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自信从何而来
坚持理论自信
坚持理论自信作者:前线评论员来源:《前线》2022年第09期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终坚持理论自信,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
理论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政党,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马克思主义是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根本思想指导,是我们继续前进的科学理论保障。
理论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成果。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思想源泉,是需要我们永远继承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个自信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三个自信的认识”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报告中提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振兴祖国的重任,而前提要求就是我们要对祖国的国情,对祖国的未来发展有深刻的认识。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三个自信”衔接紧密,逻辑严密,自成体系,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科学结晶,体现了严密的系统性、强大的科学指导性。
实践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适应时代发展,适应中国国情,适应人民民意,展现了高度的正确性、实践的真理性、科学的指导性。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已经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党建推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是伟大实践的结果,也是伟大实践的保障,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统一。
道路自信坚定道路自信,那么我们要坚持的道路是什么?答案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地创造幸福生活。
这条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能够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青春活力,充满勃勃生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经过不懈探索和奋勇开拓,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四个自信的理解
四个自信的理解
一、文化自信
从文化层面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和的产物。
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中国人奠定了人生观和伦理观基础,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科学体系为中国人带来了现代的科学精神、政治思想和方法论体系。
二、制度自信
从制度层面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上建立起完整的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制度格局,并且这些制度还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之中。
而提倡“大市场,小政府”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当甩手掌柜的状态,美其名曰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实际上是逃避自身的责任。
三、理论自信
下面我们再从理论层面分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
从理论层面看,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或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所以理论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比体现为“自由主义或社会达尔文主义vs马克思主义”,对此我们在“三观与意识形态”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四、道路自信
道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方向和旗帜,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的性质和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道路是制度中的制度,根基下的根基,是在政治分岔路口作出的最重要的选择,是决定一切的重中之重。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区别,必然决定了它们所遵循的理论、制
度和文化上的区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即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认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要观点。
这四个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创新,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历史经验和人民意愿,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道路自信意味着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我国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模式。
理论自信体现在坚定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
这一制度体系既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等方面,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保障。
制度自信意味着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
四、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源泉。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自信。
文化自信意味着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激发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对我国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创新。
坚定四个自信,有利于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个自信论文
四个自信论文“四个自信论文”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旨在加强党在新时代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这篇论文介绍了“四个自信”的核心内容,分析了其重要意义,并阐述了实现“四个自信”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一、“四个自信”的内涵“四个自信”包括政治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其中,政治自信是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是指坚定马克思主义自信、制度自信是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则是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政治自信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这种自信是党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后,不断探索实践中形成的,对我们取得的各种成就和进步的基本判断。
靠的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所形成的丰富经验和实践积累。
理论自信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
坚持全面、准确、立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须坚持的理论路线。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是坚持理论自信的根本措施。
制度自信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一系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是必须坚决推进的。
制度建设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不断进步实现制度自信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源泉。
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加强文化创新,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优秀品质。
全面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须之路。
二、“四个自信”的重要意义“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得新发展、新成就最重要的政治观。
有了“四个自信”,才能够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正能量。
通过贯彻执行“四个自信”方针,可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工作:从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从扶持民营经济和加强社会治理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合作到严厉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和谐等等。
自信从何而来
自信从何而来?
一自信者,最重要的不是做出自信。
自信的表现就是心里平安,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知道什么,有什么,缺什么。
所以自信的第一层次是“自知”
自信的第二层次是“自想”,也就是自己想成为什么,想得到什么?
自信的第三层次是“自定”当自知,和自想都明确后,就要自定,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坚持自己的路子,刻苦走下去,而不是去抱怨。
自信的最高境界是“自无”。
也就是当自己完成了目标后,会养成一种“自信”的习惯,自己也不知道那是不是叫“自信”。
自信融入你心中,你心中充满自信。
你不动声色之时,却已经瞭望未来。
只要你一层一层的修炼,就能达到“自信”的最高境界!
二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时事、笑话,大事小情都要知道一些,增加谈资,这样也可以避免无话可说。
然后就是锻炼胆量和技巧了,先跟家里人、邻居多说话,跟熟悉的人说话不容易紧张,然后再尝试跟卖东西的人多聊聊。
观察说话时对方的反映,从中找到说话的技巧,怎么科学、艺术的交流才能让人愉快,引发更多的交谈。
多练习跟别人沟通,你会慢慢熟练起来,进而成为受人欢迎的人,你的自信也会越来强的,祝你成功!
回。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维解读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维解读作者:魏海青徐常勇张志华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4年第03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新论断。
“三个自信”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蕴涵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
“三个自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在改革与实践中,才能不断检验和提升“三个自信”。
[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改革与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新观点和新论断。
“三个自信”来源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社会发展实践的自我论证,蕴含着推动历史进步、实现人类福祉的美好愿景,为构筑伟大中国梦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个自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在改革与实践中,才能不断检验和提升“三个自信”的信心指数和价值含量。
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社会发展实践的自我论证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的一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紧紧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根本任务,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入手,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又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和实践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进步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大的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主政治蓬勃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社会和谐有序,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成功之路,这也是坚定道路自信的底气所在。
四个自信的地位
四个自信的地位
理论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
理论自信包括对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充满信心,对理论自身的实践效果充满信心,对理论自身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在“四个自信”框架体系内,理论自信为道路自信提供理论指导,为制度自信提供思想支撑,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引领。
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积极认同、自觉信仰和坚定信念理论自信,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所信仰的理论的一种积极认同、坚定信奉和执着追求。
理论自信一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对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充满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其二,对理论自身的实践效果充满信心。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同时这一理论形成后又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
其三,对理论自身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有机统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个自信”的基本内容
四个自信”的基本内容
“四个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包括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首先,政治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定自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潜力。
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的最佳制度,能够为中国人民带来持久稳定的发展。
其次,道路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定自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实践基础的发展道路,能够引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第三,理论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定自信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中国共产党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创新发展,能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最后,文化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定自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智慧和深厚的底蕴,能够为中国人民增强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总之,“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自信心的体现。
这种自信是基于中国实际情况和长期实践的深刻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重要精神支撑。
四个自信来源于
四个自信来源于“四个自信”不仅源于马克思主义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探索,而且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符合人民的普遍期待和根本利益,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是历史自觉、现实评判与未来预期的统一,也是“四个自信”得以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从合规律性来看,“四个自信”源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对客观规律的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强调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的规律性揭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在制度方面的凝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关于丰富当代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规律性探索成果。
从合目的性来看,“四个自信”源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对中国人民愿望、利益的满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追求的发展目标,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这一国家梦、民族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当代中国人民追求目标的价值表达,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都是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人民根本利益和核心价值追求的制度保障,在制度设计和具体执行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造的价值导向,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价值方面追求的集中体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国家制度的自信。
理论自信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独特优势和正确性的自信,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的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自信,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证中国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的自信。
首先,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一整套有机、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思想指南。
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这是理论自信的重要基础。
坚持理论自信,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理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
其次,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据中国国情、历史传统和实际经验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社会主义因素和中国因素的有机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创造性和竞争力,可以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在不断完善中不断提高治理效能。
坚持制度自信,能够增强制度的活力和生命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科学、完善、有效地运行,为中国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此外,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优势。
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
理论自信可以指导制度设计和改革创新,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制度自信可以通过制度的具体实施和不断完善,验证和提升理论的科学性和现实性。
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相互作用,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和风险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韧性,始终保持自身的旺盛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总之,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撑。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坚定制度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自觉维护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社会发展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吴 婷◆从1949年到2019年,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辉煌成就的背后是科学理论的指引,在感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一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理论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不可或缺的一个主体就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对其坚定的信仰。
如何使新时代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承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从何而来?所谓理论自信,就是对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理论发展进程和未来的充分认识,对理论价值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
纵观世界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党,能像中国一样,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
(一)从理论的形成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群众基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这是其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总结历史上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经验教训和吸收国内外社会主义理论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其经验基础和理论基础;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和惠及中国人民的正义性,让我们有了理论自信的切实理由。
(二)从理论的作用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决策的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揭示了影响当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力量,推动了中国全面发展和进步,同时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世界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飞跃,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理论辩护”到“理论阐释”再到“理论引领”的历史性演进。
理论自信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信仰
理论自信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信仰作者:贺善侃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贺善侃(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51)[摘要]“理论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念。
理论自信的根本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自信的前提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一个个历史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理论自信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理论自信以理论自觉为基础。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学习马克思9个方面的思想,提升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增强新时代的理论自信,也应该从这9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信仰;理论自觉[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0599( 2018) 05 - 0047 - 0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四个自信”中,理论自信是根本,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都建立在理论自信的基础之上,同时,理论自信又是文化自信的精髓。
一、理论自信的根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念即是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信念即是一种稳固的、持久的意识,一种坚定的确信、一种念念不忘的追求,即一种信仰。
信仰是精神领域的最高主宰,是人们关于生命和宇宙最高价值的信念,是主体对于某种思想的真诚信服。
它是一种附着于一定对象的相信心态。
任何人生活在世界上,其思想和行为无时不受一定信仰的支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三个自信是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理念,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一、道路自信: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
我们党的道路自信,主要取决于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
这条道路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险阻中奋斗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是能够使亿万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富民之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党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正是在这条道路的正确引领下,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国家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已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社会生活方式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不断焕然一新。
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三个自信,就必须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增强理论自觉性和坚定性。
道路自信是指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历史运动在当代中国路径选择的合理性自信。
具体而言包括:对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的肯定和认同;在与改旗易帜后的苏联及东欧地区,照搬西方模式的某些拉美、非洲国家,陷于金融危机的西方国家等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道路优越性的理性把握;对走中国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充足信心。
理论自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成果的真理性自信。
既表现为对理论本源真理性的信心,深信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获得了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表现为对理论体系科学内涵以及严密逻辑的充分理解和自觉把握;还表现为深信这一理论体系可以正确指导我国现代化实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实现与创新的正义性的理解与认同。
即坚信我们的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坚信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既内含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凸现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情境,维护和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发展进步;坚信制度选择的合理性,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具有诸多内在的共性。
第一,共同的世界观、方法论。
三个自信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身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理想与现实相统一。
党的四个自信是指什么
党的四个自信是指什么党的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接下来看一下有关四个自信的具体内容。
四个自信的内容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
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
坚持制度自信就是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四个自信的来源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源自于理论形成、理论创新和理论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新。
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源自于制度确立、制度创新和制度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自于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作者:张磊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23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植根于中华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践行和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
党的十九大作出新的战略安排,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动员令,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科学社会主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是安身立命的铁骨脊梁,是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撑。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主义?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似乎成为一些人的“心结”,提出这样似是而非的疑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这一高屋建瓴的判断掷地有声,一语中的,打开天窗说亮话,让我们坚定“四个自信”有了坚实的科学依凭和理论底气。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作了原则性预测和设想。
比如,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过渡,等等。
“四个自信”的历史渊源、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
“四个自信”的历史渊源、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作者:李勇华洪千里来源:《观察与思考》 2017年第9期一、“四个自信”的历史渊源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㈩“三个自信”,明确指;H: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①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又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1’我们之所以可以达致“四个自信”之境,其历史逻辑在于:(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文脉承接、思想承替、传统承继之中。
中华优秀文化包括相互承继、内在联系的三种文化。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起来的。
二是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斗争中凝练出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植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而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因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着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土壤、重要依凭,因而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重要思想源泉之一、也即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之一,它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命脉、精神根基。
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③。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依凭,它是党领导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形成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它赋予其当代的生命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自信从何而来
理论自信从何而来
理论自信,不仅为高层决策与理论工作者所需要,同样也为正在从事丰富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层干部、普通党员和广大群众所需要。
唯有这种理论自信,我们的实践才有底气,才有方向,才有持久不息的动力。
作为地市一级,有责任把中央的政策理论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基层,把基层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炼,以丰富、检验理论成果,为理论创新提供素材和营养。
地市最大的优势是了解掌握中央的政策和理论,又直接面对群众,熟悉基层情况,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上升为理论的桥梁纽带。
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具备理论自信,并用自信带动他信,为群众的生动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在加强学习中增强自信
理论自觉是理论自信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保持坚定的理论自信,是因为它自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自觉在实践中校正和发展理论,这也是我们党政治成熟和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是理论自觉的一种表现。
理论要自信,党员要先信;理论要自觉,干部要先学。
理论自觉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学习。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首先要加强学习,学了才懂,懂了才信。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在分析、对比中加深体会,提高认识,做到学深学透,弄懂弄通。
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理论自信才不盲目,才能持久,才能经受各种考验。
理论学习是枯燥的,光凭兴趣不行,需要自加压力,还要进行必要的灌输。
每年结合实际、区分层次,列出必读和选读书目,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同时要落实学习计划、述学、考评等制度,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其次要注重自省,言行一致,真信真用。
学习理论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能言行不一,阳奉阴违。
要按照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镜,观照自己的言行举止,对症下药,“洗洗澡”,“治治病”,洗去思想上的灰尘,保持精神上的纯洁。
第三要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引导他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一种书斋里的学说,天生具有实践性品格。
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系统学习理论与贯彻党
的十八大精神、破解本地
发展难题、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等结合起来,使理论学习的过程成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成为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推进工作的过程。
在肯定成就中增强自信
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源泉、发展的依据,也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岳阳发展的生动实践,给了我们巨大的不可动摇的理论自信。
今年是岳阳建市30周年,回顾这一段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非凡历程,全市上下一致认为,这30年是岳阳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社会最为和谐安定的黄金时期,岳阳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由一个纯农业地区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到整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跨越。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99.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68.1亿元、财政总收入230.7亿元,分别是30年前建市时的90.1倍、572.6倍、145.5倍,经济发展进入湖南第一方阵。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不足4平方公里拓展至86.5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0万人。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跨越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广大市民参观“我们一起走过的30年”岳阳成就展后,无不感叹今昔巨变,充满了兴奋和自豪。
理性的认识来自科学的比较。
诚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学习借鉴了不少西方先进文化、先进管理方式、先进科学技术等,目前我们和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差距,但绝不能以此否认我们的发展进步,诋毁我们的制度。
客观地比较,实事求是看问题,这才是一种科学态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国和西方相比,我们的道路有几个大的特点:一是稳定,二是高效,三是和谐,四是和平。
这些是西方国家没有办法相比的。
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成果的宣传,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造的辉煌成就,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适用性、进步性和有效性,增强我们的理论自信。
在正确引导中增强自信
群众认同是理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不被群众广泛认同和接受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
理论要获得群众的认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求理论是正确的,能科学指导实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带给群众实惠;二是要求党员干部自己相信这个理论,并能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引导,让人民群众接受这个理论。
围绕提高理论的认同度,我们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探索。
近年来,岳阳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坚持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
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近5年全市财政累计用于民生支出584.4亿元,年均增长24.8%,占财政支出的74.7%,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2110元、8326元,居民存款余额746亿元,岳阳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等殊荣。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按照省委“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专项活动要求,深入开展“察民情、办实事、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和群众面对面交心谈心,了解困难,解决问题,赢得广大群众的真心欢迎和拥护。
增强理论自信也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拓展群众认同。
第一要以有效的方式引导群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普通群众难以全面理解和接受,因此要挖掘理论精髓,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综合运用情感、艺术、时尚元素,来阐释中国梦、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认知党的观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党的理论。
第二要以生动的事例教育
群众。
畅通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手机报、理论热线等现代传媒,主动向群众分析社会难点和热点问题,教育引导群众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和分析现实社会矛盾,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措施,化解群众心中的疑惑,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从群众身边的事做起,也从群众身边的事说起,引导群众毫不动摇地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要以优良的作风感染群众。
一些领导干部和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习气,损害党的形象,也使群众产生疑虑。
要加强党员干部思想的纯洁性、先进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以科学的理论引导群众,以务实的作风深入群众,吃苦耐劳,廉洁奉公,取信于民,让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中认同党的宗旨、党的理论。
在探索创新中增强自信
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没有尽头。
历史和现实证明,任何一种理论只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才能不断丰富成长,保持旺盛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具有鲜明的向历史、向世界、向未来的开放性特征。
在新形势下增强理论自信,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探索,又必须坚持不懈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理论的实践者、丰富者。
改革开
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探
索分不开的,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基层民主各个领域的制度创新等等,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创造。
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就不会有理论的巨大进步。
未来理论的发展,同样需要不断从实践中汲取营养。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
地方党委、政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最了解基层、了解群众,最知道群众“创造”了什么经验、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和理论。
所以基层领导干部一项重要责任,就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支持群众的创新创造,及时发现、总结、概括、升华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
如我们岳阳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干部“有错无为”问责、“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洞庭湖专业捕捞渔民上岸定居等创新性工作,也为丰富充实理论提供了鲜活素材。
广大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到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特别注重从群众实践活动中发现、培育典型,适时将一个个基层的局部探索加以完善和丰富,用科学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加工和升华,使零碎的、局部的、片面的经验系统化,并上升为理论,进而用来指导更大范围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