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液微萃取技术在食品与环境安全检测中研究-昆明理工大学
2022年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______是酸雨调查最重要的项目。
2、水样消解的目的是______,消解后的水样应该______;干灰化法不适用于处理测定______组分的水样。
3、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其污染物分布量和残留量最多的部位是______。
4、作用于某一点的二个噪声源的声压级均是70dB,则该点的总声压级为______dB。
5、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6、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面水域的不同分为五级标准,下列水体各适用哪一级标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______;长江回游鱼类产卵区:______;麦田灌溉用水区:______;淡水浴场:______。
7、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有______、______和废渣堆采样法。
8、精密度是由测定的______误差决定的。
二、判断题9、采集的降水,需过滤后,才能测定电导率和pH值。
()10、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而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转化后形成的物质,因此二次污染物的毒性要比一次污染物的毒性小。
()11、用测烟望远镜法观测烟气林格曼黑度时,连续观测的时间不少于30 分钟。
()12、水温、pH等在现场进行监测。
()13、使用高氯酸消解时,可直接向有机物的热溶液中加入高氯酸,但须小心。
()14、测定水中NO2-N是在中性溶液中,利用重氮偶联显色反应,生成红紫色染料。
()1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分为四类区域。
()16、“分贝”(dB)是计算噪声的一种物理量。
()17、对某一污染物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准确性高的精密性一定高。
()18、在分析测试中,测定次数越多准确度越好。
()三、选择题19、大气中某些沸点较低的气态污染物,比较适宜的采集方法是()。
A.低温冷凝法B.注射器采样法C.滤料阻留法D.塑料袋法20、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时,常选用的预处理方法是()。
基于低共熔溶剂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法测定茶饮料中68种农药残留

核农学报2024,38(3):0522~0531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基于低共熔溶剂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法测定茶饮料中68种农药残留王华威1, 2陈文辉2陈升凡1, 2李倩倩1杜丽平2叶丰1李建勋1, *李熠1,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100193;2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摘要:为同时定量检测茶饮料中68种农药的多残留情况,本研究利用低共熔溶剂(DES)作为萃取剂,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技术对目标农药进行萃取富集,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目标农药残留量。
结果表明,通过DES提取和涡旋离心处理可有效去除茶饮料中的杂质,并将目标农药富集。
茶饮料中68种目标农药在1~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关系系数均高于0.996,定量限为0.2~10 μg·kg-1,3个添加水平(10、50、100 μg·kg-1)的平均回收率为59.1%~113.7%,相对标准偏差均<10%。
综上,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绿色环保、性能良好等优势,可满足茶饮料中农药多残留的检测要求。
本研究结果为茶饮料中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茶饮料;农药残留;分散液液微萃取;低共熔溶剂;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DOI:10.11869/j.issn.1000‑8551.2024.03.0522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三种非酒精类饮料之一[1],它拥有众多健康益处,能预防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2-3]。
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对即饮茶的需求不断增长,大幅度促进了茶饮料的发展。
2021年,全球茶饮料市场规模为443亿美元[4]。
在有大需求量的同时,茶饮料饮用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
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为减少病虫害及提高茶叶产量,种植者会施用农药或其他农化产品,过量或不当施用往往会导致农药残留或饮用安全问题,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液相微萃取技术在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讲解

液相微萃取技术在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摘要:液相微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该技术集采样、萃取和浓缩于一体,需要有机溶剂量非常少,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萃取技术。
单滴液相微萃取作为液相微萃取模式中最简单的一种,在环境污染物的分析领域已有不少应用。
传统的单滴液相微萃取需要精确的人工操作,悬挂的萃取剂体积较小从而导致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差,并且液滴在萃取过程中的脱落问题一直制约着这一萃取技术在污染物分析领域中的发展关键词:单滴液相微萃取,有机污染物分析,前处理The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analysis oforganic pollutantsAbstract: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as its name suggests,makes uses of only asmall amount of solvent for concentrating analytes from aqueous samples. It is a newenvironmental benign sample preparation technique which incorporates sampling,extraction and concentration into a single step.Single-drop microextraction(SDME)isevolved from this technique.Due to its extreme simplicity,many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onorganic pollutants analysis have been reported. However,the demerits of single-dropmicroextraction such as instability of drop,relatively low precision and sensitivity areoften encountered.Keywords:Single-drop microextraction,Organic pollutants,Preparation technique1 引言一个完整的样品分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个步骤:(l)样品采集;(2)样品处理;(3)分析测定;(4)数据处理;(5)报告结果。
当前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进展

当前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进展当前萃取分离技术是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加,萃取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围绕当前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进展进行探讨。
一、应用领域及需求1.药物开发:药物中间体的分离纯化、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等。
2.环境监测:水、土壤、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分析监测。
3.食品安全:食品中农药、兽药、重金属等残留物的检测与分离。
4.化学工程:化工原料的纯化、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等。
二、萃取分离技术的现状1.传统萃取技术: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工艺复杂、时间长、溶剂耗量大等问题。
2.共价萃取技术:通过改变溶剂特性或添加萃取剂,可以提高萃取效率和选择性,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3.离子液体萃取技术: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环保溶剂,在药物开发、催化剂制备等方面显示出较大潜力。
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较低的表面张力,可用于制备高纯度的化合物。
5.固相微萃取技术:采用微量的吸附剂直接吸附目标化合物,具有快速、高效、省溶剂等优点。
三、研究进展1.萃取剂的改进和设计: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萃取剂的结构和性质,提高了其分离效率和选择性。
2.新型萃取材料的研发:包括纳米材料、多孔材料等,在提高分离效率和选择性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
3.萃取工艺的改进: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如溶剂体积、溶剂浓度、萃取温度等,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减少工艺复杂性。
4.联合技术的发展:通过将不同的分离技术进行组合,如萃取-膜分离、萃取-吸附分离等,可以提高整体分离效率和减少能耗。
四、挑战和展望1.萃取剂的选择和设计:目前常用的萃取剂仍然存在选择性、稳定性和毒性等问题,需要开发更高效和环保的萃取剂。
2.萃取分离过程的机理研究: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和传质过程等机理,有助于优化工艺参数和提高分离效率。
乳化液液微萃取分离前处理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乳化液液微萃取分离前处理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食品制备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它的关键质量指标常在微量、复杂、活性强的化学成分中。
针对这些成分,传统的检测方法不仅耗时费力,且往往需要大量耗材,很难满足快速、准确、经济的检测需求。
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的前处理技术成为人们现代食品检测的新课题。
而乳化液液微萃取分离前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它具有高效、快速、精准、环保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中的残留物、添加剂的检测及分离提取等领域。
一、乳化液液微萃取分离原理乳化液微萃取是一种将水相或油相的目标化合物迅速转移到其他相的方法,它是一个集分配和提取于一体的化学物质前处理技术。
其机理基于化合物各种亲疏水性质间的相互作用。
当一个混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疏水性质不同的物质,添加适当的乳化剂后,就可以形成一个含有许多微小水滴(水相)的乳液。
再加入一个很少量的有机溶剂,相互溶解后不易与水相混合,则有机溶剂就随着微小水滴进入到水相中,其提取效果就随着微小水滴的增多而增加了若干倍。
因此,乳化液液微萃取分离前处理技术适用于许多复杂样品(水、生物、化学等)。
而且相比于传统的前处理方法,它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处理步骤,具有加催化剂、流动性能强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样品的灵敏度和检测效率。
二、1. 食品添加剂提取在食品加工中,许多添加剂都被广泛应用,例如防腐剂、抗氧化剂、膨松剂等。
这些添加剂虽然能够增加食品质量,但是若使用不当很容易损害人体健康。
所以,追踪食品中添加剂的分布和含量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
此时,乳化液液微萃取分离前处理技术就有其应用。
将食品样品制备成均一小球状物,加入一种含有合适的乳化剂的混合溶液,再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经涡旋混合后在低温下过一段时间分离,其提取效果十分显著。
以黄曲霉毒素B1为例,如果用传统的液液萃取方法,在实验室洗涤豆浆样品中得到的B1的酸水溶液含量为13.49μg/L,而用本方法处理后所得的含量为33.15μg/L,提高了约250%。
大学液液萃取实验报告

大学液液萃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液液萃取实验,掌握液液萃取原理及方法,了解分离技术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液液萃取是一种通过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成
分分离的方法。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和水作为两相溶剂,利用它们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实现混合物中成分的分离。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所需的物品和试剂,包括有机溶剂、水、分液漏斗、烧杯等。
2. 将混合物加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摇匀。
3. 静置一段时间,使两相分离。
4. 打开分液漏斗的塞子,放出下层有机相。
5. 将上层水相倒入烧杯中,蒸发有机溶剂,得到目标物质。
四、实验数据与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分离出来,并得到了理想的分离
效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液液萃取在化学分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也加深了对液液萃取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实验感想。
在实验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实验操作的技能,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参考文献。
[1] 《化学实验指导与技术手册》。
[2] 《化学分离技术原理与应用》。
以上就是本次大学液液萃取实验的报告内容,谢谢阅读。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液态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液态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王滢;谢峻;赵丹丹;陈荣华;刘红梅;阚志鹏
【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
【年(卷),期】2024()5
【摘要】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DLLME)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它具有有机试剂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样品中痕量目标物的提取。
本文阐述DLLME 的类型,DLLME技术在液态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以期能为后续研究者在DLLME领域的进一步开发与创新提供思路。
【总页数】3页(P161-163)
【作者】王滢;谢峻;赵丹丹;陈荣华;刘红梅;阚志鹏
【作者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工程学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与健康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和环境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2.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3.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4.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和环境农药残留检测中的运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在食品添加剂和药物代谢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在食品添加剂和药物代谢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食品添加剂和药物代谢检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食品行业中已经十分普遍,但是不少食品添加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和控制。
而药物代谢检测则可以帮助判断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指导临床治疗。
因此,开展食品添加剂和药物代谢检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HF-LPME)是一种新兴的样品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取、富集和分离样品中的目标物质。
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
因此,将HF-LPME技术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药物代谢检测中,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HF-LPME技术在食品添加剂和药物代谢检测中的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1. 选择适合HF-LPME的中空纤维材料,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
2. 探究HF-LPME技术在草甘膦、多香果红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中的应用,并优化其参数。
3. 综合运用HF-LPME技术,LC-MS等分析方法,开展药物代谢物的检测研究,以实现高效、准确的代谢物分析。
4. 对技术应用的试剂及仪器进行选型和优化。
5. 验证试验方法,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的差异及优越性。
三、预期成果1. 研究适合HF-LPME技术的中空纤维材料,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
2. 实现草甘膦、多香果红色素等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快速、高效、准确检测方法的建立。
3. 实现药物代谢物的快速、高效、准确检测方法的建立。
4. 对应用试剂及仪器进行选型和优化。
5. 验证建立的试验方法,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的差异及优越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HF-LPME技术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药物代谢检测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建立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检测的精度和效率,还可以为食品安全和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大学液液萃取实验报告

大学液液萃取实验报告大学液液萃取实验报告引言液液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工程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工业生产环境,探究液液萃取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2. 掌握液液萃取实验的操作方法;3. 研究不同因素对液液萃取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液液萃取是利用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
在实验中,通常选择两种相互不溶的溶剂,一个为有机相,一个为水相。
有机相通常是有机溶剂,如石油醚、正己烷等,而水相则是水或含有特定溶质的溶液。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实验仪器、准备所需试剂和溶液;2. 调整溶液浓度:根据实验要求,将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3. 装置实验设备:将液液萃取漏斗放置在支架上,确保漏斗下部的分液口处于水平位置;4. 加入溶剂:先将水相溶液倒入漏斗中,再加入有机相溶剂;5. 振荡混合:用手轻轻摇晃漏斗,使两相充分接触和混合;6. 分离两相:停止振荡后,等待两相分离,使其分层;7. 收集有机相:打开分液口,将有机相转移到干净的容器中;8. 重复操作:如有需要,可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达到预期的分离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液液萃取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分配系数,并对其进行分析。
液液萃取的分配系数K是有机相中溶质浓度与水相中溶质浓度之比。
通常情况下,K大于1表示溶质更倾向于分配到有机相中,而K小于1则表示溶质更倾向于分配到水相中。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实验条件,如溶液浓度、溶剂比例、温度等来改变分配系数,从而实现对溶质的选择性分离。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模拟真实工业生产环境,对液液萃取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探究。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实验操作步骤,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液液萃取效果的影响。
液液萃取作为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在化工、生物工程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液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液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液相微萃取技术概述液相微萃取技术(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LPME)是一种集预处理、分离和浓缩为一体的新型样品处理技术,其独特的分离效果和高选择性,使其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医药等领域的样品分析中。
LPME包括微萃取(ME)和微萃取静态头空空气封闭式微萃取(HS-LPME),分别适用于分析水样和固体和气体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第二章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2.1 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分析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准确、快速地测定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是重要的。
LPME可以用于同时分析多种有机污染物。
通过最优化的实验条件,可以很快地测定土壤样品中目标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在Xu 等人的研究中,他们将LPME与气相色谱仪(GC)-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相结合,成功地测定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2.2 水体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分析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LPME可以用于测定水体样品中的不同种类的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氯、有机氟和有机磷农药。
采用HS-LPME与GC-质谱检测器(MS)相结合,在时间和成本上较传统的萃取方法有显著优势。
在一些研究中,已经成功地应用了LPME技术测定河流和湖泊水样中的VOCs。
2.3 大气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分析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样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危害的污染源。
通过采样分析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以了解城市大气环境的质量。
LPME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大气样品的分析。
在某些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HS-LPME和GC-MS对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分析。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LPME方法可显著提高样品的浓缩和分离效率,从而获取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第三章结论本文对LPME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作者:马智玲魏长宾刘新艳,李凌云刘玉革刘肃方佳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15年第02期摘要分散液液微萃取是2006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液相微萃取技术,该方法因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富集倍数高、所需有机溶剂用量少、萃取时间短等特点而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绿色友好的分离富集技术。
近些年,该技术已经在环境水样、饮品、食品、矿物样品以及生物流体、土壤样品的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综述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近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安全分析领域的应用,包括饮品、蔬菜水果、谷物及动物性组织等食品中农药、酚类物质、持久性污染物、金属及其他一些物质的分析检测,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分散液液微萃取;食品安全;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完整的食品污染物分析过程包括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两个部分。
目前,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等已成为当前主要的污染物残留分析检测技术,而在进行仪器分析前,样本前处理的时间约占到整个分析方法的2/3左右,是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由于食品种类多样复杂,有些待测组分的含量很低,所以要求样品前处理过程不仅要有效地将目标物从复杂的样品基体中分离出来,还要除去基体中的干扰物质,富集低含量待测组分,从而提高分析灵敏度,延长分析仪器使用寿命。
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加速溶剂萃取等,其处理过程繁琐耗时、成本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还需要使用大量对人体和环境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1-4]。
液相微萃取技术(LPME)是一项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克服了液液萃取消耗大量溶剂以及固相微萃取萃取头较昂贵、寿命短、多次使用存在交叉污染等缺点。
该技术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装置,具有成本低、富集倍数高、有机溶剂用量少等特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因适应了当前绿色化学发展的需要而受到分析人员的广泛关注[5]。
液液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指南

液液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指南引言: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针对环境样品的准确分析成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
液液相微萃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灵敏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在环境样品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液液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指南。
一、什么是液液相微萃取技术液液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基于小量有机溶剂与水样中目标物质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富集的技术。
该技术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正己烷、氯仿、二氯甲烷等,水样常见的有废水、地下水、河水等。
液液相微萃取技术通过高速离心或者共振搅拌等方式,使有机溶剂与水样充分接触、混合,从而实现了目标物质的富集。
二、液液相微萃取技术的优点1. 快速富集:液液相微萃取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富集大量的目标物质,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
2. 灵敏度高:由于液液相微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目标物质从背景干扰中分离出来,减少了干扰物质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3. 选择性好:由于不同目标物质在有机溶剂和水样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溶剂体积、浓度等参数,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选择性富集。
三、液液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场景1. 地表水分析:地表水中常含有各种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如农药残留、挥发性有机物等。
液液相微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将这些目标物质从水样中抽取出来,然后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到准确的含量浓度。
2. 废水分析:废水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有机废物、重金属等污染物。
液液相微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将这些有害物质从废水中分离出来,然后进行后续的定量分析。
3. 地下水分析:地下水是人类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因此对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液液相微萃取技术可以对地下水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等进行有效的浓缩和富集,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样品。
四、液液相微萃取技术的操作指南1. 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根据目标物质的特性和水样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
例如,对于脂溶性物质,可以选择正己烷作为有机溶剂。
运用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粮食中黄曲霉毒素测定的研究

运用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粮食中黄曲霉毒素测定的研究【摘要】目前使用的黄曲霉毒素测定方法普遍存在着操作复杂、经济成本高等问题,运用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反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并运用柱后碘衍生荧光检测器检测,并经12个样品检测验证,检测方式没有明显的干扰杂质,操作性强,回收率高,准确性高,经济性强。
【关键词】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黄曲霉毒素测定;分析研究在自然界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属于较为稳定的真菌毒素,属于黄曲霉菌以及寄生曲霉菌的代谢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危害性较高[1]。
强化对粮食中B1、B2、G1、G2的检测,一直是各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运用优化的液-液萃取精华前处理过程,研制出简便易行的液相检测方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与运用价值,本文主要进行简要论述。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仪器设备:美国安捷伦公司出品的高效液相色谱仪配荧光检测器(Agilent 1100)、柱后衍生仪器、氮吹仪、旋涡混合器(XH-B)、离心机、高速均质器、砻谷机、锤式旋风磨,以及色谱柱(Eclipse Plus C18 5um,4.6mmx250mm)。
试剂:乙睛(色谱纯)、甲醇(色谱纯),黄曲霉毒素混合标准品,氯化钠(分析纯),二氯甲烷(分析纯)、三氯甲烷(分析纯),超纯水。
黄曲霉毒素标准曲线:黄曲霉毒素G1、G2、B1、和B2的混合标准储备溶液(1mL),其中G2、B2以及G1、B1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3ug/mL和1.0ug/mL。
图5 稻谷、小麦、玉米色谱分离干扰分析比较图备注:本图中实线为加样品色谱图,虚线为空白样品色谱图。
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将上述混合标准储备溶液以50%比例甲醇进行配比,分别配制出质量浓度为0.15、0.3、1.5、3.0、6.0ug/L 的黄曲霉毒素G2,B2混合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0.45、0.9、4.5、9.0、18ug/L的黄曲霉毒素G1,B1混合标准溶液。
液-液多相流微萃取的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

used as the organic phase. The cylindrical auxiliary structure promotes the diffusion of Cu 2+ in the
aqueous phase, an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was the highest, which can reach more than 90%. The cross-
扩散效率可表征萃取效率。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扩散效率与实验获取的萃取效率值吻合良好,进一步得出了两相
流场分布等流动特征,以解释不同辅助结构下的扩散效率差异。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多相层流;液-液萃取;辅助结构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 (2019) 05-2085-08
distribution was further obtained, and the difference of diffusion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auxiliary
structures was explained.
Keywords: micro-fluidic chip; multiphase laminar flow;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auxiliary structure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9, 38(5): 2085-209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2086 ·
化
工
进
展
2019 年第 38 卷
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摘要:环境样品分析发展趋向于测定复杂基质样品中低浓度污染物,这可通过引进新型高灵敏度分析装置和方法实现,也可通过发展新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实现;在分析过程中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用量甚至完全不用有机溶剂,样品预处理装置也趋向小型化和自动化。
传统的环境样品预处理方法有液-液萃取、吸附、蒸馏、沉淀、索氏提取等,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劳动强度大,周期长,易发生样品损失和玷污等。
近20年来,研究出的分离与富集方法并应用于环境样品预处理的新技术有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快速溶剂萃取技术等。
关键词:预处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微波萃取;快速溶剂萃取Extra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bstract: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samples, development tends to lower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determination of complex matrix samples, this is achieved by introducing new devices and high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also can be realized by developing new sample pretreatment technique; In the analysis process to minimize the dosage of organic solvent and even no organic solvent, sample pretreatment device tend to be miniaturization and automation.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sample pre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absorption, distillation, precipitation, soxhlet extraction, and so on, the main drawback of these methods is large in the organic solvent consumption and the intensity of labor is big, cycle is long, easy to produce sample loss and defiled, etc. Over the past 20 years, study the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method and applied to environmental sample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with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microwave extraction, 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technology, etc.Key words: pretreatment;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Microwave extraction; 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引言目前,环境样品的预处理仍然是整个分析过程中最薄弱环节和时间决定步骤,也是误差的主要来源。
大学液液萃取实验报告

大学液液萃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探究液液萃取技术在化学分离中的应用,了解其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原理,液液萃取是一种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互不相溶的溶剂,在接触时,某种物质在两种溶剂之间的分配不均而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将利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与水相接触,通过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所需的有机溶剂、水相和待分离物质准备齐全,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措施。
2.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混合物与适当的有机溶剂混合,充分搅拌并等待两相分离。
3.分离过程,将两相分离后,收集有机相和水相,并分别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4.结果记录,记录实验中的操作步骤、观察现象和实验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液液萃取技术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得到了较为纯净的产物。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如有机相和水相的分离不完全、萃取效率低等。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操作不当、溶剂选择不当或实验条件不合适所导致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操作方法、优化溶剂选择和改进实验条件来解决。
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液液萃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原理和操作方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为我们今后的实验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液液萃取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水平,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液液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还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水平。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为我们今后的实验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液液萃取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水平,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和环境农药残留检测中的运用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和环境农药残留检测中的运用作者:刘锦绣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03期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DLLME)是一种新型技术,可以实现对检测样品的前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对食品和环境中的农药残留检测。
一、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概述DLLME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分散剂的影响,样品萃取剂会形成更为分散细密的液滴。
随着检测时间的增加,萃取液形成的小液滴会逐渐分散,并逐渐呈现出乳浊液,乳浊液主要分层为水——分散剂——萃取剂。
在进行萃取的过程中,分析样品分散液能否与萃取剂形成相对平衡的状态,当乳浊液体系呈现平衡状态时,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分析物的具体量值,计算公式为: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将样品溶液加入离心管中,同时加入分散剂,分散剂需要含有一定量的萃取剂;其次,通过振动离心管,让分散剂与样本溶液充分融合,在分散液的作用下樣本溶液会形成乳浊液,分析物将被萃取剂富集;最后,将分析物和溶液离心分离,把离心管底部的沉淀物提取出来,运用气相色谱法开展更深层次的样品检测和研究分析。
二、影响因素分析1.萃取剂。
在进行萃取检测的过程中,要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提高分析物的萃取率,不断优化萃取剂。
选择分析物和萃取剂时,需要保证二者的性质能够相互匹配,匹配程度越高,萃取富集能力越强。
除此之外,萃取剂必须不易挥发,水溶性低,有较好的色谱性能,能够在分散作用下形成均匀的小液滴并逐渐分散。
2.分散剂。
运用DLLME对食品和环境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时,分散剂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进行分散处理时,分散剂会释放其中溶解的萃取剂,伴随着体积的增加,逐渐实现样品溶液的溶解。
在分散剂作用的过程中,其分析物与溶液的总体体积有密切关系,主要呈现正比例。
此外,分析物在分散剂作用下会融入液滴之中并逐渐扩散,所以液滴的体积与分析物萃取的速率之间呈现出反比例的关系,体积越大,萃取速率会逐渐降低,整个萃取分析过程的持续时间也将更长。
食品质量安检测技术W3203液液萃取分离农残-1-微设计

教学内容
知识点
技能点
1、农残检测的基本步骤
2、液液萃取分离技术
1、液液萃取分离规范操作
设计思路
教学步骤
呈现形式与素材
时长(min)
1、阐明预处理在农药检测中的重要性(知识点1)
ppt、图片
0.5
2、简要介绍样品传统与现代的前处理技术
ppt、图片
0.5
3、仔细讲解液液萃取分离技术的定义、用途(知识点2)
《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微设计
微课编号
W1106
微课名称
液液萃取分离农残
所属模块(章节)
农药残留检测
子模块
黄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
关键词
液液萃取,农残,有机磷
是否通用
√通用农产品食品
是否重点建设
√是否
微课类型
实验实训型
微课形式
混合拍摄式
教学设计模式
任务驱动法
教学目标
了解液液萃取技术的原理,其在农残提取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版本号Hale Waihona Puke (01)2015.10.6
ppt、文本
1.0
4、引出任务:黄瓜中有机磷农药分离
ppt
0.5
5、黄瓜中农药提取的液液萃取操作,强调液液萃取分离规范操作(技能点1)
真人操作视频,规范操作之处在视频中用文字或者动画标出
5.0
6、总结液液萃取分离技术
ppt、图片
1.0
合计时间
PBL讨论
请大家思考有没有可以简化该液液萃取操作的方法?
设计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项目简介
三.候选人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第1候选人:杨亚玲
1)项目负责人,提出主要的学术思想,负责项目的实施及科学问题研究的指导,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
2)研究了将密度小于1的有机溶剂结合涡旋分散技术、助乳化剂降浊点技术;重要发现(一)、(二)有重要贡献,是代表性论文1,2,3,4,5,6的通讯作者;
3)完善了对超分子溶剂液液微萃取机制的研究,扩大了超分子溶剂液液微萃取体系,重要发现(三)有重要贡献,是代表性论文7,8的通讯作者。
第2候选人:太志刚
1)参与实验工作,承担实验数据整理、数据处理工作,组织和指导硕士研究生完成项目研究工作,进行人才培养;
2)重要发现(一)—(三)项有重要贡献,是代表性论文5的第三作者和7的第四作者。
第3候选人:杨光宇
1)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液液微萃取的机制及衍生化化学反应;
2)重要发现(三)项有重要贡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卷烟烟气、烟草重金属及卷烟抗氧化剂的样品前处理。
第4候选人:赵娇
1)参与实验工作,承担实验数据整理、数据处理工作,
2)重要发现(一)、(三)有重要贡献,是代表性论文5的第二作者和7的第三作者。
第5候选人:刘谋盛
参与实验工作,承担实验数据整理、数据处理工作,组织和指导硕士研究生完成项目研究工作,进行人才培养;
重要发现(三)有贡献,是代表性论文4,7的第二作者。
四.代表性论文及专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