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第十八章 河流相)

合集下载

沉积相复习-fang

沉积相复习-fang

本资料仅为课后重点问题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沉积相概念: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相序:在一连续地层剖面中出现的沉积相的有序组合称为相序3、沃尔索(Walther,1894)相序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即:在连续的没有间断的地层剖面中,垂向上几种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相互叠臵出现的顺序与它们在横向上出现的顺序是一致的。

18章河流相一、RUST(1978)根据河道分岔参数和弯曲度提出的河流分类体系及其特点。

1.平直河流弯度小,通常又称低弯度河。

平直河流比较少见,一般仅存在于河流某一段较短的距离内,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宽度的10倍。

2.曲流河(1)单河道,高弯度(弯度指数大于1.5),宽/深<40,河道较稳定(2)水流缓,水量变化小(3)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沉积形成边滩(4)常截弯取直作用(5)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3.辫状河(1)多河道,低弯度(弯度指数<1.5),宽/深>40, 河道不稳定(2)坡降大,流量不稳定,搬运方式以底负载为主,沉积物较粗(3)心滩发育,天然堤和决口扇不发育(4)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上游、山区或者冲积扇上面4.网状河(1)多河道,高弯度(弯度指数大于1.5),河道窄而深,稳定(2)坡降小,流量稳定,水流缓,以悬浮负载为主(3)冲积岛、泛滥平原或湿地发育,由细粒物质和泥碳组成,占据60~90%的地区二、曲流河的亚相和微相划分。

三、河流的二元结构。

一个垂向上向上变细的河流层序,底层沉积由河道亚相构成,顶层沉积由泛滥平原亚相构成,在曲流河中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1:1,在辫状河中顶层厚度远小于底层沉积厚度。

四、曲流河与辫状河区别一)曲流河相一个完整的曲流河相在垂向上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下部由底部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组成;上部由天然堤岸和泛滥盆地沉积组成,二者的厚度比接近1:1。

二)辫状河相1、发育与曲流河相同的河床滞留沉积,砂砾沉积为主,其上发育心滩,也发育侵蚀面。

沉积相的研究之河流相共43页PPT

沉积相的研究之河流相共43页PPT
沉积相的研究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河流相

河流相

第十八章河流相§18-1 河流沉积过程及河流分类河流是流水由陆地流向湖泊和海洋的通道,它不仅是侵蚀改造大陆地形和将风化物质由陆地搬运到湖海中去的主要地质营力,而且是大陆区重要的沉积营力。

在适宜的构造条件和沉积背景下,有时甚至可发育上千米厚的河流沉积。

河流相是陆相组中最重要的油气储层,更是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的最重要的特色相带之一。

一、河流沉积过程河流沉积过程主要受地形坡度、沉积物类型和输砂量、河水流量和流态以及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若其他控制因素相对不变,侧水流流态会影响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方式。

常见的水流流态有下述三种类型。

1.层流和紊流(p17.图2-6)层流是水质点运动方向彼此平行、规则成层流动的水流。

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湍流动,流体质点运动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方向和速度随时间而变化,彼此互相掺混。

紊流水体内有强烈的侧向混合作用,且水层之间发生扰动。

河水流态属于紊流。

水体运动可分解成平行底面和垂直底面的两种运动。

当垂直向上的分力>泥砂之间的阻力时,泥砂搬运,否则沉积。

2.横向环流└→是由表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

在平直河段,水流形成两个对称的横向环流,主流线沿河床中心分布[如图18-1(a)]。

在弯曲河道中,主流线沿河床弯曲。

主流受惯性作用,在凹岸产生塞水现象,形成水面的横比降。

在横断面上,水体两侧受到不等的压力作用,使得底部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它与由凸岸流向凹岸的河面水流一道构成连续螺旋形前进的单支环向环流[如图18-1(b)]。

表流是辐聚水流,在回岸处产生强烈的下降水流,是冲刷凹岸的主要因素。

底流是辐散水流,使泥砂在凸岸发生堆积。

3.流水作用河流作为沉积物搬运的重要地质营力,可使沉积物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1)侵蚀作用流水冲刷河床物质,产生垂直地面的下切侵蚀,使河床加深,产生向着河岸的侧方侵蚀,使河谷展宽。

(2)搬运作用河流中沉积物可按悬移、跃移和推移方式进行。

18河流相

18河流相

位时表现为辫状河。
18
19
第二节 河流沉积模式
一、顺直河和曲流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
曲流河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河流类型,也是目前 研究程度最高、最详细的一种河流。艾伦(Alien, 1964)根据现代河流发育的地貌特征,提出了曲流河 沉积环境立体模型。 可划分四个亚相:
1.河床亚相(河道亚相) 河床是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即平水期水流所 占的最低部分。其横剖面呈槽形,流水的冲刷使河床 底都显示明显的冲刷界面,构成河流沉积的基底。 其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是河流相中 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彩。缺少动植物化石, 仅见破碎的植物枝、干等残体,岩体形态具有透镜状, 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面。可进细分为滞留沉积和边 滩沉积两个微相。
20
(1)河床滞留沉积 河床中流水的选择性搬运,使细粒物质被悬浮和 带走,而将上游搬来的或就近侧向侵蚀河岸形成的砾 石等粗碎屑物质留在河床底部,集中堆积成不连续的 透镜体,称为河床滞留沉积。其特点是砾石以粗碎屑 物质为主,砂、粉砂极少。砾石成分复杂,源区砾石 居多,亦有河床下伏基岩砾石,且常具叠瓦状定向排 列,倾斜方向指向上游。砾岩很难形成厚层,一般呈 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心 滩沉积。
(2)曲流河(又称为蛇曲河)
为单河道,其弯度指数大于1.5,河道较稳定,宽 深比值低,一般小于40。侧向侵蚀和加积作用使河床向 凹岸迁移,凸岸形成点砂坝。常发生河道截弯取直作用 形成牛轭湖。曲流河河道坡度较缓,流量稳定,搬运形 式以悬浮负载和混合负载为主,故沉积物较细,一般为 泥、砂沉积。因河道较为固定,侧向迁移速度较慢,故 泛滥平原和点砂坝较为发育,其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 游地区。
1
1.层流和紊流 河流的水流流态实际上都属于质点运动轨迹很不 规则的紊流。水体运动可分解成平行底面和垂直底面 的两种运动。当垂直向上的分力超过泥砂之间的阻力 时,泥砂就发生搬运,否则就发生沉积。

沉积相研究之河流相PPT课件

沉积相研究之河流相PPT课件
第11页/共40页
天然堤沉积特征
• 沉积物:粉砂、泥 的薄互层,向河道方
向可有细砂。一般单旋 回厚几cm--几十cm。 • 构造:小型砂纹层理 (波状、槽状、攀升层 理)、水平层理,顶部 可有暴露构造。 • 垂向上:位于边滩沉积 之上。
第12页/共40页
b.决口扇
洪水冲决天然堤,在其外侧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沉积物:细砂、粉砂,较天然堤粗。 构造: 中小型交错层理,水道下的冲刷--充填构造。 垂向上:上下均为河漫泥质沉积。单旋回厚十几cm几米。 剖面上:透镜状。 平面上:舌形或扇形。
少有泥质加积
• 结构: 滚动组分
为主,分选中等-差。
• 构造:大型板状
交错层理为主, 不同时期沉积层 间有冲刷。
• 垂向上:具不明
显向上变细粒序。
• 横向上:单个呈
透镜状,但多彼 此冲刷相连, “砂包泥”
(四)网状河
• 河道坡度小,水流能量低。 • 河道、湿地等环境长期稳定,各沉积相在垂向上
增生、叠加。
第15页/共40页
b.河漫沼泽
由于长期地表潮湿积水,植物繁盛,形成沼泽 沉积物:粘土、泥炭 构造: 块状为主,粘土岩中有时可见水平层理
第16页/共40页
c.河漫湖泊
• 河床外长期积水的洼地,积水多源于河 流的泛滥。 沉积物:粘土、粉砂。 构造: 洪水期沉积层理不发育, 湖泊沉积中具水平层理
第17页/共40页
辫状河的垂向沉积序列
曲流河垂向沉积模式(沃克,1976):四个单元 即由下至上:河床底部滞留沉积、边滩沉积 、 天然堤沉积、泛滥平原沉积
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概念: 底部滞留沉积、边滩沉积 (底层沉积)+ 堤岸亚相、河漫亚相 (顶层沉积)

沉积相·第十八章河流相

沉积相·第十八章河流相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1.按地形及坡降——山区/平原
山区河流
地形高差大、坡降度大 向源侵蚀作用强烈 河岸陡、河谷深 河道直、直流少 水流急、沉积物粗
平原河流
地形高差小、坡降度小 向源侵蚀停止、侧向侵蚀强烈 河道弯曲、直流多 水流缓、沉积物粒度细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2.按河流发育阶段—幼年/壮年/老年 幼年河流—山区河流;壮年和老年河流—平原河流
3.拉斯特(Rust,1978)的划分方案:
标准 :河道分叉参数:<1 单河道 >1 多河道
弯曲度:<1.5 低弯度 > 1.5 高弯度
类型: 平(顺)直河:
单河道、低弯度
曲流河:
单河道、高弯度
辫状河:
多河道、低弯度
网状河:
多河道、高弯度
河流类型在 时间、空间 上均可发生 变化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3.拉斯特(Rust,1978)的划分方案:
标准 :河道分叉参数:<1 单河道 >1 多河道 弯曲度:<1.5 低弯度 > 1.5 高弯度
河道弯曲度:指河道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通常称为弯度指数, 其临界值为1.5(也有人定为1.3),<1.5者为低弯度河,>1.5者 称高弯度河。
图9-24 侧蚀扩宽河谷示意图(据C.R.Longwell等,1956)
淮 长

现今中国境内广泛发育了类型各异的河流,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就有 1500多条,主要河流多发源于青藏高原。
三峡全貌
甘 肃
陕西
河南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一、河流分类
河流(river,stream)是陆地表面上经常或间歇有水 流动的线形天然水道(channel) 河流是陆地上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侵蚀、搬运和沉积地 质营力。

沉积相的研究之河流相PPT文档43页

沉积相的研究之河流相PPT文档43页
沉积相的研究之河流相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8河流相

18河流相
30
决口扇沉积
31
32
3.河漫亚相
河漫亚相是平原河流的亚相类型,位于天然堤外 侧,地势低洼而平坦。洪水泛滥期间,水流漫溢天然 堤,流速降低,使河流悬浮沉积物大量堆积。由于它 是洪水泛滥期间沉积物垂向加积的结果,故又称为泛 滥盆地沉积。

河漫亚相沉积类型简单:①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 岩;②粒度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③主要为波状层理 和水平层理;④平面上位于堤岸亚相外侧,分布面积 广泛;⑤垂向上位于河床或堤岸亚相之上,属河流顶 层沉积组合。
47
48
1、心滩的形成 与河流的水动力结构有一定 关系。辫状河弯曲度较低,近似于顺直河道,沿主 流线两侧常形成两个螺旋式前进的对称环流。这种 环流是由表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形前进的横 向环形水流。表流为发散水流,由中部向两岸流动, 并冲刷侵蚀两岸。底流由两岸向河流中心辐聚,并 携带沉积物在河床中部堆积下来。遇到河流的洪水 季节,这种堆积作用尤为显著,从而形成心滩。
(2)河漫湖泊 当河床因天然提的围限和本身的沉积作用而逐渐抬 高时,河床往往在一个比河岸两侧地形较高的“冲脊” 上流动,洪水漫溢至两侧河漫滩上。洪水期后,低洼地 区就会积水,加上冲脊上河床水平面高于两侧低地,亦 构成低地积水区的地下水的源泉。因此,长期积水的低 洼地带就形成了河漫湖泊。 河漫湖泊以①粘土沉积为主,并有并有粉砂岩出现; 在气候干旱地区,河漫湖泊可发展成盐湖,形成盐类沉 积。 ②是河流相中最细的沉积类型;③多块状层理,有 时可见到薄的水平纹层,泥岩中泥裂、干缩裂缝常见; 干旱气候条件下,常形成钙质及铁质结核;④在潮湿气 候区的河漫湖泊中,生物繁茂,可形成丰富的有机质沉 积,并可保存较完整的动植物化石。
河漫滩沉积以①粉砂岩为主,亦有粘土岩的沉积; ②平面上距河床愈远粒度愈细,垂向上亦有向上变细 的趋势;③波状层理和斜波状层理(洪水层理)为主, 亦见水平层理,可见不对称波痕。河漫滩常因间歇出 露水面而在泥岩中保留干裂和雨痕。④化石稀少,一 般仅见植物碎片。⑤岩体形态常沿河流方向呈板状延 伸。

沉积相研究之河流相

沉积相研究之河流相

沉积相研究之河流相河流相是地球科学中沉积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将降雨和融雪中的水从山区、高地运输到低地地区。

这个过程产生了河流系,其中包含许多支流和主干河流;同时还形成了相应的沉积相类型和特征。

河流相的主要特征包括有层层复合的泥质、砂质和碎屑物质。

这些物质源自于高地和山区的风化、侵蚀、抬升和侵蚀等过程。

这些物质被河流水流带到低地地区,并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河流相。

由于河流水流的不断变化,沉积物质在河道中形成了不同的沉积构造,如河床砂砾、河汊沙洲和冲积平原等。

河流相的沉积构造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水动力学条件。

通常而言,河流水流速度越大,携带的颗粒物质越粗,沉积物越粗糙。

河床砂砾是典型的河流相沉积构造,它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分布于河床下部的流动区域。

河床砂砾在河流中被不断地重排和调整,形成了明显的沉积层状结构和交错构造。

河汊沙洲是河流相中的另一个重要沉积构造,通常发育在河流下游的宽深处。

河汊沙洲由细沙和粉砂组成,常呈现沉积的平缓坡度。

河汊沙洲主要由河流携带的颗粒物质在静水区沉积而成,形成了连续的地层堆积。

河汊沙洲经常发展出细小的水道和洲岛,这些沉积构造提供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良好栖息地。

冲积平原是河流下游沉积相的典型代表,它位于河流的洪水平原区域。

由于洪水期间河流的水流速度减慢,所携带的颗粒物质会沉积在谷底的沉积平原上。

冲积平原通常被粉砂、黏土和泥质沙组成,因此富含有机质。

这些沉积物在冲积平原上出现了明显的堆积层状结构,形成了典型的冲积平原地貌。

河流相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表层变化以及地质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河流相的沉积学特征、层序和演化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地球历史中不同地质时期河流系统的形态演变、环境变化以及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

此外,河流相的研究还能提供洪水、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信息。

因此,对河流相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地球科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也至关重要。

沉积相·第十八章 河流相

沉积相·第十八章 河流相
具高弯曲、多河道特征,河道窄而深,顺流向下呈网结状。 河道间被半永久性的冲积岛和泛滥平原或湿地所分开,故有人称 之为限制型河道。 冲积岛和泛滥平原或湿地主要由细粒物质和泥炭组成,其位置和 大小较稳定,与狭窄的河道相比,占据了约60~90%的地区。 网状河多发育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第一节
二、河流沉积过程
河漫湖泊沉积特征
螺化石层 丰气1井,1719.16米
炭质页岩、介壳 丰气1井,1719.2米
第二节
3、河漫沼泽
河流的沉积模式
潮湿气候条件下,河漫滩上低洼积水地带,植物繁盛,形成沼泽; 或由潮湿气候区河漫湖泊发展而来。 沉积物:与河漫湖泊多相似,特别的是泥炭沉积 构 造:粘土岩中有时可见水平层理
第二节


第二节
2、决口扇
河流的沉积模式
洪水冲决天然堤,沙、泥物质在其外侧由于流速降低堆积形成的 扇形沉积体。 沉积物:细砂、粉砂,较天然堤粗。 构 造:中小型交错、波状层理,冲刷--充填构造。 垂向上:上下均为河漫泥质沉积。单旋回厚十几cm-几米。 剖面上:透镜状 平面上:舌形或扇形 垂向上:正粒序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二) 河流的主要特征
1、顺直河(单河道、低弯度) 顺直河弯度小,弯度指数<1.5,通常仅出现于大型河流某一河段 的较短距离内,或属于小型河流。可进一步发展成曲流河。 凹岸—侵蚀作用,凸岸—加积作用形成沙坝; 总体侧向侵蚀弱,逐渐向曲流河发展。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二) 河流的主要特征
边滩沉积特征
第二节
河流的沉积模式
边滩的平面形态:单一边滩复合体呈“耳状”
第二节
7m
河流的沉积模式
9m 0m 5.7m 7.6m 9.8m 9m 7m

沉积岩石学-河流相

沉积岩石学-河流相
沉积特征与河漫湖泊沉积相似,但有泥炭沉积。
在河流迅速侧向迁移的情况下,天然堤 不发育,洪水泛滥可形成广阔平坦的河漫沉积 区,这时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已无什么区别, 故统称为泛滥平原沉积。
⑷牛轭湖亚相
弯曲河流的截弯取直作用使被截掉的弯曲河道 废弃,形成牛轭湖。
主要为粉砂岩及粘土岩。 粉砂岩中具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水平层理。 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物残骸。 岩体呈透镜状。
网状河主要发育于坡度平缓、气候潮湿、植被 发育的河流中下游地区。 网状河搬运方式 以悬浮负载为主,沉 积作用以垂向加积为 主,沉积物类型主要 为河道、冲积岛、泛 滥平原沉积。
河道沉积以砂岩为主,具槽状交错层理,底 部可出现砾岩沉积。 网状河的河道间大量发育着冲积岛和泛滥平 原沉积,其特征与曲流河的河漫亚相类似,系由河 漫沼泽、泥炭沼泽、河漫湖泊组成,又称河道间 “湿地”,沉积物质主要为富含泥炭的粉砂和粘土。
网状河沉积的最大特点是泛滥平原分布极为广 泛,几乎占河流全部沉积面积的60~90%。 厚度巨大的富含泥炭的粉砂和粘土是网状河流 占优势的沉积物。
四、河流沉积组合和沉积体系
向上游方向,与暂时性水流冲积作用的冲积扇
相相连接;在中下游可形成广阔的泛滥平原;向下 游继续发展,可进入海岸平原及三角洲环境。
沉积体系——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 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 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沉积类型简单,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粒度 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 层理类型单调,主要为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河漫滩沉积微相
河漫亚相 河漫湖泊沉积微相 河漫沼泽沉积微相
①河漫滩沉积微相
河床外侧河谷底部 较平坦的部分。
以粉砂岩为主, 亦有泥质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流水作用
河流使沉积物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被称为流水作用。 侵蚀作用
垂直侵蚀,使河床加深 侧向侵蚀,使河床加宽、弯曲、甚至改道。
支流汇成主流 侵蚀为主
泛滥平原 侧向侵蚀 沉积作用
网状分叉 沉积作用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3.拉斯特(Rust,1978)的划分方案:
标准 :河道分叉参数:≤1 单河道 >1 多河道 弯曲度:≤ 1.5 低弯度 > 1.5 高弯度
河道分岔参数:每个 平均蛇曲波长中河道 砂坝的数目。
单河道:分岔数≤1 多河道:分岔数>1
4、网状河(多河道、高弯度 )
具高弯曲、多河道特征,河道窄而深,顺流向下呈网结状。 河道间被半永久性的冲积岛和泛滥平原或湿地所分开,故有人称 之为限制型河道。 冲积岛和泛滥平原或湿地主要由细粒物质和泥炭组成,其位置和 大小较稳定,与狭窄的河道相比,占据了约60~90%的地区。 网状河多发育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二)横向环流
由表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形 向前移动的水流。 2、顺直河道
主流线沿河床中心分布 河道底部水流由两侧向中心流动 →表面水流由中心向两侧流动→ 水流向前运动→形成连续的螺旋 形前进的两个环向环流。 河道两侧:侵蚀作用 河道中心:沉积作用,形成心滩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二) 河流的主要特征
1、顺直河(单河道、低弯度) 顺直河弯度小,弯度指数<1.5,通常仅出现于大型河流某一河段 的较短距离内,或属于小型河流。可进一步发展成曲流河。 凹岸—侵蚀作用,凸岸—加积作用形成沙坝; 总体侧向侵蚀弱,逐渐向曲流河发展。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二) 河流的主要特征
2、曲流河(单河道、高弯度) 单河道,弯度指数>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一般小于<40。 河道极度弯曲,常发生截弯取直作用,形成牛轭湖和泛滥平原。 侧向侵蚀强,凹岸-侵蚀作用,凸岸-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点沙坝 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如密西西比河和长江的中下游都具有曲流河的特征。
第十八章 河流相
➢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 第二节 河流的沉积模式 ➢ 第三节 古代河流的鉴别标志 ➢ 第四节 河流相与油气的关系
黄河:青海 省巴颜喀拉 山,全长 5464公里
三江平原(黑龙江、 松花江、乌苏里江 )


长江:青藏
高原唐古拉
山主峰各拉 丹东雪山,
三江并流(怒江、
6211.31公里;澜沧江、金沙江)
3.拉斯特(Rust,1978)的划分方案:
标准 :河道分叉参数:<1 单河道 >1 多河道
弯曲度:<1.5 低弯度 > 1.5 高弯度
类型: 平(顺)直河:
单河道、低弯度
曲流河:
单河道、高弯度
辫状河:
多河道、低弯度
网状河:
多河道、高弯度
河流类型在 时间、空间 上均可发生 变化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河流的侵蚀作用使河谷不断地加深拓宽、河床的左右迁移。 河流源源不断地把沉积物由陆地搬运到湖泊和海洋中去。 河流在搬运过程中,形成了广泛的河流沉积。
(一)河流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河流,在河道的几何形态、横截面特征、坡 度大小、流量、沉积负载、地理位置、发育阶段等方面 都存在着差别。这些因素通常作为河流类型划分的依据。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二、河流沉积过程
影响因素 地形坡度 沉积物类型和数沙量 河水流量和流态 植被
若其他因素相对不变,则水流流态会影响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 常见水流流态:
层流 紊流 横向环流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二、河流沉积过程
(一)层流和紊流 层流:水质点运动方向彼此平行、规则的成层流动的水流。 紊流:水质点运动方向和速度个不相同,水体内有强烈的侧 向混合作用,且水层之间发生扰动的水流。 河流的水流流态都属于质点运动轨迹很不规则的紊流。 水体运动可分解成平行底面和垂直底面的两种运动。 颗粒在水流中受力分析:
搬运侵蚀:Py>W且Px>Pc;沉积: Py小于W且Px小于Pc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二)横向环流
由表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形 向前移动的水流。 1、弯曲河道
主流线沿河床弯曲、靠近河流的凹岸; 凹岸壅水,形成由凹岸向凸岸的水面 的横比降→底部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 发生侵蚀作用,河道加宽迁移→表层 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加之水流的向 前运动→形成连续的螺旋形前进的单 支环向环流。 凹岸:侵蚀作用,河道加宽; 凸岸:沉积作用,形成边滩; 注意:凸岸沉积物来自上游凹岸。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1.按地形及坡降——山区/平原
山区河流
地形高差大、坡降度大 向源侵蚀作用强烈 河岸陡、河谷深 河道直、直流少 水流急、沉积物粗
平原河流
地形高差小、坡降度小 向源侵蚀停止、侧向侵蚀强烈 河道弯曲、直流多 水流缓、沉积物粒度细
第一/老年 幼年河流—山区河流;壮年和老年河流—平原河流
3.拉斯特(Rust,1978)的划分方案:
标准 :河道分叉参数:<1 单河道 >1 多河道 弯曲度:<1.5 低弯度 > 1.5 高弯度
河道弯曲度:指河道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通常称为弯度指数, 其临界值为1.5(也有人定为1.3),<1.5者为低弯度河,>1.5者 称高弯度河。
图9-24 侧蚀扩宽河谷示意图(据C.R.Longwell等,1956)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3.辫状河(多河道、低弯度) 多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 河道宽、浅,弯曲度小,弯度指数<1.5,其宽/深比值>40,河道砂 坝(心滩)发育。 河流坡降度大、河道不固定、改道频繁,天然堤和河漫滩不发育 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河段以及冲积扇上。
心滩
心滩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淮 长

现今中国境内广泛发育了类型各异的河流,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就有 1500多条,主要河流多发源于青藏高原。
三峡全貌
甘 肃
陕西
河南
第一节 河流沉积过程及分类
一、河流分类
河流(river,stream)是陆地表面上经常或间歇有水 流动的线形天然水道(channel) 河流是陆地上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侵蚀、搬运和沉积地 质营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