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第18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章
李光弼地道之战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朔风正劲,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守将、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公元708-764年)迎着凛冽寒风,心里急啊:“自己刚派出主力支援朔方,叛将史思明、蔡希德偏偏带领10万大军攻城来了。
城内兵力不满一万,如何抵挡呢?
史思明很会用兵,他命令手下在城外建起飞楼,蒙上木板作掩护,临城筑土山,想登上土山后攻入太原城。
李光弼见对方筑土山,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他让手下将士从城内钻地,将敌军筑的土山下面挖空。
这一切,史思明都蒙在鼓里..
这天,史思明在城外设宴、娱乐,边喝边观看歌舞。
歌舞杂技轮番上场,如痴如醉。
李光弼派来的人却走出地道,悄悄靠拢史思明的戏台,突然钻出地面,猛地捉走了台上的表演者。
史思明见状,大吃一惊,急急离席,将军营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自此,史思明官兵个个如惊弓之鸟,连走路都瞪圆眼睛盯住脚底下。
唯恐自己跌入坑中。
李光弼却在悄悄行动。
唐军围着史思明军营底下挖好地道,然后搬来木柱一一支撑,防止塌陷。
一切准备就绪,死守多日的李光弼派心腹之人求见史思明,“太原城内一片空虚,我们已支撑不住,请求允许投降!”
史思明大喜过望:”对,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约定的受降之日终于来临,史思明的将士忘了戒备,都涌出来观看。
李光弼一面派将领带人出来假降,一面暗暗派人把敌营下面的地道里的撑木迅速抽掉。
吏思明士兵正伸长颈脖看热闹,脚下突然轰地塌陷。
一下子死了1000多人。
这片刻间,李光弼将士在太原城头击鼓呐喊,派出铁甲骑兵冲向敌营。
一场恶战,俘虏和歼灭敌兵几万人,史思明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走。
李光弼母马引马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
这天,镇守河阳的唐朝大将李光弼,带领卫兵,出南城门,来到黄河岸边。
这几天夜里,部属士兵多在纷纷谈论着,对岸叛将史思明的军队是如何兵强马壮,说他们有数不清的剽悍的战马,每天都赶到对岸河边的沙滩上洗澡。
情况究竟如何?李光弼决定亲自出城观察敌情。
果然,在黄河南岸沙洲上,史思明的官兵们牵来了许多健壮高大的战马,有的在河边用刷子给马匹刷洗,有的在溜马,有的牵着马匹啃食沙洲上的嫩草..好不热闹。
李光弼一眼就看破了史思明的用心:哼!反贼想用几匹马来炫耀自己,动摇我军心,休想得逞!得想个办法把反贼的那些马匹弄过来才好。
“将军,我有一个办法夺取反贼的战马。
”一个卫兵看出了李光弼的心思,凑近李光弼的耳边细谈了一番。
李光弼听了频频点头。
依据这位士兵的计策,再经过自己的周密部署,一个大胆的巧夺敌马的方案形成了。
第二天,李光弼下令征集500匹正在奶着驹的母马,要士兵们把它们全部赶到南城外黄河岸边。
并特意关照,把它们的小驹务必都拴在城内,不准跟母马一起出城。
正在奶驹的母马,不愿意离开它们的小驹子,被强行牵到城外后,便一个劲地嘶叫。
一匹先叫,引得其他的母马跟着叫唤。
它们无法见到自己的亲生骨肉,使用这叫声来表示离别之情。
可是,河对岸史思明的战马都是公马,听到北岸母马们的叫唤,便一匹匹春情勃发,先是跟着对岸的母马叫唤,继而,胆子大的公马便涉水游到北岸去。
南岸的那些健壮的公马一见有开了头的,便纷纷叫唤着游到北岸去。
史思明的士兵一看到这种情况,便纷纷出来阻挡。
可是,几个士兵又如何阻挡得住春心大发而不顾一切的公马呢?不到一会儿,南岸1000多匹马,全数跑到了北岸的母马群里。
李光弼大笑着命令士兵把这些战马全部赶回城里去了。
段秀实闯营平乱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十一月,郭晞跟随他的父亲郭子仪元帅领兵抗击吐蕃,大军驻在邠州。
郭晞在以前立过许多战功,担任左散骑常侍,常常居功自傲,父亲郭子仪在身边的时候,他还不敢胡来,这一天,郭子仪进京办事,郭晞就纵容士兵骚扰当地百姓。
节度使白孝德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又碍着郭子仪的面子,睁一眼闭一眼只当不知道。
泾州刺史段秀实,知道了郭晞纵兵危害地方的事,向白孝德自荐当了个部虞侯。
刚任职不久,郭晞部下有17个士兵冲到一家酒坊抢酒.打伤酿酒师傅,砸坏酿酒工具,气焰很是嚣张。
正当抢酒士兵在酒坊内喝得东倒西歪的时候,段秀实闻讯派来的部队包围了这家酒坊,像抓瘟鸡一样轻松地抓住了他们。
按照段秀实的命令,把抓来的人押到郊外一块荒地上砍了头,首级挂在市中心示众。
骄奢成性的郭晞部下听到兄弟们被杀,像受伤的狼一样嗷嗷直叫,全副武装起来,要找段秀实算帐。
白孝德知道段秀实闯了大祸,吓得两股战栗,不知如何是好。
段秀实对他说:“白节度使不用担心,这事是我所为,应该由我去解决。
”
白孝德为他挑选了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兵,护送他到郭晞的营部去。
段秀实不要多带兵卒,另选了一名上了年纪的跛足人作伴,向前面走去。
走不多远,从郭晞的营门那里传来了一阵阵的喊杀声,那个随行的老人吓得不能动弹,段秀实只得扶着他走。
到了营门外边,那些全身披甲的士兵闻讯都冲了出来,手里举着亮闪闪的大刀,要为他们死去的17个弟兄报仇。
“要杀我和我带来的这个老兵,用得到这样的阵势吗?”段秀实一边走一边说,“我自个儿带着脑袋自己来啦!”
士兵们原以为段秀实带着兵将前来厮杀,现在看见他只带着一个跛足的老人,手中的刀一时举不起来。
就在这时,郭晞走出军营。
“郭子仪元帅是当今朝野闻名的功臣,全国人民都像尊敬自己的父亲一样尊重他。
”段秀实态度非常诚恳,“你是郭子仪元帅的儿子,更应当爱惜父亲的荣誉。
可是,你却恃功放纵士兵出来闯祸,这样的行为,违反军纪要受到上级的处罚自不必说,你这是往父亲的脸上抹黑呀!者百姓知道了会怎么想?你父亲知道了会怎么想?皇上知道了又会怎么想?郭元帅的英名,不是要糟蹋在你的手里了吗?”
郭晞听到这里,倒头便拜,说:“你这样爱惜我父帅的荣誉,又这样当面指出我的错误,就是我郭家的大恩人了,我怎敢不听从你的话呢?”
接着,郭晞责令士兵们各自回到自己班里,热情挽留段秀实住在营中。
第二天,郭晞护送段秀实来到白孝德的官府,检讨了自己带兵无能的过错。
邠州自此就安宁了。
张伾风放筝求援
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的一天,被叛军杨朝光部围困着的临洺(今河北永年)城内,“得得得得”一队马队由东向西而来。
今天,临洺守军主帅张伾亲自领兵到各营寨查哨来了。
一路上,张将军看到,官兵们虽然还在各司其职:有的在构筑街垒,有的在了望敌阵,有的在擦拭武器..但无不显出疲惫不堪的神色。
张将军一边巡查,一边想:部队困守孤城已经一个多月了,城内物资消耗殆尽,官兵也因长期孤守而对前途产生怀疑,军心开始动摇。
“将军,眼下城内只剩下不到三天军粮。
”军需官报告。
“什么?粮草只剩下三天不到了?”
回到中军帐,张将军闭门不出,开始苦思突围之策。
前几天朝廷派人冲入重围向张将军报告:朝廷已经派出将军马燧率兵来援救临洺。
可是,最近几天,杨朝光的叛军把城围得更严实了,内外已不能联系。
如何才能把城内即将断粮的情况送出城去呢?
张将军迈着沉重的步子,在书房内来回踱着。
突然,他被墙上悬挂着的一幅古画吸引住了。
那是前朝的一位大画家画的一幅牧童风筝图。
在空旷的田野上,牧童手牵蝴蝶风筝在奔跑,那风筝高入云霄,以致在画面上看来已经很模糊了。
看着看着,张将军的心里突然一亮:对了,我也可以学学那牧童。
心计一定,张将军便匆匆跑出书房,命令亲信去做一只大风筝。
不一会儿,风筝做好了。
这时,张将军也早已把紧急求援的情报写好,往风筝背后一贴。
下午,在临洺城内突然升起一只风筝,它越飞越高,随着风势,爬到了叛军军营的上空。
叛军一看到这只奇怪的风筝,立即报告了杨朝光。
可是,当杨朝光下令弓弩手用箭射击时,那风筝已飞到一百多丈高处,早已超出了弓箭的射程了。
一会儿,风筝飘落下去,正好落到马燧的营地中。
马燧一看到风筝上写着:“三天内不来解救,临洺将不攻自破!”知道张伾粮草将尽,立即点兵出击,大战临洺城外的叛军。
张伾在城内积极响应,里应外合,终于打败了叛军。
顾少连画雕巧谏
唐德宗时(公元780-805年),有个奸臣叫裴延龄,靠了献媚拍马的一套功夫,取得皇帝的宠爱和信任,以致执掌权柄,势倾朝野。
除了德宗皇帝一人以外,什么人都不在他眼里。
朝廷百官见他如此猖狂,都怕触犯他而遭到杀身灭家之祸。
唯独翰林学士顾少连,天生傲骨,且有聪慧的头脑,决心运用计谋将他推翻。
一天,唐德宗摆下盛筵,欢宴文武百官。
席上,裴延龄照例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气概,评品时事,旁若无人。
群臣都缩着脖子,埋头喝酒,也没有谁敢同他分庭抗礼的。
酒过数巡,顾少连满脸通红,装出醉醺醺的样子,唱起了歌曲,跳起了舞蹈。
裴延龄见状,嘲笑道:“听说顾学士向来海量,而今不过吃了几杯,就醉成这般模样。
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啊!”
顾少连也不搭话,依然摇摇晃晃地唱呀、跳呀,快到达裴座时,突然,从杯里掏出朝笏猛地朝裴延龄脑袋打去,高声笑骂道:“哈哈,段秀实抢夺朝笏敲打奸臣朱泚,我就拿出朝笏敲打你这个奸臣裴延龄!哈哈,哈哈!”
裴诞龄羞恼异常,一时又不好发作。
因为,如若同醉鬼论理,岂非太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他只好自认晦气,摸摸脑袋,解嘲似他说:“嘿嘿,顾学士发酒疯啦。
”
唐德宗见此情景,笑得前仰后合,传呼下人将顾少连扶回家里休息。
可是,裴延龄遭此奇辱却不以为耻,照样我行我素,骄横跋扈之状日甚一日。
顾少连不由怒火中烧,便画了一幅图画,在上朝时把它作为奏章,呈送给德宗。
皇帝打开“奏章”一看,不见文字,只见上面画的是一只老雕,昂着头颅,伸着利喙,翘着尾巴,耀武扬威地站在当中;周围是一大群鸟儿,有的低头缩颈,有的相互偎依,有的却是直着脖子朝老雕聒噪..
唐德宗抬起头,朝阶沿下侍立两旁的群臣瞥了一眼.只见裴延龄昂头挺胸,志得意满地站着,顾少连直挺挺地立在那里乜斜着前者。
百官呢,或是缩颈,或是低头,或是面含怒气地望着裴延龄的后背..皇帝轻轻地“啊”了一声,恍然明白:大家都很憎恨裴延龄啊!这才觉悟众怒难犯,从此再也不敢重用他了。
李愬让鹅鸭参战
公元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唐、随、邓三州节度使李愬决定采用突袭方式,雪夜攻打盘距蔡州(今河南汝南)的叛将吴元济。
强劲北风刮地疾卷,鹅毛大雪当空乱舞。
李部披风冒雪,半夜来到了蔡州城郊。
李节度使正欲发令加把劲直扑蔡州城下,突然想到一个细节:“自己带了九千多号人马,嘈杂声非同寻常。
一旦给城里吴元济的人听到,岂不坏事?”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李愬尚未想出啥锦囊妙计。
不少将军的眼睛都焦急地盯住了他。
突然,李节皮使在静静的夜空中捕捉到一句极平常的话:“哎,这儿有一口好大好大的池塘,里面养了好多好多鹅鸭。
”
李节度使当即连连击掌:“真是夭助我!我李某人今天要让鹅鸭参战,壮我大唐军威!”
他马上派出一群士兵,每人手操一根木棍子,伸进池塘,举棍乱打,正昏昏欲睡的鹅鸭给
揍得生痛生痛的,大为不满,同时放声大叫,以示抗议。
这声音震天响。
李节度使欣然一笑,
大手一挥,九千多人马开始向蔡州城进发。
人马嘈杂声混人了鹅鸭声。
鹅鸭声一阵高过一阵,淹没了人马声。
就这样,李愬大军在这极平常的鹅鸭叫声的掩护下,顺利地来到了蔡州城下。
一场激战即将开始....
幽州兵的假使者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幽州兵反叛,这消息震惊朝廷内外。
第二年,幽州兵气
势汹汹,直扑弓高城(今河北东光西)。
哪知,弓高城上森严壁垒,弓箭如雨射下。
幽州兵虽骁勇异常,也无法攻下这固若金汤的城池。
幽州兵强攻不下,只能勉强退后安营扎寨。
说来也巧,唐朝朝廷派来的特使,星夜抵达城下。
使者一行10人,勒马站在城下,高声呼喊:“守城官兵,快快开门,我们是大唐使者!”
守城的唐朝官员心里绷紧了弦,硬是不信,直到天亮,才放他入城。
使者进城后,气得暴
跳如雷,刚踏进弓高城官衙,便泼口大骂:“弓高守将胆大妄为,竟敢如此对待朝廷命官!”
满脸狰狞,一腔愤怒。
弓高守将这才真正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忙打拱作揖赶紧赔罪:“大人,日后如有这类事端
发生,本官定当只身赴朝廷,负荆请罪,将手下有眼不识泰山者砍头!”这事让潜伏在弓高城
里的幽州兵奸细打听到。
奸细马上向幽州叛军将领汇报。
统兵将军一听,连连大笑:“好,天助我也!再攻弓高,不费吹灰之力!”这一天,幽州兵派出一个人装扮成了朝廷使者,夜色溶溶,大地漆黑一片。
这位假使者悄悄潜到弓高城下,大队人马无声无息尾随在他的后面。
假使者在城下高声吆喝:“我是朝廷派来的使者,另有急令传告弓高城守将和前一位使者!”
一听“使者”两字,守城官员早惊吓得魂飞魄散:“昨天没开门,使者发脾气,守将臭骂
了我一场。
这次再不开,守将不砍了我的头,剥了我的皮?”
他稍探出头向下观望一眼,马上高声答道:“好,马上开城门!”
“呀呀!”城门大开。
“哗!”假使者和他身后的大队人马一下子涌进城内。
顿时,杀声盈城。
转眼间,毫无戒备的唐朝将士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弓高城在顷刻间被幽州兵攻克。
李神福画地退敌
公元884年(唐僖宗中和四年),陈儒攻打舒州(今安徽西南)。
陈儒大军浩浩荡荡,精兵强将猛攻。
弓箭手张弓搭箭,箭密如蝗。
舒州城头,传出阵阵惨叫声,时有兵将倒毙滚下。
舒州守将一看战场形势,心急如焚,马上派出特使骑上快马,从后城溜出,直奔庐州求救。
庐州刺史杨行愍闻报,心中七上八下:“陈儒气焰正盛,自己又派不出多少援兵,事情好棘手啊!”他背剪双手,在刺史衙里左右思忖,突然想起一个人:“对啊,叫部将李神福来,他可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啊。
”
李神福给唤进门来。
听完杨行愍的叙述,他献上一计。
当天,李神福化妆一番,抄小路偷愉潜入舒州城。
李神福人城后,发出了一道道指令。
城内的好多舒州兵打起了庐州兵的旗帜,排成整齐的队伍,整装待命。
李神福把这支假装援军的舒州兵领出了舒州城,在陈儒军队的腹部突然出现,杀声遍野,陈儒接到手下通报,心里猛地一沉:“自己用兵考虑不周,庐州援军果然到了。
”
为了摸清对方底细,陈儒亲率大军奔到阵前,观察动静,再作判断。
李神福镇定自若,似乎根本没看见敌人前来试探虚实。
他当着敌人的面,举起一双空手,在地上胡乱地比划,像是在部署大阵、准备大决战。
陈儒看到这一切,越想越害怕,带着这批精兵强将,连夜撤退。
王处存披羊皮计
公元885年(唐值宗光启元年),卢龙节度使李可举派部将李全忠攻打河中节度使王处存。
王处存将驻地易州(今河北易县)固守得如铁桶一般。
哪曾想,李全忠手下的裨将刘仁恭更棋高一筹。
他避开正面进攻,带兵挖地道,通过地道偷偷钻入城中,一举占领了易州城。
王处存猝不及防,只好带领兵将忍痛抛下易州城,迅速败退而走。
王处存撤出易州城后,在默默地等待机会。
他天天派探马外出,刺探易州城内军情。
李可举的官兵攻下易州城后,在城内飞扬跋扈。
有士兵喝得烂醉如泥,在街上寻衅闹事;有官将留恋青楼,狎妓不归军营;更有不少将士,打家劫舍、掠人财物。
易州城内,鸡飞狗叫,民怨沸腾。
接到情报,王处存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李可举纵兵成患、治军不严,如此骄傲轻敌,岂不是我夺回易州的良机?此时不攻,更待何时!”他叫来心腹之人:“马上给我弄来大
批羊皮,大显身手!”
挑选出的3000名精壮士兵,每个人都蒙上了洁白的羊皮。
转眼间,他们变成了一头头“羊”。
夕阳西下,天渐转黑。
王存处一声令下:出发!这些“羊”爬着前进,向易州城下慢慢靠近。
李可举的将士看到城外来了一群羊,个个欣喜若狂,争先恐后出城,奔向羊群。
他们企图
捉回城里,美餐一顿,哪里还想到戒备呢?
当他们快扑入“羊群”时,这些“羊”突然站直身子,操起随身携带的刀剑,奋臂砍杀。
李可举的将士给这突变吓呆了,当即给对方揍得七零八落,屁滚尿流。
兵败如山倒,曾得意忘形的李可举将士逃之夭夭。
王处存顺势挥师挺进,终于使自己的根
据地--易州失而复得。
氏叔琮的旗马阵
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氏叔琮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南)。
氏叔琮指挥有方,
手下兵将猛攻猛打。
倒下一个,一大批冲上。
晋阳守军给这批杀红眼的汉子吓坏了,军心涣散。
眼看晋阳城即将易手。
老天不帮忙,这节骨眼上,氏叔琮军中流行大疫。
生龙活虎的将士,一下子四肢无力,再
无斗志,氏叔琮急在心里:“天不助我,只能退军啊!”晋阳守将李嗣昭、周德威远远望见攻
城队伍如潮退去,不禁心花怒放:“此时不追杀,更待何时!”嘎嘎嘎,城门洞开。
李嗣元、
周德成率兵猛追,刹那间,烟尘滚滚,杀声盈野。
氏叔琮退到石会关(今山西榆社西),心急如焚:“再不想出锦囊妙计,真要全军覆灭啊!”他带领随从察看地形。
一位随从突然惊呼一声:“这山冈高高的,要埋伏一支军队多好。
准能打得追兵落花流水!”
氏叔琮眼前一亮:“咦,对呀。
来个金蝉脱壳之计!”他忙将30多位随从叫到身边,一
五一十地吩咐。
一会儿,将士们忙碌着,刹那间,高高的山冈上插上了一排排整齐的旗帜,一
些战马也给系在刚钉好的木桩上。
大队人马继续撤退..
李嗣昭、周德威亲率人马气势汹汹扑来,一座地势凶险的高高山冈扑入眼帘!他们勒马停下,遥观山冈。
“哗哗哗!”冈上旌旗飘扬。
一忽儿,猛听得那里战马嘶鸣,且越来越响。
两
人互相打量着对方,不禁心里发毛:“莫不是氏叔琮做了圈套,先假装退兵,在此设下埋伏!”他们嘀咕了一会,再也不敢向前追击。
旌旗猎猎作响,马嘶更猛,似有雄兵正欲出击。
李嗣昭、周德成将手一挥:“撤回晋阳城!”
一团团灰尘高高卷起,晋阳守军乖乖地走了。
氏叔琮率领的大军平安无事,撤回目的地。
令狐楚稳米价计
唐朝某年一场旱灾刚过,兖州一带民不聊生。
奸商趁火打劫,乱涨米价。
新任兖州太守令狐楚心里很不是滋味。
所以,当迎接他上任的代表来拜见时,令狐楚边心不在焉地应付着,边在大脑中飞速闪过一个个念头。
兖州城内前来迎接的官员很多,他们轮流着跟这位新上任的太守寒暄着。
突然,笑眯眯的令狐楚一本正经地发话:“兖州城内,现在的米价是多少呢?州里有几个仓库?每个仓里还存多少粮食?”
迎接的众官员不知新太守是何用意,相互偷偷打量着,暗暗使眼色。
最后一个较大胆的官员双手一拱,抖着嗓子回答:“禀告大人,现有大粮仓8个。
每个仓存有10万担。
”
令狐楚斜睨了那人一眼,说:“哎,我说诸位,如果把这8个仓库打开来,拿出这80万
担米。
我们统统定个低价钱,全卖给灾民。
这么做,可以救灾,缓和现在这样的紧张局势。
”
许多官员听了,都连连机械地点头。
左右恃官偷听到后,可着急啦,他们跟那些囤粮的好商狼狈为奸呢,这话马上像长了脚,很快传到城中,传进富家大户的耳朵里。
富家大户们慌了手脚:“新太守这么做,自家存的粮卖不出,不是大蚀血本了吗?”他们怕吃亏,好多人争先恐后组织人力从仓库里挑出粮食按平价出售。
兖州的米价顿时平稳了下来。
富户们中了令狐楚的稳价计,当地百姓个个拍手称快。
陆龟蒙智斗太监
晚唐大诗人陆龟蒙(?-约881年),隐居在吴淤江畔一座古镇,靠养鸭、砍柴为生。
他
家住在白莲寺旁,那里有一座“清风亭”,亭旁有一处池塘。
一天,朝中来了一个太监,见池里鸭群嬉水争斗追逐,尤其是那只五彩头毛的雄鸭,羽毛闪闪发光,漂亮得像只雄鸳鸯,大监听说这是陆龟蒙最心爱的一只鸭子,就故意用弹子打死了它。
陆龟蒙不动声色地对太监说:“你闯大祸啦!--这不是平平常常的鸭子,而是我准备进贡
给皇帝的‘贡鸭’。
”
太监问:“你的鸭有什么记号?”
陆龟蒙说:“叫起来哈哈哈,跟人笑差不多。
不但会笑,还和八哥一样会讲话,大家叫它‘能言鸭’,这可是稀世珍宝。
如今我只好上书皇帝,说鸭子是你打死的!”
太监大惊,苦苦哀求:“大人,我有眼不识泰山,请多多包涵,你给皇上上书,只说鸭子生病死了,切莫提我,我..赔,我愿赔。
”
陆龟蒙趁势教训道:“今后退事要谨慎,切不可胡作非为!”
袁滋巧破黄金案
李勉在镇守凤翔时,所属的县里有个老农民在田里挖沟排水时,掘出一只陶罐,里面全是“马蹄金”。
老农民就请了两个大力士,把陶罐连同金子一起扛到县衙门。
县令怕衙门收藏不严,就把陶罐藏在自己家里。
一夜做了个好梦。
第二天刚发白,他便点亮灯打开陶罐,想把马蹄金看个仔细。
可一打开,发现陶罐里放的都是坚硬的黄土块,他连叫几声上当,不知如何是好,他卖家财、妻儿也不值这么多钱啊!他更没有法子隐瞒,陶罐从田里挖出来,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看见,陶罐里装的是马蹄盒。
不消几日,全县的人都知道金子在县令家里变成了土块,认为是县令暗中做了手脚。
县令似哑已吃黄连有口难辩、州里派官员来查,县令满头大汗招了口供,追问金子放在什么地方,他却一问三不知。
凤翔太守李勉看过案宗,大怒,但又无良策让县令交出金子。
隔了数日,在一次酒宴上,李勉向官员们谈起此事,许多人很惊讶,这时,有位名叫袁滋的小官,坐着一语不发,若有所思。
李勉便问他在想什么。
袁滋说:“我怀疑这件事或许内有冤情。
”
李勉站起身,向前走几步问:“您一定有高见,我李勉向你讨教。
这案子除你之外,我看没有别人能判断出真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