒学检测可以通过原核发酵、PCR技术等方法来检测病毒的存在。
这种检测技术对于早期诊断和监测疫情的变化非常重要。
二、ASF的综合防控技术1.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为了避免 ASF的蔓延,必须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防疫区、禁止无权进入的人员进入养殖场、饲料清洁消毒等。
2. 废料控制将废料的产生降至最低,防止废料与病毒接触。
3. 彻底消毒为了彻底消灭病毒,需要对所有设备和猪栏、饲料容器、设备、车辆等进行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或其他消毒方法,以确保不留下任何病毒残留。
4. 严格的禁止行动尝试禁止未经授权的行为,比如非法接配、非法转运、非法处理和带疫久留的猪只引出等都需被禁止,这些行为不仅容易引起 ASF 的 spread,还会增加 ASF的传播风险。
猪瘟诊断技术标准
猪瘟诊断技术标准
猪瘟(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需要使用特定的诊断技术。
以下是一般用于猪瘟诊断的主要技术标准:
1. 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检测病毒的核酸(DNA或RNA)。
通过针对猪瘟病毒基因组的特定区域进行PCR扩增,可以确认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2.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技术,用于检测特定病原体的抗体。
通过检测猪血清中的猪瘟病毒特异性抗体,可以确定猪是否曾经感染猪瘟病毒。
3. 病理学检查:猪瘟病毒感染会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如内脏器官的出血、淋巴组织的萎缩等。
通过对病死猪或临床病例的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病变特征,进一步确认猪瘟的诊断。
4. 实时荧光定量PCR:该技术是一种PCR技术的改进,结合了PCR扩增和荧光探针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猪瘟病毒的存在和数量。
5. 病毒分离:通过将样品(如血液、组织)接种到猪瘟病毒敏感的细胞系中,观察是否能够分离出病毒,从而确认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猪瘟诊断的技术标准可能因国家或地区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应当参考当地相关机构或疾病控制部门发布的最新技术指南和标准,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猪瘟流行特点及诊断方法
猪瘟流行特点及诊断方法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疾病对猪的感染率极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染性强,并且不会影响人类和其他动物,但它严重威胁着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感染了的病猪、食用了感染了的猪肉和病毒传播媒介的传播。
为了及时防治猪瘟,了解猪瘟的流行特点和诊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猪瘟的流行特点1. 高度致死性:非洲猪瘟病毒对猪的感染率高,而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感染了该病毒的猪几乎都会死亡,导致猪只能养活一定时期就会相继死亡;2. 传染性强: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强,携带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和组织病变均可成为传染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3. 短潜伏期:猪感染了该病毒后,常常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潜伏期较短;4. 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高热、呕吐、咳嗽、鼻流清涕、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生产力下降等,和其他传染病的临床症状相似,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定诊断。
二、猪瘟的诊断方法1. 临床诊断:对患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大多可以从病猪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疾病过程中以及死亡后疾病的缺货标本来初步诊断,但是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2. 病理学检查:通过对可疑死亡猪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如发现肝脏,脾脏、淋巴结,心肌,肺和肾脏等器官出现坏死和出血点则可为非洲猪瘟的特征性诊断,但这种方法也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3. 实验室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测病猪血清中的病毒抗体或者病毒核酸来进行确诊。
实验室诊断是目前确诊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确诊的最可靠依据。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是否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
了解猪瘟的流行特点和诊断方法对及时防治猪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充分了解了猪瘟的流行特点和掌握了正确的诊断方法,才能在感染暴发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的防治疫病的传播,从而保障猪的健康和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瘟的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热性、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影响颇大。
1984年,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目前将其定为一类传染病。
根据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文献资料表明,大、中型养猪场通过科学而有效的免疫接种程序所建立的猪群,在猪瘟流行时只引起猪瘟的散发。
尽管实行科学的防疫制度,包括疫苗提高药量,但没有完全扑杀带毒猪,某些养猪场就成为猪瘟的疫源地。
因此,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预防猪瘟科学的措施、方法,主要环节是提高防疫措施、诊断、接种后的免疫预防和评价。
对此,养猪场迫切需要及时诊断猪瘟和定期检疫猪瘟,只有快速、灵敏、准确、便捷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有利于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猪瘟,从而保护养猪业。
1 临床诊断猪体温变化明显,迅速上升到41℃,少数达到42℃,稽留不退。
食欲不振,其特征为病猪把嘴放在食物处片刻,又回到休息处。
精神萎顿,伏卧嗜睡,后肢无力。
先便秘后腹泻,以后交替发生,粪便中混有粘液或血丝。
后期部分病猪有尿血、气喘等症状。
急性结膜炎流出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有些上、下眼睑粘在一起。
常在鼻端、耳、四肢侧、腹下有出血斑和出血点,指压不褪色。
个别猪有神经症状:磨牙、痉挛、脚交叉、站立不稳。
先天性猪瘟病毒感染可造成流产、木乃伊胎、畸形、死胎、有震颤症状的弱仔猪出生、或外观正常但生产出被感染的仔猪。
全身性出血,皮肤、粘膜、实质器官都有充血和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淋巴结外观充血肿胀,切面周边出血,呈红白相间的“石样”。
脾脏不肿大,边缘发现楔状梗死区。
肾皮质色泽变淡,有点状出血。
膀胱粘膜表现不同程度的充血,粘膜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扁桃体出现梗死,随着细菌侵入发生化脓性炎症。
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回盲瓣、回肠、结肠可见轮层状溃疡即“扣状肿”。
公猪包皮积尿。
根据以上临床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以建立猪瘟的初步诊断,但应与猪丹毒、猪副伤寒、猪肺疫、猪弓形体和链球菌病等进行鉴别。
2 实验室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建立猪瘟的初步诊断,但确诊、非典型猪瘟,特别是仔猪表现的复杂症状,难以做出诊断,必须借助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现在实验室诊断应用方法有动物试验、病毒分离、免疫荧光试验等。
2.1 动物试验取病猪的扁桃体、脾脏、肾脏、淋巴结等组织(扁桃体是分离病毒首选器官,如采集不到扁桃体,也可采集脾脏、肾脏、淋巴结),剪碎、研磨,加生理盐水制成乳剂,无菌处理后接种易感猪,观察发病情况,然后分离病毒。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建立用家兔代替易感猪诊断猪瘟试验(兔体免疫交叉试验),将病料乳剂接种健康家兔,7d 用兔化猪瘟弱毒注射家兔,24h后每6h测温1次,连续3d。
无定型热反应,说明病料中含有猪瘟病毒。
2.2 病毒分离取病猪的扁桃体、脾脏、肾脏、淋巴结组织,加双抗后磨成乳剂,过滤、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PK-15、PK-2a、ST等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Moormann等用SK-6细胞培养克隆化的猪瘟病毒,获得高效价的猪瘟病毒,并提取猪瘟病毒的RNA,建立猪瘟病毒的cDNA文库,完成Alfort株、Brescia株的全基因序列分析。
2.3 免疫荧光试验用冰冻切片或细胞触压片进行直接或间接荧光抗体染色,也可先将病料乳剂接种于细胞培养后,再用荧光抗体检测感染细胞,能直接检出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抗原。
此法方便快速、检出率高,许多国家将它作为执行猪瘟消灭计划的法定诊断试验。
2.4 血清中和试验可以检测出猪体的抗体,目前最常用方法是免疫荧光中和试验、PAV株中和试验。
邵振华等利用免疫荧光中和试验,对70日龄65份、5~6日龄34份、7月龄44份的猪瘟非免疫血清进行猪瘟母源抗体检测,结果70日龄阳性率52.3%,到5~6月龄全部转为阴性。
2.5 间接血凝试验操作简单,易制定,既可检测抗原,也可检测抗体,主要是监测猪瘟免疫抗体水平。
树春等将猪瘟兔化弱毒株细胞培养物浓缩纯化,致敏由戊二醛鞣酸处理的健康绵羊红细胞,制成冻干猪瘟间接血凝诊断液,用以检测血清中的猪瘟抗体效价。
2.6 骨髓细胞学检查法病初取病猪胸骨的骨髓浆汁做成涂片,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出现副淋巴母细胞,确定病猪感染猪瘟病毒。
2.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免疫分析技术是继荧光技术后发展起来又一先进诊断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特异性反应系统、间接放大系统和显示系统结合起来,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的一种免疫方法。
Shannon等报道,在猪瘟感染前病毒血症产生时,采其血清进行ELISA检测猪瘟病毒,可做早期诊断,捕获ELISA能够检测2种不同猪瘟病毒株感染的病猪的血液和组织中的抗体。
2.8 核酸探针杂交试验核酸探针技术以病毒RNA基因组为模板制备探针,在cDNA合成后进行Southern-blotting。
这种方法特异性强、准确可靠,可用于不同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Cruliere等、Dable等、Colijin等利用猪瘟病毒基因组RNA构建cDNA,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进行序列分析,合成36个探针,按照它们在病毒基因组的位置,根据特异杂交带区别猪瘟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以及绵羊边界病病毒。
2.9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是以病毒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再以PCR进行核酸扩增来检测猪瘟病毒。
罗廷荣等应用RT-PCR对猪瘟诊断表明,RT-PCR技术可应用于临床诊断。
Sand-Vik等和Glodrick等分别利用此法对猪瘟病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此法具有检出率高、特异性强,微量病料即可诊断,且具有生物安全性,无散毒的危险。
实验室诊断方法介绍如下:(一)动物接种检测猪瘟病毒的敏感方法,应用易感的幼龄猪(10~20kg体重)进行接种试验。
取病料或新鲜猪尸的血液或组织乳剂,肌肉注射接种1~2头幼猪。
试验猪应事先进行血清中和试验,以排除有过猪瘟病毒或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感染。
如果幼猪在接种后6~7天停食或体温升高,则立即采血分离病毒。
幼猪发病死亡后,立即采取扁桃体、脾脏、淋巴结、肾脏等做病毒分离。
如果幼猪在接种后21天不发病或发病后康复,则采血测定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并用强毒进行攻毒试验。
从血液或组织中可分离到猪瘟病毒,被接种的幼猪产生中和抗体,对强毒攻击表现免疫性,即可判为阳性。
相反,幼猪不发病,不产生中和抗体,对强毒攻击有易感性,则判为阴性。
如果幼猪发病或死亡,但未分离出猪瘟病毒也不产生中和抗体,则应考虑其他病原感染的可能性。
由于普遍存在低毒力的病毒株,所以被接种幼猪即使不呈现猪瘟症状,也应进行血液中的病毒分离试验。
(二)免疫荧光试验主要用于检测病毒抗原,是目前国外实验室诊断猪瘟的最常用方法,结果直观、可靠。
特别是在疫情初起必须查清病原、检疫及以猪场猪瘟净化时,此种检测方法尤为重要。
进行免疫荧光试验时,将待检病猪的扁桃体、肾脏、淋巴结、脾脏等组织的冰冻切片或抹片,或待检细胞培养片,经丙酮固定后,滴加猪瘟荧光抗体覆盖于切片、抹片或细胞片表面,置37℃作用30min,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BS,pH7.2,0.01mol/L)洗涤,自然干燥后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必要时,设立抑制试验染色片,以鉴定荧光的特异性。
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切片、抹片或细胞培养物(细胞盖片)中有胞浆荧光,并由抑制试验证明为特异性荧光,判为猪瘟阳性反应;无荧光判为阴性反应。
必须指出,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与猪瘟存在共同抗原性,因此,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也能结合猪瘟荧光抗体。
但因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对猪并无明显的病原性,也不能在猪体充分增殖,因此不至于干扰诊断结果,且因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可在细胞培养物上引起细胞病变,鉴定并不困难。
(三)中和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可以检出动物体的抗体,但因推广应用弱毒疫苗,猪群中的猪瘟抗体滴度普遍较高,故应进行双份血清的检查(前后期相差14天以上),才能确立抗体滴度增高与感染患病的关系。
目前最常应用的血清中和试验方法是免疫荧光中和试验,即用定量病毒加不同稀释度的被检血清进行试验。
同时以SPF猪血清作为阴性对照,以猪瘟高免血清作为阳性对照。
所有试验血清均经56℃灭活30min后,按下列步骤进行:用含0.5%乳白蛋白水解物和0.025mol/L的MgCl2•6H2O(即每1000mL中含有 5.07g)的Earle氏液稀释病毒和被检血清。
被检血清按4倍连续稀释法稀释,由1:4至1:1024。
取不同稀释度的血清分别和等量病毒液混合,置37℃感作1h,随后接种飞片上的PK-15细胞培养物。
同时设置各种对照组。
再培养18~24h,取出后做免疫荧光抗体检查。
计数各飞片中荧光细胞灶的数目。
与对照组相比较,凡能减少90%荧光细胞灶的血清稀释度就是该血清的终点滴度。
1:4血清组的荧光细胞灶减少不到90%者,判为阴性。
(四)琼脂扩散试验虽可选用病猪的脾、淋巴结和肠段为病料制备抗原,但以胰腺最好。
另需要具备特异性好的猪瘟高免血清。
本法操作简单,但敏感性较低,肯定是猪瘟病例的阳性检出率也低于50%。
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的某些诊断实验室专门制备高价免疫血清和抗原,并有统一的判定标准。
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配制1.2%琼脂,加万分之一柳硫汞防腐。
按中央1孔,周围6孔的模式打孔。
孔径5mm,孔间距6mm。
检测抗原时,将高免血清滴人中央孔,周围孔分别滴加标准抗原和待检病料乳剂。
检测抗体时,将标准抗原滴人中央孔,周围孔上、下2孔滴加高免血清,其他4孔分别滴加被检血清。
(五)新城疫病毒强化法在一定条件下,先被猪瘟病毒感染的猪睾丸的细胞,在随后再感染新城疫病毒时,可以产生细胞病变。
这一现象被用来检测猪瘟病毒,称为新城疫病毒强化法,简称END(Exaltation of NDV)。
直接法END(将被检病料直接接种细胞培养物)的敏感性较低,但如改用两步法,即先将被检材料接种猪脾细胞培养物,传代适应之后再做END试验,则可明显提高其敏感性,几乎能与易感猪接种法等同。
具体做法是在猪睾丸细胞培养物中接种被检材料(HCV),37℃培养4天,随后接种106个蚀斑形成单位的新城疫病毒,继续培养3天。
根据是否出现细胞病变进行判定。
同时设对照组。
如果细胞培养物出现病变,即表示有猪瘟病毒存在。
END法适用于检测那些易在猪源细胞中生长的野外毒株,对大部分兔化弱毒株无效,因其往往不能在猪睾丸细胞充分增殖。
(六)酶标记抗体诊断法先用PK-15细胞增殖HCV作为抗原,包被微量滴定板,随后加入被检血清(第一抗体),冲洗后再加入酶标记的兔抗猪IgG,再经冲洗,最后加入底物显色,判定结果。
由于我国养猪业普遍实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预防注射,猪血清中几乎都含有猪瘟抗体,给酶标抗体诊断法带来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