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学生良好生活方式培养的研究报告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小学生良好生活方式培养的研究
“当代小学生良好生活方式培养的研究”的实验报告
武进市前黄中心小学孙文亚
一、研究背景
(一)当代小学生生活在具有我国社会特色的“核心家庭”之中,家庭绝大多数以父母和独生子女为核心成员组成,核心家庭与传统的三代以上的大家庭相比,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家长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兴趣关注孩子的心理发育、能力培养和社会适应性等教育问题。但从另一侧面来看,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矛盾问题。由于独生子女的“唯一性”地位,他们享受到了前辈们未曾“品尝”到的家庭优势,他们的生活方式较父母已有了明显的改变,其间伴生了诸多不良生活方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障碍。因而,诸如消费方式、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方式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社会、学校和家庭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研究、认识、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新形势下成了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二)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内涵很广,不良生活方式的形式也有着多样性,最常见的表现为消费方式异常,行为习惯异常和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等等。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社会中引发了种种“恶疾”。(1)如在消费方式上,广大小学生存在着浓重的从众心理,追时髦赶新潮,消费有超前倾向,敢化钱、多化钱、乱化钱等不良现象较为突出;(2)在行为习惯上,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产生了许多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舆论和事实,由于小学生对周围客观事物存在一定的意识倾向,从而使他们趋向于某种事物。不良的行为内容数量之多且反复出现,极易赋予小学生耳濡目染的机会,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极有可能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而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小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由于电视的作用,小学生群体中出现了破坏性和对立性意识,享乐主义、损人利己和崇尚江湖义气等不良苗头时有出现;又如,由于受不良社会交往的影响,一些小学生与有严重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人交往频繁,致使小学生走下坡路。相当数量的小学生对当前的请客送礼、走后门等丑恶现象视为理所当然而乐意效仿;
课题组成员:组长:孙文亚组员:芜小伟王雪峰陈文革李庭英
-1-
(3)在自我管理方式上,由于小学生身心尚未成熟,自觉性不高,自制能力较差,容易不自觉地犯一些错误,如贪玩,好动。同学间易于产生侵犯行为,有时会因自控能力薄弱,在游戏娱乐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三)小学生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影响是广泛的,对学生个体而言,无疑是其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它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于造成学生的人格障碍,对于学生道德的形成、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弊端重重,对小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影响颇深;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小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将难以保证小学教育目标的实现,难以保障应试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体制的顺利转变;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将不利于国民整体文化心理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改革。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开放的中国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四)小学是教育学生的前沿阵地。从教育发展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出发,我们主张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最基本的现实目标和管理目标。对小学生而言,其素质的生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方式的改善。因此,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的研究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和意义上的重要性。
一九九八年九月,我校教育科研小组对该研究工作进行了整体布署,确立了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对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形成了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科研小组撰写的研究设计报告通过了常州市教科所的进一步论证,该项研究被确立为“九·五”常州市规划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制订方案、实验探索几个阶段的实践,研究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研究目标
生活方式,广义地讲,是指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和休息等诸方面活动中主观决定的意向和客观提供的条件。狭义来说,是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生活方式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几乎人类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均涉及人们所采取的方式方法。
针对小学生而言,其生活方式同样具有以上特性,但其各项内容对小学生的影响存在较大区别,鉴于小学生特定的身体和心理条件,我们认为消费方式、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方式,对其自身素质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当代小学生良好生活方式培养的研究,以养成教育理论为指导,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卫生、道德行为和心理品质等习惯进行强化训练,以学
-2-
生的消费方式、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方式为研究重点,寻求建立一种良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它既能促进小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符合当代社会道德的要求,同时探索一套科学的培养途径。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当代小学生生活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学生、教师、家长为三个主要方向,实施多种形式的调查工作,以调查了解为基础,以研究分析为重点。了解和研究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科学地把握住调查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多侧面、多层次地了解研究学生。了解研究中,把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发展历程、现状、特征作为首要目标。既注意他们的共性,又注意他们的个性,并使两者结合起来;既注意现实的横向的研究,又注意历史的、纵向的研究,并使两者结合起来;既注意学生自身内部情况的了解,又注意与学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影响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的研究,并使两者结合起来。
1、以教育者为主体,对不同年级层次的小学生进行观察了解,首先获取主要的年龄特征信息并结合相关因素,研究分析内在原因。
表一低年级学生情况
表二中年级学生情况
-3-
表三高年级学生情况
2、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开放式和封闭式的问卷设计,把问卷法和谈话法结合起来。把小学生及其家长均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搜索,反映出小学生在消费方式、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方式上的现实状况。
⑴在消费方式上,小学生受社会、家庭、同学的影响,普遍存在从众心理。他们对于经济活动仅有浅层次的直观性认识。从总体看,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消费水平基本一致,但存在的问题是,小学生在进入消费过程中,消费的选择缺乏合理性和明智性。如小学生之间互相送生日礼物,同伴群体之间消费攀比现象很盛,赶时髦、赶新潮、追求物质和感官享受,甚至为了追求消费的享受,采用欺诈手段。
(2)在行为习惯方面,小学生受个体自身因素的制约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不良表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学生往往喜欢凭借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情,而这种兴趣大多是一些直接的低级的本能兴趣,容易变化,且不持久,兴趣的稳定性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受偶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因而表现为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其二,由于社会总体环境的变化,因家庭关系破裂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增多,使学生思想上缺乏安全感,产生孤僻、自卑的性格,并引起学生适应上的不良。其三,家庭教育不当。不少家庭或者只养不教,或者重养轻教,或者宽严失度,或者放任自流。缺乏教育的时间和精力,缺乏教育的意识,缺乏教育的经验,缺乏有效的方法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小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学生自我行为的约束力或大或小或无。在行为习惯的表现上也各不相同,约束力过大,表现为外向的屈众,内向的反抗;约束力过小,表现为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好动,好惹事。其四,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了学生的思想观念。大量的电子游戏和娱乐场吸引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许多小学生认为帮助了别人收取钱物是应该的;为了竞争胜利,同学有困难,也不管;认为能挣钱就是强者;不管采用什么手段,战胜别人就是胜利者。其五,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薄弱。其中原因,并非全是孩子缺乏良好的主观愿望,而是家长的溺爱的泛滥,剥夺了孩子本应拥有的锻炼机会。
(3)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方式在学校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否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