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模电课设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华理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华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a68e0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17.png)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华理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
2. 帮助学生了解电子课程涉及的公式和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3. 使学生能够分析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仪表进行实验。
2.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电路设计、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电子课程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实验操作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节能、减排问题。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华理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验操作训练。
2. 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创设互动、合作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基本知识:介绍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工作原理、符号表示及主要参数。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件2. 电路分析基础: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引导学生分析简单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路分析基础3. 电子电路设计:介绍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以实际案例为例,指导学生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电路设计4. 电路实验与调试:组织学生进行基础电路实验,学习使用电子仪器、仪表,掌握电路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路实验与调试5. 电子技术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doc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c1198d62f121dd36a22d821f.png)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题目带保护功能的串稳电源的设计与制作系别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120331学号112033117姓名张志庆指导教师徐昭云郑清兰完成时间2013.06.20评定成绩目录一、设计的目的 (6)二、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6)三、设计方案 (3)四、电路设计 (4)五、设计总结 (5)六、参考文献 (5)一、设计的目的根据已掌握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完成课程设计要求的项目。
了解稳压电源的产生,以及整流和滤波的方法,掌握可调电源设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习使用万用表对电路进行测试。
通过动手设计和测试过程,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电路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实践应用技能和创新意识。
二、设计的内容与要求1、学会使用焊接工具,识别基本的元器件,如色环电阻、电容、电位器和三极管等。
(50分)2、理解电路设计原理,并完成电路焊接设计,实现直流输出。
(75分)3、实现可调输出、得到一个好的可调输出范围。
(85分)4、电路设计、元器件排布合理美观、电路焊接符合要求,稳压可调输出效果好。
(100分)三、设计方案思路:将市电经过电源变压器变换成交流低压,再经过桥式整流电路整流和滤波电路的滤波得到一个较平滑的直流电压,最后用稳压管对电路进行稳压维持输出直流电压稳定,从而实现交流转直流。
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电源变压器的作用是将电网220V的交流电压U1变换成整流滤波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U2。
整流电路: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压U2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U3。
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为脉动直流电,但其中含有大量的交流成分。
为了获得较平滑的直流电压,应在整流电路的后面加接滤波电路,以滤去交流部分。
稳压电路:稳定电压,保证电路正常工作。
四、电路设计所需元器件:元器件名称型号数量元器件名称型号数量元器件名称型号数量接线端子 2 发光二极管LED 1 0.01uf电解电容 5 2A熔断器 1 1KΩ电位器 1 1N4001二极管 4 8Ω电阻 1 20KΩ电位器 1 1N4148二极管 1 100Ω电阻 2 470uf电解电容 1 2.4V稳压管 1 680Ω电阻 1 100uf电解电容 1 C9014三极管 4 1KΩ电阻 6 10uf电解电容 3 3DD15三极管 1 56KΩ电阻 1 0.1uf电解电容 2方案设计电路图:说明:接线端子J1输入降压后的交流电压(约为13V),经过2A熔断器保护后加到整流滤波电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非稳定直流电压送到稳压电路转换为需要的稳定直流电压。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1dc12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5.png)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技术的基础,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通过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电子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方法1.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以及模拟电路设计与实验实践。
2.设计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独立学习,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电路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等知识。
(2)实验实践:通过完成一系列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3)课程设计:通过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设计步骤和结果1.设计步骤(1)理论学习: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电路基本定律、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内容。
(2)实验实践:根据教学要求,完成一系列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包括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验、滤波电路的设计与实验等。
(3)课程设计:选择一个相关领域的实际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实施。
2.设计结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模拟电路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设计评价本次课程设计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并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该设计,学生在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五、总结本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实验实践和课程设计项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该设计,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电子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9e5d64a45177232f60a2c6.png)
成绩评定表I课程设计任务书II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2 设计任务 (1)2.1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仿真分析 (1)2.2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仿真分析 (1)2.3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仿真分析 (1)3 建模过程 (1)4仿真过程计划 (2)4.1设计电路 (2)4.2搭建电路 (3)4.3计算直流下理论值 (3)4.4验证性测量并对照分析 (4)4.5交流验证 (4)5 仿真结果分析 (5)5.1反相输入比例放大电路 (5)5.1.1直流验证 (5)5.1.2交流验证 (6)5.2同相输入比例放大电路 (7)5.2.1直流验证 (7)5.2.2交流验证 (8)5.3差分输入比例放大电路 (9)5.3.2直流验证 (9)5.3.3交流验证 (10)6 设计总结 (11)7 参考文献 (12)III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课程设计是通过教师提出有拓展性的任务,及科学的时间安排好考核机制,帮助学生主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给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的一种考试方式。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在学期末主动巩固模电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各元件的应用,掌握Multisim的使用方法,并锻炼学生的电子制作动手能力。
2 设计任务2.1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仿真分析在Multisim中构造反相输入比例电路,针对各元件不同参数情况用虚拟表分别测出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并结合运算结果加以分析。
2.2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仿真分析在Multisim中构造同相输入比例电路,针对各元件不同参数情况用虚拟表分别测出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并结合运算结果加以分析。
2.3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仿真分析在Multisim中构造差分输入比例电路,针对各元件不同参数情况用虚拟表分别测出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并结合运算结果加以分析。
3 建模过程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间存在比例关系,即可以实现比例运算。
大学生模电实训报告
![大学生模电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9cb9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9.png)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模拟电子技术(简称模电)作为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电子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程意识,学校安排了为期两周的模电实训。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对模拟电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对实训过程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二、实训目的与要求1. 目的:-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 熟悉电子实验设备的使用。
2. 要求:- 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
- 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 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实验项目:1. 基本放大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共射极放大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共基极放大电路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带负反馈的放大电路-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3.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运算放大器的非理想特性- 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4. 振荡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RC振荡电路- LC振荡电路5. 滤波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低通滤波电路- 高通滤波电路- 带通滤波电路四、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 准备实验器材和工具。
2.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搭建电路。
- 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测试电路性能。
- 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
-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4. 撰写实验报告:- 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 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实训心得1. 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实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
2. 动手能力提升:-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搭建电路、测试电路性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3. 创新意识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不同的电路设计方案,培养了创新意识。
4. 团队合作精神:- 实训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模拟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模拟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133d2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6.png)
模拟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的方案。
咱们这个方案可是结合了十年经验的心血结晶,废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主题!一、课程设计背景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我们这个课程设计应运而生。
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设备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电力电子器件介绍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特性、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部分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2.电力电子电路设计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AC/DC变换、DC/DC变换、DC/AC变换等。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电路的原理和设计要3.电力电子系统仿真这部分内容主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力电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4.电力电子设备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设备在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应用场景下的电力电子设备设计要点和实际应用案例。
四、课程设计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实践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团队协作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组成团队,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评价体系课程设计结束后,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设计原理的正确性、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五、课程设计成果1.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学位论文—模拟电子技术报告--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学位论文—模拟电子技术报告--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https://img.taocdn.com/s3/m/983ff1e304a1b0717fd5ddf4.png)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2级电气3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同组组员提交日期 2014年03月 07日电气工程学院专业课程设计评阅表学生姓名学生学号201230088063同组队员专业班级12电气3班题目名称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一、学生自我总结二、指导教师评定目录目录一、设计目的 (5)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5)三、设计内容 (5)3.1.内容简介 (5)3.2.电路原理 (6)3.3参数确定 (7)3.4具体仿真电路 (7)3.5仿真结果与分析 (8)3.5.1设计要求 (8)3.5.2.技术指标 (8)3.5.3功能仿真及仿真图 (8)3.5.4. 测试电压 (9)3.5.5.频率失真图 (9)3.5.6.输出波形图 (10)3.5.7频响特性 (10)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4)五、总结(感想和心得等 (11)六、主要参考文献 (11)附录 (12)一、设计目的1.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电路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仿真-PCB板制作-调试安装)。
2.能合理、灵活地应用分立元件或标准集成电路芯片实现规定的电路。
3.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准备资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
4.培养独立设计能力,熟悉EAD工具的使用,比如EWB(现在为Multisim系列)(仿真分析)及Protel(原理图和PCB版图的制作)等。
5.培养书写综合设计实验报告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1.设计要求:1.根据性能指标要求,确定电路及器件型号,计算电路组件参数;2.在EWB中进行电路仿真,测量与调整电路参数,是满足设计计算要求。
3.测试性能指标,调整修改组件参数值,使其满足电路性能指标要求,将修改后的组件参数值标在设计原理图上。
4.上述各项完成后,在Protel软件中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其PCB版图。
模电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分析
![模电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803201f111f18583d05a6a.png)
模电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一、设计并制作一个能输出+5V 电压的直流稳压电源,输入电压为直流9V 。
二、利用课程设计(一)制作的电源、电压比较器、电压跟随器设计,驱动三极管,通过可调电阻,控制LED 灯的点亮和熄灭。
实验要求:(1)设计出+5V 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原理图;(2)在万用板上焊接组装给定的元器件并进行调试,输入电压没有极性之分,输出电压+5V ,并点亮电源指示灯(红色);(3)设计一款电压比较器A ,参考电压2.5V ;(4)设计一款电压跟随器B ,跟随电压比较器A 的电压;(5)驱动三极管,通过可调电阻,实现对LED (绿色)灯的控制;(6)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实验原理:一、制作稳定电压源采用二极管、集成运放、电阻、稳压管、电容、二极管、LED 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器件。
输入电压为9V 的直流电源经桥式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形成稳定的直流电源,稳压部分采用串联型稳压电路。
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压为稳定电压;同时,为了扩大输出大电流,集成运放输出端加晶体管,并保持射极输出形式,就构成了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整体功能结构如图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为了将电压转换为单一方向的电压,通过整流电路实现。
查阅资料可知单相整流电路有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
桥式整流电路巧妙地利用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四个二极管分为两组,根据变压器次级电压的极性分别导通,将变压器次级电压的正极性端与负载电阻的上端相连,负极性端与负载电阻的下端相连,使负载上始终可以得到一个单方向的脉动电压。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具有输出电压高,变压器利用率高、脉动系数小等优点。
所以在电路中采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2、滤波电路电路图为整流后的输出电压虽然是单一方向的,但是含有较大的交流成分,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一般在整流后,还需要利用滤波电路将脉动的直流电压变为平滑的直流电压。
所以需通过低通滤波电路,使输出电压平滑。
理想情况下,应将交流分量全部滤掉,使输出电压仅为直流电压。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03b995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9.png)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模电课程设计实训,使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本次实训首先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学习,包括放大器、振荡器、滤波器、整流器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电路设计及仿真根据实训要求,设计并仿真以下电路:(1)运算放大器电路:设计一个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增益的运算放大器电路,并进行仿真验证。
(2)滤波器电路: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滤波,并进行仿真验证。
(3)振荡器电路: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并进行仿真验证。
3. 电路板制作与调试根据仿真结果,制作电路板,并进行实际调试。
调试过程中,对电路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确保电路满足设计要求。
4. 电路性能测试对制作完成的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包括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增益、滤波特性等,以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
(2)熟悉实验室设备,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多用表等。
(3)分组讨论,明确各组成员分工,制定实训计划。
2. 电路设计及仿真(1)根据实训要求,设计运算放大器电路,选择合适的运算放大器和元器件,绘制电路原理图。
(2)使用Multisim等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
(3)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进行优化,提高电路性能。
3. 电路板制作与调试(1)根据电路原理图,绘制电路板图,选择合适的电路板和元器件。
(2)制作电路板,包括钻孔、焊接、检查等步骤。
(3)将电路板安装到实验设备上,进行调试。
4. 电路性能测试(1)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多用表等设备,对电路进行性能测试。
(2)记录测试数据,分析电路性能,对电路进行优化。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33662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8.png)
1.对学生设计的放大电路进行测试与性能评估,确保电路满足预定的技术指标;
2.分析测试数据,识别电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3.介绍放大电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其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
4.强调电路设计中遵循的工程规范和标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质量意识;
8.结合实验,对放大电路进行调试与优化,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续
继前两章节内容,本节教学重点继续深化如下:
1.研究反馈电路的稳定性分析,包括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的概念;
2.探讨不同类型的滤波器设计,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原理与应用;
3.学习模拟信号运算电路的设计,如模拟乘法器、除法器和模拟开关;
4.分析电压控制振荡器(VCO)的原理,了解其频率稳定性和调谐方法;
5.研究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结构,理解其重要参数,如输入偏置电流、输入失调电压等;
6.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放大电路在信号处理、通信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7.强调电路设计中电源去耦、地线处理、信号完整性等工程实践问题;
8.实施课程设计项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模拟放大电路系统,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应用。
2.介绍运算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符号表示及理想运算放大器特性;
3.分析反相、同相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输入输出电阻的计算;
4.学习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包括比例、求和、积分和微分电路;
5.探讨运算放大器非线性应用,如比较器、方波发生器等;
6.研究放大电路中的噪声来源、噪声特性和噪声系数的计算;
7.通过实例分析,学习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方法与注意事项;
模电放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放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9a367dddccda38376bafd3.png)
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1.1 (1)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1)2.1 (1)2.1.1 (1)3 电路模型的建立 (1)4 理论分析及计算 (1)5 仿真结果分析 (1)6 设计总结和体会 (1)7 参考文献 (12)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11.2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2.12.1.13 电路模型的建立4 理论分析及计算5 仿真结果分析6 设计总结和体会7 参考文献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1课程设计的目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完《模拟电子技术》之后的一次全面的动手实践联系。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个充分地了解和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2课程设计的作用对实际电路图进行分析计算,在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
通过实践动手操作让同学们更加清楚的了解电路明白模拟电子技术的电路的构成以及发生过程。
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2.1设计任务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积分电路三极管放大倍数筛选器2.2 multism软件环境介绍上面是菜单栏菜单栏包括:文件、编辑、视图、放置、仿真、转换、工具、报表、选项、窗口、帮助。
第二行是放置基本电器元件的图标包括: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
第三行是各种实验需要的仪器的仿真图形。
再往下是白色的操作面板,操作面板左侧是设计工具箱。
操作面板下面是属性栏。
3电路模型的建立3.1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3.2积分电路3.3三极管放大倍数筛选器4理论分析及计算4.1单管共发射极电路理论分析及计算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为,三极管作为放大元件,是放大电路的核心。
集电极电源VCC是一个直流电源,输出端负载上得到的较大能量由VCC提供。
集电极负载电阻R5的作用是:将集电极电流Ic得变化转换为集电极电压的变化,再传送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大学模电实验报告
![大学模电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a14a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a.png)
大学模电实验报告大学模电实验报告引言:大学模电实验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大学模电实验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等方面的内容。
实验目的:本次大学模电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搭建电路,实现特定功能的电子设备,以加深对模拟电路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基础,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在模电实验中,我们主要涉及到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
通过对电路的分析和计算,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电路连接方式,实现所需的功能。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准备所需的元器件和工具。
2. 电路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电路图,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3. 电路搭建:按照电路图进行元器件的连接和布局,注意保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电路调试:将电路连接到电源,逐步调试电路,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和输出结果。
5. 实验记录:记录电路参数和实验结果,包括电流、电压、频率等数据。
6. 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验证实验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7. 实验心得: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实验结果分析:在模电实验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评价实验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探究。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对电路设计和参数选择进行优化和改进。
实验心得:大学模电实验是一次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通过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之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但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实验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模拟电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结论:大学模电实验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模板2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模板2](https://img.taocdn.com/s3/m/315a993a10661ed9ad51f384.png)
专业设计报告题目:用8051与1602LCD设计的计算器专业:班级:姓名:同组队员:学号:日期:2011年 6月22日一、设计目的1、熟悉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功能,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
2、学习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的测试方法和设计方法。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1、实验前要了解音频功率放大器组件的性能指标和型号。
2、设计电路的原件要容易获得、价格低廉等。
3、设计者要有足够的基础知识、要熟悉该电路的特点、要有科学的分析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设计指标1、能够实现基本的音频放大功能,实验电路简洁易懂。
2、放大电路的保真性能好,不易损坏等。
四、设计方案1、选择此电路的原因:有本小组设计的音频功率放大器是用集成功放TDA2030为主的电路,由于其制作简单,价格低廉,输出功率大,保真性好,适合初学者和大、中专学生,所以选择其作为设计对象。
2、电路特点:[1].外接元件非常少。
[2].输出功率大,Po=18W(RL=4Ω)。
[3].采用超小型封装(TO-220),可提高组装密度。
[4].开机冲击极小。
[5].内含各种保护电路,因此工作安全可靠。
主要保护电路有:短路保护、热保护、地线偶然开路、电源极性反接(Vsmax=12V)以及负载泄放电压反冲等。
[6].TDA2030A能在最低±6V最高±22V的电压下工作在±19V、8Ω阻抗时能够输出16W的有效功率,THD≤0.1%。
无疑,用它来做电脑有源音箱的功率放大部分或小型功放再合适不过了3、引脚情况:1脚是正相输入端2脚是反向输入端3脚是负电源输入端4脚是功率输出端5脚是正电源输入端。
4、TDA2030是德律风根生产的音频功放电路,采用V型5 脚单列直插式塑料封装结构。
如图1所示,按引脚的形状引可分为H型和V型。
该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汽车立体声收录音机、中功率音响设备,具有体积小、输出功率大、失真小等特点。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7cedc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d.png)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工程、信息技术等。
因此,模电学科的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模电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获得更好的科学研究结果。
首先,为了更好地教授模电学科,教师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系统教学结构,以便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课程的难度和内容,在正确的节点上安排学习任务,并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进度做出相应的调整。
其次,在模电学科的教学中,要注意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并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模电知识,让学生有机会去动手实践,操作不同的器件,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模电知识的应用能力。
再次,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模电学科时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应重视评价,定期开展考核和评估,统计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最后,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模电能力,在教学中应多开展课外活动,比如联谊会、科技讨论会、工程实践、实验比赛等,让学生在课堂外多了解模电的知识,让学生有机会多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模电能力。
经过以上总结,可以得出结论,有效提高模电课程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良好的教学结构,确保课程正确安排;二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三是重视
评价,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四是提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模电能力。
只有在系统的策划安排、认真的实施和及时的调整中,才能实现模电课程的质量提高,达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目的。
模电课设报告【范本模板】
![模电课设报告【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0b342f6a76e58fafbb00336.png)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频率—电压变换器)学生姓名:田恬学号: 031520302班级: 0315203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017年6月目录第一章:设计指标第二章:系统概述第三章: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第四章:电路调试过程第五章:结束语附件1:器件表附件2:参考文献附件3:总图第一章设计指标试设计一个频率—电压变换器,要求:在200Hz-2kHz范围内变化时,对应输出的直流电(1)当正弦波信号的频率fi压Vo在2—10V范围内线性变化,误差在5%左右。
(2)正弦波信号源采用函数波形发生器.(3)采用±12V电源供电。
第二章系统概述一、设计思想函数波形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经比较器变换成方波。
方波经频率变换成直流电压。
直流正电压经反相器变成负电压,再与参考电压V R通过反相加法器得到符合技术要求的Vo.二、各功能的组成(1)本次使用741运放设计三角波发生器作为设计函数波形发生器。
调节范围为200Hz-2000Hz,在调试过程中,挑选中间的几个值进行测试。
(2)电压比较器采用LM311.(3)F/V变换采用集成块LM331构成的典型电路。
通过参考书和报告上的指导书确定相关参数,测定输出的电压范围在0.2—2V。
(4)反相器采用比例为—1,通过集成芯片OP07实现.(5)反相加法器同样用芯片OP07实现,通过调节V R的大小.使输出的电压在2—10V。
三、总体工作过程第三章 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一、三角波发生器电路如图所示,它由运放A1、A2,电阻R1、R2组成的同相迟滞比较器,运放A2以及R 、C 构成的反相有源积分电路组成。
其输出信号周期为124R R RCT Vo=2-5V参考电压V R-0.2- -2V Vo3直流 Vo2方波 Vo1f i =200-2oooHz正弦波 函数波形发生器比较器F/V/变换反相器反相加法器0.1μF二、电压比较器LM311是一种电压比较器,它能将一个模拟电压信号和一个参考固定电压相比较,在二者幅度相等的附近,输出电压将产生跃变,相应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
模电课设报告
![模电课设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57060352ea551810a68753.png)
目录第一章课题介绍1.1 课程设计目的1.2 课程设计要求第二章Multisim软件应用2.1 Multisim软件介绍2.2 Multisim软件安装2.3 课题设计仿真2.4 Multisim软件使用心得第三章课题设计实现思路3.1 课题设计电路图3.2 课题设计电路图元器件清单3.3 重要元器件介绍3.4 部分电路图设计原理第四章课程设计总结第五章课程设计体会第六章致谢参考文献第一章课题介绍1.1 课程设计目的本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一个集中实践环节,通过完成双音频电话振铃电路的设计与实物电路连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本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要达到的目的有:1、训练学生了解常用的集成电路,了解电子仪器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电子专业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电子电路的掌握,达到创新的目的;3、通过实践设计制作一个双音频电话振铃电路设计,学会合理的利用集成电子器件制作电路,进一步加强对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4、让同学了解简易电话机的振铃的原理,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的双音频电话振铃电路图;5、了解电路板和电子线路的装配,掌握电路板的连接原理和连接方法,以达到锻炼自我理论了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上的能力;6、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分析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电子元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与电子电路的安装和调试技能。
1.2 课程设计要求本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课题是双音频电话振铃电路设计。
所谓双音频就是两个音频信号,在振铃时交替出现,产生悦耳的电话铃声。
本课题的设计要求如下:1、设计和制作一个模拟电话双音频振铃的电路;2、振铃电路能够交替产生约600Hz和800Hz的交变信号,信号的交替速率约为10Hz;3、输出的铃声响亮悦耳。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51ba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0.png)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2网络工程(2)本**:**学号:***********课题:OTL功率放大器一、设计任务书1、应用意义音频功率放大器是音响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将音频信号放大到足以推动外接负载,如扬声器、音响等。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要求是获得不失真或较小失真的输出功率,讨论的主要指标是输出功率、电源提供的功率。
本课题主要设计一个OCL功率放大器,来满足设计要求。
OCL功率放大器即为无输出电容功率放大器。
采用两组电源供电,使用了正负电源,在电压不太高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比较大的输出功率,省去了输出端的耦合电容。
使放大器低频特性得到扩展。
OC功放电路也是定压式输出电路,其电路由于性能比较好,所以广泛地应用在高保真扩音设备中。
OTL功率放大器,它具有非线性失真小,频率响应宽,电路性能指标较高等优点,也是目前OTL 电路在各种高保真放大器应用电路中较为广泛采用的电路之一。
2、设计要求(1)分析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分析单元电路设计计算。
(3)采用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
(4)说明电路调试的基本方法。
(5)画出完整电路图。
(6)小结和讨论。
3、音频放大器的共组原理4、极限参数5、功率的计算6、具体实现7、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输出信号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失真,对此我调解了电阻的阻值,经过多次调解输出波形的失真度渐渐减小;同时还应更改二极管的型号以及三极管的型号已达到减小失真度的目的。
最好是事先通过合理的计算得出各个电阻的大小以及各个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型号,这样会使用仿真软件仿真的时候会方便快捷的多。
在焊接电路板时往往会和电路图不一样,由于平时一直都在看电路图,对电路板接触较少,不能及时转换思维,造成焊接时错误频繁发生。
对此我多次试验,积极分析,把电路图与电路板有效的联系起来,最终发现电路图和电路板其实是一样的。
不过在焊接电路板时把电路图中的元件符号换成实际的原件而已。
华南理工大学模电课设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模电课设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1f7c65a6c30c2259019e6c.png)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三极管β值范围分选电路的设计学院电子及信息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编号课程学分1起始日期 2015年3月16日目录一、选题背景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方案论证(设计理念)错误!未指定书签。
2.1 设计任务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2.11 基本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2.12 拓展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总体方案的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2.21 课题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2.22 提出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2.23 方案比较: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过程论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基极电流电流源电路错误!未指定书签。
3.11 电路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3.12 参数确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晶体管判断电路错误!未指定书签。
3.21 电路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3.22 参数确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3.3 β值分选电路错误!未指定书签。
3.31 电路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3.32 参数的确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3.4 555振荡波形发生电路错误!未指定书签。
3.41 电路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3.42 参数的确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3.5 组合逻辑电路错误!未指定书签。
3.51 电路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3.52 参数确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3.6 功能电路错误!未指定书签。
3.61 灯闪烁电路错误!未指定书签。
3.62 蜂鸣器发声电路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整机电路错误!未指定书签。
4.1 总电路图电路错误!未指定书签。
4.11 仿真电路图错误!未指定书签。
4.12 面包板图错误!未指定书签。
4.2 元件清单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性能指标的测量及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5.1 测试所用仪器错误!未指定书签。
5.2 测试步骤错误!未指定书签。
5.3 测量数据及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5.31 测量数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69d6d680eb6294dd886c85.png)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设计选题:信号发生器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一、课题名称:信号发生器设计二、内容摘要:掌握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巩固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模拟电路的安装、测试和调试的基本技能。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1、设计内容:①RC桥式正弦波产生电路,频率分别为300Hz、1KHz、10KHz,输出幅值300mV~5V可调、负载1KΩ。
②矩形波电路,频率3KHz,占空比可调范围10%~90%,输出幅值3V、负载1KΩ。
③三角波电路,频率1KHz,占空比可调范围10%~90%,输出幅值3V、负载1KΩ。
④多用信号源产生电路,分别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频率范围100Hz~3KHz、输出幅值≥5V、负载电阻1KΩ。
2、设计要求:根据技术指标要求及实验室条件按时完成原理图设计并通过软件仿真得出波形后完成实际制作过程,做到工艺布局美观,了解并掌握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学会解决调试过程出现的问题,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并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四、系统方案设计及仿真结果1、RC桥式正弦波产生电路300Hz正弦波波形1KHz正弦波波形10KHz正弦波波形500KHz正弦波波形2、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电路矩形波波形3、三角波电路三角波波形4、多用信号源产生电路输出幅值≥5V的正弦波与方波输出幅值≥5V的三角波五、实际制作部分电路图六、整机原理图,元件参数1、信号发生器整机原理图→2、波形产生原理以及相关参数计算(1)工作原理:首先利用RC振荡电路通过稳幅措施得到不失真的正弦波,再经过零比较器将正弦波整形为以为频率的方波,最后方波经积分器,得到三角波输出。
下面是每一部分的工作原理:A、正弦波产生电路原理正弦振荡波电路的振荡条件为:相位平衡和振幅平衡是正弦振荡电路产生持续振荡的两个条件。
RCπ21f=上图为RC 桥式振荡电路的原理图,这个电路由两部分构成,即放大电路Av 和选频网络Fv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
题目:三极管β值范围分选电路的设计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 起始日期
电子与信息学院 信息工程 *** ************ ***
1 2015 年 3 月 16 日
1
教 师 评 语
教师签名: 日期:
成 绩 评 定
备 注
2
目录
一、选题背景...........................................................................................................................5 二、方案论证(设计理念).......................................................................................................5
四、整机电路.........................................................................................................................12 4.1 总电路图电路........................................................................................................12 4.11 仿真电路图...................................................................................................12 4.12 面包板图.......................................................................................................12 4.2 元件清单................................................................................................................12
三、过程论述...........................................................................................................................7 3.1 基极电流电流源电路..............................................................................................7 3.11 电路分析:.....................................................................................................7 3.12 参数确定:.....................................................................................................7 3.2 晶体管判断电路......................................................................................................7 3.21 电路分析:.....................................................................................................7 3.22 参数确定:.....................................................................................................7 3.3 β值分选电路..........................................................................................................8 3.31 电路分析:.....................................................................................................8 3.32 参数的确定:.................................................................................................8 3.4 555 振荡波形发生电路...........................................................................................9 3.41 电路分析:.....................................................................................................9 3.42 参数的确定;...................................................................................................9 3.5 组合逻辑电路........................................................................................................10 3.51 电路分析.......................................................................................................10 3.52 参数确定.......................................................................................................10 3.6 功能电路..............................................................................................................10 3.61 LED 灯闪烁电路............................................................................................10 3.62 蜂鸣器发声电路...........................................................................................11
2.2 总体方案的设计......................................................................................................5 2.21 课题分析:.....................................................................................................5 2.22 提出方案:.....................................................................................................5 2.23 方案比较:.....................................................................................................6
五、性能指标的测量与分析.................................................................................................13 5.1 测试所用仪器........................................................................................................13 5.2 测试步骤................................................................................................................13 5.3 测量数据及分析....................................................................................................13 5.31 测量数据:...................................................................................................13 5.32 数据分析:...................................................................................................14