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语文要素,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依托教材,提升语文读写能力
依托教材,提升语文读写能力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托,每一本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编写的,里面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
教师和学生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善于利用教材中的例句、课文、阅读材料等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和力量。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如朗读比赛、课文改编、写作指导等,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语文读写能力的关键。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样,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传统的经典故事以及当代的优秀作品,这些内容都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精彩讲解和生动的呈现方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激情,使他们愿意主动去阅读、写作,并且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
而对于学习兴趣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引导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语文读写能力。
三、注重语文应用能力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自己的一天;或者通过让学生朗读名家名作,强化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和巩固。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了在教材内容上下功夫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后,应当主动去阅读和写作,以提升自己的语文读写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指导、写作指导等方式,激励学生主动进行语文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体味和探索语文的魅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这样一来,学生将更加主动、自觉地去学习语文,提升自己的语文读写能力。
依托教材,提升语文读写能力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
长短句运用如何教小学生合理运用长短句以增强写作效果
长短句运用如何教小学生合理运用长短句以增强写作效果写作在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合理运用长短句可以提高写作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教小学生合理运用长短句,以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长短句的概念。
长句由多个分句组成,能够表达复杂的意思,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而短句则简洁明了,能够突出重点,提供清晰的信息。
为了教导小学生如何运用长短句,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培养学生对长短句的敏感度:在语言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文学作品、阅读优秀的作文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长短句的感知能力。
通过反复的实践,学生可以逐渐理解何时使用长句何时使用短句。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在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分析文章的长短句结构。
让学生注意作者为何使用长句或短句,以及这样的句子结构对文章表达的影响。
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长短句的用途。
3.练习使用长短句: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运用长短句的句子或段落,让他们进行改写或者补充。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合理运用长短句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实际生活中,在各种社会情境中运用长短句。
例如,引导学生设计海报、广告语、新闻报道等,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长短句的使用,并体会其对写作效果的影响。
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合理运用长短句。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给定的话题,让他们使用长短句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同的句子结构,并及时指出他们写作中的问题,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法。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激励,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长短句。
综上所述,合理运用长短句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长短句敏感度、分析文章结构、练习使用长短句以及提供实际应用场景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长短句,提高写作效果。
依托文本资源 指导学生读写结合
仔 细观察, 进行合 理的、创造 性的想 象, 用语言 文字表 现黄山石的神奇。十五分钟以后, 学生的小小屏幕上出 现 了 一 篇 篇 立 意 新 颖 、想 像 丰 富 的 好 篇 章 。有的 学 生 写 道:“ 天狗望月”好像从天上跳下来 的小狗, 落在山峰 上 , 一 动不动地趴 着, 抬头仰 望蓝天 , 像 在思念 自己的
趣, 练写的过程是再次用“心”体味的过程, 是激情之后 的理性积淀过程。
三、创设读写结合点, 想像成文 学生在理解 了内容以后, 反思 追溯作者写作的思 维 过程, 作者是怎 样观察 生活、提炼 生活的 , 怎 样思考
( 布局谋篇) 、怎样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的。语言是 有规律的, 语言规律体现了语 文学习的科学性。 所以, 对小学生来说 , 语文教学有时 需要引导学生, 从课文的 这一句、这一段、这一篇的语言现象 中抽象出一种语言 模式, 一种明晰的语言表达方 法, 以 便学生在新的语言
浒 合点的阅读, 这个“写”, 专指读写结合 点
源 山 后的仿写。读写结合点的教学是课堂 阅
街 读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课堂阅读 教
道 学的一个亮点。它代表着一种形式的 阅
中 读的模式, 又是文本语言特色学习的 载
指 心 体。教师巧妙地把学生引入阅读文本, 潜
导 学 生
小 学315300()
移默化地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文字, 更 积 累 了表 达 的 一 种 模 式 。它是 写 作 榜 样 文 , 利用它, 我们研究怎样写的问题。
依托语文统编教材,提升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依托语文统编教材,提升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作者:秦娟娟来源:《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24年第04期“阅读与表达并重”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这里的“表达”不仅包括口语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
[1]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依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提高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十分重要。
一、落实读中学写,实现由读到写的自然衔接教学中,教师要把写作和阅读巧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有更多的练笔机会,实现由读到写的自然衔接。
(一)情到浓时续写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知人物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品读文本,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完成小练笔。
如学习《丑小鸭》时,可做如下设计:丑小鸭离家出走时,给妈妈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有的地方看不清了,请同学们帮助丑小鸭恢复一下内容吧!通过此设计,让学生真正走进童话故事。
当学生和丑小鸭产生情感共鸣后,就有话可写了。
(二)精彩之处仿写儿童有超强的模仿能力,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质,以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为范例,加强仿写训练。
1.内容仿写。
教师应适时捕捉文本内容,让学生进行仿写,丰富学生的语料库。
如学习《花牛歌》后,可以讓学生观察一种动物,仿写一首诗。
仿写示例:花猫在花园里滚,滚得全身都是花香。
/花猫在花园里眠,微风帮它驱赶蚊虫。
/花猫在花园里走,踩疼了小蚂蚁。
/花猫在花园里做梦,啃着香喷喷的鱼骨头。
(《花猫歌》)2.方法仿写。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习得的方法。
学习《走月亮》,教师可做如下设计:同学们,文中作者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啊!放学回去你也和阿妈一起走月亮好吗?3.心灵对话补写。
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行心灵对话。
《慈母情深》一文中“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我”为什么跑了?“我”会去哪里呢?又会做些什么呢?接着让学生进行练笔,在练笔的过程中继续体会深沉而又伟大的母爱。
读好长句:要“悦读” 更要“跃读”———以《端午粽》为例
读好长句:要“悦读” 更要“跃读”———以《端午粽》为例作者:姚惠平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第4期部编版一下第四单元围绕“家人”主题安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4篇课文。
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端午粽》一课在课后练习题中明确提出“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学习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这个要求就像一个“风向标”,引领我们在教学整个单元时要贯穿始终。
读好长句子是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抓手,就像培养小孩的刷牙习惯一样,不仅要抓得早,还要抓得巧。
然而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好长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一年级学生对语言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切的感受力。
如果学生欠缺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在读长句时就容易犯“拖音病”“唱读病”“破音病”等常见的“朗读病”。
因此朗读过程中的“悦读”与“跃读”指导尤为重要。
“悦读”旨在通过各种有趣的语文朗读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读好长句;而“跃读”的目的则是在朗读过程中融合适切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教师在引领学生“悦读”及“跃读”长句时,可以依托课后练习题,巧用游戏,指导学生读得有节奏,有停顿,有思维的“含金量”。
以《端午粽》一课为例,课文第二段有这样一个长句:“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这个长句子由外及里介绍了关于粽子形状等3 个方面的内容。
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长句时,教师不妨和学生一起在“悦读”与“跃读”中滚动前进,从而引领学生掌握读好长句的方法。
一、词语对对碰:治好“拖音病”句子是由短语和词语组成的。
要想读好长句,就必须学会在朗读时以词语或短语为单位进行合理停顿。
“拖音病”是一年级学生读长句时的“老毛病”之一。
怎么样才能治好学生的“拖音病”?教师可以和学生玩“词语对对碰”的游戏,让学生快乐“悦读”。
教师可采用“拆分法”分步呈现句子,从而帮助学生读好长句,治好“拖音病”。
紧扣语文要素,搭建支架——以《那一定会很好》为例
紧扣语文要素,搭建支架——以《那一定会很好》为例一、教学设计理念: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精心创设语言情境,在朗读中感受童话的魅力,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一、教材分析: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手法编织出一个个奇异有趣,给人以思想启迪的故事。
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让孩子们体会大树的无私奉献。
“那”是大树经历的一次又一次“自我牺牲”,这本应是痛苦的过程,“一定会很好”却是这个变化过程中,大树一次又一次的快乐感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上。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能说完整的话,能配合老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条。
童话故事神奇曲折,内容浅显生动,在课堂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想象力,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缩、推、拆”等7个生字;通过自主观察、难点字词分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拟声词的生动性、形象性。
3品味文中想象丰富的句子,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明白木材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有不同的用途。
4感受童话故事的特点,通过续编童话故事,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文中想象丰富的句子,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2感受童话故事的特点,能够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课时】1课时六、过程设计:一、导入: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童话故事充满神奇与幻想。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那一定会很好》,一起学习一篇与种子有关的奇妙故事,感受童话的魅力。
板书:那一定会很好(学生齐读课题)提示:“那”字稍微停顿,“很好”一词语气上扬。
依托教材,提升语文读写能力
依托教材,提升语文读写能力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材内容丰富、经典,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如何依托教材提升语文读写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一、多读多练首先,要增强语文阅读能力,就必须多读多练。
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言文、现代文、诗歌和小说等文体,拓宽词汇量、提升阅读速度、增强理解能力等。
在阅读教材的同时,要注意注重理解,紧扣文章主旨,理清文脉,找到文章的逻辑关系和语言特点,同时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在阅读中多加思考、挖掘和总结,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更有利于在写作中有效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二、注重理解其次,要提高写作能力也需要注重理解教材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读每一篇教材文章,理解文章结构、语言风格、情绪表达、思想表达等要素,并进行仿写、模仿和创作。
此外,学生还可参考教材中的写作指导和范文,学习教材中好的表达方式,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信息覆盖率。
三、多做习题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还可以多做相应的习题,包括阅读理解、填空、改错等不同类型的习题。
这种方式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更好的理解文章意义和语言特点,提升做题和写作的能力。
四、整理笔记最后,为了更好的记忆和复习教材内容,学生可以整理笔记,把重点和难点整理成系统的笔记和知识点,方便以后温故知新。
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记录下来,对错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寻找改进之处,这将有助于提升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依托教材,提升语文读写能力需要多读多练、注重理解、多做习题及整理笔记,不断训练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与水平,是必要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顺畅性以及语速协调性。
以下是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
模仿朗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确的发音、语音语调等。
整体朗读:学生可以选择一篇短文或课文进行整体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准确的发音,流畅的语调,特别是注意停顿和语气的处理。
分段朗读: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学生分段进行朗读。
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合作朗读: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互相指导和纠正发音错误,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音标训练:对于一些发音困难的词语,可以进行音标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音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配音朗读: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朗读。
通过模仿角色的声音和情感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度。
除了以上的方法,朗读指导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朗读、课外朗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整体阅读教学《读好长句子》
基本信息
学校
语文
联系电话及邮箱
年级
一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版一下第四单元
学习领域/模块 单元整体阅读教学《读好长句子》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家人
1.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围绕“家人”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4 篇课文, 1 个语文园地,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家人之间的亲情。从人文主题看,内容编排围绕“家人” 主题,从语文要素看,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进行语言积累。因此,本单元的
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特点就是“整体性”,围绕本单元“人文主题——伙伴”和“语 文要素——借助上下文理解并积累词语”,把第四单元分为 5 个模块,7 个课时将第四单 元做整体教学安排。分别为识字与写字(3 课时)、理解内容(1 课时)、读好长句子(1 课时)、综合实践(1 课时)、整本书阅读(1 课时)。 (2)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实现“一课一得”
通过对比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读好长句子的基础上读好长问句。
环节五:观察生字,书写指导(10 分钟)
教的活动 5
学的活动 5
过渡: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读好长句子的方 法,还体会到了家人对我们的关爱和我们对家人 的关爱,一举两得真是高兴,如果能把这两个字 写好就更高兴了。 1、出示“高兴”,说三赏。 2、师范写,生练写。 描红一个书写一个。 3、展评修改。 学生修改,再写一个。
一掀锅盖就飘出一股清香。
3、读短语()的()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体会“一”字的变调。
师范读,生跟读 玩游戏问答读:( )的箬竹叶
青青的( )
活动意图说明:以古诗《静夜思》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家人”这个主题,通过复习 旧知,首先对第四单元的生字词进行回顾。这一环节的设计层次清晰,训练点明确, 从“读准字音”到“读好一的变调”再到“读好短语”,从字到词到短语层层递进, 进行复习巩固。在读准字音时,又按照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分类复习, 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帮助学生系生字词 分类出示本单元生字词,指生带读。 (平舌音) sè sī sàn zònɡ zǒnɡ zuò sǎ 夜色 思念 散步 端午粽 总会 一座桥洒水
紧扣语文要素,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
紧扣语文要素,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作者:王倩颖孙国平来源:《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21年第06期纵观语文课堂,老师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朗读的时候会时不时地读破句、读断意。
一篇文章读完之后,不知文本所云为何。
亦或是在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他们语言表达不规范、语意表达不清楚,自己兴致勃勃地说,他人却听得一头雾水。
我们再来看一篇四年级学生用现代文改编的《清平乐·村居》,笔者摘选了其中一个语段:“二儿子正在那里心灵手巧的织着鸡笼,这里往上串一下,再往下串一下,就这样一直的串,时而大时而小。
”先抛开文中“的”“地”的错误用法不谈,“那里”“这里”“心灵手巧的织着鸡笼”“时而大时而小”就存在着意思表达不清楚、语言表达不规范的问题。
再比如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理解有偏差、体会不深入、情感不饱满等情况。
以上种种常见的语文现象其实都源于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不强。
不管是听到的语言,还是看到的文字,人们在接触这些语言文字时,对其中信息的捕捉、对其意思的理解、对其情感的体会都或多或少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这种感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言感受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
语感是影响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语言感受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有的责任。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
”[1]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
”[2]那么如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呢?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抓手。
教师紧扣语文要素,对学生进行语感的训练和培养是非常便捷有效的路径。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万变不离其“读”,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教材怎么改革,阅读教学永远离不开“读”,而朗读则是培养语感的基石。
统编教材一如既往重视“朗读”,不仅如此,统编教材更重视有质量、有梯度的朗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要素教学设计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字词句◎认识42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读准6个多音字,会写52个字,会写46个词语。
◎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阅读◎朗读、背诵四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能找到关键语句,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知道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口头表达◎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
◎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书面表达◎能用几句话描述图中的景象。
◎仔细观察一处景物,能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自己改正错别字。
1.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学生在“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方面已有了怎样的学习准备?可能会存在什么困难?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已有的学习准备,可能存在的困难◎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围绕一个想法简单说说自己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落中有不理解的词句◎找不到段落的关键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加强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围绕一个意思进行表达?◎仿照课文相关段落进行仿说。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读好长句子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读好长句子作者:向俏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第6期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读好课文、写好字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读书与写字的指导。
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学习经验少,在朗读长句子时很容易出现磕巴、唱读、顿读等现象。
教师应把学生能入情入境朗读句子作为朗读教学的重点,以使学生能够逐渐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读好整篇文章。
一、范读引路,鼓励模仿在低年级的课文中,有些句子较长,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不容易把握好句子的停顿。
教师可以以范读的形式,用自己的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语气、语调等多方面对句子进行恰当的渲染,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模仿、去朗读。
如《曹冲称象》第3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长句子:“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由于句子较长,许多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无形中把句子分了家,更别说读出这句话的语气了。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采取范读的形式,先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从教师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有学生说听出了反问的语气,有学生说听出了教师在读到“谁有那么大的力气”的时候稍微停顿了一下,等等。
在学生听读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仿照教师的样子朗读,学生掌握了长句子的朗读技巧,逐渐把句子读得既流利又有感情,这就是教师范读的魅力。
二、把握主干,读好短语在低年级教学中,对于一些简短的句子来说,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相对比较轻松,而对于一些长句子来说,由于学生年龄小,驾驭语言的能力不高,因此在朗读的时候会有一定困难。
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读好短语入手,从把握好句子的主干入手,降低学生的朗读难度,提升朗读效果。
如《小蝌蚪找妈妈》第1自然段:“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这个句子较长,独立成段,怎样才能让学生读好这个长句子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读好词语入手,再到读好短语,把短语看成一个整体,重点读出“的”字前后的关键词。
指导低年级学生读好长句子点滴体会
指导低年级学生读好长句子点滴体会发布时间:2021-04-19T15:24:17.50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下作者:刘勇[导读]刘勇固镇县任桥镇回民小学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5-009-01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朗读时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就会记得更牢。
低年级学生虽然已经会读一些词句,但是看着书面语言要准确连贯地读出来是很难的。
如何让学生读好长句子,我遵循着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尝试探索指导学生怎样语气自然、合理停顿、通顺连贯地读好长句子,我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教学中的体会。
一、加强范读,注意语调现在语文课上不乏书声朗朗,但仔细听学生朗读就会发现学生朗读时“拖音腔”太浓,主要是学生对课文情感理解不到位,甚至错位。
特别是一些长句子,有些学生在朗读时,经常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词读,根本就读不出句子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在《小松鼠找花生》一课中,“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有些学生在读时,语气很平和,语速很快,体现不出小松鼠辛苦地等和失望的感情来。
这时老师就要给学生示范朗读,示范朗读只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主要的教学指向,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地停顿长句子方法。
教师要强调要点,注意语速语调的变化。
教师示范读:“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语速加快),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读出失落感)。
”因此,在进行低年级句子教学时要注重词语的停顿和情感释放指导,让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能让学生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二、抓住重点词语,化难为易新授课文时要先让学生试着读课文,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用铅笔画出喜欢的词语和难读的词语,再试着把课文读熟,接着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中出示重点、难读词语(对于难理解的词语可作重点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再指导朗读,让学生从嘴里读出来的是词而不是字。
依托课文朗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
依托课文朗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不仅仅因为朗读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文章,而且朗读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语文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然而,要想让朗读发挥更好的作用,就需要依托课文进行朗读,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依托课文实现针对性教学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依托课文进行朗读是非常有效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朗读的方法、角度和难度。
对于一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加强他们对语调、语音的掌握和表达技巧的熟练度。
对于语感偏弱的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强化他们的语感。
此外,利用课文中的经典语句,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含义和表达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二、利用多样化朗读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容易因为学习枯燥无味而感到乏力和困惑,如果让他们重复地朗读大段大段的课文,不但会让他们产生学习疲劳,还会大大减缓他们的进度。
为了让学生参与进来,并且更有兴趣地学习,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式,如情景朗读、配乐朗读、伴奏朗读等等。
这样的朗读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表达、如何倾听。
三、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多样的辅助工具,将学生从教室带到一个更为生动、自然的场所。
比如,在户外进行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创造出更加平静的氛围;或者在音乐的陪伴下进行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美妙,从而更好地体会到课文的意义和内涵。
总之,通过依托课文进行朗读,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和语感,还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然、生动的环境中学习和感受语文的美妙与魅力。
把握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
把握阅读单元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和大家一路窗习,下面我对学习部编教材的理解与收获向大家汇报,我汇报的主题是:把握阅读单元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部编语文教材在阅读单元课文的选篇上强调了4个标准:经典性、时期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
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索是“人文精神”,即依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表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了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
“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以文化人。
另一条线索就是“语文素养”,将“语文素养”的各类大体“因素”,包括大体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和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散布并体此刻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当中。
“语文素养”重在培育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大体能力。
这一点,郑霞主任在开学前的集中培训中也谈到过。
今天咱们再次重温,是想与大家一路梳理找出部编版一年级教材,阅读单元中的语文要素,力求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训练。
一年级上册有四个阅读单元,围绕“自然”“想象”“儿童生活”“观察”四个主题编排,共选编课文14 篇。
随课文安排的语文要素,有“读准字音”“朗诵时注意停顿”“熟悉逗号和句号”“熟悉自然段”“获取文中的信息”等,有机渗透在课后练习中。
一上的语文要素:一年级下册有六个阅读单元,围绕“心愿”“伙伴”“家人”“夏天”“好习惯”和“问号”六个主题编排,共选编课文21 篇。
随课文安排的语文要素,有“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读好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和长句子”“按照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借助图画阅读”“分角色读好课文”等,有机渗透其中。
一下的语文要素:咱们来比较一下上下册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发展:语文要素:朗诵“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上册是学生学习朗诵的开始,着力在“读正确、读流畅”上,“读正确”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读流畅”就是要不破句、不顿读、不唱读、语速适合。
依托教材,提升语文读写能力
依托教材,提升语文读写能力语文是我们学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是沟通交流、思维表达、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提升语文读写能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教材角度,分享一些提升语文读写能力的方法。
第一,学好语文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知识是语文读写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规则和词汇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我们要认真学习语文课本,掌握好课外阅读,不断积累语言素材,才能让自己的阅读水平进一步提高。
同时,我们也要尝试各种类型、难度的阅读,拓宽自己的阅读领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二,注重写作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写作是语文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写作训练,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规范化和表达的严谨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定期进行语文作文辅导,查漏补缺,及时发现和解决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注重语文作业的推进。
语文作业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我们应当认真对待语文作业,按时完成,认真检查,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语文水平持续提升。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细节,保证书写规范,语法准确,让自己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第四,注重语文思维的培养。
语文思维是语文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我们应该发掘自己的思维潜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语文思维,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加强对文化资料的了解和研究,让自己可以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
总之,提升语文读写能力需要我们的不断学习和努力,要认真学好语文知识,注重写作训练,推进语文作业,注重语文思维的培养。
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让语文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效,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依托统编教材,培养低年级学生说完整的话
[摘要]语文教师要依托统编教材中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指导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复述中学会说话。
通过看图学说话、学句仿说话,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通过常见的句式、借助插图、对教材段落的仿说,训练学生说一段完整的话。
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低年级;说完整的话[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2)15-0033-03统编语文教材已经在小学全面铺开。
统编语文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体系。
整套教材统筹规划训练目标,按照一定的梯度,将语言文字训练嵌入每一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之中。
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一定要意识到编者的良苦用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依托教材,指导学生学会说话、说完整的话,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一、依托统编教材,让学生学会说话1.朗读朗读是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学生首先得做到流利朗读课文,才能为语言表达奠定基础。
统编语文教材对于朗读的训练有明确的要求,且重点突出,循序渐进。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的课后习题对于朗读的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字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习题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朗读要求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读句子,注意读好停顿。
如一年级下册《端午粽》《彩虹》的课后习题要求是读好长句;《我多想去看看》要求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小公鸡和小鸭子》要求读好对话;《要下雨了》要求分角色读;《动物王国开大会》要求分角色读;《棉花姑娘》要求读好对话。
二年级上册要求能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分角色朗读;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
二年级下册关注的是朗读的重音、语气。
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通过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通过感受语气、语调的变化以及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去体会情感;通过师生、生生的评价交流,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语文要素,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作者:赖小莲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20年第01期
【摘要】本文论述依托语文要素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方法,建议教师结合语文要素,引领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以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真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朗读教学语文要素长句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101-0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
部编版语文教材就特别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其中,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总共有《静夜思》《端午粽》《夜色》《彩虹》四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好长句子”。
从“读好长句子”这个语文要素来看,教材中对于这个语文要素的提出并不是直接就让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而是有着一定的梯度: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朗读要求中,主要侧重的是养成教育,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朗读,发音清晰,吐字清楚等;在此基础上,则是让学生能够把句子读正确、流利,不丢字、不添字、不重读等;随着学生学习课文的日益增多,朗读要求也逐渐提高,在《影子》一课中提出了读准重音的要求,在《秋天》一课中提出了读准“一”字的不同读音的朗读要求,在《青蛙作诗》中则是让学生能够关注逗号与句号……由此可见,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教师应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语文要素,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要求,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一、长句子的主要类型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要求;这单元课文中出现的长句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句较多的长句子,如《端午粽》一课中的“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彩虹》一课中的“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这种句子虽然比较长,但是分句结构简单,容易理解,再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做指引,经过多次试读以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把长句子读好。
还有一种类型的长句子就是句子结构本身比较复杂,比如“从此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阳光下睡觉……”这些长句子由于句式结构复杂,学生难以把握停顿的地方,因此,应该作为指导学生朗读的难点。
二、读好长句子的标准
(一)把句子读正确
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把句子读正确是首要目标,特别是一些易错字的读音一定要确保读得正确。
如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一课中,“一”字的读音就属于难点部分,主要有这些句子“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在这的“天一黑”中的“一”读的是四声;“一看”“一样”中的“一”字读二声;还有课文中一些读轻声的词语等,教师都要把它作为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的内容,从而为学生把句子读正确奠定基础。
(二)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在一些长句子的朗读中,学生最难处理好的就是停顿与断句,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长句子的时候,不能把句子中的词语分开来读,力求做到通顺流畅。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句子停顿时间的长短呢?一般来说,逗号停顿的时间要短一些,句号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时间要再长一些。
另外,在朗读长句子时,也要让学生根据句子之间的短语或者逻辑关系进行停顿。
只有注重句子之间的连贯性与停顿,才能为学生读好长句子提供充分的条件。
(三)有感情朗读长句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各个阶段的朗读都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目标要求。
但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低年级,往往比较侧重“正确”“流利”的朗读,而在“有感情”朗读方面不够关注。
鉴于此,在朗读指导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并注重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渐读出句子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真正读出自己的情感。
三、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策略
(一)教师示范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由扶到放
要想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好,既需要学生对文本中的句子有一定的理解,又需要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感悟来朗读课文,完成自我意义上的建构。
对于一些长句子,教师可以采取教师示范与学生自我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朗读。
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朗读:这是一首小诗,同学们先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在什么地方停顿,大家也可以在书上做好标记:
我从前 / 胆子 / 很小很小,
天一黑 / 就不敢 / 往外瞧。
妈妈 / 把勇敢的故事 / 讲了又讲,
可我 / 一看窗外 / 心就乱跳。
在教师读完第一小节以后,学生对于如何停顿大都有了初步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以“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这句话为对象,试着用上教师刚才朗读的方法,并注意在恰当的地方停顿。
由于《夜色》这篇课文是这个单元中第一篇明显出现长句子的课文,再加上它属于诗歌体裁范畴的文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不光要读出节奏感、韵律感,并对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指导,还要读好长句子之间的停顿。
这样,学生才能读出个性,读出精彩。
(二)朗读句子与短语教学相结合,分解难点
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时,对于文中的长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教师可以采取句子分解与词语教学紧密结合的方法,先把“箬竹叶、糯米、枣”三个词语出示给学生看,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词语的实物图片,尤其是这些图片中事物的颜色,尝试着用合适的词语进行填空:
(; ;)的箬竹叶(; ;)的糯米(; ;)的枣
在学生填写好词语以后,教师再指导他们用喜爱的语气把这些短语读出来,尤其要指导学生把表示颜色的部分读重音。
在学生读好短语的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把三组短语代入句子,并提示学生注意读好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这样一来,这个长句子就被分解成为了理解短语、积累短语,以及读好长句子三个步骤,不仅分解了朗读的难点,而且把积累词语与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两个语文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符合由词到短语到句子的语言学习规律,让学生真正经历了由读正确到读懂再到把句子读好的全过程,提升了朗读能力。
再如“在外婆家美美地吃了以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子粽子带回去,分给邻居们吃”这样的句子,我们可以以诗歌停顿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朗读的停顿与重音,提升朗读质量。
(三)朗读句子与创设情境相结合,读出情感
读好文本中的“长句子”,不仅仅是训练朗读的过程,也是理解词句、积累语言的过程;不仅仅是引领学生感受文本情感的过程,也是学习朗读方法技巧的过程。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让文本朗读与具体情境相结合,以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朗读长句子的时候更有韵味。
如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彩虹》一课时,文中的第二自然段中的“爸爸,如果我提着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不是我在下雨了吗”这个句子比较长,它主要由几个分句组成,以“如果”一词统领整个句子。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读好这个长句子呢?教师可以这样教学:同学们,多读几遍这个句子,并且用笔把表示小女孩动作的词语圈出来。
然后,让学生明白这几个分句都是描写动作的,因此要读出句子之间的停顿。
在此基础上,再指
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小女孩在做什么?(在彩虹桥上洒水)小女孩当时是怎樣的心情?(高兴、自豪)在学生对句子有正确的理解之后,再启发学生想象:小女孩望着天空的彩虹,却幻想着自己走到彩虹桥上面下雨,多么美妙的想象啊!同学们,你们能够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吗?学生在想象中朗读课文,不仅读出了停顿,而且读出了情感。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对于长句子,教师要以文本中的语文要素为目标指引,并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技巧,从而使学生克服读好长句子的畏难情绪,真正能够读出个性,读出情感,读出不一样的精彩来。
作者简介:赖小莲(1969—),女,广西陆川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阅读教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